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建设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城市书屋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书屋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书屋建设调研报告《城市书屋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背景城市书屋是指在城市中心或各个社区内,为市民提供阅读书籍、学习、文化交流的场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书屋建设成为许多城市政府和社区关注的重点。

二、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城市书屋目前的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城市书屋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 网上调研: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和报告,了解全国范围内城市书屋建设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 实地调研:选择了五个不同城市的书屋进行实地调研,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武汉。

四、调研结果1. 建设情况:调研发现,城市书屋的建设在全国各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同城市根据自身的资源和需求,建设了具有不同特色的书屋,既有大型的综合书屋,也有小型的社区书屋。

2. 存在问题:尽管城市书屋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书屋的设施和服务水平还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其次,一些书屋存在管理混乱和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无法正常运营。

五、建议1. 提升设施和服务水平:政府和社区应该加大对城市书屋的投入,提升设施和服务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2. 加强管理和运营:建议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组织来负责城市书屋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确保书屋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服务。

3. 多元化活动:书屋应该结合当地文化和市民需求,举办多样化的活动,如讲座、展览、读书会等,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

六、结论城市书屋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对于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和满足市民对知识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城市书屋建设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挑战。

政府和社区应共同努力,加大对城市书屋的投入和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文化和知识服务,推动城市书屋建设迈向更高的层次。

中山市文化的调查报告

中山市文化的调查报告

中山市文化的调查报告中山市位于广东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在文化方面,中山市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活动。

本文对中山市文化进行了调查,探讨了中山市的文化背景,文化传承和现状。

一、文化背景中山市的文化背景非常深厚,它是众多历史文化和革命历史的发祥地之一。

自古以来,中山市一直是南粤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其文化特色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中山市历史文化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例如中山市文化名人的诞生和中山市人民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是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是中国现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开拓者和领导者,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并在中山市的南山脚下倡导了革命思想。

中山市人民艰苦奋斗,始终保持着非常高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文明观念,这也是中山市文化的核心所在。

二、文化传承中山市的文化传承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保护。

中山市的传统文化主要有粤剧、南国丝竹、南音、南拳等。

这些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能够体现中山市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中山市的文化传承不仅有传统的文化,还有当代的文化遗产。

中山市是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城市,其文创产品在东莞、广州及全国各地非常受欢迎。

此外,中山市还有众多的艺术家、作家和文化艺术爱好者。

他们在中山市发掘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在向世界展现中山市的文化多样性。

三、文化现状当前,中山市的文化发展十分活跃。

中山市具有很强的文化自信心,它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电影、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

中山市政府积极扶持和推广中山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为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集中生产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支持。

在中山市,很多的文化活动和展览得到了各界的广泛支持。

例如中山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中山市科普教育馆和中山市美术馆等的文化活动和展览等。

这些活动能够促进中山市文化形象的推广,吸引更多的人走近中山市,了解中山市的文化和艺术。

四、文化建设在当前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加强中山市文化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建立一个愿景新、文化新、科技新的中山市文化产业体系。

城市文化场馆建设的考察报告

城市文化场馆建设的考察报告

城市文化场馆建设的考察报告
报告主要考察了城市文化场馆的建设情况,包括场馆规模、设施设备、文化活动等方面。

以下是具体的考察内容和结论:
一、场馆规模:
1. 市区内的主要文化场馆大多数规模较大,建筑面积在几千至几万平方米之间,能够容纳大量观众。

2. 一些进行综合性文化活动的场馆规模更大,设有多个演出场地,能够同时举办多个活动。

二、设施设备:
1. 主要文化场馆内配备有现代化的灯光、音响、舞台设备等,能够满足各类演出活动的需求。

2. 部分场馆还配备了电子显示屏、互动展示设备等先进的展示技术,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3. 部分场馆设置了舞蹈排练室、音乐排练室等专门的排练设施,为文化活动的筹备提供便利。

