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的影评
千与千寻 影评

千与千寻影评《千与千寻》是一部令人陶醉的电影,它以其细腻的画面、深刻的情感和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感动和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的画面美得令人窒息。
从千寻进入神秘的灵魂之镇开始,我们被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和神秘的世界。
每一个场景都被绘制得如此精致,细节之处充满了魔力。
无论是灵魂之镇的繁华与喧嚣,还是草原上的风景如画,每一帧都是一幅艺术品。
这些画面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是为整个故事增添了神秘感和魔力。
其次,电影中的情感描写让人动容。
千寻作为主人公,她的成长之路充满了坎坷和挑战。
她在灵魂之镇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神奇生物和人物,每一个人物都代表着一种情感和教训。
从她与无脸男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信任的重要性;从她与神奇的河童相处中,我们感受到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保护的责任。
这些情感在电影中被细腻地描绘出来,使观众们不禁为千寻的成长历程而动容。
最重要的是,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共鸣。
千寻的经历和成长过程,很多时候都像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旅程。
她在陌生的环境中迷失,但她坚持着寻找自己的目标和意义。
这种坚持和勇气,让我们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们是否也应该像千寻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归属和幸福。
总的来说,《千与千寻》是一部让人无法忘怀的电影。
它以其细腻的画面、深刻的情感和令人共鸣的故事,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奇幻之旅。
这部电影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是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无论是年幼的孩子还是成年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点。
这是一部真正的经典之作,值得每个人去欣赏和品味。
电影《千与千寻》的观后感影评

电影《千与千寻》的观后感影评1今天,杨老师给我们看了《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片。
我为片中女主人公千寻的经历而感动,为她的善良、勇敢、坚强和富有爱心而感动。
千寻和她的父母因为好奇而误闯入一条神秘的隧道,顺着这条隧道他们来到了精灵居住的小镇。
她一心想回到人类的世界,可是她的父母因为贪婪而变成了大肥猪,正在千寻感到无助害怕的时候,她遇到了好心的小白,在小白的帮助下,她来到汤屋工作,在那里她遇到了很多好心的朋友。
有一天,千寻发现了受伤的白龙,原来是小白的化身,于是千寻踏上了解救小白的路途……最后在小白的帮助下,千寻终于回到了人类的世界。
看了这部影片以后,我要加强锻炼我的自主自立能力。
如果我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会不知所措,所以我要向千寻学习,学习她的善良、勇敢、坚强和富有爱心的这种精神。
电影《千与千寻》的观后感影评2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千与千寻》的电影,非常感人。
电影主要讲述了:千寻一家来到一个古怪的公园,误闯“神明”之家。
父母吃了贡给鬼神的食物后变成了猪,千寻决定留下来救父母。
她到汤婆婆那里打工,汤婆婆将千寻的名字改为“干”。
千寻在工作的过程中帮助了在外面淋着雨的无脸男孩;洗净了河神身上的脏物;救活了受伤的白龙,所以才有许多人愿意帮助千寻。
最后,千寻救出了父母。
