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盾构法隧道施工发展史1205)

合集下载

盾构法隧道介绍

盾构法隧道介绍

盾构法隧道主要内容一、盾构施工技术的进展历史二、盾构施工技术的国内外进呈现状三、盾构机的种类四、盾构施工的技术特点五、盾构机工作原理五、盾构施工的主要工序六、中国承受盾构修建地铁历史及规划八、工程案例一、盾构施工技术的进展历史1盾构施工法的制造1818 年,Brunel 从一种食船虫在船身上打洞一事受到启发,争论出了盾构工法。

历经艰辛,终在1841 年使泰晤士河底隧道贯穿,该隧道自1825 年开工,历时17 年,可充分说明技术的成功是多么的坎坷!2盾构施工法的进展阶段自1818 年诞生进展到现在已有180 多年的历史,概括而言,有四个阶段:(1)初期盾构:以Brunel 盾构为代表;(2)其次代盾构:以机械式、气压式、TBM 及城市盾构工法为代表;(3)第三代盾构:以闭胸式盾构为代表〔泥水式、土压式〕;(4)第三代盾构:以安全、高速、大深度、大断面、断面多样化、异形化为特色。

二、盾构施工技术的国内外进呈现状1国外盾构施工技术现状以欧洲和日本最为兴旺。

美国:纽约自1900 年起用气压盾构就建筑了数十条水底隧道,目前根本是以盾构施工占90%以上;前苏联:莫斯科自1932 年开头承受盾构法施工地铁等地下工程;德国、法国、英国、加坡等也在广泛承受盾构法施工地下工程。

日本:自1917 年在国铁羽越线折渡隧道〔泻县〕的建设中首次承受盾构工法。

日本从盾构施工法正式开头用于城市隧道建设的1964 年至1984 年约20 年间,工研制盾构机超过5000 台。

目前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盾构制造技术以及施工技术的大国,占据世界上仅80%的盾构份额。

1917 年——日本国铁隧道建设中首次承受盾构工法1953 年——日本关门隧道承受盾构工法1957 年——日本地铁承受顶盖式盾构施工,这是城市隧道首次承受盾构1960 年——日本名古屋地铁承受盾构施工1962 年——东京下水道承受圆形盾构。

此后,盾构渐渐用于小断面的市政管道建设1964 年——日本下水道工程,最先承受泥水式盾构1974 年——日本独立争论出土压式盾构1975 年——日本争论出砾石泥水式盾构1981 年——日本争论出加气泡盾构2国内盾构施工技术现状国内最早是在1956 年,阜海州露天煤矿承受直径2.66m 的盾构,在砂土层中成功地开掘了一条流水巷道。

盾构法隧道技术

盾构法隧道技术

(3)半机械盾构
(4)机械式盾构
(5)土压平衡盾构
(5)土压平衡盾构
(6)复合型土压平衡盾构
(7)泥水加压盾构
3 盾构掘进施工的竖井和配套设备
3.1 盾构掘进施工的竖井
始发工作井:
满足盾构掘进机安装和出洞施工的要求
接收工作井:
盾构隧道掘进完成后进入接收井,满足盾 构拆卸或转场吊装移位的工作空间要求
膨润土组成。
(3) 双液结硬性浆液:由水泥、砂、粉煤灰、
水玻璃组成。
注浆设备:
压浆可用往复活塞泵、单轴螺杆泵等。 注浆泵、储浆泵等均放在盾构后车架。
盾构后车架上Βιβλιοθήκη 注浆设备3.4 电力设备盾构施工中,需要电力的有:
地面设备
竖井动力设备
隧道动力设备
气压设备 照明设备等
供电设备的容量,设计为总需电量的60%左右。
* 1874年,英国的占姆斯首创盾尾空隙压浆的辅 助工法,并用于伦敦地铁南线内径3.2m隧道施工。
* 1880~1890年,在美国和加拿大间的圣克莱河 下用盾构法建成直径6.4m、长1800m的水底铁路 隧道。
* 1896年,开始应用刀盘式机械掘进盾构。 * 20世纪初,美国、英国、德国、苏联、法国等 国开始采用盾构法修筑地铁和水底公路隧道。 * 1940年后,苏联用直径6.0~9.5m盾构在莫斯科 和列宁格勒修建地铁。
地层变化的适 应性
盾构挤压贯入 调节排土阻力速 度及开口大小保 持开挖面稳定 一般只适用于 砂、粘土、未分 选的冲积层
全断面切削刀盘 调节土仓内泥土 压力及排土量, 控制开挖面稳定 松砂、砂砾层较 难适应
同右 调节泥水压力, 控制开挖面的稳 定 松砂、砂砾层较 难适应
(1)敞开式手掘盾构

