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合集下载

大豆形态观察实验报告(3篇)

大豆形态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大豆,又称黄豆,是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

为了了解大豆的形态结构及其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我们进行了大豆形态观察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大豆种子的外部形态结构。

2. 观察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3. 分析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蒸馏水、培养皿、镊子、放大镜、记录纸、笔。

2. 实验工具: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1. 种子的预处理:将大豆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使其吸水膨胀。

2. 种子的形态观察:用放大镜观察大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表面结构等特征。

3. 种子的萌发实验:a. 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皿10粒。

b. 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种子表面湿润。

c.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1℃,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d. 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

4. 种子的生理现象观察:a.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记录其初始重量。

b. 每隔一定时间,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观察其重量变化。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

五、实验步骤1. 种子的预处理:将大豆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

2. 种子的形态观察:a. 用放大镜观察大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表面结构等特征。

b. 记录观察结果。

3. 种子的萌发实验:a. 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皿10粒。

b. 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种子表面湿润。

c.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1℃,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d. 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

4. 种子的生理现象观察:a.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记录其初始重量。

b. 每隔一定时间,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观察其重量变化。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

不同制样方法下四种豆科植物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不同制样方法下四种豆科植物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DMP 制样法,Bar二200 pm, 50 pm, 10 pm, 4 pm;g1-g4.云南火索藤,自然干燥法,Bar二200 pm, 100 pm, 20 pm, 4 pm。 Fig.1 SEM images of pollen grains of four Fabeceae species via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a1-a4. Pollen grains of Ba^^inia ac^minaZa by natural drying method ; b1-b4. Pollen grains of Ba^Ainia ac^minaZa with DMP treatment ; c1-c4. Pollen grains of Senna siamea by natural drying method ; d1-d4. Pollen grains of Senna siamea with DMP treatment ; e1-e3. Pollen grains of CaesaZpinia pMcAerrim by natural drying method ; e4. Pollen grains of CaesaZpinia pMcAerrim with DMP treatment ; f1-f4. Pollen grains of PAanera y^nnanensis by
收稿日期:2020-11-04 ;修订日期:2020-12-0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研究项目(No.2017-LSFGBOWS-02). 作者简介:赵颖(1994-),女(汉族),云南个旧人,硕士. E-mail: zhaoying@
308
电子显微学报 J. Chin. Electr. Microsc. Soc.

大豆发芽试验对比

大豆发芽试验对比

大豆发芽试验对比
大豆发芽试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用于研究大豆种子在特定条件下的发芽情况。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发芽率和生长状况,可以了解影响大豆发芽的各种因素,为大豆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大豆发芽试验时,通常会设置不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以便观察不同变量对大豆发芽的影响。

例如,可以设置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或者使用不同的种子处理方式,如浸泡、破壁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定期记录大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率、芽长、根长等指标。

通过对比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哪些条件有利于大豆发芽,哪些条件可能抑制发芽。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切片、生物化学分析等方法,进一步研究大豆发芽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大豆发芽试验的结果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优化种植条件,可以提高大豆的发芽率和生长质量,从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大豆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大豆发芽试验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大豆的生长特性和影响因素,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支持。

大豆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大豆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 花萼原基分化期 :完全花苞片内的花芽生长 锥顶端变得平坦 ,在小苞片突起上方 ,花原基基部先 后出现萼片原基小突起 ,扫描电镜下可见到 5 个萼 片原基 。呈辐射状排列形成波浪式环状的花萼圈 。 分化存在着一定的先后顺序 ,在花的基部 (远轴端) 的萼片 (图 4~图 6 箭头示) 先分化 ,且在分化的中 后期一直较其他的萼片大 。
面积种植 。
测此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功能 ,是普遍采用且行
分化 ,原指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细胞向不同 之有效的策略 。通过对此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的方向发展 ,各自在结构和构造上由一般变为特殊 可推知它的作用机理 ,结合突变体的表型 ,可了解那
的现象 。所以花芽分化是由一般营养性的芽转变为 些在突变体中发生异常的细微结构或现象对于花发
滋补活血 、清热利水作用 ; 又为极好的饲料 。近年 来 ,大豆中的一类重要的非营养素成分大豆异黄酮 , 因其具有抗癌作用 ,尤其是对乳腺癌 、前列腺癌和结 肠癌的效果引人关注[2] 。全面研究大豆的生物学特
云[10] 等作过一些研究 ,国外也有许多描述大豆花器 官发育的报道[11~14] ,但大部分关于花芽分化的研究 是基于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手绘图片为基础 ,且对大 豆花芽分化的过程描述过于笼统 ,对于花器官空间
出反应 ,同时启动开花过程的研究 ;二是从解剖构造 角度讨论植物花芽分化的形成过程 ;三是从生理角
1 材料与方法
度研究植物的花芽分化对一些生理指标的反应和适 111 实验材料
应 。植物花芽分化过程中 ,环境因素 ,植物体自身因
大豆品种东农 47 ( Glycine max (L. ) Merr. cv.
Fig11 ,2 The soybean inflorescence with most bracts removed in differentiation ; Fig13 The beginn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soybean apical meristem ; Fig14 ,5 The beginn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floral calyx ; Fig16 The beginn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petals , stamens and carpel of the soybean flower (sepals removed) .

