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肌肉图
全身肌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全身肌的组成和分类;2. 掌握全身肌的起止点、分布和作用;3. 熟悉肌的解剖结构,提高对肌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人体全身肌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本实验主要观察骨骼肌的解剖结构。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人体全身骨骼肌标本;2. 实验用具:解剖剪、解剖镊、解剖针、解剖镜、解剖图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全身骨骼肌的分布情况,了解肌肉的分布规律;2. 观察全身骨骼肌的起止点,了解肌肉的起点和止点;3. 观察全身骨骼肌的横断面,了解肌肉的纤维走向和横纹;4. 观察全身骨骼肌的纵断面,了解肌肉的肌束和肌纤维;5. 分析全身骨骼肌的作用,了解肌肉的运动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全身骨骼肌的分布情况:全身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头颈肌包括眼肌、舌肌、咽喉肌等;躯干肌包括背肌、腹肌、胸肌等;四肢肌包括上肢肌、下肢肌等。
2. 全身骨骼肌的起止点:全身骨骼肌的起止点分布在骨骼上,肌肉的起点通常位于固定骨上,止点通常位于运动骨上。
例如,肱二头肌的起点位于肩胛骨的喙突,止点位于桡骨的粗隆。
3. 全身骨骼肌的横断面:全身骨骼肌的横断面呈椭圆形或梭形,具有明显的横纹。
横纹是由肌原纤维构成的,肌原纤维是由肌丝组成的。
4. 全身骨骼肌的纵断面:全身骨骼肌的纵断面呈长条形,肌束和肌纤维排列整齐。
肌束是由多个肌纤维组成的,肌纤维是由肌原纤维组成的。
5. 全身骨骼肌的作用:全身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参与人体运动、维持姿势和呼吸等功能。
例如,肱二头肌的收缩可以使肘关节屈曲,参与上肢的屈曲动作。
六、实验讨论1. 全身骨骼肌的起止点对于了解肌肉的运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肌肉的起止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肌肉的运动规律。
2. 全身骨骼肌的纤维走向和横纹是肌肉的重要特征。
纤维走向决定了肌肉的收缩方向,横纹是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人体肌肉分布图人体经络走向图

人体肌肉分布图人体经络走向图肌肉解剖图说明(一)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胸上肌和胸大肌两部分。
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内、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
可通过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飞鸟;双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重锤双臂侧下拉来训练。
(二)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面皮下。
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
训练方法是各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三)胸锁乳突肌这是位于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头和颈向侧曲;头和颈部旋转,颈向前或后弯屈。
可通过戴练颈帽动作;摔角的角力桥;助力和自我抗力动作来锻炼。
(四)前臂屈指肌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
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肌。
其功能是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
可通过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来训练。
(六)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
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
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
它的功能是使手臂举到水平位置;手臂分别向前、中、后举到一定方向的高度。
可通过各种哑铃和杠铃推举、卧推(前束),哑铃上举到前、后和背后;引体向上来训练。
(七)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面皮下。
其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后方。
可通过臂屈伸,屈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种手臂屈伸动作,划船来训练。
(八)肱桡肌位于前臂肌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
近固点时,可使前臂屈。
远固点时,可使上臂向前靠拢。
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肉的力量。
(九)肱肌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
起于肱骨体下半部前面,止于尺骨粗隆。
作用是为屈肘。
训练方法同肱二头肌。
(十)背阔肌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
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带下压;躯干侧向一边。
全身肌肉牵拉方法总结

