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太阳系概述及运动演变
《太阳及太阳系》 知识清单

《太阳及太阳系》知识清单一、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是一颗巨大的气态恒星,通过核聚变反应不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的直径约为 1392 万千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
其表面温度约为 5500 摄氏度,核心温度更是高达 1500 万摄氏度。
太阳的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核心区是太阳进行核聚变反应的区域,氢原子在这里聚变成氦原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辐射区的能量通过辐射的方式向外传递。
对流区的物质通过对流运动将能量传递到太阳表面。
光球层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表面,上面有太阳黑子、光斑等现象。
色球层在光球层之上,有日珥等剧烈的活动现象。
日冕层是太阳的最外层,温度极高,经常会有大量的物质抛射。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暗区,其温度相对较低。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 11 年,在此期间太阳的活动会有明显的变化。
太阳耀斑是一种剧烈的爆发活动,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高能粒子,对地球的磁场和电离层产生影响。
二、太阳系的行星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1、水星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表面布满了陨石坑,昼夜温差极大。
由于水星的轨道偏心率较大,其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距离差异明显。
2、金星金星被称为地球的“姊妹星”,但其表面环境却与地球截然不同。
金星的大气压力极高,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表面温度高达 465 至 485摄氏度,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之一。
3、地球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
它有着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为生命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地球的大气层对生命起到了保护作用,阻挡了来自太阳的有害辐射。
4、火星火星是一颗类地行星,表面呈现出红色,是因为其表面富含氧化铁。
火星上有太阳系中最高的火山——奥林匹斯山,还有可能曾经存在过液态水的迹象,这使得人们对火星上是否曾经或现在仍存在生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
太阳系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太阳系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其周围的行星、卫星、小天体等天体组成的一个系统。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对太阳系的形态和结构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两个方面,介绍太阳系的历史和演变。
一、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大约46亿年前的一次星云的坍缩。
在这个星云中,太阳是由原来的恒星云块演化发展而来的。
和太阳一样的恒星云块在整个星云中是非常普遍的,它们的起源来源于星际物质的原始积累,由于星际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因此在星云中形成了许多类似太阳的恒星云块。
恒星云块最终演化形成太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体的演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星际物质的凝聚星际物质的积累和凝聚是太阳系形成的起点。
星际物质中包括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其中尘埃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并通过冷却和吸附相互作用,引起了气体的凝聚和收缩。
这种凝聚和收缩最终形成了巨大的星云。
2. 星云的坍缩由于星际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在引力的作用下,星云逐渐收缩,内部的物质开始向中心聚集。
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和密度逐渐升高。
3. 恒星形成当星云内部的温度和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内部的气体原子会发生碰撞,产生巨大的能量,从而引发核聚变。
当能量释放出来之后,恒星开始短暂地进入一个非常亮的阶段。
这个阶段只持续数万年,但贡献了恒星的大部分质量。
之后,恒星开始不断释放辐射和物质,进入稳定的星序阶段,成为一个恒定的恒星。
4. 行星的形成在太阳周围的星云中,一些小的团块开始向太阳附近靠拢,并形成了行星。
在这个过程中,团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引力影响了它们的轨道,最终在太阳的引力下形成了一个平面的行星环。
二、太阳系的演化太阳系的演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太阳系的演化过程。
1. 太阳系的结构太阳系由太阳和其周围的行星、卫星、彗星和小行星带组成。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宇宙中的太阳系是人类探索和研究的对象之一。
