2012年5月24日探访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古柏简介

嵩阳书院古柏简介嵩阳书院,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城内,是我国古代文化名城嵩县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私立书院,嵩阳书院在文化教育领域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而在嵩阳书院中,一棵独特的古柏更是备受人们瞩目。
这棵古柏位于嵩阳书院的院内,是书院历史的见证者和象征。
它高约30米,树龄已超过1500年。
如今,这棵古柏依然挺拔而茂密,树冠庞大,枝叶繁茂,给人一种庄重而庄严的感觉。
这棵古柏是嵩阳书院的标志之一,也是书院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它见证了书院从建立至今的兴衰沧桑,承载了无数师生的学问和记忆。
古柏的存在,不仅使书院更加独特和迷人,也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敬意和教育启示。
嵩阳书院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代私立书院。
它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东魏孝昌年间,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书院的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
书院建筑风格独特,布局严谨,整体建筑以中轴线为主,分为三进院落,形成了独特的庭院式建筑特色。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私立书院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书院内设有讲堂、寝室、图书馆等,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书院不仅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嵩阳书院的历史长河中,古柏更是成为了书院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存在之一。
这棵古柏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庄严的姿态吸引人们的目光,还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赢得人们的敬仰和崇拜。
嵩阳书院古柏不仅是一棵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象征着嵩阳书院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年,成千上万的学子和游客慕名而来,都会在古柏下停留片刻,感受这份庄严和肃穆。
嵩阳书院古柏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历史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它不仅见证了书院的兴衰,也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古柏的存在,让人们更加珍视和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嵩阳书院古柏作为中国古代私立书院的象征,见证了书院的历史和文化,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嵩阳书院的故事

嵩阳书院的故事嵩阳书院,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嵩阳镇,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书院。
自宋代开始,它就成为了当地的学府,为无数学子提供了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接下来,我将为你讲述一段嵩阳书院的故事。
嵩阳书院建筑庄严宏伟,门前种植着郁郁葱葱的柳树,迎风招展。
进入书院的大门,一座小桥横跨着清澈的溪流。
桥上栏杆上树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嵩阳书院》”四个大字。
石碑两侧是石狮,宛如守护者一般,注视着每一个走过的人。
走进书院,宽敞的庭院中有几个学生在盘腿坐着,专心致志地读书。
他们神情专注,仿佛世界中只有书本和自己,与周围的喧嚣毫无干扰。
这是书院赋予他们的力量,让他们沉静下来,抵御外界的诱惑。
书院的后院有一座宏伟的图书阁,里面陈列着浩如烟海的书籍。
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经典著作,从古代的史书、哲学著作到当代的文学作品,应有尽有。
学子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时拿起一本书,阅读和学习。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李明的少年。
李明家境贫寒,但他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通过勤奋努力,他顺利进入了嵩阳书院,成为了一名书院学子。
对于李明来说,进入书院并不只是为了接受优质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追寻自己心中火热的梦想。
在书院的相处中,李明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
他们互相鼓励、共同成长,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每当大家遇到困难时,他们总能够相互支持,共同寻求解决方法。
在他们的陪伴下,李明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嵩阳书院不仅注重学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书院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文化艺术节,届时,学子们可以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艺。
有的人会演奏古琴,有的人会书写优美的诗歌,还有的人会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情感。
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李明对音乐情有独钟,他从小就对钢琴着迷。
然而,因为家庭的困难,他无法学习这门艺术。
在书院的舞台上,他可以随意弹奏琴键,释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的琴声让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仿佛能够听到一种与生俱来的力量。
嵩阳书院历史知识

嵩阳书院历史知识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教育机构,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脚下。
以下是有关嵩阳书院的历史知识:
1.创立:嵩阳书院创建于北宋太宗赵光义年间,可以追溯到公元1053年。
2.学院背景:嵩阳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所官办书院,其创立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者范仲淹(字千里)有关。
范仲淹曾担任嵩阳书院的创办者和主要领导者。
他希望通过创立书院来推动儒家教育、传播文化,提升官员的政治素质。
3.地理位置:嵩阳书院位于嵩山脚下,河南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被誉为“中华之冈”。
这一地理位置使得嵩阳书院成为了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中心之一。
4.教育影响:嵩阳书院以儒学为主要教育内容,培养了大批官员和学者,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嵩阳书院被认为是北宋文化的重要代表。
5.历史事件:嵩阳书院曾多次被毁与重建。
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它曾受到政治风云的影响,例如在明朝朱元璋统治时期,曾被毁。
但嵩阳书院最终在明朝洪武帝朱元璋的支持下得以恢复,并且成为了一所重要的官方学府。
6.文化遗产:今天,嵩阳书院被列为中国文化遗产,成为古代中国文化教育的象征之一。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古代中国的建筑风格、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
7.文化庙会:每年都会在嵩阳书院举行各种文化庙会和传统文化活动,以纪念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这些庙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
爱好者。
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的学府,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儒家文化传统。
嵩阳书院的传说故事

