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与家属护理教育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出院康复指导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出院康复指导亲爱的病员和病员家属:首先祝贺患者的疾病得到康复并出院,出院后可能会面临新的环境和不适应,为消除或减轻病员心理压力,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生活及工作能力,希望您和您的家属能认真仔细阅读本指导。
一、心理支持出院后需自我调整情绪,正确对待现实生活,放松心态,保持平常心,享受生活对精神疾病患者非常重要。
家属对病员的心理支持能增强病人的防御功能,增加其安全感,减轻焦虑恐惧的情绪。
具体做法是:保持和睦的家庭气氛,尊重和理解病员,给病员以关心、鼓励、安慰,为他的某些病征作出解释,对他担心的事情提供保证。
促进病员更好的康复。
二、健康饮食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平时多饮水,忌饮咖啡、浓茶、酒,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
三、规律生活既要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又要让其参加一些有利于疾病恢复的户外活动。
尤其要帮组患者融入到社会中去,有目的得适应周围生活环境。
四、预防复发药物治疗是精神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所以要保证药物按量服入,听从医生的指导,自觉按时按量服药。
家属应妥善照顾病员,每日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服药后出现的如头晕、口干、流诞、便秘等一般性反应,无须特殊处理;如出现双手震颤、坐立不安、动作迟缓、吞咽困难等,即刻要去医院,医生会给予相应的处理;若发现病情复发症状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出院后需要较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注意随时观察病情,定期复查,有意外情况及时和医院联系。
家属在康复过程中注意引导病员接受适当社会性刺激,如让其适当劳动,参加一些文娱活动,接受一定的医学知识教育等,对于预防疾病复发也有很大作用。
祝君康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宣2013-5-1。
精神病患者家属健康教育

精神病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在我们的社会中,精神病患者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的群体。
而作为他们的家属,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对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也能减轻家属的负担,促进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首先,我们要明白精神病是一类复杂的疾病,其病因往往涉及遗传、环境、心理等多个方面。
常见的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对于家属来说,了解精神病的症状和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情感淡漠等症状;抑郁症患者则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自责自罪等;躁狂症患者可能会极度兴奋、话多、活动增多、冲动行为等。
家属只有熟悉这些症状,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精神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家属要了解患者所服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副作用等,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嗜睡、口干、便秘、手抖等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在精神病的康复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属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患者多与外界接触,参加社交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照顾精神病患者的过程中,家属还需要掌握一些护理技巧。
比如,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
要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定期协助他们洗澡、理发、修剪指甲等。
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如刀具、绳索、药品等。
家属自身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
长期照顾精神病患者,家属可能会感到疲惫、焦虑、抑郁等。
因此,家属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寻求社会支持,如参加家属互助小组、与亲朋好友倾诉等。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

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需要社会和家庭 共助,是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及社 会适应上实现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重返社会。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
人类最崇高的行为是“奉献” 人间最温暖的力量叫“关爱”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
由于精神病人自信心的缺乏,自卑感的存在, 周围人群也以新的目光看待病人,其中不乏偏见 和误解。病后又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淡漠、行为 退缩、依赖性强等不利因素,所以,我们应加强 病员生活技能训练,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作息时 间,逐步开始有规律的生活,积极引导病员做一 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年轻 力壮者可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切忌整日卧床,饭 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的生活。
1.拜访朋友和社区医生
2.感到人们都和自己作对 2神病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
复发标志 晚期出现的征兆 1.感到日益恐惧 2.自我孤立 3.睡眠困难 4.感到困倦 5.听到声音 6.有怪异的想法 7.日常工作中有问题
防复发训练
1.立即与社区医生联系 2.增加药物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
患者发生意外时的对策
自缢: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 压。 外伤出血:包扎止血→送医院。 服毒:催吐→送医院。 噎食:抠出食物,拍击背部。 暴力行为:想方设法,齐心协力制服。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
有专家指出,精神病患者治疗康复 与最佳链条是由医院—家庭—社会 三部分组成。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
正确对待多疑的精神病人
1.注意接触的方式,态度要坦诚、和 蔼。
2.对病人的病态猜疑,既不能盲目顺 从,也不能与其强行争辩。
3.病人的病态猜疑严重,并有明显的 对立情绪时,其猜疑对象应避免与其 接触,以防发生不测。
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指导

