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市城市文脉、城市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研学报告上虞区

研学报告上虞区

研学报告:上虞区1. 引言本次研学报告旨在对浙江省杭州市的上虞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上虞区是杭州市的一个行政区,地处杭州市西南部,是杭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将介绍上虞区的地理位置、人口统计、文化特点以及经济发展情况,以便更好理解和认识这个地区的综合情况。

2. 地理位置上虞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0°02′~30°25′,东经120°69′~120°42′,总面积为2662平方公里。

它南靠绍兴市,东临余杭区,西邻淳安县,北界临安区。

地理位置使得上虞区的交通发达,便于与周边地区进行交流和合作。

3. 人口统计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上虞区的常住人口为120.3万人。

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2%,是一个人口规模适中的区域。

上虞区的人口结构相对较为年轻,青壮年人口占比较高。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上虞区人口的不断增长也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了活力和潜力。

4. 文化特点上虞区作为杭州市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里就在上虞区,因此这里也成为了书法艺术的重要发源地。

此外,上虞区还有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如龙船竞渡和荷花观赏等,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此观光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5. 经济发展上虞区是杭州市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极,也是浙江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区内有众多的工业园区和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较为突出。

上虞区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的入驻。

近年来,上虞区的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持续攀升。

6. 总结总的来说,上虞区位于杭州市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人口规模适中。

区内文化底蕴深厚,景点众多,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特点的地区。

经济上,上虞区发展迅速,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具备竞争优势。

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上虞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以上是我对上虞区的简要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对了解和认识这个地区有所帮助。

上虞旅游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上虞旅游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上虞旅游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上虞旅游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更注重精神文明。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也在蓬勃发展起来。

然而,上虞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美风光的城市旅游业却发展缓慢。

到底上虞有哪些旅游资源?上虞旅游业为什么发展缓慢?上虞应怎样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发展旅游文化?本文就上虞市的旅游文化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旅游文化优势问题策略一、引言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

旅游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

发展旅游文化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更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开阔人们的视野,增强文化软实力。

文化生产力越来越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二、发展优势上虞市位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南翼,是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虞自古以来便以“九县通衢”著称。

杭甬高速、上三高速纵横全境,104国道、329国道贯通南北,杭甬双轨铁路、500吨级杭甬运河驰骋穿越。

萧山机场至上虞不足半小时车程。

5000吨级的上虞港,是杭州湾南岸惟一的出海港口。

即将动工建设的杭州湾绍嘉通道对接嘉兴海宁,将上虞与上海的时空距离缩短至2小时。

正在施工疏浚的曹娥江口门大闸,建成之后将成为中国第一河口大闸。

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群发优势,为上虞市分享国内最大旅游客源输出地提供了“近水楼台”的优势。

特色旅游资源: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上虞向以历史悠久、山川毓秀、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独树一帜,更以江南著名的人文之邦、名士之乡著称。

首先,上虞是中华孝文化的源头,舜和曹娥在各领二十四男女孝之首。

其次,上虞是春秋制造业文明的中心之一,主要代表是酿酒、制陶、冶炼等,成为中国母亲瓷――青瓷的发源地。

上善名都 绿意虞城 上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掠影

上善名都 绿意虞城 上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掠影

水系生态修复计划
上虞市针对城市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提升,特别是针对水系的生态修 复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
水系生态修复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和措施,包括河床清淤、河岸修复、水生植物种植等 ,以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和自然景观。
水系生态修复的成果
经过努力,上虞市的水系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水体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得到了增加,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优美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加强城市绿化规划
结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绿化带、公园、广场等公共绿地空间。
园林建设中应用了生态修复技术,对受 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提升。
节能环保技术
上虞市在园林建设中积极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如 使用太阳能照明、雨水收集利用等。
绿色建筑材料
上虞市在园林建设中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社会参与机制
公众参与决策
上虞市在园林建设中积极引入公众参与决策机制,让市民对城市 园林建设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道路绿化规划
上虞市在道路绿化提升方面,注重科学规划,根据不同道路的 特点和需求,制定了合理的绿化方案。
道路绿化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注重质量监管和技术创新,确保了绿化效果的 美观和持久性。
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
通过道路绿化提升,上虞市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减少了空 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水系生态修复
自然资源
1
上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水系、 土地等。
2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约40%,为城市居民提供 了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居住环境。
3
市内有多条河流和湖泊,水系发达,为城市增 添了灵动的气息。

