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皖政[2015]22号【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发布日期】2015.02.17【实施日期】2015.02.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皖政〔2015〕2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根据《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省政府确定了11个方面42项重点工作,由王学军省长负总责,同时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牵头负责领导、牵头责任单位和协同配合责任单位,并将重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和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强化落实措施,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一、着力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1.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1)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国务院取消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的承接落实工作,规范行政审批管理,进一步减少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规范中介服务,在省、市、县全面建立运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牵头负责领导:詹夏来。
牵头责任单位:省编办、省物价局。
协同配合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法制办、省发展研究中心、省政务服务中心等。
(2)推行政府权力网上运行,简化程序,缩短流程,强化监察,完善服务,提高效率。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运行,建立更加完善的交易制度。
制订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综合管理和行业监督办法,建设电子化监管平台,加强全流程监管,规范交易行为。
牵头负责领导:詹夏来。
牵头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协同配合责任单位:省编办、省教育厅、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国资委、省质监局、省法制办、省物价局、省政务公开办等。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皖政办[2011]20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皖政办[2011]20号](https://img.taocdn.com/s3/m/4f1a48e3172ded630b1cb6e3.png)
用地等决策部署 ,及 时公 布本地 区 、本 部 门落实措施 和执行情况 。抓好工 程建设 领 域信息公 开 ,加 强 工 程 项 目规 划 、立 项 、 审批 、招标和建设公 开 ,落 实政府 投资 项 目公示 制度 ,确保投资项 目实施 和资金 管
理 使用 的 公 开 透 明 。 .
经 省 政 府 同 意 ,现 将 《 0 全 省 2I 1年 政 务 公 开 工 作 要 点 》 印发 给你 们 ,请 结 合
一
实际 ,认 真贯彻落实 。
安 徽 省 人 民 政府 办公 厅
二 。一 一 年 四 月一 日
2 一 6
安省民府报2 年 1 徽人政公》1 第 0 2 1
关部 门应 当对 《 范 区 规划 》 和有 关政 示
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将示范 区建设
目 标任务纳入县级 以上人 民政府考核 目标
管 理 ;对 妨 碍 示 范 区 建 设 的 单 位 或 者 个 人 ,依 法追 究 责任 。
第二十条
除 法 律 、法 规 、规 章 明确
规 定 由省 人 民政 府 有 关 部 门 或 者 设 区 的 市
誉 糕褰 囊 蘸 蠢簿
2 1 全 省 政 务 公开 工 作 要点 0 1年
21 0 1年 ,全 省 政 务 公 开 和 政 务 服 务
控 、房 地 产 调 控 、节 能 减 排 、控 制 和 节 约
工作总体要求是 :以邓 小平理论 和 “ 三个
代表 ” 重 要 思 想 为 指 导 ,深 入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坚 持 围绕 中 心 、服 务 大 局 , 以 “ 次 创 业 ” 为统 领 ,以监 督 行 政 权 力 、 二
服 务方式 ,提高行政效 能 ,依法处理投 资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件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国办发〔2016〕80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皖政办〔2017〕18号)要求,为加强对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经省政府同意,决定对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进行调整。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职责(一)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的重要部署,研究制定落实措施。
(二)研究提出全省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计划、制度规范和年度重点工作。
(三)讨论提请省委、省政府决策的全省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的重大事项和问题。
(四)听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关于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五)协调各地、各部门抓好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任务落实,并加强督促检查。
(六)讨论需要领导小组议定的其他事项。
二、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组长:侯淅珉省政府秘书长副组长:张杰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成员:朱宗庄省直工委副书记周勤省编办副主任郑明武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清省网信办副主任曹发义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平省教育厅副厅长夏辑省科技厅党组成员、省创新办副主任吴韦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许刚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陈超英省民政厅副厅长张国安省司法厅副厅长朱长才省财政厅副厅长林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郑春林省国土资源厅巡视员黄建树省环保厅总工程师陈扬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徐敬启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朱永东省农委副主任王广满省水利厅副厅长乔兴力省商务厅副厅长葛光省文化厅副巡视员高俊文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程家楷省审计厅副厅长周敬军省地税局副局长程胤省工商局副局长朱训义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高宗宏省质监局副局长吴丽华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张卫国省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张敏省法制办副主任朱兆法省高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叶文卿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郑训练省政务公开办副主任领导小组建立联络员制度,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相关处室负责同志担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联系和协调。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7.04•【字号】合政办[2007]38号•【施行日期】2007.07.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合政办〔2007〕3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07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是推行政府管理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力抓手。
各县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05]12号),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丰富公开形式,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监督,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为实现合肥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七年七月四日2007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2007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皖政办[2007]21号)精神和市政府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要求,结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坚持“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不断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一、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政府办公厅(室)组织协调、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要求和《条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政务公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机关效能建设考核体系。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4.24•【字号】武政办〔2015〕58号•【施行日期】2015.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武政办〔2015〕5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2015年全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要点》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4月24日2015年全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要点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省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鄂政办发〔2015〕14号)精神,继续深化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提高全市政务服务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特制订全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要点如下:一、进一步深入推进主动公开工作各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的各项工作要求,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在大力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制度和长效工作机制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涉及民生的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充分发挥政务网站的优势,并通过各种公共媒体渠道积极回应和解读社会关注的重要政策法规,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展主动公开工作。
