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病人的家庭护理和知识
精神障碍的社区护理与家庭护理

2011年: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2012年: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2013年: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 2014年: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二级预防-发病前期及临床期
对象-精神障碍发生前及发病早期者 目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及护理,避免 精神障碍进一步发展 特点:
精神障碍患者一般居家情况
精神问题早期 门诊诊治,家中服药和观察 经住院治疗后出院
• 症状缓解、好转、痊愈
复发先兆→疾病复发
康复期(痊愈之后…)
常见误区 擅自停药,“好了伤疤忘了疼” 过度保护 冷漠、指责 注意事项 摸索维持治疗的药物品种和剂量 用药简单化 鼓励病人料理生活、 交流情感
常见误区
对加药犹豫不决 住院恐惧 求治心切,频繁换药或换医生 不了解何为“治愈”
注意事项
了解药物常识 正确掌握住院和出院时机 与医生建立固定的联系,建立打“ 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了解疗效判定标准
复诊不及时
督促病人定期复诊 记录患者康复日记
三级预防-临床预防恶化期
对象-精神障碍发生后期、慢性期和康复期者 目标-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社会功能,正确对待疾病,提高生 活质量 具体内容
香港社区护理介绍
80年代起逐渐设立日间病房、中途宿舍、长期护理院。出院后自 愿入住,学会与他人相处,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Hale Waihona Puke 辅助就业:康复农场,商铺(食品、文具)、庇护工埸、快递业 务,让精神病人过渡性培训和实习,培养基本的工作态度,一定 营销技巧。
香港各区域的医院设有专职的社康护士,负责访视辖区内的精神 病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首先,家属要对精神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们对精神病有种种偏见,其实精神病与其他的内科病、外科病一样,只是一种病而已,这种患者在病态下表现出思维、情感、行为的不正常,而不是什么思想问题。
精神病与其他躯体疾病的不同之处在于,患者身在病中不知病,意识不到自己有病,故而不主动就医、拒绝治疗,这就要求家属对精神病患者要倍加关怀和照顾,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支持。
家里有了精神病人,应及早到精神科求治,有的则因精神病人年轻,住院怕别人知道后,会影响到患者以后的生活如恋爱、就业等,而迟迟不肯到精神科就诊,可终究纸包不住火,这其实是掩耳盗铃的做法而已。
有的则认为精神病人是着了魔道,尤其是农村家庭,四处烧香、求神拜佛,结果劳民伤财,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因此医生建议有经济条件者及时住院治疗,若没有条件住院的患者应注意下面几点。
患者在家治疗应注意房间设置简单、整洁,不要有刀具、绳索、农药等危险品。
特别是抑郁症患者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以免发生意外。
有的患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可出现伤人、毁物等行为,监护人应注意自我保护。
其次,要养成患者良好的生活节律,应制定作息时间,定时休息、定时起床。
病情稳定后,还可适当地增加文体活动,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对孤独、懒散的患者,应督促其参加简单的劳动,避免整日卧床。
由于精神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病,故而大多数患者不愿服药,而经常藏药,所以一定要督促患者服药,防止丢药、藏药及随便加减药。
另外,药物不能由患者自己保管,以免出现服药过量或中毒事件。
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的复发率比较高,有的家属认为患者已表现正常,故未按医嘱督促患者用药,以巩固疗效,而导致疾病复发。
有的则因患者服药后出现坐立不安、视物模糊、便秘、震颤等副作用,家属就认为药不对症或病情加重了而自行停药,造成患者病情反复波动。
所以强调合理用药,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尤为重要。
一、精神病护理的误区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
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指导

一旦发病,至少需要维持 用药2至3年。如果病程 更长,复发次数超过三次 以上的患者,可能要终身
服药了。
让患者闭门不出以避 开外界刺激。
关心而不溺爱,鼓 励而不放纵,培养 患者“自尊、自重、 自强,自立、自爱” 的意识
精神分裂症症状一旦 消失,就不需要继续 吃药了
过于溺爱或者放任不 管
的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失业、失学等。
04
调整心态,直面歧视:要鼓励患者以行动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和 社会价值,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当然,遇到不公正待遇
应该及时向医生以及相关行政部门求助。
谢 谢谢谢
所有药物都应由家属 保管,并且应该定时 清点。
鼓励患者生活自理, 自力更生、多做力所 能及的事,适当参加 职业劳动。
一旦发病,至少需要 维持用药2至3年。如 果病程更长,复发次 数超过三次以上的患 者,可能要终身服药 了。
患者自己配药、自己 保管药品
精神疾病患者和其他
疾病一样需要长期休 息和照顾,所以不让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指导
2019年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培训学员 黄实
◆
01
家里有精神病人怎么办?
目
02
在家庭中如何护理患者?
录
03
家庭中应规避哪些误区?