上虞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虞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虞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方都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挑战。

上虞市作为浙江省重要的地级市,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研究旨在对上虞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探讨其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上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二、上虞市的基本情况上虞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浙江省境内唯一与江苏相邻的地级市。

上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2003年,上虞市被列入浙江省“小城镇”建设试点城市。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上虞市。

上虞市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上虞市一直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17年,上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9亿元,人均GDP超过8万元,位列浙江省地级市前茅。

三、上虞市的经济可行性分析1. 产业结构分析上虞市的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导,包括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多个细分行业。

其中,电子产业和机械制造业在上虞市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均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上虞市还有发达的农业和服务业,农业主要以水稻、蔬菜、水果为主,服务业则包括餐饮、旅游、金融等多个领域。

2. 区域优势分析上虞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位置,紧邻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此外,上虞市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便捷的水路交通,为上虞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上虞市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家电、汽车、房地产、旅游等领域,同时,由于上虞市地处水乡,水上旅游和休闲度假也成为市场的新需求。

因此,上虞市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四、上虞市社会可行性分析1. 人口结构分析上虞市的人口结构相对较为合理,其中劳动力资源充足,教育水平较高。

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报告

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报告

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报告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报告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虞市作为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遗产体现了上虞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

二、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1. 上虞剪纸:上虞剪纸是一项独特而精美的艺术形式,以其细腻的手工艺和富有创意的设计而闻名。

剪纸作品具有丰富的主题,如花卉、动物、人物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龙灯舞:龙灯舞是上虞地区一项古老的舞蹈艺术,以传统的龙为主题,以灯光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展示。

龙灯舞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是上虞地区的传统庆典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3. 上虞花灯:上虞花灯以其华丽的造型和独特的工艺技巧而著称。

这些花灯精心制作,以各种动物、人物、景物等为主题,以其独特的灯光效果吸引了众多观众。

4. 上虞布鞋:上虞布鞋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制鞋技艺,通过精细的手工缝制,制作出质朴而舒适的鞋子。

这种传统工艺在上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

三、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1. 政府支持:上虞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投入资金,积极推动保护工作的开展。

2. 专家团队:上虞市建立了一支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团队,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传承人组成,致力于研究和传承上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 社区参与:上虞市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文化活动,提高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参与度。

四、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影响1. 文化传承:上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旅游资源:上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欣赏和体验,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上虞最新规划实施方案

上虞最新规划实施方案

上虞最新规划实施方案上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是浙江省重点县市之一。

近年来,上虞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上虞市政府制定了最新的规划实施方案,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首先,上虞市将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在规划实施方案中,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城市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提升城市防洪能力。

同时,市政府还将加大对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改善,推动城市交通的绿色、智能发展。

其次,上虞市将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规划实施方案中提出,市政府将加大对城市绿化、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推动城市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同时,市政府还将加强对城市建筑、市容市貌的管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为市民营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环境。

再次,上虞市将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

规划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市政府将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市政府还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上虞市将加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动。

规划实施方案中提出,市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同时,市政府还将加强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推动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总的来说,上虞市最新的规划实施方案着眼于城市发展的全局,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改善、产业发展支持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多个方面入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幸福生活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市政府的领导下,上虞市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上虞区2024年工作计划

上虞区2024年工作计划

上虞区2024年工作计划引言上虞区作为浙江省绍兴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定位于沪杭甬经济带的门户,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自然资源。

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上虞区制定了2024年的工作计划,旨在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经济发展1.1 产业转型升级指导思想:坚持创新驱动,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制定鼓励政策,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发挥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作用,加强创新资源整合。

1.2 优化营商环境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完善法治环境,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

1.3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指导思想:发挥区域优势,培育壮大具有特色的产业,打造区域经济的新支柱。

•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打造品牌。

•发展旅游业,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培育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城市建设2.1 城市规划指导思想: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

