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一部分瞄准题点精准训练专题五精准训练十三借助语境巧用标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一部分瞄准题点,精准训练专题三精准训练八分析概括散

精准训练八分析概括散文中形象的特点或内涵练前提示散文中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物象,前者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的散文中,后者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钱谷融[注]我经常深切怀念着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他是我一生中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伍先生是蔡元培先生当校长时的北大学生,与傅斯年、罗家伦等同时。
1938年我考入了当时内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读的是新成立的师范学院国文系。
一年级时不但没有本系的教师,连系主任都没有,只能与文学院中文系的学生合在一起听课。
到二年级时,当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才请了伍先生来担任我们的系主任。
伍先生很开明,颇能继承蔡元培先生兼收并蓄的精神。
他自己是爱好汉魏六朝文学的,戏说他治的是“衰”文(苏东坡曾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尤其善写五古。
可他请教员,却能尽量罗致各方面的人才。
先后在我系任教的有罗根泽、孙世扬、顾颉刚、乔大壮、朱东润等人。
更极难得的是,中央大学中文系一向是比较守旧的,只讲古典文学,不讲新文学。
新文学和新文学作家,是很难进入这座学府的讲堂的。
可伍先生完全不管这一套,我还在校的时候,他就请了曹禺等人来教课,请了老舍来演讲。
我离校以后,他又请了杨晦、吴组缃、吴世昌等人来任教。
伍先生曾在中山大学与鲁迅同过事,一向很敬佩鲁迅先生。
听说他离开中国后,一度曾去日本教书,教的课程中就有鲁迅。
他懂英文,有时去他房间,看到他手里拿着正在读的往往是英文小说。
还知道他常通过日本的丸善书店从国外购买书籍。
他与外文系的楼光来、范存忠、俞大缜等先生时相过从,与历史系的沈刚伯,哲学系的方东美、宗白华等教授,往来尤其密切。
平日跟我们闲谈,也常常是古今中外,出入文史哲各个领域,真是海阔天空,鱼跃鸢飞,其乐无穷。
完全没有那个时代一些教古典文学的中文系教授那种严肃古板、道貌岸然的神气。
他那时孤身一人,住在一间十分简陋的教员宿舍里。
他不愿吃包饭,一日三餐,都是在馆子里吃的。
好在那时教授的工资高,他又除了有时候要寄些钱给外地的两个孩子以外,没有什么别的负担。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优编增分练 第一部分 瞄准题点,精准训练 专题六 精准训练十七 赏析古

精准训练十七赏析古诗用典艺术练前提示用典(用事)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特色之一,分事典与语典两种。
近年来,高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王澜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
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
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攻蕲州,城陷。
王澜因避蕲州失陷之灾,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写了本词。
词的上片运用“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借“杜宇”的典故,表达了思归而不得的愁苦及家国之痛;使这首词含蓄蕴藉,充满艺术感染力。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注]杜甫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时的作品。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典故?为什么运用这一典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吴刚砍树典故。
吴刚的大刀竟被折断,表达了其归心之切。
题目是“八月十五夜月”,吴刚是被罚在月宫中砍树的罪人,满目飞明月的时候,自然就会看到想到月宫中的人,用典自然贴切。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①沧浪看梅[南宋]吴文英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②。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
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③小簇行春队。