三、文化活动:
1. 主要文化场馆每年都会举办大量的文化活动,包括音乐会、话剧、舞蹈表演、展览等。

2. 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儿童剧、戏曲、摄影展等,形式多样。

3. 部分场馆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来进行演出,吸引更多观众参与。

结论:
城市文化场馆的建设在规模、设施设备、文化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这些
场馆成为了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然而,在一些较小的城市或乡村地区,文化场馆建设还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
升文化设施的水平。

同时,政府和相关文化部门应加强对场馆的运营管理,提高服务
质量,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推动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

关于社区文化资源和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以南京市部分社区为例

关于社区文化资源和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以南京市部分社区为例

[ 3 ] 张改侠 . 现代酒 店财务管 理的 问题及对 策分析 [ J ] . 时代 金融 ,2 0 1 6
( 3 ) : 2 4 7 、2 5 1 .
购的成 本 ,也要 对人工成 本进行 有效管控 ,建立一套 有效 的管 控措施 ,
来对冗 余人 员进 行控 制 ,来有效降 低有人 资成本 。最 后 ,要对 酒店中容
2 0 1 6 . ( 5 ) : 4 1 — 4 2 .
5 . 有 效 的成 本控 制 手段
成本控 制是酒 店财务管理的核心 ,是提升酒店竞争 力的关键 。首先 , 提升普 通员 工的成本控 制意识 ,培 养 员工 节约成本 的思想 ,并将 成本管 理与 员工的绩效 考核相 挂钩 ,其次 ,成本管 控的全面 化 ,不单 单针对采
易发 生 的 事 情 ,做 好 预 案 ,有效 降 低 成 本 。
[ 4 】 刘凤 华 . 关于现 代酒店 财务管理 现状和 发展探析 [ J ] . 新经 济 , 2 0 1 4
( 7 ) : 9 6 . 【 5 ] 汤文 华 . 提 高 酒 店 财 务 管理 水 平 的 几种 有 效 方 法 [ J ] . 会计 之 友, 2 0 1 3 . f 8 ) : 3 8 - 4 0 .
C o mp l e x综合
要 任人唯 亲 ,并且 要重视财 务部门 负责人在酒 店 中的重要地位 ,让 其可
以为酒店 的整体规 划提 出自己 的意 见。其次 ,在 招聘财 务人员时 ,要 求 相 关人 员必须具 备财务管理 知识和职 业素养 ,并考取职 业资格证 书 ,同 时酒店还要 定期 的对财务人 员进行培 训 ,不断提 高财务 人员的知识 水平
完善健康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让酒店更好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并潮

文化小镇建设调研报告

文化小镇建设调研报告

文化小镇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优美环境和传统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为了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提升本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各地纷纷开始了文化小镇的建设。

为深入了解文化小镇的建设状况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本次调研以某地文化小镇为例,对其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

二、调研目的通过调研文化小镇建设,了解其发展现状和问题,明确存在的困难及原因,为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文化小镇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三、调研内容及方法1. 示范项目调研: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文化小镇的规划布局、项目建设进展以及相关文化活动和产业发展情况。

2. 民调与问卷调查:对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调查,收集不同群体对文化小镇的看法和建议,从社会认知角度了解文化小镇的影响力和满意度。

3. 数据分析:收集和整理文化小镇的历史数据、经济数据以及游客数量等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和发展趋势。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规划不合理:文化小镇的规划布局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功能区域设计不合理,导致资源利用不均衡。

例如,某个区域设计了大片的展览馆和博物馆,而商业区和休闲区的规模较小。

2. 商业与文化结合度不高:商业化氛围与文化元素的整合程度较低,文化小镇更像一个商业景区,缺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内涵。

3. 缺乏创意活动:文化小镇的日常活动安排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和吸引力,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市场定位模糊:文化小镇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既没有明确的目标群体,也未形成特色文化品牌,影响了发展方向和吸引力。

五、建设建议1. 优化规划布局:重新评估文化小镇的规划布局,合理配置各功能区域,保证资源的均衡利用,提升文化小镇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2. 加强商业与文化结合:通过增加文化元素和打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将商业与文化相融合,提升文化小镇的独特性,吸引更多游客。

