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实验报告doc
光的干涉分振幅干涉实验报告

光的干涉分振幅干涉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学习分振幅干涉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1. 光的干涉现象:当两束光波相遇时,根据它们的相位差,可以出现相干加强或相干削弱的情况,这种现象就称为光的干涉。
2. 分振幅干涉:分振幅干涉是一种光的干涉形式,它是利用两个或多个来源的光波,通过干涉器件进行干涉实验。
光波在空间中叠加,产生干涉以形成明暗条纹。
实验仪器:1. He-Ne激光器:用于产生单色光。
2. 记录台:用于固定和调整干涉仪器件。
3. 分光镜:用于将激光分成两束。
4. 透镜:用于调整光束的直径和准直度。
5. 双缝:用于产生两束相干光。
6. 照相胶片或光敏纸:用于记录干涉条纹。
7. 干涉仪:用于观察干涉条纹,包括一块透明玻璃片和一块反射玻璃片。
实验步骤:1. 将激光器放置在记录台上,并调整光束直径和准直度。
2. 将分光镜放置在激光器前方,照射光通过分光镜后,分成两束光。
3. 将透镜放置在分光镜后方,调整光束的直径和准直度。
4. 将双缝放置在透镜后方,使两束光经过双缝。
5. 调整双缝宽度和距离,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和变化情况。
6. 将干涉仪放置在干涉条纹的位置,观察和记录干涉条纹。
7. 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干涉条纹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根据条纹的间隔和明暗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得到光的干涉条件和干涉定律。
不同干涉条件下,干涉条纹的形态和间隔会有所不同。
结论:通过分振幅干涉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并得到了干涉条纹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结果验证了光的干涉理论,并加深了我们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解。
光的干涉实验报告

光的干涉实验报告光的干涉是一种光学现象,它是指当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交时,由于光波相位的差异而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实验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有助于深入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光的干涉实验的原理、装置、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原理光的干涉实验基于两个基本原理:一是光波的叠加原理,即两个或多个光波在空间中叠加时,各点的振幅代数和决定了光强;二是光波的相位差原理,即相位差决定了干涉的结果。
二、实验装置本次实验所需的装置包括:1. 光源:可以使用激光、白炽灯等。
2. 分束器: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
3. 波导板:用于调节其中一束光的光程差。
4. 干涉装置:包括半透镜、反射镜、干涉屏等。
三、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搭建实验装置,确保光源、分束器、波导板以及干涉装置的位置和安装正确。
2. 调节波导板:通过移动波导板,使其与其中一束光相交的光程差满足特定条件,例如等厚干涉或等倾干涉。
3. 观察干涉条纹:调整干涉屏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干涉条纹的产生。
4.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干涉条纹的特征,例如条纹的亮度、间距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的产生。
干涉条纹通常表现为黑白相间的条纹,其亮度和间距与光波的相位差密切相关。
当光波的相位差为2π的整数倍时,干涉条纹交替出现明暗;当相位差为2π的奇数倍时,干涉条纹出现明纹或暗纹。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亮度和间距,可以计算出光波的波长或光程差。
五、实验应用与展望光的干涉实验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光学测量中,可以利用干涉条纹来测量物体的形状和表面质量。
此外,干涉实验还在光学仪器、光学通信等领域有重要作用。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干涉实验在纳米尺度下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光波的相位差来实现更精确的干涉效果。
光的干涉实验是光学领域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波的性质和行为。
希望本报告对您对光的干涉实验有所帮助,同时也能激发更多对光学的学习和探索。
光的干涉实验报告

光的干涉实验报告光的干涉是光学中重要的现象之一。
通过对光的干涉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干涉实验,观察光的波动性质,验证光的干涉现象,并探究干涉条纹的形成规律。
实验仪器和材料:1. 激光器。
2. 半反射镜。
3. 狭缝光源。
4. 双缝装置。
5. 凸透镜。
6. 屏幕。
7. 尺子。
实验步骤:1. 将激光器置于实验台上,使其发出平行光。
2. 将半反射镜放置在光路上,使光线发生反射。
3. 调整半反射镜的角度,使光线照射到狭缝光源上。
4. 调整狭缝光源,使其发出一束较为平行的光。
5. 将双缝装置放置在光路上,使光线通过双缝。
6. 调整双缝装置,使两个狭缝之间的距离和狭缝的宽度适当。
7. 在光路的末端放置屏幕,并在屏幕上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情况。
8. 通过调整双缝装置的位置和改变屏幕与双缝的距离,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屏幕上出现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些条纹的出现是由于光的波动性质所导致的干涉现象。
当两束光波相遇时,会出现相长和相消干涉,从而在屏幕上形成明暗条纹。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具有波动性质,能够产生干涉现象。
2. 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双缝间距、波长、屏幕与双缝的距离有关。
3. 干涉条纹的明暗交替是由于光的波峰和波谷相遇形成的。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的干涉现象,并观察到了明显的干涉条纹。
光的干涉现象是光学中重要的实验现象之一,对于深入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光的干涉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光学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光的波动性质和干涉现象。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探究光的干涉现象,不断拓展我们对光学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的干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激发大家对光学的兴趣,进一步探索光的神奇世界。
实验报告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研究