盾构法隧道工程课件

盾构法隧道工程课件
总结词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过江通道
详细描述
该案例探讨了某过江通道盾构隧道工程的施工挑战,包括复杂的地质条件、水文 环境、大断面设计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效果。
某大型水利工程盾构隧道工程案例
总结词
水利工程中的盾构隧道应用
详细描述
该案例以某大型水利工程为例,介绍了盾构隧道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涉及水利枢纽、引水工程等方面的盾构隧 道设计和施工要点。
01
03
目前,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 的地铁、铁路、公路、市政等工程建设领域,成为一
种高效、安全、环保的隧道施工方法。
04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盾构机械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 改进和创新,适应了各种复杂地质和环境条件下的隧 道工程建设需求。
02
盾构法隧道设计
盾构法隧道结构设计
盾构隧道结构设计应考虑地质条 件、埋深、环境因素、使用要求 、施工方法等因素,选择合适的
衬砌与注浆
在开挖后的空隙中安装衬砌环, 并进行注浆充填,以减少地层沉
降。
开挖与推进
控制盾构机向前推进,同时进行 土方开挖和运出。
04
盾构法隧道工程风险与 控制
盾构法隧道工程风险识别
盾构隧道施工风险识别
盾构隧道穿越风险识别
包括地质条件、地下水、周边环境等 因素引起的施工风险。
包括穿越河流、湖泊、建筑物、地下 管线等障碍物时的风险。
防水设计还应考虑排水系统的 作用,合理设置排水沟、集水 坑等设施,防止积水对隧道造 成危害。
03
盾构机与盾构施工
盾构机的种类与特点
土压平衡盾构机
泥水盾构机
通过调整推进系统的压力和螺旋输送机的 转速,使土仓内的土压与前方水土压力平 衡,适用于软土和硬土的开挖。

盾构法施工技术讲义课件图文并茂(2024)

盾构法施工技术讲义课件图文并茂(2024)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采用创新性的盾 构施工技术,并进行优化改进,以提 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施工安全与风险控制
阐述盾构法在该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 工程中的施工安全措施和风险控制方 法。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盾构法施工基本原理
盾构法施工流程
介绍了盾构法施工的基本原理,包括盾构 机的构造、推进系统、出土系统等。
利用盾构机上的导向系统,实时监测掘进方向,通过纠偏装置进 行纠偏,确保隧道轴线精度。
管片拼装与防水措施
管片选型与拼装
01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管片类型,按照拼装顺序进行拼装,
形成隧道衬砌。
防水措施
02
在管片拼缝处设置橡胶止水带、嵌缝材料等防水措施,确保隧
道防水效果。
管片背后注浆

03
在管片背后进行注浆,填充管片与地层之间的空隙,提高隧道
对未来盾构法施工技术发展的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盾构法施工技术将不断创新,例如 研发更高效的盾构机、优化施工流程等,以提高施工效率 和质量。
智能化发展
未来盾构法施工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发展,例如引入人 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自动化施工和智能化管理。
绿色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盾构法施工技术将更加注重绿 色环保,例如减少施工噪音、降低能耗等,以实现可持续 发展。
盾构法施工流程与步骤
施工前准备工作
01
02
03
地质勘察
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地 质勘察,了解地层分布、 岩土性质、地下水位等。
设计方案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制定 盾构机选型、施工参数、 管片设计等方案。
施工场地准备
平整场地、搭建临时设施 、准备施工材料等。

盾构法隧道与应用——第一章第一节盾构法隧道的起源及历史(五)

盾构法隧道与应用——第一章第一节盾构法隧道的起源及历史(五)

1994年10月,南京第一条用盾构法施工的秦淮河治理工程夹江隧道推进。

秦淮河治理夹江隧道工程是南京市府的一项重点工程,位于南京城外西南角,隧道位于长江南岸棉花堤至江心洲之间的水下地层浅处,隧道全长403m,上方覆土层仅7m。

最具风险的是盾构推抵江中段,即钻入全断面粉砂层中,该粉砂层上方没有其它土层与夹江水间隔。

直径6.34m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机于1995年2月5日顺利进入江心州接收井。

