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芭泰戈尔》
8、《素芭》

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回村的归途,他们踌 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大自然里的素芭
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鸟儿、树叶、蟋蟀、渡船……仿佛是世 外桃源。
大自然的各种响声、不同语言和多彩运动,就是这位哑巴姑娘的语 言。……只有手势、表情、音乐、哭泣和叹息,充盈在那广阔的语言世界。
美丽聪慧 善良 感情丰富
素芭是一个 孤寂 悲惨命运
的姑娘。
眼睛
正面的工笔描绘
美丽 贴切惊人的比喻、排比
与动物 与自然 与人
动作、神态描写 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彼此依恋,关怀,理解(反衬)
别人无法理解的交流 愉悦、悲伤(侧面烘托) 人情冷漠 是亲人的负状、得到别人关心
孤独、无奈
独特、美丽、聪慧
素芭的结局
小说以这样一段文字来结尾:
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 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 对小说结尾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
在炎热炙人的辽阔无垠的天空下,唯有一个无言的大自然和一位无言 的女孩子,面对面静坐着——一个置身于炎热的阳光之下,一个静坐在 一棵大树的绿阴底下。
这是一幅绝妙的风景,远离尘嚣的村庄,一切无比美好,无比温 暖。
侧面烘托表现人物形象,孤独的素芭一个人在河岸边坐着, 独自遐想,和大自然进行别人无法理解的交流。
根据课文内容真空并从文中找出论据: 这是一个____的地方。
• 这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
• 分析第二部分: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鸟儿、树叶、蟋蟀,仿佛是 一个世外桃源。
• 这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
•
父母
素芭 朋友 村民
《素芭》cjy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素芭留给
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说说她是个 怎样的姑娘。
[身世命运]
P55 这个姑娘被起名为素芭茜妮时,谁会料到她 竟是位哑巴呢!在她之前,两位姐姐分别被起名为 苏盖茜妮和苏哈茜妮。出于押韵好叫的考虑,父亲 给小女儿取名为素芭茜妮。
芭: bā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素
葩: Pā 花
更Hale Waihona Puke 影射她的凄惨命运。• 印度盛行嫁妆,女子出嫁,如果没有体面的妆奁, 易受夫家凌虐。成婚那天,参加婚礼的客人不必 送礼反而能拿到红包,女方送。因此若生个儿子 就是多了一个发财的机会。父母为了女儿的幸福, 不得不勉力营治,女儿於是成为家庭的包袱。
事实上,印度人的婚姻多半由父母安排。而相亲是女性一 生之中极为羞辱的一刻,男方和他的家长应邀到女方家中。 女方盛装以待,用丰盛的食物款待男方,女方的家长免不 了要夸耀女儿的手艺,例如强调菜肴都是女儿亲手做的, 然后才把女儿带出来让对方打量。
比较泰戈尔与鲁迅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什么不同?
