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11

合集下载

上机实验报告(精选11篇)

上机实验报告(精选11篇)

上机实验报告篇1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④源代码:(.c的文件)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2.对c文件的要求: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可读性:有注释。

b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

请注意:过时不候哟!四、实验报告内容0.顺序表的插入。

1.顺序表的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插入。

3.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删除。

注意:1.每个人只需在实验报告中完成上述4个项目中的一个,具体安排为:将自己的序号对4求余,得到的数即为应完成的项目的序号。

例如:序号为85的同学,85%4=1,即在实验报告中应完成顺序表的删除。

2.实验报告中的源代码应是通过编译链接即可运行的。

3.提交到个人空间中的内容应是上机实验中的全部内容。

上机实验报告篇2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

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文件和.exe文件)。

3. 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1.格式:《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④源代码:(.c的文件)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2.对c文件的要求: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DS区元素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DS区元素

⽆机化学实验报告-DS区元素实验11 ds 区元素(铜、银、锌、镉、汞)的性质⼀、实验⽬的1、掌握铜、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2、掌握铜、银、锌、汞的配合物的⽣成和性质; 6、掌握铜、银、锌、汞离⼦的分离与鉴定⽅法。

⼆、实验原理IB IIBCu Zn Cu (+2,+1) Zn(+2) Ag Cd Ag (+1) Cd(+2) Au Hg Au (+1,+3) Hg(+2,+1)蓝⾊的Cu(OH)2呈现两性,在加热时易脱⽔⽽分解为⿊⾊的CuO 。

AgOH 在常温下极易脱⽔⽽转化为棕⾊的Ag 2O 。

Zn(OH)2呈两性,Cd(OH)2显碱性,Hg(I, II)的氢氧化物极易脱⽔⽽转变为黄⾊的HgO(II)和⿊⾊的Hg 2O(I)。

易形成配合物是这两副族的特性,Cu 2+、Ag +、Zn 2+、Cd 2+与过量的氨⽔反应时分别⽣成[Cu(NH 3)4]2+、[Ag(NH 3)2]+、[Zn(NH 3)4]2+、[Cd(NH 3)4]2+。

但是Hg 2+和Hg 22+与过量氨⽔反应时,如果没有⼤量的NH 4+存在,并不⽣成氨配离⼦。

如:HgCl 2 + 2NH 3 = Hg(NH 2)Cl↓⽩+ 2 NH 4Cl Hg 2Cl 2 + 2NH 3 = Hg(NH 2)Cl↓⽩+ Hg↓⿊+NH 4Cl(观察为灰⾊)Cu 2+具有氧化性,与I -反应,产物不是CuI 2,⽽是⽩⾊的CuI :Cu2+ +I- =2CuI↓⽩+I2将CuCl2溶液与铜屑混合,加⼊浓盐酸,加热可得黄褐⾊[CuCl2]-的溶液。

将溶液稀释,得⽩⾊CuCl沉淀:Cu +Cu2+ +4Cl-=2[CuCl2]-[CuCl2]-←稀释→CuCl↓⽩+Cl-卤化银难溶于⽔,但可利⽤形成配合物⽽使之溶解。

例如:AgCl +2NH3 =[Ag(NH)2]+ +Cl-红⾊HgI2难溶于⽔,但易溶于过量KI中,形成四碘合汞(II)配离⼦:HgI2 +2I- =[HgI4]2-黄绿⾊Hg2I2与过量KI反应时,发⽣歧化反应,⽣成[HgI4]2-和Hg:Hg2I2+2I- =[HgI4]2-+Hg↓⿊三、实验内容1、氧化物的⽣成和性质(1)Cu2O的⽣成和性质Cu2++2OH-=Cu(OH)2↓蓝⾊Cu(OH)2+2OH- = [Cu(OH)4]-2-蓝⾊2[Cu(OH)4]2-+C6H12O6(葡萄糖) =Cu2O↓(红) +4OH-+C16H12O7+2H2O或:2Cu2+ + 5OH- +C6H12O6 = Cu2O↓+ C6H11O7- + 3H2O (须加热)分析化学上利⽤此反应测定醛,医学上利⽤此反应检查糖尿病。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及温度的PID调节实验报告及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11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及温度的PID调节实验报告及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11

