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的统治D

合集下载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列强侵华的加剧——俄、英、日等国对中国加
紧侵略 4、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
动 5. 中共的成立 6、国共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反帝反封)浪潮席
卷全国
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
经济史内容: 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代表人物 冯国璋、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陆荣廷
依靠的帝国主义国家 美、英 日 日 美、英 美、英
军阀割据出现的原因?
由于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和 中国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在帝国主义的操纵 下,大小军阀各霸一方,连年争战,给中华 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资产阶级维 护民主共和 的斗争
北洋军阀
1919
五四运动
短 马克思主义在
暂 中国传播及意
的 春


二、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阶段特征: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期, 是中国近代史“政治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也是新的革命 力量孕育发掌时期。
政治上,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复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政局动 荡;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革命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但没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改组同盟会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二、军阀割据
1、产生 及状况
2、影响
冯国璋 (1859— 1919年)
段祺瑞 (1865— 1936年)
张作霖 (1875.3.19— —1928.6.4)
陆荣廷(1856-1928 年)
唐继尧 (1883-1927年)
二、军阀割据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桂系

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1.建立南京临时政府
中 华 民 国 成 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中华民国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
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要不要平均地权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的准备
3.组织革命运动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
黄花岗起义的部分参加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预备立宪请愿代表合影 预备立宪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二)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皇族内阁成员名单 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 协理大臣大学士徐世昌(汉) 大学士那桐(满)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 度支大臣加贝勒衔镇国公载泽(宗室)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大臣荫昌(满) 海军大臣加郡王衔贝勒载洵(宗室) 司法大臣绍昌(觉罗) 农工商大臣加贝勒衔贝子溥伦(宗室)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理藩大臣寿耆(宗室)
中国领土上的日俄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二)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上4-1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课用)

上4-1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课用)

思考: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复辟帝制? 思考: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复辟帝制?其 复辟说明了什么? 复辟说明了什么?
主观原因:袁世凯代表的是大地主, 主观原因:袁世凯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阶 级的利益, 制独裁是其统治的特点; 级的利益,专制独裁是其统治的特点;袁世凯 掌握着北洋军阀的实权 实权, 掌握着北洋军阀的实权,并建立了独裁统治 . 客观原因: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 客观原因: 原因 建的任务,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 建的任务,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封建经济仍 占主导地位,这就为其复辟准备了土壤; 占主导地位,这就为其复辟准备了土壤;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软弱性,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说明: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流毒异常顽固, 说明: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流毒异常顽固, 封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 ,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 不得 与或租借他国. 与或租借他国. 2,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 ,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 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 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 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至九十九年为限. 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至九十九年为限. 3,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 ,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 不准 人开采. 人开采. 4,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5,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 ,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 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
"五月七日日本竟以

级革命政党,提出了材料一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

级革命政党,提出了材料一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

级革命政党,提出了材料一的革命纲领。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材料一的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1924年1月在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会考系列练习(二)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教研室作者:宋厚生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总理是A.袁世凯B.唐绍仪C.宋教仁D.蔡元培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临时政府迁都北京以后,标志着A.袁世凯独裁统治的确立B.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的开始C.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D.中华民国政府的结束3.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A.兴中会B.日知会C.华兴会D.国民党4.1913年被袁世凯罢免的国民党人担任都督的省份不包括...A.江苏省B.江西省C.安徽省D.广东省5.护国运动的原因是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B.袁世凯解散国会C.袁世凯迫选大总统D.袁世凯复辟帝制6.1915年底,在云南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的不包括...A.孙中山B.唐继尧C.李烈钧D.蔡锷7.1727年签订的《中俄布连斯奇条约》划定了中俄A.东段边界B.中段边界C.西段边界D.黑龙江界限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中国基本上处于哪六大列强的联合控制之下A.英、俄、美、法、德、日B.英、俄、美、奥、德、日C.英、俄、法、德、日、意D.英、俄、美、荷、德、意9.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以后C.戊戌变法期间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0.1912~1919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行业是A.纺织业和面粉业B.纺织业和钢铁业C.火柴业和榨油业D.造纸业和化工业1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孙中山创办《民报》B.严复翻译《天演论》C.孙中山创办《新青年》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1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不包括...A.提倡民主与科学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宣传俄国十月革命13.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A.陈独秀B.李大钊 B.蔡元培 D.毛泽东14.“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

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的统治
•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 暗的时期之一。 • 2、这一时期破坏民主共和,实行专制专 制独裁与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独裁, 卖国与爱国的斗争交织。 • 3、中国革命出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趋势。随着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队伍壮 大,十月革命的影响。
9
第三单元复习 第四章 北洋军阀特征
• •
• 反对张