鲁迅
泰戈尔
语言 冷静深刻的语言
含蓄、诗化的语言
人物 可怜、悲哀、有劣根性,如阿Q 美好可怜让人同情,如素芭
方式 将伤疤揭示给人看
将美好展示给人看
感情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美好事物被毁灭让人痛彻心扉
请以“素芭,我想 告诉你”开头,和 素芭说一段话。
素 芭
泰 戈 尔
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小草呀,你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她自己。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 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小说《素芭》的艺术特色

小说《素芭》的艺术特色泰戈尔的《素芭》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小说。
主人公素芭出生在印度农村一个财运亨通的家庭,仅仅因为语言障碍不能自由嫁人,被种姓驱逐、被迫到外地草率嫁人,后来被婆家遗弃了。
这实在是一曲人间的悲剧!其悲剧冲突则是善良人性与狭隘种族生育观念的冲突,是强悍与弱小的冲突。
作为一个有道德良心的人,读了它一定会在心里为素芭流下伤心的泪水。
除了内容原因之外,作者调动他那娴熟高超的创作技巧,为作品增添了一种自然、纯朴、率真、浪漫的悲剧之美。
下面就写作技巧方面谈谈《素芭》的艺术特色。
一、震撼心灵的细节描写。
作品写“素芭虽然缺少说话的能力,却不缺少一双垂着长睫毛的大黑眼睛。
她心里有什么想法,她的嘴唇就像一片树叶一样地颤动着反应出来”,表现她的聪明灵活。
写古赛家的儿子帕勒达帕向她道别,说“素芭犹同中了箭的牡鹿一般,怀着令人怜悯的目光望着猎人,仿佛在怨恨地唠叨个没完‘我什么地方得罪你’”,表现她对帕勒达帕爱情的绝望与伤心。
这样的描写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二、别出心裁的对比衬托。
也许人的出生具有很强的自然属性吧,作者总是把素芭放在优美可爱的自然环境中,给读者纯朴灵秀之美。
如文中写“一条孟加拉小河犹同家里可爱的小女儿,流经村旁。
它的流程虽然不漫长,但它不倦地带着自己纤细的身子,为保护着两岸而工作着,仿佛它与两岸村落的所有人,保持着无法言说的亲密关系”;写“除了两头牛,还有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也是她的朋友。
尽管素芭对它们施以的友情并不是一样的,但它们对素芭都相当亲热,都十分依念”。
作品写主人公对故乡河流、村庄、牛羊猫的感情,衬托她的善良、孤独,达到了鞭笞种姓家族狭隘、自私与丑恶的效果。
从整体上来看,作品写素芭美丽、聪明、勤劳、善良,与她仅仅因语言障碍的缺陷而不能自由嫁人的悲剧结局形成强烈的对比,引发读者深切的同情与深思。
三、意味深长的虚实相生。
作品设想素芭是一位水神公主,把蛇王额上的宝石置放在岸埠上,让帕勒达帕放弃自己低贱的工作,拿着宝石潜沉水底,在水晶宫里看到,那金床上端坐的那位公主正是素。
泰戈尔《素芭》内容简介

泰戈尔《素芭》内容简介
泰戈尔《素芭》内容简介
《素芭》
〔印度〕泰戈尔
《素芭》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写在印度独立之前。
一个长有一双黑黑的大眼睛、长长睫毛的温柔美丽的沉默忧伤的哑女素芭的悲惨命运。
小说虽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也没有众多的人物,看似平淡中却蕴藏了丰富的社会内容,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小说中没详细写素芭婚后生活情景,在结尾只画龙点睛地写道:“这一次,她丈夫眼耳并用又相了亲,娶来了一个会说话的姑娘。
”
简短、突兀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通过真实可信、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展示了哑女素芭的内心苦闷与孤独,控诉了封建等级制度对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她们无论在婚前,还是婚后,也无论哑与不哑都同样没有说话的权利,她们都处在被宰割的地位,只有不停地默默地流泪。
哑女的命运是当时许多妇女命运的缩影。
小说情调朴实动人,语言简洁明快。
外国小说欣赏 《素芭》【印度】泰戈尔

感受人物
请用下面的句式说说: 素芭是一个 的姑娘,她 。
(要求:第一个横线上填特点,第二个填理由)
解读结局
小说以这样一段文字来结尾:
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 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 的姑娘。 你怎样理解这个结局,喜剧还是悲剧? 谈谈你的理由。
背景资料
• 据说在印度嫁女儿是要给男方家里送彩礼的 。没有钱的人家是嫁不出去女儿的。所以女孩子 生下来就被看做是一种负债。而且几乎没有任何 地位。印度男人在娶老婆的时候,不仅能够得到 一大笔财产,同时也得到了一个奴隶。他们还可 以随时休掉自己的妻子。 • 以前的印度也会发生男人把自己的老婆放火 烧死,或者杀死,以便能够不断再娶老婆,再得 财产的事情。法律对此类事情经常会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而女人则要在男人死去的时候陪葬。 这个习俗甚至十年前还发生在印度的一些偏远地 方。
拓展思维
缺憾美,我拿什么来呵护你?