3. 创新活动设计:增加多样化的文化体验活动和创意展览,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升参与度和留存率。

市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市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市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我作为市文化建设工作的负责人,向您汇报我市近期的文化建设工作情况。

一、文化设施建设
近期,我们积极推进了文化设施建设工作,致力于提升市民的文化消费体验。

我们已经完成了XX文化中心的建设,并于XX日期正式开放。

该文化中心配备了先进的音响设备和舞台效果,可以满足各类文艺演出的需求,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优质的艺术欣赏空间。

二、文化活动组织
为了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首先,我们在xx广场举办了“欢乐音乐会”活动,邀请了一线歌手和乐队前来演出,吸引了大批观众参与。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主题讲座、书法展览等活动,深受市民的欢迎。

三、文化交流合作
我们积极促进与其他地区、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我市的文化影响力。

近期,我们与xx市签订了文化交流协议,互派文艺团体进行交流演出。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xx国家的文化机构合作,共同策划了一场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研讨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四、文化志愿者培训
为了提高文化志愿者的素质,我们组织了一次文化志愿者培训活动。

通过培训,志愿者们了解了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服务技巧,提升了他们的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

在日常的文化活动中,文化志愿者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以上是我市近期的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文化建设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

感谢领导的支持与关怀!
此致
敬礼
XX市文化建设工作负责人
日期: XXXX年XX月XX日。

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调研报告

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调研报告

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评估与推进一、背景和目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城市居民的文明素养,打造文明城市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为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全国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推进建议。

二、调研方法1. 资料搜集:收集各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相关资料,了解创建的标准、指标和评估体系。

2. 实地调研:以10个重点城市为样本,深入了解各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经验与做法。

3. 问卷调查:以广泛覆盖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居民为对象,调查他们对城市文明建设的认知和参与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创建标准:各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与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标准较为具体,但也有一些标准过于笼统难以具体实施。

2. 评估体系:大多数地区的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城市管理、环境卫生、道德文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指标,但对于评估的权重和流程缺乏统一。

3. 市民参与:虽然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性有较高的认识,但参与程度较低。

部分居民认为自己的个体行为难以对城市的文明程度产生影响。

4. 监督机制:一些地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四、问题与挑战1. 标准不一:不同地区的标准差异过大,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可比性,城市之间的文明程度无法直接比较。

2. 参与意识不够高:部分居民对于个人行为对城市文明的影响力认识不足,缺乏有效参与的动力。

3. 社会治理偏重管理:部分地区更注重城市管理方面的指标,而忽略了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综合性指标。

五、推进建议1. 统一标准:建议制定统一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和指标,以便不同地区的城市之间进行可比性评估。

2. 提高参与度:通过开展公益宣传、举办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增强市民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3. 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构和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城市文明管理中的问题,增强各地创建文明城市的推进力度。

某市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塑造特色城市文化的对策建议 (2)

某市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塑造特色城市文化的对策建议 (2)

某市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塑造特色城市文化的对策建议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市文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象征,能够影响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形象的塑造。

本文将对某市的城市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使该市能够塑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文化。

一、某市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分析1.城市形象缺乏独特性某市的城市形象缺乏独特性,相比于其他城市并没有突出的特色,这将导致该市的形象模糊化,并难以吸引外来游客和投资者。

2.文化设施和资源有限该市的文化设施和资源相对有限,缺乏一流的音乐厅、剧院、博物馆等文化场所。

这将限制了居民和游客的文化活动选择,也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居民文化参与意识不强居民对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相对较弱,很少有居民主动参与文化活动和项目。

这将制约了城市文化建设的进程,也影响了城市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4.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未充分发挥某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虽然有些文化企业和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无法与其他一线城市相媲美。

二、塑造特色城市文化的对策建议1.注重城市形象塑造为了塑造具有独特特色的城市文化,某市需要注重城市形象的打造。

可以通过建设标志性建筑、打造城市特色街区以及举办各类文化品牌活动等方式,形成独特的城市风格和印象。

2.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和资源投入为了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水平,某市需要加大对文化设施和资源的建设和投入。

