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1)

合集下载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就来对逻辑推理的常见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表达对事物直接判断的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花不是白色的”等。

1、直言命题的种类分为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P)、单称肯定命题(某个 S 是 P)、单称否定命题(某个 S 不是 P)。

2、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所有 S 都不是P”与“有的 S 是P”。

这两对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2)反对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所有 S 都不是P”。

两个“所有”至少一假。

(3)下反对关系:“有的 S 是P”与“有的 S 不是P”。

两个“有的”至少一真。

(4)从属关系: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二、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多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

比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1、逻辑形式:A 且 B2、真假判定:A、B 都为真时,“A 且B”为真;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假,“A 且B”就为假。

三、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1、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A 或 B。

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真,“A 或B”就为真;A、B 都为假时,“A 或B”为假。

2、不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要么 A,要么 B。

A、B 中只有一个为真时,“要么 A,要么B”为真;A、B 都为真或都为假时,“要么 A,要么B”为假。

四、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反映条件关系的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如果 A,那么 B(A→B)。

A 为真且 B 为假时,“A→B”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只有 A,才 B(B→A)。

A 为假且 B 为真时,“B→A”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合集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合集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合集1.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合集篇一风筝的起源: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

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

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

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

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

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

”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潍县志》也记着:“清明,小儿女作纸鸯,秋千之戏,纸鸯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

清末,潍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全国许多地方的商贾都来潍坊购买风筝,一时间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涌现出了一大批手艺高超的风筝艺人。

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

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制造的。

现在已发展成许多品种,小的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形、色彩也各不相同,从很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缤纷,绘金描银的九头神龙风筝。

公考中判断推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公考中判断推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公考中判断推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一、必然性推理(一)命题1.直言命题:表达一个意思、一个判断的命题。

共有六种形式:(1)所有是:所有的女孩都是爱漂亮的。

凡是毛主席说的都是对的。

(2)所有非:所有的女孩都不喜欢刘亦菲。

(3)有些是: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

(4)有些非: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

(5)某个是:张三是公务员。

(6)某个非:张三不是公务员。

2.模态命题:表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命题。

代表词:必然(肯定、一定,表示所有情况都如此)和可能(也许、或许,表示有些情况如此)。

四种形式:(1)必然P:张三必然考上公务员。

(张三考上公务员的概率是100%)(2)必然非P:张三必然考不上公务员。

(张三考不上公务员的概率是100%)(3)可能P:张三可能考上公务员。

(张三考上公务员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0%)(4)可能非P:张三可能考不上公务员。

(张三考不上公务员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0%)3.联言命题——同时成立如:(1)小王长得很帅,而且很有钱。

(2)今天不仅很晴朗,还很凉爽。

(3)我家有床,但是没有沙发。

(4)因为今天下雨,所以演唱会取消了。

4.选言命题——选择性成立两种形式(1)可兼容——或,或者:他或者是个诗人,或者是个歌唱家。

(2)不可兼容——要么……要么:他要么是个老人,要么是个小孩。

5.假言命题——假设、假如日常语言逻辑形式等价命题如果A,那么B;只要A,那么BBA?非B?非A只有A,才B B?A非A?非B除非A,否则B非A?B(1)非B?A注意:假设命题A→B为真,只有其矛盾命题(A且非B)肯定为假,其他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成立:①A且B;②非A且B③非A且非B。

(二)矛盾关系1. 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只分为A 、B 两种情况,且A 、B 不交叉,我们称A 和B 是矛盾关系。

即是A 就不是B ,是B 就不是A;不是A 一定是B ,不是B 一定是A 。

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

2. 命题形式矛盾命题直言命题有些非所有是有些是所有非某个非某个是模态命题可能非P 必然P 可能P必然非P联言命题 A 且B非A 或非B选言命题兼容:A 或B不兼容:要么A ,要么B 兼容:非A 且非B不兼容:非A 且非B 或 A 且B 假言命题A →BA 且非B3.典型习题(1)班里的玻璃晚上为打碎了,调查得知是班里的甲、乙、丙、丁中的一人所为。

