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丁醛结构简式
乙醛教案

乙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乙醛的结构式、主要性质及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并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
科学品质:通过乙醛银镜反应实验现象,点燃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的火焰,活跃学生思维,产生对化学现象本质的探索欲望。
科学方法:训练学生重视善于运用化学实验手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具体化学事物从感性知觉到理性思维的科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乙醛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示。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前面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乙醇在加热和Cu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氧化成什么物质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回忆,思考,回答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2C2H5OH+O2使学过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复现。
今天我们将学习乙醛的结构与性质【板书】第五章第三节醛一、乙醛1.乙醛的结构结构式:展示乙醛的分子比例模型。
观察乙醛的结构式,总结出乙醛是由甲基和醛基结合而成的物质。
初步认识乙醛的结构,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思考回答:因为在乙醛的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羟基。
写出乙醛的结构简式及分子式:CH3CHO,掌握醛基的写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问】乙醛的结构简式为什么不能C2H4O。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写成CH3COH?写出乙醛的结构简式及分子式。
【板书】2.乙醛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纯净的乙醛溶液,打开瓶盖,观察乙醛溶液的色、态及嗅一下气味。
观察、闻气味,说出一些物理性质。
如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训练观察及表达能力。
【指导阅读】第140~141页乙醛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将分子量、沸点、溶解性与丙烷和乙醇进行比较。
看书:识记其它物理性质: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发,易燃烧,能和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2021年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五章《合成高分子》基础卷(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并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下列关于“嫦娥五号”涉及的材料为金属材料的是A .探测器上天线接收器外壳材料—镁合金防腐镀层B .发动机使用的包覆材料—碳纤维C .光学望远镜使用的材料之一——碳化硅D .在月球展示的国旗材料一高性能芳纶纤维材料答案:A解析:A .探测器上天线接收器外壳材料——镁合金防腐镀层,属于金属材料,故A 正确;B .发动机使用的包覆材料——碳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 错误;C .光学望远镜使用的材料之一——碳化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 错误;D .在月球展示的国旗材料——髙性能芳纶纤维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 错误; 故选A 。
2.设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4g 聚丙烯中含C H -键总数目为A 2nNB .常温下,pH 13=的NaOH 溶液中含有的OH -数目为A 0.1NC .11L0.1mol L -⋅的2Na S 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A 0.1ND .含有A N 个3Fe(OH)胶粒的氢氧化铁胶体中,铁元素的质量为56g答案:C解析:A .14g 聚丙烯()含C-H 键总数目为A 2N ,A 错误; B .题中未告知溶液体积,无法计算OH -数目,B 错误;C .Na 2S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2---2S +HO HS +OH ,溶液中c(S 2-)=0.1mol •L -1⨯1L=0.1mol ,则阴离子总数大于0.1N A ,C 正确;D .1个3Fe(OH)胶粒是由很多个3Fe(OH) 构成的,N A 个3Fe(OH)胶粒中含铁元素的物质Fe(OH)胶粒所含铁元素的质量大于56g,D错误;的量大于1mol,即N A个3故选C。
