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合集下载

《2024年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范文

《2024年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范文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我国在农业生产中面临土壤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本文将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深入分析其成因。

二、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国农业土壤污染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种类多。

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其中,镉、铅、砷等重金属元素和石油、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较为常见。

2. 污染范围广。

农业土壤污染涉及全国各地,特别是工矿企业周边和交通沿线等地区更为严重。

3. 污染程度深。

由于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加剧的污染源排放,部分地区的土壤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三、农业土壤污染成因分析农业土壤污染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工业污染排放。

部分工业企业的违规排放是造成农业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金属和有害有机物等污染物随工业废水、废气等排放进入土壤,导致土壤污染。

2. 农业活动影响。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等农业活动,都会对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此外,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也对周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3. 交通污染。

交通干线附近的土壤受到汽车尾气、轮胎磨损等交通污染的影响,导致重金属元素等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

4. 自然因素。

部分地区因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导致土壤自身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如某些地区的高背景值重金属元素,会在自然条件下逐渐释放进入土壤。

四、解决措施及建议针对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排放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

2. 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环保型农业生产资料,减少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的使用量。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方式,降低农业活动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分析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1. 污染范围广泛:我国农业土壤污染面积逐年扩大,涉及农田、果园、菜地等多个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业土壤污染面积已超过1000万公顷。

2. 污染程度较重:部分省份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农田存在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

在一些工业化地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严重,使种植的农作物含有毒害物质。

3. 污染物种类多样:农业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农业废弃物和兽药残留等。

其中,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是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二、农业土壤污染的成因1. 工业污染:一些工业企业的排放物质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通过空气、水或土壤等途径进入农业土壤,导致污染。

此外,工业固体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未经处理的废弃物也对农业土壤造成了污染。

2.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长期过量使用会造成农田土壤的污染。

此外,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和违规使用也会导致农业土壤污染。

3. 农畜禽养殖废弃物:农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果不得到妥善处理,容易导致有机污染物和兽药残留物进入土壤,从而污染农田。

三、解决农业土壤污染的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加强对农业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和监管机制。

2.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并减少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3. 积极推广土壤修复技术: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示范,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恢复其农业生产功能。

4. 加强农田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农田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农业土壤的质量和安全。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而土壤环境污染则直接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大气污染等。

据统计,我国超过90%的农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超标严重。

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导致了土壤的酸化和生态系统的紊乱。

土壤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土壤环境污染导致了农作物的质量下降,农产品污染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危害。

土壤环境污染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荒漠化。

土壤环境污染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的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 加强立法和政策引导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引导是解决土壤环境污染的关键。

应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

还应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工作,推广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2. 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了解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为制定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应逐步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定向监测和治理。

3. 推进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技术积极推进土壤修复和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加大对土壤修复的投入力度。

应研究开发一些高效、低成本的土壤修复技术,探索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土壤修复剂等绿色环保技术,为治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提供有效方法。

4.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范文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篇一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还会对农作物生长及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对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进行综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土壤中镉、汞、铅、铬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

这些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活动、生活垃圾等。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差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某些老工业区由于长期接受工业“三废”的排放,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这些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导致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

2. 农业活动: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也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例如,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以及不科学的灌溉方式等,都可能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升高。

3. 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垃圾若未经妥善处理而随意堆放或填埋,其中的重金属元素会通过雨水冲刷、地下水渗透等方式进入土壤,造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修复技术。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等。

1.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排土换土、客土覆盖等。

这些技术通过将受污染的土壤移除或覆盖新土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篇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一、引言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然而,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探讨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提出防治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1. 土壤污染概况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最主要的问题,尤其是铅、汞、镉等元素的超标。

这些污染物往往来源于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和生活垃圾等。

2. 污染原因分析(1)工业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2)农业活动: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导致土壤中残留大量有害物质。

此外,农膜的广泛使用也对土壤造成“白色污染”。

(3)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塑料、电池等物质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对土壤造成污染。

三、防治对策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应采取以下防治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

(2)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2. 加强源头控制(1)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确保其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

(2)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鼓励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

(3)提高农膜的回收利用率,减少“白色污染”。

3. 推进土壤修复治理(1)对已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治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降低污染物含量。

(2)建立土壤修复示范工程,推广成功的修复技术和模式。

4. 加强监测与评估(1)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

(2)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手段。

四、结论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严重,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源头控制、推进土壤修复治理和加强监测与评估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污染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1. 引言1.1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环境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壤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园区、农业农村、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等。