大豆发芽的实验报告

大豆发芽的实验报告

大豆发芽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大豆发芽的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原理和必需条件,并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大豆发芽的影响。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实验器材:培养皿、滤纸、大豆种子、水壶、放大镜等-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水3.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工作1. 将培养皿清洗干净,并在底部塞入湿润的滤纸。

2. 用滤纸铺展在培养皿底部,确保整个底面都被滤纸完全覆盖。

步骤2:播种1. 从种子中选取20颗大豆种子,确保种子的外观完整且无破损。

2. 将20颗大豆种子平均分布于滤纸上,尽量保证种子之间的间距。

3. 在种子周围轻轻地倒入适量的水,使滤纸保持湿润。

步骤3:实验组设置1. 对照组:将培养皿放置于常温下,不加任何特殊处理。

2. 温度组:将培养皿放置于恒温箱中,保持恒定的温度。

3. 光照组:将培养皿放置于有良好光照的环境中,如阳台或窗户旁。

步骤4:观察和记录1. 每天记录并观察每颗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时间、发芽高度和发芽率。

2. 使用放大镜观察发芽过程中根的长度和茎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对照组在常温下,经过7天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 发芽时间:平均需要4天才能看到第一颗种子发芽。

- 发芽高度:第7天时,大豆的平均发芽高度达到了3厘米左右。

- 发芽率:经过7天,发芽率达到了80%。

4.2 温度组在恒定温度条件下,我们将大豆种子培养于28的恒温箱中。

经过7天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 发芽时间:平均需要3天才能看到第一颗种子发芽。

- 发芽高度:第7天时,大豆的平均发芽高度达到了4.5厘米左右。

- 发芽率:经过7天,发芽率达到了90%。

4.3 光照组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我们将大豆种子培养于有良好光照的环境中。

经过7天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 发芽时间:平均需要5天才能看到第一颗种子发芽。

- 发芽高度:第7天时,大豆的平均发芽高度达到了2.5厘米左右。

大豆蚜有翅成蚜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大豆蚜有翅成蚜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h t p ://hljnykx haasep cnDQI :10 11942/j issni002-2767 2021 06. 0047: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6):47-51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王玲,来永才,毕影东,等•大豆蚜有翅成蚜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6)47-51,52.大豆蚜有翅成蚜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王 玲1,来永才1,毕影东1,李 炜1,刘 淼1,樊 超1,杨 帅2(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要:为明确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触角及其感器的外部特征,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大豆蚜有 翅成蚜触角的整体形态及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数量与分布进行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表明:大豆蚜有翅成蚜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4个亚节组成。

触角上分布着6种不同类型的嗅觉感器,分别是板型感器(placoid sensillum, ps)、腔锥形感器(coeloconic peg,cp )、毛形感器[型(trichoid sensillum type I ,tsl )、毛形感器 II 型(trichoid sensillum type H ,tsH )、钟形感器(campaniform sensillum , cs)及周边具 橛感器(peripheral scolopidia ,psc ) …并进一步对大豆蚜有翅成蚜触角各类型感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关键词:大豆蚜;触角感器;扫描电镜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属半翅 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蚜属(Aphis ),是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inn .)的主要害虫之 一[1]。

大豆各个发育阶段有哪些特点?

大豆各个发育阶段有哪些特点?

