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化学教案:物质的量1[课题]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量[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学过程][引入基本概念] 18克水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但1个水分子却无法称;1把大米可以称量,1粒大米却无法称,但1粒大米质量可以计算,同理,1个水分子的质量也可以计算,通过物质的量进行换算。
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 一、物质的量[类比]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幻灯或小黑板)7个基本物理量一览。
正如时间、质量这些物理量一样,物质的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
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板书]1、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符号:n。
[讲述]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摩尔的符号为mol,简称摩。
[板书] 二、摩尔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符号:mol。
[过渡] 1mol的粒子到底含有多少个粒子?又怎么跟质量联系起来呢?[讲述] 每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它的标准,如质量的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
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
而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也即1mol12C中所含C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个。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以NA约为6.02×1023个。
[板书] 3、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个。
[举例]1摩尔化学教案:物质的量2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物质的量》教案篇1本节内容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
本文尝试以三个W的处理为理念设计课堂教学。
详细来说,三个W就是What(什么)——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什么?How(怎样)——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Why(为何)——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在使用摩尔时,为什么必需指明粒子的种类?【新课引入】以前一章刚刚学习的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对象,引出微观与宏观的对立关系:2Na+2H2O==2NaOH+H2↑该反应式可以表示⑴2个Na原子可与2个H2O分子发生反应……(2个Na原子或2个H2O分子皆不行见、不行称——微观领域)⑴46gNa与36gH2O恰好完全反应……(46gNa或36gH2O 皆既可见又可称——宏观领域)【问题推出】一个方面,化学反应是在粒子的层面发生的;另一方面,人们讨论化学反应需要在可见可称的条件下定量进行。
如何将不行见不行称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与可见可称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呢?(微观粒子——宏观物质)【老师点拨】微观粒子因体积小而不行见、质量小而不行称。
若集合肯定数量(不妨设为N个)的微粒以增大体积和质量,则能达到既可见又可称的目的。
那么,N该为多少才合适呢?【同学争论】每小组点派一个同学发言。
〖设计意图〗摆出冲突,激发参加。
同时让同学懂得新概念的诞生源于科学讨论或解决问题的需要。
【老师讲解】同学们的见解并不统一。
实际上,在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里的N被规定为“0.012㎏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并打算用摩尔作为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即1摩尔粒子为“0.012㎏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同学活动】已知12C的质量为1.9927×10-26㎏,试计算0.012㎏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由两名同学上台演算)【老师讲解】为了表彰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人们特将这个数称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板书)。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与应用, 利用物质的量将宏观的物理量与微观粒子的个数联系起来,并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解决问题。
2.在有关物质的量计算过程中, 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计算的方法, 建立摩尔质量、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题目的解答模型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
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与黑板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问题一:现有最小刻度为0.1cm的尺子, 你能想办法用它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吗?问题二: 现有最小刻度为0.1g的托盘天平, 你能想办法用它称量一粒大米的质量吗?一张纸, 一粒米均不能用尺或托盘天平进行测量, 因为它们太小。
我们想的办法是测量许多纸, 许多大米的质量。
我们的思想可以用几个字来形容, 即: 聚少成多, 聚微成宏。
生活中一些物品个体单位和生活中常用的单位分别是什么?(PPT)[讲述]我们发现生活中大的物件一般就用它的个体单位表示, 如电脑用“台”, 而小的物件一般用许多个体的集合, 当做一个整体来表示, 如大米, 一般用“个”的集合“包”、“斤”来表示那么我们怎么去计量微观粒子呢?需要用集合体的形式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1. 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符号:n(2)单位: 摩尔, 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符号为mol物质的量同长度, 质量, 时间等一样也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摩尔是它的单位。
长度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集合体数目的多少。
注意: 1、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2.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集合体。
3、物质的量的适用范围是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一般使用化学式)。
表示: 数+单位+微粒名称设问: 每个基本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基准, 如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 那么物质的量的基准是什么呢?多少是一摩尔呢?问题1:我们需要100支粉笔, 同学们要去数100支粉笔吗?100支粉笔我们可以取两盒粉笔, 一盒是50支。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8b6a9c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6.png)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使同学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同学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同学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同学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同学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把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力量目标培育同学的规律推理、抽象概括的力量。
培育同学的计算力量,并通过计算关心同学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同学熟悉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讨论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育同学敬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精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特殊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同学来说比较生疏、难以理解。
简单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老师应留意不要随便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高校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分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
有利于同学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
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育同学的有关化学计算的力量,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同学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加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
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
不能拆分。