太阳系是一个由太阳、九大行星以及一些卫星、小行星带和彗星组成的星系。
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美妙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一些与之相关的重要事件和理论。
1. 原始太阳云的坍缩太阳系的形成始于巨大的分子云的坍缩。
据宇宙学家的推测,大约45亿年前,一颗巨大的分子云由于某种原因开始坍缩。
这个分子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其中包含了未来太阳系的原始物质。
2. 旋转盘的形成与行星凝聚随着分子云的坍缩,云中的物质开始形成旋转盘。
由于角动量守恒原理的作用,这个旋转盘逐渐变得越来越薄,并开始在其中心形成太阳。
与此同时,旋转盘中的物质逐渐聚集形成了行星。
根据凝聚理论,行星的形成是由于尘埃和气体在旋转盘中聚集,逐渐形成固体核心并最终增长为行星。
3. 重要事件:重轻元素分离和月球的形成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阶段,发生了两个重要的事件。
首先是重轻元素分离,由于太阳的形成过程中的高温和高压,轻元素如氢和氦聚集在太阳中心,而重元素则向外层排斥,形成了太阳系中行星和月球所含的大部分元素。
其次是月球的形成,根据碰撞理论,一个巨大的天体与地球相撞,碎片从碰撞点射出并逐渐聚集形成了我们熟知的月球。
4. 行星演化和地球生命的起源行星的演化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行星表面不断发生变化,包括火山喷发、地壳的运动和气候变化等。
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也经历了这样的演化过程。
大约在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生命的痕迹,这标志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不断发展和演化,形成了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
5. 现代太阳系观测和理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太阳系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通过太阳系行星的探测,我们对行星的特征和结构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重要的观测任务如旅行者计划、哈勃空间望远镜和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图像,揭示了太阳系中的奇妙之处。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星系,也是我们所熟知的星系之一。
它包括太阳、地球和其他天体,是一个庞大而神秘的系统。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复杂而令人着迷的过程,涉及到天文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从太阳系的形成、各个行星的演化以及太阳系的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一个星云。
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一颗恒星在星云中形成并逐渐聚集物质,最终形成了太阳。
而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则是在太阳形成后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凝聚而成的。
据科学家的研究,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星云阶段:在星云中,物质开始聚集并旋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旋转气体云团。
这个云团中的物质逐渐凝聚,形成了太阳和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
2. 原行星盘阶段:在太阳形成后,围绕太阳的旋转气体云团逐渐形成了原行星盘。
在这个阶段,围绕太阳的物质开始聚集成小行星、行星和卫星等天体。
3. 行星形成阶段:在原行星盘中,物质逐渐聚集成行星。
根据距离太阳的远近和物质的成分不同,形成了类地行星、类木行星、冰巨星等不同类型的行星。
4. 太阳系稳定阶段: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太阳系逐渐稳定下来,行星和其他天体围绕太阳运转,形成了我们熟知的太阳系结构。
二、各个行星的演化太阳系中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每颗行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演化历史。
1. 水星:水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其表面温度极高,日夜温差巨大。
水星的表面充满了撞击坑和裂缝,这些是其演化过程中的痕迹。
2. 金星:金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其大气层厚重,表面温度高达几百摄氏度。
金星的表面充满了火山和熔岩,显示出其曾经的火山活动。
3. 地球:地球是我们所在的行星,拥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气候和环境。
地球上有大量的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
4. 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的红色行星,其表面充满了沙漠和峡谷。
太阳及太阳活动

一、太阳概况
太阳是太阳系中心天体,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 与地球平均距离1.5亿千米,直径139万千米,平均密 度1.409克/立方厘米,质量1.989×10^33克,占有 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表面温度5770℃,中心 温度1500万℃。体积是地球的130多万倍。