• 勋复辟 (1917)
结果: 袁世凯绝望而死,北洋军阀基础未动摇 起因: “府院之争”-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帝制 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概况: 各地各界群众通电反张
结果:“讨逆军”进京,段祺瑞重掌实权
5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起因:段祺瑞拒绝恢复(约、会) • 护法运动期 概况:非常国会、护法军政府 (1917-1918) 孙中山遭西南军阀排挤 结果:孙辞大元帅职,护法失败
思考题:
• 从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思想基础方面分 析袁世凯复辟帝制破产的原因。 • 参考答案: • 根本原因:袁世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 违背民主共和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 社会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帝制缺乏长期生 存的思想基础。
12
袁世凯主要罪恶活动 1
• 一、破坏镇压人民斗争 • 1、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出卖 维新派。 • 2、义和团运动期间,1899年袁世凯任山东 巡抚,疯狂镇压义和团。 • 3、辛亥革命中,凭借帝国主义支持和北洋 军力量 ,利用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篡夺辛 亥革命胜利果实。 • 4、1913年,派人刺杀了宋教仁,镇压“二 次革命”
3
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督Leabharlann 起因:“宋教仁案”—袁罢免三都 孙、黄号召南方各省独立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 济与文化
一图知史实
一语评历史
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以孙中山为首的 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袁世凯复辟失 败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割据局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取得显著发展;同时,社会习俗、日常生活出现种种新气象。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
2.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
不盲从。1919 年,他进一步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
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的“评判的评判”。这
反映了他主张
()
A.摒弃传统儒家学说 C.培育独立理性精神
B.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 D.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
解析:材料“不依傍、不盲从”表明他主张培育独立理性精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派系纷争: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割据局 面, 直系 、 皖系 、奉系等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 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2.“府院之争”: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 段祺瑞 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3.张勋复辟: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 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 溥仪 复辟,很快失败。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 年) [探究]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示]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 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 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 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从发展历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 程看 发展的特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社会旳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之间旳矛盾
一、历史发展旳脉络
毛泽东思想萌芽 新三民主义思 想
马克思主义 民主科学思想 实业救国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二 护护
次 革 命
新 文 化
国法 运运 动动
五 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12 1915 1919
“四
北 ·一
伐 中 国战 共 共争 诞 合开 生 作始
二”、 “七 ·一 五”
——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旳观点,列举1923年到1923年间体现近代中国 “沉沦”旳主要历史事件。(4分)
“沉沦”了解应是列强加紧对中国旳侵略
事件:《辛丑公约》旳签订、《二十一条》旳签订、巴黎和会外交 努力失败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08广州一模) 近代中国历史旳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
政变
1921 1924 1926 1927














总 民资进一步发展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国际大背景 重大历史事件
阶段特征
资本主义国 家: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19--1929 年处于相对 稳定时期
政治上:①北洋军阀旳统治 总特征: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接 ①北洋军阀统治
③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旳序幕,无产阶级 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旳当代化有了新旳 领导力量。
④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 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旳统治。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 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经济上: 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旧民主主义革 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②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二、政治状况(一)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1916年)1、专制独裁(1)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2)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1914年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2、对外关系(1)1915年1月,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

(2)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3、复辟帝制(1)1915年10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

(2)1916年为洪宪元年。

(二)军阀混战割据时期(1916年—1928年)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内部派系纷争。

2、概况(1)军阀割据和混战(2)军阀割据和混战的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3、府院之争(1917年5月)(1)背景: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但进展不顺。

(2)过程: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

(3)结果:张勋复辟。

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4、护法运动(1917 年8 月)(1)原因: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 年8 月,南下的150 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5、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 年8月14 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3)影响①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三、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原因(1)内因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综合测试一、选择题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统治者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对内实行专制独裁,违背民主共和,中国的政治异常黑暗。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9题。

1.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建立后不久就被迫辞职的内阁总理是()A.孙中山B.唐绍仪C.黄兴D.陆征祥答案:B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加强独裁统治采取的措施有()①逼迫清帝退位②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③破坏《临时约法》④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清帝退位后,袁世凯才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答案:B3.1913年,袁世凯制造了“宋教仁案”。

他主要是为了( )A.向国民党展示军事实力B.阻止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C.维护其专制统治D.讨好西方列强解析:A、D两项显然不符合题目要求。

本题迷惑性最强的是B项,B项是直接目的,C项才是根本目的。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4.“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C.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对“宋教仁案”的理解,来考查对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的认识。

宋教仁是民主共和的维护者,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的目的在于实现独裁统治,所以B项是最佳答案。

答案:B5.袁世凯通过镇压二次革命( )A.彻底消灭了国民党B.完全控制了国会C.将其独裁统治扩展到全国D.赢得了帝国主义的支持解析:在镇压二次革命的过程中,袁世凯的北洋军进驻并控制了南方各省。

