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第八章 表象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普通心理学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睡眠的意义
•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 实在睡眠中度过的,年龄 增长,睡眠周期减少。 • 睡眠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 和心理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消除疲劳、补充体能、 排出体内毒素和促进新成 代谢。 • 睡眠是机体主动地休息和 机能调节过程。
二、梦
• 梦:是在睡眠状态下出项的一种现象活动,是不随意想象 的一种特殊形式。 • 梦多半在快速眼动睡眠中出现。 • 但是大量的梦呓、梦游、梦惊多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中。 • 梦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但是梦的体验却接近真实。 • 梦的内容往往与人的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灵感出 现的窗口。
三、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 (一)基本表象理论(巴格斯基) • ——表象是信息编码的最基本形式,可 以对表象进行操作。 • 谢波德:心理旋转实验:视觉表象的旋 转加工是物理旋转的类似物。
• (二)双重编码理论 • 表象和言语符号两种信息编码。在一定条件下,表象码和 言语码是可以互相翻译的。 • 言语码可以通过译码转换为感性形象,表象码也可以言语 形式存储起来。

再造想象中的新形象,只是对自己来说是新的,因此, 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成分比较小; • 其次,再造想象形成的新形象差异较大,因为人们的 经验、兴趣、爱好和能力不同,再造的形象也就不会相同。
如何画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的意境?
二、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在头脑里独立地构思新表象的 过程。其特点是第一次创造出别人从未创造过的新形象。 (首创、独特、新颖) 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创造动机 (2)丰富的表象储备 (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积极的思维活动 (6)灵感的作用
第四节 睡眠和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认知心理学-表象课件

认知心理学-表象课件
表象研究将进一步整合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 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深化对表象 本质和功能的理解。
技术创新
借助新兴的脑成像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将有 助于揭示表象的神经机制和动态过程,提高研究 的精度和深度。
应用拓展
表象研究将更加注重与教育、康复、人工智能等 领域的结合,为提高学习效率、改善认知障碍提 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表象研究的前沿问题
表象的神经机制
深入探讨大脑如何编码、存储 和提取表象,揭示表象与知觉 、记忆、想象等认知过程的关
系。
表象的动态变化
研究表象如何在不同的认知任 务和情境中发生变化,以及如 何与其他认知过程相互作用。
表象的跨文化比较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表象的异 同,探讨文化因素对表象的影 响和塑造作用。
表象的特征
表象具有概括性
表象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简化, 它只保留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而
忽略了一些细节。
表象具有不完整性
由于记忆的限制和信息的选择性, 我们形成的表象往往是不完整的, 可能只包含了事物的一部分信息。
表象具有可变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我 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表象可能会发生 变化。
表象的作用
味觉表象
总结词
味觉表象是指通过味觉感官获得的表象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VS
详细描述
味觉表象包括食物的味道、口感等元素, 人们通过品尝和记忆这些元素来形成对食 物的认知。例如,当我们品尝一道美食, 我们会通过味觉表象来感知它的味道、口 感和香气。
嗅觉表象
总结词
嗅觉表象是指通过嗅觉感官获得的表 象,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表象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表象研究面临着概念界定、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法和技术 。

心理学考研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表象和记忆

心理学考研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表象和记忆

心理学考研认知心理学知识点:表象和记忆(一)表象一、心理旋转:Shepard的经典实验Shepard和他的同事们在内的一些研究者,将旋转角度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了其它刺激材料上。

如Cooper和Shepard曾经向被试呈现上些非对称性的字母如“R”。

他们系统变化这些字母的倾斜角度,变化范围为0-360O,变化间距为60 O。

这意味着有6种不同的倾斜角度,即顺时针方向分别倾斜0 O(360 O)、60 O、120 O、180 O、240 O和300 O。

此外,旋转为正常角度的刺激,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反的。

被试的任务是做“正”或“反”的判断。

Cooper和Shepard发现,当倾斜角度从0 O向180 O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潜伏期也相应地增长。

