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风物志
上虞非遗故事

上虞非遗故事
上虞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这个地方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了国家级的非遗名录。
下面就来讲述一些上虞的非遗故事。
上虞的非遗项目之一是上虞剪纸。
剪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虞的剪纸以其细腻的纹样和独特的技法而闻名。
据说,上虞的剪纸起源于清朝时期,当时一位名叫林秀英的女子在家中学习剪纸技艺。
她的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美丽的纹样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虞的剪纸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非遗项目。
另一个上虞的非遗项目是上虞木偶。
木偶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而上虞的木偶戏则是其中的一支。
上虞木偶是一种用木头雕刻而成的人形木偶,制作精细而栩栩如生。
上虞的木偶戏起源于南宋时期,当时有一位名叫陈大士的木偶艺人在上虞地区表演木偶戏。
他的木偶戏以其生动形象和精彩表演而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逐渐发展成了上虞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
此外,上虞还有许多其他非遗项目,如上虞织锦、上虞刺绣、上虞漆器等等。
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上虞人民的智慧和传统文化。
通过传承和发展这些非遗项目,上虞不仅
保护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上虞非遗故事不仅仅是一些手工艺品的故事,更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故事。
通过传承和发展这些非遗项目,上虞人民不仅保护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还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未来,希望上虞的非遗项目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世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游上虞区龙山公园作文

游上虞区龙山公园作文
我的家乡在绍兴,我最喜欢的地方是上虞。
那里有许多好玩的地方,但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是龙山公园。
龙山公园位于上虞的东南方向,离我们家很近,那里风景优美,树木茂盛。
进了龙山公园大门,就会看见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写着“龙山公园”四个大字。
再往里走,就会看见一个圆形的大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一条大鲤鱼。
旁边还有几座小桥和几座亭子。
池塘上还有一只石船,石船下还养着一些鱼。
穿过池塘往右走,就来到了龙山公园的第一个景点——镜湖公园。
镜湖公园里有一座很大的拱桥,它是用石头砌成的,弯弯曲曲,就像一条巨龙在水上飞腾。
桥上还有几个小亭子和两座石拱桥。
穿过镜湖公园大门后又是一个景点——龙凤池。
这里有许许多多的锦鲤和金鱼在池子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龙凤池旁边有一条小路一直延伸到湖边。
湖边种着许多柳树和竹子。
柳树长得高大粗壮;竹子长得细长苗条,就像一位位士兵在守卫着龙凤池;柳树的叶子像一条条绿色的瀑布,风一吹过,柳树上的叶子就纷纷落下。
— 1 —。
上虞的民风民俗_初三作文范文

上虞的民风民俗_初三作文范文
家乡上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这里的民风民俗源远流长,深受人们的热爱和传承。
我在这里长大,亲身体验和感受了上虞的独特风情,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上虞的民风民俗。
上虞的民风淳朴和友善。
在这里,人们对待他人真诚友好,乐于助人。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大节日里,上虞人都能彼此和睦相处,乐于助人。
在这里,陌生人之间也能互相帮助,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上虞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每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上虞的人们都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赛龙舟、赛抬花灯、放飞风筝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
上虞的饮食文化也很有特色。
上虞的饮食以清淡为主,讲究用料和烹饪方式。
上虞的面食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邹城糕”,其型如桔核,色泽黄润,皱纹清晰,晶莹透亮;肉菜方面,上虞的“清明面”、“刨茶”、“夹饼”等都是当地特色小吃,让人垂涎欲滴。
上虞的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也令人向往。
特别是在传统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手工艺和民间艺术表演,如剪纸、民间音乐、传统戏曲等等,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赏和学习。
上虞的民风民俗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承,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上虞的民风民俗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继续为我们的社会增添浓厚的人文气息。
