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公开课详案修订版
《晏子使楚》公开课教案范文

《晏子使楚》公开课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掌握晏子的外交智慧和楚王的反应。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对话和描述,学会如何运用语言和智慧解决矛盾和冲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智慧、勇气和正直品质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分析晏子的外交策略。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晏子如何运用智慧化解矛盾,并从中提炼出有益的生活哲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思维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晏子的背景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4.2 讲述故事详细讲述《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晏子的智慧与勇敢。
4.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分析晏子如何运用智慧化解矛盾,讨论其现实意义。
4.4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晏子和楚王,进行情景模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5.2 作业要求5.3 作业提交将作业交给老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对《晏子使楚》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晏子外交智慧的把握。
6.2 评估方法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
6.3 评估内容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熟悉度,对晏子智慧的理解,以及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目的7.2 反思内容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7.3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拓展目的通过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晏子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对晏子智慧的理解。
8.2 拓展内容介绍晏子的其他外交故事,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晏子使楚》公开课教案

《晏子使楚》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晏子使楚》,使学生了解晏子的生平和事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分析古代文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晏子使楚》,让学生体会晏子智慧、勇敢、正直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晏子使楚》选自《史记·晏子列传》,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的经历,展现了晏子的智慧、勇敢和正直。
2.2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语和句子。
(2)分析晏子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2.3 教学难点:(1)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理解。
(2)晏子形象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晏子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理解课文大意。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晏子的形象特点,讨论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分析晏子的智慧、勇敢和正直。
3.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史记·晏子列传》5.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书籍、网络资源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晏子的生平和事迹,准备相关问题。
6.2 课后活动: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晏子使楚》公开课教案范文

《晏子使楚》公开课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晏子的智慧和外交手段。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和典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问题和冲突。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培养表达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演讲,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学生阅读《晏子使楚》,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分析晏子的智慧和外交手段,学习其中的策略和技巧。
2.2 相关知识学生了解晏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理解其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和影响。
学生了解楚国的文化和历史,理解其与晏子的关系和冲突。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成语“晏子使楚”引起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背景知识。
3.2 阅读与讨论学生分组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晏子的智慧和外交手段的理解和看法。
3.3 角色扮演与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展示故事中的场景和对话。
学生通过表演,培养表达和合作能力,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问题和冲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4.2 角色扮演与表演教师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表演中的表达和合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情感表达和团队合作等。
4.3 写作与演讲教师评价学生在写作和演讲中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观点明确和语言表达等。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晏子使楚》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相关历史和文化知识资料提供关于晏子和楚国的相关历史和文化知识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5.3 角色扮演和表演材料提供角色扮演和表演所需的材料,包括剧本、角色分配和道具等。
(多篇)《晏子使楚》教案四篇