•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市布局。

•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高城市功能。

•加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推进城市综合开发。

2.2 环境保护指导思想: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施水源保护,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3 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思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交通和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建设,缓解交通压力。

•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城市运输效率。

•提升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社会事业3.1 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加强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优质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更多技术人才。

介绍上虞的文章

介绍上虞的文章

介绍上虞的文章上虞是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杭州湾,南接余姚市,西靠诸暨市,北界绍兴市。

上虞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文化荟萃之地。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上虞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和特色美食。

上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上虞地处上海、杭州、宁波之间的黄金交通节点,是江浙沪地区的交通枢纽。

市区有杭甬高速、甬台温高速、沪杭高速、杭金衢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贯穿,距离杭州、宁波、上海等城市均在2小时车程之内。

上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上虞就是越国的都城。

上虞孤山是越王勾践的陵墓所在地,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是上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此外,上虞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西塘古镇、龙山文化遗址等,这些都是上虞丰富的历史文化的见证。

上虞拥有丰富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

其中,西塘古镇是上虞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西塘古镇位于上虞市区西南部,是一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

古镇内有众多古建筑、古街道、古桥梁,保留了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是游客领略古代江南文化的好地方。

此外,上虞还有孤山、东禅寺、世贸广场等景点,供游客观光游玩。

上虞的特色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上虞菜以鲜嫩、鲜香、鲜活而著称,尤以虞山鳜鱼、东洲豆腐、虞山蟹粉狮子头、虞山羊肉等最为有名。

其中,虞山鳜鱼是上虞人民的饭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其肉质鲜嫩,口感鲜美,是上虞的特色菜品之一。

此外,上虞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蟹壳黄、豆腐干等,让人垂涎欲滴。

上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风景优美的城市。

它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它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游客;它的旅游景点独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它的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让人回味无穷。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虞的魅力将越来越多地为世人所熟知和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上虞市城市文脉、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只有注重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不断提高文化品位,才有生命力。

一座城市,是由历史和时间塑造的,而建筑就是其见证。

上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的大舜的出生地,是梁祝传说中的英台故里,也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

如何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注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统一,注重文物古迹保护和现代化建设的相互协调,尽力把保护历史风貌、体现人文传统和建设现代化设施结合起来是我们在下阶段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近年来上虞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把加快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作为两大主要任务,确立了“工业立市、开放兴市、生态靓市、合力建市”的发展战略,强化了“规划立城”这一理念,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呼应大绍兴,全力营造环境,整合提升优势,广泛吸纳引进,建设与上海配套的特色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都市农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在杭州湾南岸一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滨江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正在崛起。

在推进城市化发展的同事,更应该注重对城市文脉、城市文化的研究。

城市化要与历史文化遗产、文化教育相连接,互相促进。

在一定意义上说,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不高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

每个城市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的特点,突出城市建设的特色,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要十分重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

提到上虞的城市文化、城市文脉首先呈现在人脑海的自然是曹娥江,说到曹娥江不得不提位于曹娥江西岸百官镇孝女庙村,被誉为“江南第一庙”。

相传东汉时上虞曹家堡一位垂髻弱女曹娥,14岁那年父亲落水失踪,少女沿江号哭十七日无觅,奋不顾身投江寻父,五日后背负父尸浮出水面,以生命的代价谱写了一曲孝义赞歌。

时人为了表彰她的德行,改江名为曹娥江,并建庙立碑,代代祭祀。

曹娥庙坐西朝东,依山面江,占地6000平方米,分布在三条轴线上的十八九处建筑物,布局严谨而又错落有致地组成了这座声誉日隆的庙宇。

庙内拥有的宋碑、雕刻、壁画、楹联艺术,号称“四绝”,早已饮誉海内外。

镇庙之宝如宋碑,后殿22扇门上的唐宋诗意花板木雕等。

宋碑亦名曹娥碑,为王安石婿蔡卞所书,其行楷体遒劲酣畅,神采飞扬,为宋代行楷体书法的典范。

后殿花板木雕,更令人拍案叫绝的艺术珍品:李白《赠汪伦》诗意浮雕,诗人神情凝重,乘舟欲行;汪伦在岸上挥手放歌,送别挚友;空中白鹤结伴双飞,反衬惜别之苦;更兼山川、屋宇、花树、宝塔巧妙营构,把一种依恋难舍、友情难割的氛围烘托得淋漓尽致,尺幅虽小,而意境无限。

