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产业结构优化:承接产业转 移将促进中部地区产业结构
优化,提高产业竞争力
社会稳定:承接产业转移将 促进中部地区社会稳定,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
机遇: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挑战:中部地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接能力 机遇:中部地区可以借助产业转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挑战:中部地区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产业承接质量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 加强环境监管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循环经济,实现资 源高效利用
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降 低企业成本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简化审批流程, 提高办事效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 信等基础设施水平
地理位置优势:中部地区位于中国腹地,交通便利,便于货物运输 劳动力资源丰富: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向中部地区转移 市场需求:中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中部,交通便利,便于货物运输 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 产业基础良好:中部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效果:中部地区承接 产业转移的效果逐渐显现,对当地 经济发展和就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转移至中部地区 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吸引相关企业转移至中部地区 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中部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人才引进: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中部地区的产业创新能力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一、引言产业转移是指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原本集中在某一地区的产业逐渐向其他地区转移的过程。
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产业转移已成为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手段。
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优势、问题和发展对策。
二、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中部地区位于我国东西经济走廊之间,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交通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
其紧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腹地,便于与其他经济体进行贸易往来。
2. 劳动力资源丰富中部地区人口众多且劳动力素质较高,在工人工资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提供了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这为企业提供了成本优势,并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中部地区。
3. 自然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铜、铝等,这些资源的存在为中部地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4. 支持力度大为了促进中部地区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如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
这些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
三、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比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交通网络不够完善、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制约了产业转移进程。
2. 创新能力不足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大城市,中部地区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缺乏创新型企业和高水平科研机构限制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3. 人才流失问题由于缺乏高水平人才培养机构和优质教育资源,中部地区存在人才流失问题。
人才流失导致中部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四、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对策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交通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时,鼓励各级相关部门加大对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支持力度。
2. 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中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对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原因、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提供有力支持。
一、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已经面临着资源环境短缺、成本上升等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中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承接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这不仅有助于缓解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压力,还可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二、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因1. 优势资源条件:相对于东部沿海城市而言,中西部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这些优势条件使得企业在选择迁往或新建厂址时更倾向于中部地区。
2. 相关部门支持:中部地区相关部门积极出台产业转移相关,提供土地、税收、用电等方面的优惠,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投资。
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中部地区的物流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4. 人口红利:相对于东部沿海城市而言,中西部城市人口红利尚未完全释放。
大量劳动力的流入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用工资源。
三、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1. 经济增长推动:产业转移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新投资项目和新建厂房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增加,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2. 人口流动加速:随着产业转移的进行,劳动力从东部沿海城市向中西部城市流动。
这种人口流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并对当地社会经济结构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出了新的挑战。
3. 区域发展不平衡:尽管中部地区承接了大量产业转移,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这种不平衡发展可能导致中部地区在产业结构上过于依赖外来投资,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四、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创新能力:中部地区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科技研发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中部地区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可行性研究

中部地区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可行性研究【摘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长三角地区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凭借其区位、资源和实力优势,抢抓战略发展机遇,加速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要更好地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就必须实现部分产业的加速转移。
中国中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纺织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文章以纺织品制造业为例,对中部地区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中部地区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可行性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的不断转移是必然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区域间经济差距比较大。
长三角地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凭借其区位、资源和实力优势,抢抓战略发展机遇,加速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夕阳产业的发展,因劳动力相对不足和劳动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而变得举步维艰,有的长期亏损,面临倒闭。
寻求产业转移成为必然的首选措施。
一、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长三角,即长江三角洲地区,行政区划范围大致包括苏中南、上海以及浙江的东北等地区。
该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古就是我国的富庶之地。
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一跃发展成为中国最有活力的经济区之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上海浦东新区开发速度的加快,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更为强劲。
据有关资料统计,2011年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浙江和江苏两省一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3972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3.80%,高出全国经济增长平均值3.5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的21.1%。
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发展区,逐步变为国家的经济中心。
