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人体黄金穴

合集下载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针灸、按摩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手段来治病。

经常按摩以下5个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

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神门,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

用补法,有宁心安1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

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

《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

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

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人体六大特效穴位

人体六大特效穴位

人体六大特效穴位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指的是人体上的一些特定部位,通过按压、推拿等手法可以调理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

人体有很多穴位,其中有六个特效穴位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这六个特效穴位的名称、位置和功效。

第一个特效穴位是“合谷”。

它位于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是手太阴经的首穴。

按压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眩晕和失眠等症状,同时还可以调节肠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和胃疼。

第二个特效穴位是“涌泉”。

它位于脚底中央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

按压涌泉穴可以增强肾脏功能,有助于治疗肾虚和腰痛,同时还可以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

第三个特效穴位是“太渊”。

它位于足太阴脾经的起始处,定位于腹部正中线下方三寸处。

按压太渊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和泄泻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第四个特效穴位是“三阴交”。

它位于小腿内侧,距踝骨内踝约三寸处。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肾经、脾经和肝经的交会点,按压三阴交穴可以调节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治疗月经不调和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第五个特效穴位是“太溪”。

它位于胫骨前面,当脚背向上翘时,有一个凹陷处。

太溪穴是足厥阴肝经的俞穴,按压太溪穴可以舒缓肝气郁结,缓解头痛、眩晕和情绪波动等症状。

最后一个特效穴位是“关元”。

它位于下腹部正中线上,距离肚脐中点三寸处。

关元穴是任脉的起始穴,按压关元穴可以调节生殖系统功能,提高生育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肾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以上介绍了人体六个特效穴位的名称、位置和功效。

这些穴位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按摩或其他手法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畅通,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调养身体的效果。

然而,人体穴位是复杂而精细的系统,不同于常规治疗方法,需要专业的医生或按摩师操作,否则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

因此,在使用穴位疗法时应谨慎,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完整版)人体穴道图解(完整版)

(完整版)人体穴道图解(完整版)

人体穴道(那是相当的专业,让你大长见识)特效穴位:1.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10.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名医教你】图文欣赏:巧用人体五大黄金穴道,让你祛病延年

【名医教你】图文欣赏:巧用人体五大黄金穴道,让你祛病延年

【名医教你】图文欣赏:巧用人体五大黃金穴道,让你祛病延年!最新【健康长寿】精彩推荐如下:[精]【民间偏方】根治眼袋良方,三天后有奇效[精]【名医指导】白醋让你年轻20岁[精]【武术秘方】有了创伤特效方,不怕跌打与损伤[精]【民间秘方】《冰糖蒸大蒜》治疗久咳不止秘方[精]【名医忠告】网络偏方、秘方、验方需慎用[精]【民间秘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秘方[精]【民间偏方】人人可做的延时药百试不爽壮阳术[精]【蒙古秘方】治疗前列腺增大《豆姜盐荜汤》验方[精]【老中医家传】生男秘方大公开(绝世珍藏)[精]【钓鱼秘方】中药钓饵配方& 新奇《泡沫钓鱼》方法[精]【名医教你】按摩常用手法直观的动画视频演示:治疗颈椎病按摩手法[精]【民间偏方】一个丰胸的好方法,我亲自喝过,胸真的变大了呢~[精]【祖传秘方】用一次生男孩,再用必为双胞胎[精]【古代秘方】中医揭秘流传至今古代美人美容秘方[精]【清朝秘方】接骨绝方:主治一切骨折,7付药即愈[精]【祖传秘方】用一次生男孩,再用必为双胞胎[精]【古代秘方】中医揭秘流传至今古代美人美容秘方[精]【清朝秘方】接骨绝方:主治一切骨折,7付药即愈[精]【民间偏方】惊呆:真正不用药的超神奇治疗方法[精]【民间秘方】老中医奉献家传秘方:治风湿性关节炎[精]【民间偏方】能增强男女性欲的民间偏方[精]【民间偏方】炒蚕蛹治糖尿病,疗效神奇![精]【古代秘方】古秘法通治肾炎、水肿、尿毒症[精]【民间秘方】九旬老翁张久双献的《治耳鸣方》[精]【民间秘方】九旬老翁张久双献的《美容小偏方》[精]【中医妙方】帮你去除难看的疤痕[精]【名医秘方】《乌发养颜茶》:头发奇迹变黑的秘方[精]【民间偏方】治疗耳鸣的9个特效方![精]【民间秘方】阴囊湿疹“绣球风”当日愈神奇验方[精]【名医秘方】小药《生发丸》解决脱发大烦恼![精]【名医秘方】肩周炎特效药酒方,每用必验效果真好[精]【名医秘方】彻底消除眼袋神奇妙方,让你更漂亮![精]【神奇秘方】头发稀疏和掉头发超级秘方,太有效![精]【民间秘方】咳到死去活来才看到该“药方”[精]【民间偏方】治肺气肿有根治效果[精]【民间偏方】特别推荐:下奶神方!让小宝贝更健康。