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优编增分练 第一部分 瞄准题点,精准训练 专题四 精准训练十一 分析概

精准训练十一分析概括小说中物象的寓意和作用练前提示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人物形象固然重要,但物象同样不可忽视。
高考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失乐园师陀①乡下人一年到头娱乐的时候很少,至少在我们乡下是如此:端午不喝雄黄酒,仲秋不赏月,除却上坟照例烧化纸钱外,大抵与平日无异。
只有上元节,孩子们得到一只花纸糊的灯笼已喜出望外,间或有人肯破费买两筒小号“花子”放放,简直要动员全村上下了。
这村子小而穷,从不曾有大事件值得记述;它一年到头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
②然而孩子们正也和别处的毫无差别,总不肯让寂寞重重压到身上,让时光白白逝去。
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那就是禾场。
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月亮照着光光坦坦的场面,晚饭后就热闹起来了。
此刻,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禾场一被孩子们占领,就绝不会再是简单的了。
他们也会翻出许多花样。
其中有一种叫做“老鳖晒盖”,是要四个人前后左右四角站正,一个人上去,脚蹬住后两人的肩膀,手抓住前两人的肩膀,一气向前跑去的,有些类似叠罗汉。
还有多种是摆起阵势,双方一问一答,然后以力量的盛衰决胜负的。
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添上一抹生气。
③自然,孩子们之所以玩耍,并非为点缀村坊冷落的门面,他们还没学会遮掩丑恶,他们只知道娱乐。
乡野的各种玩法究竟有多大价值,我不曾作过估计,但和学校里规定的一比,也不逊色。
即便这野蛮的玩法也要失去,岂不是大可哀哉?④我失去乐园是因为父亲送我进学校,随后他故去了,我也到了成年,便不得不按一般成年人那样去生活,所以是极其平常的。
倘若仍跑到那叫作乐园的禾场上,参进那小小的队伍中去,纵然是月下的夜间,恐怕也要引起不平常的反响的吧。
我已经不是孩子。
有时坐下来好久,明明对着纸壁,却看见一群孩子在捉捕,在逃避,在吵闹,而且连唿哨也听见了。
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哀伤..便一一来了。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第一部分瞄准题点精准训练专题三精准训练九探究散文的主旨意蕴(

精准训练九探究散文的主旨意蕴(句子、标题等)练前提示探究散文的主旨意蕴主要以重要句子、标题等为切入口,全面而深入地探究文本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老谈的江湖张虎生与老谈的结识,场面有点另类.一日路过古董市场,信步斜入,不料晚了,唯见边角处还剩一中年男子,守着个报纸大的小摊,孤零零的模样.倒是他的头发,象牙一样的白,半尺那么长,在八月黄昏的热风中,一阵阵地扬起,有点意外的醒目.我向前时,他突然叫住我,声音很轻,有点含混:“买下这串念珠吧,就20.”他悄然竖起两根指头,同时隐隐约约的,一丝酒气飘了过来.细聊起来,得知眼前这位衣着有点落拓的谈先生,并不是做买卖的熟手,那串念珠,他花了15块的本钱,熬了一整天,也没卖掉.举着一个酒瓶,老谈讪笑道:“就挣顿酒钱.”那个扁扁的酒瓶是装二两五二锅头的,当时也就三五块钱.我收下念珠后,老谈顿时松快了许多,“还有点东西,有兴趣,你就看看,买不买没关系”.他抬起身,打开当作小凳的木盒,木盒一尺见方,塞得满满的,竟然全是印章.“你刻的?”我有些惊异,老谈轻声“嗯”了下,脸上浮起些许红晕.带着疑惑,我一枚枚地端详.印文镌篆的功力相当不俗,布局走刀,既守着端庄矜持,又稳中求变,疏密收放,甚是老到.后来成了朋友,方知老谈篆刻的资历很是高深,是南京印社的早期会员,与他同期的,不乏响当当的大名家.人家的行情,一方印,硬是5 000起步.反观老谈,就便宜到家了,开价二三百,机灵的买主,当然还得杀杀价.我问他是否搞这个专业,老谈眉眼微蹙,依旧低声悄语地说,“副业,副业”,然后又添上一句,“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听了这话,再瞧瞧眼前这位神态弱弱的老夫子,我一时惊诧莫名.被我催逼,老谈断断续续地道来:念初中时,父亲亡故,他十几岁就顶职进了肉联厂,一直到下岗,始终专业杀猪匠一名.说起这些,老谈慢悠悠的,云淡风轻的坦然.老谈的中餐,一律就在摊前.惹人注目的,是老谈与酒菜之间那种难言的微妙.一个中午,摊子跟前,老谈照例摆出一壶一盅,几个小菜,抿上一口,细细地嚼着,渐渐地,面颊微酡了,话头也密了起来:“你们插队吃不上肉吧,我倒是整天泡在肉窝子里.实在饿了,刚出锅的油渣,又酥又软,抓一把,三口两口大嚼一番,那才叫个油水……”我还沉浸在他描摹的胜景中,他又连连自嘲道:“油渣青春,油渣青春,根本不值一提.”确实,虽油水丰厚,老谈却不甘肉食,早早迷上了篆刻.乔布斯说过“你须寻所爱”,而这位杀猪的老谈,早就践行了一步.他秉性勤奋,又拜得名师,一块冷硬的石头,一番心思过后,古老的艺术之花,就在手指间,一朵接一朵地绽放开来.在那文化贫瘠的年岁里,这无疑是一份精神的膏腴,老谈的心,因此而愈加柔软,愈加丰厚.世事难料,他50岁时,肉联厂被卖掉,老谈猛地跌入下岗大潮.空荡荡的手里,只剩一把刻字刀了.可他迂腐,奉行着艺术至上的圭臬,羞于卖印换钱,只好到处找些零工做,又无法专心治印.