大学物理实验11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及温度的PID调节
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金属线膨胀实验仪、ZKY-PID温控实验仪、千分表。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测量金属的线膨胀系数和学习PID调节的原理。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图)
三、实验设备、仪器、用具及其规范
四、实验(测定)方法
五、实验记录、数据处理
六、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有:
(1)测量仪器不精密导致的误差;
(2)温度影响,不同材料的温度膨胀系数不同;(3)温度计的热惯性,升温时实际温度高于读数温度;(4)测量人员读数时有误差。

鼠妇的实验报告[11篇]

鼠妇的实验报告[11篇]

鼠妇的实验报告[11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鼠妇的实验报告的资料11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试验报告班级:组别:实验时间: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验证过程:1.实验设计: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选择2.实验材料:涂成黑色的培养皿,鼠妇(10只),盖板3.注意事项(1)每次学生实验完毕,要及时清点鼠妇数量,以防个别鼠妇“假死”或钻在土壤中因干燥而死。

(2)在实验室或家庭中放置鼠妇时,要防止容器周围其他动物(如老鼠、蟑螂等)的危害。

(3)每次换土时,最好保留一部分原来的土壤;对换出去的土壤要细心检查,以免因个别鼠妇“假死”或个体较小而丢掉。

(4)土壤中水分不宜过多,保持湿润即可。

(5)若在比较冷的环境中准备实验,可在盛有鼠妇的容器旁边或下面,放置暖水袋或盛有60~70 ℃热水的矿泉水瓶。

(6)温度:鼠妇在20~25 ℃之间生活较正常。

若是在冬季或温度低于20 ℃时,要将盛有鼠妇的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如暖气旁边。

经常注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7) 食物:因鼠妇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喜欢吃腐烂的植物等。

将白菜叶或其他青菜的叶片洗干净后,整片对折放入容器内的土壤上。

由于鼠妇喜欢潮湿、黑暗的环境,所以常见鼠妇钻、伏在折叠的菜叶下面取食。

1~2天后,可见到菜叶上有取食后留下的若干小洞。

2~3天后,换上新的菜叶。

(8) 收集:在本实验进行前一周左右,教师告诉学生做好收集鼠妇的准备。

若温度在25 ℃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花盆里,花坛内均可以找到;若温度低于25 ℃,选择温暖的花窖、家庭的下水道旁边、居住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或菜窖内进行收集。

提醒学生收集后,要注意在容器内装一些湿土且保持通风。

(9) 容器: 在收集鼠妇的过程中,精心地保护、饲养,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实验室使用的1 000毫升的塑料烧杯(用废弃的罐头瓶也可)内铺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适当喷洒或每天滴入1~2次清水(手摸土壤有湿润感即可,若水滴入过多,土壤形成泥块或泥浆,个别小鼠妇或活动慢的鼠妇易死亡)。

11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11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11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一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验证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2. 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二、原理说明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各点电位的高低视所选的电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变,但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压)则是绝对的,它不因参考点的变动而改变。

电位图是一种平面坐标一、四两象限内的折线图。

其纵坐标为电位值,横坐标为各被测点。

要制作某一电路的电位图,先以一定的顺序对电路中各被测点编号。

以图1-1的电路为例,如图中的A~F, 并在坐标横轴上按顺序、均匀间隔标上A、B、C、D、E、F、A。

再根据测得的各点电位值,在各点所在的垂直线上描点。

用直线依次连接相邻两个电位点,即得该电路的电位图。

在电位图中,任意两个被测点的纵坐标值之差即为该两点之间的电压值。

在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定。

对于不同的参考点,所绘出的电位图形是不同的,但其各点电位变化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四、实验内容利用DGJ-03实验挂箱上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按图1-1接线。

再接入实验线路中。

)2. 以图1-1中的A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C、D、E、F各点的电位值φ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AB、UBC、UCD、UDE、UEF 及UFA,数据列于表中。

3. 以D点作为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测得数据列于表中。

图1-1电流插座1.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 U1=6V,U2=12V。

(先调准输出电压值,五、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线路板系多个实验通用,本次实验中不使用电流插头。