上虞的民风民俗_初三作文范文

上虞的民风民俗_初三作文范文上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民风民俗。
在这里,人们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这里的民风民俗非常独特。
上虞的民风态度一直以来都是仁义礼智信,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上虞的居民非常友善和善良,他们对待两者及其相关的亲朋好友都有着极高的尊重和关照。
在节日和重大活动时,他们会亲手为亲戚朋友准备精美的礼品,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感谢之情。
而在日常生活中,上虞人也讲究着仪表和礼貌。
无论是与陌生人相见还是跟自己的亲人朋友相处,他们总是以面带微笑、慎言慎行的态度,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上虞的民俗联系着人们的生活和生存需要,在这里,民俗活动和节日庆典都非常丰富多彩。
在春节期间,上虞人会举办丰富多样的庆贺活动,例如燃放烟花、舞龙、舞狮表演以及各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等,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体现了对春节这个节日的重视和庆祝之情。
还有,每年的寒食节期间,上虞人还会打扫祖坟、上坟祭祀、赛龙舟等传统习俗活动,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意,更是希望能够祈求祖宗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幸福。
除了以上的民俗活动,上虞人还非常重视教育,举行许多与教育有关的活动。
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上虞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挂在当地学校门前的大红灯笼。
这个灯笼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学子们的期望。
上虞的民风民俗是上虞独特的精神气质的体现,也是上虞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真实写照。
上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使得上虞人民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他们坚信,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培养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传承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和传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我的家乡上虞写出特产作文三年级

我的家乡上虞写出特产作文三年级《我的家乡上虞》
我的家乡上虞可美啦!这里有好多好多好吃的特产。
上虞的杨梅特别有名。
一到夏天,杨梅树上就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杨梅。
它们像一个个小红灯笼,好看极了!我和小伙伴们会一起去杨梅山上摘杨梅。
摘一颗放进嘴里,酸酸甜甜的,那味道,简直棒极了!
还有上虞的盖北葡萄。
那一串串葡萄,就像紫水晶一样,亮晶晶的。
咬一口,甜甜的汁水就流了出来,让人吃了还想吃。
我爱我的家乡上虞,更爱家乡的那些美味特产!
《我的家乡上虞》
我生活在上虞,这是一个很棒的地方!
我们上虞有好多特产呢。
比如说梁湖年糕,又软又糯,可好吃啦!过年的时候,家里都会做年糕,我会在一旁看着,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心里可开心了。
还有崧厦榨菜,脆脆的,很爽口。
早上喝粥的时候,配上一点榨菜,感觉胃口都变好了。
这就是我的家乡上虞,有着让人喜欢的特产,我爱我的家乡!。
上虞的民风民俗_初三作文范文

上虞的民风民俗_初三作文范文上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拥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
上虞的民风民俗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保护,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上虞的民风民俗源远流长,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上虞,人们重视家庭、尊重长辈、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发展。
每到农历新年,上虞人民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而在日常生活中,上虞人还会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习俗,比如过大年、拜年、结婚、出嫁等等。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是上虞人民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也是上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祭祖和传统节日,上虞还有许多与民风民俗相关的活动。
比如每年的中秋节,上虞人们会祭月、赏月、吃月饼,共度团圆的时刻;每到农历三月三,上虞人们会举行渔民节,借此纪念上虞古代渔民的辛勤付出;而在每年的元宵节,上虞人们则会举行灯谜会,通过玩猜灯谜的游戏来增进互动和认识。
与此上虞还保留了许多与民风民俗相关的传统手工艺。
比如上虞的剪纸、蹄花、龙须绣、篾编等,都是上虞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