◆
04 预防复发本人和家属应该怎 么做?
家里有精神病人怎么办?
要从心理上接受病人患病的现实
要正确认识精神病,及早到专科医 院求治
要尊重病人,不歧视病人,才能真正做到 关心、体贴和帮助病人。病人也才能感 到家庭的温馨。
家庭护理中,家属不仅 要“看”,也要“听” 和“说”。有时倾听有 助于缓解患者的精神负 担,能舒缓患者的心理 压力,而且还可以获得 有关病情反应、药物副 作用等方面的信息。在 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对 患者的想法表示理解, 即使有时候患者的想法 受病情的影响而出现歪 曲。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护理ppt课件

本次课程结束
谢谢
20
•
感
感 谢 阅
谢 阅
读
读
17
家属对于患者康复的重要作用作用
家属是患者的主要精神支柱经济支柱,在治疗过程中,家属 能提供病人的疾病信息,为明确诊断奠定基础;家庭能够给 病人更多的支持、鼓励、帮助;家属能观察病人在家的病情 变化及进展情况,较早发现复发的先兆。,在康复阶段,精 神病性症状在药物的作用下很快消失和能动解,家庭的其他 成员可以带领病人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以帮助病人恢复和重 建其社交功能;能帮助病人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使 其早日回归社会;稳定和安全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有利于 病人的康复;家庭还是病人各种花费的主要经济来 源。
13
患者发生意外时的对策
自缢: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 心脏按压。外伤出血:包扎止血→ 送医院。服毒:催吐→送医院。噎 食:抠出食物,拍击背部。暴力行 为:想方设法,齐心协力制服。
14
医院-家庭-社会
有专家指出,精神病患者治疗 康复与最佳链条是由医院—家庭— 社会三部分组成。
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像正 常人一样学习、工作、生活是精神 康复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家属最 为期盼的。 。
18
家属如何对待病人
第一:家属要关心病人的病情,家咫就应该了解精神疾病早期表现或复发先 兆;如紧张或激惹;进食不规律;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过多或过少;抑郁或 狂躁不安;社交退缩;好发脾气;不服药;焦虑;穿奇装怪服;生活懒散等 等。 第二:要了解容易引起复发的因素,如过多或过大的精神刺激(家庭严重不 和、失业、离婚):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私自减少或停服药物治疗;滥 用酒精和其他违禁药物。 第三:要了解病人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剂型、规格、常见的副反应及简 单的处理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病人衣、食、住、行的情况等。 第四:家属不恰当的处理。家属不恰当的态度,往往直接导致家属采取不恰 当的处理。使病人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当然会延误治疗效果
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知识培训

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抑郁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类心理问题,心理科医生以“心理感冒”来说明它发生的普遍。
对这类心理问题的患者来说,“郁闷”经常是他们的口头禅,这正表现了他们心理苦闷、郁郁寡欢的状态,这些人往往会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缺少活力,找不到生活下去的动力,对未来他们是悲观的,而经常自责使他们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一般来说是在受到失恋、意外事故等生活事件的刺激后发生的。
2、强迫症:这类患者虽然有时候明知有些想法或行为没必要,或是不应该做,但他们却控制不了自己,比如即使手很干净了也会反复洗手。
因为他们根本没法控制自己。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类患者是太过于追求完美了,而且心理上有不安感。
而强迫症的发生对他们的情绪影响很大,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并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变差,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
3、焦虑:这类心理问题的患者主要表现就是焦虑、紧张、心烦意乱、对未来很担心,对生活也会有不满情绪。
一般来说,中考、高考前的学生和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如从业人员、白领)容易出现这类问题,另外一些不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的人也容易焦虑。
这类心理问题还会表现在躯体上,就是心慌,憋气,爱出汗,而且经常睡不着。
4、人际交往困难这类心理问题和人的性格关系比较大,在孩子中比较多见,但在其他年龄段也有。
这类患者在人际交往中表现比较敏感,他们容易感到自卑,总以为别人看不起他们,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因此这类心理问题很容易同时引发焦虑、抑郁等问题。
还有的患者表现是特别以自我为中心,个性非常强,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有的时候甚至以为别人都针对自己,容易猜疑别人,并且固执己见,表现很偏执,不愿听别人的意见。
还有的患者表现得更为激烈,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严重的敌对情绪,好与别人争论,容易冲动,甚至与别人打架,自己也喜欢摔东西、损坏物品。
5、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躁狂或是抑郁,前者是没有原因就特别高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话多,爱动,精力特别充沛,人际交往特别活跃,但往往行事草率、鲁莽,有时脾气不好,很容易被激惹。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的主要内容与措施俗称精神病人的精神疾病患者,在临床上是指那些精神活动异常的人,这一群体可能因为先天遗传或后天外界因素刺激导致大脑功能紊乱,造成他们在感知、思维、记忆、行为、意志、智能、情感及意识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障碍。