我一再劝他放下:“人家齐白石能卖画,你为什么不能卖印?以一己之长挣钱,你的艺术才有可能续命存活.”又几年过去,现在老谈的印章,已经成了古董市场的一大卖点,生意不错,价格却一直没涨.遇到懂行且对他的道行啧啧称赏的,老谈就会喜不自禁,当场开上一堂洋洋洒洒的篆刻课.也有喜欢然而缺钱的穷学生,期期艾艾地舍不得走,老谈见状,爽快对折,半卖半送,附赠若干小窍门.资本当道,难免有心人把老谈当作潜力股,提出诸如工作室之类的待遇包装,老谈却从没应承.也许,大凡遭遇过失业的人,心里不免还留着隐痛,但我想,年届耳顺,尘埃落定,老谈已经寻得了那份手是自己手、脚是自己脚、自己领导自己的自由自在.一天两遍酒,一日一方印.不求闻达,但愿无忧.江湖深阔,老谈仅取方寸;刻印换钱,老谈从不逾矩.老谈的江湖,就这么大.(选自2017年3月《新华日报》,有删改)1.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运用场面描写和肖像描写,突出了老谈的另类;②为下文具体叙写老谈的另类做铺垫;③照应标题.2.文中画线句表达了老谈什么样的心理?(1)老谈轻声“嗯”了下,脸上浮起些许红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谈眉眼微蹙,依旧低声悄语地说,“副业,副业”,然后又添上一句,“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自得(自豪).②不好意思(害羞).(2)①谦逊(自嘲).②酸楚.3.文中为什么多处写到老谈刻的印章?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印章”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性;②业余治印,表现了老谈的另类;③体现了老谈对艺术的坚守,对精神生活的追求;④老谈的印章成了市场的卖点,老谈却宠辱不惊,体现了老谈的人格魅力.4.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老谈的生活圈子小,生活方式简单;②老谈的生活态度坦然豁达,活出了自我;③暗含作者对老谈的肯定与欣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屋头青瓦是谁家潘新日①一场雨,让寄居的小城隐在淡淡的雨雾中,临窗而立,瓢泼的雨把楼下的青瓦洗得清亮,雨水顺着瓦楞流着,在檐下挂起了一条条银丝,清脆的雨滴声里,溅起了思乡的水花,朦胧里似曾看见了青瓦上的故乡.②夏天的雨下得如此急,甚至楼下的阿婆来不及收院子里的衣服,我木然地看着阿婆迈着祖母一样蹒跚的脚步,在院子里奔忙,脚下踩着家乡一样的韵味.这个时候,我会庆幸自己住的楼下还有一片这样的风景,幽深的小巷里,几十排青砖黑瓦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弥漫着民国的韵致,祖先的味道.③这样的天气里,我可以在雨中细细品味故乡的味道,精心聆听雨中的精彩.雨滴拍打着青瓦,犹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轻音乐,雨声里有我梦里的家,有我青砖黑瓦的童年.我似乎看到瓦楞间的青苔和一棵棵直起腰身的野蒿,还有散落在小巷里的一朵朵红的、蓝的、七彩的伞花,一切都那么相似,一切都那么亲切.异乡里,古巷就是一条长长的藤,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南方夜空中最广阔的宁静和最深沉的安详.④真的没有想到在这样的闹市里还会有这样的一片天地,和家乡的情调如此相近,只是少了青山秀水.如此,那无边的乡愁也变得淡然了,虽然身处异乡,却因了这些故乡一样的青瓦而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都很知足.⑤在江南这一排排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已经摈弃了民国所有的遗风,已找不到故乡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它把古朴的身影遗落在繁华里,在城市的节奏里呼吸、生活,除了青瓦本身的年龄和记忆,所有的都融进城市的心跳里.⑥雨中的青瓦格外别致,这些城市里的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让梅雨的叮咛慢慢发霉,长出许多思念来,一片青瓦,一块历史,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在小巷里弥漫.我想起戴望舒,想起丁香一样的女孩,想起民国的油纸伞,但此时花开已没了旧人.⑦不过,我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没有拘束,可以自由地敞开胸怀,让细细的炊烟顺着风远行,流浪的身影里,有瘦弱的文人,有迁徙的商旅,有远嫁的红颜,在这样的青瓦泪里思念着,怀旧着,他们在青瓦覆盖的木格子窗棂边沉吟、思念,古诗词里的张继、李商隐带着古风,流下了思乡泪水.⑧时常,我会把青瓦当做一部旧书,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子,在亲切和畅想中阅读乡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心中的家园,任何一处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有家乡的味道,都能生出家的温馨,天南地北,青瓦就是流浪的历史,任何建筑都无法代替的历史,当然,加上木门边的蓑衣和斗笠、檐下的农具,堂屋里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案头上的线装书,这些民间的朴实记忆沉淀了一个地方的丰厚底蕴,我喜欢.