肌肉拉伸动作一、上肢肌群(一)肩前屈、后伸肌群三角肌前束患者体位:坐位,头微前屈,双上肢后伸治疗师体:站于患者后方,双手握住患者肘关节上方牵拉手法:治疗师缓慢后伸、内收患者肩关节至最大限度肱二头肌患者体位:坐位,上肢伸直后伸,掌心向上治疗师体位:站于患者身后,双手握住患者腕关节上方牵拉手法:治疗师缓慢后伸患者肩关节至最大限度,拉伸强度以肘不高于肩为宜(二)肩后伸肌群三角肌后束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关节前屈约90°治疗师体位:站在治疗床头,斜对患者被牵拉侧关节,一手固定患者肩胛骨外侧缘,另一手握住其肘关节牵拉手法:治疗师缓慢地屈曲、内收、内旋患者肩关节至最大限度自我拉伸:背阔肌患者体位:仰卧位治疗师体位:面向患者,站于床头,双手握住患者肘关节使其屈曲90°牵拉手法:治疗师外旋、屈曲患者肩关节至最大限度过头背阔肌拉伸::1. 身体挺直平坐在地面上,搭档在身后。
抬起一只手臂向上伸直,然后手肘弯曲,试着用手碰到你的背部。
让搭档握住你的肱三头肌和手腕。
这是动作的起始位置。
2. 试着将你的上臂向侧面拉动,搭档则给予反作用力,阻止你完成这个动作。
3. 持续10至20秒后,手臂放松,让你的搭档轻轻地压住肱三头肌,进一步放松背阔肌。
保持10至20秒,换边。
背阔肌自我牵拉:坐于桌旁,身体左侧靠近桌面,左侧下肢屈髋屈膝,将左踝置于右大腿上,左膝置于桌面下方,左臂上举直至左手握住右耳,腰背挺直然后向右侧屈肱三头肌长头患者体位:坐位,在肘关节屈曲的情况下屈曲并内收肩关节治疗师体位:面向患者,站于健侧,一手固定患者肩关节外侧,另一手握住其腕关节上方牵拉手法:治疗师缓慢屈曲患者肘关节至最大限度小圆肌患者体位:坐位,屈肩上举,屈肘90°治疗师体位:站于患者身后,一手固定肘关节,另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牵拉手法:缓慢使患者肩关节内旋至最大限度大圆肌患者体位:仰卧位,屈肩过头治疗师体位:面向患者,站于患侧,一手固定患者肩胛骨,另一手握住其肘关节上方牵拉手法:治疗师缓慢地屈曲、外旋患者肩关节至最大限度二、下肢肌群臀大肌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治疗师体位:面向患者站于患者,一手握住踝上方,另一手前臂置于小腿前面牵拉手法:被动屈髋、屈膝至最大范围。
动物体全身肌肉的识别课件(共53张PPT)《畜禽解剖生理(第四版)》(高教版)

3、膈
是分隔胸、腹腔的一个圆形板状肌,又叫横 膈膜(凸向胸腔)。周围为肌质,中央为腱质, 称中心腱
四)腹壁肌
构成腹腔的两侧壁和底壁,由四层纤维走向完全不同的板 状肌构成。
两侧腱膜在腹底壁正中线处相互交织增厚 形成腹白线。
在腹壁肌的表面覆盖有腹壁筋膜,牛的由弹性纤维构成, 成黄色,称腹黄膜。具有弹性,可协助腹壁肌支持内脏。
1、腹外斜肌:最外层,肌纤维走向后下方起于
第五至最后肋骨的外面,止于腹白线。
2、腹内斜肌:腹外斜肌深面,肌纤维从后上方
斜向前下方,腹壁肌的第二层。起于髋结节,止 于腹白线。
3、腹直肌:起于胸骨两侧和肋软骨,止于耻骨
前缘。兜住腹腔。
4、腹横肌:最内层,起于腰椎横突与弓肋下端
的内面,止于腹白线。
腹壁肌的作用:
容纳、支持腹腔脏器,收缩时,增大腹压,协助 呼气、排粪、分娩等。
腹股沟管:
位于腹股沟部,是斜行穿过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 之间的楔形缝隙。为胎儿时期睾丸从腹腔下降到 阴囊的通道。
四、四肢肌肉-前肢肌肉
(一)肩带肌 肩带肌连接前肢与躯干,多起于躯干,止于肩部
(肩胛骨)和臂部(肱骨)。
共七块:
背侧组: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臂头肌、肩 胛横突肌(牛)
腹侧组:腹侧锯肌、胸肌
1、斜方肌(trapezius muscle)
位置:肩颈上半部的浅层 三角形板状肌;位于颈侧部皮下;起于项
韧带索状部与前10个胸椎棘突,止于肩胛 冈;作用是提举、摆动与固定肩胛骨。 相关知识: ①名称含义 ② 锻炼斜方肌防治颈椎病
主要起保护、固定肌肉位置的作用
2、粘液囊: 是封闭的结缔组织囊。壁内衬有滑膜,
腔内有滑液。多位于骨的突起与肌肉、腱和皮肤之 间,起到减少摩擦的作用。
人体结构示意图

