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七:解直角三角形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解直角三角形【基础知识回顾】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在RE△ABC中,∠C=900, ∠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A的正弦可表示为:sinA= ,∠A的余弦可表示为CBA= ∠A的正切:tanA= ,它们弦称为∠A的锐角三角函数【名师提醒:1、sinA、∠cosA、tanA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是两条线段的比,没有,这些比值只与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无关2、取值范围<sinA< cosA< tanA>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名师提醒:1、三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根据定义应用直角三角形性质算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表格进行记忆2、当时,正弦和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sin A3、几个特殊关系:⑴sinA+cos2A= ,tanA=⑵若∠A+∠B=900,则sinA= cosA.tanB= 】三、解直角三角形:1、定义: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个已知元素,求出另外个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RT∠ABC中,∠C900 三边分别为a、b、c⑴三边关系:⑵两锐角关系⑶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 cosA tanAsinB cosB tanB【名师提醒:解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两个元素应至少有一个是当没有直角三角形时应注意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相应的边角关系解决】3、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中的有关概念⑴仰角和俯角:如图:在用上标上仰角和俯角⑵坡度坡角:如图:斜坡AB的垂直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用i表示,即i=坡面与水平面得夹角为用字母α表示,则i=hl=⑶方位角:是指南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所成的小于900的水平角如图:OA表示OB表示OC表示(也可称西南方向)3、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⑴把实际问题抓化为数字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⑵根据条件特点选取合适的锐角三角函数去解直角三角形⑶解数学问题答案,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名师提醒:在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中,先构造符合题意的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用多少度角的哪种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重点考点例析】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例1 (•内江)如图所示,△ABC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A的值为()A.12B.55C.1010D.255思路分析:利用网格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答.解:如图:连接CD交AB于O,根据网格的特点,CD⊥AB,在Rt△AOC中,CO=2211+=2;AC=2213+=10;则sinA=OCAC=2551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作出辅助线CD并利用网格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对应训练1.(•贵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1)和点B(3,0),则sin∠AOB的值等于()A.55B.52C.32D.121.A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过A作AC⊥x轴于C,利用A点坐标为(2,1)可得到OC=2,AC=1,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OA,然后根据正弦的定义即可得到sin∠AOB的值.解答:解:如图过A作AC⊥x轴于C,∵A点坐标为(2,1),∴OC=2,AC=1,∴OA=22OC AC+=5,∴sin∠AOB=1555ACOA==.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等于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考查了点的坐标与勾股定理.考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例2 (•孝感)计算:cos245°+tan30°•sin60°= .思路分析:将cos45°=22,tan30°=33,sin60°=32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解:cos245°+tan30°•sin60°=12+33×32=12+12=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属于基础题,熟练记忆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应训练(•南昌)计算:sin30°+cos30°•tan60°.思路分析:分别把各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代入,再根据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原式=13322+⨯=1322+=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记各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考点三:化斜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例3 (•安徽)如图,在△ABC中,∠A=30°,∠B=45°,AC=23,求AB的长.6.思路分析:过C作CD⊥AB于D,求出∠BCD=∠B,推出BD=CD,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求出C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相加即可求出答案.解:过C作CD⊥AB于D,∴∠ADC=∠BDC=90°,∵∠B=45°,∴∠BCD=∠B=45°,∴CD=BD,∵∠A=30°,AC=23,∴CD=3,∴BD=CD=3,由勾股定理得:AD=22=3,AC CD∴AB=AD+BD=3+3,答:AB的长是3+3.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对应训练3.(•重庆)如图,在Rt△ABC中,∠BAC=90°,点D在BC边上,且△ABD是等边三角形.若AB=2,求△ABC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3.考点: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求出∠B=60°,求出∠C=30°,求出BC=4,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相加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BD是等边三角形,∴∠B=60°,∵∠BAC=90°,∴∠C=180°-90°-60°=30°,∴BC=2AB=4,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222BC AB-=-=,4223∴△ABC的周长是AC+BC+AB=23+4+2=6+23.答:△ABC的周长是6+23.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此题综合性比较强,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例4 (•张家界)黄岩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个岛屿,其平面图如图甲所示,小明据此构造出该岛的一个数学模型如图乙所示,其中∠B=∠D=90°,AB=BC=15千米,CD=32千米,请据此解答如下问题:(1)求该岛的周长和面积;(结果保留整数,2≈1.41436≈2.45)(2)求∠ACD的余弦值.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析:(1)连接AC ,根据AB =BC =15千米,∠B =90°得到∠BAC =∠ACB =45° AC =152千米,再根据∠D =90°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D 的长后即可求周长和面积; (2)直接利用余弦的定义求解即可. 解:(1)连接AC∵AB =BC =15千米,∠B =90°∴∠BAC =∠ACB =45° AC =152千米 又∵∠D =90°∴AD =22 -AC CD =22(152)(32)123-=(千米)∴周长=AB +BC +CD +DA =30+32+123=30+4.242+20.784≈55(千米) 面积=S △ABC +18 6 ≈157(平方千米) (2)cos ∠ACD =CD 321==AC 5152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与时事相结合提高了同学们解题的兴趣,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直角三角形并求解. 对应训练6.(•益阳)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周末,小明和三位同学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如图,观测点设在A 处,离益阳大道的距离(AC )为30米.这时,一辆小轿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测得此车从B 处行驶到C 处所用的时间为8秒,∠BAC =75°. (1)求B 、C 两点的距离;(2)请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益阳大道60千米/小时的限制速度?(计算时距离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75°≈0.9659,cos75°≈0.2588,tan75°≈3.732,3≈1.732,60千米/小时≈16.7米/秒)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1)由于A到BC的距离为30米,可见∠C=90°,根据75°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BC的距离;(2)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到汽车的速度,与60千米/小时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1)法一:在Rt△ABC中,∠ACB=90°,∠BAC=75°,AC=30,∴BC=AC•tan∠BAC=30×tan75°≈30×3.732≈112(米).法二:在BC上取一点D,连接AD,使∠DAB=∠B,则AD=BD,∵∠BAC=75°,∴∠DAB=∠B=15°,∠CDA=30°,在Rt△ACD中,∠ACD=90°,AC=30,∠CDA=30°,∴AD=60,CD=303,BC=60+303≈112(米)(2)∵此车速度=112÷8=14(米/秒)<16.7 (米/秒)=60(千米/小时)∴此车没有超过限制速度.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理解正切函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聚焦山东中考】1.(•济南)如图,在8×4的矩形网格中,每格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若△ABC的三个顶点在图中相应的格点上,则tan∠ACB的值为()A.13B.12C.22D.31.A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A.不变B.缩小为原来的C.扩大为原来的3倍D.不能确定3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首先根据绝对值与偶次幂具有非负性可知cosA-12=0,sinB-22=0,然后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到∠A、∠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算出∠C的度数即可.解答:解:∵|cosA-12|+(sinB-22)2=0,∴cosA-12=0,sinB-22=0,∴cosA=12,sinB=22,∴∠A=60°,∠B=45°,则∠C=180°-∠A-∠B=180°-60°-45°=75°,故答案为:7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5.(•潍坊)校车安全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安全隐患主要是超速和超载.某中学数学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检测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的实验:先在公路旁边选取一点C,再在笔直的车道l上确定点D,使CD与l垂直,测得CD的长等于21米,在l上点D的同侧取点A、B,使∠CAD=30°,∠CBD=60°.(1)求AB的长(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3=1.73,2=1.41);(2)已知本路段对校车限速为40千米/小时,若测得某辆校车从A到B用时2秒,这辆校车是否超速?说明理由.5.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析:(1)分别在Rt△ADC与Rt△BDC中,利用正切函数,即可求得AD与BD的长,继而求得AB的长;(2)由从A到B用时2秒,即可求得这辆校车的速度,比较与40千米/小时的大小,即可确定这辆校车是否超速.解答:解:(1)由題意得,在Rt△ADC中,AD=CD==21 3tan303=36.33,在Rt△BDC中,BD=CD==7 3tan303=12.11,则AB=AD-BD=36.33-12.11=24.22≈24.2(米)。