南京夹江直径6.34m盾构掘进机1995年,上海地铁2号线24km区间隧道开始掘进施工,地铁1号线工程所用的七台φ6.34m土压盾构经维修以后,继续用于2号线区间隧道掘进,同时,又从法国FMT公司和上海的联合体购置两台土压盾构,加上隧道股份制造的一台土压盾构,共计十台土压平衡盾构用于隧道施工,并从日本三菱重工引进四台φ6.14m土压平衡盾构。

1995年,上海开始研究矩形隧道技术。

1996年研制一台2.5m³2.5m可变网格矩形隧道掘进机,顶进矩形隧道60m,解决了推进轴线控制、纠偏技术、沉降控制、隧道结构等技术难题。

矩形隧道掘进机第一次工程应用是在上海地铁2号线陆家嘴车站5号出入口通道工程。

该工程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工作井及接收井分布于延安东路隧道引道段南侧和北侧,设计的两条矩形隧道,长各80m,主要穿越陆家嘴路、延安东路隧道浦东引道段及上水管、煤气管、污水管等。

矩形顶管机根据工程需要,隧道股份设计的矩形掘进机断面为3.8m³3.8m组合式刀盘式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

这台掘进机的特点是刀盘设计新颖,机头正面四个角设有仿形刀,能解决矩形断面四个角的土体切削,既能保持土压的平衡,又能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较小。

工程总平面、纵剖面图在实际施工中,我们严格控制顶进轴线,顶进速度控制在15mm/min左右,力求均衡施工。

施工中,对始发推进段的管节上部进行注浆,机头没有发生“背土”现象。

随着隧道掘进的延伸,还是进行持续、均匀压浆,迅速填充掘进机与土层的建筑空隙,保证了顶管管道上部土体的稳定。

盾构发展史及构成和分类

盾构发展史及构成和分类

1
1. Zeile bleibt immer frei
2 EPB / Mixshield Range. 粒径分布与盾构选型图
3
4
Sieve Size
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西线工程,海水西送,城市调 水,国际河流引水等。
海底隧道:汕尾,台山,渤海湾、台湾海峡的隧道等。
盾构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 2000年我国盾构机(含TBM)数量大约20多台;2008年 约300台;目前已发展到近600台左右,由原来的集中在 几个大城市,现已向全国多个主要城市分散。
日本东京湾海底隧道
1989年,日本最引人注目的泥水盾构隧道工程开工。东 京湾海底隧道长10km,是世界最长公路专用海底隧道, 用八台直径14.14m泥水加压式盾构施工。
1996年,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施工总承包延安东路隧道 南线工程。长1300m圆形主隧道采用从日本引进的直径11.22m泥 水加压平衡盾构掘进机施工。
手掘式
半机械式
密闭式 气压平衡式
护盾式
土压平衡式
刀盘式
护盾式
泥水平衡式
护盾式
机械式
开敞式
正、反铲
开敞式
铣削式
刀盘式
护盾式
人工挖掘模式盾构机
敞开式 机械挖掘模式盾构机
软土
掘进机 盾构机
土压平衡式盾构机

密闭式 泥水平衡式盾构机

混合模式式盾构机


单护盾硬岩掘进机
进 硬岩 机 掘进机
双护盾硬岩掘进机
•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速发展,经济实力已经傲视全球 ,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使得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隧道及 地下工程建设无论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已经取得极大成就。 但是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经济飞速发展、人民 生活需要。