人体结构示意图人体结构示意图人体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和精密的生命体系之一,它由多个系统和器官组成,共同协作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和生命的延续。
下面将从整体和部分两个层面介绍人体结构示意图。
整体结构人体可以分为头、颈、胸、腹、盆腔和四肢六个部分。
头部包括头盖骨、面颊、额头、眼睛、鼻子、嘴巴等器官。
颈部由颈椎和颈部肌肉组成,连接头部和胸部。
胸部包括胸骨、肺部、心脏等重要器官,用于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
腹部有腹膜、胃、肝脏、肾脏等器官,用于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盆腔包含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用于生殖和排泄功能。
四肢是人体的运动部分,包括肩臂、手部、髋腿和足部。
人体的骨骼系统人体骨骼系统是由多个骨头和关节组成的,它提供了人体的稳定性和支撑力,并保护内部重要器官。
骨头是由骨骼细胞组成的,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不同类型。
关节是连接骨头之间的结构,如肩关节、膝关节等,它使得骨骼能够灵活运动。
人体的肌肉系统人体肌肉系统由肌肉和肌腱组成,它可以使得骨骼运动。
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等不同类型。
骨骼肌是连接骨骼的肌肉,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使得肌肉收缩和放松,从而实现运动功能。
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中,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使得内脏器官进行有规律的收缩和放松。
心肌是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心脏跳动,将血液传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人体的循环系统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它负责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并将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脏跳动,推动血液循环。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动脉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静脉将废弃物和二氧化碳从组织器官带回到心脏,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实现血液的交换。
人体的呼吸系统人体呼吸系统由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它负责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鼻腔和喉部是空气流通的通道,气管和支气管将空气传输到肺部,肺部则通过肺泡实现气体交换。
全身肌肉大全

全身肌肉大全人体解剖全集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
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
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
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
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
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
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
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
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
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
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
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
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
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
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头面颈后肌肉(含全身)

头⾯颈后肌⾁(含全⾝)1. 额肌——额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与枕肌相连。
因此,不管枕肌或额肌,还是两部分都紧张,都能引起整个头⽪紧张的感觉。
额肌部分地连接到眼轮匝肌上,这两个肌⾁常与头痛有关。
肌连接:上⽅,⾄帽状腱膜。
下⽅,⾄眼眉表⾯的⽪肤,部分⾄眼轮匝肌和⿐根部。
2. 枕肌——枕肌通过帽状腱膜直接与额肌相连。
肌连接:上⽅,⾄帽状腱膜。
下⽅,⾄枕⾻上项线。
相关部位:局部疼痛放散⾄头后部和顶部,并可涉及到同侧眼部。
3. 眼轮匝肌肌连接:内侧,⾄睑内侧韧带,额⾻和上颌⾻及眼睑组织。
上内侧,⾄眼眶。
4. 颧⼤肌和颧⼩肌——颧⼤肌和颧⼩肌是主要的笑肌。
肌连接:上⽅,⾄颧⾻。
下⽅,⾄⼝⾓组织,与⼝轮匝肌纤维融合。
5. 颞肌——颞肌是⼀个⼤的扇贝形肌⾁,覆盖在头侧⾯⽿的前、上和后⽅。
所有的主诉头痛或颞颌关节(TMJ)问题的病⼈,都应该检查并治疗颞肌。
肌连接:上⽅,⾄颧⼸上⽅颞窝的⾻和筋膜。
下⽅,⾄下颌⾻冠状突和下颌⽀前缘。
6. 咬肌——咬肌是最重要的咀嚼肌。
在TMJ有问题时,⾸先应该治疗咬肌。
肌连接:上⽅,⾄上颌⾻颧突和颧⼸。
下⽅,咬肌浅层⾄下颌⾓外表⾯和下颌⽀的下半部;咬肌深层⾄下颌⽀上半部,可能延伸⾄下颌⾓。
7. 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是有两个头的肌⾁,主要功能为稳定、旋转和弯曲头部和颈部。
所有主诉头痛的病⼈都应该仔细检查胸锁乳突肌。
它的两个头是胸⾻头和锁⾻头。
肌连接:上⽅⾄乳突外侧⾯和枕⾻上项线外侧1/2下⽅:胸⾻头:胸⾻柄前表⾯锁⾻头:锁⾻前表⾯的内1/3。
8. 斜⾓肌——我们熟悉斜⾓肌是因为它容易引起疼痛。
在反常的呼吸时它还作为不适宜的辅助肌。
⼤部分的⼈都存在这⼀肌⾁的问题。
胸廓出⼝这⼀词⽤来指由斜⾓肌和第⼀肋⾻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前斜⾓肌和中斜⾓肌之间的通路。
腋动脉(锁⾻下动脉)和臂丛在⾄上臂的途中经过这两个肌⾁之间,然后⾛⾏于第⼀肋和锁⾻之间。
肌连接:前斜⾓肌:上⽅,到第3⾄第6颈椎横突的前⾯。
核心区的解剖学结构——肌肉