初三数学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含答案

初三数学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含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要求知识要点模块一 解直角三角形一、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根据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量(边、角)来求解未知的量(边、角)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 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如图,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归纳: (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a b c +=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90A B ∠+∠=︒(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 cos ,cos sin ,tan a b aA B A B A c c b=====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四种基本类型(1)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如斜边c ,直角边a ),由sin aA c=求出A ∠,则90B A ∠=︒-∠,b =; (2)已知斜边和一锐角(如斜边c ,锐角A ),求出90B A ∠=︒-∠,sin a c A =,cos b c A =; (3)已知一直角边和一锐角(如a 和锐角A ),求出90B A ∠=︒-∠,tan b a B =,sin ac A=; (4)已知两直角边(如a 和b ),求出c =tan aA b=,得90B A ∠=︒-∠. 具体解题时要善于选用公式及其变式,如sin a A c =可写成sin a c A =,sin a c A=等. 四、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可概括为:“有斜(斜边)用弦(正弦,余弦),无斜用切(正切,余切),宁乘毋除,取原避中”.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当已知或求解中有斜边时,就用正弦或余弦;无斜边时,就用正切或余切;当所求的元素既可用乘法又可用除法时,则用乘法,不用除法;既可由已知数据又可用中间数据求得时,则用原始数据,尽量避免用中间数据. 五、解直角三角形的技巧及注意点在Rt ABC ∆中,90A B ∠+∠=︒,故sin cos(90)cos A A B =︒-=,cos sin A B =.利用这些关系式,可在解题时进行等量代换,以方便解题.cb CBA六、如何解直角三角形的非基本类型的题型对解直角三角形的非基本类型的题型,通常是已知一边长及一锐角三角函数值,可通过解方程(组)来转化为四种基本类型求解;(1)如果有些问题一时难以确定解答方式,可以依据题意画图帮助分析;(2)对有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往往要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作辅助线的一般思路是:①作垂线构成直角三角形;②利用图形本身的性质,如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于底边等.例题精讲【例2】 如图所示,O 的直径4AB =,点P 是AB 延长线上的一点,过P 点作O 的切线,切点为C ,连接AC .(1)若30CPA ∠=︒,那么PC 的长为 .为O 的切线,tan303=︒的大小没有变化七、直角三角形中其他重要概念(1)仰角与俯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如图⑴.(2)坡角与坡度:坡面的垂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表示为h i l=,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则tan hi lα==.坡度越大,坡面就越陡.如图⑵. (3)方向角(或方位角):方向角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为北(南)偏东(西)××度.如图⑶.八、解直角三角形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1)分析题意,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它的平面或截面示意图,分清仰角、俯角、坡角、坡度、水平距离、垂直距离等概念的意义;(2)找出要求解的直角三角形.有些图形虽然不是直角三角形,但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它们分割成一些直角三角形和矩形(包括正方形);(3)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4)按照题目中已知数据的精确度进行近似计算,检验是否符合实际,并按题目要求的精确度取近似值,注明单位. (一)仰角与俯角图(3)北图(2)图(1)俯角仰角视线视线水平线铅垂线30,400DCB CD ∠=︒=米),测得A 的仰角为60︒,求山的高度AB .【答案】作DE AB ⊥于E ,作DF BC ⊥于F ,在Rt CDF ∆中30400DCF CD ∠=︒=,米,1sin304002002DF CD =⋅︒=⨯=(米)cos30400CF CD =⋅︒=米) 在Rt ADE ∆中,60ADE ∠=︒,设DE x =米, ∴tan 60AE x =︒⋅(米)在矩形DEBF 中,200BE DF ==米,在Rt 45ACB ACB ∆∠=︒中,,∴AB BC =, 200x +=,解得200x =,∴200AB AE BE =+=()米【巩固】如图,某电信部门计划架设一条连结B C ,两地的电缆,测量人员在山脚A 地测得B C , 两地在同一方向,且两地的仰角分别为3045︒︒,,在B 地测得C 地的仰角为60︒,已知C 地比A 地高200米,且由于电缆的重力导致下坠,实际长度是两地距离的1.2倍,求电缆的长(精确到0.1米)【解析】过点C 作CH AD ⊥于H ,过B 作BE AH ⊥于E ,BF CH ⊥于F ,由题意得604530CBF CAH BAH ∠=︒∠=︒∠=︒,,200CH m =, 设BC x =米,在Rt BFC ∆中,由cos BF CBF BC ∠=,sin CFCBF BC∠=1cos sin 2BF BC CBF x CF BC CBF =∠==∠=,,易得 FE D BCADCB AAC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200AH CH ==,从而12002002AE AH EH x BE FH =-=-==,,在Rt ABE ∆中,tan30BE AE =︒,由此得12002002x ⎫=-⎪⎝⎭,解得200146.4x =≈,根据题意,电缆的实际长度约为 146.4 1.2175.7⨯≈米【答案】175.7(二)坡度与坡角图所示).已知图纸上的图形是某建筑物横断面的示意图,它是以圆O 的半径OC 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A 是OD 与圆O 的交点.(1)请你帮助小王在下图中把图形补画完整;(2)由于图纸中圆O 的半径r 的值已看不清楚,根据上述信息(图纸中1:0.75i =是坡面CE 的坡度),求r 的值.【答案】(1)图形补全如右图所示:O CA(2) ∵1:0.754:3i ==∴:4:3CH EH =在Rt CHE ∆中,5CE = ∴43CH EH ==, ∴437DH DE EH =+=+= 在Rt ODH ∆中,222HO DH OD += 即()()222477r r ++=+,解得83r =.(三)方向角【例8】 如图,AC 是某市环城路的一段,AE BF CD ,,都是南北方向的街道,其与环城路AC 的交叉路口分别是A B C ,,.经测量花卉世界D 位于点A 的北偏东45︒方向、点B 的北偏东30︒方向上, 2AB km =,15DAC ∠=︒.(1)求B D ,之间的距离; (2)求C D ,之间的距离.【解析】(1)如图,由题意得,4530EAD FBD ∠=︒∠=︒,.∴ 451560EAC EAD DAC ∠=∠+∠=︒+︒=︒. ∵ AE BF CD ∥∥, ∴ 60FBC EAC ∠=∠=︒. ∴ 30DBC ∠=︒.又∵ DBC DAB ADB ∠=∠+∠, ∴ 15ADB ∠=︒.∴ DAB ADB ∠=∠. ∴ 2BD AB ==. 即B D ,之间的距离为2km .(2)过B 作BO DC ⊥,交其延长线于点O 在Rt DBO ∆中,260BD DBO =∠=︒,.∴2sin 6022cos60DO BO =⨯︒===⨯︒ 在Rt CBO ∆中,30tan30CBO CO BO ∠=︒=⋅︒, ∴CD DO CO =-==km ). 即C D ,之间的距离为km 【答案】(1)之间的距离为2km ; (2)之间的距离为km .332B D ,C D ,332和平路文化路中山路30°15°45°FEDCBA 和平路文化路中山路ABC DEF45°15°30°O【巩固】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据气象观测,距沿海某城市A 的正南方向220km 的B 处有一台风中心,其中心最大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0km ,风力就减弱一级,该台风中心现在以15km/h 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往C 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四级,则称受台风影响. (1)该城市是否会受这次台风影响?请说明理由.(2)若受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会有多长? (3)该城市受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是几级?【答案】⑴ 过A 作AD BC ⊥于D ,∵220AB =,30B ∠=︒, ∴110AD =由题意A 距台风中心不超过(124)20160-⨯=km 时,将会受到台风影响, ∴该城市会受到台风影响.⑵ 在BD 上取点E ,DC 上取点F ,使160AE AF ==,则由题意知:台风中心到达点E 时,该城市即开始受台风影响;台风中心到达点F 时,该城市即结束影响.由勾股定理得,DE∴EF =∵该台风中心以15km/h 的速度移动, ∴=. ⑶ 当台风中心位于D 时,A 市所受这次台风影响的风力最大,其最大风力为11012 6.520-=级(四)其它【例9】 小明发现在教学楼走廊上有一拖把以15︒的倾斜角斜靠在栏杆上,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行走安全.他自觉地将拖把挪动位置,使其的倾斜角为75︒,如果拖把的总长为1.80m ,则小明拓宽了行路通道_________m .(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参考数据:sin150.26︒≈,cos150.97︒≈)【解析】在Rt ABO ∆中,可求得cos15 1.80.97 1.75AO AB =⋅︒=⨯≈米,在Rt CDO ∆中,可求得sin150.468DO AB =⋅︒≈米 ∴ 1.750.468 1.28AD =-=米【答案】1.28米【巩固】如图1,一架长4米的梯子AB 斜靠在与地面OM 垂直的墙壁ON 上,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α为60︒.(1)求AO 与BO 的长;(2)若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同时底端B 沿OM 向右滑行.① 如图2,设A 点下滑到C 点,B 点向右滑行到D 点,并且:2:3AC BD =,试计算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多少米;② 如图3,当A 点下滑到'A 点,B 点向右滑行到'B 点时,梯子AB 的中点P 也随之运动到'P 点.若'15POP ∠=︒,试求'AA 的长.【答案】⑴ Rt AOB ∆中,90O ∠=︒,60α∠=︒∴30OAB ∠=︒,又4AB =米, ∴122OB AB ==米.sin 604OA AB =⋅==米 ⑵ 设2AC x =,3BD x =,在Rt COD ∆中,2OC x =,23OD x =+,4CD =根据勾股定理:222OC OD CD +=∴()()2222234xx ++=∴(213120x x +-=∵0x ≠∴13120x +-,∴x =2AC x == 即梯子顶端A 沿NO米 ⑶ ∵点P 和点P '分别是Rt AOB ∆的斜边AB 与Rt ''A OB ∆的斜边''A B 的中点∴PA PO =,'''P A P O = ∴PAO AOP ∠=∠,P A O A OP ''''∠=∠ ∴P A O PAO A OP AOP ''''∠-∠=∠-∠ ∴15P A O PAO POP '''∠-∠=∠=︒∵30PAO ∠=︒,∴45P A O ''∠=︒∴cos454A O A B '''=⨯︒==∴AA OA A O ''=-=米【例10】 关于三角函数有如下的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0)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利用这些公式可以将一些不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求值,如图1图2图3tan 45tan 60tan105tan(4560)(21tan 45tan 60︒+︒︒=︒+︒===--︒⋅︒根据上面的知识,你可以选择适当的公式解决下面实际问题:如图,直升飞机在一建筑物CD 上方A 点处测得建筑物顶端D 点的俯角α为60︒,底端C 点的俯角β为75︒,此时直升飞机与建筑物CD 的水平距离BC 为42米,求建筑物CD 的高. 【解析】过点D 作DE AB ⊥于E ,依题意在Rt ADE △中,60ADE α∠=∠=︒,tan 60tan 60AE ED BC =⋅︒=⋅︒=.在Rt ACB △中,75tan75ACB AB BC β∠=∠=︒=⋅︒, ∵tan 45tan 30tan 75tan(4530)21tan 45tan 30︒+︒︒=︒+︒==-︒⨯︒∴42(284AB =⨯+=+∴8484CD BE AB AE ==-=+(米)【答案】建筑物的高为84米.课堂检测1. (2011•遵义)某市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决定修建人行天桥,原设计天桥的楼梯长6AB cm =,45ABC ∠=︒,后考虑到安全因素,将楼梯脚B 移到CB 延长线上点D 处,使30ADC ∠=︒(如图所示) (1)求调整后楼梯AD 的长; βαDCBAE βαDCBAACB∠=.【解析】过点C作CD PB∥,则6045ACD BCD∠=︒∠=︒,所以6045105ACB∠=︒+︒=︒【答案】105°课后作业水坡CD 的坡度为2,坝高CF 为2m ,在坝顶C 处测得杆顶A 的仰角为30︒,D 、E 之间是宽为2m 的人行道,试问:在拆除电线杆AB 时,为确保行人安全,是否需要将此人行道封上?请说明理由(在地面上,以点B 为圆心.以AB 的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危险区域).【解析】过点C 作CH AB ⊥于点H ,得矩形HBFC 连接DF∵21CF DF =,2CF =(m) ∴1DF =(m)∴2CF HB ==(m),15HC BF ==(m) 在Rt AHC ∆中,tan3015tan30AH HC =⋅︒=⨯︒=,∵210.66(m)AB AH HB =+=≈ 12(m)BE BD ED =-=F E人行道DCB AFE人行道30︒H DCBA∴,AB BE∴不需将此人行道封上.【答案】不需将此人行横道封上。

解直角三角形(5种题型)(解析版)

解直角三角形(5种题型)(解析版)

