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意象浅析

合集下载

唐宋诗词意象归纳分析

唐宋诗词意象归纳分析

春风:(东风)春天的象征,表现希望、旷达、欢娱、 得意
西风:(金风)秋天的象征,表落寞、惆怅、思归、 烘托衰败
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潜移默 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 秽的力量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 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发出的凄 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连接古今,连接异地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月亮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 “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 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 “嫦娥”、“蟾蜍”
“芙蓉”又称为“荷”、“莲”。“芙蓉”给人的印 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 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
而芙蓉作为意象,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则大 体可分为三大类象征义:一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 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 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 败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 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毛斌
暝:
斜阳(夕阳、落日)、黄昏: 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流水:流水不一去返——时光易逝,年华易老——怀 古思念、爱恨愁绪延绵不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 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因水的剪切不断,绵 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五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 悠长、无尽。

唐诗宋词中的意象与意境鉴赏

唐诗宋词中的意象与意境鉴赏

唐诗宋词中的意象与意境鉴赏引言中国古代文学中,唐诗宋词被誉为文学的巅峰之作。

这些优美动人的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诗词创作中所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给予读者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

而意境则是诗词所表现出的情感氛围和艺术效果,通过意象的运用,诗人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给人以灵魂的触动。

本文将以唐诗宋词为例,探讨其中的意象与意境,以及如何鉴赏这些意象和意境。

意象与意境的定义与特点意象是指通过具象化的描述,使抽象的概念和形象得以生动表现的修辞手法。

在诗词中,意象运用得当能够让读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得到冲击和享受。

意象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象征,通过抽象的形象来代表某种具体的意义。

唐诗宋词中的意象往往富有生动细腻的描写,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和意象的重叠。

意境是诗词所表达出的情感氛围和艺术效果。

通过意象的运用,诗人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给人以灵魂的触动。

意境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和联想,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中,感受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唐诗宋词中的意境往往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心境和思考,给人以深远的意义和艺术享受。

唐诗中的意象与意境鉴赏纵览整体:壮丽恢宏的江山风景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往往以壮丽恢宏的江山风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川河流、云雾日月等,给人一种广阔和开放的感觉。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描写,营造出壮丽的景象和豪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山和河流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广袤的想象空间。

这种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在壮丽的自然景观中所体验到的自由和豪放的情感。

地理景观:山川河流的意象和意境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中常常可以见到对山川河流的描写。

山川河流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象征,它们代表了一种永恒和无尽的自然力量。

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描写,诗人能够将抽象的情感和思考具象化,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

唐宋诗词中的意象与韵律特点

唐宋诗词中的意象与韵律特点

唐宋诗词中的意象与韵律特点唐宋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巅峰之作,其中的意象和韵律特点是其独特之处。

唐代诗人革新了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宋代诗人强调意境和情感表达,二者都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演进产生巨大影响。

一、意象特点唐宋诗词的意象多以自然景观、人生百态为素材,特别注重对细节和感官的描写,通过对具体事物和情感的刻画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形成了多样化的意象特点。

1.自然景观意象唐宋诗人极力追求自然之美,对自然景观进行细腻的描绘,使诗歌充满了生机和动态。

如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描写雨后空山的景象,以及月光和清泉的映照,表现了惬意舒适的生活状态。

2.人物意象唐宋诗词中的人物意象既有现实的,也有传说中的,以及作者塑造的虚拟人物。

作者通过对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描写来表达其观点和态度。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通过写草的枯荣和归宿,表现了人的无常和命运的变幻,同时表达了对离别的悲伤和祝福。

3.动物意象动物是唐宋诗人普遍采用的意象素材之一,其体态、性格、习性等都可以被赋予象征意义。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天原,拂帘床,千里江山,鹰犬空。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通过将黄河比作飞升天空的“龙”,表现了唐代士子贺新郎不畏威权,追求自由的精神。

二、韵律特点唐宋诗词的韵律特点主要表现在平仄、押韵等方面。

平仄指诗句中音节平和不平和的配列关系,表现为平声与仄声的对立。

押韵则是指诗句中用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眼,使结构更加紧密。

1.平仄规律唐诗和宋词的平仄规律不同,唐诗句式复杂,平仄变化频繁,有更多的调子。

宋词则比较简单,平仄比较规律,调子较少。

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落日熔金,一江春水向东流。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引言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其中诗歌成为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唐宋诗歌中,特别是词和曲,有着非常独特的“意象”艺术。

