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贫血(你好名老中医堂)
中医调理贫血改善贫血症状的方法

中医调理贫血改善贫血症状的方法贫血是一种常见病症,指的是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造成血液中氧的输送能力下降。
中医具有丰富的调理贫血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调理贫血、改善贫血症状的方法。
一、中医对贫血的认识中医认为,贫血主要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气血的生成。
气血不足会影响脏腑功能,从而引发贫血。
气滞血瘀则主要表现为经络阻塞,血液运行不畅,导致气血不足。
二、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中医调理贫血首先重视调理脾胃,提高消化吸收功能。
可采取以下方法:1.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蛋白质、铁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制品、动物肝脏、菠菜等。
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食物,避免对脾胃造成刺激。
2. 调理脾胃功能:可采用中药调理,如服用党参、黄芪等具有健脾养胃作用的药物,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3. 注意饮食习惯:饭后适当休息,不要立即进行剧烈运动,避免影响消化吸收。
三、滋补益气、养血润燥中医强调益气养血的方法,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滋补方法:1. 中药调理:可使用人参、黄芪、当归等具有益气养血作用的中药,常与其他中药进行配伍使用,调理气血不足。
2. 食疗调理:常用的养血食物有红枣、桂圆、黑豆等,可以炖汤或加入粥中,起到滋补养血的作用。
3. 养生方法:适当进行气功、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畅通。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心情愉快也对改善贫血有一定帮助。
四、祛瘀活血、通经络中医调理贫血还注重疏通经络,祛除气滞血瘀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祛瘀活血方法:1. 中药调理:可使用当归、川芎、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改善气滞血瘀的情况。
2. 推拿按摩:经常进行推拿按摩,特别是穴位按摩,有助于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
3. 针灸疗法:可以选择一些针刺疗法,如艾灸、拔罐等,促进经络通畅,改善气滞血瘀。
五、注意生活调节、保持规律除了中医调理方法,贫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规律作息:定时作息,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治

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治“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容积的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常表现为乏力、头晕、下眼睑发白、面色苍白。
因发病原因多样,其表现也不尽相同。
那么贫血都有什么种类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贫血的种类及贫血的治疗方法。
1、营养不良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指体内严重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i2而引起的贫血。
病因:许多女性过分控制饮食,对肉类、鸡蛋和牛奶不敢沾,甚至连植物油也吃得少,长期以青菜、萝卜之类素食为伍,从而导致贫血。
症状:病人除有头晕、耳鸣、眼花、倦怠、头发干枯脱落等一般贫血症状外,还可伴发食欲不振、腹泻、口疮、舌炎等。
防治:营养不良性贫血的防治关键是调整膳食营养结构、科学进餐。
早餐能摄取足够的高热量优质蛋白,如豆浆、鸡蛋、牛奶等;中餐能从菜肴中广泛摄取各种营养素;晚餐少吃脂肪多的食物和甜食,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肥胖等。
紫菜头、胡萝卜、柑桔、番茄等宜多吃一些,患有肠炎、溃疡病应积极治疗,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2、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
病因:铁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铁是贫血的主要原因。
另外钩虫感染、胃肠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痔疮出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铁性贫血。
症状:与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症状差不多,可通过测验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鉴别。
防治:治疗缺铁性贫血可用硫酸亚铁或10%枸檬酸铁铵5 ̄20毫升,每日服3次。
同时还需同服维生素C100-200毫克,每日3次,以促进铁的吸收。
贫血症状消失后,为巩固疗效还需继续服药1-2个月。
辅助治疗:(1)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应注意膳食补充,每日进食80克的动物肝脏、瘦肉类、蛋、奶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
(2)适量摄人脂肪,每日以50克左右为宜。
中医内科贫血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贫血贫血是指血液循环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而言。
包括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抗贫血因子缺乏所致的贫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原因的贫血。
中医学统称血虚,属于"黄肿病"、"虚劳”等范畴。
其原因很多,如失血、虫积、饮食失调、素体不强或病后体虚都可耗伤气血,而致脾肾亏虚,不能生化气血,甚则影响心肝等脏。
【诊断】1.主要症状为面色萎黄,指甲、口唇和睑结膜颜色苍白,头晕耳鸣,甚则困倦乏力,活动后心慌气短。
血液红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量均减少。
2.询问有无失血、胃肠道功能障碍、营养缺乏、接触或使用过有害于造血组织的物质或药剂,或慢性感染,严重心、肝、肾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病史;体检时注意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黄疸、舌炎,心肺有无异常特征,肝、脾、淋巴结是否肿大等情况,再结合血液常规化验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以及骨髓象检查,以判断贫血的性质和病因。
【治疗】一、辨证论治对于贫血病的治疗原则,当以补血为主,但应同时重视补气,因益气可以生血。
并需辨别脾虚与肾虚的主次,分别予以补脾和补肾的方法,以加强气血生化之源。
此外,还需掌握导致贫血的原因,针对原发疾病进行适当处理。
1.气血两虚面色眺白,或萎黄少华,头昏眼花,或心慌气短,疲劳乏力,甚至面足虚浮,或有一时性昏倒。
女子月经不调,经闭。
口唇及爪甲淡白,舌质淡,边有齿印,脉细弱。
治法:补气益血。
方药举例:十全大补汤加减。
当归IOg,黄英15g,党参10g,白术10g,熟地黄12g,炙甘草3g,红枣5个。
加减:心惊失眠,加熟枣仁10g,五味子3g。
2.脾虚湿困面色萎黄虚浮,腹胀食少,或能食而无力,或有异嗜症,舌质胖淡,苔腻。
治法:健脾燥湿。
方药举例:绛帆丸加减。
苍术IOg,厚朴5g,砂仁(后下)3g,当归10g,制鸡内金10g,六神曲12g,燃皂矶(分吞)1,5gO3.肝肾阴虚心悸,耳鸣眩晕,时有烦热,口干,或牙龈出血,肌肤有瘀点、瘀斑,舌质红,脉细数。
『名医名方』名医名方胡希恕再障贫血症

