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
在当今社会,文学作品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因此,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的美妙之处。
本文旨在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并分析其对读者的影响和启示。
二、研究目标和问题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并探讨这些内涵对读者的影响和启示。
具体而言,本文将回答以下问题:1.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是如何构建的?2. 文学作品的意义如何体现?3. 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和启示是什么?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文将采用文学批评的方法,结合文本分析和批评理论,对选定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选取一部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
2. 阅读并分析文学作品的文本内容,挖掘其中的主题和意义。
3. 结合相关的批评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
4. 探讨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和启示。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通过本文的研究,预期将得出以下结果和创新点:1. 揭示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构建方式,探讨不同主题的意义和内涵。
2. 分析文学作品对读者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3. 探讨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启示,如何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五、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行性本文的研究局限性主要在于研究范围的限制和个人能力的限制。
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本文只能选取一部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因此无法涵盖所有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另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可能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
然而,本文的研究仍然具有可行性。
通过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结合相关的理论框架,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同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进行探讨,可以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六、论文结构安排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安排:1. 引言:介绍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
本科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就是本科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本科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自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以田园诗蜚声文坛,《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尤为人所称道。
所以人们常常将范成大归为田园诗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因为其爱国题材的诗也颇值一提。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他出使金国时所写的72首“使金诗”。
使金诗是范成大诗歌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带有其一贯的特点。
作为范成大出使金国这一特殊经历的出色见证, 这组作品从头到尾读下来又有其鲜明的个性。
关于范成大研究的论著方面有以下一些:于北山先生和孔凡礼先生各著有《范成大年谱》;傅漩琼先生汇编的《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孔凡礼先生著有《范成大佚著辑存》;周汝昌先生点校的《范石湖集》,后又订成《范成大诗选》;顾志兴先生携余冠英先生、俞平伯先生等编写了《范成大诗歌赏析集》。
有关范成大研究的论文已发表数十篇。
其中,大部分都是研究范成大的田园诗。
比如谢桂华的《范成大悯农诗及其创作缘由探论》、曾玉章的《本色的田园诗人一一诗中解读范成大》、张坷的《挑花源里可耕田?一一浅论范成大,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高红梅《读石湖田园诗心解》、张福勋《生命的自然诗化与哲学诗化》、钱桂兰《田园风光好宜堪入画图一一谈范石湖田园杂兴的风景画面》等。
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注意到了“不论从内容讲或从艺术讲,都可成为杰作”的使金纪事诗。
如姜逸波的《范成大“使金”诗的爱国思想》、景宏业的《范成大出使金国所作诗艺术》、徐新国的《论范成大的爱国诗》等等都以爱国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范成大使金诗。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里选取了七首使金诗作分析,他中肯而言简意赅的分析基本成了使金诗的定论。
本文拟从分析范成大的72首使金诗的艺术特色入手,初步探讨诗人的思想,并从诗中感受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文学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探讨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形象及其意义,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文学和女性问题,也有助于推动文学的发展。
二、选题依据女性主义理论是探讨女性问题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提出了许多具有深刻意义的看法。