可以建设一流的音乐厅、剧院、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丰富居民和游客的文化活动选择。

3.提升居民文化参与意识为了提升居民文化参与意识,某市可以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项目,并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教育。

可以利用社区文化中心、街道文化节等形式,吸引居民参与和体验文化活动。

4.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支持为了充分发挥某市文化产业的潜力,应该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

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加大对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资和支持,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顺义区都市文化建设研究报告目录前言 (1)一、顺义都市文化的自然历史渊源 (2)1.顺义文化的自然秉性:善水利物 (2)2.顺义文化的历史传承:融合文明 (4)二、顺义都市文化的人文传统 (6)1.顺义的商业文化:集商聚义 (6)2.市井文化:厚德载物 (7)3.红色文化:不屈抗争 (8)三、顺义都市文化的当代进展 (9)1.绿色生态文化:健康宜居 (9)2.群众节庆文化:和谐民生 (10)3.企业文化:诚信进取 (11)4.国际枢纽文化:开放包容 (12)5.现代农业文化:秉古誉今 (13)6.顺义啤酒饮料文化:厚积薄发 (14)四、顺义都市精神:顺潮宾水,尚德名义 (15)1.顺潮宾水(顺潮滨水) (16)2.尚德明义 (16)五、顺义都市文化进展取向 (17)1.爱护旧城历史文化,创新新城文化建设 (18)2.新城建筑和街区:横看成岭侧成峰 (19)3.“尚德明义”之表达:公共服务和商业街区 (20)4.“顺潮宾水”之表达:滨水生态和国际街区 (21)5.打造居民形象,营造都市文化 (26)结束语 (27)前言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都市文化越来越多被人们所认识、所重视,用文化的理念评价并提升都市质量品位已成为人们新的标准和要求,在当代都市的规划、建设、治理无一不包容着都市文化的要求,这是社会进步进展的必定。

什么是都市文化、都市文化如何建设、如何用文化的理念建设都市等内容,正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都市文化是都市那个地理行政区划与都市历史形成过程中所产生、所制造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的总和。

都市,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更多的具有地理、行政、区域、经济单位概念的意义,文化,则是一个都市的灵魂和气质,它隐含在都市的方方面面,给予都市特有的气质,反映都市人的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审美水准,是衡量都市文明程度和人们综合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都市和人共同造就都市文化。

都市文化是一个都市的标识,它折射出都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都市风貌的总体形态,不同都市之间都市文化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和差异。

顺义都市建设要打破“千城一面”的建设格局,打造具有鲜亮顺义特色的顺义都市文化。

一、顺义都市文化的自然历史渊源1.顺义文化的自然秉性:善水利物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城区距市中心30公里。

东邻平谷,北连怀柔、密云,西接昌平、朝阳区,南界通州区、河北三河市。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

境内已探明的矿藏有煤、泥炭、水泥灰岩、大理石、砂石料及黏土等,其中煤、水泥灰岩储量分不为2.3亿吨和800多万吨,泥炭、大理石、砂石料储量分不是100万、900万和1亿立方米。

区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020平方公里。

地处燕山南麓,华北平原北端,属潮白河冲积扇下段。

平原面积占95.7%。

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地最高点海拔637米,平均海拔35米。

境内有大小河流20余条,分属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3个水系,河道总长232公里,径流总量1.7亿立方米。

地表水可用量平水年为4300万立米,地下水资源年平均可开采量约为4亿立方米。

河流是承载历史文化的载体,顺义潮白河和温榆河以及潮白湿地构成了顺义独具风味的人文地理风貌。

潮白河贯穿于顺义南北,滋养了沿河两岸的土地,形成了沿河特有风景和经济进展带。

在潮白河冲击形成了北京市唯一的一块近万亩的天然芦苇型湿地,素有“京郊小白洋淀”之称,是各种水生植物和鱼类繁衍生息的地点,也吸引了众多鸟类到此生殖和栖息。

经地质专家的勘察和地质资料记载,京东大芦荡地区贮藏有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且埋藏浅。