行测逻辑判断(判断推理)核心知识

行测逻辑判断(判断推理)核心知识

目录1 逻辑判断题型目录 (3)2 真假推理 (4)2.1 解题步骤 (4)2.2 如何“找关系〞〔单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4)单句间的逻辑关系 (4)逻辑关系的概念解释与比照〔选学〕 (5)2.3 如何“定真假〞 (6)3 翻译推理 (6)3.1 单句的翻译与推理 (6)单句的翻译〔单句部的逻辑关系〕 (6)单句的否认 (6)单句的等价 (7)3.2 复句的翻译与推理 (7)复句的四种命题 (7)逻辑符号的含义 (7)复句的翻译与推理规那么 (7)寻找确定信息 (8)4 分析推理 (8)4.1 选项信息充分型 (8)4.2 题干信息充分型 (8)5 归纳推理 (9)6论证〔加强论证、前提论证、削弱论证〕 (10)6.1 论证根底知识 (10)6.2 论证的主要题型技巧 (11)加强型题和削弱型题的比照 (11)加强型题和前提型题的比照 (11)不能加强〔或削弱〕论点的情况 (12)1 逻辑判断题型目录2 真假推理2.1 解题步骤2.2 如何“找关系〞〔单句之间的逻辑关系〕M集合与N集合的所有关系只有4种:〔1〕相离;〔2〕相交;〔3〕包含;〔4〕全同。

〔看到此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

对!就是与“类比推理〞中的某些知识点一样。

〕而一个点与一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就只有两种:要么点在集合外;要么点在集合。

2.3 如何“定真假〞注:此表可根据逻辑关系图线条数由少到多的顺序去记忆〔线条数最少的是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最多的是推出关系〕。

3 翻译推理3.1 单句的翻译与推理简单的说单句就是很简单的句子,一般只有一个句号。

3.2 复句的翻译与推理(1)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型〕。

即“推出关系〞的“前推后〞。

(2)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型〕。

即“推出关系〞的“后推前〞(3)选言命题。

即“或关系〞。

(4)连言命题。

即“且关系〞。

〔插一句:简单地说复句就是两个单句组成的句子〕(1)“⟶〞〔“推出〞〕:“前者⟶后者〞,如:收获⟶播种;三睡午觉⟶华盛顿是美国首都。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一、数量关系1. 数字推理-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数列求和- 数字规律识别2. 数学运算- 四则运算- 百分比- 比例与相似- 单位换算- 利润与利率- 速度与时间- 工作问题二、判断推理1. 逻辑判断- 直言命题- 假言命题- 选言命题- 假言推理- 逻辑等价2. 定义判断- 概念定义- 概念分类- 概念关系3. 类比推理- 词语类比- 事件类比- 逻辑关系类比三、资料分析1. 图表阅读- 柱状图- 饼图- 折线图- 散点图2. 数据分析- 数据趋势分析 - 数据对比分析 - 数据综合分析3. 材料分析- 文字材料分析 - 数据材料分析 - 图形材料分析四、常识判断1. 政治常识- 国家政策- 法律法规- 时事政治2. 经济常识- 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 财政税收3. 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历史事件4. 科技常识- 科学技术发展 - 信息技术- 生物科技5. 地理常识- 地理知识- 环境科学- 自然资源五、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 文章主旨- 段落大意- 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2. 语句表达- 语句连贯性- 语句完整性- 语句表达准确性六、判断推理题型解析1. 逻辑填空- 词语搭配- 语境分析- 词语辨析2. 判断推理题- 判断推理题型介绍 -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 判断推理题实战演练七、备考策略1.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串联2. 练习题训练- 基础题训练- 提高题训练- 模拟题实战3. 考试技巧- 时间管理- 心理调适- 答题技巧八、附录1. 常见问题解答- 行测常见问题- 知识点疑惑解答2. 参考资料- 推荐书籍- 在线资源- 学习小组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概要性的框架,具体的知识点和题目解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最新的考试大纲进行调整和补充。

备考时应结合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

行测推理判断知识点总结

行测推理判断知识点总结

行测推理判断知识点总结行测推理判断是各类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本文将对行测推理判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题型。

一、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从而推断出它们在某一方面的共同特征。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语法关系:主谓、动宾、偏正、并列等关系。