这说明,当倾斜角度从180 O向360 O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潜伏期并不相应地增长,而是相应地缩短。

这说明,当倾斜角度从180 O向360 O变化时,被试的心理旋转不是逆时针方向进行,而是顺时针方向进行。

因此,倾斜角度为300 O的刺激,同倾斜240 O的刺激相比,作出正确判断的潜伏期要短,而不是长。

这样,Cooper和Shepard的实验再次有力地证明,心理上的旋转,在性质上类似于实际物体的物理旋转,因而为表象以模拟码形式存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Georgopoulos和他的同事们使用猴子运动皮层的单细胞记录技术,发现了猴子心理旋转的一些生理学方面的证据。

二、认知地图1、认知地图是人们编码和简化空间环境安排方式的一种心理装置,是人对空间环境的一种内部表征。

认知地图能够表征空间环境中的距离、形状和方向。

2、空间框架理论观点、证据Franklin和Tversky提出了空间框架模型。

该模型强调,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某些空间方向(如上下)特别突出。

突出原因有两个。

其中,一个原因是,上下维度与地心引力相关,而地心引力对我们所知觉的世界,有着不对称的影响。

而前后、左右两个维度都不具备这种性质。

认知心理学心理表象

认知心理学心理表象

31
表象与知觉相似 ——神经生理学证据


猴子的心理旋转 (Georgopoulos et al., 1989)
训练猴子按垂直的、逆时针方向将一个把柄移 动到作为参照点的目标灯光处 猴子旋转把柄期间。单细胞记录。运动皮层 后来,把柄并不出现,但目标灯光同样出现在 各个位置,仍记录皮层活动 同移动把柄相比,当把柄并不出现时,反应的 皮层细胞相同
3
心理表象的存储形式

图像

模拟码 (Analog Code) 存储

描绘表征。与实际物体非常相似的一种表征

表象是知觉的“近亲”
命题码 (Prepositional Code) 存储


语言

描述表征。一种抽象的、象语言一样的表征。非 视空的,与原始刺激并不相似

表象是语言的“近亲”
4
Propositional Representations of Underlying Meanings
41

Ganis, Thompson, & Kosslyn
Cognitive Brain Research, 2004, 20, 226-241

Imagery task

Forming a mental image of a previously studied line drawing and then evaluating a probed property
25

Eye movements during imagery are similar to those made during perception

Laeng & Teodorescu, 2002

08认知心理学-表象

08认知心理学-表象

成绩:30%, 27%, 53%
视觉表象
• 关于视觉表象的研究提示,表象有点象 内部图片,可以执行一些心理操作和转 换。这些操作和转换的方式似乎与相应 的物理操作和转换相似。
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
• Shepard and Metzler (1971) 心理旋转实验
Mental Rotation
Perceptual Equivalence
• Finke’s second principle states that “imagery is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to perception to the extent that similar mechanisms in the visual system are activated when objects or events are imagined as when the same objects or events are actually perceived”(Finke, 1989, p. 41)

神经心理学的发现
• Roland and Friberg (1985) • Kosslyn, Thompson, Kim, and Alpert (1995) • Zatorre, Halpern, Perry, Meyer, and Evans (1996) • 结果:表象引起的脑活动部位与相应知觉一致。
• 如果信息可以同时用言语标签和视觉表 象进行编码,记忆的效率就会提高;如 果只能用言语标签进行编码,效率就会 降低。
双重编码理论的实验验证
• Paivio (1965) 的实验 四种实验材料: CC-两个具体名词配对 CA-具体名词+抽象名词配对 AC-抽象名词+具体名词配对 AA-两个抽象名词配对 成绩:11.41, 10.01, 7.36, 6.05