潮白河影给予了顺义幽雅的环境、新奇的空气、天然的地热,给予了顺义进展居住、旅游度假的优势条件。

潮白河水的“善水”滋养成就了顺义“京郊粮仓”的功绩,也为顺义以国际港为中心的现代化进展奠定了有利条件,可谓善水利物。

2.顺义文化的历史传承:融合文明顺义历史悠久,夏商周三代随北京地区属冀、幽、燕。

西汉时,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至十二年(公元前195)置狐奴、安乐两县属渔阳。

北魏时,狐奴县被撤销。

其后顺义地或归渔阳潞县,或属燕郡(幽州)。

若以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刘邦灭项羽,统一中原,至北魏太武帝平北燕(公元435年)统一北方计,狐奴县约存在有635年。

历史上顺义县的诞生,能够讲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历经南北朝的战乱之后,盛唐之际,处于北方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纷纷自愿归顺唐朝,史载少数民族首领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

他们自愿做唐朝的臣民,同意管辖。

顺义县的前身——唐归顺州确实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唐玄宗四年(716年),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契丹族纥便部落在首领李失活带领下,入关归附大唐,唐朝为此将他们安置于幽州城北,在那个地点设归顺州,下领怀柔县,实际上州治、县治同在一城。

至此,在水肥土美的潮白河畔,一个新的城镇便诞生了。

至天宝元年又改称归化郡,乾元元年复称归顺州。

北宋时历史地理名著《太平寰宇记》有:唐归顺州,北至檀州七十五里,南至幽州七十五里。

“檀州”即今密云,考虑到隋唐时的幽州城在今宣武区一带,距今东直门尚有十余华里,那么上面那个归顺州的位置,确实是今天顺义城。

也确实是讲今天的顺义城,确实是唐代的归顺州治所。

归顺州自唐末改称顺州,其名称至五代、辽、金。

到了明洪武元年(1368年),才将顺州改称顺义县。

洪武十三年,又分昌平、密云两县地,在顺义北边另置一个怀柔县。

由于顺义、怀柔今为两县之称,历史上却都曾为顺义的县名,因此两县沿革经常为人相混。

若以唐开元四年(716年)置归顺州,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州称县,顺义称顺州长达652年之久。

自洪武元年(1368年)至1998年顺义县撤县设区,顺义地区称县约为630年。

而顺义城自开元四年(716年)至今,则有1290年的建城史了。

悠久的历史给予了顺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狐奴县遗址、开元寺、石幢、望粮墩、老城遗址、无梁阁等丰富的文物遗产和民间雕品、编织、龙灯、狮舞、大鼓等优秀的民族艺术是顺义历史传承融合文明的见证。

二、顺义都市文化的人文传统1.顺义的商业文化:集商聚义历史上的顺义专门早就已形成了都市的雏形,境内出现了许多同期在中国历史上有阻碍的集镇,杨镇确实是其中阻碍较大的一个。

凭借历史上商业的传统,杨镇在古代封闭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就已形成较具规模的商业集市。

杨镇位于现顺义潮白河东部,自古便是华北商品集散地,是一座古老的小城,曾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第四京东大杨各庄”的美誉,以及远近闻名的“杨各庄,三件宝,馒头、切糕、豆腐脑”之讲。

杨镇依旧清代八大名镇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齐名,自古确实是商贾云集之地。

杨镇旧时是关内外物资交流的集散地。

清代时有盐、酒、布等商家五六十处,民国时期达百余家。

街市整齐,每旬一、六日大集,三、八日为小集,有粮食、猪、席、木等集市,康熙年间始设,逐渐成为京东大集市。

繁荣的商业造就了杨镇地区以“集商聚义”为内涵的深厚文化底蕴。

清康熙年间杨镇被列为名镇之后,乾隆年间又成为“四大义仓”之一,香火旺盛,号称“七十二座庙,九锅十八灶”。

商业的发达促进了民间艺术的生长,杨镇民间艺术品种繁多,尤以民间花会最为突出,如不同于其它地区的杨镇龙灯,以七节为特色,素有“前街的合予(一种表现形式)、后街的花(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大兴庄(一街)的龙灯带王八”的讲法;再比如王各庄的狮子舞,至今还保持着明清时代的表现风格。