影片中反应千寻勇敢的事情有很多,如:当爸爸妈妈变成猪后,千寻并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想办法救出父母;勇敢地去找锅炉爷爷帮忙;从胆小到她不怕“神明”之家的妖魔鬼怪,战胜了邪恶的汤婆婆给她的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从千寻的一个个勇敢的事例中,我想起一个同学,他向千寻一样勇敢。
在一次激烈的运动会比赛中他的脚扭了,但他仍然坚持着继续向前跑,最终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为班级争了光。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放弃,要向千寻那样坚持到底,勇敢自信,拥有一颗勇敢、善良的的心,那么,我们就会成功。
电影《千与千寻》的观后感影评3《千与千寻》,原名《千与千寻的神隐》。
千与千寻影评

千与千寻影评导读: 千与千寻影评(一)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说道,捕鱼为生的武陵人因着桃花林的牵引而误入了另一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福地洞天的故事;而宫崎骏笔下的十岁少女——千寻,也是跟随父母在搬家途中因为好奇心而误入歧途,进入了另一个幻境世界。
跟中国古代文人的有些消极和理想主义的出世思想有着很大区别的是,作为现代物质世界一分子的宫崎骏,借由小女孩千寻的经历,在积极探索一条入世的道路。
佛教说,入世的生活是物质的、感情的、人群的生活,在电影《千与千寻》中,千寻由一个物质世界跌入一个对于她来说全然陌生和充满着困境的另一个物质世界,“回归”将是一切努力的终极目标。
这样一个沉重的主题,由一个10岁的小女孩承担,似乎有些过于沉重。
好在电影不是在说教,连宫崎骏也只是谦虚地把自己的作品定位为“一个简单的人说出的简单故事”,所以将电影看成是与别的冒险故事并无二致的童话也无妨,其实类似的故事中国也有很多,例如《宝莲灯》中的二郎救母等等。
在千寻的境遇中,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原本就有些冷漠和早熟的千寻终于踏上了了成人都无法承担的救赎的漫长之旅。
宫崎骏的高妙就在于营造的这个有如桃花源般美丽的神仙生活着的幻境世界,神仙们的生活也与我们生活的俗世没有多大区别,同样的有善恶,有贪欲,有情感,有森严的等级,也有游戏规则。
与其说那是神仙境地,还不如说就是现世社会的熔炉和缩影,在那里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看见报应(例如贪吃的人全成变了猪),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如何在不可以更改游戏规则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的适应社会,并在适当的时候改变社会,而不丧失自我,千寻故事的最终大团圆的理想结局,应该就是宫崎骏的社会角色的理想模式吧。
但仍然可以看出作者对现在的社会充满了焦虑:冷漠和隔离的社会关系,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孱弱的新一代。
父辈已经对于这样的环境熟视无睹了,例如千寻与父母刚到没有人的神隐地的时候,千寻充满了恐惧,父母却面对着没有看见主人的食物大快朵颐,父亲这时说了一句话:“信用卡、现金,他要什么都可以。
千与千寻的经典简短影评范文

千与千寻的经典简短影评范文《千与千寻》一向是一部广为人知动漫电影,它是日本国宝动画巨匠宫崎骏勇夺奥斯卡的杰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千与千寻的经典简短影评范文,希望你喜欢。
千与千寻的经典简短影评范文1一向觉得宫崎骏的动画世界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奇思妙想构成的,然而在这些幻想世界里却又寓含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宫崎骏监督的这样的优秀电影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获奖无数,赢得国际广泛承认的要数这部《千与千寻》了。
故事从一个相貌平平的名叫千寻的十岁小女孩开始,在跟着父母从这个城市搬迁到另一个城市的途中,他们误闯了鬼怪神灵休息的场所,在经过那条神秘的隧道后,展此刻眼前的是现实世界中少有的景色:广阔无垠的蓝天,郁郁葱葱的草地以及清新温暖的风,空无一人的小镇上却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千寻的双亲禁不住美食的诱惑而大吃特吃起来。