DG05上的K3应拨向330Ω侧,三个故障按键均不得按下。

2. 测量电位时,用指针式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或用数字直流电压表测量时,用负表棒(黑色)接参考电位点,用正表棒(红色)接被测各点。

若指针正向偏转或数显表显示正值,则表明该点电位为正(即高于参考点电位);若指针反向偏转或数显表显示负值,此时应调换万用表的表棒,然后读出数值,此时在电位值之前应加一负号(表明该点电位低于参考点电位)。

Java实验报告11(gai)

Java实验报告11(gai)
使用EditPlus编写源程序
可以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记事本作为编辑器,最好选择EditPlus编辑软件,它可以使用不同颜色显示Java的关键字和类名,简单好用,同时可以对程序进行编译和运行。
实验总结:通过此次实验,首先我对Java的运行环境及设置方法有了很好的认识,其次我对Java语言输入与输出应用练习有了初步的掌握。在实验过程中的配置环境时我遇到了的困难,最终在老师的耐心讲解和自己的认真实验下困难迎刃而解,此次实验使我受益匪浅。
实验步骤:
实验总结:通过此次实验,我深刻的理解了继承这一概念,如果子类继承了父类的所有方法,那么子类可以不定义任何方法。而且通过查看程序的运行结果及实际编写的程序,能很好的使用Java语言的继承特性。
实验名称:Java语言多态应用练习
实验时间:
学时:
实验地点:
实验目的:通过查看程序的运行结果和编写程序,练习使用应用多态性完成程序的方法。
7 | 7 14 21 28 35 42 49 56 63
8 |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9 | 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name:Ale.Hunter
(3)定义一个一维数组,其中存储随机生成的1000个1至100以内整数,统计每个整数出现的次数。要求编程。代码如下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系别:
专业:
学号:
姓名:
学期:
实验成绩:
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监制
实验项目列表
序号
实验名称
成绩
1
Java语言编程环境应用练习
2
Java语言基本程序结构应用练习
3
Java语言类与对象基本应用练习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盖革—米勒计数管的研究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盖革——弥勒计数管的结构、原理及特性。

2、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坪曲线,并正确选择其工作电压。

3、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死时间、恢复时间和分辨时间。

二、使用仪器、材料G-M计数管(F5365计数管探头),前置放大器,自动定标器(FH46313Z智能定标),放射源2个。

三、实验原理盖革——弥勒计数管简称G-M计数管,是核辐射探测器的一种类型,它只能测定核辐射粒子的数目,而不能探测粒子的能量。

它具有价格低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放射测量的工作中。

G-M计数有各种不同的结构,最常见的有钟罩形β计数管和圆柱形计数管两种,这两种计数管都是由圆柱状的阴极和装在轴线上的阳极丝密封在玻璃管内而构成的,玻璃管内充一定量的某种气体,例如,惰性气体氩、氖等,充气的气压比大气压低。

由于β射线容易被物质所吸收,所以β计数管在制造上安装了一层薄的云母做成的窗,以减少β射线通过时引起的吸收,而射线的贯穿能力强,可以不设此窗圆柱形G-M计数管计数管系统示意图在放射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计数管电极上的电压,由定标器记录下的相应计数率(单位时间内的计数次数)可得如图所示的曲线,由于此曲线有一段比较平坦区域,因此把此曲线称为坪特性曲线,把这个平坦的部分(V1-V2)称为坪区;V0称为起始电压,V1称为阈电压,△V=V2-V1称为长度,在坪区内电压每升高1伏,计数率增加的百分数称为坪坡度。

G-M计数管的坪曲线由于正离子鞘的存在,因而减弱了阳极附近的电场,此时若再有粒子射入计数管,就不会引起计数管放电,定标器就没有计数,随着正离子鞘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电场就逐渐得到恢复,当正离子鞘到达计数管半径r0处时,阳极附近电场刚刚恢复到可以使进入计数管的粒子引起计数管放电,这段时间称为计数管的死时间,以td来表示;正离子鞘从r0到阴极的一段时间,我们称为恢复时间,以tr表示。

电工实验报告(11篇)

电工实验报告(11篇)