《晏子使楚》教案四篇《晏子使楚》教案篇1一、情感激励(板书课题)同学们,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但柳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柳子”啊?你发现了什么?(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是的,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
齐读课题。
指题目,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
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
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源头小学的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让学生明白,当记者需要:耳灵──能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眼尖──善于观察,特别是对方的动作、神态;口利──要能言善辩,善于提问;手快──动笔写报道要快。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指名说:你喜欢怎样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做到:⑴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⑵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2、适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三次侮辱晏子却没占到任何便宜的故事。
第一次在楚国的城门外,楚王想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见到楚王后,楚王却说齐国没有人,第三次在酒席上,楚王故意说齐国人品质不好。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1、得知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就先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楚王是怎么做的?晏子又是怎么反驳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相关内容,找到后马上举手。
读后问: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2、出示黑板: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
齐读。
晏子使楚教案(精选多篇) 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教案(精选多篇) 晏子使楚教案第一篇:晏子使楚教案晏子使楚》公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三个成语的意思,学会做读书笔记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人物语言反复揣摩,体会晏子出使楚国的智与勇,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发现智与勇,感悟智与勇,表达智与勇,赞美智与勇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刻体会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晏子智与勇的共鸣,最后提炼为对祖国的爱【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品味语言之妙,感受晏子的魅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蕴含的意思,感悟晏子的智慧和勇气【教学方法】1.选准文章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初读课文请学生思考:(找出楚王说的一句话)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2.理解晏子语言中蕴涵的意思,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抓住“你从晏子的话中读出了什么?”这个问题来衔接楚王和晏子的三次交锋3.抓住晏子语言中的技巧,积累语言晏子夸奖首都临淄人才济济时,运用了推理、夸张、打比方的方法联系晏子说的原话,使学生对“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三个成语的积累和理解水到渠成4.在欣赏楚王和晏子的每一次交锋后,让学生评价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把握文章的中心,进一步理解晏子语言含蓄的原因,感受晏子的不辱使命5.体会故事的结局“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通过课件引领,使学生理解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有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并让学生感受到楚王不仅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不敢不尊重齐国了【教学步骤】课前准备:播放纪录片《邓小平访美》(4分钟)一、古今对比,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邓小平访美的专题片,通过两个矮个子政治家的对比,穿越时空,引出课文:迎接晏子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故事的最后结局:“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投影出示)2.谈谈晏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智、勇)三、品析句子,感悟智、勇1.要想好好品味晏子的这种智慧,这种勇气,我们还得好好读课文,想读吗?下面请同学们找出一处最能体现晏子智慧、勇气的语句,放开声音,好好地读一读2.交流(屏幕出示学生交流的相关句子)(1)把邓小平访美的迎接场面和晏子出使楚国时的情景作对比,体会晏子的内心,感受晏子的沉着与智慧(2)换位思考,假如你就是晏子,看到这个狗洞,你的心情会怎样?师生一起用声音来将晏子的这种冷静、智慧再现出来3.从晏子的话里读出了什么?(楚国是个狗国)小结:啊!多么智慧的回答啊!看似简简单单的“看了看”,让我们看到了小个子晏子的大智慧,让不可一世的、一心想侮辱晏子的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读这句话(投影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过渡:楚王想用晏子钻狗洞来侮辱晏子的目的没有达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是怎样对待拜见他的晏子呢?4.继续交流分享(投影出示第二次交锋的对话)(1)面对楚王的第二次侮辱,晏子是怎样回答的呢?(点名读)(2)教师出示晏子的原话(投影出示)“齐之临淄三百闾,联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而在,何谓无人?”(3)理解三个成语从课文中能找到这三个成语的意思吗?将这三个成语写在相应的句子下面(4)能力延伸: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在课本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旁边写下注释或自己的感受,叫做批注,这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方式,另外还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做摘抄和写读后感(5)指导读第二、三组对话你从晏子的话里又读出了什么意思?(楚国是最不中用的国家)(6)说完晏子还笑了笑,他在笑什么呢?你从“笑了笑”中看出了晏子的什么?(7)让我们带上这种智慧和勇气,绘声绘色地来读一读这三组对话,师生分组读晏子,读楚王,读旁白小结:老师发现晏子已经印在你们的心上了就是这样智慧的晏子,就是这样勇敢的晏子,让嘲笑齐国没有人的楚王只好赔笑,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这句话(投影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过渡:晏子凭着智慧、冷静,化解了楚王的一次次侮辱楚王会善罢甘休吗?让我们自己学习第三次交锋的情景,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在晏子语言的背后,你读出了什么呢?你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批注屏幕出示第三次交锋的句子①学生自由学习②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③你从晏子的话里又读出了什么?④抓住“面不改色”,理解拓展:晏子不改的还有什么?⑥由晏子到国家,楚王不敢不尊重的还有什么?投影分别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楚国不敢不尊重齐国”晏子不单是为自己赢得了尊重,更是为国家赢得了尊严,在晏子的智慧、勇气背后,你还发现了什么?(爱国之心)师板书四、拓展阅读,升华智勇过渡:正是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晏子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出使了楚国后来,晏子升为了相国,齐王和晏子带领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使齐国成为春秋末期的东方大国公元前500年,晏子病逝于家中,齐王闻讯赶来,伏在晏子身上痛哭流泪,他回想起晏子出使楚国的情景,以及他为国家做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分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1.教师深情朗诵《史记——管晏列传》节选屏幕出示(配上古筝名曲《白牡丹》)2.亲爱的同学们,是超凡的智慧,是无畏的勇气,是炽热的爱国心,让小个子晏子在2014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鲜活地印在人们的心里此刻,你想对晏子说些什么呢?请用一句话、一个词或一首小诗来表达!(学生写在准备好的练习纸上)3.交流4.向学生们推荐一本书:《晏子春秋》,布置课外阅读教学后记这是一篇经典课文,如何紧扣文本,上出新意?我在反复研读文本、参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上的教学流程: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通过自读自悟,升华情感;通过课堂练笔,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从上课的效果来看,还是达到了课前预定的各项目标,突破了重难点1.注重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理解三个成语时,我拓展引用了晏子的原话,并结合指导读书方法,教学生如何批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在这节课中,我最后设计了一个片断练习,请学生写一写自己想对晏子说的话,使晏子的丰满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里,达到了感悟智、勇,升华智、勇的情感教学目标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了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读中提升了情感,唤起对晏子智与勇的共鸣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遗憾在对古文进行引用时,学生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加以改进第二篇:晏子使楚教案北师大版课标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历史智慧晏子使楚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晏子使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两个班,现有学生94人,其中男生54人,女生40人,一班较活泼、好问,基础比较好,另一班上课比较死板,积极回答、探究问题的面不大,基础和习惯不太好,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有待加强对本班学生的基础训练。
《晏子使楚》公开课教案