它不仅是唐宋文学的表现手法之一,更是人们对美好情感的描述和表达方式。

近些年来,学者们对唐宋词歌的“意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它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丰富了对唐宋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旨在对唐宋词歌中“意象”的解读进行研究,探讨唐宋文学中的“意象”艺术形式以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旨在深入探讨唐宋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为后人深入了解唐宋文学和传统文化提供帮助。

“意象”概述在唐宋诗歌中,“意象”是指诗歌中用于表达情感、描绘景物和抒发对自然的赞美等所使用的具象化形象。

它以物为喻,以景为象,以感为主,是一种基于具象化现象的比喻和象征性表现方式。

“意象”是唐宋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可以通过描绘情景、描写色彩、感官描写等多个方面进行表现。

它可以反映出唐宋文学的时代特色和文化气息,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与此同时,“意象”也需要读者积极的理解和解读,它也成为了唐宋诗歌中意味深长的一部分,享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和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唐宋词歌“意象”的分类唐宋词歌中的“意象”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分类方式:自然意象:包括山、水、花、树等自然物象。

唐宋词歌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性与感悟,自然意象表现出了唐宋文学中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感性描写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动物意象:包括鸟、狗、马等动物形象,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深刻的象征意义。

植物意象:包含花草树木等植物的形象,这是唐宋词歌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婉约派的词人更多地将植物意象用于表达情感的深情,豪放派的词人则更多地把植物意象作为表现豪气的手法。

社会意象:包括人、事、物等社会生活中的形象。

这些意象所描述的对象多基于历史、现实生活及其上升到哲学、宗教等层次的现象,反映唐宋大众的生活、疾苦、思想等。

阅读与分析唐诗宋词中的意象与意境

阅读与分析唐诗宋词中的意象与意境

阅读与分析唐诗宋词中的意象与意境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从中汲取灵感和美的享受。

本文将探讨唐诗宋词中所表达的意象和意境,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文学作品。

意象是指通过具体形象和符号来表达的意义。

在唐诗宋词中,诗人们通过巧妙的意象,构建出一个个美丽的图景,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表达大自然的壮丽景象,让读者感受到壮观景色的震撼。

在杜牧的《秋夕》中,他通过“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来描绘出宁静而美丽的秋夜景象,使读者感受到秋夕的深沉和神秘。

意境则是通过意象的组合和浸染,产生出的一种情绪和思想的境界。

在唐诗宋词中,意境往往以深邃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思考而闻名。

通过对意象的处理和描绘,诗人们能够营造出一种美妙的意境,让读者沉浸其中。

比如在杜甫的《登高》中,他通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表达对家国的忧虑和对爱情的向往,将意境营造得深沉而悲凉。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她通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来表达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营造出一种忧伤而美丽的意境。

通过阅读和分析唐诗宋词中的意象与意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这些意象和意境不仅仅是诗歌中的修饰,更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在赏析这些作品时,我们要注重细节的品味和内涵的思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美和真。

此外,对于学习和欣赏唐诗宋词的读者来说,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感觉和感悟能力。

唐诗宋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往往需要读者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字面意义上。

通过多次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对于意象和意境的敏感度,从而更好地领略其中的美和意义。

总而言之,唐诗宋词中意象与意境的构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通过阅读与分析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灵感的启示。

唐诗宋词中的意象研究

唐诗宋词中的意象研究

唐诗宋词中的意象研究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宝库,其中的意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各种图像、符号所呈现出来的形象。

它揭示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意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美学标准。

本文将对唐诗宋词中的意象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和意义。

一、自然意象自然意象是唐诗宋词中最为重要的意象之一。

自然界的万物是诗人形象化表达的重要素材。

在唐诗宋词中,山水、花卉、鸟兽等自然肖像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恰到好处,给人以美的享受。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云千载空悠悠,不知乘月几人归”一句,通过云朵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远方未知的向往和憧憬。

