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合集下载

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述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现代化建筑结构,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预制化、规范化生产和快速施工等明显优点,在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地震是导致建筑结构倒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研究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其抗震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对国内外研究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准则、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应用等方面。

抗震设计准则是指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

在国内外,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准则。

中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强度等级、变形能力、刚度等级等。

美国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对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地震荷载的计算方法、结构响应的计算方法等。

欧洲的《结构设计标准》则采用了一种性能设计的方法,即根据结构的性能指标来进行抗震设计。

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是研究其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

在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

中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对一座18层框架结构住宅楼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框架结构的刚度、强度、裂缝性能等。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加州进行了一系列大型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框架结构的性能指标、承载能力、裂缝性能等。

欧洲也开展了大量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探讨了框架结构的性能指标、强度等级和变形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研究人员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分析了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应变分布和响应特性。

美国研究人员采用离散元法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了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2024年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范文

《2024年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范文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因其高效、环保、快速施工等优点,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因此,研究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结构清晰、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现代建筑领域的重要选择。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

因此,研究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研究还可为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理论分析:通过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了解其受力特点和破坏机制,为后续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数值模拟: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数值模型,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和破坏过程,分析结构的抗震性能。

3. 实验研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对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地震模拟实验,观察结构的破坏过程和抗震表现,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四、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1. 结构特点分析: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结构清晰、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同时节点连接采用干式连接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2. 抗震性能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发现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作用,减少结构破坏和损失。

框架结构的抗震减震分析

框架结构的抗震减震分析

应用减震技术
设置减震支座
在结构中设置减震支座,以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地震 对结构的影响。
应用阻尼器
在结构中安装阻尼器,以增加结构的阻尼效应,降低 地震响应。
采用隔震技术
在基础和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以减小地震对上部结 构的影响。
06
CATALOGUE
工程实例分析
工程实例一:某高层建筑
设计采用地震力系数法进行计算,并 考虑了地震烈度、场地类别等因素。
抗震分析
地震危害与影响
地震波及地面震动
地震产生地震波,引发地 面震动,对建筑物和结构 造成破坏。
建筑物倒塌与损毁
框架结构如未经过合理设 计和施工,易在地震中发 生倒塌或严重损毁。
次生灾害
地震可引发火灾、水灾等 次生灾害,对周边环境和 生态造成进一步破坏。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地震动位移响应
01
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位移,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研究目的和方法
通过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为结 构的优化设计和地震防护提供理论支持。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方法 ,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全面评估。
02
CATALOGUE
框架结构概述
框架结构的特点
空间分隔灵活
框架结构能够根据建筑功能需求,灵活地分隔空间。
整体性能良好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
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数值模 拟和实验研究等,以评估减震装置的性能和 结构的减震效果。
减震结构的评估
评估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和性能,以确保其 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5
CATALOGUE
框架结构的抗震减震措施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一、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概述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其抗震性能的评价是确保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手段。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是指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以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是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指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结构受力性能、变形能力、耗能能力、稳定性能等多个方面。

其中,结构受力性能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承受荷载的能力;变形能力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变形的能力;耗能能力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吸收能量的能力;稳定性能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保持稳定的能力。

这些指标的评价既包括静力强度和动力强度的评价,也包括整体和局部的评价。

三、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实测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两种。

实测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通过对现场建筑结构进行实测和分析,以确定其抗震性能指标,并对其进行评价。

数值模拟方法则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和稳定情况,以确定其抗震性能指标,并对其进行评价。

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各不相同,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步骤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结构的资料收集,包括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施工图纸、验收报告等资料,以及建筑结构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等。

这些资料对于评价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建筑结构的实测和分析。

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实测和分析,确定其结构受力性能、变形能力、耗能能力、稳定性能等抗震性能指标。

3.建筑结构的数值模拟。

通过数值模拟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和稳定情况,以确定其抗震性能指标,并对其进行评价。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可靠性分析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可靠性分析

