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合集下载

北航经管2.管理经济学课后习题(16P)

北航经管2.管理经济学课后习题(16P)

第2章市场供求1、为什么产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则是向右上方倾斜的?①需求: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两者呈相反方向变化;②供给: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价格下跌,供给量减少,两者呈相同方向变化。

2、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各有哪些?①需求: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产品价格,消费者偏好,广告费用,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期望;②供给:产品价格,生产中可互相替代的产品价格,产品成本。

3、为什么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动则表现为需求量沿需求曲线移动?因为需求不是指一个量,而是指一种关系,即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需求曲线来表现的,故需求的变动就表现为需求的线的位移。

需求量则是指一个量,由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来表示,故需求量的变动就表现为需求量(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沿需求曲线移动。

4、请解释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需求和供给决定价格。

如果用图形表示,也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该产品的价格,在经济学上称为均衡价格。

在均衡价格上,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

如果市场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就会出现供过于求,供给者之间的竞争就会促使价格下跌;如果市场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就会出现供不应求,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又会推动价格上升。

所以,在竞争性的市场里,实际价格会自动向均衡价格靠拢。

5、对产品征收消费税对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对产品征收消费税,会使产品的行业供给的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产量减少。

6、政府对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规定最高价格,对该产品的供求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政府应相应采取什么措施?政府对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规定最高价格,会导致市场上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从而可能引起排队、走后门、黑市交易等反常现象。

这时,政府为了保证公平分配,通常要实行配给制,凭票供应。

第3章需求分析1.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一关系对于企业的价格决策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

最新西方经济学题库生产理论3

最新西方经济学题库生产理论3

第三章生产理论思考练习一、名词解释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是指在资本投入既定的条件下,与一定可变生产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总和。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个单位可变生产要素劳动所能生产的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连续投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在达到一定限度之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减的。

等产量曲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也可以说是给生产者带来的产量相等的两种要素组合的点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1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等成本线:线也称厂商预算线,是指在既定成本及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最大数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按相同的比例同时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二、选择题1.A2.C3.C4.C 三、计算题1.解:32313131)(61,)(313221KLMP L K K L MP K L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25/)(6150/)(31,3231KLL K P MP P MP K K L L ==;化简得,L=K ①;又因50L+25K=8000 ②; 由①和②得,L=107, K=107。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任务1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任务1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

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

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M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A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

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TP)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AP),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AP)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AP);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AP)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

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答: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

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C/Py
Y=C/Py - Px/Py X
X C/Px
4.4两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
生产者均衡
最优目标:
成本一定, Y 产量最大;
在E点处, 等成本 线的斜率 = 等产 量线的斜率
产量一定,
成本最低。
C
A
300
200
MRTS=Px/Py
MRTS=MPx/MPy
0
E
D
100
B
X
生产者 均衡
• 等边际准则: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要达到
– MPL = Q/L – MPK = Q/K – L或K为零时不能生产 – 对数线性 -- 双对数
ln Q = a + ln K +ln L – 系数就是弹性
练习题
假设下列生产函数估计为:
ln Q = 2.33 + .19 ln K + .87 ln L R 2 = .97
问题:
1. 此函数是否为CRS?
• 总产量(TP) = Q =f (L) :在一定技术条
件下,既定数量的一种变动投入要素所形成的最大
产量。
• 平均产量(AP) = Q / X
– 总产量与生产此产量所使用的变动投入要素之 比。
• 边际产量(MP) =Q / X = dQ / dX
– 生产过程中多使用一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产生 的总产量的增量变化。
所有投 入要素
– 所有的投入要素增加倍,产量 的增加小于倍
– Q(2)< Q(1)
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
• 资本与劳动使用的专业化。 随着规模的
扩大,劳动对工作任务更熟练, 设备专业化更 高。
• 工程关系。更大规模的设备常常更有效率,

微观经济学(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微观经济学(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第八章 生产论
微观经济学
十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第八章 生产论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不仅决定了边际产量随着 可变要素投入量变化的趋势,而且也决定了 总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变动趋势,并使得它们 三者的关系更为明晰。
微观经济学
第八章 生产论
总产量、 TPL
平均产
量和边
际产量 之间的 关系
0 APL, MPL
第八章 生产论
微观经济学
TPL
APL0, MPL
0
L1L2 L3
TPL
L
APL
MPL
L
总产量曲线呈现先 增加后递减的趋势。 (1)L L3 ,MPL 0 ,总产 量随着 L 的增加而增加; (2) L L3 ,MPL 0 ,总 产量随着 L的增加而减少。 (3) L=L3 ,MPL =0 ,总 产量最大。
第八章 生产论
微观经济学
TP
L
APL0, MPL
0
L1L2
TPL
L
APL
MPL
L
边际产量也反映总 产量变动的速度。 (1)MPL 0 且递增的阶段, 即 L L1 时,随着 L 增 加,总产量增加的速度会 越来越快,即总产量曲线 越来越陡峭。
第八章 生产论
微观经济学
TP
L
APL0, MPL
0
L3 MPL
L
边际产量线与平均产 量线相交于平均产量线的 最大值点。
为什么?
第八章 生产论
原因
当边际产量线大于平均产量线时,增加一单位劳动所 增加的产量超过平均产量,因而增加该单位劳动使得 平均产量增加。 当边际产量线小于平均产量线时,增加一单位劳动所 增加的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因而增加该单位劳动使得 平均产量减少。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名词解释1、需求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规律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3、效用消费者拥有或服务对欲望的满足程度被称为商品或者服务的效应。