⑨青瓦也是历史中发黄的名片,它们静静地鱼鳞一样点缀在各个角落,有名的,没名的,都一样地厚重着,抵达游子的内心深处.如甪直、周庄、鲁镇、凤凰、木渎、同里、乌镇、西塘、宏村、大理、婺源,院落有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刘家大院,大的有古城的城楼,小的有不同时代的县衙,文人雅士里有丰子恺的缘缘堂;有戏院,有宗祠,有寺庙.总之,那些与青瓦有关的建筑细节,花窗、飞檐、雕梁和隔扇,早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点缀,成了一种文化抑或精神上的指向,指向古典,指向旧梦,幻化出生活的七彩来.⑩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乡愁,是故乡的低语,是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是民间的歌谣,是农历里的季节,是婉转的鸟鸣,是唐代李义山缠绵的“巴山夜雨”,是宋朝柳三变萧瑟的“秋风斜雨”,是陆放翁清新的“杏花小雨”,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雨声里,我把目光久久地定格在凝重的青瓦之上,看着它们在故乡的思绪里静静地被雨声浸润.⑪雨声敲打着青瓦上的思乡曲,茫茫雨色里,市声繁华,又有谁能掩掉喧嚣的尘世,看到青瓦上的故乡呢?纵使青瓦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那记载着前世风雨的故乡依然清晰,是我们永远的家.⑫屋头青瓦是谁家?无论在哪里,我敢说,青瓦上的故乡是民国留存的旧照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是最软的乡情,是最硬的风骨.(选自《郑州日报》2015年12月6日)5.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比喻、拟人和借代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瓦在城市的繁华里不再古朴和凋残,但依然承载着历史和乡愁,引发思念之情.6.文中第⑦段作者为什么说“不过,我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表面上异乡闹市的青瓦房和家乡情调相近,实际上缺少大自然青山秀水的背景,缺少故乡的古朴本质;(2)异乡的青瓦房缺少没有拘束的自由的生活状态,更缺少与生命相连的生活印迹和一个地方的丰厚底蕴.7.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赋予了“青瓦”怎样的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青瓦是故乡的味道,是童年的记忆,是家的温馨,是亲切和安详;(2)青瓦是古朴的乡村生活,是自由无拘束的生活状态;(3)青瓦是厚重的历史,成了一种文化抑或精神上的指向,与游子血脉相连;(4)青瓦是遥远的乡愁,是最软的乡情,是最硬的风骨,永远烙印在游子生命中.8.在“青瓦听雨”的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请概述这一变化,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情感变化:前半部分作者流露出了幸福快乐之情,而结尾处,作者流露出了沉重、忧郁和惆怅之情.分析:(1)“青瓦听雨”幸福快乐是因为眼前的“情调”和家乡“如此相近”,使作者的思乡之情得到慰藉,所以“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2)文章结尾处,作者由眼前的“青瓦听雨”,联想到了“乡愁”这一永恒的命题,“乡愁”深沉、厚重,心情也因此沉重、忧郁和惆怅.(3)这一变化是由眼前感性的快乐上升到对“乡愁”这一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优编增分练 第一部分 瞄准题点,精准训练 专题三 精准训

精准训练八分析概括散文中形象的特点或内涵练前提示散文中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物象,前者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的散文中,后者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钱谷融[注]我经常深切怀念着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他是我一生中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伍先生是蔡元培先生当校长时的北大学生,与傅斯年、罗家伦等同时。
1938年我考入了当时内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读的是新成立的师范学院国文系。
一年级时不但没有本系的教师,连系主任都没有,只能与文学院中文系的学生合在一起听课。
到二年级时,当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才请了伍先生来担任我们的系主任。
伍先生很开明,颇能继承蔡元培先生兼收并蓄的精神。