千寻独自一人在小镇里游荡,心中充满了不安。
这时一个看上去与千寻年龄相仿的男子出现了,他名叫白龙,他呵斥千寻快点离开那里。
夜幕降临了,一盏盏灯光亮起,当千寻好不容易找到父母时,竟发现他们已经变成了猪,为了救回双亲,重返现实世界,千寻以名字为代价与主人汤婆婆签订了契约,最终在白龙的帮忙下她完成了愿望,同时也帮忙白龙找回了自我失落已久的名字。
爱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主题和线索。
当渴望朋友的妖怪无面男在澡堂里受到世俗金钱的影响,开始不停的吃东西甚至吃人时,小千用她的爱心和善良挽救了已被污染的无面人,在她的引导下,无面人恢复了原先的面貌。
当浑身散发着臭味的腐烂神光临澡堂时,其他人唯恐避之不及,小千却勇敢地站了出来,忍受着浑浊的泥浆,尽心尽责的为他冲洗,最终换来神清气爽的河神,并得到了珍贵的河神丸子。
千寻这种大爱的心胸,对父母的爱,对朋友的爱,对陌生人的关怀,甚至对臭气熏天的神灵的爱心,霎时跃然于眼前,清晰分明,感人至深。
而整部影片最感动我的,还是千寻与白龙之间纯洁的感情。
小白从一开始就照顾着这个吃着饭团,无助地流泪的小女孩,在这个名字一旦被夺走,就找不到回家的路的世界里,虽然自我的名字早已忘记,却始终记得千寻的名字。
《千与千寻》的观后感优秀影评8篇读友吧

《千与千寻》的观后感优秀影评8篇《千与千寻》的观后感优秀影评1爱,是会延续,会散开的。
爱是纯洁的、有灵性的。
这个动画片给我展现的是一个充满爱与纯真的童话世界。
在生活中我们所失去的,所期待的,都会在这里面寻觅到。
千寻,一个善良,可爱,坚强的女孩子。
转学途中随父母从城市搬到农村,途中偶然迷路,进入了一个神秘的隧道,来到了一个奇幻世界,开始了一段自理自强的旅程,因父母禁不住美食的诱惑而大吃特吃起来,变成了两头猪。
千寻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小镇里游荡,心中充满了不安,慌慌张张的进了这个奇幻世界的主宰——汤婆婆办的澡堂,在这里,她认识了白龙、小玲。
在他们的帮助下,千寻渐渐的在这个世界成长,由一个任性、胆小,的普通孩子变成了勇敢,坚强,善良的孩子。
在这个世界里,千寻认识了这个黑影子,像个黑布袋,长了一张像白纸面具一样的脸,立在桥边。
这个鬼魅一样的脸,目光追随着她,透出隐隐微笑的无脸怪。
它总是离千寻三尺之外,静静地看着她,不说话。
在一次偶然的巧合中,无脸怪认识了她,认识了这个身上散发着温暖的千寻。
看了这个动画片,所有人都能觉得千寻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也许是她的坚强,也许是她的单纯,也许她的可爱,也许是对这个幼小的小女孩发自内心的同情,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幻想。
在《千与千寻》里面,我们在大师描绘的世界里穿梭。
我也是这样,我也常常在遇到困难时低下头,这时,我会拿自己和千寻相比,我会让自己坚强。
当千寻救出父母时,我的心微微的动了一下。
其实,人在心中是有很多种感情在争斗:善良、邪恶,勇敢、胆小,坚强、懦弱。
只有我们稍微的善良一下,勇敢一下,坚强一下,事情就会有微妙的转变。
《千与千寻》的观后感优秀影评2被誉为动画电影大师的宫崎骏凭借《千与千寻》正式为国人所熟悉。
而《千与千寻》也秉承了宫崎骏动画电影的风格,在看似平淡的叙述风格下,向我们展示人性深处的内涵。
在《千与千寻》中,宫崎骏表现了一个少女在困难面前的坚持与成长。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还是儿时,其中所展现的怪异的事物与人让年幼的我不敢再看下去,但随着年岁的增长,重新看这部片子时,我却被其中所蕴含的人们精神的结晶所吸引,第一回真正开始认识这部片子。
千与千寻影评(共5篇)[修改版]
![千与千寻影评(共5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98959d25c52cc58ad6bedc.png)
第一篇:千与千寻影评千与千寻撞击心灵的动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经典的电影,它不必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不必有唯美绚烂的画面,但它一定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一场精神的熏陶。
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难忘的记忆。