二、太阳构造
3.日冕层
日冕是太阳大气最外层,由高温、低密度的等离子体 所组成。日冕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其形状随太阳活 动大小而变化。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的形状接近圆形, 而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则呈椭圆形。
三、太阳活动
从整体看,太阳处于稳定状态,但是从局部看,太 阳大气经常发生着变化,而且会以每11年左右为周期 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主要类 型有:黑子、耀斑、太阳风。
1.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在光球层上经常出没,而且通常成群出现暗 黑色斑点。实际上黑子并不黑,只是这些斑点凹进太阳表 面,有的可达100千米,其温度比光球表面温度大约低了 1500度左右,由于明亮光球的衬托,就显得暗淡些,故名 “黑子”。
太阳黑子的多少与大小,随着时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 周期性。根据长期的观察记录可知,这个周期是11.3年 ~11.4年。这一消长规律,天文学称为“太阳活动周”。
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黑子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一般说来,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 年变化有相关性,两者的变化周期均为11年;当黑子 增多时,地面温度会偏低,反之偏高。
2.耀斑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当太阳上出现大耀斑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总量可 增加1至2倍,X射线流量甚至可增加数百倍,会猛烈地 冲击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又叫电离 层暴),使电离层的结构发生急剧变化,有时甚至被冲 散,从而丧失掉反射无线电波的功能。此时在电离层传 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使信号 发生延迟、闪烁等,甚至中断。
太阳系的组成、形成和演化

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恒星系,由恒星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和彗星组成。
本文将对太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一、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
太阳的质量约为1.9891×10³⁰千克,是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公里,是地球的109倍。
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500℃,而太阳核心温度则高达1500万℃,是地球核心温度的几百倍。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将氢原子核融合成氦原子核,释放出能量和光子。
二、行星太阳系内有八大行星,从太阳往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1.水星:水星是太阳系内最小的行星,也是最接近太阳的行星。
它的直径约为4,880公里,比地球的直径小约38%。
由于距离太阳非常近,水星的表面温度在白天可以达到427℃,晚上则会下降到-173℃。
2.金星:金星是太阳系内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也是最接近太阳的岩石行星。
金星的直径约为12,104公里,比地球稍小一些。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非常高,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约460℃,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
3.地球: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是宜居行星之一,表面有大量的液态水。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是太阳系内最大的岩石行星。
地球的平均表面温度为约15℃,是太阳系内最宜居的行星之一。
4.火星:火星是太阳系内第四颗行星,也是一颗岩石行星。
火星的直径约为6,779公里,是地球的约一半。
火星的表面温度低于地球,但由于大气稀薄,温度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可达100℃以上。
5.木星:木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行星,也是一颗气态行星。
木星的直径约为142,984公里,是地球的约11倍。
木星的表面没有实体,由一层层气体组成。
由于距离太阳很远,木星的表面温度非常低,只有-108℃左右。
木星拥有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数量,至少有79颗已知的卫星。
6.土星:土星是太阳系内第二大的行星,也是一颗气态行星。
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过程太阳系是我们居住的宇宙家园,由八大行星、多颗卫星和无数小行星和彗星以及太阳组成,这个宏大而丰富的天体系统形成和演化的历程非常值得我们探究和了解。
一、形成阶段太阳系诞生在大约45亿年前,形成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星云状态、原恒星状态和太阳系状态。
1.星云状态在宇宙空间中,气体和尘埃随着引力的作用开始聚集,形成了星云。
太阳系也是从星云中形成的。
在开始的时候,星云中大量的氢气和一些重元素聚集成团,形成了更为密集的云块,这些云块中心部分的物质密度比较大,引力作用越来越强,最终演化成了原恒星状态。