认知心理学 表象

认知心理学 表象
虽然视觉表象不同于视觉知觉,但是它在功 能上与视觉知觉相对等。
*研究功能对等假设的方法
将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 件下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考察二者的同 或相似情况。
5
(1)定位实验
• ①知觉-记忆组
Podgorny和Shepard(1978)
• ②带栅格的表象组
• ③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实验材料:同(心理旋转),手柄状图形 实验程序:图形甲------ 图形乙(相继呈现) 被试任务:先旋转(告知方向但不知道角度),后
判断甲乙是否相同 结果记录:图形乙呈现后,被试判断的RT 预期结果:RT短,且不随方位差而变化
31
心理旋转的连续性 Metzler(1973)
过程
• 让被试注视一会儿红色背景的纵 方向的黑白相间的条纹,然后再 注视绿色滤光片的横方向黑白相 间条纹,如此轮换,过几分钟发 生适应后,再呈现一个一半横向 一半纵向黑白条纹的复合刺激。 让被试报告所看到的图案及颜色。
10
(3)McCollough效应实验
11
(3)McCollough效应实验
结果
28
心理旋转的验证 Cooper&Shepard(1984)
结果
*反应时岁方位变化基本没有变化 *事先心理旋转时间随偏离度数增加而增加,且呈线性关系
29
• 心理旋转过程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
30
心理旋转的连续性 Metzler(1973)
过程
间隔时间=两个有方位差的 图形同时呈现时的心理旋转 时间,(根据53°/s的结果)
A.边缘视觉锐敏度实验
B.表象锐敏度实验 表象鲜明组 表象非鲜明组
8
(2)敏锐度实验
结果

《认知心理学表象》课件

《认知心理学表象》课件

表象研究的前沿问题
表象的神经机制
深入探究表象的神经机制,包括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区域的相互作 用。
表象与认知过程的关系
研究表象如何与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相互影响。
表象的动态变化
探讨表象如何在时间上动态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影响认知过程 。
表象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跨学科整合
01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表象研究的跨学科整合
03
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表象形成的中 间环节,它短暂地储存了 从感觉记忆中提取出来的 信息。
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是储存表象的最 终场所,它储存了人们过 去的经验和知识象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 ,以便于记忆和提取。
表象的认知过程
认知表征
表象在认知过程中表现为 一种心理表征,它是对现 实事物的抽象和模拟。
感知觉信息
表象的形成依赖于感知觉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通道所接收到的信息。
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表象形成的基础,它短暂地储存了感知到的信息,为表象的形成提供了素材。
特征提取
在感知过程中,大脑会提取出与表象相关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这些特征是构成表象 的基本要素。
表象的记忆系统
01
02
忆和识别事物。
促进想象和创造力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通过操作和 改变表象,人们可以创造出新的
形象和想法。
辅助思维和决策
表象可以作为思维的材料,帮助 人们进行推理、比较、选择和决
策。
促进语言和理解
表象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语言,通 过将语言转化为表象来加深对语
言的理解和记忆。
02
表象的形成机制
表象的感知基础
度。
04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7章)【圣才出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7章)【圣才出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7章)【圣才出1/125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1.1复习笔记一、认知心理学1.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对于信息的知觉,理解,思考,答案的形成和产生。

2.认知心理学是关于思考着的心智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信息的获取、储存与加工,以及问题解决等。

3.认知心理学涉及心理过程的所有领域—从感觉到知觉,模式识别,注意,意识,学习,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成像,回忆,语言,智力,情绪,发展过程——横跨行为的广泛领域。

二、信息加工模型1.信息加工模型(information-proceingmodel)信息加工模型是一个得到普遍采用的认知模型,该模型假定信息加工分成一系列阶段,每一个加工阶段都只执行一项单独的功能。

