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颗粒细胞瘤

合集下载

卵巢颗粒型细胞瘤的症状表现

卵巢颗粒型细胞瘤的症状表现

卵巢颗粒型细胞瘤的症状表现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卵巢对于女性朋友的重要性吧,卵巢如果出现了问题,不但会影响到女性朋友的身体健康甚至是可能导致女性朋友出现不孕的症状,所以我们建议女性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对于卵巢的保护工作,如果卵巢出现疾病要及时去治疗,避免卵巢疾病出现恶化。

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卵巢颗粒型细胞瘤的症状表现。

由于肿瘤细胞可以分泌雌激素,若肿瘤发生在青春期前儿童,多数表现为性早熟。

此类性早熟为肿瘤刺激所引起,又称假性性早熟,临床可出现乳房增大、阴阜发育、阴毛腋毛生长、内外生殖器等异常发育,甚至出现无排卵性月经。

有的还出现身高、骨龄过度超前发育。

若肿瘤发生于生育期妇女,由于肿瘤分泌的雌激素引起子宫内膜增生性病理变化,随体内雌激素水平的
波动,子宫内膜出现不规则脱落,所以临床上有2/3左右的患者会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不正常阴道出血症状,少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持续闭经或间有不规则出血。

1.肿物
一般是本人偶然发现,可无任何症状。

2.月经改变
包括月经量过多,周期紊乱失去规律,月经持续时间延长,淋漓出血等。

3.绝经后出血
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良性疾病引起,但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可能,虽然有时出血量并不多。

4.腹痛
肿瘤生长快,包膜破裂或肿瘤发生扭转时,常会有急剧的腹痛症状出现。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卵巢对于女性朋友的重要作用,我们建议女性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对于卵巢的保护工作,卵巢颗粒型细胞瘤是卵巢疾病的一种,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卵巢的症状表现。

恶性卵巢肿瘤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鉴别诊断(全文)

恶性卵巢肿瘤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鉴别诊断(全文)

恶性卵巢肿瘤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鉴别诊断(全文)
一.概述
颗粒细胞瘤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较常见的肿瘤,约占性索间质肿瘤的40%,为低度恶性。

但就整体卵巢肿瘤而言,其较少见。

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这两种肿瘤均具有内分泌功能, 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3%—6%。

多见于绝经后妇女。

子宫可增大, 内膜呈腺瘤样增生。

肿瘤大小不等, 呈圆或肾形, 表面光滑, 切面为蜂窝状或交错纤维梁状结构, 常有微黄或黄色区, 可含大小不等退行小囊。

二.分型
组织学上分为成人型和幼年型两种类型,成人型好发于育龄期和绝经后妇女,幼年型97%发生于30岁以前。

三.临床表现
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人以雌激素刺激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症状或腹部包块就诊;
1.在育龄期前内分泌紊乱,症状包括性早熟;
2.在育龄期妇女,则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不正常阴道出血症状,少数患者可有持续闭经。

3.肿瘤发生在绝经后妇女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绝经后出血,少数患者可有男性征象。

四.超声表现
1.肿瘤常单侧发生,圆形或类圆形,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凹凸不平,切面呈囊实性,也可表现为多房分隔,内部血流丰富,呈高速低阻,常合并子宫内膜增厚。

囊性部分为浆液或可有陈旧性出血。

2.肿物为圆形或肾形,包膜完整、光滑、薄,内部呈囊实性改变,可有蜂窝状或实性,但质地疏松。

CDFI实性部分测及血流信号,子宫常增大或正常大小,内膜增厚。

图像中常为实性包块, 但内回声较疏松。

体积小者常被推向子宫一侧上方( 可能因为较轻) 。

另外需注意: 子宫可较大, 内膜增厚。

卵巢颗粒细胞瘤。

卵巢颗粒细胞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颗粒细胞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颗粒细胞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标签:卵巢;颗粒细胞瘤;病理检查卵巢颗粒细胞瘤是最常见的一种性索一间质肿瘤。

它约占卵巢肿瘤的1%~1.4%,属于低度恶性肿瘤。

笔者收集17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结合文献对其病理形态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等临床病理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本院病理科确诊的卵巢颗粒细胞瘤17例。