一旦发病,至少需要维持 用药2至3年。如果病程 更长,复发次数超过三次 以上的患者,可能要终身
服药了。
让患者闭门不出以避 开外界刺激。
关心而不溺爱,鼓 励而不放纵,培养 患者“自尊、自重、 自强,自立、自爱” 的意识
精神分裂症症状一旦 消失,就不需要继续 吃药了
过于溺爱或者放任不 管
的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失业、失学等。
04
调整心态,直面歧视:要鼓励患者以行动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和 社会价值,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当然,遇到不公正待遇
应该及时向医生以及相关行政部门求助。
谢 谢谢谢
所有药物都应由家属 保管,并且应该定时 清点。
鼓励患者生活自理, 自力更生、多做力所 能及的事,适当参加 职业劳动。
一旦发病,至少需要 维持用药2至3年。如 果病程更长,复发次 数超过三次以上的患 者,可能要终身服药 了。
患者自己配药、自己 保管药品
精神疾病患者和其他
疾病一样需要长期休 息和照顾,所以不让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指导
2019年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培训学员 黄实
◆
01
家里有精神病人怎么办?
目
02
在家庭中如何护理患者?
录
03
家庭中应规避哪些误区?
◆
04 预防复发本人和家属应该怎 么做?
家里有精神病人怎么办?
要从心理上接受病人患病的现实
要正确认识精神病,及早到专科医 院求治
要尊重病人,不歧视病人,才能真正做到 关心、体贴和帮助病人。病人也才能感 到家庭的温馨。
家庭护理中,家属不仅 要“看”,也要“听” 和“说”。有时倾听有 助于缓解患者的精神负 担,能舒缓患者的心理 压力,而且还可以获得 有关病情反应、药物副 作用等方面的信息。在 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对 患者的想法表示理解, 即使有时候患者的想法 受病情的影响而出现歪 曲。
精神病家属护理教育的内容

精神病家属护理教育的内容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稍微严肃一点的话题——精神病家属的护理教育。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沉重?但别担心,我会尽量让它轻松点。
说实话,家属在照顾精神病患者的时候,心里肯定是五味杂陈,有时候觉得像在走钢丝,特别是面对那些突发的情绪波动、行为变化,真是让人一头雾水。
那咱们就从教育入手,帮家属朋友们打好这场“硬仗”。
2. 了解疾病2.1 疾病知识首先,咱们得先了解精神疾病到底是个啥。
就像人有三急,精神病也有它的特点。
它可能跟大脑的化学物质失衡有关,也可能跟环境、遗传有关系。
就算是同样的病,症状也可能千差万别。
你要是能了解这些,至少在跟患者沟通的时候不会像只无头苍蝇。
了解患者的病症、情绪波动,这就像是打游戏之前先了解一下攻略,心里有底,做起来也会顺手很多。
2.2 情绪管理再说情绪管理。
这可是个技术活啊!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就像天气,今天晴,明天雨,搞不好还会突然打雷。
作为家属,得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被对方的情绪牵着鼻子走。
有时候,患者情绪低落,你要是也跟着低沉,那可真是悲剧一场。
听说有个家属,天天对着病人说:“你别这样,没事的!”结果,病人倒是觉得更糟。
其实,有时候就陪着他们静静,轻轻拍拍肩膀,或者讲个笑话,效果可能会更好。
3. 有效沟通3.1 倾听与理解再来,沟通也是很重要的。
就像金句“沟通是桥梁”,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建立信任的桥梁尤为关键。
家属要学会倾听,真正去理解患者说的话。
有时候,他们说的话可能很难懂,但那都是他们心里的声音。
多问问,“你觉得怎么样?”“有什么我能帮忙的?”这样的小问题,有时能让患者感觉到被关注,心里会舒服很多。
3.2 非暴力沟通而且啊,有个理念叫非暴力沟通,听着高大上,但其实就是让沟通变得更温柔。
用温和的语气说话,避免指责和争论。
比如,患者发脾气的时候,不要大吼大叫,试着用理解的方式说:“我知道你很生气,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好吗?”这可比直接和他争个不可开交来得好多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指导与家属护理教育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指导与家属护理教育一、1.1 严重精神障碍的定义与分类严重精神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生活质量的精神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严重精神障碍是指持续存在的以下至少一种症状: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情感淡漠或激惹、社交功能障碍以及自我照顾能力严重下降。
这些症状可能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独立完成基本任务,如进食、洗澡、穿衣等。
严重精神障碍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严重精神障碍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指导。
二、1.2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
药物治疗是控制病情的主要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则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社会支持则是通过家庭、社区和政府等多方面的资源,为患者提供生活、经济和心理等方面的帮助,促进其康复。
三、2.1 家属护理教育的重要性家属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护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
因此,对家属进行护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护理教育,家属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提高照顾患者的能力。
护理教育还可以帮助家属调整心态,减轻因照顾患者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四、2.2 家属护理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一)内容1. 严重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病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家属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2. 药物治疗:介绍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副作用等,使家属能够正确地为患者服药,避免用药不当导致的并发症。
3. 心理干预:教授家属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引导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如何应对患者的情绪波动,减轻心理压力等。
4. 生活技能培训:教授家属如何为患者提供合适的饮食、睡眠等基本生活保障;如何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洗漱、穿衣等;如何预防意外伤害等。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关怀及健康教育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关怀及健康教育序言精神疾病是影响患者生活和家庭的严重问题。
在关怀和支持体系中,家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怀和支持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重要知识,并提供健康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1. 理解精神疾病在家庭成员患上精神疾病时,家属首先需要理解该疾病的特点和表现。
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家属应该了解疾病的症状、可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以更好地支持患者。
- 可以通过与医生、心理健康专家进行沟通和研究来获取相关知识。
- 家属可以参加相关疾病的支持小组或座谈会,与其他家属分享经验和获取支持。
2. 建立积极的沟通与支持体系家庭成员需要体会到家属对患者的支持和理解。
以下是建立积极沟通与支持的一些建议:- 患者需要公开谈论他们的感受和困难,家属要耐心倾听,给予支持。
- 家庭成员需要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和鼓励,让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接受。
- 家属应该尊重患者的意见和想法,不要忽视患者的需求。
- 家庭成员可以定期与患者交流,关注他们的病情和治疗进展。
3. 掌握危机处理的技巧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会在病程中遇到危机事件。
以下是一些处理危机的技巧:- 家属应该掌握紧急医疗联系方式,并在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 家庭成员需要学会如何平静和安抚患者,并在危机中保持冷静。
- 亲友应该与医疗专家保持联系,并在需要的时候准备相关的病史和报告。
4. 健康教育与自我关怀患者家属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心理状态,以下是一些建议:- 家庭成员应该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辅导,以应对可能的情绪和压力。
- 家属可以参加与患者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课程,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 家庭成员还应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和充足的休息。
结论患者家属的关怀和支持对于精神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理解疾病、建立积极沟通与支持体系、掌握危机处理技巧以及进行健康教育与自我关怀,家属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并提高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精神疾病的康复教育及护理指导

