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件_第五课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 》教学课件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 》教学课件

(1)小勤为什么会被
家庭困难的小勤想通过勤工俭学减
送到派出所?
轻家里的负担,他来到建筑工地,捡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
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结果被保安
免吗?
送到派出所。
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 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种类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 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 社会的行为。
P49 探究与分享
扰乱公共秩序
妨害公共安全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上述违法嫌疑人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01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 等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殴打他人
05
损毁路面井盖、照
明等公共设施的; 04
投放毒害性、放射性、
02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 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 扰乱公共秩序的;
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 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指导
阅读教材第51页,请用2分钟独立思考,再在 小组内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青少年如何自觉遵守法律,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 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 己的行为。
03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
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 秩序的。
❖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
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
❖合同违约行为
❖镜头二: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
网站使用。
❖侵犯肖像权
❖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
作品。
❖侵犯著作权
➢ 思考: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第1节法不可违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第1节法不可违课件(共34张PPT))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殴打他人
想一想,以上的违法行为是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1)行政违法行为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 管理的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
1
具有社会危害性,尚 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5
2 妨害公共安全
妨害社会管理 4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 3 安全
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导 醉 酒 男 子 叫 嚣 “ 你 拘 我 啊 ” 民警立即赶到现场,
在询问过程中,金
入 某拒不配合民警工
作并对民警进行辱
新 骂。 案件发生后,
2020年9月16号, 石景山分局八角派
课 北京市公安局警务
督察总队会同石景
出所接报警在八角
山分局立即启动维
街道某超市有一醉
权工作机制,对案
酒男子拒不配合疫
P51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道德
行为 规范
纪律
法律
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一、违法无小事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 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 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法律的 指引作用
法律的 评价作用
法律的 强制作用
知识技能小结
1.行政违法行为是: 社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2.民事违法行为是: 平等的社会成员在民事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3.判断违法行为类型的技巧:
一看所违反的法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直 接得出结论; 二看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拘留,罚款---直接得 出结论 三看典型行为:如,扰乱公共秩序--参考对社会 的危害程度

新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 》ppt课件

新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 》ppt课件

违法行为
3、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作品。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4、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 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5、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6、殴打他人致轻伤。 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1、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请与大家分享。 2、结合自己实际谈谈你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思考一:加拿大籍吴某凡被依法批捕体 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答案: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 的约束力
思考二:这个案例对我们的启示?
提示:违反法律必然受到惩罚,法律是 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 的底线。
1.为什么法不可违?(法律的作用)
(1)法律具有指引作用。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 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2)法律具有评价作用。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
结 论: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民法、行政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法律责任)
(民与官)社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拘留、罚款、警告、没收( P48相关链接)
(民与民)平等的社会成员在民事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02 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原因。P48
03 违法行为的种类、区别和共同点。P48
04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 主要表现有哪些? P49-50
05
P51
近日,某博主从气象角度科 普长津湖战役。10月6日,网民 罗某平转发了上述微博,并发布 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违法 言论,引发轩然大波。据@海南 警方通报,2021年10月7日, 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网民“罗 某平”在新浪微博发布侮辱抗美 援朝志愿军英烈的违法言论,造 成恶劣影响。目前,三亚市公安 局吉阳分局已经以涉嫌“侵害英 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罗某平 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 中。

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共20张`PPT))

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共20张`PPT))
(3)后果: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
6、认识刑事违法行为:
(1)含义: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犯罪)。 (比如:抢劫,致人重伤,故意杀人,醉驾等)
(2)特点: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
(3)后果:刑罚。 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7、一般违法与犯罪
行政违法行为
据违反法律的类别不同,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一般分为
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练一练
镜头一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属于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后果:拘留并罚款;
镜头二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属于妨害
公共安全的行为)
后果:拘留并罚款;
镜头三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属于侵犯 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后果:拘留并罚款
练一练
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我国《合同法》规定: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 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 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3)后果: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5、认识民事违法行为:
(1)含义: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2)特点:它是一种常见的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包括:①违反合同的行为②侵权行为(财产权: 物权、债权、继承权。)(人身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 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
10、导致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 法犯罪)的原因:
①家庭因 素:情感 缺失、家 庭破裂、 过分溺爱、 家庭教育 观念和方 法不当等
②学校因素: 教师违背师 德规范、法 制教育的不 足、教育方 法的不当、 学校管理不

③社会因素: 社会治安环 境不好,拜 金主义,享 乐主义,不 良风气,不 良青年的影

最新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_第五课 第一框 法不可违 (共20张PPT)