在中国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表现也很丰富多样,有的作品塑造了独立自主、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有的则强调女性的被动和无奈。
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女性的处境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多部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情节进行分析,探讨其所呈现的女性意识的异同、内在逻辑和社会背景,以此来揭示当代中国女性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现象。
具体而言,本文将分析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女性意识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2. 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3.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4. 女性主义批评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预期结果:1. 对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深入解读,提高我们对当代女性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2. 探讨当代中国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形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女性的现实生活。
3. 通过女性主义批评来探讨当代中国文学的问题,有助于推动文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意识,通过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深入剖析当代中国女性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现象,以期提高我们对当代文学和女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推动文学的发展。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本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本一题目:《论亦舒笔下女性的传统与现代》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亦舒是当代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她与倪匡、金庸被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亦舒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二十多年经久不衰,一度出现过这样的说法“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
然而,亦舒充满强烈的现代都市气息的作品,以洞察世情的目光,简洁优美的笔调,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中,其鲜明的女性形象塑造与艺术感染力使其自成一家。
虽然亦舒主攻言情小说,但写的却是当代香港女性的于情感上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本文在香港的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基础上研究发现,解读亦舒小说女性形象的钥匙既不是性格,也不是性别,而是人物的文化身份。
通过剖析她们悲剧性生存体验背后的心态,论文发现了她们价值观系统与文化身份的特殊结构:她们显在的价值立场是现代的、商业化的;潜在的价值立场却是传统性的。
现代价值观以理性方式存在,传统价值观以无意识、非理性方式存在。
从而通过亦舒笔下女性无法冲破的传统回归和现代的叛逆来探究香港都市女性的心理和生存状况,以及她们如何适应时代变迁的,从而表达作家对这一女性的真切关怀。
二、概述国内外研究成果国内关于亦舒小说研究,主要概括为:1、研究香港文学的专著:目前出版的几部香港文学史、小说史,如刘登翰主编的《香港文学史》、王剑丛的《香港文学史》等,都有研究亦舒的章节。
2、直接研究亦舒的论文:从统计的《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索引》中提及的文章,再查阅九十年代以来几篇专门研究亦舒小说的论文,如张秋蕙的《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李莘的《超脱入世言情寓理》等。
3、研究港台相关女性作家的论文,如钟晓毅的《论香港女作家笔下的爱情模式》等。
此外就是研究亦舒小说的主题还停留在少数所谓“代表作品”解读阶段,且多单由先验视角(如女性主义)和先验命题(现代人寂寞)出发,把亦舒小说简单化,狭窄化,由此得出的对亦舒小说总体特征的描述不可能准确。
而对于亦舒的爱情观,研究者有相左的意见,主要分歧在于爱情观是偏于现代还是偏于传统。
文学开题报告

文学开题报告文学开题报告该怎么写呢?小编给大家介绍2016文学开题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文学开题报告(1)立论依据(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研究意义从研究对象的选择来看,废名不仅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而且是重要的新诗理论家。
他的新诗理论主要体现在上个世纪三十及四十年代在北大讲授新诗的讲稿及《新诗问答》上。
废名以新诗与旧诗的对照为方法,以新诗的历时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具体诗作的选讲阐述了自己对新诗发展的独特意见。
他的诗论在新诗批评史和新诗理论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虽然研究者注意到了废名新诗理论的价值,但具体的研究往往停留在对诗论主张的阐释和理论来源的研究上,对废名诗论总体上把握的尝试相对较少,甚至对废名基本诗学主张还有误读之处。
废名新诗理论研究中还有着相当的可发掘空间。
从论文切入角度来看,本文选择以新诗要有诗的内容,散文的形式展开对废名诗论的论述及特征意义的探寻。
一方面,诗的内容,散文的形式是废名新诗理论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通过这一命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的把握废名新诗理论。