答案:C6.1913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强迫”是指()A.违反了有关的法定程序B.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C.议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D.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意志解析: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以后,迫不及待地要登上正式大总统的宝座,他破坏先制定宪法、后选举总统的法定程序,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答案:A7.日本胁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日本要求“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铁路的期限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其主要目标是( )A.强化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B.加强对俄国的军事力量C.吞并东北,并将其作为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D.建立伪满洲国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只要清楚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是“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8.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迅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内部分裂,军心涣散B.失去了帝国主义的支持C.护国军战斗力强大D.卖国复辟,全国共讨解析:本题属最佳选择题。

A项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直接原因;B、C两项也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重要原因;D项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

这些原因最重要的莫过于根本原因,所以D项应是最佳答案。

答案:D9.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 )A.反袁力量异常强大B.袁世凯力量弱小C.袁世凯众叛亲离D.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答案:D在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各阶层人民也开展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0~19题。

10.孙中山希望通过《临时约法》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政治。

但这一约法并没有达到限制袁世凯独裁的目的,其关键原因是( )A.袁世凯握有重兵,势力强大B.革命派不够团结,组织涣散C.革命派交出了政权D.革命派没有发动群众解析:革命派交出政权后,袁世凯就控制了北京政府的实权,这样革命派就缺乏制约袁世凯的砝码,单靠一纸约法,无法达到限制袁世凯的目的。

答案:C1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大的政治幻想是( )A.防止袁世凯独裁专制B.武力反对袁世凯C.实行议会政治D.维护《临时约法》解析:1912年,宋教仁等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希望通过大选,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这表明资产阶级热衷的是实行议会政治。

答案:C12.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

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梁启超已成为革命派B.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C.梁启超改变了阶级立场D.立宪派力主共和解析:梁启超曾是帝制的维护者,然而他坚决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潮流,复辟活动不得人心。

答案:B13.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结局有很大不同:前者收效甚微,很快失败;后者推翻了帝制。

造成这种不同结局的主要因素在于两场运动… ( )A.是否由孙中山领导B.是否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C.是否获得列强的支持D.是否遵守了《临时约法》解析:二次革命的发动者及其主力都是国民党,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护国运动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B14.下图中的人物……( )A.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内阁总理B.曾积极组织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C.曾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D.是护国运动的直接倡导者解析:图中的人物是宋教仁。

答案:B15.“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

”该文出自()A.《兴中会宣言》B.中国同盟会纲领C.《国民党宣言》D.《中国国民党宣言》答案:C16.下列有关国民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而成B.成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C.曾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D.由于内部意见分歧最后自行解散答案:D17.下列关于梁启超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曾站在维新的立场上倡导变法②曾站在保皇的立场上反对民主共和③曾站在革命的立场上倡导革命④曾公开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②和③的内容是对立的,两者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

答案:D18.下列关于护国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B.它使资产阶级共和制形式得以恢复C.它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D.其结果说明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解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护国运动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如故,这说明它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答案:C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连连失败,这表明( )A.中国革命的条件不成熟B.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C.中国人民不响应革命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答案:B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20~30题。

20.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一度专注实业,为实现中国近代化而奔走。

他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兼任铁路协会名誉会长等职,“俨然商界闻人”。

他的这些言论和活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发展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切希望C.辛亥革命彻底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D.孙中山已成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解析:材料中反映的只是孙中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热情,并不能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答案:B21.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

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解析:B项明显属于外因,首先应该排除。

就A、C、D三项来看,正是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才刺激了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的热情,促进了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所以,D项才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在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的根本原因。

答案:D22.中国人民掀起反对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直接原因在于( )A.日本支持袁世凯复辟B.日本发动日俄战争,扩大在华势力C.日本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日本诱使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解析:这场运动兴起于1915年,在这一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的“二十一条”。

答案:D2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华经济势力扩张最快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日本B.美国C.英国D.德国解析:辛亥革命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日本只占第六位,到1919年已与久居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

答案:A24.从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其表现主要有()①新建厂矿增多②资本总额增大③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④钢铁工业处于世界领先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钢铁工业属于重工业,在旧中国,重工业始终处于帝国主义控制之下,不可能获得长足发展,更不可能世界领先,将带④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B25.下列有关下图中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立宪派的领袖人物B.是南通大生纱厂的创办者C.以实际行动倡导“实业救 国”D.曾任袁世凯的财政总长解析:图中的人物是张謇,任袁世凯财政总长的是周学熙。

答案:D26.下列对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两次短暂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B.表明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反映出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D.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两次短暂发展”指的是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进一步发展。

民主共和的潮流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A项显然不正确。

答案:A27.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C.复古主义思潮盛行D.人民群众尚未觉醒解析: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的 民族资本主义,其发展困难重重。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这就决定了其主张根本无法彻底实现。

答案:A28.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B.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C.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D.与封建经济相比处于劣势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排挤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力量弱,再加上帝国主义享有种种特权,在中国工业中占有垄断地位,这就决定了民族资本家不可能较大规模地发展重工业,中国民族工业也就不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B2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所产生的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使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壮大B.为中国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D.有力地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解析:本题涉及新、旧民主革命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两个概念的主要不同是领导阶级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