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
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 教案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3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应用,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3.理解和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
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初步形成。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提出问题1、从冬季烤火取暖引入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表述方程式所代表的意义,提出疑问:如何将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联系起来。
阅读、思考、产生疑问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积极思考。
环节二:物质的量的概念[过渡]用具体数据来展示12g C、32gO2、44gCO2所对应的粒子数为6.02×1023,如此巨大的一个数据,使用起来非常不便,那么有什么好办法使其更简便吗?引出“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
”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集合体所代表的含义,很多时候我们用“个”这个量词来表示事物是很不方便的,于是会增加一些新的量词,使计量更加方便,如“盒”、“箱”等都是用来描述一定数目的集合体。
聆听,思考生活中的计量思想与计量微粒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从具体数据情境中引入新概念,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展示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通过对比,接受新的物理量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板书} 聆听、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讲解[强调]1."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增减任何字。
2.物质的量用于描述具体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3.物质的量使用时要说明具体的粒子种类课堂活动:希沃白板竞赛"初识物质的量"1.在游戏中练习,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使学生思维外显化,诊断学生掌握水平。
环节三:阿伏加德罗常[图片展示]18g水、27g铝等物质的粒子数及物质的量,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思考交流,总结归纳。
第三高级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一)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三高级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一)教案
教学目的:〔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及其单位---摩尔 〔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互相转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从生活经历、已学的详细的概念入手使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来认识化学中未知、抽象的概念。
〔2
〔3
教学过程:
课后小记:
这节课受到了四个专家〔教研员徐睿、区教研员汤一相、陶静、徐德耀〕的精心指导,同组教师的一一共同讨论,教案一边又一边的修改,教研员听了二次试讲,在11月15日上午在里排了录像课,整个教学设计从详细概念到抽象概念,从宏观物体到微观粒子,从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到未知的要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度,所以一节课比较流畅,到达了预计的效果,但有些地方还可以改进、提升。
通过这一次的锻炼,使我终身受益,教学程度也有所提升,特别对教研员的砖研精神,对教材的理解,更使我们一线的教师佩服、感动,今后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学问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的规律推理、抽象概括的力量。
培育学生的计算力量,并通过计算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稳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熟悉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讨论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育学生敬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加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标准化,单位使用精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思索: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响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
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子反响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叙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生疏。
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答复: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根本单位物理量单位名称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发光强度坎[德拉] 物质的量摩尔叙述:在定量地讨论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粒(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
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讨论、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殊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根底。
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根底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留意这一变化。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提问:通过观看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熟悉是什么?答复: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第二节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内容标准,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学习要求上看,要求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是化学中的常用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本节课内容属于工具性概念,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今后几乎每节课都会用到,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内容及学习水平如下: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一新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欠缺。
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深入,自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探索新知的喜悦,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及其单位摩尔。
⑵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⑶初步学会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间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的问题性、创设情景、增强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
在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养成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概念的引入、推导及应用,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 ⑴物质的量的单位及其概念。
⑵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五、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讨论法、类比迁移法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一、物质的量1、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
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
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 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
不能拆分。
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
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比,加以区别。
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但是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讲很陌生也很抽象。