另一方面,目前研究者们并没有对废名这一新诗命题蕴含的意义做过全面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从废名本质对新诗的定义入手研究废名诗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从当下新诗及新诗理论的发展来看,新诗与传统诗歌的关系,新诗的自由与规则之间的角逐,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废名的新诗理论对于新诗相对于旧诗所具有新质,新诗相对于其他文体所具有的诗性有着独特的回答。
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论争仍然有着启发性意义。
因此,本文对废名新诗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研究现状平心而论,废名的作品及理论都是相当难懂的。
在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大陆对废名的研究比较少。
新时期的大陆的废名研究也是发端于且侧重于小说,废名诗论受到人们的关注更是在诗作研究之后。
(1)基本介绍及阐释研究最初研究废名诗论的文章集中出现在1988年至1992年间,主要有陈振国的《简评废名诗论》、潘颂德的《简评废名论诗》、《冯文炳的诗论》以及冯健男的《废名谈诗和小说》。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题目:苏童《婚姻即景》中男性形象研究一、选题意义苏童作为当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在文坛上被戏称为“红粉杀手”,他用阴郁凄冷的笔调在《婚姻即景》中塑造了很多的女性形象,并引来很多学者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共有约六十篇期刊文献。
为了不落窠臼,笔者选择其婚姻小说中的男性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辅以比较研究法,力求弥补前人对苏童婚姻小说中男性研究的空缺。
苏童《婚姻即景》中对男性形象的塑造有很强的时代或历史意义,其中男性形象的塑造既对推动小说情节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人性和两性关系的揭示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苏童笔下男性形象的研究,可以引起读者对苏童婚姻小说的研究的重视,进一步认识男性命运的悲剧与社会历史、家庭及自身内在的关系,启发读者对人性丑恶面的正视与深思。
二、预期成果完成一篇不少于8000字的专业学位论文。
三、写作提纲(一)男性的生存状态及悲剧命运1.逃无可逃,继续堕落2.一逃再逃,远离家庭3.逃无可逃,以死解脱(二)男性悲剧命运的多重原因1.社会原因2.家庭原因3.自身原因(三)男性悲剧命运的深刻意义1.丰富的社会含义2.人性的丑恶面3.丰富的美学意味四、时间安排XX.10.1—XX.10.31 与指导老师联系,确定论文题目和论文提纲,填写选题审批表;XX.11.1—XX.2.25 学生外出调研或收集相关资料,阅读参考文献,填写任务书,撰写研究综述和开题报告;XX.2.26—XX.4.20 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每周至少见面2次,修改论文4稿以上,迎接学院论文中期检查;XX.4.21—XX.5.20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指导老师填写有关审阅意见表;XX.5.21—XX.5.31 提交论文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1]颜芳艳.论苏童笔下的下层男性形象[j].大众文艺,XX(5).[2]郭放彩.品味婚姻中孤独者的语言——读苏童小说集《婚姻即景》[j].安顺学院学报,XX(1).[3]王蓓.丧失诗意的知识分子:苏童小说知识分子形象解读[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XX(11).[4]黄雪玲.在女性夹缝中挣扎生存的男性——浅析苏童《妻妾成群》男性生存的悲剧[j].九江学院学报. XX(4).[5]吴雪丽.“启蒙”视野之外的人性诗学——试论苏童小说中的性别书写[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4).[6]卢顽梅.绝世的苍凉——以《已婚男人杨泊》和《离婚指南》为例评苏童的婚姻小说[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XX(3).[7]李永新.孤独的灵魂孤独的歌——论苏童小说的生存意识[j].当代文学,XX(5).[8]蔡河明.苏童小说中底层人物命运的类型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XX(1).[9]张好.读苏童小说中的孤独与迷茫[j].科技创新导报,XX(7).[10]陈术颖.女人的战争——男人的风景——解读苏童文集《婚姻即景》[j].安徽文学,XX(6).[11]左蔚.代家庭婚姻题材作品异同——苏童《离婚指南》与池莉《不谈爱情》之比较[j].安徽文学,XX(3).[12]黄建新.“没有一个好东西”——苏童笔下的男人[j].世界杂志,XX(11).[13]郭本思.《妻妾成群》的男权意识[j].文学研究,XX(8).[14]方玉彪,吴静瑜.飞翔中坠落——试论苏童小说中的男性形象[j].南昌大学学报,XX(4).[15]苏童.苏童文集——婚姻即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XX.[16]苏童.苏童作品精编[m].桂林:漓江出版社,XX.[17]孔范今,施战军.苏童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XX.[18]清如许,王洁译.诗经[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XX.[19]裘沙,王伟君.鲁迅杂文[m].桂林:漓江出版社,XX.[20]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21]李泽厚,汝信.美学百科全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22]何新泽.培根论人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24]吴芸芬.无法逃离的生命归宿——论苏童小说的死亡主题[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XX.指导教师意见:苏童是当代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素有“红粉杀手”之称,研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论文数量众多,但该同学独辟蹊径以苏童《婚姻即景》中的男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对小说中的男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男性悲剧命运背后的原因,探究男性悲剧命运的深刻意义。
开题报告: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四篇