每每回味它时,我们的心灵会得到一场洗礼,电影艺术的人文价值已被喜欢它的观众赋予了更深远的内涵,所以我们热爱并把电影当作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动漫,电影,千与千寻,一次心灵的旅程,一种精神的享受,走进它,思考真实的现实生活。
电影千与千寻是日本历史上最卖座的影片,曾获得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在于它的动画布景,艺术设计和内容情节,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人的思考以及这部影片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而千与千寻的高票房也验证了这一点,好的电影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相反它的意义会随着岁月的前进而得到不断的升华。
电影讲述了主人公小千为救父母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同时也是完成自我蜕变的一个过程。
在真实的世界里小千娇宠胆小,而进入神灵世界之后,她为了生存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付出很多努力,最后得到了自我能力提升和精神的净化。
其实这些都在启示我们,个人在社会中要保持自我独立人格,不能泯灭了天性,因小失大。
对于迈入社会的人来说,大环境的某方面或者规则会让让人无奈的作出退步,但是终归到底也不能丧失了自我原则,否则终将成为社会的弃儿。
影片中的小千得到了历练,而我们也从中得到了些许成长的启迪和思考。
影片以日本古时期的澡堂为背景,一方面让人感受到日本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塑造着主人公小千的心灵世界,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小女孩如何历经考验,并且坚持原则,最终勇敢的回到人类世界。
对于小千来说,他们的长相不一,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厌恶人类。
在他们眼中,人类是贪婪自私到不计后果的群体,所以汤婆婆理所应当的把小千父母变成丑陋的两头猪,等到他们足够肥壮的时候再杀掉。
人类好吃懒做,不负责任,没有社会关怀感等一系列弱点暴露无遗。
千与千寻影评(精选8篇)

从1963年开始,宫崎骏进入日本东映动画公司,到1985年与高畑勋共同创立吉卜力工作室,至今制作的作品不计其数。在1983年开始导演并且监制(脚本、分镜表的全部工作)他的第一部动画电影《风之谷》,由于宫崎骏父亲以前是飞机制造厂工作,从小宫崎骏就对飞行和天空充满着向往,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总是能出现有关于天空以及飞翔的画面,当然也包括他制作的第一部电影《风之谷》。诚然,在《风之谷》得到好评之后,坚持着自己独有的风格,陆陆续续的推出了《天空之城》、《龙猫》、《魔女急宅便》等细腻而感人的动画。
《千与千寻影评》
千与千寻影评精选(一):
《千与千寻》:童话里的现实梦
宫崎骏是为数不多的在3D技术和早已泛滥的时代,始终坚持着用手绘动画来描述故事的人。看过他作品的人,会被他充满不可思议想象力的画面和人物所震慑,也会被那些莫名忧伤和惆怅的桥段所感动。无论是在骄傲的西方好莱坞、迪士尼,他也能享有一席之位。对他来说动画电影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也是天马行空的、无拘无束的。
直到2001年《千与千寻》的问世,这部由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日本动画电影,彻底的改变了之前宫崎骏的风格,从早期探讨战争带来的危害以及保护自然重要,转变成讽刺社会本质的现象级电影。从根本上,避免之前的单一以及满足了观众的需求。这也让他得到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认可,从美国得到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从德国柏林电影节得到了金熊奖,法国凯撒奖,甚至连香港的金像奖都统统并获。而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像故事里面的汤婆婆,看似是个坏人,背后却也有她辛酸的一面。
千与千寻 影评

千与千寻影评
《千与千寻》是一部由宫崎骏执导的日本动画电影,它讲述了
一个普通女孩千寻在神秘的灵异世界中经历了一系列冒险和成长的