评估 标准 , 利用 随 机激励 下改进 均值 反应谱 方 法 , 对 结构 的 随机反应 最 大 值 进行 分 析 , 以此 对 性 能评 估 的结 果进 行可靠 性判 断 。最后 本文 通过典 型 的规则
框架 结构 算例 , 析 了此方 法 的适用 性 。 分 2 计 算 模 型 和 能 力 谱 方 法
中。
思 想和 可靠 性方法 加 以分析 和判 断 。 本文 基 于结构 变形 破坏 准则 , 以现行建 筑抗 震
3 结构 变形能 力的抗 震可 靠性分 析
[ 稿 日期 ] 20 -61 收 090 —9
在进 行 结构 抗 震 可靠 性 分 析 时 , 先 要 建立 极 首

5 ・ 6
k~耋量 m _ _ 吼诅 出 藿 _
估 主要 有 以下两 方 面 的 内容 : 结 构 抗 震 能 力 的评 ①
估; ②对 结 构进行可靠 性分 析 。
对 于 规 则结 构 , 用 静力 弹 塑 性 方法 结 合 能力 采 谱, 对结 构 进 行 抗 震 性 能 评 估 , 以得 到 理 想 的结 可 果 。但 结构 在性 能 评估 中得 出的 位 移 响应 , 仅是 仅 由确定 的性 能点决 定 的 , 中并 没 有 包 含 随 机性 的 其
结 构 计 算 模 型
Fi . S r ct a o l g1 t u ur lm de
限状 态 函数 , 而极 限状 态 函数 是 建立 在结 构 破 坏准
则 基 础 上 的 。 本 文 根 据 变 形 破 坏 准 则 , 化 性 能 评 优
图 2 层 剪切 模 型
Fi . St r he r m od l g2 o ys a e
工 程 抗 震 与 加 固 改 造

底框结构的抗震能力分析

底框结构的抗震能力分析
计算规 程
规程 1
规程 2
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 按下列公式确定 : 当该 结构或构件 的
测区数少于 1 时 , . 0个 =凫 . ; 当该结 构或 构件 的测 区强 度 值 中出现小于 1 . a , . 0 0MP ; 0 0MP 时 <1 . a当该结构或构件测 区数 不少 于 1 或按 批 量检 测 时 , 按下 列 公式 计 算 : = 0个 应 ,.
架抗 震墙砖 房是 由钢筋混凝 土框 架抗震 墙 和上部 砖房 两种承 重 各 自的抗震能力 , 又取决于底部 和上部 结构 的抗侧 力刚度 和抗 震 体系和抗侧力体系构成 , 由于这两种抗 侧力体 系在抗震性 能等 能力 的相互大小程 度 , 而 也就是 说不 能存 在特别 薄弱 的楼层 , 震 凡
中 图 分 类 号 : U3 8 T 9 文献标识码 : A
底部框架 房屋 主要是 指底部 采用 钢筋混 凝土 框架 的多层 砖 不设置抗震墙或所设 置的抗震墙 的数量较 少 , 而另一侧所设置 的 房, 其特点是 : 这种结构整体抗震 性能差 , 主要是底部 的承重 构件 抗震墙的数量则较 多 , 造成结 构 的质心 与刚度 中心 不一致 , 震 地 是钢筋混凝土柔性 框架 , 上部 是砖 墙承 重的刚性 多层 砖房 , 部 时易引起较为严重 的扭转效应 , 底 加剧 了地震 的破坏作用 。 的抗侧移 刚度 比上部砖房要小得 多 , 底部柔 , 上部 刚 , 刚度 的急剧 1 底框 结构 的 抗震 能力 分析 变化使得 房屋在地震作用下 的侧移 集 中发生在 底层 , 而上部各 层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 砌体 房屋是 由底 层或底 部两 层为 框架 抗 的位 移较小 , 遇到地震 时若设 计处 理不 当 , 容易 引起底 部 的严 震墙 、 最 上部为多层砌体房屋构成 的。这类房屋 的底部框架一抗 震 重 破 坏 , 而 危 及 整 个 房 屋 的安 全 。 从 墙 结 构 部 分 具 有 一 定 的抗 侧 力 刚 度 和 一 定 的 承 载 能 力 、 形 能 力 变 底框结构是我 国现 阶段 经济条件下所特有 的一 种结 构 , 抗 及耗能能力 ; 从 上部多层砌体房屋具有较 大的抗侧移 刚度和一定 的 震上来说 , 它是一种不 合理 的结构 形式 , 由于我 国 当今 的经 济 承载能力 , 但 但变形 和耗 能能力相对较差 , 面几 层砌体结构 , 上 由于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摘要: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公认的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它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框架与剪力墙的优点,使整体结构的抗侧刚度适中,并能提供相应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

