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词鉴赏360doc个人图书馆

合集下载

唐宋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词作为一种可歌唱的、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千百年来一直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对其词体魅力的探究也不断地深入。

店铺整理了唐宋诗词鉴赏,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唐宋诗词鉴赏篇1菩萨蛮①【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作者】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

唐玄宗时供奉翰林。

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

安史乱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其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拢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

《尊前集》收录“李白词”十二首,然颇多伪托。

【注释】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

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品评】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

黄^誑《唐宋诸贤绝妙词逊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

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

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开头两句为远景。

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

“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

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

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

“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

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

“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

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通过欣赏唐诗宋词,不仅可以领略古代诗人的情感与才华,更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下面将分别对唐诗和宋词进行鉴赏。

1. 唐诗鉴赏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唐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代表着唐代诗歌最高成就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等。

他们的诗作无论是在意境、用词还是形式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千古绝唱。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充满豪放、奔放和浪漫主义色彩。

《将进酒》、《床前明月光》等诗作被誉为经典之作,广为传诵。

杜甫则以写实主义见长,他的诗作刻画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了他对时事的关注和批判。

《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作堪称杰作。

王维则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诗作清新婉约,让人如临画境。

鉴赏唐诗,除了要欣赏诗人的艺术创作之外,还要着重品味诗作的意境、气韵和艺术表现力。

透过字里行间,感受诗人的情感,领略他们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思考和感悟。

唐诗之美在于其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需要细细品味和鉴赏。

2. 宋词鉴赏宋代是中国古代词的全盛时期,宋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宋词以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为主要形式,体现了词的独特韵味和情感表达。

代表性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他们的词作被誉为宋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苏轼是宋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清新明快,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哲理的思考。

苏轼的词构思巧妙,语言优美,表达深刻,被誉为“词中之鬼才”。

李清照则是中国古代女词人中的代表,她的词作清丽婉转,多情温婉,掷地有声。

李清照的词以表达真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热爱为主题,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民族情感和人间真情。

辛弃疾则是宋代最具激情和豪气的词人,他的词作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鉴赏宋词,需要注重词人的个性风格和词作的艺术特点。

宋词之美在于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修辞技巧,需要通过仔细品味和鉴赏来领略其魅力和韵味。

唐宋诗词鉴赏(精选5篇)

唐宋诗词鉴赏(精选5篇)

唐宋诗词鉴赏(精选5篇)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唐宋诗词鉴赏(精选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小学的经典唐宋诗词篇一1戏答元珍欧阳修(宋代)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夜闻归雁生乡思,曾是洛阳花下客, 冻雷惊笋欲抽芽。

病人新年感物华。

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首《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律诗名作,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

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

丁曾有诗赠欧阳修,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

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

后两联抒情。

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

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

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2长相思・花似伊欧阳修(宋代)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作品。

描写一对青春别离的夫妇,别后妻子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思念,并亟盼早日与丈夫相逢团聚。

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

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宋张孝祥)霜日①明霄水蘸空,鸣鞘。

②声里绣旗红。

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

③浊酒戍楼。

④东,酒阑。

⑤挥泪向悲风。

[作者简介]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土,四川人。

高宗时进士,殿试第一。

曾因触犯秦桧,下狱。

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

唐宋诗词鉴赏 360doc个人图书馆

唐宋诗词鉴赏 360doc个人图书馆

唐宋诗词鉴赏360doc个人图书馆我非常感谢诸位朋友来听我的演讲,我非常喜欢唐宋诗词,但要讲好这个题目是很难的。

它的内容太丰富了,而个人了解很有限。

另外受条件所限,不能像课堂那样连听带看。

完全听我讲很困难。

什么是鉴赏?现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辞书出版社等出了包括唐宋诗词在内的鉴赏词典,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但就其唐宋诗词而言,说自己能鉴赏,那也太狂妄了。

我也只能是就唐宋诗词鉴赏问题在这里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先从鉴字说起我们要学会咬文嚼字。

古人的唐宋诗词用这个鉴字是很慎重的,篆书的鑑,右边的左上方是一个大眼睛,右上方是一个弯腰的人,正在看盘字里的东西。

鉴字古时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瞪大眼睛弯腰看盘子里的东西。

文字发展到楷书后字形变了。

现在我们读诗人、词人一千多年前写的那么多的人和事,我掌握的好吗?诸位请原谅,我也鉴赏不好。

这个鉴作为名词又当镜子讲。

《红楼梦》里不是有风月宝鉴吗?那就是镜子。

对古人诗词名篇要鉴要赏。

古人说的是什么,针对性如何,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拿到一首诗,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一读就能鉴赏了,差得远呢。

