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

合集下载

现代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卷(三)

现代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卷(三)

现代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第三套卷一、名词解释:(4×5分=20分)1.教育学:2.教育功能:3.教育制度:4.教育媒介:二、填空:(15×1分=15分)1.教育基本要素是、、、。

2.教育学发展经历了、、阶段,代表性著作有夸美纽斯的《》、赫尔巴特的《》、杜威的《》。

3.教育目的具有、、、、的特征。

三、简答题:(2×5分=10分)1.人的发展规律。

2.师生关系的本质与属性。

四、论述(2×10分=20分)1.阐述教育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

2.论述教育内容的编制原则。

五、案例分析:(15+20=35分)案例1:剪刀的妙用几乎不同年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某一年龄阶段学习某种知识时,总会出现同样的错误。

为此,教师伤透了脑筋,有的老师便自我解嘲,认为这是规律性的错误,无法可治的。

其实,教师如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讲究教学艺术,上述诸如此类的错误完全可以纠正的。

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时,得数末尾的“0”总是有意无意地留了下来,这种错误使许多老师都感到头痛。

然而,有位老师的纠正学生不自觉地把得数末尾的“0”留下来的错误的方式方法便很新颖别致,很有成效。

上课时,他有意让学生在小黑板上的硬纸板上板演:4.82+1.68=?当学生写成:4.82+1.68=6.50时,他在订正时,突然从讲台上摸出一把明晃晃的大剪刀,问学生:“谁知道老师要用这把剪刀做什么?”学生都愣住了,教师接着说:“我要给这个得数剪尾巴。

”咔嚓一声,把纸板上的“0”剪掉了。

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全都笑了,自此之后,学生常犯的这种错误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位老师教学艺术高超之处,在于把剪刀作为一种特殊教具,加以妙用,给学生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我们知道,学生之所以在学习某种知识时出现相同的错误,是因为对这种错误没有引起重视所致,或者说大脑皮层对这种错误处于抑制状态。

当教师别出新裁妙用剪刀剪尾巴时,学生大脑皮层立即处于兴奋状态,在大脑记忆中枢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故学生不再重犯此错误。

现代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卷(一)

现代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卷(一)

现代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第一套卷一、名词解释:(4×5分=20分)1.教育:2.教育功能:3.学校教育制度:4.师生关系:二、填空:(15×1分=15分)1.教育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

2.教育学发展经历了、、阶段,代表性著作有夸美纽斯的《》、赫尔巴特的《》、杜威的《》。

3.教育目的具有、、、、的特征。

三、简答题:(2×5分=10分)1.人的发展规律。

2.教育内容选择的标准。

四、论述(2×10分=20分)1.阐述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论述学生的义务。

五、案例分析:(15+20=35分)案例1:微笑这几天来,为了一些私事,我的心情糟透了。

上了课,动不动就发脾气,弄得学生莫名其妙,私下里悄悄地互相询问:“老师这是怎了?变得这样凶!”这天课外活动时,我心烦意乱地坐在办公桌前,懒懒地拿起蘸笔,无精打彩地批改作业。

第一本作业是班长柏柔的,我胡乱地翻开,意外地发现里面有一张折叠得板板正正的纸条。

好奇地打开,几行娟秀清丽的字展现在我的眼前:“老师,已好几天不见你的微笑了,是我们惹你生气了吗?看着你愁眉苦脸的样子,听着你讲课时发出的微微叹息,我们也没有精神听课了,学习起来也不那么带劲了。

同学们都盼望你的微笑!”后面的署名是全体学生。

我读着这充满真挚情感的话语,心中的那团疙瘩,那份郁闷,那份焦烦奇迹般地烟消云散了。

同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一种渐愧和不安袭上心头。

我暗暗责备自己的自私,为了一点小事而闹情绪,且把这坏情绪带到班级里去,朝同学们无缘无故地发火,.学生又有什么过错呢?有什么理由迁怒于他们呢!于是,我打起精神,饱蘸墨水,认真地批改起作业来:“你进去问,快点!”“我可不敢。

这几天老师总阴着个脸,怪吓人的!”“怕什么,老师又不吃人……”我忽然听到办会室门口有几个学生压低声音叽喳着。

不由在心里笑了。

是笑自己呢,还是在笑这些可爱的娃娃?“你们有什么事?快进来吧。

《现代教育技术学》期末考试试卷(四)(时间120分钟)