实验报告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研究实验报告: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研究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研究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数据测量和分析,理解光的波动性本质,掌握干涉和衍射的基本规律,以及其在光学领域的重要应用。
二、实验原理(一)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光在空间相遇时,如果它们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并且在相遇点有恒定的相位差,就会发生干涉现象。
最常见的干涉装置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该实验中,光通过两个狭缝后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双缝间距以及双缝到屏幕的距离有关。
(二)光的衍射当光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会偏离直线传播而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可以用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来解释,即波前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新的子波源,这些子波源发出的光波在空间相遇时相互叠加,从而形成衍射图样。
衍射图样的特点与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形状以及光的波长有关。
三、实验仪器1、氦氖激光器2、杨氏双缝干涉装置3、单缝衍射装置4、光屏5、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直尺等)四、实验步骤(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调整氦氖激光器的位置,使其发出的激光束平行于实验台面。
2、安装杨氏双缝干涉装置,使激光束垂直照射在双缝上。
3、在双缝后面放置光屏,观察光屏上出现的干涉条纹。
4、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双缝间距 d,用直尺测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
5、测量若干组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 x,计算条纹间距Δx。
(二)单缝衍射实验1、更换实验装置为单缝衍射装置,调整激光束垂直照射在单缝上。
2、在单缝后面放置光屏,观察光屏上出现的衍射条纹。
3、测量单缝的宽度 a,用直尺测量衍射条纹的中央明纹宽度以及其他各级明纹的宽度。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测量数据双缝间距 d:_____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 L:_____mm相邻明条纹间距 x:_____mm2、数据处理根据公式Δx =λL/d,计算光的波长λ。
其中,λ 为光的波长。
光的干涉衍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基本原理。
2. 观察并记录光的干涉和衍射图样。
3. 通过实验验证光的波动性。
4. 学习使用光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1. 干涉现象: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由于光波的叠加,某些区域的光波相互加强(相长干涉),而另一些区域的光波相互抵消(相消干涉),从而在空间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2. 衍射现象:当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会发生弯曲,从而绕过障碍物或通过狭缝传播,并在障碍物或狭缝的阴影区形成衍射图样。
三、实验仪器1. 双缝干涉仪2. 单缝衍射仪3. 光源(如激光器)4. 屏幕或光栅5. 光具座6. 测量工具(如刻度尺、角度计)四、实验步骤1. 干涉实验:- 将双缝干涉仪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源、双缝和屏幕的位置,使光路畅通。
- 打开光源,观察屏幕上的干涉条纹,调整屏幕位置,使条纹清晰可见。
-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2. 衍射实验:- 将单缝衍射仪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源、单缝和屏幕的位置,使光路畅通。
- 打开光源,观察屏幕上的衍射条纹,调整屏幕位置,使条纹清晰可见。
-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干涉实验结果:-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出光波的波长。
- 观察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验证干涉现象。
2. 衍射实验结果:- 通过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计算出狭缝的宽度。
- 观察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验证衍射现象。
六、实验总结1. 通过实验,成功观察到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验证了光的波动性。
2. 实验过程中,学会了使用光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
3. 深入理解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基本原理,为后续学习光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光路畅通,避免杂散光干扰。
2. 调整屏幕位置时,要缓慢平稳,避免对干涉条纹造成破坏。
3. 记录数据时,要准确无误,便于后续分析。
光的干涉实验报告

光的干涉实验报告篇一:光的干涉和应用实验报告教案光的等厚干涉与应用一目的1、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加深理解干涉原理2、学习牛顿环干涉现象测定该装置中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3、掌握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掌握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方法(原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光的干涉实验报告)二仪器读数显微镜,钠光灯,牛顿环装置三原理牛顿环装置是一个曲率半径相当大的平凸透镜放在一平板玻璃上,这样两玻璃间形成空气薄层厚度e与薄层位置到中央接触点的距离r,凸透镜曲率半径R的关系为:(a) (b)图20—1根据干涉相消条件易得第K级暗纹的半径与波长λ及牛顿环装置中平凸透镜的凸面曲率半径R存在下述关系:根据与K成正比的性质采取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牛顿环装置的调整,相应的提出问题,怎样将干涉图样调到装置的中心?2、显微镜的调节,焦距怎么调?叉丝怎样调节?干涉图样不清晰怎么办?反光镜怎么用?刻度尺怎么读?3、读数方法,要防止螺距差。
读完一组之后要把牛顿环转90度再重新读一组。
4、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忽略仪器误差。
五注意事项1、仪器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2、镜头不可用手触摸,有灰尘时用擦镜纸轻轻拂去不能用力擦拭。
调焦及调鼓轮时不可超出可调范围。
为防止产生螺距误差,测量过程中鼓轮只能往一个方向转动,不许中途回倒鼓轮。