故事。
这部电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许多情
感共鸣。
首先,我被电影中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精美的画面所震撼。
灵异
世界中的奇幻景象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魔法和神秘的世界。
每
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细节和想象力,让我不禁感叹宫崎骏导演的创作
才华。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让我深受触动。
千寻作为一个普通
女孩,在灵异世界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她从不放弃,最终
找到了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她的成长过程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
到在面对困难时,我们都可以找到内心的勇气和坚持。
最后,电影中蕴含的人性思考也让我深有感触。
在灵异世界中,千寻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神灵和妖怪,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和情感。
这让我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以及对世界的
包容和接纳。
总的来说,《千与千寻》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感人情感的电影,它让我在观影过程中笑中带泪,感叹不已。
这部电影让我体验到了
成长的痛苦和喜悦,让我对世界和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相
信这部电影会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人生中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与千寻》见习人生必修课——成长在茫茫人生之路上,不论是即将或者已经起航的人们,如何在茫然无措中获得生存的勇气,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无关年龄、性别。
《千与千寻》以一个少女的一段冒险经历为我们讲述如何修习这门课的学分。
10岁少女千寻在搬家途中和父母误入异界。
父母吃了这里的食物,违反了这个世界的法则:不干活,就变猪。
一瞬间,千寻失去了可以依赖的父母,在这个陌生的异界,只有她一人在孤身奔跑企图逃离这里。
在这个连父母都无法依靠的世界,她还能依靠谁,只剩自己。
她必须学会独立生存。
为了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拯救父母,她首先要得到一份工作。
这是这个世界的法则,入乡随俗。
既然无法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改变的只有自己。
世界不会因你而改变,只有依据这个世界的法则才能生存下去。
她不断地恳求汤婆婆:求你让我在这里工作。
在她的执着中,汤婆婆终于答应,但是她被剥夺了名字,订立契约的那刻开始,千寻只能用千这个名字。
千也不在是以前的千寻。
白是千寻在这个异界碰到的第一个人。
他一直在默默地帮助千寻,指引她在这个世界生存。
当白和千同时站在缓缓下降的电梯里,千突然叫白的名字,白说:“不要多说话,你要和大家一样叫我‘白大人’。
”一句话便让人产生疏离之感。
这刻的千哀伤而又清醒的意识到“不是四海之内皆父母”。
或许在失去父母的依靠时,她曾将这份信赖转嫁到白的身上。
父母是每个孩子来到世上第一个信赖的人,而白是千来到异界第一个信赖的人。
但是朋友不等同于父母,尽管他们会给予你帮助,指点你生活,却无法像父母对孩子一样对你。
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朋友可以陪你一起成长,却无法代替你成长。
白曾告诉千:“汤婆婆会夺走别人的名字,然后支配他。
名字一旦被夺走,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名字”是每个孩子出生时便被赋予的,代表了长辈对孩子的祝愿和期望。
这点很像人们踏上人生时的“初心”,最初的梦想,但是渐渐的,很多人便会在红尘的摸爬滚打中将其忘却。