他自己是爱好汉魏六朝文学的,戏说他治的是“衰”文(苏东坡曾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尤其善写五古。
可他请教员,却能尽量罗致各方面的人才。
先后在我系任教的有罗根泽、孙世扬、顾颉刚、乔大壮、朱东润等人。
更极难得的是,中央大学中文系一向是比较守旧的,只讲古典文学,不讲新文学。
新文学和新文学作家,是很难进入这座学府的讲堂的。
可伍先生完全不管这一套,我还在校的时候,他就请了曹禺等人来教课,请了老舍来演讲。
我离校以后,他又请了杨晦、吴组缃、吴世昌等人来任教。
伍先生曾在中山大学与鲁迅同过事,一向很敬佩鲁迅先生。
听说他离开中国后,一度曾去日本教书,教的课程中就有鲁迅。
他懂英文,有时去他房间,看到他手里拿着正在读的往往是英文小说。
还知道他常通过日本的丸善书店从国外购买书籍。
他与外文系的楼光来、范存忠、俞大缜等先生时相过从,与历史系的沈刚伯,哲学系的方东美、宗白华等教授,往来尤其密切。
平日跟我们闲谈,也常常是古今中外,出入文史哲各个领域,真是海阔天空,鱼跃鸢飞,其乐无穷。
完全没有那个时代一些教古典文学的中文系教授那种严肃古板、道貌岸然的神气。
他那时孤身一人,住在一间十分简陋的教员宿舍里。
他不愿吃包饭,一日三餐,都是在馆子里吃的。
好在那时教授的工资高,他又除了有时候要寄些钱给外地的两个孩子以外,没有什么别的负担。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优编增分练 第一部分 瞄准题点,精准训练 专题二 精准训练四 提高论述

精准训练四提高论述类文本概括题的概括精度练前提示浙江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观分析概括题题型很多,如句子含意分析题、概括作者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从2005年《仙剑奇侠传》开始,玄幻逐渐成为国产剧重要类型。
2017年,这一类型影视作品仍然不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古情歌》《醉玲珑》《轩辕剑之汉之云》《择天记》等作品纷至沓来,但除了年初《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关注度较高外,其他作品并没有激起多大浪花。
玄幻剧已经略显疲态。
类似中国古代志怪小说、西方魔幻电影,玄幻剧是创作者将常规物象幻化变异从而为观众带来超现实奇异感受的叙事艺术。
得益于数码技术日新月异,玄幻剧营造出更加逼真的视听体验,让观众情感得到宣泄。
与此同时,模式单一、情节雷同等问题使得这类作品豆瓣评分普遍在3.5分上下(满分10分)。
反观国外幻想题材影视剧,无论是《指环王》三部曲还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不仅成为经典之作,其衍生作品直到今天仍然受到关注和期待。
国产玄幻剧为什么产量大却难以留下精品呢?概观这些玄幻剧,故事内容大多是人、神、魔甚至飞禽走兽在架空世界里陪伴着男女主人公追寻虚无缥缈的爱情,故事虚浮,主题轻浅,视野狭小,又缺乏打动人心的真情实感。
相比于中国古代神话、志怪文学、神魔小说,这些玄幻剧往往只是披着古人外衣,并没有从中吸取足够养分、挖掘深度内涵,因而情感苍白,意义稀薄。
比如,某玄幻剧有不少《山海经》元素和上古神话影子,但仅仅作为符号存在,并未与故事本身有机融合在一起。
再比如,“渡劫”在古典小说中指神仙们通过修炼来提升法力以渡过劫难,而玄幻剧中的渡劫则是一场接一场恋爱,丟掉中国传统天人合一、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气磅礴而仅囿于一己悲欢之中。
与之相比,《指环王》立意“创造属于英国的神话”,作品更是大量借用北欧传说及史诗《贝奥武甫》的内容;同为通俗文艺的武侠小说之所以留下金庸等人经典之作,是因为它发展了传统武侠小说类型叙事,为侠义精神赋予新意义,作品对中国传统巧妙化用更是俯拾皆是。
(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优编增分练 第一部分 瞄准题点,精准训练 专题六 精准训练十八 赏析古

精准训练十八赏析古诗对写艺术练前提示对写就是不直接由自身说起,不是从眼前写起,而是换个角度,从对面入笔、从一、分析下列诗词中对写手法的运用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前两句为“直接写法”,后两句是“对写”。
诗人遥想远在故乡的兄弟们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突然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他们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深感怅然;似乎自己独在异乡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需体贴。
诗歌因此烘托出的思念之情,更浓郁,更曲折有致,耐人寻味。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的上片写梦之由,下片写梦之境和梦之感。
词最后三句写梦醒,说“料得”荒郊月夜,妻子因思念自己而肝肠寸断,显然是“对写”法。
它的运用,使作者对发妻王弗的悼念沉郁悲痛,感人至深。