在高层建筑的各种结构体系中,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经济性较好的结构体系。

本文介绍了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并提出了优化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前言在高层建筑结构中,框架式结构的抗侧向刚度差,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较低,对抗震来讲不利,但它具有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等优点;剪力墙结构竖向刚度和抗侧力刚度均很大,但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应大空间的要求;而框架-剪力墙结构解决了上述问题。

因此,在我国近年来的高层建筑中,框架-剪力墙结构不断得以运用。

框架-剪力墙结构集合了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的优点,具有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能力,能较好的抵抗抗地震力和抵抗水平风荷载作用。

1、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抗震分析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当采用框架结构时,其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抗震要求时,需在框架结构平面的适当部位设置剪力墙来抵抗水平荷载,这就形成了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主要作为结构体系中承受竖向荷载的结构,而大部分水平荷载由剪力墙承担。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刚度往往比框架的刚度大得多,所以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剪力墙刚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结构的刚度。

然而自从建筑抗震问题被提出来以后,工程界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所占比重对抗震性能优劣的问题就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般来说,多设剪力墙对抗震是有利的。

但是,这不仅会增加经济成本,同时由于刚度过大,周期太短,地震反应可能加大。

而过少的设剪力墙,又不能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尤其是结构的扭转。

从抗震的角度看,剪力墙数量以多为好;但从经济性来说,剪力墙则不宜过多。

综合考虑,在独立的结构单元内,抗震墙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原则:(1)要尽可能突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特点,即保证抗震墙结构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少于总地震倾覆力矩值的50%。

钢结构框架建筑的抗震性能

钢结构框架建筑的抗震性能

钢结构框架建筑的抗震性能钢结构框架建筑在现代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独特的特点使其具备出色的抗震性能。

本文将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管理等方面探讨钢结构框架建筑的抗震性能,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展望。

一、结构设计钢结构框架建筑的抗震性能与其结构设计密切相关。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全面考虑地震力:结构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地震力的作用,根据地震区域和建筑物用途等因素,合理确定地震设计参数,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力的影响。

2. 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钢结构框架建筑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如刚架、桁架等。

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结构形式,以提高抗震性能。

3. 合理布置支撑系统:支撑系统是钢结构框架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是分散并承担地震力。

在设计中,应合理布置支撑系统的位置和数量,确保其能够有效地传递和消耗地震能量。

二、材料选择钢结构框架建筑的材料选择也对其抗震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1. 高强度钢材:在钢结构框架建筑中,采用高强度钢材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高强度钢材具有更好的延性和韧性,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更好地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减小建筑物的震动。

2. 抗腐蚀材料:由于钢结构框架建筑常常处于潮湿和腐蚀的环境中,选用抗腐蚀材料可以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并减少地震后修复的成本。

三、施工管理施工管理是确保钢结构框架建筑抗震性能的关键。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1. 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特别是对焊接、连接和支撑等关键部位,要进行全面监控和检测。

2. 工地安全管理:提高施工场地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工人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