这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让上虞人民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文化特色,也为上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推动力。
上虞的民风民俗还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上虞位于吴越平原的心脏地带,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在上虞的民俗活动中,农耕文化与渔耕文化以及自然环境和谐相融。
比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上虞人们会举行龙舟赛,这不仅是一项传统的庆典活动,也是对山水环境的一种赞美和祈愿。
而每年的秋季,上虞人还会去采摘菊花,一方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另一方面也通过采摘菊花表达对丰收的感恩之情。
上虞的民风民俗是一个丰富多彩、独特而又富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现象。
它不仅体现了上虞人民对祖先、家族和传统的尊重和维护,也彰显了上虞人民对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热爱和追求。
无论是祭祀祖先、庆祝传统节日,还是参与传统手工艺和与自然环境互动,上虞的民风民俗都是上虞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虞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报告

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报告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报告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虞市作为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遗产体现了上虞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
二、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1. 上虞剪纸:上虞剪纸是一项独特而精美的艺术形式,以其细腻的手工艺和富有创意的设计而闻名。
剪纸作品具有丰富的主题,如花卉、动物、人物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龙灯舞:龙灯舞是上虞地区一项古老的舞蹈艺术,以传统的龙为主题,以灯光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展示。
龙灯舞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是上虞地区的传统庆典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3. 上虞花灯:上虞花灯以其华丽的造型和独特的工艺技巧而著称。
这些花灯精心制作,以各种动物、人物、景物等为主题,以其独特的灯光效果吸引了众多观众。
4. 上虞布鞋:上虞布鞋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制鞋技艺,通过精细的手工缝制,制作出质朴而舒适的鞋子。
这种传统工艺在上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
三、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1. 政府支持:上虞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投入资金,积极推动保护工作的开展。
2. 专家团队:上虞市建立了一支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团队,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传承人组成,致力于研究和传承上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 社区参与:上虞市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文化活动,提高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参与度。
四、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影响1. 文化传承:上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旅游资源:上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欣赏和体验,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上虞家乡作文

上虞家乡作文
哎呀呀,我的家乡上虞可好玩啦!
上虞有好多好多漂亮的地方呢,嘿嘿。
有大大的公园,里面有绿绿的草地和五颜六色的花儿,我经常在那跑来跑去,可开心啦。
还有一条很宽很宽的江,江水哗哗地流着,嘿呀,可有意思啦。
有时候我会和爸爸妈妈去江边散步,看着江水,我就会想江水到底会流到哪里去呢。
家乡的街道也很热闹呀,有好多好吃的东西。
哈哈,我最喜欢去买那些甜甜的糖果和香香的烤串啦。
上虞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呢,那些房子看起来很特别,就像故事里的一样。
哎呀,我每次经过都会好奇地多看几眼。
我在上虞认识了好多好多小伙伴,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每天都嘻嘻哈哈的,特别快乐。
嘿呀,我可太喜欢我的家乡上虞啦,这里有我好多好多的回忆呀,嘿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2)班目录一、上虞概况二、名人介绍三、人文历史四、上虞土特产1.上虞魁栗梁2.湖水磨年糕3.上虞豆酥糖五、虞山舜水六、虞山舜水一览1.曹娥江2.曹娥庙3.小仙坛青瓷窑址4.东山5.永元秀塔6.凤鸣洞瀑布7.春晖中学8.洪山湖9.百官、大舜庙、舜井上虞概况上虞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离东方大港宁波62公里,西距省会城市杭州70公里,北濒杭州湾与上海隔江相望,南依景色秀丽的四明山麓,面积1427.5平方公里,人口78万,辖18个镇6个乡,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杭嘉湖高科技区成员单位。