解直角三角形(5种题型)【知识梳理】一.解直角三角形(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要用到的关系①锐角、直角之间的关系:∠A+∠B=90°;②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③边角之间的关系:sin A=∠A的对边斜边=ac,cos A=∠A的邻边斜边=bc,tan A=∠A的对边∠A的邻边=ab.(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很多有关测量问.如:测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测河宽等,关键在于构造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和测量边的长度,计算出所要求的物体的高度或长度.(2)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过程是:①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②根据题目已知特点选用适当锐角三角函数或边角关系去解直角三角形,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再转化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1)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又叫做坡比,它是一个比值,反映了斜坡的陡峭程度,一般用i表示,常写成i=1:m的形式.(2)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坡度i与坡角α之间的关系为:i=h/l=tanα.(3)在解决坡度的有关问题中,一般通过作高构成直角三角形,坡角即是一锐角,坡度实际就是一锐角的正切值,水平宽度或铅直高度都是直角边,实质也是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应用领域:①测量领域;②航空领域③航海领域:④工程领域等.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1)概念:仰角是向上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俯角是向下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2)解决此类问题要了解角之间的关系,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高或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另当问题以一个实际问题的形式给出时,要善于读懂题意,把实际问题划归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问题加以解决.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五.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1)在辨别方向角问题中:一般是以第一个方向为始边向另一个方向旋转相应度数.(2)在解决有关方向角的问题中,一般要根据题意理清图形中各角的关系,有时所给的方向角并不一定在直角三角形中,需要用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或一个角的余角等知识转化为所需要的角.【考点剖析】一.解直角三角形1.(2022春•闵行区校级期中)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6,点D在边AC上,且AD =2CD,DE⊥AB,垂足为点E,联结CE,求:(1)线段BE的长;(2)∠ECB的余弦值.【分析】(1)根据题意,AC=BC=6,AD=2CD,可得AD的长度,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2AC,由AE=sin45°•AD的长度,则BE=AB﹣AE,计算即可得出答案;(2)过点E作EF⊥BC,垂足为F,如图,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F=BF=sin45°•BE,则CF=BC﹣BF,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E=√EF2+CF2,在Rt△ECF中,由cos∠ECB=CFCE 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AC=BC=6,AD=2CD,∴AD=4,∵∠ACB=90°,∴AB=√2AC=6√2,∴∠DAE=45°,DE⊥AB,∴AE=sin45°•AD=√22×4=2√2,∴BE=AB﹣AE=6√2−2√2=4√2;(2)过点E作EF⊥BC,垂足为F,如图,∵∠B=45°,∴EF=BF=sin45°•BE=√22×4√2=4,∴CF=BC﹣BF=2,∴CE=√EF2+CF2=√42+22=2√5,在Rt△ECF中,cos∠ECB=CFCE =2√5=√5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及等腰直角三角形形的性质,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进行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2022春•浦东新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CD是边AB上的高,AE是BC边上的中线,已知AD=8,BD=4,cos∠ABC=45.(1)求高CD的长;(2)求tan∠EAB的值.【分析】(1)在Rt△BCD中,由已知条件cos∠ABC=BDBC =45,即可算出BC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2)过点E作EF⊥AB,垂足为F,如图,可得CD∥EF,由E为BC的中点,可得EF是△BCD的中位线,即可算出EF=12CD,DF的长度,即可算出AF=AD+DF的长度,在Rt△AEF中,根据tan∠EAB=EFAF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在Rt△BCD中,∵cos∠ABC=BDBC =45,∴4BC =45,∴BC=5,∴CD=√BC2−BD2=√52−42=3;(2)过点E作EF⊥AB,垂足为F,如图,∵EF⊥BD,∴CD∥EF,∵E为BC的中点,∴EF是△BCD的中位线,∴EF=12CD=12×3=32,DF=12BD=12×4=2,∴AF=AD+DF=8+2=10,在Rt△AEF中,∴tan∠EAB=EFAF =3210=1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2022•黄浦区二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sin∠ABC=13,D是边AB上一点,且CD=CA,BE⊥CD,垂足为点E.(1)求AD 的长; (2)求∠EBC 的正切值.【分析】(1)过C 点作CH ⊥AD 于H ,如图,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H =DH ,再证明∠ACH =∠ABC ,则sin ∠ACH =sin ∠ABC =13,然后利用正弦的定义求出AH ,从而得到AD 的长;(2)在Rt △ABC 中先求出AB =9,则BD =7,再证明∠HCD =∠EBD ,则sin ∠EBD =DE BD =13,利用正弦的定义求出DE =73,接着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E ,然后根据正切的定义求解.【解答】解:(1)过C 点作CH ⊥AD 于H ,如图, ∵CD =CA , ∴AH =DH ,∵∠ABC+∠BCH =90°,∠ACH+∠BCH =90°, ∴∠ACH =∠ABC , ∴sin ∠ACH =sin ∠ABC =13, 在Rt △ACH 中,sin ∠ACH =AH AC =13,∴AD =2AH =2;(2)在Rt △ABC 中,sin ∠ABC =AC AB=13,∴AB =3AC =9,∴BD =AB ﹣AD =9﹣2=7, ∵∠E =90°, 而∠EDB =∠HDC , ∴∠HCD =∠EBD , ∴sin ∠EBD =DE BD =13,∴DE =13BD =73,∴BE =√72−(73)2=14√23,在Rt △EBC 中,tan ∠EBC =EC EB=3+7314√23=4√27.【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也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4.(2022•长宁区二模)冬至是一年中太阳光照射最少的日子,如果此时楼房最低层能采到阳光,一年四季整座楼均能受到阳光的照射,所以冬至是选房买房时确定阳光照射的最好时机.某居民小区有一朝向为正南方向的居民楼.该居民楼的一楼是高6米的小区超市,超市以上是居民住房,在该楼前面20米处要盖一栋高25米的新楼.已知上海地区冬至正午的阳光与水平线夹角为29°(参考数据:sin29°≈0.48;cos29°≈0.87;tan29°≈0.55)(1)冬至中午时,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是否有影响,为什么?(2)若要使得超市全部采光不受影响,两楼应至少相距多少米?(结果保留整数)【分析】(1)延长光线交CD 于点F ,过点F 作FG ⊥AB ,垂足为G ,根据题意可得∠AFG =29°,GF =BC =20米,GB =FC ,然后在Rt △AGF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AG ,从而求出GB 的长,进行比较,即可解答;(2)延长光线交直线BC 于点E ,根据题意可得∠AEB =29°,然后在Rt △ABE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BE 的长,即可解答.【解答】解:(1)冬至中午时,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有影响,理由:延长光线交CD于点F,过点F作FG⊥AB,垂足为G,则∠AFG=29°,GF=BC=20米,GB=FC,在Rt△AGF中,AG=FG•tan29°≈20×0.55=11(米),∵AB=25米,∴GB=AB﹣AG=25﹣11=14(米),∴FC=GB=14米,∵14米>6米,∴冬至中午时,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有影响;(2)延长光线交直线BC于点E,则∠AEB=29°,在Rt△ABE中,AB=25米,∴BE=ABtan29°≈250.55≈45(米),∴若要使得超市全部采光不受影响,两楼应至少相距45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5.(2022•徐汇区二模)激光电视的光源是激光,它运用反射成像原理,屏幕不通电无辐射,降低了对消费者眼睛的伤害.根据THX观影标准,当观影水平视场角“θ”的度数处于33°到40°之间时(如图1),双眼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是最佳的感官体验的观影位.(1)小丽家决定要买一个激光电视,她家客厅的观影距离(人坐在沙发上眼睛到屏幕的距离)为3.5米,小佳家要选择电视屏幕宽(图2中的BC的长)在什么范围内的激光电视就能享受黄金观看体验?(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33°≈0.54,tan33°≈0.65,sin40°≈0.64,tan40°≈0.84,sin16.5°≈0.28,tan16.5°≈0.30,sin20°≈0.34,tan20°≈0.36)(2)由于技术革新和成本降低,激光电视的价格逐渐下降,某电器商行经营的某款激光电视今年每台销售价比去年降低4000元,在销售量相同的情况下,今年销售额在去年销售总额100万元的基础上减少20%,今年这款激光电视每台的售价是多少元?【分析】(1)过点A作AD⊥BC于点D,根据题意可得AB=AC,当∠BAC=33°时,当∠BAC=40°时,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即可解决问题;(2)设今年这款激光电视每台的售价是x元,则去年每台的售价为(x+4000)元.由题意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如图,过点A作AD⊥BC于点D,根据题意可知:AB=AC,AD⊥BC,∴BC=2BD,∠BAD=∠CAD=∠BAC,当∠BAC=33°时,∠BAD=∠CAD=16.5°,在△ABD中,BD=AD×tan16.5°≈3.5×0.30=1.05(m),∴BC=2BD=2.10(m),当∠BAC=40°时,∠BAD=∠CAD=20°,在△ABD中,BD=AD×tan20°≈3.5×0.36=1.26(m),∴BC=2BD=2.52m,答:小佳家要选择电视屏幕宽为2.10m﹣2.52m之间的激光电视就能享受黄金观看体验;(2)设今年这款激光电视每台的售价是x元,则去年每台的售价为(x+4000)元.由题意可得:=,解得:x=16000,经检验x=16000是原方程的解,符合题意,答:今年这款激光电视每台的售价是16000元.【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视点,视角和盲区,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6.(2022•崇明区二模)为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某区2021年新建、改建9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图1是某益智健身苑点中的“侧摆器”.锻炼方法:面对器械,双手紧握扶手,双脚站立于踏板上,腰部发力带动下肢做左右摆式运动.(1)如图2是侧摆器的抽象图,已知摆臂OA的长度为80厘米,在侧摆运动过程中,点A为踏板中心在侧摆运动过程中的最低点位置,点B为踏板中心在侧摆运动过程中的最高点位置,∠BOA=25°,求踏板中心(精确到0.1厘米)(sin25°≈0.423,cos25°≈0.906,tan25°≈0.466)点在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时的高度差.(2)小杰在侧摆器上进行锻炼,原计划消耗400大卡的能量,由于小杰加快了运动频率,每小时能量消耗比原计划增加了100大卡,结果比原计划提早12分钟完成任务,求小杰原计划完成锻炼需多少小时?【分析】(1)过点B作BD⊥OA垂足为D,由题意得:OB=OA=80cm,然后在Rt△BOD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OD的长,进行计算即可解答;(2)先设小杰原计划x小时完成锻炼,然后根据实际每小时的能量消耗﹣原计划每小时的能量消耗=100,列出方程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1)过点B作BD⊥OA垂足为D,由题意得:OB=OA=80cm,在Rt△BOD中,∠BOA=25°,∴OD=BO•cos25°≈80×0.906=72.48(cm),∴AD=OA﹣OD=80﹣72.48≈7.5(cm),∴踏板中心点在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时的高度差约为7.5厘米;(2)设小杰原计划x小时完成锻炼,由题意得:,解得:,经检验:都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舍去,答:小杰原计划锻炼1小时完成.【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7.(2022•宝山区二模)某超市大门口的台阶通道侧面如图所示,共有4级台阶,每级台阶高度都是0.25米.根据部分顾客的需要,超市计划做一个扶手AD,AB、DC是两根与地平线MN都垂直的支撑杆(支撑杆底端分别为点B、C).(1)求点B与点C离地面的高度差BH的长度;(2)如果支撑杆AB、DC的长度相等,且∠DAB=66°.求扶手AD的长度.(参考数据:sin66°≈0.9,cos66°≈0.4,tan66°≈2.25,cot66°≈0.44)【分析】(1)根据每级台阶高度都是0.25米,然后计算出3个台阶的总高度,即可解答;(2)连接BC,根据题意可得:AB=DC,AB∥DC,从而可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BC,AD∥BC,从而求出∠CBH=66°,最后在Rt△CBH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1)∵每级台阶高度都是0.25米,∴BH=3×0.25=0.75(米),∴点B与点C离地面的高度差BH的长度为0.75米;(2)连接BC,由题意得:AB=DC,AB∥D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DAB=∠CBH=66°,在Rt△CBH中,BH=0.75米,∴BC=≈=1.875(米),∴扶手AD的长度约为1.875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8.(2021秋•闵行区期末)如图,某幢楼的楼梯每一级台阶的高度为20厘米,宽度为30厘米,那么斜面AB 的坡度为.【分析】根据坡度的概念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解:斜面AB的坡度为20:30=1:1.5,故答案为:1:1.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掌握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是解题的关键.9.(2022春•浦东新区校级期中)工厂的传送带把物体从地面送到离地面5米高的地方,如果传送带与地面所成的斜坡的坡度i=1:2.4,那么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米.【分析】根据坡度的概念求出A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解答】解:∵传送带与地面所成的斜坡的坡度i=1:2.4,∴BCAC =12.4,即5AC=12.4,解得,AC=12,由勾股定理得,AB=√AC2+BC2=√122+52=13(米),故答案为:1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掌握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是解题的关键.10.(2022•黄浦区二模)某传送带与地面所成斜坡的坡度i=1:2.4,如果它把物体从地面送到离地面10米高的地方,那么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米.【分析】根据坡度的概念求出水平距离,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解:∵传送带与地面所成斜坡的坡度i=1:2.4,它把物体从地面送到离地面10米高,∴水平距离为:2.4×10=24,∴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102+242=26(米),故答案为:2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掌握坡度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1.