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4.2水的组成
粤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4.2 水的组成 教案

(等压下,气体的分子数比等于气体的体积比)
[动画]:水分子分解,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讨论]:通过动画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结论]:1、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讲解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水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B.水由氢元和氧元素组成
C.水由氢和氧构成
D.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甲醛(CH2O)是家庭装修后造成室内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下面关于甲醛组成和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醛由碳和水两种物质组成
B.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教学难点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用品
水电解器、直流电源;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教学过程:
[引入]:穿插水的用途图片:孕育和维系生命;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发电;运输等,放一烧杯水给学生看。学生总结水的物理性质。
[板书]:4.2 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沸点100度,凝固点0度
2、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图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回顾与反思
二、水的构成
[引入]:让学生由水的化学式猜测水的组成
[演示实验]:电解水(为增加导电性,水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或硫酸溶液)
[现象]:正极汇集的气体体积为负极汇集气体体积的一半
[讨论]:两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检验]: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是氧气
科粤版九上化学 4.2水的组成 教案设计

4.2水的组成教材解读本节课是在学完“水的净化”后,从宏观到微观探究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
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多,包括一个实验和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学习化学用语中对物质组成的描述以及科学探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符号为H2O。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水的组成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乐于探究身边的物质世界。
重点难点重点:1.电解水的实验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分子的构成。
2.水的微观构成。
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得出水的化学式,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的推理过程。
水的物理性质[情景展示][问题探究] 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上?[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在水的物理性质中,密度大小的变化与水的存在状态有关。
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沸点是100 ℃。
温度为4 ℃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高于或低于此温度时,密度都将小于此值,固体冰的密度小于液体状态的密度,所以冰会浮在水面上,这一特殊性,恰好给水中的生命体创造了一个自然的生存环境,否则,严冬到来时水中的生命现象将难以维持。
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水的组成 教案 (1)

水的组成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方法:实验探究手段:多媒体、实验辅助教学。
课时:一课时实验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空气的组成如何?2、情景导入: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我们学习探究水的组成。
3、讲授新课:想一想:1、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留意过我们身边的天然水都是纯净物吗?3、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一、介绍氢气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验纯方法:如图所示实验:思考:通过上面的学习,你知道可以怎样检验氢气呢?学生讨论回答氢气的检验方法。
下面我们通过电解水实验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现象: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3、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4、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讨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结论1、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说明电解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H2O −−通电 H2+O2分解反应−→讨论:氢气(H2)氧气( O2)水(H2O)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结论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简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分类,请大家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物质的分类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区分方法。
【教案设计】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4.2水的组成教案

段时间后观察 ;(5) 停止实验 , 检验两管气体。
3. 实验现象 :(1) 通电后两电极上都产生气泡 , 一段时间后正负极气体体积比大约为 1∶ 2;
(2)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是氧气 ;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 火焰呈淡蓝色 , 是氢气。
4. 文字表达 式 :
水 氢气 +氧气
教学重点: 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 实验现象和结论。 教学难点: 电解水实验得出的结论及化学反应的实质。
1/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 法
教具准备: PPT等音频资料 教学时数: 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创设 引入新课】
【新课导入】一
多媒体展示图片 :
不管是晶莹剔透的冰雕、变幻无穷的白 云还是满山的皑皑白雪 , 它们呈现的虽然是各具特色的风景 ,
(2) 表达式 : 水 氢气 +氧气 2. 结论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作业布置:
1 、练习册对应课时练习 2、复习当天的知识,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点
课后反思:
, 生成的新粒子是
4/ 4
化学式怎样表示 ?本节重点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水的化学式是怎样得到的。在这之前
, 我们先简要地了
解水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 : 水的电解实验
1. 实验装置 : 水电解器和直流电源
2. 实验步骤 :(1) 组 装仪器 ;(2) 检验装置气密性 ;(3) 装药品 ( 水和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 );(4) 通电 , 一
的原子团名称为 硫酸根 ; 加液氯的目的是 消毒杀菌 。
Ⅱ . 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
b 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 氧气 ,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口 , 若木条复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教学设计.doc

九年级化学(粤教版)教案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
《§4.2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电解水实验了解水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2)通过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正一反探究水的组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节 的纯度,那如
【 何检验呢?我
氢 们看到了现在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气 收集了一试管
燃 氢气,用拇指
烧 堵住试管口,
实 移到酒精灯附
验 近,移开拇
】 指,听爆鸣声
的强弱。听到
了吗?
如果很尖锐,
则说明氢气不
纯净,其实所
有可燃性气体
如果不纯净,
点燃都会发生
爆炸。
现在我们来点
燃氢气,你们
边
实
验
边
讲
解
,
增
强
一下以前我们
学过的化学反
应,高锰酸钾
学
加热就会分解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斯特里把他的
发现告诉卡文
迪许。
卡文迪许用不
同比例的“可
燃空气”和空
气混合物进行
实验,证实了
普利斯特里的
发现,并断定
生成的液体
是水。
在氧元素被确
认后,卡文迪
许用纯氧代替
空气,从而确
认2体积的“可燃气”与1体积的氧恰好化合成水。虔诚的“燃素学说”信徒,还始终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没有做出正确的解释。
早已装满无色
引
态
认真听故事
入
的“可燃空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科粤版九年级上册4.2水的组成我们的饮用水教案