在杜牧的《清明》诗意图中,作者以春花盛开体现“清明时节”,以溪水潺湲表明“雨纷纷”。

宾客问路、牧童遥指、酒娘顾盼、酒保殷勤,一一刻画得传神尽意,形体笑貌栩栩如生,展示出雕刻艺人高超的技艺和对唐诗感受的准确把握。

显然,一种感受所萌生的感情也许是肤浅的,而从这种感情中提炼出来的艺术往往是辉煌的。

曹娥庙最感人的还数它闪射出来的人伦之光。

古往今来,它牵动过多少蟒袍玉带,迎来过多少文人墨客,感动过多少平民百姓,已经无从稽考,但是,庙内的帝王封匾、文士题咏、名家勒石、乡贤雕塑等一干传存,却清楚而浓烈地显现出华夏子孙安身立命的共同基石——孝义,是多么受人尊从和代代承传。

瞻仰曹娥庙,无异于上了一堂人伦道德的教育课。

带着对上虞市城市文脉、城市文化的探索走进上虞博物馆,青瓷陈列室被布置在一个显著的位置,其中一件西晋青瓷佛寺罐上装饰着一组舞蹈胡俑很是吸引人的眼球,他们的头部用一个范子印成,而身体其余部分则捏塑成各种姿态,或抖擞击鼓,或翩然起舞,形象维妙维肖,栩栩如生,自然和谐,自不待言。

青瓷的装饰可谓巧夺天工,各尽其妙,无论循规蹈矩的印纹印花还是潇洒飘逸的曲线纹饰,不论异曲同工的浮雕贴花抑或别开生面的点彩绘彩,皆打破了青瓷装饰单一的审美格局,开辟了新颖的别有洞天,为瓷器的装饰艺术注入了永恒不息的活力。

早在越国时期,杭州湾南岸便成了原始瓷的中心产地。

至东汉中晚期,从原始瓷蹒跚走来的成熟瓷器终于在浙江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区创烧成功。

随着制瓷技术的播撒张扬,一个颇具规模的瓷窑体系迅捷在宁绍地区形成,其伟岸雄风一直接续到北宋,它就是人们普遍所称的越窑。

“人从月边去,舟从空中行。

此中人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沈吟黄绢语。

”上虞境内,一条以东汉孝女曹娥命名的江流,不仅记录了文人墨客寻山问水的雅兴事,更是见证了越窑青瓷的兴衰史。

时移世易,俟及三国两晋,青瓷的烧结中心仍在曹娥江中游地区,考古人员发现窑址达140余处,比东汉增加了近3倍。

三国鼎立后,“有吴之务农重谷,始于此焉”。

农业的发展为制瓷业提供了保证,而人口的增长和厚葬风的盛行又使瓷器的需求量相应增加。

此外,曹娥江中游一带瓷土和燃料充足,交通便利,令瓷器生产急剧发展,以至迎来了晚唐五代的全盛期。

其时,在青瓷的发源地上虞,涌现了一大批如袁宜、范休可、项霸等制瓷名匠。

在六朝建都的南京以及附近县市大量出土南京光华门外赵士岗“赤乌十四年”(251年)墓出土的青瓷虎子,器身刻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字;江苏金坛县出土的一只青瓷扁壶,器身两侧分别刻有“紫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土甲者也”、“紫是鱼浦(在上虞白马湖)土地”等铭文。

入宋以后,越窑制瓷业始式微衰落。

其何以奄奄一息,一时成为众多学者研究晚期越窑的一个难点。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时任上虞市文物管理所所长的李刚先生,不仅餐风沐雨、爬山涉水对宁绍地区五代北宋窑址及其地理环境反复进行了调查,还焚膏继晷地查阅了卷帙浩繁的古籍,最终考证得出:宁绍地区极度繁荣的农业所导致的燃料短缺和工匠雇值上升,于是敲响了当地制瓷业的丧钟,继而默默地消失于杭州湾南岸。