3.月夜[注]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离家投奔于灵武即位的唐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送往沦陷后的长安,该诗写于此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全诗前三联都用“对写”法。
推荐学习K12(浙江专用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优编增分练 第一部分 瞄准题点,精准训练 专题

精准训练十三借助语境,巧用标志,答好断句题练前提示浙江卷断句题近年来大都选选文中的一段文字来断,内容有很强的议论性,看似1.用“/”给下面文言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势之异,圣贤之所以不得同也。
孟子不见王公,而孔子为季氏吏,夫不以势乎哉?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节选自王安石《进说》) 答案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参考译文情势不同,是圣贤不能相同的原因。
孟子不接见王公,孔子做了季氏的臣子,不是因为情势吗?士人进用与否,不是只靠德行与才能,而是只靠如今的法度。
可是官员们的喜好,未必就是符合如今的法度。
这样一来,士人的进用,不是只靠如今的法度,而是几乎在于官员们的喜好厌恶而已。
2.用“/”给下面的文言语段断句。
是非真能明明德于天下而坐致太平者欤是非真能不见一丝作为之迹而自享心逸日休之效者欤然则孔氏之学术亦妙矣则虽谓孔子有学有术以教人亦可也然则无学无术者其兹孔子之学术欤(节选自明·李贽《答耿中丞》)答案是非真能明明德于天下/而坐致太平者欤/是非真能不见一丝作为之迹/而自享心逸日休之效者欤/然则孔氏之学术亦妙矣/则虽谓孔子有学有术以教人亦可也/然则无学无术者/其兹孔子之学术欤3.用“/”给下面文言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迁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节选自杜牧《与人论谏书》) 答案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4.用“/”给下面文言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
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无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训练十三借助语境,巧用标
志,答好断句题
练前提示浙江卷断句题近年来大都选选文中的一段文字来断,内容有很强的议论性,看似很难,实则不难。
在顾及上下文语境(很多时候与上下文语境关联不大)的前提下,一定要结合内部大意,分清人物、人名是前一句的宾语,还是后一句的主语。
像“也”“矣”“哉”这些句末标志词后面一定要断开,名词、形容词一般不能单独断句。
对仗、排比的句子,句式一致,同位置词性基本相同,是很好的提示。
势之异,圣贤之所以不得同也。
孟子不见王公,而孔子为季氏吏,夫不以势乎哉?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节选自王安石《进说》) 答案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参考译文
情势不同,是圣贤不能相同的原因。
孟子不接见王公,孔子做了季氏的臣子,不是因为情势吗?士人进用与否,不是只靠德行与才能,而是只靠如今的法度。
可是官员们的喜好,未必就是符合如今的法度。
这样一来,士人的进用,不是只靠如今的法度,而是几乎在于官员们的喜好厌恶而已。
2.用“/”给下面的文言语段断句。
是非真能明明德于天下而坐致太平者欤是非真能不见一丝作为之迹而自享心逸日休之效者欤然则孔氏之学术亦妙矣则虽谓孔子有学有术以教人亦可也然则无学无术者其兹孔子之学术
欤(节选自明·李贽《答耿中丞》)
答案是非真能明明德于天下/而坐致太平者欤/是非真能不见一丝作为之迹/而自享心逸日休之效者欤/然则孔氏之学术亦妙矣/则虽谓孔子有学有术以教人亦可也/然则无学无术者/其兹孔子之学术欤
3.用“/”给下面文言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迁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节选自杜牧《与人论谏书》) 答案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4.用“/”给下面文言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
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无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节选自清·刘大櫆《海峰先生文集》)
答案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参考译文
作为人臣却患得患失,那么他们的归宿将是没有什么不去做。
再说假使忧虑得到却果真得到了,忧虑失去却果真没有失去,我也安心我所得到的却让他们不忧虑?于是患得患失,而得失的衡量,最终又不可以靠自我来操纵;我自己能够自得其乐,又何必与那些宦寺亲近呢?这就是我多次再读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的原因啊!
