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人物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则天人物分析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才智过人、果敢深沉的女政治家,比如西汉的开国皇后吕后,北魏的文明太后冯氏,清初的太皇太后孝庄。但是她们都没有改朝换代,一生都是以后妃的身份干预政治,没有踏出通往权力顶峰的最后一步。如果说武则天与其他女政治家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在我看来,那就是心性,用专业的心理学术语来讲就是“情商”。

可以说,武则天对这个世界,对当时的政治、人物、社会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她的人生道路。同样是遭遇情感危机,吕后为刘邦移情别恋的事自怨自艾,武则天则利用丈夫唐高宗的性格弱点和愧疚心理,谋求政治上的更高地位;同样是作为幕后的参政者,北魏文明太后采取怀柔政策,以保证皇帝不会对自己的野心产生怀疑,更不会在日后对自己进行清算,武则天则采取高压政策,让名义上的皇帝成为自己手中的傀儡,让这些傀儡失去与自己对抗的能力;同样是面对亲情与政治的冲突,孝庄太皇太后一直摇摆不定,试图在家庭关系与政治利益的平衡木上保持稳定,而武则天则毫无顾忌,使天平向政治一面倾斜,只要大权在握,丈夫、儿子、女儿都可以抛弃。

雁冀的《题乾陵无字碑》中写到:这里埋藏着一个伟大的女人,但离开男子一分钟也不能生存,爱与恨,难解分离。武则天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位魅力过人的女人,她的魅力到底来自何处,她到底有着一个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本篇文章力求以真实的史料,站在心理学角度来来阐述武则天的心理世界。

后宫之地本就你虞我诈,不争也是争,“不进则退”这个词语恰到好处的形容了后宫的无奈,一个女子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保护自己,要如何全身而退,要怎样才能在每一个深夜睡得稍微安稳,走每一步都稍微安心踏实,那就要变强。常常不是人想争斗,而是她不得不争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武则天曾经尝过许多屈辱,她骨子里拥有反抗封建皇朝的精神,她不服气也不认输,她相信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才能不再受辱,我们都扪心自问,换做是我们,我们能认输吗?

无法否认武则天对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她所统治的时期,百姓安居乐业,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给予保守的贵族沉重的打击,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言十二事,劝农桑,减少赋役,社会安定繁荣。武则天还大开志科,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她用人从不看出身,只看其才华能力,为国家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也激发了老百姓读书求知识的热情,培养一大批后起之秀。郭沫若评价她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武则天为其次女。受母亲的影响,善属文公书,醉心于诗赋文学,审美观上喜欢宏大壮美的事物。此外,武士彟曾经经商,杨氏未曾生男,传统观念少,不甚重男轻女。因此给武则天传授文化知识也是情理中的事,这在同龄人中也是不多见的。武士彟去世时,武则天十二岁。杨氏因为没有生育儿子的缘故,在家族纷争中屡屡处于下风,武氏兄长不仅对杨氏母女礼薄,杨氏因此一怒而带着女儿回到了长安,此后则开始了孤儿寡母的悲凉生活。家庭的矛盾与不和给武则天的童年生活笼上了一层阴影,使她变得有城府而又聪明多计。

童年时的早期经验,在儿童心理学上已经证实对一个人的个性有极大的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常奠定于早期经验。

在这样一个有矛盾冲突的大家庭里,一直承受来自部分亲属的压力,忍受他们的不礼和失礼,使她变得较为早熟和更有城府,甚至能权变、能忍耻,具有斗争性的人格,应该是不稀奇之事。武则天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常遭人忽视虐待,由此滋养了暴力倾向和攻击性个性,有很强的支配欲和控制欲,要求别人的完全屈从和臣服。并以此武则天日后的杀子杀媳,这是家庭暴力的表现,要求儿子的绝对顺从,因而反抗欲较强的李弘和李贤被杀,反抗欲较弱的李显和李旦能够保留性命。当然,这只是后话,但一个人的行为除了周围大的环境使然,也与一个人内在的心理品性和性格肯定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心理状态、待人对事的态度必然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这种不甘居人下的性格正是她越走越远的原因,才会使她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实权在手的皇太后,而一定要登基为帝的完全掌控,而挡我者死则是实现其目标的具体手段。