盾构技术的发展史

盾构技术的发展史

盾构技术的发展史
机械切削式
指与盾构直径相仿的全断面旋转 切削刀盘开挖方式。 根据地质 条件的好坏,大刀盘可分为刀架 间无封板及有封板两种。刀架间 无封板适用于土质较好的条件。 大刀盘开挖方式,在弯道施工或 纠偏是不如敞开式开挖便于超挖 。此外,清除障碍物也不如敞开 式开挖。使用大刀盘的盾构,机 械构造复杂,消耗动力较大
盾构技术的发展史
盾构机的选型原则是因地制宜,尽量提高机械化程 度开拓者号,总长为 64.7米,盾构部分9.08米,重量为420吨,其工作 误差不超过几毫米
价格
德国进口的盾构机大概需要人民币5000万元,日 本进口的盾构机大概需要人民币3000万元以上, 国产的盾构机价格一般在2500-5000万左右
盾构技术的 发展史
FASHION LIFE
盾构技术的发展史
盾构机是一种使用盾构法的隧 道掘进机。盾构的施工法是掘 进机在掘进的同时构建(铺设 )隧道之“盾”(指支撑性管片 ),它区别于敞开式施工法。 国际上,广义盾构机也可以用 于岩石地层,只是区别于 敞开 式(非盾构法)的隧道掘进机 。而在我国,习惯上将用于软 土地层的隧道掘进机称为(狭 义)盾构机,将用于岩石地层 的称为(狭义)TBM
盾构技术的发展史
网格式
采用网格式开挖,开挖面由网格 梁与格板分成许多格子。开挖面 的支撑作用是由土的粘聚力和网 格厚度范围内的阻力而产生的。 当盾构推进时, 土体就从格子 里挤出来。根据土的性质,调节 网格的开孔面积。采用网格式开 挖时,在所有千斤顶缩回后,会 产生较大的盾构后退现象,导致 地表沉降,因此,在施工务必采 取有效措施,防止盾构后退
盾构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一个圆柱体的钢组件沿隧洞轴线边向前推进边对土壤进行挖掘 该圆柱体组件的壳体即护盾,它对挖掘出的还未衬砌的隧洞段起着临时支撑的作用,承受周围土层的 压力,有时还承受地下水压以及将地下水挡在外面 挖掘、排土、衬砌等作业在护盾的掩护下进行