宋代词人苏轼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一句,则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然意象的表达,除了具体的自然外貌特征外,还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情感和人性的思考。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之所以被誉为高才卓识,就是因为他的笔下不只是描绘了雄伟的景色,还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二、人物意象人物意象是唐诗宋词中最为复杂和丰富的意象之一。

在古代诗词中,人物意象除了可以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征外,还可以传达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和人性。

唐诗宋词中的人物意象可以分为两类:具体形象和抽象形象。

具体人物形象是对具体人物的描写,例如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一句,描绘了乡村小清新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刘十九的人物形象也显得非常深刻。

抽象人物形象则是对人物性格、心理状态的描写。

例如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红笺小字捎罗衣,薄汀澜翻思渺离。

角声吹散五更寒,梦中还觉被鞦韆”一节,通过刻画“思渺离”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离愁别绪的深深感慨。

三、万象意象万象意象是唐诗宋词中的另一类意象,也是较为抽象的一类。

万象意象更多地是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某种抽象概念,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金樽空对月”一句,就突出了诗人对诗酒文化的追求和向往。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诗宋词中的意象与意义

唐诗宋词中的意象与意义

唐诗宋词中的意象与意义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表达而闻名于世。

其中的意象是这些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元素之一,它们以生动的形象和富有情感的意义,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美丽而深刻的画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唐诗宋词中的意象与意义,以展示这些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首先,唐诗宋词中的意象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里的明月和霜,既是自然景物,又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同样,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以江水和山林来描绘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对逝去岁月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其次,唐诗宋词中的意象还常常通过色彩和光影来传递情感和意义。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里的白日和黄河,不仅是自然景物,也象征着光明和永恒。

通过色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和人生命运的感叹。

类似地,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他运用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来描绘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此外,唐诗宋词中的意象还常常通过动物和植物来传递情感和寓意。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他以松树和竹子来象征友谊的坚贞和高洁。

通过对松树和竹子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视。

同样,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她以蝶和花来描绘爱情的美好和脆弱。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诗词更加富有情感和深度,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真挚情感。

最后,唐诗宋词中的意象还常常通过音乐和声音来传递情感和意义。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以琴声和蛩蝉声来描绘秋夜的寂寥和孤独。

通过对琴声和蛩蝉声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生命的感慨。

同样,李煜的《浪淘沙·雪花落花飞花舞》中,他以音乐和舞蹈来描绘雪花的美丽和飞舞的姿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诗词意象的研究高二(11)张丹妮指导老师:许深湘(潮州市金山中学)一、课题提出与同学朋友相处,谈得最多的话题是读书。

在几乎把读书等同于读教科书的环境里,大家的内心依旧保留着渴求的空间,并普遍表现出接纳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情。

许多人对唐诗宋词具有一种出自民族文化血脉的天然的亲近感,但这掩饰不了他们走近诗词时所感到的陌生与困惑。

如何使他们走近那已成为过去而又永远鲜活的经典,触摸那已降下帷幕而仍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历史,了解那位有亲近感,却因相隔久远而略显生分的相知故交呢?就初涉此道的中学生而言,了解古典诗词意象可提供一条明晰的理解诗情词意的途径。

二、研究进程1、收集资料(4周);2、研究撰文(5周);3、交流定稿(2周)。

三、研究成果(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重要地位意象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万千事物,由诗人词家的精心筛选而成为抒情主体的观照对象,经过作者情感与意识的加工并呈现在诗意的语录中,使之成为诗词作品中个性鲜明、面目各异的意象。

我国古典诗词的意象系统十分丰富,但又相对稳定,某些意象出现的频率很高。

例如,约五万首唐诗中,“月”出现了一万一千余次;宋词中也有许多常见的意象,据检索,《全宋词》中“梅”出现的次数为二千九百五十三次,还可列出一些其它常见意象的统计数字。

作为情感符号的意象,具有主观象喻、递相沿袭、多歧义歧解等艺术特征。

我们关注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是因为它们与诗人词家的生命情感体验同构呼应,又常能凸显诗人词家个体的各自面目,使我们从中看出作者的个性气质、心理结构方面的特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境界是中国古典诗歌美-125-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讲境界的确比讲气质、讲神韵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也更易于把握。