二、长三角纺织品制造业发展情况及面临的现实问题分析长期以来,长三角纺织业主要产品的生产在全国占有较大的份额,纺织业的经济效益在全国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加剧,中部地区作为重要的承接地区之一,其产业转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部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优势,吸引着大量东部地区的企业纷纷向中部地区转移产业。
这种产业转移不仅能够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还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产业过剩和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等是中部地区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
如何有效推动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成为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课题。
对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找到解决方案,推动中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深入研究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和规律。
这对于指导中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优化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也反映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探讨中部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路径。
通过对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经济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找出中部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径,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思考

t1 棼静 。I 《 ≯ 强 I g % 。 gI l 、 毪 | 键 l 8 一 g | 镶瓣 强 强毒 。
我 国 中部地 区承接产业转移 的对策思考
中共湖 南省委党校研 究中心 彭万力
摘要 : 产业转移就是产业从 高产业梯度地 区转移到低 产业梯度地 区, 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转移也是促进 中部 区域产业发 展的重要机遇 。 我国沿海地 区产业向 内地转移是统筹 区域经济协 统调发展的客观要 求, 对现 阶段我 国产业 针 转移的特点 , 中部地 区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承接 沿海地 区产业转移, 促进 中部地 区经济发展 , 而实现 区域经 从
度和影响范围。 3 产 业 转 移 的 主 导角 色 发 生 转 变 。产 转 移 从 以政 府 为 、
受东 部 的产 业转 移 。东 部 企 业 向海 外 转 移 还 是 向 国 内中 西 部 转 移与 文 化 环 境 影 响有 关 。 由于 东部 和 中西 部 有 一 个 相 同的 国 内文 化 环 境 , 有 熟 悉 的法 律 环 境 , 部 地 区企 业 向 内地 转 也 东 移 能够 减 少 投 资 风 险 。 向海 外 转 移 必 须熟 悉 外 国的 法律 . 而 尤 其 要 避 免 与 当地 文化 冲突 , 在 一 定 的 投 资 风 险 。此 外 , 近 存 最 几 年 我 国市 场结 构 在 发 生 了 巨 大 的变 化 . 巨大 的 国 内市 场 需 求 将 吸 引更 多 的企 业 投 资 内 地 。
要 趋 势 , 整 个 区域 经 济大 格 局 带来 了 新 的 变 化 。 随着 产业 给
济 协 调发 展 。 关键 词 : 中部 地 区 产 业 转 移 特 点 对 策 建议
产 业 转 移 就 是产 业 从 高 产 业 梯度 地 区转 移 到低 产 业 梯 度 地区, 产业 转 移 是 促 进 区 域产 业 发 展 的 重要 机 遇 。 当前 , 们 我 正 面 临着 国际 产 业转 移 和 东 部 沿 海 发 达地 区产 业 国 内转 移 等
中部六省承接工业产业转移能力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部六省承接工业产业转移能力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产业升级和转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许多企业已开始寻找工业产业转移的新空间,而中部六省(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地区具有人口众多,人力资源成本较低,交通便利等优势,使得中部六省成为工业产业转移的备选地区。
本研究旨在比较中部六省承接工业产业转移能力的差异,以期为相关区域的产业布局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中部六省在承接工业产业转移方面的能力,探讨各省区间产业布局的差异,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战略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并为中部省份加强合作与协调提供参考。
三、文献综述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导致许多企业转移至中部地区。
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中部六省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交通与物流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等优势,使其逐渐成为工业产业转移的备选地区。
但中部地区各省区间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从而影响到各省份承接工业产业转移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相关数据,比较各省份的产业结构、企业数量、人力资源情况、科技创新能力、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差异,深入探讨影响各省份承接工业产业转移能力的因素。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得出中部六省承接工业产业转移能力的比较结果,深入探讨影响各省份的因素,为该地区政策制定和产业布局提供参考。
同时,也为中部省份加强合作与协调提供参考。
六、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研究背景,明确研究目的和内容,撰写研究开题报告;2. 收集相关数据,对中部六省的产业结构、企业数量、人力资源情况、科技创新能力、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各省份的差异;3. 对比分析各省份的承接工业产业转移的能力,并深入探讨影响各省份的因素;4. 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政策建议,并为中部省份加强合作与协调提供参考。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研究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研究湖北省作为中国的中部省份,一直以来都是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
随着近年来产业转移政策的不断调整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形势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通过对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路径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湖北省在产业转移中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一、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湖北省地处中国的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是中国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湖北省在汽车制造、半导体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国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之一。
根据湖北省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湖北省吸引了大量的产业转移项目,涵盖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武汉、襄阳、宜昌等城市成为了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吸引了众多的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湖北省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作为中国的中部省份,湖北省在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方面相对发达,通信网络完善,能够满足大规模产业转移的需求。
湖北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技术人才,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配套优势,能够为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
湖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产业转移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需要湖北省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加强环保治理和资源节约利用。
湖北省在市场需求和产业配套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提升产业附加值。
湖北省在政策扶持和法律保障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为产业转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为了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湖北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路径的探索和实践。
湖北省可以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减少企业的投资成本和经营成本,吸引更多的产业转移项目落户。
湖北省可以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能力。
湖北省可以加强与外部市场的对接和合作,拓展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接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摘要 (1)Abstract (3)第1章前言 (1)1.1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2)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1.3.1 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 (2)1.3.2 研究中的难题 (2)1.3.3 采用的研究方法 (2)1. 4 本文的特色和不足 (3)第2章承接产业转移相关理论综述 (4)2.1 产业转移的内涵 (4)2.2产业转移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4)2.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4)2.