作业
1、妙笔生花:
请挥笔书写下你的感悟。
2、亲近大师:
阅读并摘抄泰戈尔的经典诗句。
泰戈尔
走
近
泰
翁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著名诗人、哲学 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走
近
泰
翁
50多部诗集(《吉檀迦利》
《园丁集》《飞鸟集》等)
30多种散文著作 12部中长篇小说 近百篇短篇小说 20多个剧本 2000多幅画 2000多首歌曲(印度国歌) 大量理论著作
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
;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素芭》(精华版)

请简要连贯地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并 把小说每章的主要内容浓缩一句话。据此 制作一张情节脉络表。
内容:写了一个哑女的生活状态和遭遇, 揭示其悲剧的命运。
内容:
写了一个哑女的生活状态和遭遇, 揭示其悲剧的命运。
各部分内容: 一、素芭其人 二、环境优美 三、动物朋友 四、人类朋友 五、离乡远嫁 六、婚前婚后
六、
待嫁的素芭被父母打扮得花枝招展, 原本清水出芙蓉般的容貌变了样, 悲伤的眼泪成了提高她身价的标志, 没有人理解她流泪的真正原因,因 为她面对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丈夫, 而是“考官”。女性的悲剧由此可 见一斑。而含蓄的最后一节,更是 看似无意地交代了素芭被抛弃的命 运,写得轻,读得却沉重无比。
章节
《素芭》写了一个美丽聪慧的哑女的生活 状态和遭遇。全文共六章。
请你简要复述小说内容
一、
开头非常简洁地交代了素芭是个 哑女。父母对她的归宿担心,村 人也对她的前途发出议论,点出 了素芭所处的尴尬的境地。对素 芭最传神的地方——眼睛进行了 极为细致的刻画,正面的细笔描 绘,贴切而惊人的比喻把这双黑 眸勾勒得让人遐想又艳羡。读者 的第一感觉会是:这是一个惊人 的美丽的女孩子,她配得上所有 美好的东西。
泰戈尔出生后,母亲身体不好,还要操持一个四代同 堂,上百口的大家庭,无力照看孩子。14岁的泰戈尔还没 有充分享受到母爱,母亲就病逝了。母亲病逝后,泰戈尔 由五嫂照顾。少年的泰戈尔与这位嫂子非常亲近,他们之 间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讨论文学。 当泰戈尔成为诗人后,她是他的第一个有见识的评论者。 她对泰戈尔的一切作品都要仔细地审阅,使他免除了文艺 家们常常容易产生的弊病——虚荣和缺乏缺乏自我批评。 但是,1884年,五嫂自缢身亡。1902年,泰戈尔的那一场 不以恋爱始却以十分的恩爱的婚姻结束了。比他小11岁的 妻子,病逝了。在妻子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泰戈尔日夜守 护在侧,但紧接着,他的二女儿也逝世了。 泰戈尔对于印度妇女悲惨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在他的众多短篇小说中,都述说了妇女们不幸的生活,揭 露了社会的黑暗,为妇女鸣不平。
《素芭》教案完美版

《素芭》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作者简介1.1 背景介绍素芭是泰戈尔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在他的小说集《夜间行车人》中。
故事发生在一个乡村小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素芭与周围人的交流与互动。
素芭是一个聋哑女孩,她用自己的方式感受世界,与动物和自然建立深厚的联系。
1.2 作者简介Rabindranath Tagore(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作曲家和哲学家。
他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印度人。
泰戈尔的作品主题广泛,包括宗教、哲学、爱情和自然等。
第二章:故事情节概括2.1 素芭的背景素芭是一个贫穷家庭的第三个女儿,因为父母想要一个儿子而感到失望。
素芭从小被遗弃,由奶奶抚养长大。
2.2 素芭的特殊身份素芭是一个聋哑女孩,她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她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和身体语言与周围的人交流。
2.3 素芭与自然的联系素芭与动物和自然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联系,她能够理解它们的需求和情感。
她经常与一只小鹿和一条狗一起玩耍,并与它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第三章:主题探讨3.1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素芭与自然的联系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通过素芭的观察和体验,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和和谐。
3.2 社会的排斥与接纳素芭在社会中遭受排斥,因为她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
她通过与自然的联系和与动物的互动,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归属感。
第四章:文学技巧分析4.1 叙述视角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通过旁观者的眼睛来描述素芭的世界。
这种叙述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素芭的感受和经历。
4.2 象征手法泰戈尔在小说中使用了象征手法,如素芭与小鹿的关系象征着纯洁和善良。