再加上对高中化学的畏惧,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点。
因此教师应注意分散难点,多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习兴趣。
4.应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量、摩尔的定义,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明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对象的。
(2)明确粒子的含义。
它可以是分子、原子、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每一个物理量都有它的标准。
科学上把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数定为1mol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因此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 1023mol-1,在叙述和定义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计算时取数值“6.02 1023mol-1”。
5.关于摩尔质量。
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把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就能够把摩尔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
如一个氧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倍,又1mol任何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数,所以1mol氧原子质量是1mol碳原子质量的倍,即。
在数值上恰好等于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给物质的量的计算带来方便。
6.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
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理清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方案一课题: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思考: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
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子反应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讲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
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回答: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讲述:在定量地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粒(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
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别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基础。
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基础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注意这一变化。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提问:通过观察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认识是什么?回答: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讲述:“物质的量”是不可拆分的,也不能增减字。
初次接触说起来不顺口,通过多次练习就行了。
板书:一、物质的量1.意义: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n引入: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个。
“打”就是一定数目的物品的集合体。
宏观是这样,微观也是这样,用固定数目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
科学上,物质的量用12g12C所含的碳原子这个粒子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它就是“摩尔”阅读:教材45页讲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这个常数的符号是NA,通常用它的近似值6.02 1023mol-1。
板书:二、单位――摩尔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符号:mol2.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NA,近似值 6.02 1023mol-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和6.02 1023是否可以划等号呢?不能。
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33 10-23g,可以求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因此注意近似值是6.02 1023mol-1。
提问:1mol小麦约含有6.02 1023个麦粒。
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学生思考:各执己见。
结论:不正确。
因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使用范围是微观粒子。
因此在使用中应指明粒子的名称。
6.02 1023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值,所以宏观物体不便用物质的量和摩尔。
例如,地球上的人口总和是109数量级,如果要用物质的量来描述,将是10-14数量级那样多摩尔,使用起来反而不方便。
板书:3.使用范围:微观粒子投影: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mol氧(2)0.25molCO2。
(3)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4)1mol是6.02 1023个微粒的粒子集合体。
(5)0.5molH2含有3.01 1023个氢原子。
(6)3molNH3中含有3molN原子,9molH原子。
答案:(1)错误。
没有指明微粒的种类。
改成1molO,1molO2,都是正确的。
因此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用化学式表示。
(2)正确。
(3)错误。
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
摩尔只是它的单位,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4)错误。
6.02 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二者不能简单等同。
(5)错误。
0.5molH2含有0.5 2=1molH原子,6.02 1023 1=6.02 1023个。
(6)正确。
3molNH3中含有3 1=3 mol N原子,3 3=9molH 原子。
投影:课堂练习2.填空(1)1molO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O;(2)3molH2SO4中约含有__________个H2SO4,可电离出_________molH+(3)4molO2含有____________molO原子,___________mol质子(4)10molNa+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Na+答案:(1)6.02 1023 (2)3 6.02 1023,6mol (3) 8mol,8 8=64mol(因为1molO原子中含有8mol质子)(4)10 6.02 1023 (5)2mol讨论:通过上述练习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出物质的量、微粒个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4.物质的量(n)微粒个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小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 1023。
物质的量与粒子个数之间的关系:作业:教材P48一、二板书设计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1.意义: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n二、单位――摩尔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符号:mol2.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NA,近似值 6.02 1023mol-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3.使用范围:微观粒子4.物质的量(n)微粒个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与原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是NA,单位是每摩(mol-1),数值是NA = (6.0221376 0.0000036) 1023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由实验测定。
它的测定精确度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测定方法有电化学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
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不同,但测定结果几乎一样,可见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客观存在的重要常数。
例如:用含Ag+的溶液电解析出1mol的银,需要通过96485.3C(库仑)的电量。
已知每个电子的电荷是1.60217733 10-19C,则NA =下面着重介绍单分子膜法测定常数的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2.学习用单分子膜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用品胶头滴管、量筒(10 mL)、圆形水槽(直径 30 cm)、直尺。
硬脂酸的苯溶液。
实验原理硬脂酸能在水面上扩散而形成单分子层,由滴入硬脂酸刚好形成单分子膜的质量m及单分子膜面积s,每个硬脂酸的截面积A,求出每个硬脂酸分子质量m分子,再由硬脂酸分子的摩尔质量M,即可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