2.原恒星状态原恒星状态是太阳系形成的第二个阶段。
大量的氢气和一些重元素在引力作用下,逐渐形成原恒星。
同一恒星形成的原行星族物质由于受到原恒星的引力作用,也会开始聚集成团,形成行星,因此大部分行星都绕着母恒星围绕运动。
在这个阶段,行星系统中的物质也逐渐相互吸引,行星围绕母恒星旋转,形成太阳系的形态,行星都开始按照轨道绕着太阳运动。
3.太阳系状态太阳系状态是太阳系形成的最后一个阶段。
大约在46亿年前,太阳和原行星形成了。
太阳系中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逐渐凝聚,期间也有一些物质尚未凝聚成行星或被吸收到太阳中。
这些剩余的物质都聚集在太阳系的“宇宙垃圾场”——古柏云中,这是离太阳系最远的一片区域,现在我们还不太了解这个区域具体包含有哪些物质,有待于未来的探索和研究。
二、演化阶段太阳系的演化经历了四个阶段:不稳定阶段、平衡阶段、演化阶段和暴涨阶段。
1.不稳定阶段在太阳系诞生的早期,行星系统内的物质很不稳定,尤其是行星密度比较大且互相之间的运动比较混乱。
在这个阶段,行星之间经常相互撞击、分裂,撞击的碎片又会继续参与撞击而形成更多的碎片,这个时间段内行星的轨道也不太稳定,经常会有行星被弹出或者被吸入太阳,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2.平衡阶段在不稳定阶段之后,太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太阳系内的行星的运动轨迹演化成了现在的的样子,并且相互之间保持了稳定。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太阳系是宇宙中一个独特的星系,它由一个恒星——太阳,以及数十颗行星、几十颗卫星、数百万颗小行星、彗星、陨石等天体组成。
那么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是如何进行的呢?1. 太阳系的形成据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系的形成是恒星形成的一部分,它们都源于一个巨大的分子云。
这个分子云的数十万倍质量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球状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缩小,并在越来越整齐的轨道上转动。
在这个过程中,太阳系是从一个原始的气体和尘埃云中逐渐形成的。
太阳系形成时是一个巨大的旋转盘,太阳系中的行星就是这个旋转盘中的局部密度波引起的团块沉积在中心处。
同时,随着这个分子云的缩小和转速的加快,云中心的气体压力逐渐增大,聚集在中心的气体会自热,最终形成恒星太阳。
2. 太阳系的演化太阳系的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约持续了45亿年。
在这个演化的过程中,太阳系中的各个天体都在改变着自己的运动状态。
太阳系中的行星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内行星主要有火星、金星、地球和水星,它们的轨道比较接近太阳、期限短,而外行星主要是指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它们的轨道比较远离太阳、期限长。
这种排列方式是有原因的,它可能与原始分子云的密度波有关。
此外,太阳系中还有彗星、小行星、陨石等天体,它们的形成可能与太阳系中巨大的气体和尘埃云有关。
彗星是在远离太阳的地方形成的,当它们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量会使它们表面的冰融化,释放出尾巴。
而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的一种较小的天体,它们多集中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时会离轨,撞击到行星和卫星上,从而造成陨石坑。
除了行星、彗星、小行星等天体外,太阳系中还有太阳黑子、太阳耀斑等现象,这些都是太阳活动的表现。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太阳耀斑是太阳表面温度升高、释放大量能量的现象。
这些现象对地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会影响天气、通讯、电力等。
3. 小结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恒星形成、分子云缩小、局部密度波沉积、行星轨道排列等诸多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预告水星凌日是开普勒。他 在1629年预言:1631年11月 7 日将发生稀奇天象--水星凌 日。当日,法国天文学家加 桑迪在巴黎亲眼目睹到有个 小黑点(水星)在日面上由 东 向 西 徐 徐 移 动 。 从 1631 年 至2003年,共出现50次水星 凌 日 , 其 中 , 发 生 在 11 月 的 有35次,发生在5月的仅有15 次。每100年,平均发生水星 凌日13.4次。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内层
❖ 日核:核聚变反应区,核心处温度高达1500万度, 压力相当于3000亿个大气压
❖ 辐射层:包含了各种电磁辐射和粒子流,如X射 线、远紫外线、紫外线
❖ 对流层:能量向外传输的区域。热的物质向外运 动,冷的物质沉入内部,太阳内部能量就是靠物 质的这种对流,由内部向外部传输。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 和运动演变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一、太阳概述 二、五大行星简介 三、远日行星的探索 四、八大行星运动 五、太阳系的形成演化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体 质量的99.86%。
❖ 参数: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10⁶)千米, 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 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30千克(地 球的330000倍)
金星
关注金星
❖ 为什么我们对金星如此关注? ❖ 1、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离地