『名医名方』名医名方胡希恕再障贫血症名医名方胡希恕辨证治疗再障贫血症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
他一生致力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并将其方证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卓越的疗效。
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道。
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
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
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再障贫血症多凶养血利水建奇功验案赏析赵某,男.26岁,密云县高岭赤脚医生。
初诊日期1977年7月27曰:乏力、出血、贫血7年。
不咐原因感乏力、心慌.气短、鼻衄,经检查为贫血.经服中西药久不见效。
后经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自拟方开药也未见好转。
现在症状:胸背痛。
且感背如背冰,恶寒。
气短,心悸,起则头眩,面色萎黄,口干,午后手足心热.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血色素9克。
血小板35000,白细胞2900,舌苔白,舌质淡暗,脉细弱。
此血虚水盛,为苓桂术甘合当归芍药散方证:桂枝三钱.白芍四钱。
当归三钱,川芎三钱,茯苓四钱,苍术三钱,泽泻六钱,炙甘草二钱。
二诊9月17日;上药服10剂,诸证减轻,又继服20余剂,周身皮肤出血点消失,但感下肢酸、腹觉灼热。
改服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柴胡四钱.桂枝三钱,干姜二钱,当归三钱,白芍四钱.川芎三钱。
茯苓四钱,泽泻六钱,苍术三钱,炙甘草二钱,花粉四钱.黄芩三钱,生牡蛎五钱。
三诊10月23曰:自觉证已不明显,出血点亦未见,血色素13.1克,血小板50000,白细胞3500。
继服上方巩固之。
按:再障是由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疾病。
陈安民教授治疗血证经验撷英

陈安民教授治疗血证经验撷英陈安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他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血病。
他的治疗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陈安民教授治疗血证的经验撷英。
一、血证辨识陈教授治疗血证的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地辨识血证。
在他的经验中,血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真血证,一类是假血证。
真血证主要表现为色素沉着、舌苔发暗、脉细数等。
此外,中药煎剂浸泡棉球使用后,棉球上呈现红色,也是真血证的一个标志。
这种血证常见于血虚、血热等病理状态,需要调理补血、清热解毒等方面治疗。
二、补血治法在治疗真血证方面,陈教授的经验是以补为主。
他认为,补足机体的气血,才能有效地改善血虚、血热等病理状态。
具体的治疗方法有:1.补血药物陈教授常用的补血药物有当归、熟地黄、川芎、赤芍等。
这些中药可以滋补肝肾、补充气血,对于缓解贫血、淤血等病理状态有良好的疗效。
2.调理脾胃在治疗真血证的同时,调理脾胃也是非常重要的。
多数情况下,真血证的患者脾胃功能受损,导致气血化生不足。
因此,给予适当的脾胃调理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的吸收能力,促进补血药物的吸收利用。
三、疏通经络治法在治疗假血证方面,陈教授的经验是以疏通经络为主。
他认为,气滞血瘀是假血证的主要病理基础,通过疏通经络可以改善气滞血瘀,从而调理气血,改善假血证症状。
具体的治疗方法有:2.温通脉络温通脉络是治疗假血证的重要手段。
陈教授常用的温通脉络药物有生姜、红花等。
温通脉络可以扩张血管、疏通经络,从而改善假血证症状。
总之,陈安民教授治疗血证的经验,主要涵盖了真血证和假血证两大类病理状态。
他的治疗方法以补血为主、疏通经络为辅,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中,陈教授的治疗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血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护

