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力和机械的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预习复习提纲

一、力和力的作用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是指作用在1千克质量上产生1米每平方秒2的加速度。
2.力的分类-接触力:物体间接触时产生的力,如弹力、摩擦力等。
-非接触力:物体间不直接接触时产生的力,如万有引力、电磁力等。
3.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可根据力的几何图形求合力。
-分解:将合力分解为多个分力,可利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分解力。
4.测力计-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常用于测量弹力、重力等。
-测力计的读数即为力的大小。
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形状。
-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如拉伸、压缩、形变等。
二、简单机械1.杠杆、滑轮和轮轴-杠杆:包括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条件和杠杆的应用。
-滑轮:包括滑轮原理、滑轮组的应用和滑轮在力的传递中的作用。
-轮轴:包括轮轴原理、轮轴与杠杆的应用和轮轴在机械中的作用。
2.力的机械优势-机械优势:机械系统输出力与输入力的比值,与力的大小和距离有关。
-机械效率:机械系统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与摩擦力有关。
-机械效率=(输出功/输入功)×100%3.计算简单机械的力和距离-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和力的平衡方程计算力和距离。
三、运动的描述和分析1.位置、位移和路程-位置:物体在空间中的相对坐标。
-位移:物体由位置1到位置2的变化。
-路程:物体所经过的总路程。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加速度: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的平方(m/s2)。
3.图像法解析运动问题-利用位置-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加速度可由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得到。
4.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特点以及简谐振动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
-振幅、相位;-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与弹簧劲度系数和质量的关系。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的关系。
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力和机械》复习提纲一、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第六章力和机械一、力(F)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②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3、力作用的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和运动的方向改变。
二、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三、弹簧测力计(1)用途: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等。
(3)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4)使用方法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校零;④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⑤读书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
四、重力(G)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①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②计算公式:G=mg(2)方向:竖直向下(3)作用点(重心)①质量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
五、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一、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力的定义和表示: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和符号表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行合成、力的分解•力的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力的合成和分解计算•弹力:弹簧的弹性力•重力: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垂直向下的力的平衡:浮力、物体受力平衡条件、天平和测力计的原理二、力的效果和力的分析•力的效果:力的三要素、物体在力作用下的效果•物体的平衡:静止平衡和运动平衡、平衡条件•基本受力分析方法:平面问题的受力图、用受力图分析物体受力平衡•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类型、摩擦力的计算和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应用: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的减小和利用三、压强和浮力•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公式•水压力和大气压力:水压力的计算、液体中物体所受合力•浮力和浮力原理: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浮力的性质和应用•浮力平衡和浮力调节:潜水和浮潜、鱼类的浮力调节四、力和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和公式、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牛顿第三定律的原理和应用•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的原理和应用•中心惯性和动量守恒:中心惯性的概念和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描述和应用•能量和功:能量的概念和种类、功的概念和计算•功率: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功率和机器的关系五、热和温度•热现象和温度:热的概念和性质、温度的概念和计量•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水银温度计、气压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热传递:热的传递方式和方法、导热、对流和辐射•热和能量:热能的计量、热和功的换算关系•特性热量和相变:比热容和比热量的概念、相变和相变潜热六、声音和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速度•声的特性:声音的频率、音调和音量、共振现象•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光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和总反射•光的成像和光学器件:透镜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光学器件的种类和应用以上为初二物理复习的提纲,涵盖了力的概念和计算、力的效果和分析、压强和浮力、力和运动、热和温度、声音和光等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一、物理测量:
1.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
2.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常用仪器和测量误差的处理
二、力和压力:
1.力的概念和种类
2.力的合成与分解
3.力的大小的测量
4.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
1.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力的关系
3.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四、机械能与能量转化: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动能的计算和能量公式
3.功的概念和计算
4.动能和功的转化
五、固体压缩和浮力:
1.固体压缩的原理和计算
2.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3.浮力和物体浸没的条件
六、声和光的传播:
1.声的产生和传播
2.光的产生和传播
3.声和光的速度和传播介质的关系
七、镜子和透镜:
1.平面镜和曲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3.成像的应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
八、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概念和计算
2.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
3.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九、电流效应和电磁铁:
1.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电流效应的应用,如电灯、电磁炉等。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一、力和速度1. 描述力的作用以及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讲解力和质量对速度的影响。
3. 解释惯性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4. 探讨一维运动与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介绍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
2. 解释平行力与合力之间的关系。
3. 讨论平面情况下的力的合成与分解。
三、力的平衡1. 了解物体的平衡与力的平衡的概念。
2. 讲解力的平衡条件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力的平衡中的应用。
3. 解释静止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四、浮力和压力1. 解释浮力的概念,探讨浮力与物体浸没或浮起的关系。
2. 讲解物体所受压力与压强的概念。
3. 探讨不同形状的物体所受压力和压强的差异。
五、简单机械1. 讲解杠杆、轮轴和滑轮这三种简单机械的概念。
2. 探究简单机械在力的传递和工作中的应用。
3. 解释简单机械的力比和货比。
六、能量与功1. 探讨能量的概念、种类和转化过程。
2. 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解释功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七、电流与电路1. 讲解电流的概念和方向。
2. 了解电路的组成要素以及并联与串联电路的特点。
3. 探讨电源、电阻和导线在电路中的作用。
八、电阻与电阻率1. 解释电阻的概念,了解电阻的计量单位。
2. 讲解电阻与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3. 了解电阻与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之间的关系。
九、宇宙中的天体1. 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点。
2. 解释月球的运动和人类登月的历史事件。
3. 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的形状和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复习的提纲,通过系统学习和回顾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基础。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初二物理复习提纲中考之钟声即将要敲响,不管面前是狂风亦或暴雨,还是风驰电掣,希望你都能够一如既往的谈笑自如去面对,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鲤鱼跳龙门,门门考高分!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二物理复习提纲,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二物理复习提纲1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p=(2)费力杠杆:L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初中八年级(版)物理下册复习提纲.doc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 连通器 。 2.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
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3.应用:①水位计 ②自来水供水系统 ③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是最大的连通器。 第三节 大气压强
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 摩擦力 。 2、摩擦力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 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
势; c.接触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 压力 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 摩擦力越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 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大。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 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事例 :
浮力: F浮 = 液 gV排 ;
重力: G = 物 g V物
F浮 > G
上浮: 液 > 物
F浮 = G
悬浮: 液 = 物
F浮 < G
下沉: 液 < 物
F浮 = G
漂浮: 液 > 物
3.浮沉条件的讨论 ( 1)上浮和下沉是不平衡态;
悬浮和漂浮是平衡(静止)态
( 2)上浮、下沉和悬浮: V排 =V;
漂浮: V排 <V
2
4. 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第二节 二力平衡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
几个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 同一物体 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并且在 同一条直线 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和机械的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 B (A密度计、B温度
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四、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