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doc

合集下载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计划与知识提纲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计划与知识提纲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计划与知识
提纲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计划与知识提纲
一、学习目标
通过自学考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

二、学习阶段划分
为了由易到难的学习,我们将学习计划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1个月)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3.熟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4.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第二阶段:深入学习(2个月)
1.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级概念和理论;
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级原理;
3.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4.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阶段:专题研究(1个月)
1.选择一个或多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题进行深入研究;
2.阅读相关的学术著作和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
3.撰写一篇专题研究报告或论文。

第四阶段:复习巩固与模拟考试(1个月)
1.复习巩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完成模拟试卷和真题练习,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
3.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提高。

三、学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3.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4.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5.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6.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和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简答+论述)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①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

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②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一,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纲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和内涵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和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要点
1.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点
2.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点
3.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4.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
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点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性与科学性
1.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 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
2.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的基本原理
3.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政治的基本原理
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和自由的基本原理
5.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和创新
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要求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结合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实践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现实意义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启示。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狭义上)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列宁等对它的继承和发展,还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3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4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是什么马克思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表现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大学考试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详细)

大学考试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批判继承了哪些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P8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文明大道发展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各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4-19(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⑵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⑶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⑷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选)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⑴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

⑵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⑶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5、(单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复习提纲(很全)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4.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5.联系的概念。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6.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

(特别注意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7.为什么说联系具有普遍性。

①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相互联系②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中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

理由有三: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②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否了的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和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给人们提供了认识时间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9.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观点,实践的概念及类型。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类型有三:①物质生产劳动时间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验10.真理的概念,真理与谬误的区别。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11.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为他们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
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与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科学。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
性的统一。

(课本思考题第2题)P14
科学性不意味着价值中立与没有立场,革命性也并不意味着缺乏客观态度与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互相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这种统一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正因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基础,理论品质与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各
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5-19
●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
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立论基础。

●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与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
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

●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
P29-30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
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
盾的存在于作用。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31-34(书本思考题第1题)
(1)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物质是在时空中运动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4)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P42-43)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啊
与二元论划清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
础。

3. 世界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书本思考题
第4题)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44
联系与发展
2.联系普遍性的三层含义。

44(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
有多样性);普遍联系与科学发展观4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
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东戴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与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得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布局,放在重要地位,并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各方面与全过程,加强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3.发展的实质。

永恒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社会主义作为过程的集合体,它将经过自身的长期发展,向着共产主义迈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

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努力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P4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
理及其意义P49-50(书本思考题第5题)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与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显示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知观。

5.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P51
6. 辩证的否定观。

P51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

P68-69(思考题第1题)
2.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65-66;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72-73(思考题第2题)
3.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2相对性3辩证统一)P74-76。

4.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85-86(思考题第4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性(包括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P98-101(思考题第3题)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原理(内容、表现、方法论意义)。

P105-106;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的内容与意义。

P109-110。

4、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P131-132
5、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基本内容,新时期如何体现与坚持)133-134(思考题第6题)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

146-147(思考题第3题)
2、价值规律的内容。

P148
3、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定义P158-159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172
5、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P179(思考题第8题)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垄断产生的原因。

185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186(思考题第1题)
2、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展的经济动因、基本形式。

192(思考题第4题)
3、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210-212(思考题第8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局限)P217;
2、社会主义民主227-231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57-259(思考题第1题)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273(思考题第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