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微专题--雾里看花

合集下载

2022高考地理专题八 雾(含答案解析)

2022高考地理专题八 雾(含答案解析)

微专题八雾【点拨高考】雾的形成设计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洋流等知识点,涉及面广,雾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较大,雾的类型多样,逐渐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

【知识梳理】一、雾的形成条件(1)充足的水汽:①水汽输送(向岸风),②本地蒸发(蒸腾)(考虑气温、水域、植被等)。

(2)冷却:①上升冷却;②水平冷却;③辐射冷却(3)有凝结核二、雾的类型(1)上升冷却形成:蒸发雾、上坡雾、锋面雾等。

(2)水平冷却形成:平流雾(海上、沿海较多)。

(3)辐射冷却形成:辐射雾。

(4)混合雾、城市雾。

平流雾上坡雾渴财冷却三、雾的成因(一)辐射雾:夜间,尤其时晴朗微风的夜间,地面因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空气接触冷地面和空气本身的辐射冷却,空气中水汽达饱和,形成雾。

1、辐射雾出现的条件:晴朗的夜空;微风;近地面水汽充分;气温比拟稳定或有逆温存在。

50° NTOO 等高◎城市〜"河流海域国界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A.太阳辐射较弱B.气温较低C.暖湿水汽充足D.风力较弱9. 以下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答案】9.D 10. C【解析】 【分析】考查热力环流,山谷风,雾的形成条件。

【9题详解】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雾形成的条件是在逆温、静风条件,空气稳定, 风力较弱,D 对。

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水汽充足不是该地山谷大雾形成的主要原因。

应选D 。

【10题详解】120 °《泰雾形成时,近地面降温快,水汽凝结成微小水滴。

根据山谷风的原理,夜晚吹山风, 白天吹谷风,A 、D 错。

白天吹谷风,空气沿山坡向山上吹,谷底上空气流下沉,不 易凝结,没有雾形成,B 错。

夜晚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底近地面降温快,形成逆 温现象,水汽凝结成雾,C 对。

应选C 。

【点睛】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到达100%时,空气中的水汽 便会凝姑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 雾。

2020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 雾

2020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    雾

2020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雾雾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充足,气温较低时,大气中的水汽容易饱和凝结形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降低,这种天气现象就是雾。

2017年12月13日到14日南京市出现一次特殊的双层浓雾天气现象。

下图为此次浓雾出现前后不同高度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斜线柱表示2点前后雾的高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间内,地面最低气温约为 ( )A.-0.5 ℃B.0.5 ℃C.4.5 ℃D.5.5 ℃2.据图推测,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而成B.大气逆辐射强,水汽冷却凝结C.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D.地面辐射冷却带动上层大气降温3.两点钟后,上层雾和下层雾的变化应是 ( )A.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变小B.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增大C.上层雾上升,下层雾浓度增大D.上层雾下沉,下层雾浓度变小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2018年度,1月、2月和12月宿迁市区PM2.5含量高,雾霾较为严重。

下图为“雾与霾的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 114.宿迁1月、2月和12月雾霾较为严重的原因是A.这三个月降雨、降雪多B.这三个月降水少,大气中微粒含量多C.气温低,大风天气多D.居民使用天然气增多,排放CO2多5.为了减少雾霾天气,下列做法合理的是①集中供热取暖,减少大气中PM2.5含量②推行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③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加大煤炭使用量④控制工业排污,发展循环经济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平流雾是带有水汽的暖湿气流进入较冷的陆面底部逐渐冷却形成的。