3.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4000系列”CPU芯片与光导纤维是同种材料B.“复兴号”高铁车厢连接处使用的增强聚四氟乙烯板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古人煮沸海水制取淡水,现代可通过向海水加入明矾实现海水淡化D.用75%的医用酒精杀死新型冠状病毒,是利用了酒精的强氧化性答案:B解析:A.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4000系列”CPU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光导纤维主要是二氧化硅制成的,A不正确;B.聚四氟乙烯板是以四氟乙烯为原料,通过加聚反应制成的材料,聚四氟乙烯板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正确;C.向海水中加入明矾,主要是为了利用明矾中Al3+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将海水中的悬浊物沉降,但不能实现海水中可溶性盐的脱除,无法实现淡化,C不正确;D.用75%的医用酒精杀死新型冠状病毒,是利用了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D不正确;故选B。
正丁醛结构式

正丁醛结构式正丁醛的分子式C4H8O, 它的结构式是: CH3CH2CH2CHO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4*12+8*1+1*16=72丁醛是一种无色透明可燃液体,有窒息性醛味。
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丙酮、甲苯及多种其他有机溶剂和油类混溶。
自然界中的花、叶、果、草、奶制品、酒类等的多种精油中都有这一成分,也存在于烤烟烟叶、主流烟气、侧流烟气中。
极度稀释则带有飘逸的清香。
主要用于用于有机合成,也是制造香料的原料。
正丁醛,简称丁醛。
其异构体为异丁醛。
正丁醛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气体,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丁酸。
易燃,能与强氧化剂及许多物质发生氧化、还原、缩合等反应,聚合生成环氧化物,能与烯烃、醇、氨及其衍生物发生加成反应。
危险性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吸入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和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并出现麻醉作用。
长期或反复接触对个别敏感者可引起变态反应。
环境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漱口。
如有不适,就医。
消防措施灭火方法: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编名称分子式结构,简,式号烷烃1甲烷ch42乙烷ch26ch—ch、chch、3333ch—ch—ch、chchch、3233233丙烷ch38、4正丁烷chch—ch—ch—ch、chchchch、41032233223 2—甲基丙烷5ch410,异丁烷,、ch,ch,、33ch—ch—ch—ch—ch、chchchchch、32223322236,正,戊烷ch512ch,ch,ch、32332—甲基丁烷7ch,异戊烷,5122,2—二甲基丙烷8ch512,新戊烷,、c,ch,34ch—ch—ch—ch—ch—ch、3222239正己烷ch614chchchchchch、ch,ch,ch、32222332432—甲基戊烷10ch614,异己烷,113—甲基戊烷ch6142,3—二甲基丁12ch614烷2,2—二甲基丁13ch614烷ch—ch—ch—ch—ch—ch—ch、322222314,正,庚烷ch716chchchchchchch、ch,ch,ch322222332532—甲基己烷15ch716,异庚烷,163—甲基己烷ch7162,2—二甲基戊17ch716烷3,3—二甲基戊18ch716烷2,3—二甲基戊19ch716烷2,4—二甲基戊20ch716烷2,2,3—三甲21ch716基丁烷3—乙基戊烷22ch7162,2,4,4—四甲23ch920基戊烷2,3—二甲基—24ch9203—乙基戊烷3,3,4—三甲基25ch920己烷2,2,4—三甲基26ch818戊烷2,3,3—三甲基27ch818戊烷2,2,3—三甲基28ch818戊烷2,3,4—三甲基29ch818戊烷环烷烃30环丙烷ch36、31环戊烷ch510 、32环己烷ch612、、33甲基环己烷ch714、34乙基环己烷ch816顺对二甲基环35ch816己烷反对二甲基环36ch816己烷烯烃37乙烯ch24ch,ch、2233丙烯chch—ch,ch、chch,ch363232341—丁烯chch,ch—ch—ch、48223352—丁烯chch—ch,ch—ch、chch,chch48333336甲基丙烯ch48ch,ch—ch—ch—ch、2223371—戊烯ch510ch,chchchch、ch,ch,ch,ch22232223ch—ch,ch—ch—ch、323382—戊烯ch510chch,chchch3232—甲基—1—39ch510丁烯3—甲基—1—40ch510丁烯2—甲基—2—41ch510丁烯421,3—丁二烯chch,ch—ch,ch、ch,chch,ch4622222—甲基—1,3—丁二烯43ch58,异戊二烯,2,2,5,5—四甲44ch1020基—3—己烯、,ch,h,chc,ch,33332,4,4—三甲基45ch816—1—戊烯2,4,4—三甲基46ch816—2—戊烯3—甲基—1,347ch814—己二烯2—甲基—483,2,2—乙基,—ch9161,3—丁二烯3,4—二甲基—492—乙基—1—ch918戊烯3—乙基—1,350ch712—戊二烯514—甲基环己烯ch712炔烃52乙炔chhc?ch、h—c?c—h22丙炔hc?c—ch、ch?h53ch3334541—丁炔chhc?c—ch—ch、ch?hch、462323552—丁炔chch—c?c—ch、chc?h463333561—戊炔chhc?c—ch—ch—ch、ch?hchch、58223223572—戊炔chch—c?c—ch—ch、chc?hch58323323 