饮用水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第四章生命之源--水》的第二节,是在学习完"我们的水资源",了解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后,来学习"饮用水"的。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实际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学生在日常生活里了解一些水的知识,但对河流中的水是否可以饮用以及硬水软水的认识比较模糊。
通过本节的学习,真正对水有本质上的了解,同时对水及硬水软水有新的认识,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水的"三化-净化、纯化、软化"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水的净化之过滤、纯化之蒸馏、软化之煮沸较为常见,但具体的操作、涉及的原理以及相关细节性的东西还很陌生,尤其涉及化学性的东西。
通过引导分析学生能大部分读懂,通过相互交流、合作学生能自主学会本节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水与纯净水、矿泉水、井水、河水等天然水的区别;②了解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③学习过滤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④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蒸发);⑤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堂上的各种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培养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②通过过滤的操作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③通过对水的各种净化方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过滤的装置及操作过程,体验化学的“实验美”,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各种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对自然界各种水的了解,增强学生饮用水卫生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了解纯水和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②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操作的原理。
难点①过滤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②净化水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日常生活中常用静置沉淀的方法加以净化,但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怎样才能用到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4.2水的组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4.2 水的组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了解水的组成。
3.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能够进行实验验证水的组成。
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
2.水的理化性质。
3.水的实验验证。
教学难点1.化学式和分子式的理解。
2.水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与水有关的事例,如洗澡、洗碗等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思考:“水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性和组成?”2. 讲授1.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水的化学式为H2O,分子式为O=H-O。
2.水的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水的理化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它的密度为1g/cm³,它的沸点是100℃,其凝固点是0℃。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大部分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4.水的化学性质水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它的酸碱性和参与化学反应。
例如,水和金属反应可以产生金属氢氧化物和氢气。
3. 实验1.实验材料氢氧化钠固体,苏打粉固体,硫酸铜固体,锌粒,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2.实验步骤(1)实验一:用苏打粉和硫酸铜固体混合加水反应。
观察到起初混合物为蓝色,加水后变成了淡蓝色,发生了化学反应。
(2)实验二:用苏打粉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加水反应。
观察到起初混合物为白色,加水后变为透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3)实验三:用锌粒和硫酸反应,观察到有气体释放。
4. 总结教师可以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回答问题:“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是什么?水由什么原子构成?水有哪些理化性质?水有哪些化学性质?”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水的组成以及水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水的化学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4.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

课题:水的组成一、教材分析水是学生学习完空气,氧气,氢气之后接触到的第四种重要的物质,其性质和组成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
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电解实验现象的分析和球棍模型直观演变,促进对水的三重表征的一致性认识,加深对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成因的理解。
通过“合”和“分”的研究思想,推断水的元素组成,初步了解验证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
这样使学生在体验物质变幻之魅中,感受化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初步建立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和转化观等在内的学科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生活中的几种重要物质,如空气,氧气,氢气。
学生对元素观、微粒观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师通过氢气的燃烧和水电解的实验现象,结合微观分析推断水的组成。
,教师通过“合”和“分”的研究思想,推断水的元素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验证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目标:1. 通过氢气的燃烧和水电解的实验现象,结合微观分析推断水的组成。
2. 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电解实验现象的分析和球棍模型直观演变,促进对水的三重表征的一致性认识,加深对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成因的理解。
3. 通过“合”和“分”的研究思想,推断水的元素组成,初步了解验证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
4. 感受探究学习的乐趣,结合化学史了解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历程,了解科学家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
5. 在体验物质变幻之魅中,感受化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初步建立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和转化观等在内的学科观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水的组成难点:探究水的组成1五、教学方法:引导,实验,探究六、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实验材料。
七、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水的组成
3,掌握水的构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掌握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解水实验以及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电解水实验以及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根据微观解释确定水的构成,从而确定水的化学式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式自主探究式讨论交流自学
板书
4.2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二,水的组成
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
文字表达式:2H2O2H2↑+O2↑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水的微观
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O
三,水的化学式:H
2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资源,我们知道水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那么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一,水的物理性质
请大家填空
过度:知道了水的物理性质后我们看看水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请大家思考这几个问题?
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怎样设计实验并验证水的组成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这两个问题结论
二,水的组成
解释:我们用电解水实验来验证
所用到的装置是电解水装置,大家眼前放的就是一套电解水实验装置,两边是两个玻璃导管,下面为两个电极,里面装的是水,为了增强导电性,水里面添加了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室时,将电解器下端的两个铂电极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产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一种新的物质氢气,请大家观看视频
看完视频我们发现:
1,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去检验?
同学们做完实验,请大家说说自己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正负极分别产生的是什么物质?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呢?它们的体积比是多少?
解释:正极实验现象有气泡产,产生量少,能够使代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产生量多,放出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体积比为一比二。
请大家思考这几个问题:
电解水是什么变化?为什么?怎样表示?
解释:电解水是化学变化,有氢气和氧气生成
文字表达式::2H2O2H2↑+O2↑
请问:氢气由什么元素组成?氧气由什么元素组成?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而氢气和氧气是水电解后得到的,所以水中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那么从微观如何去解释?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由什么构成?
电解时候,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哪位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演示一下,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导学案上将微观变化画出来
请大家观看水分子分解(图解)
从而得出:根据水的微观构成,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二,水的微观
根据水的微观构成,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课堂小结
通过电解水我们发现: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体积比为一比二,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根据水的微观构成,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水的化学式为H2O
课堂练习:
1、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冻裂,主要原因是()
A.铁管热胀冷缩B.铁管热缩冷胀
C液态水比冰密度大D.冰比液态水密度大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
作业布置:
课后第三题,第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