武则天的女皇之路,便是从她以当朝勋贵武士彟之女的身份,入选贞观天子的后宫才人开始。史书记载当时太宗有马名狮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需三物,一铁鞭,而铁槌,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槌槌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狮子骢是千里马,一匹宝马价值连城,通常人不会因为它不受调训,就将它残害或是杀死。武则天在这里表现的则大有女强人的姿态形象,呈现出主见鲜明、处事辛辣的特征,与唐太宗的处事格调完全不同。

唐太宗欣赏的是仁君爱民这样的儒家传统道德,这和武则天“得不到的便毁掉,一切事物只有为我所用才有价值”的实用主义观念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对于此,太宗只是惊讶地赞叹了她的勇气和胆量,便没了下文。毕竟,对于一个曾经亲身上过战场、从尸山血海中一路走过来的帝王来说,勇气和胆量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这也许是他不欣赏喜爱武则天的主因;相对的,也透露了武则天此时已有暴力倾向,起码是虐待动物倾向的讯息,表现了她有一种明显

的反社会价值的个性倾向,此处可以命名其心理为“训骢心理”,这种心理,显示了武则天在贞观朝,人格上似乎已经发展成某种特质:在性情上,有暴烈、攻击及敌视不顺从她的人与物的倾向;在能力上,对自己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式,有极大的自信和果断;在动机上,喜欢表现自我,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价值观上,不重视事物是否名贵,以能满足自我为最大的价值所在。

长期的宫中学习磨练了武则天处理事情的才干和支配、自主的性格。然而,有才学而又能干的武则天,在唐太宗生前并不得志,并于太宗死后发配到感业寺做尼姑。

人生常有危机,但也常常变成转机,端看当事者如何掌握利用罢了。

李治是长孙皇后的第三子,在贞观十年母亲死后才九岁,长年养于深宫之中,于贞观二十三年即位,时年二十二岁。过早失去母爱而又对此有深刻印象的男孩,可能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位母亲似的女人可以照顾他、安慰他,即“恋母”。武则天的进取个性让她不甘心在先帝死后,终其余生在寺里做尼姑。原已有深情的新皇帝,利用国忌行香之便私下会见她,并且表现了激动,没有始乱终弃之意,对她来说是莫大的安慰,也是莫大的希望。作为寡妇的女尼武则天,本来已经没有什么前景可言,不料此时峰回路转,若是不切实把握这次机会,则更待何时?武则天的善于创造机会和掌握机会,表现了她的聪明果断、城府甚深和反社会价值的人格特征,这与前面的分析相一致。

武则天在永徽二年(651)七月以后再度入宫,未几就获得皇帝的宠幸,怀了李弘,并于三年七月以后将他生下来,这时的武则天已经是昭仪。武昭仪不久以后又怀孕生下一女,可惜暴卒;不过幸运之神并没有因此停止,她在永徽五年二月左右第三度怀孕,并于同年十二月陪同皇帝前往昭陵的旅途中,在昭陵的路上又为皇帝生了一个皇子,取名李贤。一个新的嫔御,在三年半之中连为皇帝怀孕三胎,而其他嫔妃则相反的从此再无生育记录,其间显示了不寻常的意义。更为不寻常的是,李贤生后十个月,原来拉拢收纳武昭仪的王皇后被废为庶人,而十一月一日武昭仪竟被立为新的皇后!

武则天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为底蕴的懂分寸知进退的世故和智慧,让敏感而依赖性强的年轻皇帝李治找到了久违的温柔和依靠。而她在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才华也让皇帝为之倾倒,这种身兼成熟女性的妩媚和慈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