(2022•浦东新区二模)如图,一个高BE为√3米的长方体木箱沿坡比为1:√3的斜面下滑,当木箱滑至如图位置时,AB=3米,则木箱端点E距地面AC的高度EF为米.【分析】根据坡度的概念求出∠DAF=30°,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DE,进而求出BD,得到答案.【解答】解:设AB、EF交于点D,∵斜坡的坡比为1:√3,∴tan∠DAF=√3=√33,∴∠DAF=30°,∴∠ADF=90°﹣30°=60°,∴∠BDE=60°,在Rt△BDE中,sin∠BDE=BEDE,∴√3DE =√32,解得,DE=2(米),∴BD=1m,∴AD=AB﹣BD=2(米),在Rt△ADF中,∠DAF=30°,∴DF=12AD=1(米),∴EF=DE+DF=3(米),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掌握坡度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12.(2021秋•浦东新区期末)在离旗杆20米处的地方,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的仰角为α,如测角仪的高为1.5米,那么旗杆的高为()米.A.20cotαB.20tanαC.1.5+20tanαD.1.5+20cotα【分析】由题意得,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了已知角的邻边求对边,用正切值计算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旗杆比仪器高20tanα,测角仪高为1.5米,故旗杆的高为(1.5+20tanα)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熟练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3.(2022•徐汇区二模)如图,小明在某次投篮中刚好把球打到篮板的点D处后进球,已知小明与篮板底的距离BC=5米,眼睛与地面的距离AB=1.7米,视线AD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已知tanα的值为0.3,则点D到地面的距离CD的长为米.【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E=BC=5米,EC=AB=1.7米,然后在Rt△ADE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DE的长,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AE=BC=5米,EC=AB=1.7米,在Rt△ADE中,tanα=0.3,∴DE=AE•tanα=5×0.3=1.5(米),∴DC=DE+EC=1.5+1.7=3.2(米),∴点D到地面的距离CD的长为3.2米,故答案为:3.2.【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4.(2022•青浦区二模)小明要测量公园里一棵古树的高,被一条小溪挡住去路,采用计算方法,在A点测得古树顶的仰角为α,向前走了100米到B点,测得古树顶的仰角为β,则古树的高度为米.【分析】设CD=x米,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AD和BD的长,再根据AD﹣BD=100可得x的值.【解答】解:设CD=x米,在Rt△ACD中,tanα=CDAD,∴AD=xtanα,在Rt△BCD中,tanβ=CDBD,∴BD=xtanβ,∵AD﹣BD=100,∴xtanα−xtanβ=100,解得x=100⋅tanβ⋅tanαtanβ−tanα,故答案为:100⋅tanβ⋅tanαtanβ−tanα.【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五.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15.(2021秋•黄浦区期末)如图,在东西方向的海岸线l上有一长为1千米的码头MN,在距码头西端M的正西方向58千米处有一观测站O,现测得位于观测站O的北偏西37°方向,且与观测站O相距60千米的小岛A处有一艘轮船开始航行驶向港口MN.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测得该轮船位于观测站O的正北方向,且与观测站O相距30千米的B处.(1)求AB两地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2)如果该轮船不改变航向继续航行,那么轮船能否行至码头MN靠岸?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分析】(1)过点A作AC⊥OB于点C.可知△ABC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解答.(2)延长AB交l于D,比较OD与OM+MN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过点A作AC⊥OB于点C.由题意,得OA=60千米,OB=30千米,∠AOC=37°.∴AC=OAsin37°≈60×0.60=36(千米).在Rt△AOC中,OC=OA•cos∠AOC≈60×0.8=48(千米).∴BC=OC﹣OB=48﹣30=18(千米).在Rt△ABC中,AB=.(2)如果该轮船不改变航向继续航行,不能行至码头MN靠岸.理由:延长AB交l于点D.∵∠ABC=∠OBD,∠ACB=∠BOD=90°.∴△ABC∽△DBO,∴,∴,∴OD=60(千米).∵60>58+1,∴该轮船不改变航向继续航行,不能行至码头MN靠岸.【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此题结合方向角,考查了阅读理解能力、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计算出相关特殊角和作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6.(2021秋•嘉定区期末)如图,在航线l的两侧分别有两个灯塔A和B,灯塔A到航线l的距离为AC=3千米,灯塔B到航线l的距离为BD=4千米,灯塔B位于灯塔A南偏东60°方向.现有一艘轮船从位于灯塔B北偏西53°方向的N(在航线l上)处,正沿该航线自东向西航行,10分钟后该轮船行至灯塔A正南方向的点C(在航线l上)处.(1)求两个灯塔A和B之间的距离;(2)求该轮船航行的速度(结果精确到0.1千米/小时).(参考数据:,sin53°≈0.80,cos53°≈0.60,tan53°≈1.33)【分析】(1)根据特殊角三角函数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可得CN的长,进而可以求该轮船航行的速度.【解答】解:(1)由题意,得∠ACM=∠BDM=90°,AC=3,BD=4,∠CAM=∠DBM=60°,在Rt△ACM中,,∴cos60°=,∴AM=6,在Rt△BDM中,,∴cos60°=,∴BM=8,∴AB=AM+BM=14千米.答:两个灯塔A和B之间的距离为14千米.(2)在Rt△ACM中,,∴,∴,在Rt△BDM中,,∴, ∴, ∴,在Rt △BDN 中,,由题意,得∠DBN =53°∴, ∴DN =4tan53°,∴,设该轮船航行的速度是V 千米/小时,由题意,得,∴V ≈40.7(千米/小时 ),答:该轮船航行的速度是40.7千米/小时.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中的仰角俯角问题、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掌握仰角俯角定义是解题的关键.【过关检测】一、单选题 九年级假期作业)已知在ABC 中,【答案】B 【分析】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D ,根据60A ∠=︒,得出30ACD ∠=︒,进而求得CD ,由已知条件得出CD BD =,进而得出45BCD ∠=︒,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D ,在Rt ADC 中,60A ∠=︒,∴30ACD ∠=︒, ∴sin ,cos CD AD A A AC AC ==sin 602CD =︒∴⨯=11BD AB AD ∴=−=∴CD BD =,在Rt BCD 中,CD BD =45BCD ∴∠=︒75ACB ACD BCD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构造直角三角形,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答案】D【分析】在直线y=2x 上任取一点P (a ,2a),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B ,则可求得α的正余弦、正余切值,从而可得答案.【详解】如图,在直线y=2x 上任取一点P (a ,2a),过点P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B则OB=|a|,PB=2|a| 由勾股定理得:|OPa ==在直角△POB 中,sin 5PB OP α==,cos 5OB OP α===, 2tan =2a PB OB a α==,1cot =22a OB PB a α==故选项D 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关键是画出图形,并在直线任取一点,作x 轴的垂线得到直角三角形.【答案】D【分析】先求出120°的补角为60°,然后再把60°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所以过点C作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在Rt△ACD中可求出AD与CD的长,最后在Rt△BD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即可解答.【详解】解:过点C作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BAC=120°,∴∠CAD=180°-∠BAC=60°,在Rt△ACD中,AC=2,∴AD=ACcos60°=2×12=1,CD=ACsin60°=2×∵AB=4,∴BD=AB+AD=4+1=5,∴tanB=CD BD=,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4.(2023·上海·九年级假期作业)如图,45ACB ∠=︒,125PRQ ∠=︒,ABC 底边BC 上的高为1h ,PQR 底边QR 上的高为2h ,则有( )A .12h h =B .12h h <C .12h h >D .以上都有可能【答案】B 【分析】由已知可知高所对的斜边都为5,由正弦的定义可得到高关于正弦的表达式,比较正弦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分别作出两三角形的高12,h h∵45,5ACB AC ∠=︒=∴1sin 455sin 45h AC =⨯︒=︒ ∵125,5PRQ PR ∠=︒=∴()2sin 1801255sin55h PR =︒−︒=︒ ∵sin 55sin 45︒︒>∴21h h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依题意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5.(2023·上海·九年级假期作业)小杰在一个高为h 的建筑物顶端,测得一根高出此建筑物的旗杆顶端的仰【答案】C 【分析】过A 作AE BC ⊥于E ,在Rt ACE △中,已知了CE 的长,可利用俯角CAE ∠的正切函数求出AE 的值;进而在Rt ABE △中,利用仰角BAE ∠的正切函数求出BE 的长;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过A 作AE BC ⊥于E ,则四边形ADCE 是矩形,CE AD h ==.∵在Rt ACE △中,CE h =,60CAE ∠=︒,∴tan 60CE AE ==︒,∵在Rt ABE △中,30BAE ∠=︒,∴1tan 303BE AE h =︒==,∴1433BC BE CE h h h =+=+=. 即旗杆的高度为43h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首先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解题,是中考常见题型,解题的关键是作出高线构造直角三角形.6.(2021·上海·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把两条宽度都是1的纸条,其中一条对折后再两条交错地叠在一起,相交成角α,则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所得图形是菱形,设菱形ABCD,由已知得∠ABE=α,过A作AE⊥BC于E,由勾股定理可求BE、AB、BC的长度,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所填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可知:重叠部分是菱形,设菱形ABCD,则∠ABE=α,过A作AE⊥BC于E,则AE=1,设BE=x,∵∠ABE=α,∴AB=1sin sinAEαα=,∴BC=AB=1sinα,∴重叠部分的面积是:1sinα×1=1sinα.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7.(2023·上海·九年级假期作业)小球沿着坡度为1:1.5i=的坡面滚动了13m,则在这期间小球滚动的水平距离是___________m.【答案】【分析】设高度为x ,根据坡度比可得水平距离为1.5x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设高度为x ,∵坡度为1:1.5i =,∴水平距离为1.5x ,由勾股定理可得,222(1.5)13x x +=,解得:x =∴水平距离为1.5⨯=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坡度比及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坡度比得到高度与水平距离的关系.【答案】13【分析】根据斜坡AB 的坡度1i =AB 的值先求出AH ,再根据斜坡AC 的坡度21:2.4i =,求得AC ,即可求解.【详解】解:∵1i =∴tan 3ABH ∠==, ∴30ABH ∠=︒,∴152AH AB ==, ∵21:2.4i =,∴1tan 2.4AH ACB CH ∠==,∵5AH =,∴12=CH ,在Rt ACH 中,13AC ==,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问题,熟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答案】10【分析】作BH AC ⊥于H .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推出OA OC OD OB ===,设5OA OC OD OB a ====,由余切函数,可得4BH a =,3OH a =,由题意:12104402a a ⨯⨯⨯=,求出a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作BH AC ⊥于H .∵四边形ABCD 是矩形,∴OA OC OD OB ===,设5OA OC OD OB a ====,则10AC a =.∵根据题意得:3cot 4OH BOH BH ∠==, ∴4BH a =,3OH a =,由题意:12104402a a ⨯⨯⨯=,∴1a =,∴10AC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10.(2023·上海·九年级假期作业)已知:在ABC 中,60A ∠=︒,45B ∠=︒,8AB =.则ABC 的面积为____(结果可保留根号).【答案】48−【分析】过C 作CD AB ⊥于D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CD 的长.已知AB 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其面积.【详解】解:过C 作CD AB ⊥于D ,在Rt ADC 中,90CDA ∠=︒Q ,∴tan tan 60CD DAC AD =∠=︒=即AD 在Rt BDC 中,45B ∠=︒, 45BCD ∴∠=︒, CD BD ∴=.8AB DB DA CD =+==,12CD ∴=−.118(124822ABC S AB CD ∴=⨯=⨯⨯−=−故答案为:48−【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通过作三角形的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分别在DEF 的边,ABE 沿直线 【答案】67【分析】根据题意和翻折的性质可得ABC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C BE ∥,得23DA AC DE HE ==,设2AC AE x ==,则3HE x =,4AD x =,所以7FE x =,6DE x =,然后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所示:90DEF ∠=︒,45EBA ∠=︒,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 BE ∴=,ABE 沿直线AB 翻折,翻折后的点E 落在DEF 内部的点C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 BE ,∴23DA AC DE HE ==,FH AD =,设2AC AE x ==,则3HE x =,4AD x =,7FE x ∴=,6DE x =, ∴67DE FE =,6cot 7DE D FE ∴==. 故答案为:67.【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 统考二模)在ABC 中,,那么ABC 的重心到【答案】4【详解】解:如下图所示,设点D 为BC 的中点,点E 为三角形的重心,∵AB AC =,∴AD BC ⊥,∵152BD BC ==,5cos 13B =,cos BD B AB = ∴13AB =,∴12AD ==,∵点E 为三角形的重心,∴21AE ED =, ∴4ED =,∵AD BC ⊥,∴ABC 的重心到底边的距离为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知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13.(2023·上海·一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1,2P ,那么OP 与x 轴正半轴的夹角为α,tan α=________.【答案】2【分析】过点P 作PA x ⊥轴于点A ,由P 点的坐标得PA 、OA 的长,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得结论.【详解】解:过点P 作PA x ⊥轴于点A ,如图:∵点PA x ⊥,∴2PA =,1OA =,∴2an 21t PA OA α===.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意义及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 一模)如图,已知在ABC 中, 【答案】95【分析】如图,设AP m =.证明AP MQ m ==,根据3cos cos 5A CMQ =∠=,构建方程求解.。