盾构隧道施工原理及方法PPT课件

盾构隧道施工原理及方法PPT课件

清水槽
p1 泥浆调整槽
大刀盘 泥水室
密度计
流量计
V
p2
供浆管
伸缩管 p3
p4
排浆管
图5-5-10 直接控制型泥水加压盾构泥浆自动控制输送系统
在盾构推进时,进、排泥管需不断延长,管阻亦随之增 大。为了保证管内的流速恒大于临界流速,排泥浆泵P2的 转速应随时调整,故排泥浆泵P2必须是自动调速的。当P2 泵达到最大扬程时,再加P3、P4接力泵。
砾石、岩石等硬质围岩时的刀头
大砾石、岩石时多采用刀轮式刀头
焊接
螺栓式
插入式
刀头的固定方式
焊接式
稳定开挖面技术的历史,是从“无”到 “气”,再演变到泥水式的“水”和土压式的 “土”。“开挖面稳定”和“盾构开挖”的技 术已达到较完善的地步。目前盾构一般指密封 式泥水平衡式和土压平衡式盾构。
盾构技术的发展动向:超大断面盾构、多圆 盾构、异型盾构,加上在衬砌和开挖方面使用 了挤压混凝土衬砌技术,以及自动测量技术, 计算机自动管理系统等。
a.手掘式盾构机 手掘式盾构机的正面是开敞的,通常设置防止开
挖顶面塌陷的活动前檐及上承千斤顶、工作面千斤顶 及防止开挖面塌陷的挡土千斤顶。开挖采用铁锹、镐、 碎石机等开挖工具,人工进行。
图 5-5-2 手掘式盾构构造
b.半机械式盾构机 半机械式盾构机进行开挖及装运石碴都采用专用
机械,配备液压铲土机、臂式刀盘等挖掘机械和皮带 运输机等出碴机械,或配备具有开挖与出碴双重功能 的机械。
图5-5-3 半机械式盾构构造
c.机械式盾构机 机械式盾构机前面装备有旋转式刀盘,增大了盾
构机的挖掘能力,开挖的土砂通过旋转铲斗和排土可 以连续进行,缩短了工期,减少了作业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京湾海底隧道示意图
泥水盾构掘进机结构示意图
1989 年 10 月,在日本广岛 54 号国道系统盾构工程建 设中,为确保广岛城和城市公园的景观,首次采用 石川岛( IHI )设计制造的φ6.09m×W10.69m 双圆盾 构机施工了世界第一条DOT隧道,该隧道总长850m。
Breach盾构 Greathead盾构
砖砌
砖砌 铸铁衬砌
1886-1890
1890-1893 1892-1894 1896-1899 18981899-1904 1907-1911
City South Subsay (London)
Glasgow Harbour road Sewer gallery(Clichy) Spree road隧道(Berlin) Orleans Railway(Paris) Sewer隧道(Hamburg) Elb隧道 Clichy
第一课 盾构法隧道施工发展史 第二课 隧道轴线控制技术 第三课 管片拼装技术
第四课 同步注浆技术 第五课 隧道防水技术 第六课 主要配套设备操作及用电 第七课 隧道施工安全生产 第八课 隧道测量技术 第九课 隧道施工总体筹划 第十课 盾构法施工对地层的影响和防治 第十一课 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工程实例分析 第十二课 盾构法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
1980年,上海隧道建设公司(现名:上海隧道工
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进行上海盾构法隧道地铁 试验工程,采用直径6.412m网格式机械出土盾构。 掘进长度为565m,采用泥水加压和局部气压施工。 1980年11月开始地铁试验一期、二期盾构推进, 1982 年 12 月推进结束; 1983 年 6 月开始地铁试验 三期盾构推进,1984年10月推进结束,隧道总长 为1130m。
盾构法隧道施工发展史
◆引言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起源及发展史 ◆盾构法隧道施工基本原理及特点
◆盾构法隧道施工新趋势
引言
进入 21 世纪,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加 速了城市化建设。随着城市密集度的提高和 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地面可利用空间越来 越少,而地下又布满了各种用途的管线,所 以,如何更有效利用和创造地下空间已成为 当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采用盾构 法来开发地下空间则是一种最佳选择。
广州:到2010年,建成8
条线路,总长189公里。 沈阳
广州
引言
国内主要城市:
深圳:中期规划8条线路,
总长约230多公里。 西安
成都:成都市快速轨道交
通网由7条线路组成,线路总 长度约274公里,其中地下线 长度约144公里。 西安:远期规划的西安地 铁总长为251.8公里,由三条 骨干线和三条辅助线组成。 近期建设规划( 2015 年内) 建设2条总长50.3公里的线路。 南京:规划6条线路,总长 约137公里。 深圳
直径10.22m盾构掘进机
打浦路隧道工程施工
1973年,上海隧道工程建设公司承接金山石油化工总
厂 4 号出水口排水隧道,采用直径 3.6m 水力机械化出 土网格盾构,掘进长度928.8m,隧道衬砌采用无螺栓 连接管片,相邻两环砌块采用错缝拼装。该工程首创 了垂直顶升法建造隧道取排水口的世界新工艺。
10200
580 465 375 1230 2150 920
3.10~3.45
5.20 2.50 4.00 9.75 3.05 5.95
4.00
1.00 2.00~ 3.00 1.40 1.30 1.70
初期用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到2.9bar 压缩空气 管片盾构 压缩空气0.6~1.5bar 压缩空气2.0~2.7bar
或圆筒,在莫尔顿专利中第一次使用了“盾构” (shield)这一术语。
1869 年,工程师詹尼斯 •亨利•格瑞海德用圆形盾构再次
在泰晤士河底修建了一条隧道,隧道衬砌第一次采用了 铸铁的衬砌管片,隧道基本上是在不透水的粘土层中掘 进,格瑞海德的圆形盾构成为后来大多盾构的模型。
1886年,格瑞海德在伦敦地下施工中将压缩空气方法与
1964年英国摩特•亥和安德森及约翰•巴勒特申请了
泥水加压平衡盾构掘进机原理专利。
1966 年 5 月,上海隧道建设公司用盾构法设计建造中