大豆各个发育阶段有哪些特点?
(1)萌发期:指种子萌发到幼苗出土,春大豆要10-15天,夏大豆4-6天。

大豆萌发期主要需要适当的温度和适宜的土壤水分,要求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提高整地质量,掌握适时播种,保证大田土壤疏松,防止土壤水分过多、透性差,延缓种子出苗甚至种子腐烂。

(2)幼苗期:指幼苗出土到花芽分化阶段,需要日平均气温20℃以上,19%-20%土壤水分,栽培上要促控结合,使幼苗节间短,茎秆粗壮,叶片肥厚,根系发达,全苗壮苗。

(3)花芽分化期:指花芽分化到始花期,一般历时25-30天,是大豆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需要及时供应养分、水分,及时中耕结合追肥和灌溉,促进根、茎、叶生长和花芽分化。

(4)开花期:指始花到终花,由于品种不同,需历时18-40天不等。

此期是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旺盛时期,需要白天22-29℃,夜间18-24℃气温,空气相对湿度74-80%和大量养分、水分,要求保持良好的肥、水供应。

(5)结荚鼓粒期:指终花期到黄叶期,这一阶段生殖生长占主导地位,营养物质开始转入籽粒和荚皮,要求加强后期田间管理,防止落荚、瘪荚、瘪粒。

(6)成熟期:指黄叶开始到完熟期,这时大豆生育延缓,最后停止。

种子归园,水分减少,逐渐变硬,出现品种固有的籽粒形状和色泽。

大豆发芽学生实验报告

大豆发芽学生实验报告

大豆发芽学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大豆的发芽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大豆的发芽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探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

实验材料:1. 大豆种子2. 水3. 温水浴4. 宽口烧杯5. 密封袋6. 湿纸巾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大豆种子用水洗净,将坏掉或有明显损伤的种子剔除。

2. 取一些清水倒入宽口烧杯中,放入温水浴中预热。

3. 将清洗好的大豆种子放入密封袋内,并加入适量的水。

4. 在温水浴中将密封袋放置一段时间,待观察出发芽的种子。

5. 用湿纸巾将发芽的大豆种子取出,并将其放入另一只密封袋中。

6. 密封袋放置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大豆的进一步生长情况,如根的生长、叶的出现等。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大豆种子在湿润的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开始发芽。

发芽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种子壳破裂,从中长出嫩绿色的根,并逐渐长出幼嫩的茎和叶。

根会向下延伸,茎向上生长,最终形成完整的植物体。

结论:大豆的发芽是一个复杂而有规律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分是发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水分能够激活种子内的酶,促进胚芽的活动,从而完成发芽。

此外,适宜的温度也对发芽起到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发芽过程的进行。

光照和氧气供应也是发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们能够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供给植物所需的能量和氧气。

另外,种子的质量和保存条件也会对发芽产生影响。

更优质的种子和适当的保存条件能够提高发芽率和发芽的快速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环境条件对大豆发芽的重要性。

如果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大豆的发芽情况。

因此,在实际种植大豆或进行其它植物的种子发芽实验时,我们需要提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并进行恰当的浇水和通风,以保障植物的正常发芽和生长。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对大豆的发芽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加深了我们对植物的生长繁衍过程的理解。