《现代教育技术学》期末考试试卷(四)(时间120分钟)

《现代教育技术学》期末试卷本卷共6页第1页 《现代教育技术学》期末试卷本卷共6页第2页《现代教育技术学》期末考试试卷(四)(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__________ 学科,是教育研究中的__________ 学层次的学科,是_________ 性质的学科。

2、从三个角度来理解教育技术的知识体系特征:第一,教育技术是一个__________;第二,教育技术是一个__________;第三,教育技术是一种______。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以前学习理论中以________为中心的原则转为强调以_______为中心,以为_______是认知的主题,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4、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或“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探讨在教育条件下,个体认知结构的改变,他认为________教学应是教学的最主要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可夫按照三条线索来研究学生的心智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华生和________等。

A. 斯金纳 B. 加涅 C. 奥苏贝尔 D.皮亚杰2、斯金纳把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称为应急性反应,机体自身主动发出的发应成为“__________”。

A. 自发反应B. 外在性反应C.操作性反应D.主动性反应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A. 情境、协作、会话、资源B.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C. 环境、资源、协作、意义建构D. 情境、会话、资源、意义建构 4、美国当代心里学家、教育家________积极倡导发现法,他的教育主张成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现代教育理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

《现代教育理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

《现代教育理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狭义教育2、多元文化教育3、教学4、终身教育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墨翟主张"亲知、说之和闻之"三种途径结合()2、近代教育出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3、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4、教育是政治的附庸,没有任何独立性()5、成人感加强、自我关注的加强,摆脱成人束缚的愿望强烈的是少年期()6、课堂教学应由教师负责一切()7、拉尔夫·泰勒是现代教育评价之父()8、布迪厄提出了文化资本、文化专断和符号暴力等概念()9、教师职业不需要专门训练()10、全球化引发的教育上的冲突主要是经济上的()三、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哪些?2.全球化对教育的要求。

现代教育理论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使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机会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尊重不同文化且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前提下实施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对自己的文化及其它文化的处理方式和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

3、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双边的交往活动。

4、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各种培训和教育,教育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应当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二、判断1、对2、对3、对4、错5、对6、错7、对8、对9、错10、错三、简答1.教育评价功能有诊断功能;改进和形成性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等等。

答题时展开回答。

2.第一,全球化的教育规范逐渐会得到确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教育对话会变得经常化。

大至教育研究的规范方法,如何进行教育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小到学生学业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等都会越来越多的采用国际所公认的一些做法。

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机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从宏观上说,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从中观上说,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从微观看,教育学是以广义的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网上试题标准答案)3.教育规律:所谓教育规律,就是指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P744、教育原则:所谓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P905、教育艺术:指的是教育者在教育双边活动中在大体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的基础上,稳定、综合地体现出来的具有主观性、创造性、灵活性和感染力的教育智慧、个性、美感和灵性。

6、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7、教学: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引导学的人为着特定的教育目的,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上,教学专指学校中为着特定教学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弘扬学习价值,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经验、促进身心发展的专门活动。

8、教学原则:就是人们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对教学的规律性认识而制定的有效进行教学的基本准则。

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现代教育学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个,每个4分,共20分)M答题(2个,每个10分,共20分)论述题(2个,每个20分,共40分)案例分析题(1个,共20分)第一部分(名词解释、问答、论述)第一章教育的定义:从狭义上说,即指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第二章1、人的发展的内涵是什么?人的发展,实际上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情况制约着心理活动及其发展。

同样,身体的发展,也要受到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

所以,身心发展过程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

①人的身体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展和体质增强两个方面的。

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是相互联系的。

正常发育的机体可以使体质增强,而体质增强乂有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

②人的心理发展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方面的发展,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品质的发展;一是情意方面的发展,如需要、意志、情感、兴趣等方面品质的发展。

2、处于发展中的受教育者(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受教育者的发展是人的能动发展:①受教育者具有发展自身的动力机能;②受教育者作为一种实践对象,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被他人塑造和改造,从而自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去,以一种与教育者相重叠的目的活动来共同完成教育过程;③受教育者是右思想和感情的人;④受教育者具右创造性2)受教育者的发展是未成年人的发展3)受教育者的发展是完整的发展4)学生以学习为主渠道获得发展: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②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引颂下进行的;③学生通过规范化的学习获得发展3、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四个方面。