球最近时,有4000万千米,而火星离地 球最近时间也有5570万千米。 ❖ 2、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仅次于 月亮和太阳。是天狼星亮度的10倍 。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对金星的探索
❖ 原苏联的“金星1号”,在1961年2月12 日升 空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外层(表层、大气层)
❖ 光球层:一层不透明的气体薄层,我们平日看到 的太阳表面,它确定了太阳非常清晰的边界,几 乎所有的可见光都是从这一层发射出来的
❖ 色球层:色球层发光微弱。平时,科学家们要通 过单色光(波长为6563埃)色球望远镜才能观测 到太阳色球层。
❖ 日冕层: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高温、低 密度的等离子体所 组成。
❖ 金星上到底有没有水? ❖ 金星曾经有没有生命呢?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 金星凌日是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 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部分 日面而发生的天象。
太阳活动: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 (色球层)。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 太阳是磁力活跃的恒星,大约每11年环绕 着太阳极大期反转它的方向太阳磁场会导 致很多影响,称为太阳活动,包括在太阳 表面的太阳黑子、太阳耀斑,以及携带着 物质穿越太阳系且不断变化的太阳风。
❖ 太阳拥有与多数恒星一样,以自己为中心 的天体——太阳系。太阳系由八大行星、 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 星际尘埃等
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水星
二、五大行星概述
❖ 水星,距离太阳最近 的一颗行星,中国人 也叫辰星。基本上在 地平线周围,只能在 早晨或黄昏可见。古 罗马人用众神的信使 Mercury来称呼它。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水星概况
❖ 外貌像月球,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长长的 峡谷,山脉和辽阔的平原和盆地
❖ 化学组成:主要H、He,少量O、C、Ne、 Fe和其他重元素。
❖ 发热方式:核聚变。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 演化:中等质量恒星,寿命适中,处于主 序星阶段,在主序带上耗费的时间总共大 约为100亿年,太阳没有足够的质量爆发成 为超新星,替代的是,在约50亿年后它将 进入红巨星的阶段。
❖ 结构:由里往外的顺序,太阳是由日核、 辐射层、对流层等内部圈层和光球层、色 球层、日冕层等外部圈层(太阳表层、太 阳大气)构成。
❖ 金星距离太阳很近,太阳照射到金星上 的光比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多一倍,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揭开金星的面纱
❖ 金星上的云是浓硫酸雾,厚度有20—30千 米。金星的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占气体 总量的96%,而氧仅占0.4%。金星上的大 气压是95个大气压。金星表面的气温高达 460℃比水星的温度还要高,夜晚也不低, 因为有温室效应。
2003年5月7日水星凌日 从北京时间 13:12至18:31, 整个过程持续了5个多小时。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 金星,又叫启明、 长庚、太白。是全 天最亮的星星。基 本上在地平线周围, 只能在早晨或黄昏 可见。比水星的高 度高。罗马人把爱 与美的女神Venus 的名字赐予了他。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二、五大行星概述
❖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 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
❖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了 “行星”的新定义,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三点:
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2、质量必须足够大,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
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体); 3、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
❖ 水星上没有大气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 由于水星和地球的绕日运行轨道不在同一 个平面上,而是有一个7度的倾角。当水星 和地球两者的轨道处于同一个平面上,而 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 发生水星凌日。
❖ 地球每年5月8日前后经过水星轨道的降交 点,每年11月10日前后又经过水星轨道的 升交点。所以,水星凌日只能发生在这两 个日期的前后。
❖ 美国的“水手2号”,于1962年8月27日升空 ❖ 原苏联的“金星4号”,于1967年10月18日升
空 ❖ 原苏联从1961年到1983年,实施对金星的
探测。共发射了16艘飞船,大部分都成功了。 ❖ 美国对金星的计划有:水手号、先驱者等
太阳与太阳系概述和运动演变
为什么金星如此明亮?
❖ 金星包裹着云雾,云雾可以把75%以上 的光反射回来,反射日光的本领很强, 而且对红光的反射能力又强于蓝光,所 以,金星的银白色光中,多少带有金黄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