国第一条水底公路隧道 ——打浦路隧道。打浦路隧道 全长 2.7km ,隧道部分长 1320m ,外径 10m 。所用网格 盾构有所改进,敞开式施工可转换为闭胸式施工。
垂直顶升施工
垂直顶升排水口
1974 年第一台土压平衡盾构在东京被采用。该盾
构由日本制造商IHI(石川岛播磨)设计并用它掘 进了1900m长的主管线。在以后的年代里,很多制 造厂商以土压盾构、压力保持盾构、软泥盾构、 土壤压力盾构、受压的土壤盾构、泥压盾构,或 泥浆状的土壤盾构等名称生产了 “土压平衡盾 构”。所有这些名称的盾构基本上都应用了同一 种 工 法 —— 国 际 上 称 为 “ 土 压 平 衡 系 统 ” (EPBS)。
盾构掘进相组合使用。在压缩空气条件下施工,标志着 在承压水地层中掘进隧道的一个重大进步,它填补了隧 道施工中一项空白,并使得世界范围内采用盾构掘进隧 道的数目有了很大增加,20世纪初,大多数隧道都是采 用格瑞海德盾构修建的。
根据记载,1825~1911年为世界早期盾构法隧道
发展时期,下表为该阶段盾构法隧道发展概况。
1987 年,上海市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市南站
过 江 电 缆隧 道 工 程 , 成 功 设计 了 我 国第 一 台 直径 4.35m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机,能控制正面土压 平 衡 和 减少 地 面 沉降 , 施 工速 度 快 ,掘 进 长 度达 583m ,技术成果达到 80 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 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 1月开 根据《2006 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与设备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截至 2005年年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国内20多个城市在建或准备建设 和规划中新的轨道交通线,线路总长超过4000公里,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市轨道 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4500公里。
上海规划: 根据现有的144多公里的轨道交
1962 年 2 月,上海隧道建设公司(现名:上海隧道工程
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启动塘桥试验隧道工程。采用直径 为 4.16m 的一台普通敞胸盾构在两种有代表性的地层下 进行掘进试验,用降水或气压来稳定粉砂层及软粘土地 层。试验获得成功,采集了大量盾构法隧道数据资料。
Ф4.16m试验型盾构掘进机
试验隧道盾构掘进机准备始发推进
年份 工程 长度 (m) 直径 (m) 日进尺 (m/d) 附注 衬砌
1825-1843
1869-1870 1869-
Thames隧道(London)
Broadway(New York) Tower Subway(London)
460
90 403
11.3х6.7
2.85 2.20
1.50
2.6
Brunel盾构(矩形)
电缆隧道内景
1989 年,日本最引人注目的泥水盾构隧道工程开工。
东京湾海底隧道长 9.1km,是世界最长的公路专用海 底隧道,用8台直径 14.14m的泥水加压式盾构施工。 到 1996 年 10 月底各工区的盾构已在海底进行地中对 接。 1997 年 12 月 18 日东京湾横断道路贯通,使川崎 到木更津的路程时间缩短到原来的39%。
阿贝尔· 马蒂厄设计的隧道
1818 年,法国工程师布鲁诺尔( Mare Isambard Brunel )
在伦敦从船蛀在船板上蛀孔,再用分泌物涂在孔的四周中得 到启示,发现了盾构法掘进隧道的原理。
后来,布鲁
诺尔完善了 构思,注册 了专利。
布鲁诺尔注册专 利的盾构
布鲁诺尔构想的盾构机械内部结构由不同的单元格组成,
晤士河下的隧道工 程中首次使用这种 盾构 , 设想成为现实。 矩形盾构断面尺寸 为 11.3m×6.7m 。 泰 晤士河下的隧道工 程 始 于 1825 年 , 施 工期间遇到了许多 困难,在经历了五 次以上特大洪水后, 直 到 1843 年 才 全 部 完工。
泰晤士河底隧道施工时涌水
1866年,莫尔顿申请“盾构”专利。盾构最初称为小筒
1982 年,上海隧道建设公司承建长 1476m 的延安东路
北线隧道工程,采用自行设计的直径 11.3m 网格型水 力机械出土盾构掘进机。
Φ11.3m网格盾构掘进机
盾构掘进机结构示意图
1987 年 5 月,英法海峡隧道工程开工。两条铁路隧道中心距为
30m ,内径为 7.6m ,中间辅助隧道的内径为 4.8m 。隧道穿越海 峡的最窄处,距离为50.5km。有近37km隧道完全处在海峡底下。 掘进隧道管线总共用了十一台盾构机,法国一侧用了5台,英国 一侧用了6台。辅助隧道的盾构偏差只有 350mm(水平)和60mm (垂直)。隧道工程1991年中期完工,1993年夏季首辆短程列 车穿过该隧道,1994年夏末正式对外开放。
引言
城市化建设又带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人文自然景观留在 地面,而发电厂、储存库、安全区、管道、隧道等地下都市设 施都建在地下,采用盾构施工技术掘进隧道的方法也得到了不 断的完善。 基础设施密集的 大都市中心区对创造 地下空间提出了更多 更高的要求,大深度、 长距离、狭空间隧道 开挖技术的开发和利 用是决定现代都市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北京:现有地铁1号线及
延长线、2号线和13号线, 在建 5 号线,规划 4 号线、 9号线和10号线等,在08年 运营总里程达到300公里。
天津:现有地铁1号线,
规划了六条线路,总长度 160.6公里。
北京
天津
沈阳:在建1号线工程全
长约 22 公里,预计于 2010 年通车运营。共规划5条线 路。
采用的方法是将所有的单元格被牢靠地装在盾壳上。当 时设计了两种施工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