六主要考核内容1、预习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原理图、公式、表格等是否无误。
2、看是否将干涉图样调出来,数据是否有误等。
七参考数据篇二:光的等厚干涉牛顿环实验报告光的等厚干涉牛顿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熟悉光的等厚干涉的特点。
2.用牛顿环测定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3.用劈尖干涉法测定细丝直径或微小厚度。
[实验仪器]牛顿环仪,移测显微镜、钠灯、劈尖等。
[实验内容]1.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1)按图11-2安放实验仪器(2)调节牛顿环仪边框上三个螺旋,使在牛顿环仪中心出现一组同心干涉环。
将牛顿环仪放在显微镜的平台上,调节45°玻璃板,以便获得最大的照度。
光的干涉分振幅干涉实验报告

光的干涉分振幅干涉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光的干涉——分振幅干涉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分振幅干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分振幅干涉现象,验证光的干涉现象。
3.运用波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分振幅干涉是指两列光波在空间某一点叠加,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的产生需要满足相干条件,即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
分振幅干涉实验是通过将一束光分成两束,使它们在空间某一点叠加,产生干涉现象。
本实验采用双缝干涉的方法,将一束光分成两束相干光,通过调节双缝之间的距离和角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激光器(或单色光源)、双缝装置、屏幕、尺子。
2.将激光器放置在双缝装置的一侧,屏幕放在双缝装置的另一侧。
3.打开激光器,调整激光器的位置,使光线正对双缝装置,并使光线恰好照射在双缝上。
4.观察屏幕上出现的干涉条纹,记录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形状。
5.改变双缝之间的距离和角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6.根据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形状,计算相干光的波长和波长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随着双缝之间的距离和角度的变化,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宽度,我们可以计算出相干光的波长和波长差。
2.结果分析:干涉条纹的位置取决于相干光的波长和双缝之间的距离。
当双缝之间的距离变化时,干涉条纹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干涉条纹的宽度取决于相干光的波长和双缝之间的角度。
当双缝之间的角度变化时,干涉条纹的宽度会发生变化。
通过计算相干光的波长和波长差,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分振幅干涉现象的规律。
五、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分振幅干涉现象的规律,深入了解了光的干涉原理和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当相干光的波长和双缝之间的距离、角度发生变化时,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这一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波动性质和光学现象。
光的干涉衍射综合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光的干涉衍射综合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之仿真(光的干涉与衍射)大学物理创新性试验实验项目:单缝﹑双缝﹑多缝衍射现象仿真实验专业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903班姓名:曹惠敏学号:09020XX97目录1光的衍射2衍射分类3实验现象4仿真模拟5实验总结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路径中,遇到不透明或透明的障碍物,绕过障碍物,产生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光的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波动在传播过程中,只要其波面受到某种限制,如振幅或相位的突变等,就必然伴随着衍射的发生.然而,只有当这种限制的空间几何线度与波长大小可以比拟时,其衍射现象才能显著地表现出来.所有光学系统,特别是成像光学系统,一般都将光波限制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域内,这使得光波的传播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衍射过程.因此,研究各种形状的衍射屏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衍射特性,对于深刻理解衍射的实质,研究光波在不同光学系统中的传播规律分析复杂图像的空间频谱分布以及改进光学滤波器设计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仿真已深入各种领域。
光的干涉与衍射既是光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人们研究与仿真的热点。
由于光波波长较短,与此相应的复杂形状衍射屏的制作较困难,并且实验过程中对光学系统及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因而在实际的实验操作和观察上存在诸多不便.计算机仿真以其良好的可控性、无破坏、易观察及低成本等优点,为数字化模拟现代光学实验提供了一种极好的手段.本次实验利用mATLAb软件实现对任意形状衍射屏的夫琅禾费衍射实验的计算机仿真。
衍射分类⒈菲涅尔衍射菲涅尔衍射:入射光与衍射光不都是平行光的衍射。
惠更斯提出,媒质上波阵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成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是该时刻新的波阵面。
菲涅尔充实了惠更斯原理,他提出波前上每个面元都可视为子波的波源,在空间某点p的振动是所有这些子波在该点产生的相干振动的叠加,称为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干涉实验报告
篇一:光的干涉和应用实验报告
教案光的等厚干涉与应用
一目的
1、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加深理解干涉原理
2、学习牛顿环干涉现象测定该装置中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3、掌握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掌握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方法
(原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光的干涉实验报告)二仪器
读数显微镜,钠光灯,牛顿环装置
三原理
牛顿环装置是一个曲率半径相当大的平凸透镜放在一平板玻璃上,这样两玻璃间形成空气薄层厚度e与薄层位置到中央接触点的距离r,凸透镜曲率半径R的关系为:
(a) (b)
图20—1
根据干涉相消条件易得第K级暗纹的半径与波长λ及牛顿环装置中平凸透镜的凸面曲率半径R存在下述关系:根据与K成正比的性质采取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
1、牛顿环装置的调整,相应的提出问题,怎样将干涉图样调到装置的中心?