《晏子使楚》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晏子使楚》的文章;(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掌握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3)了解晏子的历史背景和楚国的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晏子的智慧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晏子使楚》;(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3)掌握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2)晏子外交策略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晏子的历史背景和楚国的文化特点;(2)激发学生对《晏子使楚》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晏子使楚》,理解文章内容;(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提问,解决生僻词语的理解问题。
3.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2)每组选择几个关键词汇和句式进行展示和解释。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晏子使楚的场景;(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晏子的智慧解决角色扮演中的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晏子使楚》的主要内容和晏子的外交策略;(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晏子的智慧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晏子使楚》;3. 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晏子的智慧进行解决,并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晏子使楚》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晏子的外交智慧。
晏子使楚公开课详案修订稿

晏子使楚公开课详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晏子使楚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为维护齐国尊严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
2、在三次交锋中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善辩的口才,维护齐国尊严的爱国情怀。
3、体会子三次反驳语言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晏子的话,体会其高超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2、体会晏子的聪明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观看视频,回顾导入1、生观看一段古代出色外交官的小视频。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小视频,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机智过人,口才了得,常凭三寸不安之舌,舌战群儒。
晏子就是其中一位重要的外交官。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感受晏子的能言善辩。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中讲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相机板书: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宴)二、问题引入,明晰因果1.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老师听写两个词语,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来写:侮辱尊重(当板书)2.找出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相关的句子:3. (PPT出示句子: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学生质疑)读这两个句子,你有怎样的疑问呢?4.学生讨论交流:楚王一心想“侮辱”晏子,为什么后来又不敢不“尊重”晏子呢?(板书:不敢不)三、品读语言,感悟形象(一)品读体会——第一次交锋1.就让我们走进晏子和楚王的第一次交锋。
请看学习要求: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晏子初到楚国受到了怎样的侮辱,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画出相关语句,反复品读晏子的话,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
2.晏子初到楚国受到了怎样的侮辱?指名交流。
3、这个洞五尺来高,也就一米多高吧! 晏子虽身材矮小,但他能钻吗(不能)为什么4、是啊,他代表齐国,他失去了尊严,齐国也就失去了尊严。
5、所以,他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晏子使楚》教案(五篇)