白提醒千,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在这里工作。
在这里工作不是为了工作,而是要救出父母,离开这里。
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是很多人活着活着,便忘了自己是为什么而活的。
在“油屋”,面对形形色色的客人和同事,千的变化很大。
她从一个懦弱的连爬楼梯都要一格格攀援的形象进化成能够独挡一面进行工作的少女(从为河神洗澡一事上看出)。
尽管她的工作能力不强,经验也没有,但是她恪守自己的原则,不论多累,多脏的活都愿意去干。
她并不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从一个平凡的少女历经磨难成为一个不平凡的女强人,她仍然是她。
这点是老少皆宜的,其实很少有人是奔着成为伟人而活的,只是有些人活着活着就成了伟人。
她有着最质朴的性格:礼貌,谦虚,真诚,勇敢,而这些是通过和这个世界的人们打交道时看出来的,很难让人想起早期的千连进门前要敲门都不会。
这些是人的品质,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这些品质的陪伴,但前提是人们得自己把握,因为这些品质不会选择你,它们是“无我”的,关键是我们如何选择它。
在千不断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她还学会了帮助他人成长,对象是“油屋”的不速之客——无脸人。
刚看到无脸人时,他孤身一妖站在桥头,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却不知自己何去何从,更没有人问他。
在那个雨夜,千在屋内问屋外的无脸人:“你站在那里不怕淋湿吗?”一句话便触到无脸人的心里。
无脸人活得很没有自我,别人喜欢金砂,他便变出金砂吸引大家。
众人看到他的金砂,无不趋之若骛,他们捧上最丰盛的食物,只为了从他手中换取黄金,但他从来不肯正眼看他们一眼。
因为大家看到的是他身上的财产,只有千寻是真心待他,无关金钱。
其实他很寂寞,他从不知自己能干什么,千的出现无疑是一只催化剂,催生出他内心的渴望。
但他毕竟只是有样学样,学错了方向。
所以,千在最后把他引了出来,并说了一句:“那个人在汤屋会变坏,让他离开那里比较好。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千可以在这里生存而无脸人却会被异化,那么只有离开这个大染缸才是无脸人的归宿。
不在逆境中坚强,就在逆境中灭亡。
环境也是成长中影响很大的因素。
对于无脸人不应该只是从成长的层面去分析,扩充出去时会发现,他是一个多面体。
他的不被重视,导致他渴望被重视。
我不是很能明白他为什么在千寻第二幕见到他的时候他便偷偷跟着千寻进入到“油屋”里。
但是在这里的客人都可以得到重视,像汤婆婆这样的女强人在碰到像河神一样(当时以为是腐烂神)的客人是还能召集全体员工帮着千寻拉绳子,我觉得他是渴望被重视的。
而且,他在和千寻面对面带点发狂的状态的时候,他说:“我很寂寞,我很寂寞。
”他一直是不讲话的,默默地站着或者跟着千寻,但是他却发出呼喊,表达自己的被人忽视,自己内心的感受。
只有在千寻面前他才会吐露心声。
千寻问他:“你站在那里不怕淋湿吗?”因为从来也没有人注意过他的存在,千寻的这句话不但是点明:他是存在的,而且有可能会淋湿。
是千寻的话焕发出他的存在感。
所以他不会吃千寻的。
他叫千寻过去,一方面是为了展示自己是受重视的,另一方面,也有点讨好千寻的意味。
他曾说:“想吃吗?很好吃哦。
要金子吗?我只给千,不给别人。
来这边,千想要什么,你说说看。
”这样的对白很像是希望对方开口索要些什么,以此来证明自己是能为他人作出贡献的。
而千寻喂他吃下半颗河神给的丸子时,那丸子应该是有疗伤或者净化作用的吧,他的体内发生了巨大反映,当时的他应该是愤怒的吧。
人在愤怒的时候会失去理智,而无脸人当时追赶千寻只是一种发泄的方式。
即使所有人都对我有利可图,你也不会这么做的。
当时刚吃了丸子的无脸人其实还是属于没有脱离那些拜金,虚荣,讨好等物质的,他是直到边跑边追千寻的过程中吐出那些物质时才恢复本性的。
吞了那些物质的无脸人除了对待千寻的态度没变外,他自身已经发生相当大的改变,从体型上就可以看出来。
在千寻让他吞下丸子时,他应该是意识到自己将呕吐出来,但是他不愿意,这是他好不容易在“油屋”里学会的通过金钱的手段得到的一切,怎么可能会将一切都吐出来。
打个不是很贴切的比喻:那些贪官也不可能在尝到钱权的甜头之后就收手不干了。
所以无脸人才会迁怒于千寻,一直追着她,只是为讨一个说法,尽管无脸人吸收了那些不良物质,但是他本身是没意识到这些有什么不好啊。
他不理解千寻为什么这么对他。
关于无脸人的吃人问题,仅谈谈个人看法吧。