嵩阳书院的传说故事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学府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其中,嵩阳书院有一个传说故事,讲述了书院中一口古井的神奇之处。
据说,这口古井在白天的时候井水清澈透明,但到了夜晚,井水就会变得浑浊起来。
这个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好奇心,于是有人开始探究其中的原因。
经过一番调查,人们发现这口井的水源来自嵩山的地下水,而嵩山是中国古代的五岳之一,被认为是神山。
据说,在嵩山的深处住着一位神仙,名叫“太室伯”。
这位神仙喜欢在夜间出来游玩,而他的脚步声会让井水变得浑浊。
于是,人们开始相信这口古井有着神奇的力量,认为它能够带来好运和智慧。
许多前来嵩阳书院求学的人都会特意来到这口井前,观看井水的变化,希望能够获得一些启示和灵感。
这个传说故事不仅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反映了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中心的重要地位。
同时,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嵩阳书院独特的文化符号,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探访。
嵩阳书院典故

嵩阳书院典故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嵩县。
宋代朱熹曾在此讲学,后来成为理学家的朱熹在此期间讲授了《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朱熹在嵩阳书院的讲学经验,成为他后来著作《四书集注》的重要依据,对中国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嵩阳书院被誉为“朱家书院”,成为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史上的名胜古迹。
此外,嵩阳书院还是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考场之一,历经数百年“科场风云”,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
现在,嵩阳书院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宝库。
参观嵩阳书院的经历和收获作文

参观嵩阳书院的经历和收获作文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踏上了前往嵩阳书院的旅程。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次行程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不就是个书院嘛,能有啥特别的。
但当我真正走进嵩阳书院的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
还没进入书院的大门,就先被那周围的环境吸引住了。
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微风轻轻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着一首欢迎曲。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
走进大门,那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眼前是一个宽敞的庭院,地面的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
我慢慢地走着,生怕错过每一个角落。
书院里的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风格,飞檐斗拱,红墙黑瓦,庄重而又典雅。
我最先走进的是一间讲堂。
里面摆放着整齐的桌椅,仿佛还能看到当年学子们在这里专心听讲的情景。
我轻轻抚摸着那些桌椅,想象着他们当时的神情,是专注、是困惑,还是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斑,这光斑仿佛是时间的印记,记录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点点滴滴。
从讲堂出来,我来到了一个小花园。
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绽放,散发出阵阵迷人的香气。
有几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它们时而停在花瓣上,时而在空中翩翩起舞,给这个安静的花园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在花园的一角,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池水清澈见底,几条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我蹲在池塘边,静静地看着它们,它们似乎一点也不害怕我,还时不时地游到我面前,吐几个泡泡,好像在跟我打招呼。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棵巨大的柏树。
这棵柏树据说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被称为“将军柏”。
它的树干粗壮得几个人都抱不过来,树枝向四周伸展着,犹如一把巨大的绿伞。
我站在树下,抬头仰望着它,心中充满了敬畏之情。
这么多年来,它见证了多少的风雨变迁,却依然屹立不倒,这种坚韧的生命力让我为之动容。
在书院的一个角落里,我发现了一块石碑。
石碑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但我还是努力辨认着。
原来这是一块记录着书院历史的石碑,上面记载着书院的建立、发展以及曾经在这里讲学的名儒大家。
嵩阳书院游记作文

嵩阳书院游记作文示例范文第一篇:《嵩阳书院游记》嘿,大家好呀!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嵩阳书院的那次奇妙之旅。
说起来,去嵩阳书院这事儿吧,还真有点偶然。
本来吧,我那天就是闲着没事干,想着出去溜达溜达,也不知道咋滴就走到嵩阳书院那块儿了。
哎呀妈呀,到了那儿我才发现,这地儿可真不一般呐!一走进那大门,哇塞,我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似的。
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那充满历史韵味的氛围,真的是绝了!我就跟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儿似的,东瞅瞅西看看,啥都觉得新鲜。
我在那院子里溜达的时候,就想啊,这以前得有多少人在这儿读过书啊,说不定这里面还出过啥大文豪呢!嘿,你说我要是在这儿读书,能不能也变得超级有文化呀?可能也不行,哈哈,我这脑子也就那样儿。
然后我看到那些古建筑上的雕刻,那叫一个精美啊!就跟艺术品似的。
我就在那琢磨,这古人咋这么厉害呢,那手艺简直了!我觉得我要是有这手艺,那不得牛上天了呀!哎呀,不过我也就是想想,我这手残党,估计连个像样的东西都刻不出来。
走着走着,我还看到了一棵超级大的古树,那树干粗得哟,我估计得好几个人才能抱过来。
我就想啊,这树得活了多少年了呀,它见证了多少历史变迁呀!说不定它还能给我讲讲过去的故事呢,哈哈。
在书院里逛着逛着,我突然想到,这嵩阳书院在古代那可是很重要的学府呢,培养了好多人才。
那时候的学生们在这儿学习,得多辛苦呀,哪像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
不过呢,他们那时候可能也有他们的乐趣吧,我也说不好。
哎呀,我这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的,思维都有点跳跃了哈。
但没办法呀,我这人就这样,脑子转得快,嘿嘿。
说真的,我觉得来嵩阳书院这一趟还挺值的。
虽然我对历史啥的也不是特别懂,但就是能感觉到那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吧,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等我逛完出来的时候,我心里还挺感慨的呢。
我就想啊,这世界这么大,还有好多好多像嵩阳书院这样的地方等着我去探索呢。
我可得好好努力,以后多去看看。
咋样,我这嵩阳书院游记还不错吧?虽然写得有点乱乱的,但都是我的真情实感呀!下次你们要是有机会去,也一定要好好感受感受哦!示例范文第二篇:《嵩阳书院游记》嘿,朋友们!前几天我去了嵩阳书院,那可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啊!我觉得吧,嵩阳书院就像是一个藏在时光里的宝藏。
登封嵩阳书院简介

