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方法

合集下载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是全麻还是腰麻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是全麻还是腰麻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是全麻还是腰麻髋部骨折,在医学领域被称为是老年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如果采取保守治疗的话,会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并发症,最关键的是死亡率也会升高,所以针对髋部骨折患者首选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治疗。

而针对此类手术最常见的麻醉方式就是腰麻或者是全麻;从以往大量相关研究数据可以看出,采用腰麻的方式,可以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术后谵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等,同时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

而具体针对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分析,以往有很多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不同的麻醉类型结果差异进行探讨,但结果表明都存在一定问题或者是局限性,特别是针对两种麻醉方式的安全性以及对术后行走能力的影响,目前并没有较为明确的研究结果。

接下来,小编也主要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两种麻醉方式的选择做详细科普。

1.髋部骨折分析髋部骨折,属于一种临床疾病,主要是涉及到股骨位置并靠近骨皮附着处发生骨折的一种意外病症。

从临床诊疗数据和经验可以看出,基本上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都集中于五十岁或者五十岁以上的个体当中,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由于轻微创伤,比如骨质疏松症、慢性疾病、残疾时站立跌倒等因素所导致的骨折。

针对此病症的治疗,通过有效手术治疗方式,比如骨折部位固定、部分骨折固定、骨折位置全髋关节置换等,可以达到治疗目标,而且手术治疗的方式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髋关节骨折患者。

2.背景对于髋部骨折患者到底是选择腰麻还是全麻,有相关研究证实,相较于全麻来说,腰麻在降低患者死亡风险、谵妄、并发症等方面有着比较理想的效果。

而且从以往RCT研究显示,根据不同的麻醉类型来判断的话,最终结果的差异性还是比较大,最关键的是有很多参与人员早在三十年前就投入研究,参与者数量少,或者不是为了评估住院期间以外的结果。

还有就是缺乏麻醉技术对术后独立行走恢复的研究,这种情况在于,有很多患者认为髋部骨折术后独立行走的恢复情况是首要任务,但是对这方面的麻醉技术评估研究或者是证明结果不是很好。

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孙跃峰;杨礼庆【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7(031)009【总页数】4页(P803-806)【作者】孙跃峰;杨礼庆【作者单位】110004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脊柱关节骨科;110004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脊柱关节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老年人因机体协调能力下降,防护能力差,同时伴有骨质疏松,导致髋部骨折发病率在该人群中显著提高。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发生170万例髋部骨折[1]。

髋部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且多并发其他疾病,骨折不易愈合,恢复缓慢,容易致畸致残,死亡率高,1年内死亡率达14%~36%[2]。

国外有报道,发生髋部骨折后采用牵引保守治疗,死亡率高达34.6%[3]。

目前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术式有内固定术、外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等。

每种术式各有利弊,但均是以修复骨折、早期活动为目的。

本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文献,主要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进行综述。

股骨粗隆间骨折占髋部骨折的一半以上[4],为老年人常见骨折。

股骨粗隆部血供丰富,肌肉附着多,骨折容易愈合。

随着内固定器械的改进和发展,股骨粗隆间骨折非手术治疗基本已被摒弃,采用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

由于及时手术,可以达到早期康复,避免围手术期并发症,显著提高术后效果的目的。

1.1 外固定架固定粗隆间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较为简单,Kazemian等[5]认为,治疗高龄高风险的粗隆间骨折,外固定优势在于其安装快速简单,术中出血量少,射线暴露量少,住院时间短,花费低。

外固定支架的缺点也很明显,与内固定系统相比,外固定支架的力学稳定性差,适用于稳定性骨折。

病人带架期间行动不方便,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固定支架的钢钉外露,容易合并钉道感染[6]。

应用外固定架后因骨折处发生应力遮挡,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7]。

高龄髋部骨折的微创关节置换术

高龄髋部骨折的微创关节置换术

高龄髋部骨折的微创关节置换术【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术式对75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行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

方法本组56例髋部骨折中,股骨颈囊内移位型3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均经髋后外侧微创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

结果随访6个月至4年。

手术全部获得成功,除3例发生深静脉栓塞,无一例大出血及坐骨神经损伤,术后1~2周均可下地行走。

无关节脱位。

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多同时合并心脑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体质较弱,采用小切口行髋关节置换,可减少创伤、减少出血,大大减少或减轻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arthroplasty in treating hip fractures for the advanced aged patients of more than 75 years old.Methods 56 cases of hip fracture,aged between 75 and 98 years old,were included for analysis.Among them,there were 39 cases of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and 17 cases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was adopted to all the cases through minimally invasive posteriolateral hip approach.Results All the cases were followed-up for a period of 6 months to 4 years.All the operations achieved success.Deep vein thrombosis occurred in 3 cases.Neither massive hemorrhage nor sciatic nerve injury were found.All the patients could get up and move about with weight in 3~4 weeks′time after operations.Joint dislocation was not found after the operation.Conclusion Hip fracture patients of the advanced age mostly complicated with cerebro-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They mostly have weak constitutions.Hip arthroplasty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incision is suitable for them,which could diminish trauma and bleeding,and greatly reduce and alleviate complications.【Key words】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Hip joint;Arthroplasty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繁荣,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问题日益突出。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老年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髋部骨折的诊疗与管理对于老年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为了提供最新的指导和建议,我们制定了《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