人体五个保健金窝窝

人体五个保健金窝窝

人体五个保健金窝窝中医理论中,人体有些部位是养生的重点,对这些部位常常按摩,加以养护,能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以下的五个部位,就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所在,它们分别是腋窝、腘(音guo,腿弯曲时后面形成的窝)窝、肘窝、腰眼、肚脐,被合称为“保健金窝窝”。

从中医来说,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

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如下: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腘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挛的功效。

腘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如下: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腘窝。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

它内联十二经脉,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

经常拍打肚脐可起到安神宁心、舒肝利胆、调和气血、通利三焦的作用。

方法为: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轻微拍打肚脐100次。

或用热敷、按揉等方法刺激肚脐也可。

肘窝是肘关节前方的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它是经络非常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揉可起到行气活血、散淤祛毒的作用。

取坐位或仰卧位,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次。

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

腰骶窝,俗称“腰眼”,是人体腰骶部的一个凹陷。

腰骶部承受着整个上身的重量,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会因腰骶部的劳损而出现腰疼等症状。

常按摩腰骶窝有疏松筋骨、消除疲劳的效果。

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腰骶部5—10次。

大人体黄金穴

大人体黄金穴

大人体黄金穴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5大人体黄金穴:常揉抗衰老1.百会穴——头顶至后脑的处是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心。

百会穴由于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

按摩法:端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按摩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可以疏通经络,提升督脉的阳气。

叩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可以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

2.涌泉穴——脚后跟到脚趾的处是涌泉穴,在脚心。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方面有重要作用。

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也会增强。

方法:取自然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用自己双脚作相互交替的对搓动作,可也用脚心蹬搓床头或其他器械。

3.关元穴——脚底到头顶的处为关元穴,在肚脐下四横指处。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按揉关元穴,可以调节内分泌。

改善长斑、长痘痘的状况。

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受寒引发的痛经,热敷此穴也有很好的效果。

4.印堂穴——从下巴算起,位于头部处为印堂穴,在两眉连线的中点。

印堂穴是经外奇穴之一,中医认可的主要功用是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揪印堂穴可以有效缓解鼻部干燥,使鼻腔内的黏液分泌增加,保持鼻腔的湿润,还可预防鼻出血、鼻炎以及感冒等疾病。

方法: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揪印堂穴,并作轻柔和缓的揉动,以局部感觉发麻、发胀为宜。

一般揪揉2分钟。

5.膻中穴——在人体的中间部分,躯干处为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中间。

膻中穴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又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人体穴位是人体上一些特殊的部位,经络在这些部位上汇聚,具有控制身体功能的作用。

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调节生理功能等,被广大人们所喜爱。

以下是十大人体穴位以及保健按摩法。

一、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的凹陷处,是一处十分敏感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太阳穴处,轻轻旋转按摩20次。

二、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第一根棘突下缘的凹陷处,是头颈部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食指捏住风池两侧的凹陷处,轻轻按摩。

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中央,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涌泉穴5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正中间,第一、第二掌骨之间。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口渴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合谷穴2-3分钟。