登封嵩阳书院简介
登封嵩阳书院简介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始建于北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
现存建筑以明代建筑为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明代至清朝时期所建。
曾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为东南诸书院之首,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书院曾经是儒家教育的重要场所,汇集了当时的名儒名士,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景观
嵩阳书院现存建筑群包括大门、天井、东西书房、山门、太和殿、东西厢房、钟鼓楼等建筑,以明代建筑风格为主,保存较为完整。
书院内部布局严谨,气势恢宏,石桥、玉井、石柱、古树等景观点缀其中。
嵩阳书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访嵩阳书院(书院寻踪)
本报记者王汉超《人民日报》(2012年05月24日24 版)
到达嵩阳书院的时候,天正下着一场小雨。
书院背后的苍苍嵩岳,隐没在一片雨雾之中。
两宋之间,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四大书院,成为当时的“名牌高校”,也成为后世书院追随的样板标杆。
嵩阳书院作为“四大书院”之一,见证了理学争鸣,也诉说着自己的人文故事,百转千回,几番兴废。
嵩阳书院所在地河南登封,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一直被视作“天地之中”,这里背靠高峰,面临广陌,西带溪涧,东接茂林,占有极佳的地理优势。
站在嵩阳书院的门下环顾,1000多年前的描述分毫不差:书院大门前是长长石阶,修竹拥在石阶两旁,山门滚脊灰筒瓦顶线条分明,门额大匾是后人仿苏东坡手书重写的“嵩阳书院”四个大字,隽雅俊朗。
只是昨夜深山雨,书院愈发显得清净不染涓尘。
话说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原干戈云扰,书院却在这时开始了她的繁盛。
由于后唐避乱之士聚处山林,在此收徒讲学,宋仁宗将之改称“嵩阳书院”。
可巧书院近旁是赵宋皇室家庙崇福宫,常有当朝重臣闲置于此,这些名士到书院开堂授课,其中领风气之先的就有范仲淹,而后,又有司马光、程颢、程颐、吕诲等人先后在这里讲学。
一时间名师云会,慕名而至的学生“数十百人”,理学道统萌芽,洛学规模初现。
踏进书院的这个下午,院落清幽而空寂,于安静中似乎更可领悟史上繁华。
北宋时的嵩阳书院,像是士子为隐逸情怀量身订制的“理想国”,“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事功,是终生准则,隐逸,又让内心难以割舍。
对于家国,是进亦忧,退亦忧;对于个人穷达,则是进泰然,退豁然,进退坦然。
在嵩阳书院,我们看得见一次放逐,成就了一次解放:司马光在这里重启了《资治通鉴》的著述,二程在这里开创了理学的先河。
沿中轴线而行,五进书院宏居宽敞,依照礼制而建,保持了清代的建筑布局。
穿过大门和祭拜正堂先圣殿,居于院落正中是为讲堂。
讲学时,先生居于堂中,学生侍立庭外,“略窥门径”、“登堂入室”或是基于这种传统衍生的词汇。
再向后走,过泮池、道统祠,就是藏书楼。
院中的大将军柏、二将军柏虽称汉封,实际树龄有4500年,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
树身老态龙钟,却遒劲挺拔,气势逼人。
当年,它们已坐观唐人游历,宋人讲学,亲见过韩愈、苏轼,目睹温公著史,聆听二程论道,如今依然生机勃勃。
二将军柏的面前,传说就是“程门立雪”发生的地方。
巧的是,此去不远少林寺也有一座立雪亭,讲神光求法达摩的故事。
千年绵延的学统,不仅有文脉,也有武脉,其生命所在,无疑就是这份立雪求真的执着。
开创期的学者纵贯古今,横论百家,融汇佛道,可谓兼容并包。
然而当后世理教被尊为不容置疑的权威,其道统走向了僵化。
古代书院,多附建园林。
嵩阳书院借天然地利,沿山溪造亭台,辟丘壑起馆阁。
只是年代久远,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与断井残垣。
随着北宋扶植官学的三次“兴学运动”,嵩阳书院的舞台上,坐而论道的学术际会,曲水流觞的林下风雅一一落幕。
今天的书院,是个文物单位,屋舍俨然。
只是,学统安在?当年的书院,虽然为大师们提供了避世的居所,但他们的教导,却是求进、求进!我们都在探求,希望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找回文化的根,书院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