2.语义关系:同义、反义、近义、远义等关系。

3.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等。

二、定义判断定义判断是根据给定的定义,判断某个事物是否符合该定义的要求。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定义中的关键词通常包括主体、客体、方式、结果等。

2.分析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定义所涵盖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定义所涵盖的事物的范围。

3.排除不符合定义的选项:通过分析选项,排除与定义不符的选项。

三、逻辑判断逻辑判断是根据给定的前提,运用逻辑推理规则,得出结论。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直言命题:A、E、I、O四种命题及其推理规则。

2.复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及其推理规则。

3.模态命题:必然命题、可能命题及其推理规则。

4.演绎推理: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5.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等。

四、图形推理图形推理是通过观察图形的规律,推断出下一个图形。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位置关系:图形的上下、左右、内外等位置关系。

2.形状关系:图形的对称、旋转、翻转等形状变化。

3.数量关系:图形的个数、面积、角度等数量变化。

4.轨迹关系:图形按照一定规律运动形成的轨迹。

五、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根据给定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的信息。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事实判断:根据已知事实,判断未知事实。

2.价值判断:根据已知价值观,判断未知事物的价值。

3.方法判断:根据已知方法,判断未知问题应采用的方法。

总结:行测推理判断涉及多个知识点,需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进行系统学习和训练。

公务员考试 行测高频考点知识精要-判断推理

公务员考试 行测高频考点知识精要-判断推理

目录判断推理专项 (1)第一章逻辑判断 (1)核心考点一直言命题矛盾关系 (1)核心考点二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3)核心考点三复言命题综合推理 (4)核心考点四朴素逻辑对应问题 (6)核心考点五知果求因型 (8)核心考点六因果共存型 (9)核心考点七知因求果型 (11)第二章图形推理 (13)核心考点一位置变化 (13)核心考点二组合叠加 (15)核心考点三数量关系 (18)核心考点四图形共性 (21)核心考点五立体图形 (24)第三章定义判断 (26)核心考点一核心成分分析 (26)核心考点二主特征分析 (27)第四章类比推理 (29)核心考点一逻辑关系 (29)核心考点二言语关系 (31)核心考点三经验常识 (33)判断推理第一章逻辑判断核心考点一直言命题矛盾关系一、知识精要题型特征:题干给出几个直言命题,并给出这些命题中包含的真/假话数量,要求据此进行推理。

解题思路:“一找二绕三回”。

①找出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②绕开矛盾关系,结合已知条件,判断其余命题的真假性;③通过其余命题的真假性来判断矛盾命题的真假性。

二、经典例题某省游泳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原集训,集训最后一日所有队员进行了一次队内测试,几位教练预测了一下队员的成绩:张教练说:这次集训时间短,没人会达标。

孙教练说:有队员会达标。

王教练说:省运会冠军或国家队队员可达标。

测试结束后,只有一位教练的预测是正确的。

由此可以推出:A.没有人达标B.全队都达标了C.省运会冠军达标D.国家队队员未达标【答案】D。

【解析】张教练和孙教练的话为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根据“只有一位教练的预测是正确的”可知,王教练的话必为假,推出省运会冠军和国家队队员都没有达标。

故本题选D。

核心考点二假言命题推理规则一、知识精要题型特征:题干含有一个或多个假言命题,要求根据题干信息进行推理。

考点透析:推理规则:(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A⇒B)=(非B⇒非A)。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指南大全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指南大全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指南大全国家公务员考试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机会,而行测是国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其中判断推理是行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对考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考察。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享关于国考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指南大全。

一、判断推理的概念判断推理是行测中最主要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之一,其目的是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判断能力。

考试过程中,考生需要从题目中获取相关信息,理性分析和思考后做出正确的判断答案。

因此,考生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

二、判断推理常见题型1. 比例推理题:通过比较两组数量或比例,推算出所求的量或比例。

比例推理题通常出现在题目中的数字或数据之中。

考生需要从数据中判断出猜测或推断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计算,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2. 逻辑判断题:通过分析一个复杂的论述或说明,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或对比关系,并从中找出问题答案。

逻辑判断考察的是考生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考生需要结合语义理解和逻辑知识,分析所给的文章应用。

