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发布
未成年人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

未成年人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
但是由于未成年人的天性和认知水平,他们可能会在使用互联网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沉迷于游戏、上瘾于社交媒体、泄露个人信息等。
因此,为了让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
第一类:信息获取与使用首先,未成年人应该向家长或老师咨询如何获取正确的信息,避免被网络谣言、侵权信息、非法信息等误导。
在使用互联网浏览网络信息时,需要牢记以下几个原则:1.选择正规网站:未成年人需要了解什么是正规网站,什么是非正规的网站。
如果不能确定某个网站的合法性、可信度,应该先咨询家长或者老师,或访问公共机构网站进行查证。
2.保护私人信息:未成年人应该避免在网上透露个人身份、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以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滥用。
3.避免信息诈骗:未成年人要警惕网络诈骗,不要轻信诈骗分子的话,减少个人财产或信息的损失。
如果接到了可疑的电话或电子邮件,应该及时汇报给家长或警方,在接到可疑链接后不进行点击操作。
第二类:游戏和社交媒体游戏和社交媒体是年轻人最爱的网络活动。
未成年人应该学会如何合理使用游戏和社交媒体,以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原则:1.避免游戏和社交媒体上瘾:游戏和社交媒体可能会让未成年人上瘾,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未成年人应该设定合适的时间来使用游戏和社交媒体,避免过度依赖此类活动。
2.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类型:未成年人不应该在游戏中接触不恰当的内容,如暴力、色情、恐怖等。
他们有责任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类型,确保没有游戏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在游戏或社交媒体上行为合适:未成年人不应该在游戏中侮辱、恶意攻击其他玩家,也不应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不恰当、冒犯、侮辱等言论,以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第三类:家庭监管最后,家长或监护人有责任监管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情况,确保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同时避免出现任何不良情况。
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在京发布四大原则指导青少年健康上网

为此 . 《 儿 童 青少 年 网络健 康使 用 指导 手册 》 率 先提 出 了 “有
限使 用 、选 择 使 用 、公开 使 用 和工 具性 使 用 四大原 则 作 为 指 导 青少 年健 康 上 网 的准 则 通过 引 导儿 童青 少 年深 入 思考 分 析 网络 使 用的 利 与弊 .帮 助其 从小 树立 正确 的 网络 使 用观 念 。 北 京 师范 大学 脑 与认 知科 学研 究 院张 锦 涛 副教 授 向记 者表 示: “ 研 究机 构及 社 会 公 众 的 关注 点 ,常 常落 在 已 经 出现 网络 成 瘾 症状 的 儿童 青 少年 群体 但 实际 上这 部 分 儿童 青少 年 仅 占
建议 》 建议 加 强 未成 年 人 健 康 上 网保 护 体 系 建设 .大 力 倡导 在互 联 网行 业 内形 成 规范 、统 一 以及 完善 的未成 年 人保 护 行业
标准 。
率先提 出四大原则 指导青 少年 腱康上 网
随 着我 国儿 童 青少 年 网 民 数量 、网 络使 用 时 间持 续增 加 , 以及 网络使 用 娱 乐化 趋势 ,未 成 年人 网络过 度 使用 及依 赖 已经 成 为 了一个 不 容 忽视 的 问题 .其 中 网络 游戏 沉 迷被 认 为是 目前
范 大 学该 团队十 余 年来 学 术研 究上 的积 累。 这份 来 自国 内权 威
使用 和权 益 保 障 的行政 法 规 。今 年全 国 两会 期 间 .全 国人 大代 表 、腾讯 公 司董 事会 主席 兼首 席执 行 官 马化腾 向十 二届 全 国人
大五 次会 议 提 交 《 关于 加 强未 成 年人 健康 上 网保 护体 系建设 的
- . r :,
●■
《 儿童 青 少年 网络 健 康 使 用指 导 手 册 》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关于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的通知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关于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公布日期】2023.08.30
•【文号】国疾控综卫免函〔2023〕218号
•【施行日期】2023.08.3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免疫规划
正文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关于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
综合干预技术指南》的通知
国疾控综卫免函〔2023〕2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全面总结评价《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5年来实践经验和近视防控最新科研及专业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我局组织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从公共卫生维度提出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和综合干预措施,以科学指导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建设及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项目,指导地方推进实施。
附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
2023年8月30日。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须多方合力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须多方合力作者:黄宗跃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1年第11期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游服务。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迅速发展,网络游戏在满足群众休闲娱乐需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
