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比较分析

六大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比较分析
六大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比较分析

为促进地方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近年来国家共批准设立了

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湖南湘南、湖北荆州、黄河金三角(跨山西、陕西、河南3省)等6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本文对各示范区之间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六大示范区基本情况

从地区分布来看,皖江城市带、湖南湘南和湖北荆州示范区属于中部地区,广西桂东和重庆沿江示范区属于西部地区,黄河金三角示范区横跨中西部地区的山西、陕西、河南3省。

——广西桂东。2010年10月设立,范围包括梧州、贵港、贺州、玉林4市;土地面积4.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0.2%;2010年末总人口172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3.4%。

——皖江城市带。2009年1月设立,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9市全境和六安市舒城县、金安区;土地面积7.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4.4%;2010年末总人口3079万人,占全省45%。

——重庆沿江。2011年1月设立,范围包括涪陵、巴南、九龙坡、璧山、永川、双桥、荣昌等7区县;土地面积0.66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2010年末总人口550万人,占

全市16.6%。

——湘南地区。2011年10月设立,范围包括衡阳、郴州、永州3市;土地面积5.7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7%;2010年末总人口1797万人,占全省25.3%。

——荆州地区。2011年12月设立,范围包括荆州、荆门、仙桃、潜江、天门5市;土地面积3.3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2010年末总人口1388万人,占全省22.5%。

——黄河金三角。2012年5月设立,包括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土地面积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00万人。

二、六大示范区发展现状

从各示范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具有以下共性特征:

一是大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截至2010年,广西桂东、皖江经济带、重庆沿江、湘南地区等4个示范区工业化率分别为42%、47.3%、47.6%和41.4%,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黄河金三角地区各市多数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湖北荆州示范区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

二是都重点围绕对接区域主导产业进行承接。各示范区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均十分注重发挥原有产业优势和承接区域的

产业结构,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承接的产业领域和重点。以安徽皖江城市带为例,其依托自身地缘优势,结合长三角地区以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工业和物流业,着力构筑沿江发展轴。

三是都注重优先与对接地区建立综合交通网络。各示范区为强化与对接地区的产业融合,不断加快推动原有交通网络与

承接地区进行对接与匹配。例如桂东地区凭借西江黄金水道,

着力构建与广州1小时经济圈和南宁2小时经济圈交通网,与粤港澳地区实现零距离对接;湖北荆州地区依托距国内四大经济

发展极——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均仅1000公里左右的优势,着力打造三横五纵高速公路网络和高速铁路网络;重庆沿江地

区地处西部内陆、长江上游,着力构建以长江黄金水道和空港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

三、桂东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桂东地区坚持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优化区域产业

布局、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示范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80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以上,目前已初步形成工程机械、建材、食品、轻纺、陶瓷、化工、制药等产业集群。与其他示范区相比,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具备的比较优势主要有:

(一)政策叠加优势。桂东示范区是国家在西部地区设立的首个承接转移示范区,也是国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在建立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促进产业承接转移有序开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对整个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起到示

范引领作用。桂东示范区既依托自治区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又受到北部湾地区的沿海地区开放政策和边

境贸易政策辐射,政策叠加优势明显。此外,示范区的设立正值广东实施“双转移”发展转型战略之际,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打造桂东地区与粤港澳产业互补体系。

(二)交通区位优势。桂东四市连接珠三角,毗邻港澳,是我国西部12个省区市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地区,是大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前沿地区,承接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产业转移极具地缘优势。沿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从梧州口岸到广州仅341公里、到香港436公里、到澳门384公里;南广等高速铁路加快建设,梧州机场已开通至广州、深圳、珠海等地航线,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建立,物流运输快捷便利。同时,桂东地区紧邻北部湾出海大通道,商品可以经此运输到东盟乃至世界各地,在运输成本上比其他示范区大幅降低。

(三)产业互补优势。桂东地区与广东山水相连、人缘相亲,在产业结构、资源结构和市场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近年来,随着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加快建设,承接珠三角地区的

企业逐年增多,桂东地区逐步形成了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如梧州与佛山企业共建长洲不锈钢、藤县陶瓷产业园区,玉林北流市与深圳企业共建佳鑫电子塑胶产业区,贺州与广东佛山企业共建八桂陶瓷产业区,贵港与广东企业共建皮革

环保工业城等。产业优势互补为两地不断加强产业对接、提升资源配置整体效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示范区加快发展

创造了优越环境。

四、对建设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几点建议

受产业转移门槛低、土地利用粗放、环保约束不强等因素影响,桂东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和困难。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准发展定位,处理好地区间分工合作关系。当前,广西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不久,正处于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的关键时期。因此,承接产业转移既要充分考虑到原有产业基础,坚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相结合;又要围绕优势产业或城市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移入产业,走专业化规模化道路,通过内联外引促进形成关联度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集约化高的优势产业集群,促使产业承接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时,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交流合作、实现开放互动,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产业、资本、技术、

人才的集聚,在长期发展中实现示范区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二)选准产业梯度,注重示范区的产业协同发展。根据梯度转移理论,产业转移是指技术经济水平存在差异的两个地区间的产业流动。因此,桂东示范区既要正视梯度差异是产业转移发生发展的客观基础,充分认识到当前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由于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成本上升和市场环境恶化而进行的,转移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制鞋、水泥等传统行业,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需要利用先进技术提升承接产业的科技含量,并将本地企业和转移企业结合起来,发挥互补优势,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同时,要适时利用反梯度推进思维,积极引进采用最新技术和现代产业,有效避免发达地区环境成本外溢,实现由被动承接到主动承接的转变,在产业转移中占主动权。

(三)选准产业类型,确保经济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尽管示范区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之时来者不拒,必须处理好承接产业转移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能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问题,走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良性循环的发展途径。一方面要克服盲目为增加GDP而承接,摒弃过去片面强调引进来的盲目做法,制订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对于对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有副作用的高污染产业应该谨慎引入。另一方面,也并不是意味

着有污染的企业都不能承接,对于那些有污染但符合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发挥的必须承接的企业,需要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步伐,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使资源得到最优的利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