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一)学习目标: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

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小数的意义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小黑板出示)2角5分=()元 9分米=()米7分=()元 135克=()千克3元4角=()元 3分米2厘米=()分米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一、导学案概述本导学案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为依据,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导学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部分,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第四单元数据的整理与表示;第五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乘法;第七单元观察图形;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认识和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乘除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观察物体和图形的特点和变化。

3.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能够运用简便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整理和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认识和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数据的整理与表示、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乘除运算的运用、观察物体和图形的特点和变化、简便运算方法的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运用直观性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工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运用练习法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实践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新的知识点和概念,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1.5 买菜导学案教学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1.5 买菜导学案教学案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一定要先把( )对齐,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最后一定要对齐数位点上小数点。
5.直接写得数。
1.5-0.5= 2.1+0.6= 0.8+0.1=
0.36+0.63=0.96-0.7=1.9-0.9=
6.用竖式计算。
8.25+1.54= 7.36-2.25= 10.86-2.45=
5 买 菜
项目
内 容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16+127= 213-78=
2.小米去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13.16元,另一本12.7元,该怎样计算总钱数呢?
3.1把油菜1.25元,1把芹菜2.41元。买1把油菜和1把芹菜,要付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要求要付多少元,就是把两种菜的价钱相加,列式是( )。用竖式计算时,( )对齐,从( )算起。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参考答案:
1.443 135 验算略
2. 13.16+12.7=25.86(元)
3. 1.25+2.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数点 末位
4.小数点
5. 1 2.7 0.9 0.99 0.26 1
6. 9.79 5.11 8.4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作者分享了3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估算意识,并能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的'计算。

〖教材分析〗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

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建设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动物,你了解哪些动物?(学生列举)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世界上爬行较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呈现下列几组数据:1、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爬行较慢的哺乳动物。

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分钟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1.2倍。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1、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

重点研究乘法问题。

例如: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分种大约爬行多少米?(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2.15(2)估算。

引导学生估一估2.1×2.15的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用笔算来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

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4)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2.15×2.12154304.515使学生明确一个乘数是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是3位小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6 猜数游戏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6  猜数游戏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5.6 猜数游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猜数游戏的基本规则,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游戏。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猜数游戏的基本规则及技巧。

2.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猜数游戏。

3. 猜数游戏中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4. 猜数游戏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猜数游戏的基本规则及技巧,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游戏。

2. 教学难点:猜数游戏中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猜数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猜数游戏的基本规则,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游戏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猜数游戏案例,让学生了解猜数游戏中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猜数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意识。

5. 总结提升:总结猜数游戏的基本规则及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游戏。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猜数游戏的题目,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猜数游戏的基本规则及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猜数游戏中表现出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

3. 学生在合作学习和团队意识方面的表现。

4.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猜数游戏中。

2.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

3.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意识。

4.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5.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猜数游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一)学习目标: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

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小数的意义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小黑板出示)2角5分=()元 9分米=()米7分=()元 135克=()千克3元4角=()元 3分米2厘米=()分米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四年级下数学导学案-奥运中的数学-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导学案-奥运中的数学-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导学案-奥运中的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奥运会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

(3)熟练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奥运会中的数学问题(1)奥运会中的时间计算(2)奥运会中的距离计算(3)奥运会中的速度计算(4)奥运会中的分数、小数、百分数问题2.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3.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奥运会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奥运会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

(3)熟练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奥运会中的时间计算(2)奥运会中的距离计算(3)奥运会中的速度计算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

(2)引导学生关注奥运会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导入(1)教师提出奥运会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3. 讲解与示范(1)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点评。

(2)教师示范解决奥运会中的数学问题。

4. 练习与巩固(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足。

五、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五、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
我们班 44 人,每人 1 张饼,需要烙 重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 多长时间? 能力。 优化 1+1+8+2+1+1=14 分 1+1+8+1=11 分 (最优方案)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课前准备 导学环节 一、预习检测
二、设导学
三、达标检测 四、总结提升
4/5/6 张饼分别可以分成 几张饼和几张饼。 烙饼张数是偶数可分成 几个 2 张来烙, 奇数可分 成 1 个 3 张和几个 2 张来 烙。 烙 7、8、9、10 张饼需多长时间? 同桌交流、汇报 说说你的想法。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优 化》导学案
中心小学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教材 P81—82 页内容 1.通过沏茶、 烙饼问题, 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 中的应用。 2.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 案,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合理 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合理安排时 间的良好习惯。 课件 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 同学们有没有帮助家长做家务的经 历。 一、 沏茶 (1)沏茶需要做哪些事情? (2)小明为妈妈沏一杯茶,需要多 长时间。 (3)对比。 (4) 小结 二、 烙饼 (1)出示烙饼的规则。 (2)烙 1 张、2 张饼分别需要多长 时间。 (3)烙 3 张饼呢? a. 小组合作,拿出学具动手烙一 烙。 b. 小组汇报交流。 c. 多媒体演示。 d. 同桌再次用学具动手烙一烙。 (4) 烙 4 张饼、 5 张饼、 6 张饼呢? (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5)总结烙饼的规律。 教师引导及评价 谈话导课 哪些事情先做, 哪些事情 后做 1+1+8+2+1+1=14 分 1+1+8+1=11 分 同时完成几件事情时, 计 时按最长的时间算。 提示: 烙 2 张饼时锅里可 同时放 2 张饼 重点提示: 烙 3 张饼时尽 可能每次锅里都放 2 张 饼。 贾艳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一)学习目标: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