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5)2.3产业转移的类型 (6)2.4 产业转移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7)2.4.1 产业转移与技术转移的区别 (7)2.4.2 产业转移与跨区域投资的区别 (7)2.5 产业转移的动因及一般规律分析 (7)2.5.1 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 (7)2.5.2 产业转移一般规律分析 (8)第3章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分析 (10)3.1 中部地区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现状 (10)3.1.1 中部各省经济发展概况 (10)3.1.2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1)3.1.3 近年来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情况 (12)3.2 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3)第4章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可行性分析 (19)4.1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 (19)4.1.1 承接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的积极影响 (19)4.1.2承接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的消极影响 (19)4.2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分析 (19)4.2.1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必然性 (19)4.2.2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外部有利因素 (20)4.2.3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内部有利因素 (22)第5章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和对策 (25)5.1 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 (25)5.1.1承接产业转移目标 (25)5.1.2 承接产业转移路径 (25)5.2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策 (27)5.3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选择 (31)5.3.1 重点行业选择 (31)5.3.2 重点承接区域 (31)第6章研究结论 (33)6.1 研究结论 (33)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3)致谢 (35)参考文献 (36)摘要产业总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形成和发展的。
在特定是空间和时间内的产业时空结构布局是否合理,对这个地区的资源配置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若布局合理则有利于改地区各项生产要素发挥出禀赋优势,形成合理的优势产业,优化其自身经济发展;反之则会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产业转移就是区域间投资与贸易活动一项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情况条件变化而在空间和时间上流动的动态过程。
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凭借着区位和政策优势承接了从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来的产业,大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及沿海的一些地区陆续出现了资源匮乏、市场饱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投资回报率下降等诸多问题,东部及沿海地区已经开始面临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将产业向更低梯度的地区进行转移。
内陆的湖南、湖北、安徽、山西、河南、江西六省在区域划分上属于我国中部地区。
该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拥有传统的优势经济和较强的经济基础,劳动力价格低廉,交通运输便利,物产资源丰富。
抓住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顺利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的转移产业,不仅可以带动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充分就业,还可以促进中部地区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等,进而促进中部地区产业升级,同时这也是实现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关键。
研究怎样有效的遏制目前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存在的矛盾,研究产业转移对于中部六省产业发展的影响及探讨中部六省如何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整个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前人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比较分析,尝试着从产业转移的内涵、特征、原理和效益上对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相应的对策。
本文共分前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对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合的论述,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区分,对产业转移的特点、动因及一般规律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首先对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问题与产业转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接着分析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
首先提出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接着提出了承接转移对策,最后从重点承接行业和地区两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AbstractThe industry always forms and develops in certain spaces and times. Whether th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of industry in special places or times is reasonable, will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of the area. If th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is reasonable, it will conducive to exert the element of the industrial, and form competitive industries, realizes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therwise it will give a negative effec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The industry transfer is a dynamic process base on the changes of the demand and supply situation in the market.In the 80s of last century, the eastern and some coastal areas in our country went ahead in introducing foreign capital opening-up policy. Industries transferred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or areas greatly promoted these areas’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duction costs such as water, electricity, land, and labor begin to increase in eastern and some coastal areas of our country. These areas in high economic grade need to transfer some industries which no longer own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o some lower economic grade areas.By the regional division, the Hunan, Hubei, Anhui, Shanxi, Henan, Jiangxi six provinces belongs to 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This are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rea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t has strong basis for economic and traditional economic advantages. In this area, the labor is cheap, the transportation is convenient,and be rich in the resources . If 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to seize this opportunity to successfully undertake the transfer of industry, not only can lead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e local employment of surplus labor, but also achieve their own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undertake the transfer of industry in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to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aim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force on 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on the basis of scholar’s research on transfer of industry, analyzes the transfer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dustry, and tries to find out transfer of industry’s inner meaning, features and effect, and then offersome suggestions. This article falls into three parts:Part one is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meaning, the methodology, and something inadequate; distinguish some related concepts, industrial transfer’s general motivations and laws.Part two is summary of industrial transfer theor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transfer, including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Then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for 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to undertake the transfer of industry.Part three is conclusion, first puts forward idea for the undertake the transfer of industry, and then give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 Central region of China;Undertake;Industrial transfer第1章前言1.1研究背景产业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一项经济活动,是由于要素供给或是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一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和经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