未成年人过多过度投入网络游戏,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甚至还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关部门在新学期开学之际,进一步绷紧监管之弦,可谓正当其时。
事实上,相关部门对未成年人网游时间的干预早已有之。
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
此次网游企业针对未成年人的“服务”时间被继续压缩,体现出相关部门循序渐进的监管思路,有利于未成年人远离游戏。
未成年人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过度使用网络游戏、甚至产生依赖。
尽管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为企业和用户提供了权威准确的身份验证,但一些未成年人借助成年人账号,使得身份识别成为在落实网游防沉迷系统中的一大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一项公示显示,《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认证技术要求》拟列入新闻出版业2021年第一批行业标准立項计划。
这意味着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认证将迎来国家标准,将有效推动网络游戏运营单位规范开展实名认证。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规定越严,对执行力度的要求就越高,加强监督巡查,开展专项集中整治,推动防沉迷常态化机制化;游戏企业更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让防沉迷的各项要求落地见效,避免出现“打折扣”“搞变通”等行为。
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康复手册

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康复手册第一章:青少年网络成瘾概述 (2)1.1 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类型 (2)1.1.1 时间型网络成瘾:指个体在网络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其他生活、学习、工作任务无法正常完成。
(3)1.1.2 内容型网络成瘾:指个体对特定网络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如网络游戏、社交媒体、色情网站等,无法自拔。
(3)1.1.3 交往型网络成瘾:指个体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平台,对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产生排斥,甚至出现社交恐惧。
(3)1.1.4 信息型网络成瘾:指个体对网络信息的过度关注,导致信息过载,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3)1.2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与危害 (3)1.2.1 现状 (3)1.2.2 危害 (3)1.2.2.1 身心健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容易导致视力、颈椎、腰椎等疾病,同时影响个体的生物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3)1.2.2.2 学业:网络成瘾使青少年将大量时间投入到网络中,导致学业成绩下滑,甚至辍学。
(3)1.2.2.3 人际关系:网络成瘾使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3)1.2.2.4 价值观扭曲:网络成瘾使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价值观扭曲,甚至诱发犯罪行为。
(3)第二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 (4)2.1 家庭因素 (4)2.2 社会因素 (4)2.3 个人心理因素 (4)第三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措施 (5)3.1 家庭预防策略 (5)3.1.1 加强家庭教育 (5)3.1.2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5)3.1.3 规范孩子的网络行为 (5)3.2 学校预防策略 (5)3.2.1 加强网络教育 (5)3.2.2 创设丰富的校园生活 (5)3.2.3 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5)3.3 社会预防策略 (6)3.3.1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6)3.3.2 加强网络宣传和引导 (6)3.3.3 建立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体系 (6)第四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识别与评估 (6)4.1 网络成瘾的识别方法 (6)4.1.1 行为表现识别 (6)4.1.2 心理特征识别 (6)4.1.3 家庭环境识别 (7)4.2 网络成瘾的评估工具 (7)4.2.1 网络成瘾自评量表 (7)4.2.2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7)4.2.3 心理咨询师评估 (7)第五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方法 (7)5.1 心理干预 (7)5.2 行为干预 (8)5.3 家庭干预 (8)第六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康复策略 (8)6.1 康复计划制定 (8)6.2 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支持 (9)6.3 康复后的跟踪与评估 (9)第七章: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 (10)7.1 网络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 (10)7.1.1 网络素养的定义 (10)7.1.2 网络素养的重要性 (10)7.2 网络素养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10)7.2.1 家庭教育 (10)7.2.2 学校教育 (11)7.2.3 社会教育 (11)第八章: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教育 (11)8.1 家庭教育的角色与任务 (11)8.2 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12)第九章: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学校教育 (12)9.1 学校教育的责任与作用 (12)9.2 学校教育的具体措施 (13)第十章: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咨询 (13)10.1 心理咨询在干预中的作用 (13)10.2 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 (14)第十一章: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法律法规 (15)11.1 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15)11.2 法律法规在预防与康复中的应用 (15)第十二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未来展望 (16)12.