4、基数效用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5、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6、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7、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8、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9、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10、生产函数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与它们所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1、机会成本某项资源用于一种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掉的其他机会所带来的成本,通常这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加以衡量。

12、市场由一些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了买卖某种商品而结成的相互联系(市场就是把买卖商品的各方联系在一起的纽带)13、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14、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A PL
L
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
量。 劳动的边际产量:
T PL L,K
M PL
L
T PL L,K
d T PL L,K
M PL
பைடு நூலகம்
lim
L0
L
dL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劳动投入量 L 劳动的总产量 TPL
0
0
1
3
2
8
3
12
4
15
5
17
6
17
7
16
8
13
劳动的平均产量
APL
0
3
4
33 4
4 32
25
5
6 22
15
7
8
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
3 5 4 3 2 0 -1 -3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TP曲 线 、AP 曲线、MP曲 线
都先向右上 方倾斜,后向 右下方倾斜。
4.2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 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 假定资本投入固定,劳动投入可变,则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 生产函数为:
Q f L,K
要素投入
生产函数
不变要素投入 可变要素投入 短期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
Q f L,K Q f L, K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
在资本投入量固定时,可以得到劳动投入量变化带来的产 量的变化。
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1.什么是需求量的变动?什么是需求的变动?简述两者之间的区别。

答: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购买量的变动,称之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曲线上的点的位置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该商品所有价格水平下的需求数量都发生了变动的情况。

这种变动在需求曲线上表现为从一条需求曲线平行移动到另一条需求曲线。

2.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时,请画图分析牛肉市场的均衡将如何变化?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将导致消费者对牛肉需求的增加,牛肉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与之前相比牛肉市场的均衡点从E1移动到E2,均衡价格由P1上升到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到Q2。

3.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大幅度降低了轿车的生产成本,请画图分析该类技术进步对轿车市场均衡的影响?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轿车产技术进步将会降低了轿车的生产成本,提生产效率从而增加轿车的生产量,会导致轿车市场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与之前相比轿车市场的均衡点从E1移动到E2,均衡价格由P1下降到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到Q2。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 d=400-40P,Q s=-20+20P 。

(1)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计算价格从3涨到5 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以涨价前为基期计算)。

(3)计算P=6时的需求价格点弹性是多少?2、解:(1)根据均衡价格模型Qd=400-40PQs=-20+20PQ d =Qs解之得:Pe =7,Qe=120(2)价格从3涨到5 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P=3时,Q d=400-40×3=280;P=5时,Qd=400-40×5=200;ED=-(200-280)/(5-3)×3/280=3/7(3)由Q d=400-40P可得P=6时,Qd=400-40×6=120;又由Q d=400-40P得dQ/dP=-40,根据点弹性计算公式可知:Ed=-(-40)×6/120=22、某商品的价格由50元上升到70元后,需求量相应减少30%,价格为50时的需求量是1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西方经济学家通常将总产量曲线、
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置于同一张坐标图中,来分析这三个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4—21就是一张标准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图,它反映了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趋势及其相互关系。

短期生产产量曲线的其本特征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劳动的边际产量
MP L 曲线先是上升的,并在B 点达到最高点,然后再下降。

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①关于边际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边际产量的定义公式L L d ,d TP L K MP L 可以推知,过TP L 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 L 值。

例如,在图中,当劳动投入量为
L 1时,过TP L 曲线上A 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 L 值,它等于1A L 的高度。

正是由于每一个劳动投入量上的边际产量MP L 值就是相应的总产量TP L 曲线的斜率,所以,
在图中MP L 曲线和TP L 曲线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在劳动投入量小于L 4的区域,MP
L 均为正值,则相应的TP L 曲线的斜率为正,即
TP L 曲线是上升的;在劳动投入量大于L 4的区域,MP L 均为负值,则相应的
TP L 曲线的斜率为负,即TP L 曲线是下降的。

当劳动投入量恰好为L 4时,MP L 为零值,则相应的TP L 曲线的斜率为零,即TP L 曲线达极大值点。

也就是说,MP
L 曲线的零值点D 和TP L 曲线的最大值点D 是相互对应的。

以上这种关系可以简单地表述为:
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
总产量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最大值点。

进一步地,由于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产量
MP L 曲线先上升,在B 点达到最大值,然后再下降,所以,相应的总产量
TP L 曲线的斜率先是递增的,在B 点达到拐点,然后再是递减的。

也就是说,MP L 曲线的最大值点B 和TP L 曲线的拐点B 是相互对应的。

②关于平均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平均产量的定义公式
L L
,TP L K AP L 可以推知,连结TP L 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
L 值。

例如,在图中,当劳动投入量为L 1时,连结TP L 曲线上A 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OA 的斜率即1
1AL OL ,就是相应的AP L 值,它等于
1A L 的高度。

正是由于这种关系,所以,在图中当
AP L 曲线在C 点达到最大值时,TP L 曲线必然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最陡的切线,其切点为
C 点。

③关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MP L 曲线和AP L 曲线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两条曲线相交于AP L 曲线
的最高点C 。

在C 点以前,MP L 曲线高于AP L 曲线,MP L 曲线将AP L 曲线拉上;在C 点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