最新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_第五课 第一框 法不可违 (共20张PPT)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有的人实施了_违__法__行__为__,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
然不知道已经_违__法__;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
以追究违法者的_法__律__责__任__。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a件:/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探究 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情境引入】
2017年4月5日,武汉新洲检察院和阳逻街司法所干警受 邀来到阳逻街第一初级中学,为全校师生作法治报告,预防 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增强学生的自律和防护意识。当天,新 洲检察院和阳逻街司法所干警分别就什么是校园欺凌事件, 怎样预防校园暴力以案谈法,教育和号召学生正确掌握和理 解相关法律法规。法治报告结束后,阳逻街第一初级中学、 阳逻街第三初级中学和思源实验中学4 000多名学生纷纷在横 幅上签名反对校园暴力。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
---
一、违法无小事 1.人类社会的_存__在__和__发__展__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作为一 种行为规范,法律是评价_人__们__的__行__为__是否合法有效的 _准__绳__。 2.法律是_最__刚__性__的社会规则,_不__违__法__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3.违法行为是指出于_过__错__违反_法__律__、__法__规__的规定,_危__害_ _社__会__的行为。
【知识解惑】 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 会的行为。 2.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作为一种 行为规范,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23张ppt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23张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1、以上行为属于何种类型的违法行为?民事违Leabharlann 行为2、应当受到何种处罚?
民事责任
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18年9月27日上午,米脂县 “4· 27”故意杀人案罪犯赵泽伟在陕西省米脂县被执行 死刑。赵泽伟因工作、生活不顺而心生怨恨,并迁怒无辜, 蓄意报复曾经就读初中的在读学生,在公共场所持刀疯狂 捅刺,致21名中学生死伤,其中,9人死亡、4人重伤、 7人轻伤、1人轻微伤。
在社会交往中,我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既要尊重 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怎样遵章守纪?
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 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辨是非,增强守法 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既 要尊重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 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课堂小结
1、以上行为属于何种类型的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2、应当受到何种处罚?
刑罚处罚
探究与分享p47
1、镜头一、二、三分别属于哪一类 违法行为?
2、为什么?
根据违反的法律划分
违 法 行 为
1、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通则、经济法、消费者
权益保护法、婚姻法……)
2、行政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法、环境保护法、 税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3、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刑事诉讼法)
违反刑刑事法律规 范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践行法——守法、用法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五课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共24张)-课件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五课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共24张)-课件
镜头二
镜头三
想一想,你自己或者 身边人做过这些事情吗?
一、身边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殴打他人等行 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 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 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关键点拨
什么是民事主体
『提示』
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 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能够充当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为民事法律
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课堂小结
随堂演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自己 和身边的人做违法的事情?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 其他组织)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宪法(constitution)是一个 国家的根本大法。
动真格!出游不文明被拉黑 上“黑名单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 的行为。
2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定金”和“订金”混淆不清,无法履行合同规定的违约
赔偿。
镜头一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提示:查阅合同法,了解二者的区别。
Hale Waihona Puke 镜头二 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网站使用。
镜头二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给他人的人格尊严 造成侵害;
提示:查阅著作权法, 分析上述行为。
镜头三 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镜头三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挫伤了进行创作 作品的积极性。

法不可违+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法不可违+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违法类别 民事违法 刑事违法 行政违法
刑事违法
4.(2022海南省)下图提供了15周岁的李某因违法而受 到法律惩处的相关信息。据此,可以推断李某的违法 行为是( B )
A.谎报险情,扰乱治安 C.殴打他人,致其死亡
B.捡到钱包,拒绝归还 D.伙同他人,拦路抢劫
【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类别。从触犯民法典, 承担返还财产的法律责任,可以推断李某的行为是民 事违法行为。A项是行政违法行为,排除;B项是民事 违法行为,符合题意;C、D两项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 性,是刑事违法行为,排除。
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__维__护__自己的权 益,又要_尊__重___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难点详解
1.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1)不同点:
分类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社会的危害程 度
性质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规范
民事责任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律规范 受行政制裁
10.下列有关违法行为的表述,错误的是( C ) A.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B.违法行为按照违反法律的类别可分为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D.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二、非选择题 11.(2022海南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课时 法不可违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依据:1.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 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 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2.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 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危害社会的行为。
2021/3/2
6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生活中经常出现捡到失物据为己有的情况,或者向失
主索要报酬。
上述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 物,应当归还失主。
民事违法
2021/3/2
7
镜头二 我们经常在公众场所看到他人喧闹起哄,扰乱公共秩序。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
2021/3/2
1
课前预习 法律是 刚性 的社会规则, 不违法 是人们行为
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一个 人如果缺乏 规则 意识,法律 观念 不强,就难免做 出违法的事情。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 规的规定,危害 社会 的行为。
2021/3/2
2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种类
定义Βιβλιοθήκη 民事违法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行政违法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 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刑事违法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新课讲解
1 违法无小事
运用你的经验
家庭困难的小勤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 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结果被 保安送到派出所。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2021/3/2
3
『提示』
(1)因为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是违法的事情。 (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 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2021/3/2
20
2021/3/2
21
课堂小结
2021/3/2
22
随堂演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自己
和身边的人做违法的事情?
2021/3/2
23
2021/3/2
15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定金”和“订金”混淆不清,无法履行合同规定的违约
赔偿。
镜头一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提示:查阅合同法,了解二者的区别。
2021/3/2
16
镜头二 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网站使用。
镜头二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给他人的人格尊严 造成侵害;
提示:查阅著作权法, 分析上述行为。
2021/3/2
17
镜头三 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镜头三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挫伤了进行创作 作品的积极性。
提示:查阅民法通则, 分析上述行为。
2021/3/2
18
二、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 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
的行为。
2021/3/2
13
2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镜头二
镜头三
2021/3/2
想一想,你自己或者 身边人做过这些事情吗?
14
一、身边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殴打他人等行 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 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 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镜头二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 为应予以处罚。
行政违法
2021/3/2
8
镜头三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新闻里报道持刀抢夺他人财物的事情
镜头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威胁人民群众的 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 财物的应判处刑罚。
刑事违法
2021/3/2
9
三、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
2021/3/2
4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 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
式、标准和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
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
2021/3/2
5
二、什么是违法行为?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 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2021/3/2
10
无论是违法还是 犯罪都要承担法 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2021/3/2
11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 其他组织)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2021/3/2
宪法(constitution)是一个 国家的根本大法。
12
动真格!出游不文明被拉黑 上“黑名单
(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 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2021/3/2
19
关键点拨
什么是民事主体
『提示』
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 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能够充当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为民事法律
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