但是,讲诗歌艺术仅仅讲到境界这个范畴,仍然显得笼统。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里最基本的艺术范畴,意象是诗人与读者心灵沟通的基本语言。

通过对这个范畴的分析可揭示中国古典诗歌的某些艺术规律。

(二)唐诗宋词常见意象归纳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谐音为“留”,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傲霜斗雪的典范。

梧桐: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26-3、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 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庄周梦蝶: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4、风霜雨雪水云类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12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金风:秋风。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水:①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②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5、器物人事类玉:高洁,脱俗。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须眉:男子。

巾帼:妇女。

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

三尺:法律。

寸管:笔。

青鸟:信使。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表达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船:漂泊,自由。

6、颜色类白:纯洁,无暇;丧事。

-128-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于“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怀桔:指孝顺双亲。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

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咏絮: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南冠:指囚犯,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8、地点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129-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柳营:指军营。

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

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

9、其它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

信:鸿雁、尺牍、尺素。

后庭花:亡国。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三)古诗词中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有人说意象是诗的细胞,营造意象是创造诗歌的核心。

我不想把问题说得那么绝对,但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意象的地位确实十分重要。

从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看,意境是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的,意境只是由意象衍生出来的一种艺术氛围,是意象的升华。

所以,没有意象或没有好的意象,就不可能营造出好的意境,也就不可能形成好的诗篇来。

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所有好的名篇,都营造了好的意象。

-130-下面,以韩翃的《章台柳》和柳氏的《杨柳枝》两首词为例,浅析意象所表现的丰富内容和含蓄性。

《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条,也应攀折他人手?”《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送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这两首词有个故事。

据唐·许尧佐《柳氏传》载:韩翃少负才名,朋友皆当时名士。

柳氏是名士李生的歌姬。

因韩李二人过从甚密,故韩柳亦常接触,进而相互爱慕。

李查其意,以柳赠韩。

韩柳相亲相爱。

次年,韩中进士,不久又被委任为淄青节度使的幕僚,夫妻分离。

适逢安史之乱,柳氏陷于长安,恐遭乱兵侮辱,乃剪发毁容,躲入尼庵。

长安收复后,韩即派人带着这首《章台柳》和一囊金寻访柳氏。

柳氏见词大哭,写下《杨柳枝》回赠。

后又经一番周折,柳氏终于又回到韩的身边,二人相偕到老。

这两首词就是通过杨柳这个意象把心里的担心忧虑委婉地讲出来。

韩词如果赤裸裸地说:“柳氏啊,年轻美貌、温柔多情的柳氏,你还在吗?即使还在,容貌依旧,是不是由于乱兵蹂躏、生活所迫,不得已而失身或改嫁了呢?”这不仅没了诗意,也有点不近人情了。

答词如果赤裸裸地这样说:“哎呀,可恨我年轻美貌的时节,年年都过着痛苦离别的生活,一场兵荒马乱,我已落发为尼,人也丑了,即使你来了,怕也配不上你了吧?”这还哪有什么温情可言呢?现在再欣赏一下原词,韩词忧心如焚,柳词悲酸伤惨,表现了乱世男女,特别是女子的不幸命运,也委婉地倾诉出他们对爱情的坚贞。

篇幅虽小,蕴含的思想却十分丰富。

读来为之动情。

再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营造了“东风”、“百花”、“春蚕”、“蜡烛”、“晓镜”、“云鬓”、“蓬山”、“青鸟”等一系列的意象组合,达到了确定和不确定、清晰和弗晰的统一。

诗中忠贞不渝之情是确定的、明晰的,但衷情的对象是恋人、爱人、挚友还是另有所托,则是模糊的。

它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尤其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两句,更是清晰中的模糊。

坚贞不渝死而后已一点是清晰的,但此坚贞不渝的指向则可以是多方面的,这是其模糊性。

正是这个模糊性,可以使其从原诗中脱离出来,成为千秋佳句。

中国人只要读过几年书就不会不知道这两句诗。

人们不仅用它来比喻爱情的忠贞,而且还将其死而后已的内涵用到一切“无私奉献”的意义上。

这就是意象模糊性带来的美。

意象造成诗歌的含蓄性、模糊性,使人回味无穷,在诗词创作中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