3. 数量关系题:通过给出一个有关数据的关系,让考生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

数量关系题考查考生的组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需要考生在不同的数据和情况下进行比较、分析和计算。

4. 推断判断题:根据给定的条件,结合已知信息做出一个合理的推断。

推断判断题需要考生在深入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很好地运用常识和经验,进行推断。

三、判断推理备考指南1. 学习基础知识:判断推理是一种基于逻辑思考的能力,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例如常见的逻辑关系、量化关系、比例关系等。

2. 多练习相关习题:在判断推理的过程中,自己做题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加强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快速判断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自信心。

3. 学会慢慢理清思路:判断推理的题目通常比较繁琐,需要考生逐步理清思路,逐步提取关键信息,同时还需要评估各种信息的关联性,从而从中得出正确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华图教育任莉
判断推理的四个模块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都是国考行测中必要的几个内容,上一次已经为大家总结了图形推理的一些知识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接下去我们接着来汇总逻辑判断中的一些相关内容。

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最难的一个模块,常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真假推理、日常推理、论证类,这里主要为大家总结前三个模块。

(二)逻辑判断
(1)翻译推理
判定:题目中出现逻辑关联词
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
四个翻译:1、如果......那么.........
如果就,前推后(前半句话推后半句话)
替代关联词:只要...就,必须,离不开,凡是...都,为了...一定,要想...就
2、只有......才......
只有才,后推前
替代关联词:除非...否则不,...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
基础/保障/前提,不...不...
3、...且...(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
翻译为A且B,全真才真,一假即假
替代关联词:一边...一边,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同时,又...又
4、...或...(至少一个存在)
翻译为A或B,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替代关联词:也许...也许,和...中至少一个,和...不能同时,和...不都是
其中或关系里面存在一个否一规则:即否定一个,肯定另一个
两个推理:1、逆否等价命题(A→B等价于-B→-A)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不必然,但有一个可能性结论
2、摩根定律
-(A且B)等价于-A或-B
-(A或B)等价于-A且-B
负号进去“且”变“或”,“或”变“且”
(2)分析推理
判定:给出一组对象以及若干信息,对象与信息进行匹配。

思路:先判定题干,为题干信息肯定还是题干信息真假不定,然后用方法
方法:1、题干信息确定(题干给出的内容可以直接用,给出的信息全部都是确定的)
a、排除法
适用条件:题干信息确定,且选项信息充分(选项给出了题干所有的匹配情况,否则为选项信息不充分)
如何解题:读一句有效信息,排一个选项
b、最大信息优先(出现2次或者2次以上为最大信息),以最大信息最为作为突破口
2、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题干给出的内容有真有假,不能全部直接拿来用)
a、确定信息优先(通过题干的推理,可知的正确信息)
在用确定信息优先以及最大信息优先的方法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两种方法:列表法以及假设法
列表法:要求将对象写在竖列,减少错误率,横行用来写其他信息
假设法:要求从假设次数最少的情况进行假设,加快解题速度
(3)真假推理
判定:题干给出多个论断,但提问方式一般都是只有一句真话(假)则......
解题思路:先找矛盾关系,然后看其余,再找反对关系,然后也看其余。

1、矛盾关系(此起彼伏的关系,只存在两种情况)
主体相同,话题一致才能得出矛盾
矛盾关系特性:必然存在一真一假
矛盾的表现形式:a、是与不是
b、所有的是与有的不
c、有的是与所有的不
d、A且B 与-A或-B,A或B 与-A且-B
e、A→B与A且-B
2、反对关系(除了已知的两方面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
两组反对关系:所有的是与所有的不是
有的是与有的不是
反对关系特性:所有所有必有一假(两个所有中必有一个是假的)
有的有的必有一真(两个有的中必有一个是真的)
注意事项:做逻辑判断的题目时,一定要放空自己的脑袋,不要再用平时的一些思维习惯去做题,不然很容易出错,而且,一般题干给出的内容都为正确的,我们只要根据规则做题。

在这几类常见的题型中,翻译、分析、真假一旦会做,便能得出唯一答案,而归纳和论证需要选择一个最优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