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展趋势 (16)12.2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7)第一章:青少年网络成瘾概述1.1 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类型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于青少年的网络健康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关于青少年的网络健康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为避免未成年人遭受网络不良内容影响,多国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各方合作、强化技术屏障等方式,对青少年上网行为进行引导和保护。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使用者中超过1/3为未成年人。
多国正在积极探索实践,努力维护未成年人网络权益。
严格立法协同管理(分论点)法国国家信息自由委员会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法国82%的10岁至14岁青少年经常在没有父母监护的情况下上网。
15岁至17岁的未成年人中,这一比例达到95%。
为防止未成年人遭遇网络侵害,早在1998年,法国政府便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制作和传播不良影像加重定罪和量刑。
在网上向未成年人传播色情内容最高可处以7年监禁和10万欧元罚款。
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下,法国相关行业协会和组织积极按照法律法规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成立于2005年的法国“电子—儿童”协会,是法国国民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共非营利性协会,通过为学校、父母、学生提供咨询和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互联网存在的风险。
协会向学校和家长免费提供家庭网络管理软件,并开通咨询热线,提供实用建议和心理援助。
执行董事朱斯蒂娜·阿特朗表示,协会还开展专业培训,为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提供人才支持。
法国中小学设置了网络安全课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网络运营商共同成立法国域名注册协会、互联网用户协会等组织,通过开设网站宣传信息安全法律。
法国一家网络运营商推出了“家长控制端”,既能屏蔽不良页面,还能限定未成年人上网时间。
政府引导加强教育(分论点)2020年,新加坡互联网普及率高达88.4%。
良好的数字环境为青少年的教育、创新和社交互动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存在网络欺凌、隐私泄露等问题。
疫情防控期间,未成年人上网时间激增,这些风险变得尤为突出。
新加坡的刑法、《电影法》和《不良出版物法令》等都规定,以电子方式传播淫秽影片、书籍等不良内容的个人将被处以监禁和罚款;如果是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内容或者诱使、教唆未成年人实施上述行为的,刑罚加重。
2024年学校网络安全工作总结

开展一次绿色上网签名活动。以各班级为单位制作签名横幅,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签名活动,体验绿色上网,确保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深入实效。
总之,对中职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以上是我校在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经验总结。
学校网络安全工作总结 篇6
一、指导思想:
宣传国家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围绕宣传主题和宣传内容、编制发放宣传资料。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参与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升广大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学校网络安全工作总结 篇2
我校是全县范围内最大的乡镇中心小学,现有学生1166人,教职工74人。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普及与应用,我校近几年投入了不少经费用于购买了十余台办公电脑,并对学生用机进行了更新换代。学校现已基本实现了办公网络信息化,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我校的工作效率,但也给我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
五、大力开展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等宣传教育。
为加强互联网建设,学校特向全体师生发出了《抵制低俗之风,倡导文明上网》倡仪书,教育师生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不打不健康文字,不发不文明图片,不链接不健康网站,不提供不健康内容搜索,不发送不健康信息,不转载违法、庸俗、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音视频信息,积极营造网络文明新风。此外,我校还通过网站、板报、班会等多种渠道,积极组织师生学习有关网络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提高师生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增加师生上网安全意识。
安全负责任地使用ICT培养数字公民

安全负责任地使⽤ICT 培养数字公民2019-07-31编者按:信息通信技术(ICT)不仅使⼈们有机会获得信息和服务,⽽且为⼈们参与知识经济并为其做出贡献创造了机会。
然⽽,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系列社会和伦理问题,规避或降低ICT使⽤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同时,数字公民和⽹络健康概念受到越来越⼴泛的关注。