掌握了合适的实验技巧后,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和观察其它植物的发芽过程,进一步丰富我们对植物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 6
电子显微学报 J . Chin. Electr. Microsc. Soc.
第 28 卷
Dongnong47) 。 112 实验方法
试验于 2008 年 4 月 23 日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内 盆栽种植大豆品种东农 47 ,并于 2008 年 6 月 20 日 取植株顶端 不 同 部 位 的 花 芽 , 分 别 固 定 于 pH618 215 %戊二醛固定液中 。
慢生长 ,可以使雌雄蕊吸收更多营养物质用于生殖 器官的形成 。后期花瓣的迅速生长一方面起到了与 花萼一同保护雌雄蕊的作用 ,另一方面大豆花分化 的后期雌雄蕊的生理结构基本成熟 ,花瓣的覆瓦状
大豆花发育成熟时 ,雌蕊花柱背侧及子房外壁 长出绒毛 ,柱头长出许多用来识别花粉的突起 。联 合雄蕊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筒状结构包围着雌蕊 (图 12) 。五枚花瓣的花被卷叠式呈覆瓦状排列 ,旗瓣边 缘与相邻的翼瓣重叠 ,翼瓣与相邻的龙骨瓣重叠 。
3 讨论和结论
花芽分化的概念是指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不再 产生叶原基和叶芽原基 ,而分化成花原基和花序原 基 ,进而形成花或花序的过程[16] 。花芽分化是由一 般营养性的芽转变为生殖性的芽 (花芽) 的现象[4] 。 因此 ,有研究[3] 把在花原基分化期前生长锥肥大 、序 节苞片及支梗分化期 ,这两个特点也列为花芽分化 的一个阶段 ,且生长锥肥大可以作为营养生长向生 殖生长转化的标志 。
2 结果
大豆的花序是总状花序 ,最初为生长锥肥大 ,这 种芽形体肥厚 ,带有 2 片张开的先出叶 ,经较短时间 的充实发育形成花序原基 。花序原基形成以后 ,随 着生长锥的伸长 ,开始分化形成序轴节 ,节上生长出 片状的序节苞片 。当花序轴上分化出 2~3 个序节 苞叶时 ,第一苞叶的腋部出现扁球状突起 ,并很快超 过苞叶 ,就是短缩的支梗 (图 1 ,箭头示) 。短枝梗进 一步分化出复叶 ,并在复叶的叶腋处分化出 2~3 枚 花芽 (图 2) 。每个总状花序上花的数量取决于顶端 分生组织活跃的时间长度 。大豆总状花序的花芽分 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因此 ,就全株而言 ,整个花序 的分化是从花序的基部开始 ,由下到上进行分化的 。 一个花序上有不同时期的花 ,先分化的在底部 ,后分 化的花在上面 。
面积种植 。
测此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功能 ,是普遍采用且行
分化 ,原指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细胞向不同 之有效的策略 。通过对此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的方向发展 ,各自在结构和构造上由一般变为特殊 可推知它的作用机理 ,结合突变体的表型 ,可了解那
的现象 。所以花芽分化是由一般营养性的芽转变为 些在突变体中发生异常的细微结构或现象对于花发
第 28 卷 第 6 期 2009 年 12 月
电 子 显 微 学 报 Journal of 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
Vol228 ,No16 2009212
文章编号 :100026281 (2009) 0620585206
大豆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性 ,对发展大豆生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无限型开 位置的关系描述不够清晰 。
花大豆品种东农 47 号是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在分子方面 ,对植物花发育分子机理的研究成
以高油和高产资源做亲本 ,通过有性杂交经测定油 为许多研究领域的焦点 。通过观察某基因突变体在
分 ,进行产量和油分选择而选育成功 ,在黑龙江省大 花形态建成过程中相对于野生型所发生的变异 ,推
第6期
吕 薇等 : 大豆花芽分化和发育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58 7
图 1 ,2 分化过程中的大豆花序 (苞片被移除) ;图 3 开始分化的顶端分生组织 ;图 4 ,5 开始分化花萼的小花 ; 图 6 开始分化花瓣 、雄蕊 、心皮的小花 (萼片被摘除) 。
AM :顶端分生组织 ;Br :苞叶 ;L :三出羽状复叶 ;Fb :花芽原基 ;Se :花萼原基 ;St :雄蕊原基 ;Ca :心皮原基 ; 图 1 ,2 Bar = 500μm ;图 3~6 Bar = 200μm
AM :apical merstem ; Br :bract ; L :leaf ;Fb :flower bud primordium ;Se :sepal ;St :stamen primordium ; Ca :carpel primordium ; Fig11 ,2 Bar = 500μm ;Fig13~6 Bar = 200μm