四、建议与展望钢结构框架建筑在抗震性能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1. 钢结构框架建筑的抗震设计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适应不同地震区域和建筑用途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框架结构,房屋框架结构的类型、抗震等级的要求等进行概述,分析了框架结构等建筑形式,抗震性能的优劣,并提出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方法。

关键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抗震等级
一、框架结构概述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二、房屋框架结构分类及特点
1、分类
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
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

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2、特点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抗震房-房屋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不适宜建造高层建筑,框架是由梁柱构成的杆系结构,其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特别是水平方向的(即使可以考虑现浇楼面与梁共同工作以提高楼面水平刚度,但也是有限的),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其总体水平位移上大下小,但相对与各楼层而言,层间变形上小下大,设计时如何提高框架的抗侧刚度及控制好结构侧移为重要因素,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
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整体的侧移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故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

三、建筑抗震设防的要求及分类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通常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抗震设计,采取基础、结构等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施工,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施工,保证建筑质量。

上述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都必须认真进行。

1、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设防要求是指经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或审定的,对建设工程
制定的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

它是在综合考虑地震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程度、允许的风险水平及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和国家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主要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动数表述,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所应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

2、分类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
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
筑。

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
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
建筑。

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
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简称丁类。

四、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比较
1、钢结构住宅
钢结构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同时由于钢材料的匀质性和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

2、框架结构住宅
即由钢筋混凝土浇灌成承重梁柱,组成骨架,再用空心砖或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陶粒等轻质板材作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住宅。

墙主要是起围护和隔离的作用,由于墙体不承重,可以用各种轻质材料制成。

又叫现浇结构,它是以梁和柱来承重,它的梁、柱还有楼板都是现浇而成的。

房屋的结构可以随客户的意愿而改变。

现浇的房子抗震度比较高,防水性比较好。

目前,高层住宅的建筑结构主要采用这种方式。

框架结构中,还有一种框剪结构住宅,又名框架——剪力墙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这种结构的住房在抗震性能上也有不错的表现。

3、砖混结构住宅
砖混结构住宅中的“砖”,是指一种统一尺寸的建筑材料,也有其他尺寸的异型黏土砖、空心砖等。

“混”是指由钢筋、水泥、沙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钢筋混凝土配料,包括楼板、过梁、楼梯、阳台、排檐。

这些配件与砖做的承重墙相结合,所以称为砖混结构住宅。

由于抗震的要求,砖混结构住宅一般以多层住宅为主,其抗震性能比起上述两者相对弱一些。

五、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方法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必须把好抗震设计和施工两道关。

抗震设计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

根据当前的震害经验
和理论认识,良好的抗震设计应尽可能地考虑下述原则:
(1)场地选择。

场地选择的原则是避开地质松软的地方,地基沉陷、可能发生地基失效的松软场地,选择坚硬场地。

(2)体形均匀规整。

无论是在平面或立面上,结构的布置都要力求使几何尺寸、质量、刚度、延性等均匀、对称、规整,避免突然变化。

(3)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延性。

结构物的振动破坏来自地下震动引起的结构振动,因此抗震设计要力图使从地基传人结构的振动能量为最小,并使结构物具有适当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以防止不能容忍的破坏。

在不增加重量、不改变刚度的前提下,提高总体强度和延性是两个有效的抗震途径。

(4)多道抗震防线。

使结构具有多道支撑和抗水平力的体系,则在强地震的作用下,建设工程的一道防线破坏后尚有第二道防线可以支撑结构,避免倒塌。

(5)防止脆性与失稳破坏,增加延性。

脆性与失稳破坏常常导致倒塌,故应防止。

这种破坏常见于设计不良的细部构造。

合理的抗震设计必须通过高质量的施工才能起到抗御地震的作用。

只有把好抗震设计和施工两道关才能有效地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

六、结束语
经过汶川大地震的灾难,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对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各地的建筑结构中,要因地制宜,严格遵照国家抗震设计以及抗震等级的要求,选择合理的建筑
形式,严格设计、精心施工,才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也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