"八五"期间,上虞市连续三次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名财政大县、全国粮食大县、全国商品棉生产基地县(市)、全国夏油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
上虞人文资源非常丰富。
上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公元前222年设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
王充、谢安、章学诚、竺可桢、胡愈之、谢晋等一大批贤人志士,为上虞历史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上虞名胜荟萃,古迹众多,是世界著名的青瓷发源地,"江南第一"曹娥庙、白马湖畔春晖园、曹娥江连东山景、英台故里祝家庄等等,上虞已经成为"唐诗之路"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上虞投资环境十分优越。
上虞向有"九县通衢"之称,杭甬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杭甬运河、104国道、329国道纵横贯通全境,上虞港是杭州湾南岸唯一的海港。
电力供应充沛,网电、火电、水电"三电"齐全,各类供需线路配套,现有220千伏变电所1个、110千伏变电所2个、35千伏变电所12个、装机2.4万千瓦热电厂各1座,已通过国家农村电气化县(市)达标验收。
通迅设施超前,全市实现了电话程控化、传输光缆化,电话装机容量已达11万门,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1.03部。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道路、供水、排污、绿化等市政配套设施齐全,拥有省旅游局定点的涉外三星级饭店两家;省级上虞经济开发区和上虞港化工工业区已成为海内外关注的投资开发热土。
上虞经济基础比较扎实。
199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5.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11.15亿元,财政收入4.24亿元,经济总量和质量名列浙江省前茅。
农业已初步形成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粮、棉、茶、茧、油持续增产的格局。
工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机电、轻纺、化工、建材四大行业成为支柱行业。
全市现有工业企业5158家,其中上等级、上规模企业集团29家。
浙江阳光集团是亚洲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基地,浙江上风集团、浙江联丰集团分别是全国最大的风机和冷却塔生产基地。
"阳光"牌节能灯、"上风"牌风机、"联丰"牌玻璃钢冷却塔、"女儿红"黄酒等一批优质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声誉。
上虞又是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建筑之乡",建筑业先后打入国内十多个省市和美国、新加坡等国际市场。
全市拥有上等级建筑企业97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9家、二级资质企业32家,1998年建筑产值78亿元。
上虞外向经济发展迅猛。
年外贸出口总额达37.28亿元,累计创办三资企业282家,总投资45580万元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0060万美元。
合作范围从纺织、服装发展到机械、化工、电子、五金、建材、通信设备及开发农业。
三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已成为上虞工业经济的生力军。
其中,浙江上风集团与日本、新加坡及西欧、澳州等国家和地区合资的9家企业,发挥强强联合优势,开发的风机产品覆盖国际市场,七项效益指标均居全国风机行业首位;浙江亚龙集团与香港合资的华章制衣厂,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制衣出口企业。
今后五年,是上虞市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
上虞人民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积极构筑多种所有制经济新格局;强化基础,提高效益,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新路子;优化结构,促进转变,大力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扩大开放,加快联合,努力实现外向弄经济新突破;加强协调,重在建设,着力开创社会事业新局面,努力把上虞建设成为交通枢纽型、江滨特色的现代化新兴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
人文历史据史籍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上虞生活。
相传父系氏族后期,虞舜避丹朱之乱南下,史称“舜避丹朱于此……舜与诸候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
”据郭沫若在其《卜辞通纂》中云,殷商甲骨言语中已有“上虞”地名,上虞之名颇古。
夏帝少康后,上虞隶居属越国,战国时期楚灭越后属楚,秦王赢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上虞县。
从建县至今的2000余年历史中,上虞有两次共212年时间并入过会稽县,460年时间分南乡设立过始宁县,1年时间并入过余姚县;县境辖区也仅有一次大变化,即1954年绍兴县的东关、汤浦两区划入上虞,史乃称“上虞县境极少盈缩”。