工业园区中的化工企业、矿山和电镀厂等排放废水、废气,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超标。

农业农村中的农药、化肥过量使用,也是导致土壤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城市生活垃圾和垃圾填埋场中的有害物质渗出,也会污染周围的土壤。

土壤环境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和农药污染等类型。

这些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包括植物生长受阻、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等问题。

为了防治土壤环境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推广有机农业等。

还需要研发改进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方法。

土壤环境污染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加强土壤保护意识,改变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做法,将是未来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

2. 正文2.1 土壤环境污染的来源土壤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活动、农业生产、城市化进程等多个方面。

工业活动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中的污染物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农业生产也是导致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无机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和不当处理,使得土壤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元素超标等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也造成了土壤环境的污染。

交通运输排放的尾气、建筑工地的废弃物、生活污水等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各种污染源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土壤中污染物种类繁多、污染程度较深,形成了复杂的土壤环境污染体系。

建立全面的土壤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土壤环境污染的类型1. 化学污染:化学物质的排放和渗透导致土壤中有毒物质超标,如重金属元素、有机物、农药、化肥等,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危害土壤健康。

土壤污染的现状与对策

土壤污染的现状与对策

土壤污染的现状与对策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浓度或者存在对人类、动植物健康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土壤失去原有的功能,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就土壤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壤污染的现状1. 工业活动导致的土壤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到土壤中,其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土壤。

工业区、矿区和化工厂周边的土壤污染严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威胁。

2. 农业活动导致的土壤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土壤质量。

农田土壤的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土壤污染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污水等排放到土壤中,城市土壤受到严重污染。

尤其是城市中的工业园区、垃圾填埋场等地区,土壤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二、土壤污染的对策1. 加强监管,严格排放标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的排放监管,建立健全的排放标准和监测体系,严格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土壤污染源头。

2. 推动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土壤的污染程度。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

3. 加强土壤修复,恢复土壤功能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应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手段,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4. 提倡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田土壤的污染程度,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

5. 加强公众环境意识教育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问题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近年来,我国农业土壤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现状农业土壤污染广泛存在于我国各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金属污染我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和过剩的农化农药使用导致了大量的重金属进入土壤。

铅、镉、汞、铬等重金属元素通过农田排放、工厂废气排放等途径进入土壤。

这些重金属以及其化合物在土壤中积累,对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2.农药残留我国是农药使用量较大的国家,我国农业土壤中农药残留严重。

农药的不当使用或滥用导致了残留物在土壤中的积累。

这些残留物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造成抑制。

3.有机污染物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有机肥料和污水灌溉等方式会引发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积累。

例如,农田中的氮肥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而农业废水中的农药残留物和重金属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

二、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成因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合理施肥和农药使用农民在追求高产量和短期利益的同时,常常采用过量施肥和滥用农药的方式,造成了农业土壤的污染。

在没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农民过量施肥,导致土壤中的氮磷等无法被植物吸收,从而积累。

而农民滥用农药的现象也很常见,农药使用不当会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增加。

2.工业排放和废物处理工业排放和废物处理也是导致农业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工业废气、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农田和周边环境中,进而积累到土壤中。

这些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的毒性影响。

3.污水灌溉和土地资源利用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和土地资源利用成为问题。

一些地区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导致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进入土壤。

同时,部分农地过度利用导致土壤退化和土壤贫瘠,为土壤污染创造了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摘要:土壤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笔者收集了我国大量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了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也相当严峻的结论。

土壤污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并危害人体健康。

我国土壤污染危害巨大,污染程度在加剧,但污染防治基础相当薄弱。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的分析,揭示土壤污染防治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切实保护土壤资源及加强土壤保护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土壤污染;污染现状;重金属; 污水灌溉 ; 固体废弃物; 有机农药1 引言目前大陆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

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

受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约5万公顷,“工业三废”污染耕地近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达330多万公顷。

土壤污染使全国农业粮食减产已超过1300万吨,因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型的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

由于污染,土壤的营养功能,净化功能,缓冲功能和有机体的支持功能正在丧失。

土壤是生态环境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综合性自然资源。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加强研究,采取措施,切实阻止土壤污染继续扩大的趋势,清除被称为“化学定时炸弹”的土壤污染。

2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逐年扩大。

根据农业部环保监测系统对全国24个省市,320个严重污染区约548万公顷土壤调查发现,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对全国粮食调查发现,重金属Pb,Cd,Hg,As超标率占10%。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大多数微生物不能使之降解。