该群体通常情况下具有与常人无二的行为能力,但由于缺乏意识层面对行为的辨识能力,导致他们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遭受刺激时可能还会产生伤害自身/他人或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一般在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趋于稳定之后,可将患者带回家中护理,但依然需要避免患者受到刺激,为做好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需要先对精神疾病建立一定的了解。
一、精神疾病的起因当前公认的精神疾病的起因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其一是患者受到强烈精神刺激,当患者与社会适应程度大幅下降,或在情感/认知上遭遇无法承受的起伏时就出现了精神刺激,这种刺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大脑功能,进而导致心理状态失衡并致病;其二是患者个人承受能力不足,这类患者通常在精神或性格方面有较为强烈的执念,如过分自尊、要强、心胸狭窄或是性格内向;其三是遗传因素,已明确包括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等症状具有遗传性质,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几率越高;最后则是躯体因素,感染、中毒、颅脑外伤、肿瘤转移、内分泌、代谢、脑萎缩等均可能引发精神疾病。
二、精神疾病的症状与类型常见的精神疾病类型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应急相关障碍以及各种器质性病变造成的精神疾病等,精神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集中在感知、思维、情感及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发病状态也不尽相同,有些患者发病过程表现出间歇性发作,有些则呈现持续性进展,若不能得到积极治疗,会出现精神衰退及人格改变的情况,不仅会丧失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还会给家庭造成额外的负担。
三、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的主要内容与措施家庭护理是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通常在患者表现出症状稳定之后,由家属带回家中进行护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护理教育告知书

卫生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护理教育告知书
为提高患者居家康复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特向患者家属进行居家护理相关知识宣教如下:
1、坚持系统的药物治疗。
一方面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掌握其发病的特点,复发的苗头,药物副反应;其次督促病人遵照医嘱按时按量坚持服药,切忌随意减药停药,药物由家属妥善保管。
同时,定期陪同病人到专科门诊复查,并作有关辅助检查。
2、合理安排好日常生活。
督促病人按时起床、刷牙、洗脸、更衣、整理房间、购物、听音乐、做户外活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合理安排病人的衣、食、住、行,饮食应当易于消化、营养合理,忌酒、咖啡、浓茶和盲目吃补品。
3、营造适合康复的家庭环境。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慢性精神病人康复的重要外部条件,家属应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尊重病人人格,生活上关心、体贴他,同时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对待疾病,消除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督促病人参加适当的活动。
尽量安排病人与社会环境接触的机会,不仅让他们参与家庭事务,还要鼓励多与朋友交往,督促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和社会活动,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同时,结合病人身体状况、病情许可和兴趣爱好,安排一些文体活动,愉悦身心。
5、配合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日常随访。
宣教人员:家属:日期:2021年月日。
精神障碍病人家庭及社区护理

广州市脑科医院 夏志春
主要内容
• 精神障碍病人的家庭护理
• 精神障碍病人的社区护理 • 精神病人的家庭及社区护理程序
家庭及社区护理为什么重要?
• 主要生活的地方
• 家庭及社区的影响最直接
– 态度、方式直接影响影响疾病的发生、发 展与转归
• 可以缓解医院的压力、方便病人医疗
• 护士在评估家庭内沟通时要注意其沟通方式。
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
• 即家庭成员认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 是不重要的。
– 影响个人生活及与别人接触的方式。
– 越牢固,解决问题方案的选择越少。
– 影响情绪行为。
• 护士应判断家庭问题在其家庭中的影 响。
家庭的功能
• 主要表现在保持家庭的完整性,满足 家庭及其成员的需要,实现社会对家 庭的期望等方面。
二、家庭资源论
– 家庭会不断自定“规范” 。 – 注意搜寻强项。 – 接受“差异”及留意每个家庭的“独特 性” 。
– 协助家庭开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Wright and Leahey 2005)
家庭资源
• 是一个家庭维持家庭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应付压力或危机状态所必须的物 资和精神上的支持。
– 内部:提供经济支持、精神安慰、信息与 教育、医护照顾等。 – 外部:提供支持 的文化、宗教、经济、 教育、环境、医疗等方面的社会资源。
家庭的类型
核心家庭
扩展家庭
单亲家庭
重组家庭
家庭的结构
权力 价值 角色
沟通
家庭成员的权力
• 指一个家庭成员影响其他成员的能力。
• 一般可分为:
– 传统独裁型:如父系家庭以父亲为权威。 – 工具权威型:“对家庭贡献大权力就大”。 – 分享权威型:“权力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障碍病人的家庭护理和知识
一、什么是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
神层面的疾病。
精神障碍患者常见的病症有经常出现幻觉;情绪不受自己的控制
经常大哭大笑;情感存在障碍无法感受到亲人的关爱;经常性的自言自语,行为
特征较为怪异;亦或是病情特征已经较为明显,患者极其抗拒治疗,不承认自己
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等。
另外,患者家属还需注意带领病人马上接受专业医生的诊
断与治疗,因为无法判断是否伴随其他并发症。
切勿出现患者在没有医嘱的情况
下自己胡乱吃药,亦或是出现不接受治疗的情况。
所以,病患家属需要耐心开导
患者,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可以尽快康复。
二、精神障碍的诱因是什么?