《晏子使楚》教案(五篇)第一篇:《晏子使楚》教案《晏子使楚》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子使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晏子使楚》教案1教学要求:1、了解故事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认真分析人物的语言,注意体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学会生字、新词,积累有关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晏子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教学难点:用心体会人物语言,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略)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晏子使楚提问:题目是什么意思?晏子:名婴,号平仲。
使:出使(动词)。
楚:楚国。
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说说每段大意。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词意:国势敝国枳安居乐业3、答疑。
三、阅读分析1、阅读思考:①楚王讥笑晏子身材矮小,叫人在城门旁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钻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②当楚王讥笑齐国没有人才,所以派晏子这样的人出使楚国时,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的?结果怎样?③楚王讥笑齐国人做强盗,没有出息时,晏子又是怎样驳斥楚王的?结果怎样?2、讨论、汇报。
3、重点思考:晏子是怎样战胜楚王的?4、小结:晏子出使楚国,能以自己的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
《晏子使楚》教案2教学目标:1、学认10个会认字,练习写好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晏子是怎样机智地驳倒楚王,维护齐国的尊严的,体会晏子的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
3、任选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分小组进行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公开课详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为维护齐国尊严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
2、在三次交锋中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善辩的口才,维护齐国尊严的爱国情怀。
3、体会子三次反驳语言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晏子的话,体会其高超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2、体会晏子的聪明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观看视频,回顾导入
1、生观看一段古代出色外交官的小视频。
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小视频,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机智过人,口才了得,常凭三寸不安之舌,舌战群儒。
晏子就是其中一位重要的外交官。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感受晏子的能言善辩。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中讲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相机板书: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宴)
二、问题引入,明晰因果
1.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老师听写两个词语,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来写:侮辱尊重(当板书)
2.找出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相关的句子:
3. (PPT出示句子: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学生质疑)读这两个句子,你有怎样的疑问呢?
4.学生讨论交流:楚王一心想“侮辱”晏子,为什么后来又不敢不“尊重”晏子呢?(板书:不敢不)
三、品读语言,感悟形象
(一)品读体会——第一次交锋
1.就让我们走进晏子和楚王的第一次交锋。
请看学习要求: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晏子初到楚国受到了怎样的侮辱,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画出相关语句,反复品读晏子的话,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
2.晏子初到楚国受到了怎样的侮辱?指名交流。
3、这个洞五尺来高,也就一米多高吧! 晏子虽身材矮小,但他能钻吗(不能)为什么
4、是啊,他代表齐国,他失去了尊严,齐国也就失去了尊严。
5、所以,他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6、试想一下,他当时会怎样地对接待的人说呢(对,不卑不亢的语气)
7、谁来用这样语气读一读晏子的话。
8、你们觉得第一次交锋晏子的回答妙吗妙在哪里
让我们来做个简单的推理——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
( 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狗国)。
晏子的意思是:你要承认你们国家是狗国我就钻,否则就打开城门迎接我。
试想:楚王会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吗(不会)所以结果是: 楚王只好吩咐打开
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你能不能揣摩一下,这“只好”的背后,楚王怎么想?对呀,如果不开城门,自己的国家不就成了狗国了吗?
师小结:晏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反击了楚王,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板书:面对巧妙反击维护尊严)第一回合的较量,楚王还没有见到晏子就已经输了,晏子赢得多漂亮!好戏还在后头呢!
(二)合作学习——第二次交锋、第三次交锋
1、下面,我们来看晏楚第二次、第三次交锋。
咱们现在四人一小组来合作学习。
请听要求: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揣摩人物的神态和心理,可以适当加上表情和动作。
2.小组内交流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2.现在来分享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哪些小组喜欢第二个故事
请你们来汇报交流(上台来朗读)。
师适时评,指导朗读。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评价朗读:谢谢这几个同学的精彩朗读,同学们,楚王“冷笑”一声,说明楚王对晏子的态度怎么样(轻蔑)谁来能冷笑一声吗(生冷笑)在读时,请把那句冷笑也加上,会更好。
谁来试试,好,果然效果更好。
(3)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指名小组同学答
出示:“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A、在这里,晏子连用了三个夸张句,说明齐国人——多。
其实每一句都可以概括成一个成语,谁知道(
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张袂成阴”就是——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挥汗成雨”就是——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比肩接踵”就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B、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对,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说。
)
(4)除了这一处的反驳,还有吗?
出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
A、你们听出了晏子的言外之意了吗?谁来说说自己的推理。
上等国家——上等人去下等国家——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下等人我去的国家—楚国——下等国
B、这样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C、楚王听出了晏子的言外之意吗?因此,他只好陪着笑。
他的笑,笑得很勉强。
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D、小结:这次对战的焦点是“齐国无人”,楚王是步步紧逼,晏子是巧妙回旋,击败了楚王,从中你体会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接着楚王的话题将计就计、顺水推舟,把无人才、甚至不会用人之辱又回敬给了楚王。
)
3、汇报第三次交锋
过渡:同学们,楚王两次失败,但他甘心吗于他又生一计: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酒席上晏子又有哪些巧妙的回击?哪一小组来大胆地演一演第三次交锋。
(1)小组合作表演第三次交锋。
(你们表演得太精彩了!为你们精彩的表演鼓掌!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晏子的这段话)
出示古文: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谁能快速找到文中的译文
出示: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师生合作读,师读古文,生读译文。
(2)晏子是怎么回击的?通过推理我们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被大夫取笑了。
”
(3)如果让你用学过的歇后语来形容此时的楚你会用哪一句?
说得很好,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超越文本,学当晏子
1、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楚国的威风,却没想到被晏子反驳的哑口无言,他眼看着斗不过晏子,心里却十分不甘。
突然,他哈哈大笑起来,见你们这班跟随在晏子身后的小记者,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他轻蔑地说道:“哼,齐国太无能了,是不是没有大记者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记者们,面对楚王的侮辱,你们准备怎样反驳呢?
(讨论,指名、同桌交流)
2、楚王听了你们的反驳,只好说:“……!”
(通过练说,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自尊、自信、处变不惊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出色的语言表达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的重要才能)
四、评价晏子,升华主题
1、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临阵不乱、不惧大国、不畏强暴、机智过人、善于辞令、博学多才、强烈的爱国心、以国家利益为重
2、过渡:晏子的能言善辩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使者,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却选择了以雄辩奋起反击,他从未忘记扞卫国家的尊严!古往今来,像这样有智慧有口才的人还有很多,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邓小平的外交故事,
看看在国家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
3、对于这样一群人,《战国策》中有过这样的表述: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五、小结延伸,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板书:晏子使楚
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宴
晏子不敢不尊重楚王
维护尊严
面对侮辱巧妙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