1 .遗传遗传是指亲代的性状在子代出现的现象,也就是子代从亲代所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学方面的特征,如机体的结构,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等。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认为,教育的本质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D. 社会化过程2.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学习动机B. 学习策略C. 教育政策D. 认知发展3.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A.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B.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C.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D. 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结果4.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至11岁之间通常处于: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5.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 确定学生成绩排名D. 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什么,并解释其各自的含义。

7. 描述布鲁纳的“螺旋课程”理论,并说明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8. 阐述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这一理论。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

10. 分析当前教育公平问题,并提出你认为可行的解决策略。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阅读以下案例:某中学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采取了增加课时和强化训练的措施。

然而,一段时间后,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压力增大,对数学的兴趣下降。

请分析这一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育方案设计题(共30分)12. 设计一个针对小学生的环保教育方案,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

现代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B. 教育规律和教育问题C.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D. 教育规律和教育现象答案:A2. 现代教育学之父是()。

A. 杜威B. 赫尔巴特C. 夸美纽斯D. 卢梭答案:C3. 教育学中,教育目的是指()。

A. 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B. 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类型C. 教育活动所要实现的社会价值D. 教育活动所要达成的个体发展答案:A4. 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

A. 社会层面B. 个体层面C. 经济层面D. 文化层面答案:B5. 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指()。

A. 教育的直接作用B. 教育的间接作用C. 教育的预期作用D. 教育的非预期作用答案:C6. 教育的隐性功能是指()。

A. 教育的直接作用B. 教育的间接作用C. 教育的预期作用D. 教育的非预期作用答案:D7. 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A. 学校教育制度C. 教育法律制度D. 教育政策制度答案:A8.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

A.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B. 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C.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D.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答案:D9. 教育的民主化主要是指()。

A. 教育的普及化B. 教育的平等化C. 教育的自由化答案:B10. 教育的终身化主要是指()。

A. 教育的普及化B. 教育的平等化C. 教育的自由化D. 教育的持续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历史研究法B. 比较研究法C. 实验研究法D. 调查研究法E.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E12.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

A.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B. 促进社会政治稳定C. 促进社会文化传承D. 促进社会人口控制E. 促进社会科技发展答案:ABCE13.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包括()。

A. 促进个体社会化B. 促进个体个性化C. 促进个体职业化D. 促进个体道德化E. 促进个体健康化答案:ABDE14. 教育制度的类型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内容以专题讲座和教材相结合,84%为主观题。

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15分)、填空题(16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30分)、综合题(9分)五部分组成。

1、课件:为了辅助教学或辅助学习,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手段开发和制作的用于表现教学或学习内容的应用软件。

2、多媒体课件:应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根据教学或学习的需要有机的组合为一体,并借助计算机实现信息传递的软件。

3、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4、教学系统设计依据教学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并做出具体规划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

5、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学习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创设学习程序的过程。

6、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结论,是通过思维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的一种精神产品。

7、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识别、获取、加工、利用、交流、应用和创新手段和方法的总和,他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化形态的技术。

8、信息情意:是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意识、情感、态度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形成信息素养的主要动力。

9、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人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10、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衡定并给以价值判断11、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2、远程教育: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时空分离的情况下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是一个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监控媒体教学、学生自学、面授、辅导等环节,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响,使之朝预期的认知和行为变化过程。

13、信息: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信息就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特征、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描述,其价值就体现在差异之中。

14、信息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以及能力与情意等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

A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

B信息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C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社会知识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

D信息社会三大要素:信息、能源、材料;信息时代两大现象:知识爆炸、信息海洋。

E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趋势:学习信息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智能化;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全球化;教学管理与评估的实时化。

F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

G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H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I教学评价的目的:根据教学目标,运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予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实质是从结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给以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教学活动朝预定的目标发展。

J多媒体课件的分类(一)根据运行环境分类(单机版、网络版)(二)根据包容的知识量分类:堂件、课件(CAI教学软件)、系列课件(三)根据教学类容的组织方式分类(帧型、生成型、数据库型、智能型)教学活动流程图的符号:长方形: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椭圆:媒体的应用;平行四边形:学生的活动;奇形怪状的:学生利用媒体操作、学习;菱形:教师进行逻辑判断K、CAI课件的基本特征1. 表现教学内容的直观模像性。