所有标本均由4%甲醛液固定,常规取材,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检。

2结果2.1临床资料17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发病年龄22~70岁,平均45岁,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2岁。

临床主要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11例(64.7%),腹部包块7例(41.2%),下腹胀痛13例(76.5%)。

发生于左侧7例,右侧9例,双侧1例,其中7例合并卵泡膜细胞瘤。

临床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进行分期:I期14例,Ⅱ期2例,III期I例。

随访结果:15例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2~8年,随访病例中2例死于肿瘤,其余13例生存。

2.2病理检查2.2.1 巨检肿瘤直径为2~30cm,平均7.5cm。

肿瘤表面有包膜,边界清楚,部分病例呈分叶状,切面实性或囊实性,灰白或稍带黄色,质地中等,部分伴有出血坏死,囊内含血性或透明水样液。

2.2.2镜检肿瘤细胞小,呈圆形、卵圆形、多边形或梭形,细胞质少,呈嗜伊红色,细胞界限不清。

细胞核卵圆形或圆形,可见小的核仁,染色质细网状,核膜清楚,常见纵形核沟,细咆异型性小,核分裂较少。

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索状或弥漫成片。

根据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本组肿瘤分为3种类型,其中滤泡型5例.弥漫型8例,小梁型4例。

其中10例瘤组织中见到Call-Exner小体。

3讨论3.1临床特点卵巢颗粒细胞瘤是起源于卵巢特殊间叶组织向女性性索分化的一类性索间质肿瘤,多发生于围绝经期。

卵巢颗粒细胞瘤能分泌甾体激素,文献报道卵巢颗粒细胞瘤雌激素水平中度或显著升高。

临床常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本组病例也大部分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

卵巢颗粒细胞瘤健康教育课件

卵巢颗粒细胞瘤健康教育课件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健康建议:重视早期筛查、定期体检、 健康饮食、积极锻炼以及保持良好的心 态。
病因和发病机 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目前还不清楚卵巢颗粒 细胞瘤的具体病因,但可能与 遗传因素、雌激素水平和生活 方式等有关。
发病机制:卵巢颗粒细胞瘤的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 卵巢颗粒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 失控有关。
卵巢颗粒细胞 瘤健康教育课

目录 简介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诊断和治疗 预防和注意事项
简介

简介
什么是卵巢颗粒细胞瘤:卵巢颗粒 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妇科肿瘤,主 要发生在卵巢颗粒细胞。 主要症状:包括卵巢区域疼痛、肿 块、月经异常以及消化系统症状等 。
简介
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超声检查、 血液检查以及组织活检等。
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主要 通过超声检查、血液检查和组织活检等 。
综合治疗:治疗卵巢颗粒细胞瘤通常包 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手 段。
诊断和治疗
随访和复发监测:术后患者应进行 定期随访并进行复发监测,以及接 受必要的再次治疗。
预防和注意事 项
预防和注意事项
高危人群:家族史、长期接触雌激素、 肥胖等是卵巢颗粒细胞瘤的高风险因素 ,需要特别关注。 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 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使用雌激素类 药物等都有助于预防卵巢颗粒细胞瘤。
预防和注意事项
定期体检:女性朋友应该定期 进行妇科常规体检,以及根据 医生的建议进行卵巢颗粒细胞 瘤的筛查。

卵巢成年型颗粒细胞瘤是什么

卵巢成年型颗粒细胞瘤是什么

卵巢成年型颗粒细胞瘤是什么卵巢是女性朋友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但是有些女性朋友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发现存在卵巢成年型颗粒细胞瘤,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卵巢成年型颗粒细胞瘤是什么,当然也就不知道卵巢成年型颗粒细胞瘤的危害性有多大,其实简单来说卵巢成年型颗粒细胞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有癌变的可能性,所以患者千万不能忽视。

卵巢颗粒细胞瘤(GCTO)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5%,及卵巢恶性肿瘤的6%,分成年型和幼年型两种类型.幼年型少见仅占GCTO的5%,主要发生在30岁以下.成年型占GCTO的95%,属低度恶性肿瘤,常发生在育龄期妇女,但也可发生于绝经后,有时发生在青春期前,预后良好,但临床有晚期复发的特点。