杨镇现存有清代建筑关帝庙及关帝庙重修碑、重修旗杆碑、娘娘庙石刻等文化古迹,向当代人述讲着旧时集商聚义的情景。

杨镇的药王庙会、娘娘庙会曾吸引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李忆兰等艺术家来此登台献艺。

2.市井文化:厚德载物顺义县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人类生息繁衍,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

1963年在龙湾屯镇大北坞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镰,1973年又出土那个时代的青石斧,同年在狐奴山下魏家店也发觉了青石斧,讲明在一万年前,潮白河沿岸已有人类活动。

1963年在牛山镇蓝家营村发觉战国时代铁制农具,证明战国时期那个地点的农业、手工业就专门发达。

东汉初年,张堪任渔阳太守,在狐奴山下开稻田八千顷(一顷约合今30亩),教民种植,使民殷富。

北小营镇全境除西北部格外,皆为种稻之中心区域。

顺义由此成为北方最先种植水稻的地区。

北小营、北府、东、西府、前、后鲁各庄、仇家店、马辛庄、前、后礼务等村,在当时均已有民耕作,成居民点,后逐渐进展成村。

顺义人民世世代代耕而食,织而衣,但得能温饱,就忍饥耐劳地制造财宝。

乾隆皇帝曾描写顺义人民的生活:白水桥为渡,青郊尘不生……安乐真安乐,春田遍雨耕。

悠久的文明给予顺义人丰富的知识和广博的胸怀和勇于创新的意识,顺义人在历史沿革、朝代更替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逐渐形成今天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如此的理念和精神的指引下,顺义人民以自己的勤劳连续几年实现顺义经济的超高速进展,奠定顺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新技术产业的雏形。

顺义的市井生活讲明,只有以劳为德的人民才是制造万物的主人。

3.红色文化:不屈抗争顺义人民勤劳朴实,也富于革命优良传统:1900年顺义人民自发组织起来,响应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全县到处设坛口,组织拳场习武,设烘炉铸打刀矛,杀洋鬼子,捣毁教堂。

在杜各庄截击东去的八国联军,以十数人包围一个敌人,近战拼杀,打死打伤数十入侵者;焚烧潮白河里入侵的美国轮船;与通县义和团协同攻打贾家町教堂……1925年,在李大钊的领导下,顺义县掀起波及京东7县、800余名蛋贩砸毁顺义蛋捐局,痛打蛋捐局长曹福田的农民斗争。

向阳人李昆追随李大钊进行革命,1928年一起牺牲,成为烈士。

1938年冀东抗日大暴动,顺义人民组织4支共2200余人的队伍参加,砸据点,夺枪支,成立了一、七区抗日区政权。

顺义龙湾屯镇不是顺义革命摇篮地之一,1933年的“反蒋抗日”的穷人会发源地就在七连庄,闻名于世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作为革命文物列为市级文物爱护单位,焦庄户和山里辛庄有“人民第一堡垒”和“人民第二堡垒”的美誉。

顺义焦庄户地道战遗址是北京市重点文物爱护单位,生动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共产党领导下顺义人民困难的战斗环境与英勇的斗争事迹,体现了顺义人民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三、顺义都市文化的当代进展1.绿色生态文化:健康宜居顺义水土丰沃,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健康宜居、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胜地。

京东第一大河潮白河纵贯南北,加上两岸5万余亩森林,可谓林水相间,绿草如茵,空气清新,环境优雅。

潮白河两岸先后建起了绿色度假村、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北京高尔夫俱乐部、圣地鑫源度假酒店等旅游景点以及不墅、宾馆、娱乐、医疗保健等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顺义东北部有以神唐湖、神唐谷为主体的唐指山风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