(中考精题)解直角三角形-备战中考数学一遍过

(中考精题)解直角三角形-备战中考数学一遍过

考点24 解直角三角形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ABC中,∠C=90°,AB=c,BC=a,AC=b,正弦:sin A=∠的对边=斜边A ac;余弦:cos A=∠的邻边=斜边A bc;正切:tan A=∠的对边=邻边A ab.根据定义求三角函数值时,一定根据题目图形来理解,严格按照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有时需要通过辅助线来构造直角三角形.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解直角三角形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的常用关系:在Rt△ABC中,∠C=90°,则:(1)三边关系:a2+b2=c2;(2)两锐角关系:∠A+∠B=90°;(3)边与角关系:sin A=cos B=ac,cos A=sin B=bc,tan A=ab;(4)sin2A+cos2A=1.3.科学选择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口诀:已知斜边求直边,正弦、余弦很方便;已知直边求直边,理所当然用正切;已知两边求一边,勾股定理最方便;已知两边求一角,函数关系要记牢;已知锐角求锐角,互余关系不能少;已知直边求斜边,用除还需正余弦.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仰角和俯角仰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俯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2.坡度和坡角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或坡比),记作i=hl.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α,i=tanα.坡度越大,α角越大,坡面越陡.3.方向角(或方位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4.解直角三角形中“双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模型:解题方法:这两种模型种都有一条公共的直角边,解题时,往往通过这条边为中介在两个三角形中依次求边,或通过公共边相等,列方程求解. 5.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3)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式,使运算简便、准确;(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到问题的解.考向一 求三角函数的值(1)分清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与直角边.(2)正确地表示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常设某条直角边长为k (有时也可设为1),在求三角函数值的过程中约去k .(3)正确应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长.(4)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三角函数值.典例1 的值为 ABCD .1【答案】C 【解析】把代入原式得:原式.故选C . 2sin 451.如图,在△ABC 中,∠C =90°.若AB =3,BC =2,则sin A 的值为A .BCD考向二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值锐角三角函数值与三角形三边的长短无关,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典例2 已知∠A 为锐角,且sin A,那么∠A等于 A .15° B .30° C .45° D .60°2.已知α是锐角,sin α=cos60°,则α等于 A .30° B .45°C .60°D .不能确定考向三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此类题的一般方法:(1)构造直角三角形;(2)理清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3)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答问题.23典例3 某山的山顶B 处有一个观光塔,已知该山的山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BDC 为30°,山高BC 为100米,点E 距山脚D 处150米,在点E 处测得观光塔顶端A 的仰角为60°,则观光塔AB 的高度是A .50米B .100米C .125米D .150米【答案】A【解析】如图,作EF ⊥AC 于F ,EG ⊥DC 于G ,在Rt △DEG 中,EG =12DE =75, ∴BF =BC -CF =BC -CE =100-75=25,EF,∵∠AEF =60°, ∴∠A =30°,∴AF,∴AB =AF -BF =50(米),故观光塔AB 的高度为50米, 故选A .3.如图,某湖心岛上有一亭子A ,在亭子A 的正东方向上的湖边有一棵树B ,在这个湖心岛的湖边C 处测得亭子A 在北偏西45︒方向上,测得树B 在北偏东36︒方向上,又测得B 、C 之间的距离等于200米,求A 、B 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1米).1.414≈,sin360.588︒≈,cos360.809︒≈,tan360.727︒≈,cot36 1.376︒≈)1.如图,在△ABC 中,若∠C =90°,则A .sin A =B .sin A =C .cos A =D .cos A =2的值为 A.B .C.D .3.在中,,,若,则的长为 A .B .C .D .4.在Rt △ABC 中,∠C =90°,,则cos A 等于 a c b c abba1sin45cos602︒-︒(112+(1121434Rt ABC △90C ∠=︒53B ∠=︒BC m =AB cos53m︒cos53m ⋅︒sin 53m ⋅︒tan 53m ⋅︒13AC AB =AB .C .D5.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10cm ,BD =6cm ,那么tan为 A .B .C D6.如图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点A ,B,C 均为格点,则sin ∠BAC 为A B CD7.在Rt △ABC 中,∠C =90°,若AB =10,sin A =,则斜边上的高等于 A .5B.4.8C .4.6D .48.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tan∠ABC 的值为A .B .C D .19.如图,某水库堤坝横截面迎水坡的坡度是,堤坝高为,则迎水坡面的是A .10.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北偏东55°方向,距离灯塔为2海里的点A 处.如果海轮沿正南方向航行到灯塔的正东位置B 处,海轮航行的距离AB 长是132B 5354353534AB 40m 80m B .C 40m .D .A .2海里B .海里C .海里D .海里11.钓鱼是一项特别锻炼心性的运动,如图,小南在江边垂钓,河堤AB 的坡度为1∶2.4,AB 长为3.9米,钓竿AC 与水平线的夹角是60°,其长为4.5米,若钓竿AC 与钓鱼线CD 的夹角也是60°,则浮漂D 与河堤下端B≈1.732)A.1.732米B .1.754米C .1.766米D .1.823米12.如图,在Rt △ABC 中,∠C =90°,BC =12,tan A =,则sinB =___________.13.在△ABC 中,AB ,AC ,tan ∠B =,则BC 的长度为__________. 14.已知相邻的两根电线杆与高度相同,且相距.小王为测量电线杆的高度,在两根电线杆之间某一处架起测角仪,如图所示,分别测得两根电线杆顶端的仰角为、,已知测角仪高,则电线杆的高度约为________.(精确到,参考数据:,,)2sin55︒2cos55︒2tan55︒12512AB CD 50m BC =E 45︒23︒EF 1.5m m 0.1m sin230.39︒≈cos230.92︒≈tan230.43︒≈15.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AE ⊥BC ,垂足为E ,对角线BD =8,tan ∠CBD =.(1)求边AB 的长;(2)求cos ∠BAE 的值.16.如图是小强洗漱时的侧面示意图,洗漱台(矩形ABCD )靠墙摆放,高AD =80cm ,宽AB =48cm ,小强的身高为166cm ,其中下半身FG =100cm ,洗漱时下半身与地面成80°角(∠FGK =80°),身体前倾成125°角(∠EFG =125°),脚与洗漱台的距离GC =15cm(点D ,C ,G ,K 在同一直线上). (1)此时小强的头部点E 与地面DK 的距离是多少?(2)小强希望他的头部E 恰好在洗漱盆AB 的中点O 的正上方,他应向前或后退多少? (sin80°≈0.98,cos80°≈0.17≈1.41,结果精确到0.1cm)121.(2019•天津)的值等于 A .1 B. C .D .22.(2019•怀化)已知∠α为锐角,且sin α=,则∠α= A .30° B .45° C.60°D .90°3.(2019·宜昌)如图,在5×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 的顶点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sin ∠BAC 的值为A .B .C .D .A .75 mB .50 mC .30 mD .12 m5.(2019•苏州)如图,小亮为了测量校园里教学楼的高度,将测角仪竖直放置在与教学楼水平距离为的地面上,若测角仪的高度为,测得教学楼的顶部处的仰角为,则教学楼的高度是60sin 2231243343545AB CD 1.5m A 30oA .B .C .D.6.(2019•广西)小菁同学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测量路灯的高度.如图,已知她的目高AB 为1.5米,她先站在A 处看路灯顶端O 的仰角为35°,再往前走3米站在C 处,看路灯顶端O 的仰角为65°,则路灯顶端O 到地面的距离约为(已知sin35°≈0.6,cos35°≈0.8,tan35°≈0.7,sin65°≈0.9,cos65°≈0.4,tan65°≈2.1)A .3.2米B .3.9米C .4.7米D .5.4米7.(2019·杭州)如图,一块矩形木板ABCD 斜靠在墙边(OC ⊥OB ,点A ,B ,C ,D ,O 在同一平面内),已知AB =a ,AD =b ,∠BCO =x ,则点A 到OC 的距离等于A .a sin x +b sin xB .a cos x +b cos xC .a sin x +b cos xD .a cos x +b sin x55.5m 54m 19.5m 18m计算这座灯塔的高度CD (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sin31°≈0.52,cos31°≈0.86,tan31°≈0.60.11.