3—甲基—1—58ch58丁炔3—甲基己—359ch710—烯炔3—乙基戊—360ch710—烯炔芳香烃61苯ch66、、62甲苯ch78、、ch—ch65363乙苯ch810、、ch—ch652564邻二甲苯ch810间二甲苯65ch81066对二甲苯ch81067间甲乙苯ch912戊苯68ch1116chch、65511692—苯基戊烷ch11162—甲基—1—70ch1116苯基丁烷3—甲基—1—71ch1116苯基丁烷2—甲基—3—72ch1116苯基丁烷2,2—二甲基—73ch11161—苯基丙烷、chchc,ch,65233743—苯基戊烷ch1116、chch,chch,6523275苯乙烯ch88 、、chch,ch65276苯乙炔ch86、chc,ch6577联二苯ch1210、ch —ch、,ch,6565652二苯甲烷78ch1212、ch,ch,265279萘ch10880,—甲萘ch111081,—甲萘ch1110821,6—二甲萘ch1212831,5—二甲萘ch121284,—乙萘ch121285,—乙萘ch121286蒽ch141087菲ch141088并四苯ch181289并五苯ch2214 90ch161091ch2212卤代烃92一氯甲烷chclchcl3393二氯甲烷chclchcl222294三氯甲烷,氯仿,chclchcl3395四氯化碳ll4496三碘甲烷,碘仿,chichi3397四氟化碳cfcf4498四溴化碳cbrcbr4499四碘化碳cici44100氯乙烷chclchcl、chchcl252532101溴乙烷chbrchbr、chchbr252532102氯苯chcl65、chcl65103溴苯chbr65、、chbr65104四氟乙烯cfcf,cf24221,1,2,2—四溴105chbrchbr—chbr22422乙烷1061,2—二溴乙烯chbrbrch,chbr222107氯乙烯chclch,chcl2323,4—二溴—1108chbrch,ch—chbr—chbr46222—丁烯1,4—二溴—2109chbrchbr—ch,ch—chbr46222—丁烯110邻氯甲苯chcl77111间氯甲苯chcl77112对氯甲苯chcl772,4,6—三溴甲113chbr753苯114苄氯,苯甲氯,chcl771154—溴辛烷chbr817、ch,ch,chbr,ch,ch323223 醇116甲醇choch—oh、choh433117乙醇choch—oh、choh、chchoh262525321181—丙醇choch—oh、choh、chchchoh383737322 2—丙醇,异丙119cho38醇,1—丁醇h—oh、choh、ch,ch,ohc120cho4949323410,正丁醇, 2—丁醇121cho410,异丁醇,2—甲基—1—122cho410丙醇2—甲基—2—123cho410丙醇、2,2—二甲基—124cho5121—丙醇2—甲基—2—125cho512丁醇、、126乙二醇cho262、hohhoh、,choh,2222127丙三醇cho383 、ch,oh,3532—丁炔—1,4128cho462二醇129氨基乙醇chno272,2—二甲基—130cho6141—丁醇3—甲基—1—131cho512丁醇2—戊醇132cho512、1333—戊醇cho5121341,2—丁二醇cho411421352—氯乙醇chocl25136苯甲醇,苄醇,cho78137环丙醇cho36138对甲基环己醇cho714139邻甲基环己醇cho714醚140甲醚choch—o—ch、choch263333141甲乙醚choch—o—ch、choch、chochch38325325323h—o—ch、choch、c25252525142乙醚cho410chchochch、,ch,o3223252143甲正丙醚choch—o—ch、choch、chochchch4103373373223144甲异丙醚cho410choch,ch,、332145甲苯醚cho718146异丙醚cho614、,ch,choch,ch,3232环氧烷147环氧乙烷cho24148二氧杂环己烷cho48149甲基环氧乙烷cho36酚150苯酚cho66、1,2,3—苯三酚151cho663,邻苯三酚,1,3,5—苯三酚152cho663,间苯三酚,2,4,6—三溴苯153chobr633酚、154邻甲苯酚cho78155间甲酚cho78156对甲酚cho782,4,6—三硝基157chno6337苯酚醛和酮158甲醛cho2hcho、乙醛159cho24chcho、3160丙醛chochchcho、chcho363225161丁醛chochchchcho、chcho48322371622—甲基丙醛cho48、,ch,chcho321633—丁羟醛cho482164乙二醛cho222、、,cho,2165丙酮cho36、、,ch,co、chcoch3233166丁酮cho48、chcochch323167丙二烯酮co32o,c,c,c,o、邻乙酰基苯乙168醛羧酸169甲酸cho22hcooh、、170乙酸cho242chcooh、3171丙酸cho362chchcooh、chcooh、3225172丁酸chochchchcooh、chcooh48232237173甲基丙酸cho482、,ch,chcooh32174硬脂酸cho18362chcooh、1735175软脂酸cho16322chcooh、1531油酸176chochcooh183421733、、177苯甲酸cho762chcooh、65178苯正丙酸cho9102、chchchcooh6522179乙二酸cho224、、,cooh,、hooc—cooh2180丙二酸cho344、hooc—ch—cooh、ch,cooh,222181丁二酸cho464、hooc,ch,cooh、,chcooh,2222182顺丁烯二酸cho444183反丁烯二酸cho444184邻苯二甲酸cho864185间苯二甲酸cho864186对苯二甲酸cho864187甲,酸,酐cho,hco,o2232188乙酐cho463、,chco,o32乳酸189cho363,,—羟基丙酸,、,—羟基丙酸190cho3632,2—二甲基丙191cho4102酸、,ch,ooh333—甲基戊—4192cho6122—烯酸