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2.1.1 随着大气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人类活动产生的重金属粉尘以气溶胶的形式进入大气,经过自然沉降和降水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特别是汽车运输对公路沿线污染严重。

江苏省高速公路两边的土壤“病情”严重,公路两边100米成为铅污染区,铅对土壤的污染已深达30cm,而这一深度往往正是农作物生长的深度,这直接导致蔬菜等农作物中铅含量超标,在30个观测点中,蔬菜中的铅含量最高超标居然高达6倍。

专家研究认为污染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的铅和未燃尽的四乙基铅残渣以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进入土壤。

专家呼吁在交通干线两侧多种植树木和花卉,不要种植蔬菜和粮食作物。

我国地质化学勘查学科的创始人,中科院资深院士谢学锦指出,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加重与我国当前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有很大关系。

由于煤炭等资源消耗量大,加重了大气污染,导致了酸雨增加,从而加速了土壤中镉,汞,铅,砷等重金属的累积,造成“中毒”土壤增加。

在宁杭公路南京段两侧的土壤形成Pb,Cr,Co污染带,且沿公路延长方向分布,自公路两侧污染程度减弱。

大气中经自然沉降与雨淋进入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与重工业发达程度,城市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率,交通发达程度有直接关系。

污染强弱顺序为:城市-郊区-农村。

2.1.2 随着污水灌溉进入土壤的重金属污水按来源和数量可分为城市生活污水,石油化工污水,工矿企业污水和城市混合污水等。

由于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矿企业污水未经分流处理而排入下水道与生活污水混和排放,从而造成污灌区重金属Hg,Cd,Cr,Pb等含量逐年增加。

根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公顷的污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占46.7%,中度污染占9.7%,严重污染占8.4%。

根据《2004年辽宁省环境质量通报》披露,辽宁省8个主要污灌区的土壤环境质量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污染面积达6.46万公顷。

污灌区主要污染物质为镉,其次为镍,汞和铜。

2.1.3 随固体废弃物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固体废弃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其中矿业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最为严重。

这类废弃物在堆放或处理过程中,由于日晒,雨淋,水洗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扩散。

我国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约5万公顷,其中的废旧电池对土壤的污染危害巨大。

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对长兴县蓄电池企业最为集中的煤山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长兴县煤山镇一带的重金属镉,铅含量已超过国家标准。

其污染源就是蓄电池废旧材料的乱堆放。

土壤污染使长兴县林城镇上狮村玫瑰花种植基地玫瑰花铅含量超标,销路困难,不光玫瑰花,上狮村的大米,茶叶,桃子,青梅等农产品都被检测含铅量超标,市场前景暗淡。

而由于固体废弃物的大量堆积,南京城老居民区土壤中含铅量平均值达到141.6mg/kg,远远超过24.8mg/kg的土壤背景值。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废旧干电池,锂电池,蓄电池等电子垃圾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土壤污染源。

据测算,1节一号含汞电池烂在土壤中,可以使1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江苏宜兴的大量陶瓷企业乱堆乱放的废料废渣同样是造成当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重要原因。

2.2 土壤有机物污染现状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物质主要来源有机农药和“工业三废”,较常见的有有机农药类、多环芳烃(PAHs)、有机卤代物中的多氯联苯(PCBs)和二恶英(PCDDs)以及油类污染物质、邻苯二甲酸酯等有机化合物。

另外,农膜对土壤的污染也相当严重。

部分污染物质由于其独特的热稳定性能,化学稳定性能和绝缘性能,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常造成严重的累积后果,特别是某些有激素效应的种类,对人和其他动物的生殖功能有干扰作用或负面影响,对其毒害效果的消除治理是人类面临的一大环境课题。

2.2.1 有机农药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每年使用的农药量达到50- 60 万吨, 其中约有80%的农药直接进入环境, 每年使用农药的土地面积在2.8 亿公顷以上。

农药品种有120余种,大多为有机农药。

田间施药大部分农药将直接进入土壤环境中。

另外,大气中的残留农药及喷洒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也将落入土壤中,污水灌溉和地表径流也是造成土壤农药污染的原因。

我国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农药13.9kg,比发达国家高约1倍,利用率不足30%,造成土壤大面积污染。

据陈同斌等人统计,我国目前受农药污染的土地面积已超过1300-1600万公顷。

有机农药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氯类农药,有机磷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苯氧基链烷酸酯类农药。

前两类农药毒性巨大,且有机氯类农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对土壤污染较重,有机磷类农药虽然在土壤中容易降解,但由于使用量大污染也很广泛。