(2019•深圳)如图所示,某施工队要测量隧道长度BC ,AD =600米,AD ⊥BC ,施工队站在点D 处看向B ,测得仰角为45°,再由D 走到E 处测量,DE ∥AC ,ED =500米,测得仰角为53°,求隧道BC 长.(sin53°≈,cos53°≈,tan53°≈).45354314.(2019•江西)图1是一台实物投影仪,图2是它的示意图,折线B–A–O表示固定支架,AO垂直水平桌面OE于点O,点B为旋转点,BC可转动,当BC绕点B顺时针旋转时,投影探头CD始终垂直于水平桌面OE,经测量:AO=6.8cm,CD=8cm,AB=30cm,BC=35cm.(结果精确到0.1).(1)如图2,∠ABC=70°,BC∥OE.①填空:∠BAO=__________.②求投影探头的端点D到桌面OE的距离.(2)如图3,将(1)中的BC向下旋转,当投影探头的端点D到桌面OE的距离为6cm时,求∠ABC 的大小.(参考数据:sin70°≈0.94,cos20°≈0.94,sin36.8°≈0.60,cos53.2°≈0.60)15.(2019•安徽)筒车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水利灌溉工具.如图1,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用图画描绘了筒车的工作原理.如图2,筒车盛水桶的运行轨迹是以轴心O为圆心的圆.已知圆心在水面上方,且圆被水面截得的弦AB 长为6米,∠OAB =41.3°,若点C 为运行轨道的最高点(C ,O 的连线垂直于AB ),求点C 到弦AB 所在直线的距离.(参考数据:sin41.3°≈0.66,cos41.3°≈0.75,tan41.3°≈0.88)16.(2019•贵阳)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城市用以滞洪或分洪系统的局部截面原理图,图中OP 为下水管道口直径,OB 为可绕转轴O 自由转动的阀门.平时阀门被管道中排出的水冲开,可排出城市污水;当河水上涨时,阀门会因河水压迫而关闭,以防河水倒灌入城中.若阀门的直径OB =OP =100cm ,OA 为检修时阀门开启的位置,且OA =OB .(1)直接写出阀门被下水道的水冲开与被河水关闭过程中∠POB 的取值范围;(2)为了观测水位,当下水道的水冲开阀门到达OB 位置时,在点A 处测得俯角∠CAB =67.5°,若此时点B 恰好与下水道的水平面齐平,求此时下水道内水的深度.(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41,sin67.5°=0.92,cos67.5°=0.38,tan67.5°=2.41,sin22.5°=0.38,cos22.5°=0.92,tan22.5°=0.41)3.【解析】如图,过点C 作CH AB ⊥,垂足为点H ,由题意,得45ACH ∠=︒,36BCH ∠=︒,200BC =, 在Rt △BHC 中,sin BH BCH BC ∠=,∴sin36200BH︒=, ∵sin360.588︒≈,∴117.6BH ≈, 又cos HC BCH BC ∠=,∴cos36200HC︒=, ∵cos360.809︒≈,∴161.8HC ≈, 在Rt △AHC 中,tan AHACH HC∠=, ∵45ACH ∠=︒,∴AH HC =,∴161.8AH ≈, 又AB AH BH =+,∴279.4AB ≈,∴279AB ≈(米). 答:A 、B 之间的距离为279米.2.【答案】D【解析】原式=1–=,故选D . 3.【答案】A 【解析】如图,∵cos53°=, ∴AB =,故选A . 4.【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cos A =.故选B .5.【答案】A1122⨯1434BC AB cos53m︒13AC AB =1133ABAC AB AB ==【解析】如图,由题意得,AO ⊥BO ,AO =AC =5cm ,BO =BD =3cm , 则tan=tan ∠OBA .故选A.6.【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连接BD ,交AC于点E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D ⊥AC ,故BD ,AB则sin ∠BAC =D . 7.【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CD ⊥AB ,CD 即为斜边上的高,在Rt △ABC 中,∠C =90°,AB =10,sin A =, ∴sin A ==,即BC =6, 12122B 53AO BO ==EB AB ==3510BC BC AB =35根据勾股定理得:AC=8,∵S △ABC =AC •BC =CD •AB , ∴CD ==4.8, 故选B .8.【答案】B【解析】∠ABC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对边是3,邻边是4, 所以,tan ∠ABC =. 故选B .9.【答案】A【解析】∵堤坝横断面迎水坡AB 的坡比是1 ∵BC =40m ,∴AC m ,∴AB ,故选A .10.【答案】C【解析】记灯塔P 的正北方向为射线PC 的方向.根据题意可知∠APC =55°,PC ∥AB ,AP =2海里. ∵PC ∥AB ,∠APC =55°,∴∠PAB =55°. ∵在Rt △ABP 中,AP =2海里,∠PAB =55°, ∴AB =AP ·cos ∠PAB =2cos55°(海里). 故选C. 11.【答案】C【解析】如图,延长CA 交DB 延长线与点E ,过点A 作AF ⊥BE 于点F ,12126810AC BC AB ⋅⨯=34BC AC =则∠CED =60°, ∵AB 的坡比为1∶2.4,∴,则设AF =5x ,BF =12x , ∵AB =3.9米,∴在直角△ABF 中,由勾股定理知,3.92=25x 2+144x2.解得x =.∴AF =5x =,BF =12x =,∴EF =, ∵∠C =∠CED =60°, ∴△CDE 是等边三角形, ∵AC =4.5米,∴DE =CE =AC +AE则BD =DE ﹣EF ﹣BF≈1.766(米), 答:浮漂D 与河堤下端B 之间的距离为1.766米. 故选C . 12.【答案】【解析】在Rt △ABC 中,∠C =90°,BC =12,tan A =,得,即, ∴AC =5.由勾股定理,得AB .所以sin B =,故答案为:.13.【答案】5152.412AF BF ==31032185tan 60sin 60AF AFAE =====︒︒185513125125BC AC =12125AC =513AC AB =513【解析】如图,过点A 作AD ⊥BC 交于D .∵, 设AD =x ,则BD =2x , ∵AB,∴在△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2=x2+(2x)2, 解得,x 1=2,x 2=﹣2(不符合,舍去),∴BD =4,同理,在△ACD 中,由勾股定理得,,∴BC =DC +BD =4+1=5, 故答案为:5. 14.【答案】【解析】过点F 作AB 、CD 的垂线,垂足为点G 、H ,如图所示:设AG =x m ,则有DH =x m , ∵,∴tan23°=,解得x ≈15.0,∴AB =x +1.5=16.5.电线杆的高度约为16.5 m .故答案是:16.5. 15.【解析】(1)连接AC ,AC 与BD 相交于点O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BO =BD =4, 1tan 2AD B BD ∠==1DC ===16.5tan45tan23AG AG BC +=︒︒50xx-12∵Rt △BOC 中,tan ∠CBD ==,∴OC =2, ∴AB =BC(2)∵AE ⊥BC ,∴S 菱形ABCD =BC ·AE =BD·AC , ∵AC =2OC =4,∴=×8×4,∴AE ,∴BE∴cos ∠ABE =.16.【解析】(1)如图,过点F 作FN ⊥DK 于N ,过点E 作EM ⊥FN 于M .∵EF +FG =166,FG =100,∴EF =66, ∵∠FGK =80°,∴FN =100sin80°≈98,∵∠EFG =125°,∴∠EFM =180°–125°–10°=45°, ∴FM =66cos45°=≈46.53,∴MN =FN +FM ≈144.5, ∴此时小强头部E 点与地面DK 相距约为144.5 cm .(2)如图,过点E 作EP ⊥AB 于点P ,延长OB 交MN 于H . ∵AB =48,O 为AB 中点,∴AO =BO =24,∵EM =66sin45°≈46.53, ∴PH ≈46.53,∵GN =100cos80°≈17,CG =15,∴OH =24+15+17=56,OP =OH –PH =56–46.53=9.47≈9.5, ∴他应向前9.5cm .OC OB 121212BE AB 351.【答案】B【解析】锐角三角函数计算,=2×=,故选A . 2.【答案】A【解析】∵∠α为锐角,且sin α=,∴∠α=30°.故选A . 3.【答案】D【解析】如图,过C 作CD ⊥AB 于D ,则∠ADC =90°,∴AC .∴sin ∠BAC ==.故选D .5.【答案】C【解析】过作交于,中,, ,,故选C .6.【答案】C【解析】如图,过点O 作OE ⊥AC 于点E ,延长BD 交OE 于点F ,︒60sin 223312CD AC 45D DE AB ⊥AB E DE BC ==Rt ADE △tan 30AEDE=o18(m)AE ∴==18 1.519.5(m)AB ∴=+=C7.【答案】D【解析】如图,过点A作AE⊥OC于点E,作AF⊥OB于点F,∵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ABC=∠AEC,∠BCO=x,∴∠EAB=x,∴∠FBA=x,∵AB=a,AD=b,∴FO=FB+BO=a•cos x+b•sin x,故选D.答:炎帝塑像DE的高度约为51m.13.【解析】如图,连接BD,作DM⊥AB于点M,∵AB=CD,AB,CD分别垂直平分踏步EF,GH,∴AB∥CD,AB=CD,∴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C=∠ABD,AC=BD,∵∠C=65°,AC=900,∴∠ABD=65°,BD=900,∴BM=BD•cos65°=900×0.423≈381,DM=BD•sin65°=900×0.906≈815,∵381÷3=127,120<127<150,∴该中学楼梯踏步的高度符合规定,∵815÷3≈272,260<272<300,∴该中学楼梯踏步的宽度符合规定,由上可得,该中学楼梯踏步的宽度和高度都符合规定.14.【解析】(1)①过点A作AG∥BC,如图1,则∠BAG=∠ABC=70°,∵BC∥OE,∴AG∥OE,∴∠GAO=∠AOE=90°,∴∠BAO=90°+70°=160°,故答案为:160;②过点A作AF⊥BC于点F,如图2,16.【解析】(1)阀门被下水道的水冲开与被河水关闭过程中∠POB 的取值范围为:90°≤∠POB ≤0°;(2)如图,∵∠CAB =67.5°,∴∠BAO =22.5°, ∵OA =OB ,∴∠BAO =∠ABO =22.5°,∴∠BOP =45°, ∵OB =100,∴OE OB , ∴PE =OP –OE ≈29.5cm , 答:此时下水道内水的深度约为29.5cm .。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题型解题技巧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题型解题技巧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题型解题技巧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题型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求角度和边长:给出一个已知的角度和一条边的长度,要求另一条边的长度或两个角度的大小。