开题报告: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四篇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论司各特苏格兰小说的生态意识一、立论依据(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一、研究意义华特•司各特( Walter Scott,1771--1832),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历史小说作家。
一生共创作了27部历史小说,因其对历史小说体裁及写作技巧的完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
司各特生活的年代,是英国发生巨大历史变革的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得到了确立。
然而正如恩格斯所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令人失望的现实让人们萌生出回到以前未被现代文明破坏的生活中去的想法。
正像所有的浪漫主义作家一样,司各特对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文化有着一种深深地抵触情绪,认为它破坏了过去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某种仁爱的关系。
司各特生于爱丁堡,一生挚爱苏格兰,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些成为他以后创作的不竭源泉。
在他的心目中,苏格兰是一个古朴自然、和谐优美的地方,然而随着产业革命的推进,古朴的苏格兰也被卷入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以其特有的残酷性强行掠夺了苏格兰山民的土地,改观着苏格兰的自然风貌,改变着苏格兰山民的生活方式,过去弦歌不断、古朴自然的苏格兰渐行渐远。
司各特对这一现实是十分不满的,他的27部历史小说中有9部是以苏格兰的历史和传说为题材的,这些被称之为苏格兰小说。
通过他的苏格兰小说,司各特发出了与那个相信“发展”与“历史进步”的时代不和谐的声音,为这一逝去的“风景”谱写了一曲哀惋的悼歌。
笔者认为,这一过程实际上彰显了司各特对苏格兰的生态关照。
综观国内外对司各特历史小说的研究,笔者发现关注到司各特对自然风景的特别偏爱的研究者也不再少数,然而大多把它归结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而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其内在的生态意识,故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一个领域,值得探究一番。
文学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文学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题目: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研究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选题依据:随着第一次文代会后,当代文学特别是小说的主题也随之转变。
在时间、空间的推移下,作家们的创作思路以及审美意义也随之慢慢变化。
彼时的江南就存有这样一批作家,他们小说里的“江南世界”因各具特点的创作手法和反映不同时代的主题,如实的记录着时代潮流的走向。
他们有的经历了从建国到*这段苦难历史,有的成长于这段历史之中,他们将自己敏锐的视角寄托于江南想象之中,抒发着对于江南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反省,将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的审美意义及其文学史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所以选此为题正是为了探寻中当代小说里的江南想象的文学内涵,希冀发掘其文学史意义的变化。
2、研究意义:经过建国后至七十年代初期的沉寂,七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一大批江南籍作家涌现,江南文学“边缘化”的格局逐渐被打破。
进入新世纪,关于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的研究逐渐兴盛起来,这类研究的文献虽然概述性的总结居少、个体研究居多,但透过这样一个繁杂的参照系,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和文学史意义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本文拟对以往的研究成果条分缕析,审视评估,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研究的发展。
选题研究现状当前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的研究综述有:1、在时间、空间的推移下,江南想象的衍生变化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自九十年代后期起,学者们已经有意识的尝试从江南作家及其小说里的江南意象和叙事手法着手,并以此探寻当代江南文学发展的新趋势。
而关于江南地域文化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可看作为江南作家对于江南世界的一种“寻根”。
正是在这种越发多元化的研究形势下,当代小说里的江南想象也逐步表现出了新的文学价值。
相关的文献有王德威的《当代小说二十家》、张炯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孙其勇的《论故乡苏州对苏童创作的影响》、陈娇华的《小巷文化的独特镜像——论苏州小巷文化对陆文夫小说创作的影响》、高松年、沈文元《论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小说》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苏童《婚姻即景》中男性形象研究一、选题意义
苏童作为当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在文坛上被戏称为“红
粉杀手”,他用阴郁凄冷的笔调在《婚姻即景》中塑造了很多的
女性形象,并引来很多学者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在中国期
刊WTT搜索,共有约六十篇期刊文献。
为了不落窠臼,笔者选择
其婚姻小说中的男性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本分析
法、辅以比较研究法,力求弥补前人对苏童婚姻小说中男性研究
的空缺。
苏童《婚姻即景》中对男性形象的塑造有很强的时代或历史
意义,其中男性形象的塑造既对推动小说情节起着重要作用,同
时也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人性和两性关系的揭示上都有着极其重
要的意义。
通过对苏童笔下男性形象的研究,可以引起读者对苏
童婚姻小说的研究的重视,进一步认识男性命运的悲剧与社会历史、家庭及自身内在的关系,启发读者对人性丑恶面的正视与深思。
二、预期成果完成一篇不少于8000字的专业学位论文。
三、写作提纲(一)男性的生存状态及悲剧命运 1.逃
无可逃,继续堕落 2.一逃再逃,远离家庭 3.逃无可逃,
以死解脱(二)男性悲剧命运的多重原因 1.社会原因 2.家庭原因 3.自身原因(三)男性悲剧命运的深刻意义 1.