(4) 雄蕊 、雌蕊结构分化期 (胚珠花粉形成期) : 雌蕊的心皮逐渐闭合 ,内部形成子房腔 ,花柱伸长 , 花柱背侧长出绒毛突起 。雄蕊原基开始分化出花 药 ,花丝及药隔 ,十枚雄蕊 ,内外两轮分上下两层生 长 ,外轮的五枚雄蕊在上层生长 ,内轮雄蕊在下层生 长 ,且较外轮雄蕊小 。远轴的九枚雄蕊花丝下的花 托迅速生长 ,形成九枚联合的雄蕊 ,近轴 1 枚雄蕊离 生 ,二体雄蕊形成 。此时雄蕊 、雌蕊结构分化初期较 小的花瓣也迅速生长 ,把生殖器官包裹住 ,尤其是旗 瓣开始长的比其它花瓣 (翼瓣 、龙骨瓣) 大 。两枚龙 骨瓣顶端变薄 ,相邻的边缘融合 (图 9~图 11) 。
吕 薇 , 崔 琳 , 王学东 3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 要 : 以无限型开花大豆品种东农 47 ( Glycine max (L. ) Merr. cv. Dongnong47) 为实验材料 ,对其花芽分化和发育
的不同时期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花芽分化分为 4 个主要时期 : (1) 花原基分化期 、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 经 pH618 215 %戊二醛固 定 、011 molΠL PBS 冲洗 、乙醇系列脱水 、叔丁醇置换 , ES22030 ( HITACHI) 型冷冻干燥仪干燥 ,粘样 、E21010 ( HITACHI) 型 离 子 溅 射 镀 膜 仪 镀 金 膜 , S23400N ( Hitachi) 型扫描电镜观察 。
收稿日期 :200920921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30471093) . Foundation item :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471093) . 作者简介 :吕薇 (1984 - ) ,女 (汉族) ,哈尔滨人 ,硕士. E2mail :vivien19847 @yahoo. com. cn. 3 通讯作者 :王学东 (1958 - ) ,男 (汉族) ,哈尔滨人 ,研究员. E2mail :wangxd5821 @sohu. com.
萼片原基分化期 、花瓣原基和雄蕊雌蕊原基分化期 、雄蕊雌蕊结构分化期 ; (2) 大豆花的发育过程中不同轮花器官
发育时间上的重叠现象 ,以及同轮上的同种花器官存在着发育时间及程度上的差异 ,不符合 ABC 模型理论 ; (3) 花
瓣的发育在早期迟缓 ,后期才迅速发育 ,直至高过雄蕊 。
关键词 : 大豆 ;花芽分化和发育 ;显微结构 ;扫描电镜
(2) 花萼原基分化期 :完全花苞片内的花芽生长 锥顶端变得平坦 ,在小苞片突起上方 ,花原基基部先 后出现萼片原基小突起 ,扫描电镜下可见到 5 个萼 片原基 。呈辐射状排列形成波浪式环状的花萼圈 。 分化存在着一定的先后顺序 ,在花的基部 (远轴端) 的萼片 (图 4~图 6 箭头示) 先分化 ,且在分化的中 后期一直较其他的萼片大 。
Fig11 ,2 The soybean inflorescence with most bracts removed in differentiation ; Fig13 The beginn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soybean apical meristem ; Fig14 ,5 The beginn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floral calyx ; Fig16 The beginning of differentiation of petals , stamens and carpel of the soybean flower (sepals removed) .
本文作者根据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将大豆花芽分 化分为 4 个主要时期 。
(1) 花原基分化期 :在花序原基两侧的细胞分裂 旺盛 ,从下向上出现小突起 ,进而在小突起的基部分 化出两个小苞片突起 (图 3) ,随着小苞片原基进一 步增大 ,在其叶腋内又形成数个小突起 ,每个小突起 即为一个花芽原基 (图 2) 。
(3) 花瓣原基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当花萼圈伸 长达花原基一半时 ,花原基中心突起 (图 5) ,在花萼 圈与花原基之间出现 10 个里外交错排列的雄蕊原
基小突起 ,其中间渐渐隆起 ,形成一个体积较大的突 起 ,此即为组成雌蕊的心皮原基 。雄蕊原基外侧出 现五枚花瓣原基 ,心皮缝对应的近轴花瓣原基 (旗瓣 原基) 分化不明显 ,较其他四枚花瓣 (2 枚翼瓣 ,2 枚 龙骨瓣) 小 。花芽发育初期龙骨瓣 (图 7 ,图 8 箭头 示) 原基比旗瓣 、翼瓣原基大 ,其基部与相邻的雄蕊 基部相连 。此时已经可以观察到 5 枚花瓣成一轮 , 10 枚雄蕊每 5 枚成一轮 , 且外轮雄蕊比内轮雄蕊 大 ,一轮花瓣和两轮雄蕊交替排列 。
这个过程称作花芽分化[3 扫描电镜作为研究手
在我国 ,近十年来对植物的花芽分化研究主要 段 ,可以更好地 、直观地观察到大豆花芽的分化 。为
有三个方面[6] :一是对花芽分化前期的成花感受态 深入研究大豆的生殖生长 、转基因突变体的异常结
与成花决定态对环境刺激 (光周期 、温度 、水分等) 做 构及后期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
滋补活血 、清热利水作用 ; 又为极好的饲料 。近年 来 ,大豆中的一类重要的非营养素成分大豆异黄酮 , 因其具有抗癌作用 ,尤其是对乳腺癌 、前列腺癌和结 肠癌的效果引人关注[2] 。全面研究大豆的生物学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