这些象征手法增强了故事的深度和意义。
第五章:讨论与写作活动5.1 讨论问题学生讨论素芭与自然的联系对他们的启示。
学生探讨社会对不同身份的人的接纳与排斥问题。
5.2 写作活动学生写一篇文章,描述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和与动物的互动。
《素芭》

( 印 度 ) 泰 戈 尔
精品课件
• 1.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 要错过群星了。
• 2.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 3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4 .道路虽然拥挤,却是寂寞的,因为它 是不被爱的。 • 5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 择我。
摘自《泰戈尔诗选》
精品课件
• 在印度嫁女儿是要给男方家里送彩礼的。 没有钱的人家是嫁不出去女儿的,所以女孩 子生下来就被看做是一种负债。而且几乎没 有任何地位。印度男人在娶老婆的时候,不 仅能够得到一大笔财产,同时也得到了一个 奴隶。他们还可以随时休掉自己的妻子。
• 以前的印度也会发生男人把自己的老婆放 火烧死,或者杀死,以便能够不断再娶老婆, 再得财产的事情。法律对此类事情经常会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女人则要在男人死去 的时候陪葬。这个习俗甚至十年前还发生在 印度的一些偏远地方。
• 精品课件
• 冰心在翻译《素芭》的结尾时是这样翻 译的:“她的主人耳目并用,又做了一次 仔细的考察。这一次他不只用眼睛,而且 用耳朵来仔细地考察,他又娶了一个会说 话的妻子。”
• 泰戈尔研究专家董友忱翻译的《泰戈尔短 篇小说选》中《素芭》的结尾是这样翻译 的:“这一次,她丈夫眼耳并用又相了亲, 娶来了一个会说话的姑娘。”
精品课件
素芭,一个美丽聪慧的哑女。一 双清澈明净、会说话的眼睛,但 这双眼睛里只有孤独和眼泪!
精品课件
大自然里的素芭
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鸟儿、树叶、蟋蟀、渡船……仿 佛是世外桃源
大自然的各种响声、不同语言和多彩运动,就是这位哑巴姑娘 的语言。……只有手势、表情、音乐、哭泣和叹息,充盈在那 广阔的语言世界。
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 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 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
“诗圣”。写了12部长篇小说,
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
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
并创作了一千五百多幅画,谱写
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他的作
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
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
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
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
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反面人物衬托
素芭身边的人们可以用话语交流,他们是一群普通 的劳动者,但是对素芭表现得极为冷漠和麻木,素 芭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关心,找不到温暖。素芭因为 残疾而变成了亲人的负担,因而得不到更多的爱护, 父母打算用欺骗的手段把她嫁到加尔各答。整个事 件的过程中,素芭只有独自流泪伤心,得不到任何 关心,惟一的好友只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丝毫没有 离愁别绪。在鲜明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她和人的关系,远远不如和小动物们,和大自然来 得亲密。在这里,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 交易。这不仅仅是素芭的悲哀,也是泰戈尔对人们 这种漠视的态度感到悲哀。
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
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的文化巨匠
精品课件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 尔
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 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 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 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泰戈尔被瑞典文 学院授予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最高荣誉, 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
精品课件
探究一:
• 素芭是一个怎样的女孩?作者运用 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塑造这个人物?
• 小说不止一次描写月圆之夜的大自 然,这对刻画素芭的形象有什么作 用?