上海机场在某些季节受到平流雾的影响,会造成航班的大面积晚点。

回答问题。

6.上海遭遇平流雾较多的季节是A.初春B.初夏C.初秋D.初冬7.平流雾发生时,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是A.B.2020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雾C.D.智利北部的某海滨小村,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冬季多浓重湿雾。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雾里看花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雾里看花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雾里看花微专题----雾里看花【课标内容】必修课程地理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的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选修6环境保护,运用资料,分析我国雾霾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提出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考情分析】年份试卷命题情景命题规律2015 2015山东卷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重点考查雾或者雾霾的成因和影响2015四川卷雾的成因分析20142014全国卷雾的成因分析20132013全国Ⅱ卷洛杉矶海雾成因及消散影响2013浙江卷利于雾霾扩散的影响因素【2015四川文综】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3.【2015山东文综】下图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学习目标】1、会综合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雾的成因,雾持续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同一个概念2、从人地关系角度会辩证的理解和分析雾的影响3、区别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雾和霾【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五部分,五个任务,重点或者易混淆的内容需要探究,用视频或者经典例题引入,然后小组讨论,让学生调动综合思维,构建知识网络,整个过程贯穿学生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任务一:理解雾的概念和分类,并会判断任务二:探究雾的成因任务三:影响雾的持续时间长短的因素任务四:雾的影响任务五:雾和霾的区别【启疑精讲】分析问题前,请学生先调动生活经验,设想地理情境:你见到的雾什么样子?雾的成因?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一天之中什么时间多雾?一年之中什么时候多雾,沿海和内陆哪里多雾?山区和平原哪里多雾?在生活情境中联系学到的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才会潜移默化的形成学生的素养能力。

2020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04 雾

2020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04 雾
3.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 往是( A ) A.0~6时 B.6~12时 C.12~18时 D.18~24时
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 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下图是 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A.湿度较小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降水较多
13.阅读图文材料,推测雷克雅未克多大雾天气且持续时间长的原因。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部,气候终年温和,地形起伏较大,水力和地热
资源丰富。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首都,且有“雾城” 美誉,西面临海,北面、东面和南面被高山环绕,气温年较差小。下图为 冰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高考二轮复习微专题
雾里看花——雾
山西省孝义市 白瑞生
一、雾的形成与扩散
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有利 于雾 形成 的条 件
冷却(降温)
水汽充足
凝结核
大气对流弱
大气稳定 有逆温层
风力弱
一、雾的形成与扩散
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1)合理规划布局城市(通风廊道)、工厂 (2)治理排污企业,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执法力度 (3)限制私家车,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4)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5)建设节能建筑,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 (6)植树种草,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7)集中供暖 (8)排污收费 (9)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 (10)倡导市民低碳生活,鼓励人们绿色出行 (11)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1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热融湖微专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热融湖微专题
10
四、热融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互作用机制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冻土融化,地表土壤和覆盖物(土壤或植被)失去支撑, 形成热融滑塌; 热融滑塌使下部冻土出露地表,接受光照和热量增加,微生物加速有机碳 分解,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或冻土蓄闭的二氧化碳逸出); 热融滑塌导致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温室气体吸收减少,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11
7
冻土融化释放温室气体
多年冻土掩埋了数千年或上万年的植物和动物残骸,研究表明,其蕴 藏的碳含量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的两倍多。这些碳以固态形式被封存在土 里。但一旦气候变暖,多年冻土就会融化,封存的有机碳被分解成二氧化 碳或甲烷,释放到大气中,加速气候变暖。
北极苔原地区的湖泊正冒着“甲烷气泡”
俄罗斯西伯利亚再现神秘巨坑(甲烷爆炸)
容重以及土壤养分都发生了强烈改变
5
②对大气圈的影响:
热融湖演化过程中,积累在
冻土层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
出甲烷等温室气体,使湖塘
出现冒泡的现象。当湖面冰
封时,一个个气泡被冻Hale Waihona Puke 在透明的冰层中,出现与“气
泡湖”相同的景观。 有研究表明,热融湖加快了 冻土的融化速度,使土壤中 储存的碳大量释放,加剧了 全球变暖。
12
13
14
近年来,在多年冻土地区局部出现一些
湖泊,被称为热融湖。通常冻土中储存
着有机碳,冻土融化后,土壤中的微生
物会将有机碳降解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
碳等气体。根据材料,回答1-3题
D 1.最可能见到该类湖泊的地区是
A.西欧平原
B.东非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C 2、关于热融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地理二轮微专题
热融湖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雾里看花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雾里看花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雾里看花-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微专题----雾里看花【课标内容】必修课程地理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的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选修6环境保护,运用资料,分析我国雾霾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提出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年份试卷命题情景命题规律2015 2015山东卷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重点考查雾或者雾霾的成因和影响2015四川卷雾的成因分析20142014全国卷雾的成因分析20132013全国Ⅱ卷洛杉矶海雾成因及消散影响2013浙江卷利于雾霾扩散的影响因素【2015四川文综】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3.【2015山东文综】下图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学习目标】1、会综合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雾的成因,雾持续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同一个概念2、从人地关系角度会辩证的理解和分析雾的影响3、区别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雾和霾【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五部分,五个任务,重点或者易混淆的内容需要探究,用视频或者经典例题引入,然后小组讨论,让学生调动综合思维,构建知识网络,整个过程贯穿学生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任务一:理解雾的概念和分类,并会判断任务二:探究雾的成因任务三:影响雾的持续时间长短的因素任务四:雾的影响任务五:雾和霾的区别【启疑精讲】分析问题前,请学生先调动生活经验,设想地理情境:你见到的雾什么样子雾的成因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一天之中什么时间多雾一年之中什么时候多雾,沿海和内陆哪里多雾山区和平原哪里多雾在生活情境中联系学到的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才会潜移默化的形成学生的素养能力。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云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云雾
(5)锋面雾:发生于锋面附近的雾。主要是暖气团的降水落入冷空气 层时,冷空气因雨滴蒸发而达到过饱和,水汽在锋面底部凝结而成。我 国江淮一带梅雨季节常常出现锋面雾。
三、雾的影响
1.有利影响 雾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减少植物蒸腾,对植物的生长有益。例如云 南南部高原盆地有明显的干季,但此时多辐射雾,对植物和热带作物生 长有利。皖南山区河谷地河漫滩上茶叶质量较高,也与秋冬季节多河谷 烟雾有关。
21.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 山主峰及山脊的( )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对点强化
(2021·湖南选考)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 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冬季,小海坨山半山腰常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 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 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小海 坨山及附近地形。据此完成21~23题。
√ 14.“旗云”多在( )
A.阴雨天出现 B.日出前后出现 C.晴朗白天出现 D.晴朗夜间出现
(2)帽状云:当气流上升到峰 顶,周围气流很稳定,上升 气流在峰顶冷却至饱和时, 云像一顶大帽不偏不倚地 “戴”在山顶上,形成几乎 静止不动的帽状云。
(3)荚状云:山区气流越 过山峰,可激发出地形 重力波,在背风坡,受 波状气流影响,水汽遇 冷凝结形成荚状云。
地理二轮复习 REPORT
云雾 微专题
考题
2021 山东卷 2021 北京卷 2021·湖南选考 2019全国卷Ⅱ6-8 2015年四川卷
分值
3 3 9 12 6
考点
雾 雾 云 云 雾Fra bibliotek题型 命题情景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1 太阳和太阳系学案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1 太阳和太阳系学案