卵巢成年型颗粒细胞瘤无明显的遗传性,在病理方面与卵巢上皮癌具有明显差异。

抗苗勒激素是AGCTO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具有诊断意义。

目前治疗方法尚不规范;手术是初发及复发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放疗、化疗常作为术后残余病灶及复发患者的辅助治疗,目前也有学者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及拮抗剂治疗,以及拮抗EGF家族基因的治疗等。

手术是治疗AGCTO的首选方案。

手术利于明确诊断、分期及切除肿瘤。

大多数学者对IA期以上患者手术范围已形成共识,即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或瘤细胞减灭术。

但对IA期患者的手术范围仍存在争议,一些学者提倡对年轻的育龄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即患侧附件切除术,但同时应进行仔细的分期并行子宫内膜活检以排除伴发的子宫内膜癌。

而另有部分学者则主张仅对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才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

如果女性朋友的腹部发生疼痛的话,就要警惕是不是患上了卵巢成年型颗粒细胞瘤,倘若患者的卵卵巢成年型颗粒细胞瘤较为小,病况也比较轻微的话,患者可以采取比较保守的治疗方法,先采用药物治疗,但是当病情恶化的时候,就要进行手术治疗,才能彻底康复。

颗粒细胞瘤化疗方案

颗粒细胞瘤化疗方案

颗粒细胞瘤化疗方案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是一种罕见而且恶性度较低的卵巢肿瘤。

虽然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但对于晚期或复发性病例,化疗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颗粒细胞瘤化疗方案的相关知识。

一、化疗的适应症颗粒细胞瘤的手术切除是根治治疗,但对于晚期或复发性病例,化疗可起到延长生存期和减轻症状的作用。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化疗适应症,但一般认为:1.晚期或转移性颗粒细胞瘤;2.手术后残留病变;3.复发性颗粒细胞瘤;4.对手术不可切除的颗粒细胞瘤。

二、化疗药物选择对于颗粒细胞瘤的化疗方案,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一般采用单一药物或药物联合治疗。

选择化疗药物时,应考虑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1. 单一药物治疗:(1)卡铂(Cisplatin):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但也有较多的毒副作用,如肾损害、神经毒性等;(2)紫杉醇(Paclitaxel):能够干扰微管聚合,阻止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等。

2. 联合治疗:(1)卡铂+紫杉醇:具有协同作用,增强疗效,但毒副作用也较大;(2)长春新碱类似物(etoposid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降低颗粒细胞瘤的激素水平,减轻症状,但对肿瘤本身的抗肿瘤作用较小。

三、化疗方案的剂量和周期化疗方案的剂量和周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单一药物或联合治疗的化疗方案,常见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

剂量和周期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大小、病程等因素综合考虑。

四、化疗的毒副作用和对策颗粒细胞瘤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神经病变等。

在化疗期间,应通过饮食调理、护理头发等措施,并对特定的毒副作用采取相应的对策。

例如:1. 恶心、呕吐:在化疗前、中、后均应进行预防和治疗,可采用反酸药、止吐药等药物;2. 脱发:进行正确的洗发和护发,可缓解脱发;3. 骨髓抑制:应注意监测血常规变化,必要时进行骨髓刺激药物治疗;4. 神经病变: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如维生素B6等。

卵巢颗粒细胞瘤

卵巢颗粒细胞瘤
益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预后及随访
预后
1.临床期别:这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2.肿瘤细胞分化程度: 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活 跃≥5/10HPFs,甚至可见不正常核分裂,均提示肿瘤恶性程 度高,预后不佳。 3.术后残留病灶:Al-Badawi等(2002)认为,术后残存病灶大于 2cm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谢谢!
临床分析及诊断。
• 影像学检查
MRI、CT、B超等检查方法一般都可明确判断盆腔包块的位置、 来源、与子宫及周围脏器的关系、囊实性变化等,但是却无法确 诊肿瘤的组织学类别,亦较难估计其良、恶性。