1. 诊断髋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

临床症状包括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和肢体畸形等。

影像学检查主要使用X射线和CT扫描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骨密度测量可以帮助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

2. 分类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髋部骨折可以分为股骨颈骨折、转子袖骨折和髋臼骨折等。

股骨颈骨折是最常见的类型,特别是在老年女性中更为常见。

3.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髋部骨折,保守治疗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这包括休息、疼痛管理、功能锻炼和骨质疏松治疗。

然而,保守治疗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或不稳定,因此需要密切监测。

4. 手术治疗对于大多数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

手术的目标是恢复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手术选项包括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骨折类型来决定。

5. 术后管理术后管理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这包括疼痛管理、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预防等。

早期康复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活动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 并发症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常伴随着许多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炎、尿路感染和压疮等。

积极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

7.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复护理包括早期功能锻炼、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社会支持等。

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

老年髋部骨折的诊疗与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骨折类型等因素。

通过准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和综合的康复护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指导和建议,希望能对髋部骨折患者的诊治工作有所帮助。

老年人髋关节手术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

老年人髋关节手术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
手术指征
适用于轻度至中度髋关节疾病,如滑膜炎、 关节游离体等,以及部分早期骨关节炎患者

手术步骤
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 。
优点
通过关节镜技术,对髋关节内部进行清理、 修复和重建。
缺点
对于严重髋关节疾病效果不佳,可能需要二 次手术。
截骨术
1 手术指征
适用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早期等患者,通过 改变股骨头或髋臼的负重区域来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
老年人髋关节手术的手术 指征和手术方法
2024-01-25
目录
• 手术指征 • 手术方法 • 围手术期管理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手术指征
疼痛与功能障碍
髋关节疼痛
老年人髋关节疼痛严重,影响日 常生活和行走能力。
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活动度受限,如出现僵硬、 屈伸不利等。
影像学表现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 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 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增 强对手术的信心。
术后心理关怀
关注患者术后心理变化, 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 ,减轻术后疼痛和不适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家属参与和沟通协作
1 2 3
家属术前沟通
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 ,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为患者提供心理 支持。
物理预防
可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足底 静脉泵等物理方法,促进下肢血液 回流,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其他并发症处理策略
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可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 法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营养不良
老年人术后易出现营养不良,需 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蛋白质、维 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必要时可

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治疗

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治疗

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治疗绵竹孙氏医院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 618200老年髋部股骨转子间和股骨颈骨折十分常见。

65岁以下老年人、无移位股骨颈骨折早期首选内固定,6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有移位骨折可一期关节置换。

移位、不稳定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内固定治疗,可做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但是指征应从严掌握。

损害控制技术较适合老年髋部骨折的救治。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髋部骨折十分常见,发病率约在1/1000。

老年人髋部骨折危害非常大,不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存在较高并发症,文献报道占20%~50%,一般一年内死亡率在20%左右。

因此重视老年髋部骨折的正确救治十分重要,笔者就相关问题阐述个人观点,以供同道参考。

1 中国老龄髋部骨折十分常见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

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中国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预计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

老年人髋部骨折一般是指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十分常见,发病率约在1/1000,近90%因跌倒所致。

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以后每10年增加1倍,尤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2.5~3。

由于老年人多患有心、肺、脑、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受伤后风险较高,髋部骨折后1年的致残率在20%~50%,死亡率则高达20%。

老年人髋部骨折首选手术治疗。

虽然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但大量临床资料的统计显示,非手术治疗有更高的病死率。

因为非手术治疗一般需要6~8周以上的卧床,由此引起的肺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以及肺、脑、心等重要器官血栓栓塞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使老年患者发生较高的死亡率;另外其潜在的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也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髋部骨折流程

老年髋部骨折流程

老年髋部骨折流程,如何规避手术风险?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伤害,手术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

但老年人手术风险高,如何规避手术风险?以下是老年髋部骨折治疗流程及注意事项:
1.急救处理:髋部骨折需及时送往医院,紧急处理包括止痛、止血、固定,同时膝关节以下不可弯曲,避免进一步损伤。

2.手术准备:老年人手术风险高,需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手术风险,确定手术方案。

患者需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防止感染。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等方式。