精神疾病的康复教育及护理指导在现代社会中,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据统计,全球约有7亿人患有各种类型的精神疾病,其中不少人在生活中受到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生计和生活质量。
而在精神疾病康复教育及护理指导方面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投入。
精神疾病是一种致病程度较为复杂的疾病,它的诊断和治疗都需要专业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医护人员。
同时,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来说,康复教育和护理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病情、掌握对症治疗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
在精神疾病的康复教育方面,首先需要的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
这一步骤需要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医生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确定他们的精神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并且评估他们对康复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效果。
在完成评估和分析之后,就需要开展具体的康复教育计划了。
这个计划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严重程度进行定制,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病情的告知和解释。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因为患者对于自身的病情了解不足,很容易导致他们对治疗的态度和效果不佳。
因此,医生或心理医生需要向患者详细地解释他们的病情和病因、症状和严重程度,以及康复教育的重要性和效果。
二、对治疗方法和技巧的讲解。
这个阶段中,医生或心理医生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教育计划,对具体的治疗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
比如,针对患有焦虑症的患者,医生可以讲解一些放松技巧和心理疏导的方法;针对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可以讲解一些心理疗法和认知疗法等。
三、对社交能力和生活技能的训练。
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来说,社交能力和生活技能的训练是尤为关键的。
这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控制力。
在这个阶段,康复教育者需要配合具体的治疗计划,开展一些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的训练,比如团队合作、沟通技巧、时间管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患者家属护理教育与康复指导》精神病是高发性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病,便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
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该掌握一些对患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会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一、精神病护理的误区
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
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爲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冶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
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
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
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
1、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
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
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
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
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3、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4、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
5、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对于精神病的治疗必须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否则会使症状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增加复发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自杀危险性,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
三、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家属所应该具备的职责主要包括:
1、听从医生的指导,妥善看管和照顾患者,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防止病人自行减药或加药,若发现病情复发症状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以进行更好地改善治疗方案;
2、要合理安排病人日常生活,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病人搞好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3、要注意提高病人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病人病情,安排病人适当做家务劳动,创造条件增加病人接触社会的机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病人适度的参与娱乐活动;
4、是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平等对待他们,既不过分迁就,也不过分指责,鼓励病人尽量像正常人
一样生活,加强对他们生活技能的训练,鼓励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社会康复服务。
5、要科学地养成饮食健康习惯,多吃蔬菜和蛋白质高的食物
6、患者家属要督促和监督病人不要喝酒、少喝咖啡、少抽烟,以防止诱发病情的情况出现
XX精神病院
2014年12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