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正面画眼睛与心理描写
一般认为,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必要条件,但 是恰恰因为太倚重于人物的语言、对话,我们的许多 作品往往忽略了另一种更深的语言——心灵的交流。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 《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弃绝》《素芭》 《摩诃摩耶》《沉船》等;散文有《中国的谈 话》《俄罗斯书简》等。
精品课件
泰戈尔出生后,母亲身体不好,还要操持一个四代同 堂,上百口的大家庭,无力照看孩子。14岁的泰戈尔还没 有充分享受到母爱,母亲就病逝了。母亲病逝后,泰戈尔 由五嫂照顾。少年的泰戈尔与这位嫂子非常亲近,他们之 间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讨论文学。 当泰戈尔成为诗人后,她是他的第一个有见识的评论者。 她对泰戈尔的一切作品都要仔细地审阅,使他免除了文艺 家们常常容易产生的弊病——虚荣和缺乏自我批评。但是, 1884年,五嫂自缢身亡。1902年,泰戈尔的那一场不以恋 爱始却以十分的恩爱的婚姻结束了。比他小11岁的妻子, 病逝了。在妻子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泰戈尔日夜守护在侧, 但紧接着,他的二女儿也逝世了。
探究二:对小说结尾 的理解存在两种观 点,一是素芭被她 的丈夫理解接纳, 从此过上了幸福生 活,是一大团圆的 结局;二是写她的 丈夫抛弃了她,另 娶新娘,轻松的笔 调背后是深深的悲 剧意味。你认为哪 一种解读更准确?
例:
小说的结尾是悲剧性的。尾声里,待嫁的素芭被 父母打扮得花枝招展,原本清水出芙蓉般的容颜 变了样,悲伤的眼泪成了提高她的身价的标志, 没有人理解她流泪的真正原因,因为她面对的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丈夫,而是“考官”。而含蓄的 最后一节,更是看似无意地交代了素芭被抛弃的 命运,写得轻,读得却沉重无比。这个悲剧人物 形象可以说是泰戈尔对她的生活背景下女性形象 的一个概括,女性被歧视,被侮辱,出嫁需要用 尽心机,破费钱财,在素芭(包括她姐姐)身上 都有体现,她应该是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女性 的缩影。
无语的素芭有着极为深刻、极为美好、极为丰富的内 心世界,泰戈尔用了大量的笔墨对她的心理进行极为 细腻的表述,对她的性格加以诗化,几乎每一章里我 们都能发现一个让人惊异的素芭,对心理细腻的刻画 正面展示了她的独特、美丽和聪慧。
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侧面环境烘托
泰戈尔用了几乎两章的篇幅,把素芭放置到比 社会环境温暖得多的自然环境中。在充满了诗 情画意的大自然面前,在可爱的小动物面前, 素芭没有任何交流的障碍,她甚至能比常人更 为轻易地表达自己。自然会回应她,小动物会 依恋她、安慰她。在这里,素芭不仅是美好的, 还有着无言的快乐。侧面的烘托让素芭的形象 更为动人。
泰戈尔对于印度妇女悲惨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在他的众多短篇小说中,都述说了妇女们不幸的生活,揭 露了社会的黑暗,为妇女鸣精不品课平件 。
整体感知
请你简要连贯地概 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情节挈领
章节 1 素芭身世 2 生活环境 3 亲密朋友 4 帕斯达帕 5 父母之命 6 被逼远嫁
情节 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 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 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 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 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 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局
• “姑娘的眼泪犹同海蚌的珍珠,会自个儿 提高姑娘的身价”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答案:素芭无声的眼泪,让新郎倌认为她是一 个善良孝顺的姑娘,因而反倒更喜欢她。
素 芭
泰 戈 尔
走近泰翁
精品课件
泰戈尔及其创作
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 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 贫穷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 而生。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一位 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宾德拉纳特·泰戈 尔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 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 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在人们的印 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 的双重身分出现的。他的诗歌体裁和题材 丰富多彩,清新隽永;小说格调新颖、感 染力强;戏剧种类繁多,富于哲理意味; 歌曲或哀婉缠绵、或威武雄精壮品课,件 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