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透膜的厚度计算

增透膜的厚度计算
增透膜的厚度计算

增透膜的厚度计算

根据光的干涉原理,定量计算增透膜的厚度。

当某一频率光分为两束,在重新相遇时,若经过的光程差为kλ(k=0、1、2、3…),发生相长干涉,光被加强;若光程差为(2k+1)λ2(k=0、1、2、3…),发生相消干涉,光被减弱,变成暗纹。

某频率的光在真空中波长为λ,垂直射向某厚度为d的薄膜的折射率为n2,周围介质的折射率为n1、n3,且n1

Δx=(2n2d+λ2)-λ2=2n2d

当Δx=kλ,k=1、2、3…时,两反射光相叠加,反射光被加强,出现明纹。

当Δx=(2k+!)λ2,k=0、1、2、3…时,两反射光相叠加,相互削弱,出现暗纹,即

2n2d=(2k+1)λ2

d=2k+14n2λ

当k=0时,增透膜的厚度最小,最小值为

dmin=14 λn2

注意到λn2是光在介质中的波长14,即增透膜的最小厚度是光在介质中波长的。这正是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结论。

以下是两个具体的例子。

例1、一台照相机的镜头折射率为1.50,表面上涂敷一层折射率为1.38的增透膜,即MgF2,若使镜头对人眼和照相机底片最敏感的黄绿光(λ=550nm)反射最小,试求增透膜的最小厚度d是多少?

假设光是垂直入射。

解、设增透膜的厚度为d,空气、增透膜和玻璃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n3,入射光1在增透膜的上、下表面上的反射光2、3的光程差为Δx=2n2d,如果要使反射光消失,须满足

Δx=2n2d=(2k+1)2λ (k=0、1、2、3…)

增透膜的厚度为

d=2k+14n2λ

当k=0时,增透膜的厚度最小,最小厚度是

dmin=λ4n2=550×10-94×1.38m

=9.96×10-8m.

由于反射光中缺少了黄绿光,所以,镜头呈淡紫色。

例2、为了减少从玻璃表面反射光的成分,在玻璃表面敷一层薄膜,即增透膜,增透膜的折射率小于玻璃的折射率。当入射光包含波长为λ1=700nm和λ2=420nm情况下,为使这两种波长的反射光被最大限度减弱,在玻璃表面上敷有折射率为n=43的增透膜,假设这两种光在增透膜中折射率基本相同皆为n。则这种增透膜的最小厚度是多少?

解、设增透膜的厚度为d,若使波长为λ1的反射光消失应满足

2nd=2k1+12λ1

其中k1=0、1、2、3…

若使波长为λ2的反射光消失,应满足

2nd=2k2+12λ2

其中k2=0、1、2、3…,由①②两式可得

3k2=5k1+1

显然,当k1=1、k2=2时,波长为λ1、λ2的入射光在增透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光的相位差都是π,叠加时,都会产生相消干涉,增透膜的最小厚度为

dmin=34nλ1=916×700nm

=394nm.

当增透膜的厚度为dmin时,波长为λ1、λ2的反射光都消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