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护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减少所导致的机体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的状态。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贫血是由于气血不足、运化失常等导致的,因此在中医中,贫血的辨证施护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调理脾胃功能等方面来改善患者症状。
一、辨证施护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一向注重辨证施治,贫血也不例外。
在中医对贫血的治疗中,辨证施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辨证施护,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气血的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辨证对于贫血患者,中医辨证要首先明确病因,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来进行辨证。
常见的贫血辨证可以分为气血两方面进行分析。
如气虚血瘀、脾胃虚弱等。
2.施护根据贫血患者辨证结果,中医师可以针对每一种证型进行相应的施护措施。
(1)气虚型贫血如果是气虚型贫血,中医师会建议患者通过调理脾胃、增加气血生成等方法来改善症状。
常用的施护方法包括草果、山药、黄精等中药的调理。
(2)血虚型贫血对于血虚型贫血患者,中医师会通过滋补血脉、调理气机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症状。
例如可以采用首乌、当归、黄芪等中药进行调理。
(3)气血两虚型贫血对于气血两虚型贫血,中医师一般会综合调理气血,调理脾胃功能,以及改善血脉循环等。
中医常用的施护方法包括党参、熟地、黄精等中药的调理。
二、饮食调理除了辨证施护外,中医对贫血的治疗还包括饮食调理的方面。
中医认为,饮食可以起到调理气血的作用。
1.补血食物贫血患者可以适当摄入一些补血食物,如猪肝、鸽肉、动物血等。
这些食物富含丰富的铁和其他微量元素,有助于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2.搭配调理中医饮食调理强调合理搭配食材,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如贫血患者可以搭配食用一些具有益气补血功效的食材,如红枣、黑豆等,以提高气血的合成。
三、生活调理除了中医的辨证施护和饮食调理外,贫血患者还可以从生活方面进行调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1.调整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调理气血非常重要。
适当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是调理身体的关键。
孙伟正教授论治缺铁性贫血经验

中医中药孙伟正教授论治缺铁性贫血经验王金环1 李卫忠2 孙伟正2 孙岸弢3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40 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市 100000【摘 要】择要介绍孙伟正教授诊疗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 ,简称IDA)的经验。
孙老认为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为IDA的病机关键,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基本治法贯穿治疗始终。
【关键词】孙伟正;IDA;健脾和胃;辨证论治;经验孙伟正教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国家名老中医暨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血液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等。
孙教授运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理念诊疗血液系统疾病50余载,经验颇丰,现将其诊疗IDA的经验择要介绍如下。
1 由血液生成途径,剖析病因病机。
据IDA的症候特点,中医将其归属于“血虚”、“萎黄”、“黄胖”等范畴,为规范临床应用,近年相关专家将IDA中医命名为“萎黄病”[1]。
历代医家对血液生成描述很多,如“中焦受气取汁,变化为赤,是谓血。
”表明了从《内经》起,即发现血液的生成和脾胃密切相关。
饮食中的水谷精微被脾胃吸收,为“取汁”。
汁中有营气化生需要的精专物质及其他有用的津液,上述二者循环于脉中化生为血2.3 用药方法剂量首先,陈自明用药方法十分灵活多变。
在陈自明研发的接近1500首方中仅有800余有名方。
结合《妇人大全良方》而言,陈自明用药主要集中为丸散,并辅助运用汤液。
陈自明用药方法灵活多变,就好比,蓬莪术丸——“食前粥饮下”;葱白散——“水一盏,生姜三片,葱白二寸,煎至七分,热服不拘时候”;通经丸——“淡醋汤送下;温酒亦得”;滋血汤——“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5毫升,去滓温服”;香术散——“空心盐汤点服一大钱,觉胸中如物按下之状”;琥珀散——“用温酒调下,空心米饮调下”;延胡索散——“每服三钱,食前童便、温酒、红花调下”,等等[4]。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再生障碍性贫血验例