2.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片断型。

3. 反映最新知识信息的及时性、新颖性。

4. 展示方式的多媒体性。

L、CAI课件的基本设计思想Why:为什么要用(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抽象内容,示范)Who:使用对象是谁(教师、学生)What:什么表现形式,什么内容,基本问题是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

选择何种方式,表现手法(图片、文字、声音、制作工具是什么)When:什么时候用(教学过程、课后学习)Where:什么地方用(配合什么内容)Which:哪一种内容最合适,素材来源。

M、CAI课件的制作原则1. 教育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2. 内容针对性、正确性、相关性、完整性原则;3. 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原则;4. 灵活多样地交互性原则;5. 注重个性化原则;6. 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探索知识的原则;7.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原则N、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有点问题)一致性原则、科学性、适用性、友好性、有机结合原则。

O、多媒体课件评价:国内(自我评价、组织评价、使用中的评价、过程评价),国外(指标体系评价、分析式评价、观察法、实验法)P、多媒体课件评价的几个关键点:无政治性错误;无知识性错误;打包后系统无病毒;链接正确、运行流畅;有一定的教育性、科学性;使用环境大众化、通用化。

Q、多媒体课件评价标准: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使用性R、信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S、CAI课件的优缺点:优点:交互性、个别性、增强动机、及时反馈、学习者控制;缺点:开发成本较高、可能限制意外学习、学习过程不够灵活、缺乏感情。

T、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及几点建议:优点:增强感官效益,提高学习效率;信息的多维化有利于思维的多维化;多媒体的主题信息空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多层次、创造性的学习目的。

缺点:课件质量差,操作环节机械;以辅代主;缺乏师生的互动交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他资源。

建议:注重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精心设计课件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化对教学观念的冲击:(1)现代教学观。

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而且教会学生学习(2)现代师生观。

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认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教师也演变成了学生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激励者和设计者,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3)现代人才观。

现代教育应该培养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而不是传统教育的知识型、模仿型人才。

(4)学习时空观。

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实时或非实时地学习。

这些现代教育观点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对于推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U、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原则1: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并最终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灵活应用知识。

原则2: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

原则3:为学生提供支架式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资源、方法)原则4: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重视学生评价技能的提高。

原则5:注意学习内容的适量,保持学习内容的活性。

原则6:鼓励学生体验多种情境和检验不同观点。

原则7:鼓励合作学习,注意心理环境的营造。

V、多媒体的教学设计原则: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优化组织多种教学媒体;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反馈。

W、教学系统设计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区别: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知识点,以讲授重点、难点为中心展开,突出“教”。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突出“学”。

具体来说教学系统设计的主导思想是“教”,实践主体是教师,特点是:媒体辅助,形象生动,顺序传递,内容扩展。

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学”,实践主体是学生,特点是:问题主线、任务驱动、评价激励、目标引导。

X、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改中的作用(影响):1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环境和工作平台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评价体系的建立2现代教育技术给课程设计与编制带来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课程与教材编制者的群体化、综合化课程与教材的多元化、系统化平台化的教材、交互化的教材课程的多元化载体课程的网络化、教材的智能化Y在远程教育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必要素养?(1)主体意识: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唯一的主体(2)信息素养: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者。

最起码的素养就是能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操作技能。

(3)自控素养:加强元认知培养,积累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高低来源于学习动机;强化归因训练,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全面评价,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自我强化,加强意志锻炼。

Z、你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否适应?你讲如何应对?不能适应。

AA、传统教育三大基石的裂变:1.阅读方式的变革2.写作方式的变革3.计算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的“无孔不入”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面前难以应对,新的教育观正是在此“内忧外患”之际应运而生。

知识不限于书本、不限于课堂、不限于教师,信息技术、因特尔和虚拟现实使个性化的教育成为一种可能,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应。

信息技术的冲击还反映在教学模式的变化上。

远程教学、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分布式学习、同步教学、异步学习等等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出现在教育界,并逐渐为绝大多数教师所接受。

如何应对:变教学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技能和方法的传授;重新组织、安排、更新教学内容;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如:交互式、合作性,多样化的教学);改变教学方法。

AB、CAI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学习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评价量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策略、编写脚本、制作工具选择、教学实施、总结反思)AC、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订策略、选择媒体、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

AD、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对象特征分析、学习目标分析、评价量规、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资源与环境、问题情景创设、教学活动过程、总结反思)AE、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