2.
已知两个角度和一条边长,求另一条边长:给出两个已知的角度和一条边的长度,要求另一条边的长度。

3.
已知三个角度和三条边长,求第四个角度:给出三个已知的角度和三条边的长度,要求第四个角度的大小。

下面是一些解题技巧:
1.
利用三角函数公式: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使用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公式来计算角度和边长。

例如,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ABC,其中∠C=90°,AB=c,AC=b,BC=a,则
sinA=a/c,cosA=b/c,tanA=a/b。

2.
利用勾股定理: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斜边和直角边的长度。

例如,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ABC,其中∠C=90°,AB=c,AC=b,BC=a,则根据勾股定理有a^2+b^2=c^2。

3.
利用相似三角形: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使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计算角度和边长。

例如,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ABC,其中∠C=90°,AB=c,AC=b,BD=x,CD=y,则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x/a=y/b。

4.
注意单位换算:在解题时需要注意单位换算的问题,特别是在涉及到长度和角度的计算时。

例如,如果题目中给出的角度是以度为单位的,而要求的答案是以弧度为单位的,则需要将角度转换为弧度。

九年级解直角三角形

九年级解直角三角形

九年级解直角三角形一、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1.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

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 三边关系:a^2+b^2=c^2(勾股定理,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 两锐角关系:∠ A+∠ B = 90^∘。

- 边角关系:- sin A=(a)/(c),cos A=(b)/(c),tan A=(a)/(b);- sin B=(b)/(c),cos B=(a)/(c),tan B=(b)/(a)。

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解法。

1. 已知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

- 例如,已知直角边a和锐角A。

- 根据两锐角互余,求出∠ B = 90^∘-∠ A。

- 然后,根据tan A=(a)/(b),可得b=(a)/(tan A)。

- 根据勾股定理c=√(a^2) + b^{2}或者根据sin A=(a)/(c),可得c=(a)/(sinA)。

2. 已知斜边和一个锐角。

- 例如,已知斜边c和锐角A。

- 先求∠ B=90^∘-∠ A。

- 再根据sin A=(a)/(c),可得a = csin A;根据cos A=(b)/(c),可得b = ccos A。

3. 已知两条直角边。

- 例如,已知直角边a和b。

- 先根据勾股定理c=√(a^2)+b^{2}。

- 然后根据tan A=(a)/(b)求出∠ A,再由∠ B = 90^∘-∠ A求出∠ B。

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1. 仰角和俯角。

- 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在解决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时,通常将实际问题抽象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解。

2. 坡度和坡角。

- 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i=(h)/(l)。

-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为α,则i = tanα。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复习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复习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有下面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2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三角形;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4. 勾股定理的作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3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n 的线段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如图,在△ABC 中,∠C=90°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即c asin =∠=斜边的对边A A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即c bcos =∠=斜边的邻边A A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即b a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④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cotA,即ab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 30°45°60°sinα cos αtan α 1 cot α14、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 2平方关系:1cos sin 22=+A A 3倒数关系:tanA •tan90°—A=1 4商弦切关系:tanA=AAcos sin 5、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在Rt △ABC 中,∠C=90°,∠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c b a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3边角之间的关系:正弦sin,余弦cos,正切tan4 面积公式:h c 为c 边上的高考点五、解直角三角形 应用1、将实际问题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用锐角三角函数、代数和几何知识综合求解2、仰角、俯角、坡面 知识点及应用举例: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2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坡比;用字母i 表示,即hi l=;坡度一般写成1:m 的形式,如1:5i =等;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tan hi lα==; 3、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3,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225°;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公式总结2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h =h 1+h 2=a 1tan α+tan β3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1数学模型所用工具 应测数据 数量关系根据 理论 皮尺 侧倾器仰角α 俯角β 高度a tan α=x h 1 ,tan β=xah =a +h 1=a +a =a1+矩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俯角α 俯角β 高度 tan α=, tan β=xa∴x == ∴h =a -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2数字模型 所用工具 应测距离 数量关系根据 原理皮尺侧倾器 仰角α, 仰角β 水平距离a 1 侧倾器高a 2tan α=xa h +11tan β=x h 1∴h 1=αββαtan tan tan tan 1-ah =a 2+h 1=a 2+αββαtan tan tan tan 1-a矩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仰角α 仰角β 高度atan α=, tan β= h =tan α=, tan β=、h =仰角α 仰角β 高度atan α=, tan β=h =第三部分 真题分类汇编详解2007-2012200719.本小题满分6分一艘轮船自西向东航行,在A 处测得东偏北°方向有一座小岛C,继续向东航行60海里到达B 处,测得小岛C 此时在轮船的东偏北°方向上.之后,轮船继续向东航行多少海里,距离小岛C 最近参考数据:°≈925,°≈25, °≈910,°≈2200819.本小题满分6分在一次课题学习课上,同学们为教室窗户设计一个遮阳蓬,小明同学绘制的设计图如图所示,其中,AB 表示窗户,且2AB =米,BCD 表示直角遮阳蓬,已知当地一年中在午时的太阳光与水平线CD 的最小夹角α为18.6,最大夹角β为64.5.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小明同学计算出遮阳蓬中CD 的长是多少米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参考数据:sin18.60.32=,tan18.60.34=,sin 64.50.90=,tan 64.5 2.1=200919.本小题满分6分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测量一座古塔CD 的高度.他们首先从A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塔顶C 的仰角21CFE ∠=°,然后往塔的方向前进50米到达B 处,此时测得仰D DC BβC GEFhα β x h xaα βhAa x α βhaxαβ hx α β角37CGE ∠=°,已知测倾器高米,请你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古塔CD 的高度. 参考数据:3sin 375°≈,3tan 374°≈,9sin 2125°≈,3tan 218°≈ 201019.本小题满分6分小明家所在居民楼的对面有一座大厦AB ,AB =80米.为测量这座居民楼与大厦之间的距离,小明从自己家的窗户C 处测得大厦顶部A 的仰角为37°,大厦底部B 的俯角为48°.求小明家所在居民楼与大厦的距离CD 的长度.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o o o o 33711sin37tan37sin 48tan48541010≈≈≈≈,,,解:201119.6分某商场准备改善原有楼梯的安全性能, 原来的40o 减至35o .已知原楼梯AB 长为5m,调整后的楼梯所占地 面CD 有多长结果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sin40o ≈,cos40o ≈≈,tan35o ≈ 201220.8分附历年真题标准答案:200719.本小题满分6分解:过C 作AB 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D,得到Rt△ACD 与Rt△BCD.设BD =x 海里,在Rt△BCD 中,tan∠CBD=CDBD,∴CD=x ·°.在Rt△ACD 中,AD =AB +BD =60+x 海里,tan∠A=CDAD,∴CD= 60+x ·°. ∴x·°=60+x·°,即 ()22605x x =+.解得,x =15.答:轮船继续向东航行15海里,距离小岛C 最近. …………………………6′ 200819.本小题满分6分解:设CD 为x ,在Rt△BCD 中, 6.18==∠αBDC ,∵CDBCBDC =∠tan ,∴x BDC CD BC 34.0tan =∠⋅=. ········· 2′ 在Rt△ACD 中, 5.64==∠βADC , ∵CDACADC =∠tan ,∴x ADC CD AC 1.2tan =∠⋅=. ∵BC AC AB -=,∴x x 34.01.22-=. 1.14x ≈. 答:CD 长约为米. 200919.本小题满分6分B CD A CG EDBAF B37° 48°DC A 第19题图40o 35o ADBC解:由题意知CD AD ⊥,EF AD ∥, ∴90CEF ∠=°,设CE x =,在Rt CEF △中,tan CE CFE EF ∠=,则8tan tan 213CE x EF x CFE ===∠°; 在Rt CEG △中,tan CE CGE GE ∠=,则4tan tan 373CE x GE x CGE ===∠°∵EF FG EG =+,∴845033x x =+. 37.5x =,∴37.5 1.539CD CE ED =+=+=米.答:古塔的高度约是39米. ························ 6分 201019.本小题满分6分解:设CD = x .在Rt △ACD 中,tan37ADCD︒=, 则34AD x =,∴34AD x =. 在Rt△BCD 中,tan48° = BD CD,则1110BD x=, ∴1110BD x =. ……………………4分∵AD +BD = AB ,∴31180410x x +=.解得:x ≈43.答:小明家所在居民楼与大厦的距离CD 大约是43米. ………………… 6分201119.本小题满分6分 201220.8分第19题图。