孟子说:诵其诗,读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呼?事以论其是也。

我把孟子这段话浓缩为知人论事。

中国的汉字太可爱、太宝贵了。

读唐宋诗词要知其人,论其事,真正读懂,有很多先决条件,需要我们挖掘了解。

中国古今上下向来喜欢诗,有诗国之称。

世界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对诗的普遍性、普及性那么深广,对待诗如此注重。

原因有三:一是中华民族以人类的智慧创造了汉字文化,全世界大多以拼音字为主。

一切鉴赏诗词的心得体会都是由汉字产生的;二是中华民族的审美眼光与他人不同,在看宇宙的一切一切时有自己的审美观。

别人看不出的美,我们能看出来,诗人以他特有的审美心灵与之相交汇才产生诗;三是中国诗人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法极为独特。

以上三点组合起来才构成中华民族高水平、极为美妙的中华诗词。

唐宋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一)李白:菩萨蛮张志和:渔歌子白居易:忆江南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李煜:虞美人李煜:浪淘沙李煜:相见欢李煜:乌夜啼范仲淹:苏幕遮范仲淹:渔家傲柳永:蝶恋花柳永:雨霖铃菩萨蛮①【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作者】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

唐玄宗时供奉翰林。

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

安史乱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其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隆。

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

《尊前集》收录“李白词”十二首,然颇多伪托。

【注释】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

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品评】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

黄^誑《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

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

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开头两句为远景。

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

“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

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

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

“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

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

“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

唐诗宋词鉴赏(完整电子版)

唐诗宋词鉴赏(完整电子版)

唐诗宋词鉴赏第一部分《唐诗鉴赏部分》1、感遇十二首之一五言古诗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解】:1.葳(wei1)蕤(rui2):草木枝叶茂盛下垂下的样子。

2.自尔:自然。

3.“闻风”句:闻到了风吹送过来兰桂的香气,而生爱慕之心。

【赏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武后神功元年(697)中进士后,曾任过左拾贵,是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

有《曲江集》。

后人评他的诗“首创清淡之派”,《感遇》诗12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感遇十二首之二五言古诗张九龄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注解】:1.“滞虑”一句:心中没有困惑才显得孤独清高。

滞虑,困惑。

2.飞:比喻身在朝廷。

3.沉:比喻闲散在野。

4.理自隔:朝野相去甚远,情势隔断不通。

【赏析】:此诗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隐士,虽然自己被贬官在外,没有尘世间的杂念,但是一片忠君报国的赤心不灭,仍然怀念远在朝延的君王。

诗中以“高鸟”比喻君王,以“飞”比喻在朝廷,以“沉”比喻在野,非常形象新颖。

3、感遇十二首之三五言古诗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解】:1.岂伊:岂唯。

唐诗宋词鉴赏资料

唐诗宋词鉴赏资料

唐诗宋词简介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

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词《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诗宋词名篇剖析

唐诗宋词名篇剖析

唐诗宋词名篇剖析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情感,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境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剖析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探寻它们背后的意境和美学价值。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唐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情的意境而脍炙人口。

诗人以床前明月光为切入点,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的夜晚。

明月的光辉照亮了大地,仿佛是一层薄霜,给人以清冷的感觉。

而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他在异乡漂泊的思乡之情。

通过简洁的语言,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使读者在静夜思之中感受到思乡的忧愁与寂寞。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首宋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作品,以其豪放的情感和悲壮的意境而广为传诵。

词人以一曲新词酒一杯为引子,勾勒出了一幅旧时亭台的景象。

夕阳西下,词人不禁思索起往昔的时光,不禁问道:“几时回?”然而,他却无可奈何地看着花儿凋零。

这里,词人通过描绘旧时的景象和表达自己的无奈之情,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读者在欣赏这首词时,不禁会被其中的忧伤和无奈所触动。

最后,我们来品味一首唐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以其豪迈的气势和深邃的意境而广为传诵。

诗人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为开头,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

然后,他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能够穷尽千里目,登上更高的楼阁。

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自己的追求,展现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会被其中的壮丽和豪情所感染,也会被其中的哲理所启发。

通过对这几首唐诗宋词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不仅在语言上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而且在情感和思想上也具有一定的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词鉴赏360doc
个人图书馆
我非常感谢诸位朋友来听我的演讲,我非常喜欢唐宋诗词,但要讲好这个题目是很难的。

它的内容太丰富了,而个人了解很有限。

另外受条件所限,不能像课堂那样连听带看。

完全听我讲很困难。

什么是鉴赏?现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辞书出版社等出了包括唐宋诗词在内的鉴赏词典,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但就其唐宋诗词而言,说自己能鉴赏,那也太狂妄了。

我也只能是就唐宋诗词鉴赏问题在这里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先从鉴字说起我们要学会咬文嚼字。