中国有句古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桃李芬芳的春晖中学就是选址在这么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在曹娥江畔、象山脚下的小小的白马湖畔,却留下了朱自清先生、夏丏尊先生、丰子恺先生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足迹;他们以其各自独特的人格和艺术魅力给这块土地涂抹上的浓重的文化灵光。

白马湖真的很美。

那种毫不张扬的、静如处子的、质朴自然的模样,让久居闹市的心刹那间就平静下来。

在一派广袤的田畴之中、在宁静秀丽的湖畔建立的春晖中学,是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的大手笔,出手不凡的学校像一块磁石,吸引了中国文化史上众多的大家硕彦前来任教,名师荟萃更使春晖星光灿烂。

80多年过去了,昔日名师已陆续驾鹤西去,惟有当年他们曾经居住过的平屋,依然静静地伫立在湖畔,岁月风尘掩映不住的光辉熠熠照人。

晚晴山房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居处。

平房建在山坡上,登上一二十级台阶便到了门口。

简陋的陈设、破旧的衣物、粗茶淡饭、淡泊的生活,潜心于佛经书画之中的大师觉得“破帐子好,粉破席子好,白菜好,萝卜好,咸苦的蔬菜好……”一代高僧苦行僧般的外表下掩藏着深遽的思索,看似冷静,心中却热血奔涌,平屋中平凡的日子被升华到另一个神圣的精神境界。

信步走下台阶,小路一侧那所黑瓦白墙的小平屋里,住着是宏一法师的弟子丰子恺先生。

小屋名为“小杨柳屋”,据说是在春晖中学任教的丰子恺先生课余散步时,见湖畔的农民在种柳树,于是便讨了一棵种在小平屋的院角里,小平屋由此得了这个漂亮的名字。

在这棵小杨柳树下,丰子恺先生暇思联翩、灵感如涌。

他的那些名闻遐迩的漫画《嫩柳图》、《茶馆图》……一幅一幅地诞生,那简炼、拙朴、妙趣横生、生活气息浓郁、韵味隽永的漫画作品,在我国漫画界独树一帜,至今仍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走过小杨柳屋,就到了夏丏尊先生的平屋了。

夏先生是将这白马湖和春晖中学视作自己生命永久的驻地了,这平屋是他卖掉自己的祖宅后建成的。

小屋子背倚着山坡,面临着湖水,带着水气的风从湖面上吹过来,好听的鸟鸣从屋后的山坡上滚落下来。

在这朴实无华的平屋中,夏先生“穿着一件夏布长衫,教其书,写其文,不愿当官,更不想立名,只愿平淡终生”。

推开平屋小小的后门,有一眼水井,井圈上已苔痕斑驳,井水却依然清亮。

沿着山路向上,不远的缓坡上,长眠着夏先生和夫人。

一座座很不起眼的平屋,平屋里走出一个个挟着教案的老师: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春晖的讲台上,有过许多智慧的身影:蔡元培、张闻天、叶圣陶、俞平伯、柳亚子……那是春晖学子们的幸运。

虞山舜水不乏好去处:攀一代名相谢安隐居过的东山,可以重温一段“东山再起”的千古史事;游:“梁祝”传说中的祝英台家乡,心情融入那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悲剧中;登新辟的胜景卧龙山,可以体味上虞领导和人民精心美化乡土的一片赤诚。

城市文化既大而无形,又可触可感,既独立存在,又与其他因素高度融合,既需要继承本色,更需要推陈出新。

城市文化发展的目标是有内涵、有魅力、有吸引力,城市物质组成要素得到升华。

城市形象建设根本上是城市文化的建设,比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

在城市理念识别中,精神文化占了相当的比重。

文化是经过千百年积淀形成的,记载了当地人民的奋斗历史、精神风貌和习俗民情,具有鲜明的个性。

城市文化塑造可以凝聚公众注意力,提升市民文明层次,同时使外地公众增加对城市的兴趣和向往。

上虞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应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即展示了城市文化风格,丰富发展了文化传统,更有效地增强了城市形象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上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肖锋2005年12月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