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小数的意义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小黑板出示)2角5分=()元 9分米=()米7分=()元 135克=()千克3元4角=()元 3分米2厘米=()分米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2.0.78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读作:()4.连线题: 0.008 0.8 0.08零点八零点零八零点零零八5.判断(1)8.76读作:八点七十六。

()(2)4.32是三位小数。

()(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7.0.0302用分数表示是()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9.26 () 0.926()0.296() 0.269()三、作业布置。

1、作业本做练一练2、3题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四、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小数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二、黑板有多长1、教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

课本上黑板长度为2米36厘米。

3、教师提出问题:黑板长多少米?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

5、教师公布答案。

三、精讲例题1、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就是1厘米,36厘米就是100分之36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36米。

2、黑板总长等于2米+0.36米=2.36米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4、教师叫学生回答。

四、当堂训练。

1、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三道练习题。

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34100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判断对错。

(小黑板出示)(1)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10份是1角。

( )(2)把1000千克平均分成1000份,5份是0.005千克。

( )(3)百分之十二就是0.02。

( )(4)十分之七米用小数表示是10.7米。

( )(5)0.05表示百分之五。

( )(6)3.21是三位小数。

( )(7)0.034写成分数是( )二、当堂训练,检查学生掌握情况1、用箭头指出下面各数在直线上的位置。

2、写出下面的小数。

(9分)(1)蜂房的容积几乎都是零点二五立方厘米。

写作: __________(2)人的眼睛大约能分辨只有零点零六毫米的物体。

写作:_________(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0,它是( ),读作( )。

(8分)4、请你用0、3、6、9四个数字(每个只能用一次)按要求组数。

(1)整数部分最大,而小数部分的千分位是6的数是( )。

(2)0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的是 ( )。

(3)0读出来,而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小数且不是0的是( )。

三、作业布置:作业本做2、4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10011小数的意义(三)教学目标:1、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等。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教 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讲练结合法。

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小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2.你能说一说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吗?3.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对应的小数或分数。

= 1000100 = 0.8= 0.021= 二、展示交流。

1、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2、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3、教师精讲。

三、探究新知1、说一说课本第6页上得每一个2分别表示什么?2、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3、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后独立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4、精讲例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当堂训练。

1.填空。

4分米=()米 52厘米=()米450克=()千克69克=()千克5元6角7分=()元1米5分米=()米2.(1)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2)0.36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3)0.1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份,有这样的()份。

0.4米里有()个0.1米。

(4)0.5元表示把1元平均分成()份,有这样的()份。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比大小学习目标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比较小数的大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小黑板一、复习导入。

(小黑板展示)1.一位小数表示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4.0.307的3在位上,表示;7在位上,示。

5. 1米=分米,1分米=米;1千克=克,1克=千克。

二、合作探究。

1.谁跳的高。

在一次调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

两人的得分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

9.87 ○ 9.902.谁跳的远?三位出场的选手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

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说说你的方法,小组合作。

()>()>()3.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部分的大小,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部分相同,就从部分的位比起,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当堂训练。

1.在下图中找到9.8和10.1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比大小。

0.839 ○ 0.9 6.07 ○ 6.7 5.45 ○ 5.634.03 ○ 4.009 7.217 ○ 7.22 7.19 ○ 71.9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5分米=()米 37厘米=()米5元4角=()元 150克=()千克4.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 0.720, 0.702, 0.712()<()<()(2) 8.09, 8.91, 9.08()<()<()5.根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

(1)在0.6和1.0之间:(),(),()。

(2)在0.25和0.5之间:(),(),()。

在□里填数字,使它分别符合下列要求:(1)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2)使这个数最接近31,这个数是()。

(3)在0和0.1之间:(),(),()。

6.下面数中的□内可以填几?0.□7 < 0.6 1.□<□ 2 □.□< 1.□ 0.□1 > 0.1□四、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买菜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学导航1、完成课本估一估。

2、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3、小组合作,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成果,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4、在我们学过的整数加减法中,计算法则是什么?1.25+2.41=3.66-1.25=5、概括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6、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它起什么作用?三、当堂训练1、0.2+5.5= 1.2+9= 5.03+3.24= 4.5+1.05=2、判断对错,有错的题目在下面空白处订正。

4.285.23 0.8+ 4 + 1.17 + 0.64. 32 6. 30 1. 4( ) ( ) ( )四、作业布置:1、练一练4、5、6题写作业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