王 某 某 , ,3岁 。 2 0 男 4 0 8年 3月 1 6 1 诊 , 者 3就 患
症 状 。方 中用 百合 、 斛 、 沙参 、 精 甘 凉润 养 之 品 石 北 黄
以益 胃升 津 ; 茯苓 、 白术 、 芪、 参 、 焦 黄 党 陈皮 以益 气健
半年前 无 明显诱 因 出现 胃脘 胀痛 不适 , 胃镜 示 : 做 ①食
使 脾 运健 而 胃气 和 , 热 清 而 气 阴 复 , 血 畅 而 胃痛 郁 气
止 。
( 文校对 : 本 庞春 渝 收 稿 日期 :0 9—1 20 1—2 6)
舌质 暗红 少津 有 裂 纹 , 沉 弦 。中 医 辨证 :胃阴 亏虚 脉
兼 血瘀 。治法 : 益气 养 阴 , 活血 化瘀 。
辨证辨 病相 结合 , 谢师 针对 HP阳性 患者 , 在 中药 复 多
方 中加 黄连 、 蒲公 英 、 白花蛇 舌草 等药物 。胃镜示 胃黏
二诊 : 药 后 胃脘 部 烧 灼 感 明显 好 转 , 偶 有 反 服 但 酸、 烧心 的症 状 , 上 方 加 煅 瓦 楞 、 贝母 、 螵 蛸 各 继 浙 海
再 生 障碍性 贫血是 一种 获得 性骨髓 造血 功能 衰竭 症, 主要表 现为全 血 细 胞减 少 和 贫 血 、 血 、 出 感染 综 合
验 案 : 某 , ,1岁 。 初 诊 :08 年 7月 2 日。 黄 女 2 20 4
患者 多次行骨髓穿 刺检查 确诊 为 “ 生 障碍性 贫血 ” 再 已 9年 。近 于江苏省 中医院再 次行骨 穿 , 符合 再生 障碍 性 贫 血并 输 血 2次 。血 常规 示 R C 13 B . 8×1 L WB 0/ , C
HP (一) 。
莲, 活血消 肿 , 高 免疫 功 能 , 防癌 抗癌 之 功 效 。谢 提 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治疗贫血(你好名老中医堂)
气血亏虚型:症见面色无华或萎黄,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眠差,神疲乏力,手足发麻,女子月经量少或推后,舌淡,脉细弱。
多见于久病、失血及妇女产后或月经过多者。
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养肝。
可选四物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常用方药:黄芪20克,当归、熟地黄、白芍、制首乌、枸杞各15克,川芎、白术各10克,炙甘草6克。
成药有四物颗粒、当归补血丸、归脾丸等。
脾胃虚弱型:症见体质羸弱,面色萎黄,口唇色淡,爪甲无华,纳差,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腻,脉沉细。
多见于慢性胃肠病患者及妇女、儿童。
治宜健脾和胃,益气养血。
可选香砂养胃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常用方药:党参、黄芪、茯苓、当归、鸡内金各15克,白术、陈皮、半夏、木香各10克,砂仁(后下)、炙甘草各6克。
成药有四君子颗粒、人参健脾丸、启脾丸等。
脾肾阳虚型: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唇甲色淡,周身虚浮,腰膝冷痛,便溏或五更泻,小便清长,舌淡胖或有齿痕,脉沉细。
多见于久病及老年人。
治宜益气健脾,温补肾阳。
可选实脾饮合四神丸加减,常用方药:黄芪、茯苓、菟丝子、鹿角胶(烊化)各15克,制附子(先煎)、白术、大腹皮、厚朴、补骨脂、当归、木瓜各10克,肉桂、炙甘草各6克。
成药有桂附地黄丸、右归丸、四神丸等。
肝肾阴虚型:症见唇甲色淡,头晕耳鸣,两目干涩,面部烘热,咽干口燥,胁肋隐痛,五心烦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多见于久病及老年人。
治宜滋养肝肾,养血清热。
可选杞菊地黄汤、四物汤、二至丸化裁,常用方药:熟地20克,当归、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山茱萸、山药、枸杞、牡丹皮、茯苓各10克,炙甘草6克。
成药有杞菊地黄丸、大补阴丸、左归丸等。
必须说明,贫血多为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在辨治贫血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方可取得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