后两类农药毒性较小,在土壤中均易降解,对土壤污染不大。

2.2.2 多环芳烃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源较复杂,其中主要包括矿物油,化石燃料燃烧及木材燃烧产物等。

土壤中的PAHs对人类健康危害巨大。

许多PAHs可致癌,还具有破坏造血和淋巴系统的作用,并能使脾,胸腺和隔膜淋巴结退化,抑制骨骼形成。

多环芳烃(PAHs)已成为我国土壤中一类较为常见的有机污染物,由此导致全国主要的农产品中PAHs超标率高达20%以天津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污染严重,土壤中多环芳烃来源复杂,石油,煤,及其不完全燃烧产物为其主要来源。

此外,由于水资源短缺,天津自1958年利用污水灌溉,污灌区面积140000公顷,污灌区土壤遭受严重污染,大气沉降进一步加剧了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目前污灌区土壤大多呈黑褐色,有机质含量较高。

最大达23.1mg/g(TOC/干土)。

根据张枝焕等对天津地区表层土壤中芳香烃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中分布有多种类型的烃类污染物,已经检测到的多环芳烃化合物有100种单体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主要有菲,甲基菲,萤蒽,芘等。

但含量差别显著,污灌耕地和滨海盐土耕地四环以上芳香烃含量较高且随深度降低较大,而非污灌耕地和北部山区烷基取代物含量较高且随深度降低小,但剖面深部(>40cm)芳香烃化合物组成特征基本趋于一致。

这说明天津地区四环以上芳香烃污染土壤较重,且主要分布于污灌耕地和滨海盐土耕地。

2.2.3 二恶英随着我国杀虫剂,除草剂,防腐剂等的生产,金属冶炼以及部分其它农药的使用等,都会使二恶英(PCDDs)进入土壤。

城市垃圾焚烧残渣,汽车尾气沉降,纸浆的漂白水任意排放是土壤中PCDDs的主要来源过程。

我国从1959年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五氯酚钠防治血吸虫病,其杂质二恶英已造成区域二恶英类污染。

洞庭湖,鄱阳湖底泥中的二恶英含量也很高。

据研究二恶英具有强脂溶性,可渗入人体细胞核中,与蛋白质结合,改变DNA的正常遗传功能,控制相应的基因活动,从而扰乱内分泌并致癌。

2.2.4 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酯(PAEs)主要用作塑料的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PUC)加工行业,也可用作农药载体,驱虫剂,化妆品,润滑剂和去泡剂的生产原料。

该化合物具有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畸,致突变,或具有致癌活性),可造成人体生殖功能异常,发挥着类雌性激素的作用,干扰内分泌,被人们称为第二个全球性PCB污染物。

农业土壤中PAEs主要来源于大气污染物(涂料喷涂,塑料垃圾焚烧和农用薄膜增塑剂挥发等的产物以及工业烟尘)的沉降,污水和污泥农用,化肥,粪肥和农药的施用,以及堆积的大田薄膜和塑料废品等长期受雨水浸淋对土壤生成的污染。

其中土壤污灌可使土壤中DBP和DOP含量增加49倍和72倍之多。

2.2.5 农膜我国由于大量使用农膜,致使农膜污染土壤面积超过780万公顷,且回收率低,导致其在土壤中残留,影响土壤通气透水,使土壤养分迁移受阻,并因此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2.3 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土壤污染我国化肥施用量折纯达4100多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成为世界第一化肥消费大国。

目前我国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偏高,特别是氮肥施用量更高。

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施用不平衡,造成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肥能力下降,污染了土壤,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产品品质。

近几年西北,华北地区大面积频繁出现沙尘暴,与耕地理化性状恶化,团粒结构破坏,沙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而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很少,部分地块甚至减少,有机态养分占总施用养分的比例明显偏低。

这可能是近几年来引发许多土壤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中科院侯彦林教授说,化肥污染隐蔽性强,且具有长期潜伏性。

2.4 放射性物质对土壤的污染土壤辐射污染的来源有铀矿和钍矿的开采,铀矿浓缩,核废料处理,核武器爆炸,核实验,放射性核素使用单位的核废料,燃煤发电厂,磷酸盐矿开采加工等。

近几年来,随着核技术在工农业,医疗,地质,科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放射性污染物进入土壤中,这些放射性污染物除可直接危害人体外,还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损伤人体组织细胞,引起肿瘤,白血病,遗传障碍等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