诊断性刮宫
可以对肿瘤刺激下的子宫内膜增生性,对癌前或癌变可进行
准确了解。
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是颗粒细胞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根据临床期别的不同手术 范围亦有区别。 (1)临床Ⅰ期:患者对侧卵巢探查及病理检查均正常,子宫无病 变,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阴性均具备者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术中探 查十分重要。应仔细检查盆、腹腔脏器、腹膜、子宫直肠窝等处,并 多处取材活检。 (2)临床Ⅱ期以上:均应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切除全子宫、双 附件、大网膜腹主动脉旁、腹膜后淋巴结及肉眼所见的转移瘤。残留 肿瘤应小于1~2cm。 (3)复发肿瘤的手术治疗:对复发患者应以积极的态度争取再次 手术,手术可以提高生存率。
分类
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GCTO)
1979年由Scully首例报道,现在已被确认为颗粒细胞瘤的特殊亚型
• 大体检查: 大多数肿瘤为单侧性。肿瘤体积较大。多数呈实性或囊、实并存。 偶见薄壁的单房或多房囊肿,囊内含浆液或胶冻状液体,亦可内含血 性液。 • 显微镜下检查: 肿瘤细胞特征:瘤细胞大小、体积较均匀一致。胞质丰富,嗜酸 性或呈空泡状。细胞核深染,缺乏成人型颗粒细胞瘤的核纵沟。核分 裂较多见,常常超过5/10HPFs。瘤细胞可有一定程度的异形性,其中 重度异型性可达10%~15%,细胞黄素化明显。 瘤细胞组织排列形态:肿瘤可形成大小不等的不典型滤泡形态、 结节及弥漫成片的实性区域。

卵巢颗粒细胞瘤发病人群

卵巢颗粒细胞瘤发病人群

卵巢颗粒细胞瘤发病人群*导读: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肿瘤,分泌物质以雌激素为主。

此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常见于绝经后妇女,而且容易复发。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肿瘤,分泌物质以雌激素为主。

此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常见于绝经后妇女,而且容易复发。

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可能会并发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几率是正常人发病几率的10倍。

另外,卵巢颗粒细胞瘤也常常合并子宫肌瘤同时发生。

如果患卵巢颗粒细胞瘤,会加重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症状。

根据统计,6%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会同时出现乳腺癌。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主要症状是腹部出现肿物,是月经改变,包括月经紊乱和月经量异常,有的已经绝经的患者出现阴道出血和剧烈的腹痛。

根据患病的人群,可以分为儿童,生育期妇女,以及绝经后妇女三种。

卵巢颗粒细胞瘤会发生在青春期前的儿童身上,主要表现为性成熟,如乳房增大、阴阜发育、阴毛腋毛生长、内外生殖器等异常发育,有的儿童患者甚至会出现无排卵性月经、身高和骨龄过度超前发育等。

卵巢颗粒细胞瘤如果发生在生育期的妇女身上,由于肿瘤会分泌雌性激素,会引起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子宫内膜可能会出现不规则的脱落,在临床病例中有三分之二的患者会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不正常阴道出血症状,少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持续闭经或间有不规则出血。

