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期末考试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标题

红楼梦简介红楼梦与姓氏红楼梦与饮食文

化红楼梦服饰文化红楼梦与茶文化红楼

梦与戏曲

二分析《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

1、首先他以远古神话作为小说的序幕 《红楼梦》一开始就向

读者隆重推出一段远古神话故事:“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

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

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

峰下。”曹雪芹用这则女娲补天的远古神话作为小说的序幕,能起什么

作用呢?我认为他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远古神话是中华文化

的真正起源,这是先民们几万年的远古文明的积累和总结,所以作为对

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这些能够代表远古文明的神话故

事,追本溯源地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小说中作者扩展和延伸了女娲

补天这一神话故事,描述了女娲补天时在大荒山无稽崖炼石,一共炼了

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五彩石,她补天时用去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仅仅剩

下了一块没有用上。妙就妙在这一块没被派以用场的石头上。这个地方

脂砚斋作批说:“剩下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

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真是一语道

破天机,说出了《红楼梦》的主题,这块“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的

石头,既没有补女娲的天,也没有去平大禹的地,而是想着要去补人类

社会的“天”,去平人情世道的“地”。所以他才会借助一僧一道的法力,

来到人间,演绎出这一段以文补天、以文济世的《红楼梦》!

2、以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作为小说的引子 小说拉开了序幕之后,

曹雪芹又安排了甄士隐的一段“白日梦”,在梦中通过一僧一道的对

话,向读者讲述了一个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

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

宫神瑛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

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

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

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我认为首先是

为小说的主题思想服务的。前面我已经分析过了,曹雪芹用远古神话作

为序幕引出了小说的主题是——以文补天和以文济世,而这些主题在他

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中,还很难得以实现,尤其是在疯狂的“文字

狱”下,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他的补天之路、济世之道,不能顺利地问

世传奇,他本人也将面临杀身之祸。所以他只能构筑出一个云山雾罩的

神仙梦幻世界,将他的主题散布其间,希望有朝一日,世人能够拨开云

雾,让他的主题思想放出光芒。其次是不落旧俗地增强小说的感染力和

可读性,使这部小说能被世人接受并乐为传道。曹雪芹在他的《红楼

梦》中传承了这一传统的哲学思维,并有效地运用到小说当中,无论是

小说的情节,还是人物形象的刻画,都体现了这种哲学思维。比如林黛

玉、薛宝钗、贾宝玉等主要人物,她们有多少优点,就必然有多少缺

点,在小说中不是先扬后抑就是先抑后扬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那么在

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先种下这颗木石前盟的种子,让它与后面出现的金

玉良姻,形成一种制衡关系。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

擦肩而过。神瑛侍者的千年灌溉,方换得绛珠仙子一生的眼泪,这才有

了这个木石前盟的故事。在小说中,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分别代表了新

旧两种不同的婚姻观念,木石前盟代表的是以爱情为基础的理想婚姻,

而金玉良姻则代表了以父母之命、门当户对的世俗婚姻。这两种不同的

思想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展开了一场公平、公正、公开的较量。如果没

有木石前盟的引子,那这种较量就是师出无名,小说最终也将会走向千

篇一律的旧套路。

3、以儒释道三大传统文化基石作为小说的思想基础 我们

知道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石。而在一部小说

中同时将这三大体系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这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恐怕很

难找到第二部,而这恰恰是《红楼梦》最明显的一大文化亮点。儒释道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基石,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其思想

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后世之人的传承中不断地发展和推向前

进的。那么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这些思想体系绝大部分的思想都得到

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但同时也有很多思想被歪曲或被舍弃掉了,其

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世人认知上的偏差所引起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统治

阶级为了自身的政治目的故意篡改造成的。曹雪芹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研究过程中,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在自己的绝世经典《红楼

梦》中,将这一人类阶级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了客观的反应,在小

说中他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披露了被歪曲和篡改后文

化现状。

当然,曹雪芹在小说布局时,也不是让这三大思想体系齐头并进

的,而是将儒家思想定为主流思想,作为小说的基本色调,释家和道家

思想定为非主流思想,作为小说的间色调。自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二千多年来,儒家思想就一直是

社会的主流思想。释家思想从汉明帝时传入中国之后,虽然已经深深扎

根在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但也只能与道思想一起成为非主流思想,而归

入宗教的行列。后世之人虽几经努力,希望能使三教合一,但始终没有

能彻底改变这样的局面。所以,曹雪芹在创作过程中,做这样的安排,

也是充分考虑到了这种客观的社会背景。

4、以历代各种不同的文化载体作为小说的骨架 作为文化的

传承,必然要使用一定的载体才行,而选用何种载体则取决于当时的社

会潮流和传承者自身的认知。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所流行的

载体是诗歌形式,诸子百家的载体是散文或语录等,发展到后来就有了

楚辞和汉赋,再往后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这些载体

都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现状,从这些不同载体的变化过程,我们

也可以清理出一条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轨迹来。那么在《红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