手术后需注意保持关节活动度及预防静脉血栓,术后护理要到位。

4.康复训练:手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恢复下肢力量及关节活动度。

康复训练应逐步增加强度,注意防止关节僵硬。

老年髋部骨折治疗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护理到位,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风险。

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在高龄人群中更为常见。

高龄骨质疏松和身体机能的减退增加了骨折风险。

髋部骨折对患者的生活功能和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案,本文将对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手术时机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时机非常关键,早期手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避免病情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由于高龄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以及体能下降等因素,手术时间的选择必须考虑多种因素。

在确定手术时机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疼痛的程度、骨折类型、并发症的风险等方面。

在评估的基础上,需考虑术前的准备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手术方式针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手术。

关节置换术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较为保守的手术方式,适用于髋部骨折造成关节部位破坏或病态改变等情况。

在手术中,关节被切开,受损的组织被去除并被替换为人工髋关节。

该手术方式的优点在于疼痛减轻程度高,恢复期较短,能够通过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关节置换术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并且由于较长时间缺血,缓慢的术中出血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内固定手术内固定手术是一种术中侵入性较小的手术方式。

在手术中通过穿刺技术或者小切口将固定钉或骨板锁定在骨折处,达到将骨折处固定的目的。

该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较少,缺血时间短,恢复时间相对较短。

内固定手术的缺点在于一定不适用于某些患者。

由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如果骨折处纹锁钉支撑不住,可能会导致螺钉脱出、骨折复位不良等情况。

术后治疗手术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积极地康复治疗。

针对不同的治疗方式还需要有不同的康复方案。

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在关节置换术后,需要让患者逐步进行正常康复训练。

由于置换髋关节与正常骨骼结构不同,需要患者重新适应。

患者需要进行慢速、有计划的训练,增强经过手术的肢体周围的肌肉群,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选择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方法
发表时间:2020-03-19T02:59:29.97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9期作者:李洋[导读]
四川营山县人民医院 637700
髋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病症类型,这种骨折类型经常会发生在老年人的身上。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发展速度过快,在人口方面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骨质疏松等各种病症在老年人身上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导致老年患者髋骨出现骨折的概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还会与其他的“老年病”合并发生,比如比较常见的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等。

在对老年髋骨骨折问题进行治疗时,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这样可以提高治愈率。

一、如何选择老年髋骨骨折的手术方法?
由于老年人的整体身体素质普遍比较差,同时大多数都会伴有骨质疏松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病症问题。

在对老年患者的髋骨骨折问题进行治疗拾,通常可以选择利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治愈率,而且还可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手术之后的并发症。

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时,要保证创伤的最小化,同时还要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患者可以尽早下床活动。

与此同时,在对手术方案进行制定和具体应用过程中,要与患者骨折的情况进行结合,同时还要与ASA评分综合结果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手术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对老年髋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进行主刀,这样不仅可以尽可能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而且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与此同时,如果老年患者在有髋骨骨折的基础上,还有其他的各种疾病,那么在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时,并不强制性的要求解剖复位。

在手术治疗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牺牲一些骨折复位的对位对线,比如对于一些粉碎性的骨折等,或者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时功能要求并不是很高的肢体等。

这样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麻醉用量,而且还可以避免过大的创伤口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除此之外,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通常情况下在对ASA分级I、II级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这样可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一般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年龄在75岁以上,通常都会直接利用人工关节的置换方式来进行手术。

在手术时,选择利用全髋或者是半髋置换需要由患者以及家长来进行决定,在决定时,要与患者的年龄、受伤之前的活动量大小等这些因素进行结合分析,这样可以保证手术治疗方案在制定和具体落实过程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对于这一类的老年人而言,由于人工关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强度、时间等都有了明显的缩短,所以对磨损提出的要求也可以适当降低。

对于身体条件相对比较差或者是日常活动量比较小的患者而言,可以直接利用半髋置换的方式来进行手术治疗。

无论是选择任何一种方式,都必须要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治疗的效果。

二、如何实现对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储备能力方面已经呈现出退化的状态,对创伤或者是手术等这些环节的应激反应能力已经越来越低。

同时,老年患者自身的免疫力系统越来越低,防御功能也在逐渐减弱,所以在手术之后,会引发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其实比较高。

近年来,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脑等器官的严重损害,肺部或者是其他部位的感染等。

在对老年患者手术并发症进行防治时,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对症下药”,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提前做好一系列的预防措施,这样可以尽可能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比如对于一些心扉功能相对比较差的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要立即送往ICU监护,对患者的呼吸功能以及生命特征等进行观察,一直到稳定之后再转入到普通的病房进行恢复。

其次,在手术前后,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让其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尽可能避免患者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感染问题。

除此之外,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皮肤感觉以及皮肤弹性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所以长期卧床很有可能会引起褥疮,所以必须要定期检查,做好皮肤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