2、显微镜的调节,焦距怎么调?叉丝怎样调节?干涉图样不清晰怎么办?反光镜怎么用?刻度尺怎么读?
3、读数方法,要防止螺距差。
读完一组之后要把牛顿环转90度再重新读一组。
4、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忽略仪器误差。
五注意事项
1、仪器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2、镜头不可用手触摸,有灰尘时用擦镜纸轻轻拂去不能用力擦拭。
调焦及调鼓轮时不可超出可调范围。
为防止产生螺距误差,测量过程中鼓轮只能往一个方向转动,不许中途回倒鼓轮。
六主要考核内容
1、预习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原理图、公式、表格等是否无误。
2、看是否将干涉图样调出来,数据是否有误等。
七参考数据
篇二:光的等厚干涉牛顿环实验报告
光的等厚干涉牛顿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熟悉光的等厚干涉的特点。
2.用牛顿环测定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3.用劈尖干涉法测定细丝直径或微小厚度。
[实验仪器]
牛顿环仪,移测显微镜、钠灯、劈尖等。
[实验内容]
1.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1)按图11-2安放实验仪器
(2)调节牛顿环仪边框上三个螺旋,使在牛顿环仪中心出现一组同心干涉环。
将牛顿环仪放在显微镜的平台上,调节45°玻璃板,以便获得最大的照度。
(3)调节读数显微镜调焦手轮,直至在显微镜内能看到清晰的干涉条纹的像。
适当移动牛顿环位置,使干涉条纹的中央暗区在显微镜叉丝的正下方,观察干涉条纹是否在显微镜的读数范围内,以便测量。
(4)转动测微鼓轮,先使镜筒由牛顿环中心向左移动,顺序数到第24暗环,再反向至第22暗环并使竖直叉丝对准暗环中间,开始记录。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鼓轮只能沿同一个方向依次测完全部数据。
将数据填入表中,显然,某环左右位置读数之差即为该环的直径。
用逐差法求出R,并计算误差。
2.用劈尖干涉法则细丝直径(选做内容)
(1)将被测细丝夹在两块平板玻璃的一端,另一端直接接触,形成劈尖,然后置于读数显微镜载物台上。
(2)调节叉丝方位和劈尖放置方位,使镜筒移动方向与干涉条纹相垂直,以便准确测出条纹间距。
(3)用读数显微镜测出20条暗条纹间的垂直距离l,再测出棱边到细丝所在处的总长度L,求出细丝直径d。
(4)重复步骤3,各测三次,将数据填入自拟表格中。
求其平均值。
[实验记录表格]
=====903.711mm
篇三:光的等厚干涉,实验报告参考v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实验项目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日期 200 年月日
实验报告内容: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仪器名称、型号、参数、编号)三实验原理(原理文字叙述和公式、原理图)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六.实验结果七.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的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实验现象的分析、问题的讨论等)八.思考题表1
1.用逐差法处理数据,计算透镜的曲率半径R
2.用作图法处理数据,计算透镜的曲率半径R
图2 牛顿环的D-m或n图像
(上图必须用坐标纸手绘作图)
斜率a?
YA?YBX
A
2
?XB
=
XXX?XXXXXX?XXX
= XXX?mm
2
?,
曲率半径R== = (mm)
六.实验结果
七.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的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实验现象的分析、问题的讨论等)
八.思考题
从牛顿环装置的下方透射上来的光,能否形成干涉条纹?如果能的话,它和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