(责任单位: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区人民政府。
注: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管委会,下同)二、加强重点领域政务公开工作各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特别是行政权力运行、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共政策、行政执法、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细化、深化公开内容,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查询便捷。
要持续加强对食品安全、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征地拆迁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务公开工作,提升便民服务的水平。
主题教育总结政务公开

主题教育总结政务公开主题教育总结政务公开篇一一、加强组织领导,政务公开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
为使政务公开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我会着眼于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
一是加强和完善领导机制。
充实和调整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理事长蒋道付任组长,戚冰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我会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实施。
具体日常工作由我会办公室主要负责,落实政务公开的各项要求,做好牵头协调和监督检查。
做到了领导、机构、人员“三到位”,同时,我会在年初召开工作部署会,讲政务公开平台中栏目细化分工,加强保障工作,强化“一把手挂帅、副职领导具体抓、责任到部门、落实到人员”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
我会通过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审查制度,促进政务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用好载体,完善政务公开形式。
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平台这一公开形式的基础上,按照便利、实用、有效的原则,认真创新政务公开的新载体、新形式,使政务公开的形式呈现灵活多样。
在政务公开平台上,推进网上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
把政务公开平台列为公开信息的重要途径,开设部门领导、部门设置、人事信息、政策法规、行政权利运行、规划计划、财政预决算、招标采购、新闻发布等专栏,将公开信息编制公开目录,逐一上网发布。
三、强化监督,确保政务公开落实。
在狠抓内部制约机制的同时,抓好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
严把公开内容和项目关,既防止该公开的不公开,搞半公开、假公开,又防止不该公开的乱公开。
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充分发挥审查作用,上网信息要经过经办人、部门领导、分管领导签字审批后才能上网公开。
同时,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积极反映公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公开工作更加扎实、有序开展。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合政[2013]43号【发布部门】合肥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4.07【实施日期】2013.04.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合政〔2013〕4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根据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按照便企利民、快捷高效的思路,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进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为实现“新跨越、进十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营造更加优良的政务环境。
2.目标任务。
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全覆盖、行政权力全覆盖、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更加完善,政府工作更加透明,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职能更加明确、功能更加完善,形成上下联动、快捷高效、层级清晰、网络互通、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努力把合肥打造成全国政务环境最优的地区之一。
二、推进政务公开3.加大行政决策公开力度。
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
逐步扩大行政决策公开领域和范围,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及其变更情况、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重大变更情况、财政资金安排、重大改革措施、重大政策调整、重要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及其他事关全局的行政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合政办[2012]23号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合政办[2012]23号](https://img.taocdn.com/s3/m/91a8ab0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6.png)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合政办〔2012〕2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2012年全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五月十七日2012年合肥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要点2012年,全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为中心,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主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22号)、《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1〕37号),以开展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政务公开集中宣传活动为重点,推动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推进政府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公开,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实现“新跨越、进十强”目标和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围绕重大决策部署有效开展政务公开工作。
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自主创新、管理通胀预期、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等重大决策的落实措施及执行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让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市政务公开政务服
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合政办秘[2015]82号
【发布部门】合肥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5.05.27
【实施日期】2015.05.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合政办秘〔2015〕8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15年全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5年5月27日
2015年全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要点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
全市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扎实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标准化提升年”活动,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全面落实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大力推行政府权力、责任和涉企收费“三个清单”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成上下顺畅、横向衔接的制度体系,抓好贯彻实施和动态管理。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承接落实工作,进一步精简和下放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牵头单位:市编办)
二、依法规范行政审批服务行为。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审批,严格落实行政许可法
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行政审批受理、审查、决定等各环节,确保行政审批全过程依法有序进行。
坚持公开公正、便民高效,依法全面公开行政审批信息,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
继续推进以“两集中、两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形成以服务窗口为主导的审批运行机制。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政务服务中心)
三、建立政府权力清单网上运行平台。
按照省、市相关工作要求,有序推进全市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有关项目建设工作,促进政府权力事项网上规范运行,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和网上办事。
推进互联互通,实现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横向覆盖所有政府职能部门,纵向联通市、县(市、区)两级。
严格执行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