193邻羟基苯甲酸cho763194对羟基苯甲酸cho763、间羟基苯甲酸195cho763对羟基苯—2—196cho983丙烯酸间羟基羧基苯197cho884甲醇酯198甲酸甲酯chohcooch、2423199甲酸乙酯chohcooch、hcoochch3622523乙酸甲酯200cho362、chcooch33201乙酸乙酯cho、482chcooch、chcoochch325323202甲酸正丙酯chohcooch、hcoochchch48237223203甲酸异丙酯cho482、、hcooch,ch,32甲酸新戊酯、204甲酸,2,2—二甲cho6122基,丙酯、hcoochc,ch,233甲酸—2—甲基205cho6122丁酯206甲酸异戊酯cho6122、hcoo,ch,ch,ch,2232207对乙酸甲苯酯cho9102丙酸甲酯chchcooch、chcooch208cho323253482对羟基苯甲酸209cho883甲酯2,2—二甲基丙210酸甲酯、cho6122新戊酸甲酯、,ch,cooch333211硬脂酸甘油酯cho571106、,chcoo,ch173535212软脂酸甘油酯cho511706、,chcoo,ch153135213油脂酸甘油酯cho571046、,chcoo,ch173335214苯甲酸甲酯cho882、chcooch653215硝酸乙酯chnochono、chchono2532523223—羟基丙酸正216cho6123丙酯、ho,ch,coo,ch,ch22223 2—羟基丙酸正217cho6123丙酯218丙二酸二乙酯cho7124 、chooc—ch—cooch252252—丁酮酸异丁219cho8143酯220乙酸对甲酚酯cho9102221甲酸氯甲,醇,酯chocl232222异戊酸异戊酯cho10202、,ch,chcoo,ch,ch,ch,32232乙二酸乙二,醇,223cho444酯三硝酸甘油酯224chno3539,硝化甘油,硝基化合物225硝基苯chno652、、ch—no652226硝基甲烷chnoch—no、chno323232227硝基乙烷chnoch—no、chno、chchno252252252322 2,4,6—三硝基228chno7536甲苯,tnt,229,—硝基萘chno1072230,—硝基萘chno10721,8—二硝基萘231chno106242321,5—二硝基萘chno10624糖类233葡萄糖cho6126、choh,choh,cho24234果糖chochoh,choh,cochoh6126232235蔗糖chocho122211122211236麦芽糖chocho122211122211237淀粉,cho,,cho,6115n122211n238纤维素,cho,6115n、[cho,oh,]6723n氨基酸甘氨酸239chno252,氨基乙酸,丙氨酸240chno372,—氨基丙酸苯丙氨酸241,—氨基—,—chno8112苯基丙酸谷氨酸242chno594,—氨基戊二酸高分子化合物243聚乙烯,ch,24n244聚丙烯,ch,36n245聚氯乙烯,chcl,23n246聚苯乙烯,ch,88n、有机玻璃,聚甲247,cho,582n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248,ch,23n,人造羊毛,聚四氟乙烯249,cf,24n,塑料王,250酚醛塑料,电木,,cho,76n251脲醛塑料,电玉,,chno,42n252环氧树脂,cho,19203n聚对苯二甲酸253乙二醇酯,cho,10103n,涤纶、的确良,聚己内酰胺254,chno,611n,绵纶,聚乙烯醇缩甲255醛,cho,582n,维尼纶,256丁苯橡胶,ch,1214n257顺丁橡胶,ch,46n258氯丁橡胶,chcl,45n259丁腈橡胶,ch,79n260聚硫橡胶,chs,244n261硅橡胶,chsio,26n262丁基橡胶异戊橡胶263,ch,58n,合成天然橡胶,264聚乳酸,cho,332n265聚丙酸甲酯,cho,462n266聚丙酸正丁酯,cho,7122n267聚乙丙丁酯,ch,918n268人造象牙,cho,2n289聚环氧乙烷,cho,24n290聚乙炔,ch,22n291,ch,916n292戊苯橡胶,ch,1316n293,ch,1010n294,ch,1010n295nomex纤维,chno,141022n296,cho,15166n其它297二恶英,chocl,12424n298维生素c,cho,686n299立方烷,ch,88n2,3,4—三羟基苯甲酸—2,3—300,cho,14109n二羟基—5—羧基苯,酚,酯301苯磺酸chso663302对氨基苯磺酸chnso1093303吗啡chno17173304葡萄糖二酸cho6108三硝酸纤维素305,chno,6739n酯丙二酰氯306chocl3222307丙二酰胺chno36223,7—二甲基—308cho10162,6—辛二烯醛三聚甲醛309cho363310氨基树脂chn66621 / 2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醛基结构简式

醛基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功能团,也称为醛基团。
它是由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一个双键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组成的。
醛基通常以“-CHO” 的结构表示,其中C代表碳原子,H代表氢原子,O代表氧原子。
醛基的结构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规则进行命名和表示。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醛基所连接的碳原子的编号。
通常情况下,醛基所连接的碳原子编号为1。
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一个下标来指示醛基所连接的碳原子。
例如,如果醛基所连接的碳原子为第一个碳原子,则醛基的结构可以表示为“-CHO(1)”。
在有机化学中,醛基可以与其他官能团发生反应,形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例如,醛基与醇反应可以形成醚,与羧酸反应可以形成酯,与胺反应可以形成胺基化合物等。