5.用“/”给下面文言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
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
(节选自《阳明传习录》)
答案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参考译文
每天的课程,首先要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考察,之后是背诵和朗读课文,然后是礼仪学习。
有些学生在这段时间完成课业练习。
再之后是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和教师讲授课文,最后是唱诗。
习礼和唱诗这类课程,目的是保存学生儿童的天性,让他们快快乐乐、不知疲倦地热爱学习,这样他们也就没有时间去做那些不好的事了。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就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了。
6.用“/”给下面文言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节选自颜之推《涉务》)
答案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参考译文
至于那些尚书省的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都通晓熟悉官吏的职责,能按时完成当时应该处理好的事情,纵使流露出小人的情态,还可以用鞭杖严厉地监督他们,所以多被委任使用,这是在用他们的长处。
人往往不能自量,世上都在抱怨梁武帝父子喜欢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也就像眼睛不能看到眼睫毛一样看不到自身的短处。
7.用“/”给下面文言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又自山腰缘葛而前,又过十步许,抵小潭。
小潭上曰西潭流水倾沫成白帘阔可七八尺冉冉下注滑而无声两旁石崖峭立苔蚀藓障时有水珠毵毵[注]滴下。
(选自《历代游记选》,有删改)
注毵毵(sān):形容水滴淅沥而下。
答案小潭上曰西潭/流水倾沫成白帘/阔可七八尺/冉冉下注/滑而无声/两旁石崖峭立/苔蚀藓障/时有水珠毵毵滴下
8.用“/”给下面文言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噫!人固动物耳。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遇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傲万古。
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节选自《苏舜钦集·沧浪亭记》)
答案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遇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参考译文
唉!人本来就会为外物所感动的。
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
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的太多了,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
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
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
9.用“/”给下面文言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观足下十篇之文,信有志于古矣,来书问曰:“将学于今,则虑成浅陋;将学于古,则惧不得取名于世,学宜何旨?”引韩先生《师说》之说以求解惑。
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节选自穆修《答乔适书》)
答案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参考译文阅读你的十篇文章,(你)的确在古文方面有追求。
(你)来信询问我说:“想要向当今的文章学习,却担心变得浅薄鄙陋;想要向古文学习,却害怕在世上不能够取得功名,学习应该指向什么?”(我)引用韩愈先生的《师说》的观点寻求解惑。
你正值青春年华,怀着进取的志向,在仁义不兴盛的时候学习古文,赞同学古文的人少,批评学古文的人多,(你)在心中能没有困惑吗?因此写信问我。
10.用“/”给下面文言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三年,而吴人遣之归。
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
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
”
(选自《国语·越语下》,有删改) 答案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
参考译文
三年后,吴王打发他们回国。
一回到越国,越王就向范蠡请教说:“怎样才能做到措施有节制?”范蠡回答说:“措施有节制就要效法大地。
只有大地能包容万物成为一个整体,养育万物不失时机。
它生长万物,畜养飞禽走兽,然后享受它应得的名声和利益。
万物不论好坏,都使之成长以养活人的生命。
时令不到,万物不能勉强生长;人事没有到最终的转折点,也不能勉强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