信息加工模型并不是唯一的认知模型,例如,另有一个神经科学模型(neurociencemodel)则着眼于研究产生认知经验的内在脑功能。

2.信息加工模型建立的假设:(1)认知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

(2)每一个阶段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独一无二的加工。

最终的反应被假定为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结果。

2/125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1)信息加工经过了哪些阶段?(2)信息在人类心智中是怎样表征的?三、认知心理学的领域(一)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家致力于为他们的发现寻找神经学的解释,而神经科学家也开始面向认知心理学家,向他们解释神经科学实验室中的发现。

(二)感觉/知觉心理学中直接涉及感觉刺激的检测和解释的分支,就是感觉(enation)和知觉(perception)。

感觉信息只有在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被知觉到。

对于知觉过程来说,某些线索会显得更重要些,另一些显得无足轻重。

(三)模式识别环境刺激很少会被知觉为各个孤立的感觉事件;这些感觉事件通常被知觉为一个更有意义的模式的组成部分。

我们感觉到的事物几乎都是感觉刺激的复杂模式的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变量:两个图形之间的差异(平面对、立体对和镜像对)
因变量: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研究结果:反应时随方位数的增加而增加 研究结论:被试对两个图形作比较时,是在头脑里将一个图形转到
另一个图形的方位上来,心理旋转—字母旋转 代表人物:Shepard&Metzler,1971
二 表象的具体研究
5
Reaction Time (Seconds)
4 3 2 1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二)心理旋转—图形旋转 代表人物:Shepard&Metzler,1971 研究方法:心理测时法 研究程序:
Angle of Rotation (Degrees)
研究方法:心理测时法
研究程序:
二 表象的具体研究
(三)心理扫描——表象与知觉的相似性 代表人物:Kosslyn(1980;1984;2006) 研究方法:反应时
研究材料和程序:
二 表象的具体研究
(三)心理扫描——表象与知觉的相似性
--- 生成表象 --- 注意表象中某一地点 --- 想象从该点出发最 快到达另一目的地
小的客体总不如大的客体更容易看清楚
三 表象与脑 (1)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 Kosslyn (1994) PET:知觉任务 vs 表象任务 激活的区域 三角形代表:表象任务 圆形代表: 知觉任务 结论:两种任务使用同样的视觉皮层 (2)半侧空间忽视:右顶叶
二 表象的具体研究
(四)心理行走任务——表象是空间性的还是命题性的
描述性表征:猫在桌子上
空间性表征:空间布局
二 表象的具体研究
(四)心理行走任务——表象是空间性的还是命题性的
被试需要想想自己正走进他们所想象的一只动物,直到体验 到“溢出感”,估计自己离动物有多远。
二 表象的具体研究
(五)大小效应——表象与知觉的相互作用
试用一段话描述猫
试用一段话描述猫的轮廓
二 表象的具体研究
(一)双重编码的证明
代表人物:佩维奥
研究方法:配对联想学习 研究程序: 学习阶段:若干词对 小船-帽子;汽车-房屋;真理-正义 测试阶段:呈现第一个单词,要求被试回忆与之配对的另
一个单词
研究结果:对具体名词词对的记忆效果好于抽象名词
概念桩:个体能够根据具体名词在脑海中创建图像。
一 表象的概述
(二)表象的研究历程 早期研究:高尔顿;回忆;表象在个体间的差异
中期研究:行为主义学派
后期研究: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信息表征;表象与知觉
动词:信息如何在大脑中进行表达和组织信息
表征
名词:信息用图像来表达。
一 表象的概述
(三)表象的研究方法
早期研究方法:内省法、自我报告法
目前研究方法:反应时和正确率。
第八章 表象
你还记得自己宿舍桌子上都有什么东西吗? 是怎么摆放的?
01/
表象的概述


02/
03/
表象的具体研究
表象与脑
一 表象的概述
(一)表象:当事物不在自己眼前时,对该事物的物
理表征。 你居住的宿舍有几个窗户? 大象的耳朵是圆的还是尖的? 草的绿色和松树的绿色,哪个颜色更深? 是否体验到了某种视觉图像? 表象特征:直观性和概括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