醛基在有机化学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作为重要的功能团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醛基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于制备酮。
醛基与醇进行缩合反应,可以生成酮化合物。
例如,乙醛与乙醇反应可以生成丙酮。
此外,醛基还可以用于制备醇。
醛基与氢气进行还原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醇。
例如,乙醛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乙醇。
除此之外,醛基还可以参与氧化反应。
醛基可以被氧气氧化成相应的羧酸。
例如,乙醛可以被氧气氧化成乙酸。
总之,醛基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团。
它以“-CHO” 的结构表示,由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一个双键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组成。
醛基可以与其他官能团发生反应,形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在有机合成中,醛基具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合成酮、醇等化合物。
同时,醛基还可以参与氧化反应,被氧气氧化成羧酸。
常见官能团-醛基(醛)

b.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CH3CHO 2Cu(OH )2 NaOH CH3COONa Cu2O 3H2O
配制Cu(OH)2
10%NaOH溶液2 mL
2%CuSO4溶液4~6滴 <注意事项> NaOH必须过量;
将混合液加热至沸腾才有明 显的砖红 C
分子式: C2H4O
结构式:
HO
HCC H
结构简式:
H
O
CH3 C H 或 CH3CHO
I 球棍模型 II 比例模型
③.被强氧化剂氧化 乙醛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④.被弱氧化剂氧化 a.银镜反应
CH3CHO 2 Ag(NH3 )2 水浴加热 CH3COONH4 3NH3 2 Ag H2O
C.甲烷,甲醇,乙酸
D.甲烷,甲酸甲酯,丙二酸
【例8】已知CH3CH=CHCH3
2CH3CHO,则化学式为C5H10的烯烃在
此条件下可生成醛的种类为( )
A.5种 B.4种
C.3种
D.6种
【例10】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精,它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以及调味 品中。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例9】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
<银镜反应> ----检验醛基
银氨溶液的配制 ① 2% AgNO3 1 mL
② 2% 稀氨水
产生白色沉淀
终点:产生的白色沉淀恰好溶解
AgNO3 + 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 OH+2H2O
氢氧化二氨合银 <银氨溶液>
1
<注意事项> 防止加入过量的浓氨水—否则易生成易爆炸的叠氮化银,试剂本身也失去灵敏性 配制好的银氨溶液不可久置---生成叠氮化银,易发生危险; 试管内壁必须干净; 必须用水浴加热,不可酒精灯直接加热; 加热时不可振荡和摇动试管。
正丁醛结构式

正丁醛结构式正丁醛结构式为CH。
或CH(结构简式为CH)分子中两个碳原子以双键相连,为无色液体或不挥发物质,易溶于水,其沸点在89 ℃,分子式为CH。
分子量为40.0。
正丁醛为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燃,密度为1。
037g/ mL。
熔点-10 ℃,沸点为90 ℃,临界压力为13MPa,临界温度为273 ℃,闪点为39 ℃,引燃温度为448 ℃,蒸气压比空气大,爆炸上限为1/ 81kPa,爆炸下限为2/ 81kPa,爆炸范围上限约7%,下限约1%。
正丁醛主要用于制医药、香料、树脂、涂料等,并用作聚合反应催化剂。
另外也用于照相及合成香料。
2。
乙醛结构式为2。
乙醛的性质和用途很广,用途极为重要,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原料。
乙醛也是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是许多香料香精的主要成份。
乙醛同时又是纤维素酯的重要原料,乙醛也可用于医药、染料、香料、涂料、橡胶、农药和香料的生产。
甲醛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聚酯纤维的合成和树脂的改性中。
含量(以C计) 0。
1%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可防腐并杀菌。
3。
甲醛:甲醛的用途与在生活中的作用:除了作为化工原料外,甲醛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以甲醛为原料可以制得酚醛树脂、氨基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其中甲醛树脂由于质量好、收率高、价格便宜,而在合成树脂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甲醛能够杀菌、防霉、消毒,保护木材,用于制作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还可用于电影制片、纤维制造、人造丝、塑料工业等方面。