联合国教科⽂组织曼⾕办事处已启动了“安全、负责任地使⽤ICT,培育数字公民”项⽬,旨在促进ICT使⽤过程中的伦理、安全、责任相关问题⽅⾯的政策对话,以及教育部门在培养⼉童数字公民⽅⾯的能⼒建设,并于2015年出版了报告――《安全负责任地使⽤信息通信技术培养数字公民――亚太地区现状回顾》(Fostering Digital Citizenship through Safe and Responsible Use of ICT――A Review of Current Statu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as of December 2014)。
为了解亚太地区在数字公民培养⽅⾯的情况,本刊组织翻译了该报告,本期刊登“数字公民:国家的回应”部分,其中参考⽂献、图表有所删减。
四、数字公民:国家的回应正如前⾯章节所讨论的,各国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络安全、权利、健康等⽅⾯。
对此,通过将ICT使⽤相关的严格规定[1](如审查、过滤等访问限制)和促进⾃律相关的更加积极的⽅式(如宣传活动和教育项⽬)进⾏结合,各国提出了政府倡议,以解决这些问题。
亚太地区值得注意的培养数字公民的国民计划包括澳⼤利亚的⽹络智能计划(Cybersmart Program)、新加坡的⽹络健康计划(Cyberwellness Programme)、马来西亚的⽹络安全计划(CyberSafe Programme)和明智点击运动(Click Wisely Campaign),以及韩国涉及各种内容的监管规划和教育⽅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发布
4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联合腾讯研究院在京发布了《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下称指导手册),旨在网络成瘾相关研究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止网络过度使用的“四大原则”,结合时间管理、情绪调节、积极应对压力及同伴不良影响等具体操作方法,为儿童、家长、学校提供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健康使用解决方案。
提出四大原则指导青少年健康上网
随着我国儿童青少年网民数量、网络使用时间持续增加,以及网络使用娱乐化趋势,未成年人网络过度使用及依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网络游戏沉迷被认为是目前国内外发展最为快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此,《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率先提出了“有限使用、选择使用、公开使用和工具性使用”四大原则,作为指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准则,通过引导儿童青少年深入思考分析网络使用的利与弊,帮助其从小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张锦涛向记者表示,“研究机构及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常常落在已经出现网络成瘾症状的儿童青少年群体,但实际上这部分儿童青少年仅占很小的比例,大约为未成年网民的10%左右。
我们认为,如
何指导和引导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网民更有效、健康地使用网络,才是当前更为迫切需要关注的。
”
他表示,“这份手册的亮点之一是《实践操作篇》,基于动机访谈及行为改变理论帮助儿童青少年做出改变决定,并通过具体的时间管理、情绪调节、放松与冥想等压力应对方法帮助儿童学会有效地积极应对压力并进行自我提升,最终通过综合使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达到抵制网络诱惑、减少过度使用网络的目的。
”
提供儿童、家长、学校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解决方案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也是网络空间未来的主要建造者和参与者。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同伴压力、学校氛围都对儿童的网络使用情况有着重要影响。
如何指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是关系千家万户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大事,需要家长、学校、相关部门、互联网行业共同行动,是每个成年人都需要参与的、长期的,不可逃避的责任。
记者了解到,《指导手册》结合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家长、学校三方出发,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健康使用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儿童和青少年可以在家长、学校的共同指导下,充分学习和思考网络使用的利与弊,特别是健康使用与过度使用的利弊转化。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博士向记者表示,守护好小网民是互联网企业不容推卸的责任。
“儿童青少年是所有互联网产品下一代的主人,守护小网民就是守护互联网的未来。
”
他表示,腾讯的各个产品线都在守护小网民这件事上做了很多努力,例如腾讯游戏推出的“成长守护平台”,家长可以通过关联孩子的QQ和微信账号,查看孩子的玩游戏记录、消费记录,防止网络游戏沉迷;腾讯视频推出安全动画平台,让儿童和青少年观看动画时免受黄色、暴力信息的侵害;在微信平台上,腾讯公司对于儿童色情、校园暴力、以及各种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内容,采取举报与惩罚双管齐下的措施,在打击力度上决不手软。
“在此基础上,腾讯研究院利用内外部的学术资源,与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发了《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
希望能有针对性构建立体化、多角度、全方位的,包含家长、学校及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多方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
该领域目前在国内、国际上均缺乏优秀的、可供参考的范本。
”腾讯互娱用户运营中心总监张皓介绍,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是在家长和孩子充分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家长提供的一套管理孩子上网及游戏时间的解决方案,旨在协助家长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游戏账号进行健康引导。
本次发布会上,来自共青团中央、最高人民法院法学研究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华游戏协会等多个与未成年人上网保护相关的机构和专家,参与了对《指导手册》的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