中考数学复习《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讲解

中考数学复习《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讲解

《解直角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A 、cosA 、tanA 、cot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记忆30°、45°、60°的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的度数.2.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3.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和边与角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5.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斜边长为,那么.(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二、锐角三角函数1.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定义如右图,在Rt △ABC 中,∠C=900,如果锐角A 确定:(1)∠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正弦,记作sinA= ∠A 的对边斜边(2)∠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余弦,记作cosA = ∠A 的邻边斜边(3)∠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A 的正切,记作tanA = ∠A 的对边∠A 的邻边a b ,c 222a b c +=(4)∠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是∠A 的余切,记作cotA = ∠A 的邻边∠A 的对边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其本质是两条线段的比值,它只是一个数值,其大小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而与所在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2)sinA 、cosA 、tanA 、cotA 是一个整体符号,即表示∠A 四个三角函数值,书写时习惯上省略符号“∠”,但不能写成sin ·A ,对于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一个角时,其三角函数中符号“∠”不能省略,应写成sin ∠BAC ,而不能写出sinBAC.(3)sin 2A 表示(sinA)2,而不能写成sinA 2. (4)三角函数有时还可以表示成等.2.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要点诠释:1. 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对于锐角A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inA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所以sinA 是∠A 的函数.同样,cosA 、tanA 、cotA 也是∠A 的函数,其中∠A 是自变量,sinA 、cosA 、tanA 、cotA 分别是对应的函数.其中自变量∠A 的取值范围是0°<∠A <90°,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0<sinA <1,0<cosA <1,tanA >0,cotA >0.2.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余角三角函数关系:“正余互化公式” 如∠A+∠B=90°,那么:sinA=cosB ; cosA=sinB ; tanA=cotB, cotA=tanB.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sin 2A +cos 2A=1;3.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A 30°45°60°sinAcosAtanA1cotA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sin cos 1tanA=,cot ,tan .cos sin cot A A A A A A A==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和解含30°、60°角的直角三角形、含45°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本章的重中之重,是几何计算题的基本工具. 要点三、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是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之间的一些相等关系,如图:角角关系:两锐角互余,即∠A+∠B=90°; 边边关系:勾股定理,即;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即要点诠释:解直角三角形,可能出现的情况归纳起来只有下列两种情形: (1)已知两条边(一直角边和一斜边;两直角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一直角边和一锐角;斜边和一锐角).这两种情形的共同之处:有一条边.因此,直角三角形可解的条件是:至少已知一条边.Rt △ABC由求∠A ,∠B=90°-∠A ,由求∠A ,∠B=90°-∠A ,sin ,cos ,tan ,cot a b a b A A A A c c b a====sin ,cos ,tan ,cot b a b a B B B B c c a b====,∠B=90°-∠A,,∠B=90°-∠A,,要点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1.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2.常见的应用问题类型(1) 仰角与俯角:(2)坡度:;坡角:.(3)方向角:要点诠释:1.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解直角三角形),就是要舍去实际事物的具体内容,把事物及它们的联系转化为图形(点、线、角等)以及图形之间的大小或位置关系.借助生活常识以及课本中一些概念(如俯角、仰角、倾斜角、坡度、坡角等)的意义,也有助于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当需要求解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时,应恰当地作高,化斜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再求解.2.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用相似三角形边的比的计算具有一般性,适用于所有形状的三角形,而三角函数的计算是在直角三角形中解决问题,所以在直角三角形中先考虑三角函数,可以使过程简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7 解直角三角函数一、知识点回顾1、锐角∠A 的三角函数(按右图Rt △ABC 填空)∠A 的正弦:sin A = , ∠A 的余弦:cos A = , ∠A 的正切:tan A = , ∠A 的余切:cot A =2、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 实数(正、负或者0);3、正弦、余弦值的大小范围: <sin A < ; <cos A <4、tan A •cot A = ; tan B •cot B = ;5、sin A = cos (90°- ); cos A = sin ( - )tan A =cot ( ); cot A = 6、填表7、在Rt △ABC 中,∠C =90゜,AB =c ,BC =a ,AC =b , 1)、三边关系(勾股定理): 2)、锐角间的关系:∠ +∠ = 90°3)、边角间的关系:sin A = ; sin B = ; cos A = ; cos B = ; tan A = ; tan B = ; cot A = ;cot B = 8、图中角 可以看作是点A 的 角 也可看作是点B 的 角;9、(1)坡度(或坡比)是坡面的 高度(h )和 长度(l )的比。

记作i ,即i = ;(2)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记作α,有i =lh=tan α (3)坡度与坡角的关系:坡度越大,坡角α就越 ,坡面就越(1)二、巩固练习(1)、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1、在△ABC 中,,900=∠C 13,5==AB AC ,则cos B 的值为2、在Rt ⊿ABC 中,∠C =90°,BC =10,AC =4,则______tan _____,cos ==A B ; 3、Rt △ABC 中,若,900=∠C 2,4==BC AC ,则tan ______=B 4、在△ABC 中,∠C =90°,1,2==b a ,则=A cos 5、已知Rt △ABC 中,若,900=∠C cos 24,135==BC A ,则._______=AC 6、Rt △ABC 中,,900=∠C 35tan ,3==B BC ,那么.________=AC 7、已知32sin -=m α,且a 为锐角,则m 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α是锐角,︒=36cos sin α,则α的度数是9、当角度在︒0到︒90之间变化时,函数值随着角度的增大反而减小的三角函是 ( )A .正弦和正切B .余弦和余切C .正弦和余切D .余弦和正切 10、当锐角A 的22cos >A 时,∠A 的值为( )A 小于︒45B 小于︒30C 大于︒45D 大于︒6011、在Rt ⊿ABC 中,若各边的长度同时都扩大2倍,则锐角A 的正弦址与余弦值的情况( )A 都扩大2倍B 都缩小2倍C 都不变D 不确定12、已知α∠为锐角,若030cos sin =α,αtan = ;若1t an 70tan 0=⋅α,则_______=∠α;13、在△ABC 中,,900=∠C sin 23=A , 则cosB 等于( ) A 、1 B 、23 C 、22D 、21(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在Rt △ABC 中,已知∠C =900,∠A=450则A sin = 2、已知:α是锐角,221cos =α,tan α=______;3、已知∠A 是锐角,且______2sin,3tan ==AA 则;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P 点的坐标(︒30cos ,︒45tan ),则P 点关于x 轴对称点P /的坐标为 ( ) A . )1,23(B . )23,1(-C . )1,23(- D . )1,23(-- 5、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45cos 60sin 45tanB .︒<︒<︒45tan 60sin 45cotC .︒<︒<︒45tan 30cot 45cosD .︒<︒<︒30cot 60sin 45cos 6、若1)10tan(30=+α,则锐角α的度数为( ) A .200B .300C .400D .5007、计算(1)_______60cot 45tan _______,60cos 30sin 0000=+=+; (2)︒-︒+︒+︒-︒30sin 30cos 30tan 4145sin 60cos 22(3)000045tan 30tan 145tan 30tan ⋅-+ (4))60sin 45(cos 30sin 60cos 2330cos 45sin 000000---+(3)、解直角三角形1、在△ABC 中,,900=∠C 如果4,3==b a ,求A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解:(1)∵ a 2+b 2=c2∴ c =∴sin A = cos A =∴tan A = cot A =2、在Rt △ABC 中,∠C =90°,由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已知a =43,b =23,则c= ;(2)已知a =10,c =102,则∠B= ; (3)已知c =20,∠A =60°,则a= ; (4)已知b =35,∠A =45°,则a= ;3、若∠A = ︒30,10=c ,则___________,==b a ; 4、在下列图中填写各直角三角形中字母的值.7、设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根据下列所给条件求∠B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1)a =3,b =4; (2)a =6,c =10.8、在Rt △ABC 中,∠C =90゜,BC :AC =3:4,求∠A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9、△ABC 中,已知0045,60,22=∠=∠=C B AC ,求AB 的长ABC9题(4)、实例分析1、斜坡的坡度是3:1,则坡角.____________=α2、一个斜坡的坡度为1=ι︰3,那么坡角α的余切值为 ;3、一个物体A 点出发,在坡度为7:1的斜坡上直线向上运动到B ,当30=AB m 时,物体升高 ( ) A730m B 830m C 23m D 不同于以上的答案 4、某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内斜坡的坡度3:1=i ,坝外斜坡的坡度1:1=i ,则两个坡角的和为 ( ) A ︒90 B ︒60 C ︒75 D ︒1055、电视塔高为350m ,一个人站在地面,离塔底O 一定的距离A 处望塔顶B ,测得仰角为060,若某人的身高忽略不计时,__________=OA m.6、如图沿AC 方向修隧道,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时进行.已知∠ABD=1500,BD=520m,∠B=600,那么开挖点E 到D 的距离DE=____m 时,才能使A,C,E 成一直线.7、一船向东航行,上午8时到达B 处,看到有一灯塔在它的南偏东060,距离为72海里的A 处,上午10时到达C 处,看到灯塔在它的正南方向,则这艘船航行的速度为( )A 18海里/小时B 318海里/小时C 36海里/小时D 336海里/小时8、如图,河对岸有铁塔AB ,在C 处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30°,向塔前进14米到达D ,在D 处测得A 的仰角为45°,求铁塔AB 的高。

9、如图,一铁路路基横断面为等腰梯形ABCD ,斜坡BC 的坡度为3:2=ι,路基高AE 为3m ,底CD 宽12m ,求路基顶AB 的宽B ADCEA C D B10、如图,已知两座高度相等的建筑物AB 、CD 的水平距离BC =60米,在建筑物CD 上有一铁塔PD ,在塔顶P 处观察建筑物的底部B 和顶部A ,分别测行俯角0030,45==βα,求建筑物AB 的高。

(计算过程和结果一律不取近似值)11、如图,A 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 城的正西方300千米处,以每小时107千米的速度向北偏东60º的BF 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千米的范围内是受这次台风影响的区域。

(1) 问A 城是否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2) 若A 城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那么A 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的时间有多长?60ºFBA参考答案二、巩固练习(1)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1、1312 2、29295 、 25 3、2 4、55 5、10 6、5 7、25.1<<m 8、5409、B 10、 A 11、C 12、3 13、B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222、13、214、A5、D6、A7、(1)1、333+ (2)12523-或12536- (3)32+ (4) 23(3)解直角三角形 1、5=c 53sin =A 54cos =A 43tan =A 34cot =A 2、(1)152 (2)10(3)310 (4)353、 5 、254、10=a 35=b5、310=c 10=d6、3334 3317=f 7、(1)5=c 54sin =B 53cos =B 34tan =B 43cot =B (2)8=b 54sin =B 53cos =B 34tan =B 43cot =B8、解:设BC=3k ,AC=k︒=∠90Ck AB 5=∴54cos ,53sin ==∴A A 34cot ,43tan ==A A9、解:过A 作AD ⊥BC ,垂足为D 。

︒=∠=∠90ADB ADC22,45=︒=∠AC A2=∴AD2,60=︒=∠AD B 3=∴AB(4)实例分析1、︒302、33、C4、C5、33350- 6、 7、B8、解:设铁塔AB 高x 米 ︒=∠30B 314cot =+==∠∴ABBDAB BC C 在ABD RT ∆中︒=∠45ADB即314=+xx解得:x=)737(+m 答:铁塔AB 高)737(+m 。

9、解:过B 作BF ⊥CD ,垂足为FBF AE =∴ 在等腰梯形ABCD 中 AD=BC D C ∠=∠ 3:2=iBC AE=3m ∴DE=4.5mAD=BC ,D C ∠=∠,︒=∠=∠90DEA CFB ∴∆BCF ≅∆ADE ∴CF=DE=4.5m ∴EF=3m︒=∠=∠90AEF BFE ∴BF//CD∴四边形ABFE 为平行四边形 ∴AB=EF=3m 10、 解:︒=∠∴︒=4545BPC α在RT ∆BPC 中mCP mBC 6060=∴=在矩形ABCD 中 AD=BC=60m︒=∠∴︒=∠6030APD β在RT ∆APD 中AD=60m, ︒=∠60APDmAB CD PD )32060(320-==∴=∴答:AB 高)3206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