县名历经沧桑而不改,境域千年极少变,这在其他县(市)中是少见的。
解放后,上虞境内出土的石斧、破土器、石犁等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为其悠久的历史提供了有力佐证。
先后出土的古陶瓷窑址及大量精湛的陶资器皿,在国内外历史学界、考古学界和陶瓷界中引起轰动,使上虞成为一致公认的“古代陶瓷之乡”和世界青瓷的发源地。
境内已发现的近400处古窑址,构成了从商周到宋代绵延不断的宠大窑系。
出土的大量文物,以西晋堆塑罐与五代晚期的一只双头虎枕最为罕见,前者被誉为“稀世珍品”,后者被称为“举世无双”。
国内外有识之士无不赞叹上虞古代文明所达到的惊人高度。
上虞素有“山川毓秀,人杰地灵”之称。
亚热带温和的季风气候孕育了一方秀丽的水土,境内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贯穿境内的曹娥江源远流长,早在盛唐时候就是一条著名的唐诗之路,人文景观星罗棋布。
曹娥江风景区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历史上曾有两次名士、学者在境内聚会;东晋时谢安兄北及王羲之、孙绰、李充、阮裕、许询、支遁等隐居东山,“出则渔弋山水,入则含咏属文”,后谢安出山从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因有成语“东山再起”的千古流传;本世纪20年代初,经亨颐、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等会于青山环抱的白马湖畔春晖中学,边从教边写作,赢得“北南开,南春晖”之誉。
悠悠五千年,上虞这块古老而又充满灵气的大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英才,上虞历史因此流光溢彩。
名人介绍——谢灵运南朝宋诗人。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
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
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
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
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
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
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
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
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
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
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
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谢灵运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
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
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
《隋书·经籍志》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
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另有明代李献吉等辑刻的《谢康乐集》。
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
其他名人:东汉王充,被誉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与王充同一时代的“凤鸣真人”魏伯阳被尊为“万古丹经王”,其著作《周易参同契》是化学科学领域全球“第一本这方面的著作”。
东汉中叶的孟尝“合浦还珠”,被誉为古代廉政典范。
三国时嵇康在哲学、文学、美学、音乐方面颇有建树,是“竹林七贤”之一。
宋代李光,以面斥秦桧,力主搞金著名。
明代叶经、陈绍、谢瑜、徐学待,刚正不阿,数次冒死弹劾严嵩,史称“上虞四谏”。
清代章学诚是我国方志学奠基人,一代史学大师。
在近现代史上,上虞大地后贤踵接,人才辈出。
经元善、杜亚泉、经亨颐、夏丏尊、马一浮、竺可桢、徐懋庸、陈鹤琴、范寿康、胡愈之、吴觉农等皆饮誉海内外。
时至改革开放的今天,又有谢晋、经叔平、何振梁等一批虞籍知名人士活跃在祖国各条战线上。
朝夕生活在上虞这块土地上的75万人民,更是夙兴夜寐,胼手胝足,他们继承桑梓先贤的业绩,以饱满的热情,为家乡的更加美丽更加繁荣而奋发努力。
上虞土特产上虞魁栗上虞魁栗是劳动人民长期在生产实践中,精心培植和选育出来的一个地方优良品种,素以颗粒大、色泽鲜艳、风味佳美而闻名中外。
栽培历史悠久,据清《嘉庆上虞志》记述,上虞魁栗形成的历史至少已有2000多年了。
目前,上虞是浙江省板栗的主产县之一,也是1987年全国41个年产板栗500吨以上的重点县之一。
1973年在全国板栗评选会上,上虞魁栗被评为最佳板栗品种之一,并被全国果树园艺界列为中国板栗8个优良地方品种之一。
近年来,上虞魁栗不仅在上虞县和全市有较大发展,而且在河北、山东、福建、贵州、广西等省区和省内的长兴、桐庐、天台、开化、武义、缙云等地都广为栽种。
据调查,上虞县1987年有板栗林13884亩(其中魁栗约占30%),投产面积9000亩,常年产量在500吨左右,1987年为655吨。
分布于31个乡(镇),尤以岭南、陈溪、下管、清潭、覆卮5个乡(镇)最为集中,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县总数的80%以上。
现全市有魁栗栽培面积近8000亩,年产量300吨左右。
魁栗属壳斗科,为落叶乔木。
树势中庸,一般树高4.5-7.0米,冠幅直径与树高相近,树冠开张,呈自然开心形或圆头形;叶质厚,浓绿色,有光泽,倒卵状椭圆型,基部微心脏形,叶绿锯齿比毛板红大,且向内;雌雄异花同株。
雄花序着生叶腋,长而多。
雌花序着生在最上部1一4条雄花序基部,呈球状;种苞长椭圆形,平均重132.1克,呈黄绿色,例长,密而粗硬,一般每苞有坚果2.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