丰富的社会含义 2.人性的丑恶面 3.丰富的美学意味
四、时间安排XX.10.1-XX.10.31 与指导老师联系,确定论文题目和论文提纲,填写选题审批表; XX.11.1-XX.2.25 学生外出调研或收集相关资料,阅读参考文献,填写任务书,撰写研究
综述和开题报告; XX.2.26-XX.4.20 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每周至少见面2次,修改论文4稿以上,迎接学院论文中期
检查; XX.4.21-XX.5.20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指导老师填写有关审阅意见表; XX.5.21-XX.5.31 提交论文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1]颜芳艳.论苏童笔下的下层男性形象[j].大众文艺,XX(5). [2]郭放彩.品味婚姻中孤独者的语言--读
苏童小说集《婚姻即景》[j].安顺学院学报,XX(1). [3]王蓓.丧失诗意的知识分子:苏童小说知识分子形象解读[j].浙江树人
大学学报,XX(11). [4]黄雪玲.在女性夹缝中挣扎生存的男性--浅析苏童《妻妾成群》男性生存的悲剧[j].九江学院学报.
XX(4). [5]吴雪丽.“启蒙”视野之外的人性诗学--试论苏童
小说中的性别书写[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4).
[6]卢顽梅.绝世的苍凉--以《已婚男人杨泊》和《离婚指南》为
例评苏童的婚姻小说[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XX(3). [7]李永新.孤独的灵魂孤独的歌--论苏童小说的生存意识[j].当代文学,XX(5). [8]蔡河明.苏童小说中底层人物命运的类型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XX(1). [9]张好.读苏童小说中的孤独与
迷茫[j].科技创新导报,XX(7). [10]陈术颖.女人的战争--男人的风景--解读苏童文集《婚姻即景》[j].安徽文学,XX(6). [11]左蔚.代家庭婚姻题材作品异同--苏童《离婚指南》与池莉《不谈爱情》之比较[j].安徽文学,XX(3). [12]黄建新.“没有一个好东西”--苏童笔下的男人[j].世界杂志,XX(11).
[13]郭本思.《妻妾成群》的男权意识[j].文学研究,XX(8).
[14]方玉彪,吴静瑜.飞翔中坠落--试论苏童小说中的男性形象[j].南昌大学学报,XX(4). [15]苏童.苏童文集--婚姻即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XX. [16]苏童.苏童作品精编[m].桂
林:漓江出版社,XX. [17]孔范今,施战军.苏童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XX. [18]清如许,王洁译.诗经[m].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XX. [19]裘沙,王伟君.鲁迅杂文[m].桂林:漓江出版社,XX. [20]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21]李泽厚,汝信.美学百科全
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22]何新泽.培根
论人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3]朱光潜.悲剧
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4]吴芸芬.无法
逃离的生命归宿--论苏童小说的死亡主题[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XX. 指导教师意见:苏童是当代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素有“红粉杀手”之称,研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论文
数量众多,但该同学独辟蹊径以苏童《婚姻即景》中的男性形象
为研究对象,对小说中的男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进行全面的分
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男性悲剧命运背后的原因,探究男性悲剧命运的深刻意义。
研究内容能体现当前社会和文学界所关心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探讨极具意义,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方案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研究结论可以为研究苏童的小说提供一定的参考。
据目前的条件,学生能完成本论文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