卵巢颗粒细胞瘤还会发生在绝经后的妇女身上,典型症状是绝经后阴道出血,乳房增大以及阴道涂片鳞状上皮成熟指数右移等表现。

在绝经后的妇女患者中,癌变的几率会比以上两种人群要高,大多数50岁以上的患者会合并子宫内膜癌发生。

目前手术治疗是颗粒细胞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另外还有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影像学表现
• 质地不均匀的实性肿块(包括实性含囊肿) 的囊性部分可为单囊或多囊,内可伴出血 灶,影响表现同多房囊性型,实性部分表 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 CT表现为低密度,增强后呈中度或明显强 化,与质地均匀的实性型表现类似。
• 单房囊性者囊内为水样液体,囊壁可较厚
.
影像学表现
.
.
颗 粒 细 胞 瘤
.
鉴别诊断
.
一、粘液性囊腺瘤
• 为较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起源于性索及 间质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由大量纤维组 织和卵泡膜细胞组成,多见于绝经后及中 老年妇女,瘤体一般中等大小,边界清楚。
.
影像表现
体积较大,表现为多房结构,由于囊液 内 蛋 白 含 量 较 高 , T1WI、T2WI囊液信号多 高于浆液性囊腺瘤,而且各囊之间信号也 不一致,增强扫描分隔、囊壁及囊壁结节 均强化,分隔及囊壁薄,分隔及囊壁薄厚 程度可不均匀,但一般小于3mm,囊液不强 化。
.
卵巢粘液性囊腺癌
.
四、畸胎瘤
• 表现较典型,其内存在不同程度脂肪组织、 软组织、钙化及骨化组织、分房状结构。 出生后6月和成年期为发病高峰期。 • 良性畸胎瘤大多呈囊性,由完全成熟的成 分构成,含有皮脂和毛发,而恶性畸胎瘤 通常是恶性的或者有侵袭性生长的潜能, 由未成熟的胚胎组织构成。如纤维组织、 脂肪、软骨和骨。
.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
二、浆液性囊腺瘤
• 是常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多见于20-50 岁的女性,约20%为双侧。 • 可单房也可多房。多房体积大,内有厚薄 一致的分隔,部分可见乳头状结构。 • MRI:囊液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强化。
.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
三、卵巢囊腺癌
• 肿瘤囊实性的比例与病变大小有关,多数 学者认为肿瘤早起较小时以实性为主,后 期肿瘤体积增大,其内多发囊变,由于肿 瘤有雌激素活性,常导致子宫增大,子宫 内膜增厚。
• 因肿瘤易出血,局部常因出血而形成液液 平面,此为特征性表现,有学者认为实性 肿块内多发囊变呈“蜂窝征”为本病的特 征MRI征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卵巢癌中最常见的组织类型,大部分为 囊腺瘤恶变而来,与囊腺瘤相比,肿瘤囊 腔内含血性液体多见,乳头及实质成分多 见。 •浆液性囊腺癌约2/3累及双侧、粘液性囊腺 癌以单侧居多。
.
影像学表现
• 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瘤壁厚薄不均 匀,常大于3mm,腔内为囊实性物质混杂, 有分房或分隔。浆液性囊腺癌可见壁结节, 结节的多寡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正相关,部 分肿瘤可有钙化砂粒体。 • 肿瘤常侵犯输卵管、阔韧带、子宫浆膜面 等,可发生大网膜转移,腹水及淋巴结肿 大多见。
.
卵巢畸胎瘤 .
Thanks
.
卵巢颗粒细胞瘤
.
定义
• 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低度恶性肿瘤,占 全部卵巢肿瘤的1%~3%;
• 根据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可分为成人型 及青少年型,其中成人型占95%,青少年型 占5%。
• 为功能性肿瘤,75%以上患者有雌激素活 性。
.
临床表现
• 成年型:约占95%,多见于更年期或绝经期妇女,发病峰 值年龄为50~55岁,由于这类细胞产生雌激素,24%~80%患 者可伴有子宫内膜样病变,表现为 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短 期闭经后有大量阴道流血; 少 数可闭经数年,子宫内膜往 往增生过长,少数有恶 变。
• 青年型:约占5%,多见于儿童或青春期年轻女性,其中 97%的患者年龄小于30岁,表现 为早熟,首先是乳房增大, 随之阴阜和腋窝毛发增 多,以及内外生殖器的发育,出现 无排卵型月经。
.
影像学表现
• 95%为单侧,双侧极少。 • 多数肿瘤体积较大,呈圆形、卵圆形或浅分叶状, 病灶边缘清晰,形态差别较大。
• 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将其分为五种类型: 多发囊性、厚壁单房囊性、薄壁单房囊性、均质 实性和实性肿块内含出血性囊肿。其中多房囊性 及实性肿块内含出血性囊肿较为多见,其余类型 较少见。
.
影像学表现
多房囊性为颗粒细胞瘤的典型表现,分房 大小不一,其内容物在T1WI上呈等低混杂 信号,常伴出血高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 号,囊间分隔厚薄不一,无壁结节及乳头 状突起,分房多且小时可使肿瘤呈海绵状, CT表现为低密度,显示出血不如MR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