电工实验报告(11篇)电工实验报告(精选11篇)电工实验报告篇1电工实验是电子工程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了解电路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才能在实验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提高实验效果。

在进行电工实验中,我们不仅要认真观察测量结果,还需要注意安全,有条理地组织实验步骤,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电工实验中,读懂电路图和理解电路要素是非常关键的。

在学习实验前,我们需要先对相关的电路和器件进行学习,掌握其运行原理和特性,更好地理解电路的构成及其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能够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万用表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持测试仪器的精确。

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安全问题。

我们应该根据实验安全要求进行操作,并带好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在进行电路连线时,应尽可能选择符合安全要求的连线方式,并充分考虑实验环境的安全性,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同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源,并根据实验要求对电源进行正确连接,以避免板子或器件损坏或发生其他故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条理地组织实验步骤。

通过合理地安排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并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在实验时,我们应该遵循实验要求,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我们应该及时进行记录,以便更好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总之,电工实验是电子工程学生学习和应用电子技术的重要环节。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电路和器件的相关知识,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注意安全问题,并有条理地组织实验步骤,以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扩展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以更好地应对电子工程中的挑战。

电工实验报告篇2通过一个星期的电工实习,使我对电器元件及电路的连接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了日后学习电工技术课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11、12:结构体与文件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201510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学期:2015-2016学年上学期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结构体类型的定义方法
2、掌握定义和使用结构体变量、数组的方法
3、掌握访问结构体成员的方法
4、掌握结构体指针的定义与引用
5、掌握文件以及缓冲文件系统、文件指针的概念
6、学会使用文件打开、关闭、读、写等文件操作函数
二、知识要点
1、结构体类型与结构体变量的概念
2、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存储、引用方法
3、结构体数组的概念及使用
4、结构体指针的概念与使用
5、文件及文件操作的基本概念
6、文本文件与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操作
三、实验预习(要求做实验前完成)
1、使用结构体类型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2、结构体类型和结构体变量的区别为何?
3、结构体变量与简单变量的区别为何?
4、结构体数组与结构体变量有何关系?
5、教材“文件”章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有N个学生(N值自定),每个学生的数据包括学号,姓名,三门课的成绩,编程
从键盘输入N个学生数据,要求打印出三门课每一门课的成绩,并输出三门课总分最高的学生。

2、定义一个结构体数组,存放12个月的信息,每个数组元素由3个成员组成:月份
的数字表示、月份的英文单词及该月的天数。

编写一个输出一年12个月信息的程序。

3、编写一个程序,运用fputs函数,将5个字符串写入文件中。

4、新建一个文本文件,将整型数组中的所有数组元素写入文件。

五、实验结果(要求写出运行界面及输出的运行结果)
1.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i=0,n=0;
struct Student
{
int num;
char name[20];
float score[3];
float sum;
};
struct Student *p;
void intput(struct Student *p);
int Max(struct Student *p);
void print(int t);
int main()
{
scanf("%d",&n);
p=(struct Student*)malloc(n*sizeof(struct Student));
intput(p);
print(Max(p));
free(p);
return 0;
}
void intput(struct Student *p)
{
for(; i<n; i++)
{
scanf("%d%s%f%f%f",&p[i].num,p[i].name,&p[i].score[0],&p[i].score[1],&p[i].score[2]);
p[i].sum=p[i].score[0]+p[i].score[1]+p[i].score[2];
}
}
int Max(struct Student *p)
int m=0;
for(; i<n; i++)
if(i==0)
m=i;
else if(p[i].sum>p[m].sum)
m=i;
return m;
}
void print(int r)
{
printf("%d %s %.2f %.2f %.2f %.2f",p[r].num,p[r].name,p[r].score[0],p[r].score[1],p[r].score[2] ,p[r].sum);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struct Month
{
char num[2];
char monwo[10];
int daynum;
int main()
{
struct Month a[12];
int i;
for(i=0;i<12;i++)
scanf("%s%s%d",a[i].num,a[i].monwo,&a[i].daynum); for(i=0;i<12;i++)
printf("%s%s%d\n",a[i].num,a[i].monwo,a[i].daynum);
return 0;
}
六、实验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