核心区的解剖学结构——肌肉肌肉提供必要的力矩来引发运动(例如肌肉向心收缩)、控制运动(例如肌肉离心收缩)或阻止运动(例如肌肉等长收缩)。
除了腹部肌肉之外,还有几个部位的肌肉也被视为核心区的一部分,具有稳定身体和动态运动功能。
关键的一点是,没有任何一块单独的、最重要的核心肌肉能够在所有静态姿势和运动场景中实现这些功能。
人们一直过分强调腹横肌,将其视为最重要的脊椎稳定肌。
这种错误的观念起源于一项表明腹横肌是手臂抬起之前第一个被激活的核心肌肉的研究(Hodges &Richardson, 1997)。
然而,这项研究仅限于评估比较简单的运动任务。
更复杂的运动任务强调核心肌肉的不同激活模式,具体取决于姿势、外部负荷和呼吸方式。
正因如此,体能教练应该根据具体任务考虑每块核心肌肉的相对重要性,而且这种相对重要性可能随时发生变化(Arokoski et al.,2001;Cholewicki & Van Vliet, 2002;Mc Gill, 2001;Mc Gill et al.,2003)。
千变万化的姿势和外部负荷通过重力对脊柱、关联韧带、椎间关节和椎间盘产生作用。
为了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必须以力量相等、方向相反的肌肉动作来抵抗这些阻力负荷。
不同的核心肌肉具有对应不同方向的肌肉纤维,通过同时激活躯干两侧的拮抗肌来形成足够的脊柱稳定性或硬度,同时在必要情况下允许脊柱活动。
因此,发展核心肌肉的最佳方法是采用稳定功能(例如等长肌肉动作)和动态功能(例如向心和离心肌肉动作)相结合的大量不同的练习。
每块核心肌肉的功能重要性都不一样,具体取决于横截面积、纤维排列和瞬时稳定性或动态功能。
例如,一些核心肌肉(例如竖脊肌群的最长肌和髂肋肌;见图1.5)跨越几节脊椎,而且拥有很长的力臂(即从关节到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的距离),这使得它们非常适合为躯体伸展产生大力矩(Mc Gill, 2007)。
因为肌肉力矩等于肌肉力量和力臂的乘积,所以力臂越长,脊柱稳定性和肌肉的运动功能就越可能得到增强,因为它增加了可产生的肌肉力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侧 收 缩:使颈向同侧侧屈、头转向对侧 远固定 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颈、胸部伸直
斜 方 肌 起 、 止 点 、 功 能
斜 方 肌 标 本 片
2.菱形肌
位置:位于斜方肌中部深层,上部胸椎两侧,为菱形扁肌。 分小菱形肌和大菱形肌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的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近固定 功能 上提 后缩 下回旋
全 身 肌 肉 图 ( 前 面 观 )
全 身 肌 肉 图 ( 后 面 观 )
运动上肢的作用肌分部
部 背 位 肌 肌 肉 名 称 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肩胛提肌
胸
肌
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锁骨下肌
三角肌、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 肌 喙肱肌、肱二头肌、肱肌 肱三头肌、肘肌 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 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指浅屈肌、旋前方肌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 肌、示指伸肌 拇短屈肌、拇短展肌、拇收肌、拇指对掌肌
位置:位于颈部和背上部皮下,为三角形阔肌,两侧相 合成斜方形。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 椎的棘突。 止点:上、中、下3部分,分别止于锁骨外侧1/3部分、 肩峰和肩胛冈。
功能
近固定
上部肌束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和后缩 中部肌束使肩胛骨后缩并贴紧背部 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后缩
上肢带肌 臂肌前群 后 群
前臂肌前 群 后 群
手肌外侧 群
旋外
肩 关 节 运 动 形 式
旋内
屈
伸
水平伸
水平屈
外展
内收
一、运动上肢带的作用肌
以肩胛骨运动来标志,分为:前伸肌、后伸肌、 上提、下降、上回旋和下回旋等六个肌群。
(一)、使肩胛骨上提的作用肌 斜方肌上部的肌束
菱形肌肩胛提肌1.源自方肌远固定: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伸直
菱 形 肌 起 、 止 图 片
菱 形 肌 标 本 图 片
3.肩胛提肌 位置:位于斜方肌上部深层,项部两侧,
起点:起于上位4颈椎横突。
止点:止于肩胛骨上角。
功能
近固定: 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
一侧收缩使头和脊柱向同侧屈和回旋;
远固定
两侧收缩使脊柱颈段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