他只吞过三个人:一只青蛙,一个二掌柜和一个浴女。
他变出金子吸引了那只青蛙,是对那只青蛙的曲意逢迎,变金子是因为别人喜欢。
吞下那只青蛙,是他对自己的这种假意的厌恶,以及别人因他的这种假意而接近他或者注意到他的唾弃。
我不该这么下贱,你不该比我更下贱。
而二掌柜对千寻“出言不逊”,千寻是第一个关心他的人,二掌柜对千寻态度差,就是对无脸人的蔑视,而当二掌柜在面对无脸人的时候,他却是笑脸相迎的,无脸人从中看出了人的虚伪,因为二掌柜从始至终关心的都只是从无脸人身上捞钱,就像一起被吞的浴女一样(被吞前还在捡金子)。
如果从教育这方面来理解无脸人,我觉得他更像是社会歪风的产物。
无脸人不知道家在哪,不清楚父母是谁,但是在“油屋”里,他学会的或者说他吞下的是:拜金,虚荣,讨好等方面的物质。
学校和家庭一般不会这么教育孩子的,离开学校和家庭的孩子在努力立足于社会上时,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以证明自己不是一无是处,但是他又不知如何才能拥有这份关怀,无人指点,加上兼收并蓄,很容易就会被社会风气所影响的。
他本是一个茫然的孩子,只是社会将他变成一个吃人的妖怪。
在引出无脸人之后,千乘上那班有去无回的列车,开始了她最后的旅行。
尽管周围的乘客依然陌生甚至面目模糊,而她自己也不知道此行的命运如何,一切都是未知的,但此时的她坚定的相信人生道路上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她确实做到了,在完成此行目的之后,帮白找到了名字,并与汤婆婆解除了契约,拯救出父母。
她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在成长的最后一课中,对未知旅程的航行,恰恰是为了印证:你有多相信自己。
影片最后,出隧道的过程和前面进隧道的过程的镜头是一样的,让人有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
不论进出,都还是父母与千寻,但此时的千寻心境肯定是不同的,因为她已经明白了在她的成长中自己才是不可或缺的,别人或许会成为生命中的过客,但能陪着自己走下去的只有自己。
虽然这部《千与千寻》的女主角没有拯救世界的宏伟壮举,与宫崎骏的其他作品相较而言,主角的心态更贴近我们。
宫崎骏笔下的人物不会花哨,甚至有些形象简单。
人物线条简洁明快,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感觉。
而且作品多选择少女题材,比如说《猫的报恩》,女主角是高中生;《魔女宅急便》,主角是见习魔女。
他的作品更像是童话,只不过是成年人也爱看的故事。
《千与千寻》摒弃了原先的成人视角改用儿童的思维去看待世界。
作品中不但有天马行空的想象,细腻的抒情,更蕴含着深远的寓意。
那个奇异的鬼怪世界,如何立足于这个世界的情感变化,以及其中隐隐透露的关于环保(给河神洗澡)、教育(汤婆婆对小宝宝的教育)、救赎(千寻与无脸人、白、父母的救赎)等的思考。
作品中总是将哲理寓于温情之中。
在欣赏那些善良的故事与精美画面的同时又能沉醉于空灵的天籁之音中,是宫崎骏作品的一大特色。
在《千与千寻》中,音乐以最简单的音符、最反复多变的弦乐章去诠释千寻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世界。
调子简单却有种舒心的感觉,似有股魔力吸引你进入人物内心,当然也间或夹杂着丝丝灰暗。
这种简约主义风格的音乐对这部动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有种本民族特色“哀而不伤”。
在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音乐是除了画面以外最撩人心弦的。
如《龙猫》,配乐清新,加上大量绿色画面给人以一种生命的活力,且伴随着透出画面的童趣、纯真。
《天空之城》的开头,中间出现天空之城,及结尾这三段是响起同一段音乐,轻轻地叩击观众的心扉,预示着开始,高潮和结束。
以音乐来划分情节的转变,有独特性。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有种“万物有灵”的观点。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千与千寻》中的各种妖怪神灵都是万物有灵的象征,河有河神,煤球都有煤灰小精灵。
《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的“火”还会说话。
这些是与日本国家的神灵崇拜有关。
宫崎骏的作品内容是全球通喜的,但里层还是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