古人的唐宋诗词用这个鉴字是
很慎重的,篆书的鑑,右边的左上方是一个大眼睛,右上方是一个弯腰的人,正在看盘字里的东西。

鉴字古时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瞪大眼睛弯腰看盘子里的东西。

文字发展到楷书后字形变了。

现在我们读诗人、词人一千多年前写的那么多的人和事,我掌握的好吗?诸位请原谅,我也鉴赏不好。

这个鉴作为名词又当镜子讲。

《红楼梦》里不是有风月宝鉴吗?那就是镜子。

对古人诗词名篇要鉴要赏。

古人说的是什么,针对性如何,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拿到一首诗,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一读就能鉴赏了,差得远呢。

孟子说:诵其诗,读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呼?事以论其是也。

我把孟子这段话浓缩为知人论事。

中国的汉字太可爱、太宝贵了。

读唐宋诗词要知其人,论其事,真正读懂,有很多先决条件,需要我们挖掘了解。

中国古今上下向来喜欢诗,有诗国之称。

世界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对诗的普遍性、普及性那么深广,对待诗如此注重。

原因有三:一是中华民族以人类的智慧创造了汉字文化,全世界大多以拼音字为主。

一切鉴赏诗词的心得体会都是由汉字产生的;二是中华民族的审美眼光与他人不同,在看宇宙的一切一切时有自己的审美观。

别人看不出的美,我们能看出来,诗人以他特有的审美心灵与之相交汇才产生诗;三是中国诗人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法极为独特。

以上三点组合起来才构成中华民族高水平、极为美妙的中华诗词。

中华几千年历史,从诗的产生发展至今天,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不是偶然的。

是民族的大事情。

目前诗坛有一个潮流,提倡诗词改革等,我们这里不涉及,只论唐宋诗词。

什么是诗人?诗的定义是什么,会写五言、七言、平平仄仄,写现代体、散文体诗就是诗人?那诗人也太好当了。

北大一位老教授说:全唐诗有一二千家,几万首诗,我看完后只有1000多首是诗,而
其他只是采用诗的形式说话,不是诗。

唐诗不是每首都好。

我曾对唐朝白居易、宋代陆游两位的全集耐着性子读了一遍,读得我昏昏欲睡,其中真正打动我的诗词不多。

当然人们要谦虚谨慎地鉴,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去了文也有诗;去了意也有诗;去了理也是诗。

不要死在它的句下,不要在字面上打架。

真正的诗既注重文字,又讲道理。

形式像诗不定是诗;写诗的人,不见得就是诗人。

什么是赏,赏是交流,彼此有共同语言,共同情感。

两者之间达到交汇、契合。

诗人、圣贤都多愁善感当诗人的重要条件是多愁善感。

有人可能认为这是病态。

且慢批评,实际上愁是情的代指。

多愁包括忧患在内,就是多情,古时的愁就是情。

诗人写诗惊心动魄、呕心沥血,所推动的就是那个情。

善感呢?就是感受能力特别强,敏感、敏锐,别人无动于衷的事,诗人受不了了。

换个词说:诗人感情丰富。


样你读诗就有收获了。

什么是多情,诗人在欧美叫疯子,读诗跟疯狂接近,认为诗人与平常人不一样,落落寡欢、不合时宜、不通情理等。

诗人感情特别强烈,不然也成不了诗人。

圣贤孔子也是如此,多情善感。

唐宋诗词鉴赏孔子看到江水在流这样的平常事,就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们逝去的一切,不就如江水一样流去、消失吗!不舍昼夜是哲理的话。

但首先是孔子的感情,他动心了。

再说到中国大诗人,诗圣杜少陵、杜子美,称表字代表对他的尊敬。

杜甫是否也多愁善感呢?完全是的,不然他写不出好诗来。

他的曲江二首写道: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压伤多酒入唇。

……一片花的飘落,使诗人心灵发生震动,风飘万点,他就更受不了了。

因而正愁人。

多么深情呀!他这首诗及所表达的情感给后人以引导,继承和发展。

宋代秦少游的词:飞红万点仇如海。

林黛玉的父新林如海是
否从这里来的?林黛玉的葬花词也是从杜诗中吸取了营养。

对诗的感受,受就是悟,悟会加深感想。

词典上的东西是死的,我们读诗词要自己多感悟,要有活的东西。

真正的诗人,看天地事物都有独特的感受真正的诗人看天地事物都有独特的感受。

月亮高悬夜空明亮,诗人想起咏月亮的诗歌和种种艺术的联想。

传说月亮上有广寒宫、嫦娥、桂树和玉兔,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而嫦娥又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不死药后直奔月亮来的。

自古多少诗人为此抒发情感,成就名篇。

别的民族怎么就没引发出来呢?若干年前我在报上看至一条消息,苏联科学家想炸掉月亮,说月亮影响了地球自转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平面的斜度。

这个斜度在地球只造成了春夏秋冬。

如果炸掉月亮,地球一年到头温暖如春,还可以造一个假月亮,解决夜空的月光。

为此我写过一个小短文,说想炸掉月亮,永远也看不见它了,过去写月亮的诗怎么能从假月亮中找到感
觉?更不用说广寒宫、嫦娥、玉兔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