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诱因通常为两个方面。
第一,内因。
患者由于遗传因素
患有精神障碍相关疾病;亦或是患者脑内中枢神经感染、颅脑受到损伤等。
第二,外因。
首先就是患者人格因素,患者性格较为内向、如果受到外界刺激还会同时
伴随敏感多疑、或者性格较为孤僻倔强、暴躁易怒出现应激等情绪特征;其次就
是患者所处的环境因素,家庭原生环境不幸福(如:父母性格有明显缺陷,并且
父母之间关系不和睦,甚至出现父亲经常家暴母亲等情况)、后续婚姻不和睦、
不想与亲人朋友进行交流、与父母关系差等外部因素,都有可能引发精神疾病障碍;最后,可能还会出现因为患者是早产儿营养不良导致的精神障碍、同时还可
能因为患者母亲在怀孕时造成了较大的病毒感染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障碍
疾病。
三、精神障碍的早期表现
通过各种数据分析表明,精神障碍患者的前期症状还是较为明显的,所以患
者家属必须重视此类病症,使精神障碍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第一,患者早期
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同时可能伴随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的情况,身边有一点
响动就会惊醒等多种睡眠障碍;第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的
情况,以及伴随四肢疲累、头痛恶心、没有食欲等;第三,患者此时就到了心理
阶段的不良反应,如:情绪特别烦闷、内心经常性的焦躁不安、没有理由的悲伤
或者大笑、脾气暴躁、情感上感觉非常压抑、表情容易呆滞等这些心理特征,都
是患者已经患有心理疾病的表现,不仅仅是精神障碍,所以患者在出现上述症状
时需要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第四,此时患者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精神障碍倾向,如:患者经常性的把自己关到屋子里不愿意与人交流、路过正在交流的陌生人会
认定对方在议论自己、同时出现行为举止较为怪异的表现等。
此时患者已经到达
必须接受医生治疗的情况,如果不接受心理医生的介入,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
成一定威胁。
四、精神障碍病人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一)患者药物护理
由于患者会产生抵抗医生的心理状态,即使患者在接受治疗过后,对医生开
的相关药物也不会按时服用,或者有一些患者认为自己拖累了亲人不愿意接受治疗,所以患者家属需要监督其每天按时吃药。
并且,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
情绪不稳情况,坚决杜绝其自主外出以及自行取药服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所有
的动作,都需要在家属的监护下完成。
此外,如果遇到已经到服药时间,但是患者已经进入睡眠状态的情况时,此
时家属不可以叫醒患者让其进行服药,可以根据患者的睡眠时间,将用药时间往
后推迟1个小时左右,务必要在患者情绪状态稳定下,让其服用药物。
如果在服
药期间,遇到患者不愿意继续服药的情况,家属需要对其进行耐心开导,不可以
对其威逼利诱、恐吓的方式让其服药,尽量避免患者出现抗拒情况。
同时,还需
要注意,患者家属在照顾病人时,药的用量必须遵照医嘱进行,切勿自行减少或
增加药的用量,并且需要将药物放置在患者平时看不到的地方,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二)对患者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护理
治疗精神障碍的许多药物都具有一定副作用,所以家属一旦观察到
病人出现了副作用的情况,如:呕吐、腹泻等。
一定要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看看是否能够更换其他药物,如果更换不了,需要家属对病人进行更为细心的照料。
并且,经过研究表明,家属对病人服用药物过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悉心照料,
有利于病人更快恢复健康到生活状态,所以,病人家属一定要密切关注其出现的
不良反应,并且需要及时进行护理。
(三)患者日常起居护理
患者的日常起居生活虽然需要家属的关照,但是不能什么都关照病人。
因为,如果在任何事情上都对病人细心照料,会让病人产生“我是废物”等
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况,并且还会加重病情,得不偿失。
所以,家属要让病人自
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注重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家属在照料患者时需要经常与其进行沟通,虽然有可能会出现患者
不愿意交流的情况,但是家属也要对其进行语言的呵护,让病患感受到温暖。
家
属还可以带病人去往风景优美的地方,进行康复治疗。
利用环境的优美,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抚平病人的心理。
让患者感受到放松。
结论:总之,家属在对患者进行一系列护理时,首先要遵照的就是,医生的嘱咐,其次要时刻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及身体状况。
并且需要对其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才能使患者更快恢复到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