五、天宗穴天宗穴位于脚背部,第一、第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按摩天宗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关节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天宗穴3-5分钟。

六、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往前约3个手指宽的凹陷处。

按摩肩井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肩井穴2-3分钟。

七、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间。

按摩神阙穴可以缓解腹部胀气、腹泻、便秘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神阙穴2-3分钟。

八、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腿内侧,胫骨下缘前1/3与后2/3的交界处。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失眠、前列腺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三阴交穴3-5分钟。

九、液门穴液门穴位于脊骨最下端凹陷处。

按摩液门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肾虚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液门穴5-10分钟。

十、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下3个指宽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5分钟。

多事之按摩身体五要穴

多事之按摩身体五要穴

多事之秋按摩身体五要穴


★【膻中穴】“捶胸顿足”延年益寿
★位置:位于身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刺激该穴能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尤其是可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

还可以治产后缺乳、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胃贲门痉挛等病症。

★操作:可双手交叉,握空心拳,然后捶打这个穴位。

也可将一手四指并拢,用指腹顺时针打圈按揉或从上自下推揉,每天
不少于100次,持续2至3分钟。

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胸顿足”,延年益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大人体黄金穴:常揉抗衰老
1.百会穴——头顶至后脑的0.618处是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心。

百会穴由于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

按摩法:端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按摩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可以疏通经络,提升督脉的阳气。

叩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可以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

2.涌泉穴——脚后跟到脚趾的0.618处是涌泉穴,在脚心。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方面有重要作用。

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也会增强。

方法:取自然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用自己双脚作相互交替的对搓动作,可也用脚心蹬搓床头或其他器械。

3.关元穴——脚底到头顶的0.618处为关元穴,在肚脐下四横指处。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
地方。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按揉关元穴,可以调节内分泌。

改善长斑、长痘痘的状况。

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受寒引发的痛经,热敷此穴也有很好的效果。

4.印堂穴——从下巴算起,位于头部0.618处为印堂穴,在两眉连线的中点。

印堂穴是经外奇穴之一,中医认可的主要功用是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揪印堂穴可以有效缓解鼻部干燥,使鼻腔内的黏液分泌增加,保持鼻腔的湿润,还可预防鼻出血、鼻炎以及感冒等疾病。

方法: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揪印堂穴,并作轻柔和缓的揉动,以局部感觉发麻、发胀为宜。

一般揪揉2分钟。

5.膻中穴——在人体的中间部分,躯干0.618处为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中间。

膻中穴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又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有效治疗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

特别是有乳腺问题的人,可以经常按揉此穴。

每天按揉100下,时间约2~3分钟。

想不开的事、闷气就这样揉散了,人会特别安宁、舒心。

●睡眠黄金分割点:7.5小时
一天即一个昼夜24小时,如果将白昼和夜晚视为各12小时,按照黄金分割点定律,那么人最理想的睡眠时间刚好是夜晚12小时的0.618,约7.5小时。

一般来讲,睡眠宜早,入睡时间不超过晚10点,老年人不超过晚9点,是最好的作息规律。

●护齿黄金点50岁
牙齿到了59-80岁基本会脱落,因此护牙齿的黄金分割点在35-50岁。

对于50岁以上的人来说,有个简单实用的方法来护齿:少喝浓茶,改成嚼茶叶,茶叶以绿茶最好,既可以护齿,也可以去除口腔异味。

●防老年斑:护好内脏黄金点
面容的抗衰老除了按摩黄金穴外,重点还在在护好内脏。

而内脏的黄金点在肝肾,肝肾不好的人黄褐斑、老年斑长得特别厉害。

护肝肾的黄金点在后背,经常用空心掌拍后背能加速肝肾排毒,皮肤颜色会变好。

已经长了斑的人可以配合自制面膜,用生杏仁肉30克(注意选择苦杏仁,因为苦杏仁有美白的作用),水200毫升,放到打碎机中打碎,加两勺甘油,当面膜敷面,效果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