甲醛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生物杀虫剂,用于合成除虫菊酯和杀虫单等农药。
甲醛也可制作树脂、增塑剂、橡胶硫化促进剂、染料稀释剂、皮革加工剂、照相材料、杀虫剂、木材防腐剂、燃料等。
4。
异丁醛结构式为利用乙醛具有还原性,可将某些有机物还原成金属醇盐,从而为染料和香料工业提供所需要的原料。
此外,乙醛可直接用于葡萄糖酸或麦芽糖酸的缩合。
另外,异丁醛也用作聚合反应催化剂。
醛

加乙醛
水浴 加热
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 2Ag↓ + 3NH3 + H2O Ag(银镜) Ag(NH3)2OH把乙醛氧化成乙酸,乙酸又跟
氨反应生成乙酸铵,Ag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
注意:
①银氨溶液的配制:
往AgNO3溶液中逐滴加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
点燃
4CO2+4H2O
在催化剂作用下,醛也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 羧酸: 2CH3CHO + O2
催化剂
△
2CH3COOH
b.银镜反应
实验3—5:银镜反应试验
H2O = AgOH↓ + NH4 NO3 配银氨 AgNO3 + NH3·
溶液
AgOH + 2NH3· H2O = Ag(NH3)2OH + 2H2O
多元醛
二、乙醛
1、乙醛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密度比水小, 沸点:20.8℃, 易挥发,易燃烧, 能与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2、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O
H O
结构式: H—C—C—H
结构简式:CH3CHO 官能团:醛基 —CHO
H
友情提示
醛基的写法,不要写成—COH 丙二醛:OHC—CH2—CHO
甲烷、苯、 乙酸、直馏汽油
《成才》63页
1、直馏汽油、苯和苯的同系物、CCl4、 己烷、氯仿等分别与溴水混合时,能通 过萃取使溴水中的溴进入有机层使水层 褪色,这是物理变化。 2、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三键、醇羟基、 酚羟基、醛基等官能团的有机物及大部 分苯的同系物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高锰酸钾褪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丁醛结构简式
1. 引言
1丁醛(英文名:1-butanal)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醛类化合物。
它的分子式为C4H8O,结构式为CH3(CH2)2CHO。
本文将对1丁醛的结构简式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2. 1丁醛的结构
1丁醛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羰基团与一个乙基基团相连而形成的。
它的分子式中有4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其中一个碳原子上连接着羰基团,另外三个碳原子分别连接着乙基基团。
3. 1丁醛的性质
3.1 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液体
•熔点:-78℃
•沸点:76℃
•密度:0.81 g/cm³
3.2 化学性质
•反应活性:由于含有羰基团,1丁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溶解性:可以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
4. 1丁醛的制备方法
1丁醛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备,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 丁醇氧化法:将丁醇与氧气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生成1丁醛。
- 丁烯氧化法:将丁烯与氧气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生成1丁醛。
- 羰基还原法:将羰基化合物与还原剂反应,生成1丁醛。
5. 1丁醛的用途
由于1丁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氧化性,因此具有广泛的用途: - 化工领域: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
- 食品工业:用作食品香精和香料的原料之一。
- 医药领域:用于合成某些药物。
6. 安全注意事项
在使用和储存1丁醛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防火防爆措施:1丁醛是易燃液体,避免接触明火和高温物品。
- 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化学防护手套、
安全眼镜等。
- 储存条件: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7. 总结
本文对1丁醛的结构简式进行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通过了解1丁醛的结构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用途和安全注意事项。
希望本文对您对1丁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参考资料: 1. 2. 丁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