专题一地球运动微专题1 太阳和太阳系微专题1太阳和太阳系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地球的宇宙环境1。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aac太阳对地球3.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ab(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的影响(2)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2。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b4.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2)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b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方面影响地球气候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太阳黑子11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

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概率增多;太阳黑子活动低谷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地球电离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波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其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地球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使磁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极光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稀薄的大气相碰撞产生发光现象自然灾害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3。

我国年太阳辐射的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真题设问1.(2017·4月浙江选考)对该人造天体运行特征及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堂训练】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
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 影响。
甲、乙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 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 ?
乙路段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
(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 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 段更长(水汽较多)
A. 我国西北地区
B. 非洲撒哈拉地区
C. 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
D. 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
寒流,西海岸
【典题再做3】在秘鲁南部的沿海地区一个距海岸仅0.5千米的山坡 上,有一张长12米、高4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 引向一个蓄水池。
3、利马郊区附近的山坡上“没有水的秘鲁人”
建设的许多网子,用以从潮湿的雾中获取水分。
考点:雾的空间分布特征
【2015四川文综】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 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 下面两题。
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雾形成的条件
常考分析语句
充足的水汽
①临海;②雨季;③多河湖、沼泽等水域;④植物 蒸腾
降温条件
①逆温;②寒流降温;③夜间降温幅度大(山上冷空 气沿坡下沉,气温日较差大等)④上升冷却
凝结核
自然凝结核:干旱地区荒漠化 人为凝结核①汽车尾气;②工业排放粉尘多;③建 筑扬尘;④冬季采暖
【变式训练1】阅读图文材料,推测雷克雅未克多大雾天气且持续时 间长的原因。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部,气候终年温和,地形起伏较大,水力和地热 资源丰富。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首都,且有“雾 城”美誉,西面临海,北面、东面和南面被高山环绕,气温年较差小。 下图为冰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2014 2014全国卷 雾的成因分析
重点考查雾或者雾 霾的成因和影响
2013全国Ⅱ卷 洛杉矶海雾成因及消散影响 2013
2013浙江卷 利于雾霾扩散的影响因素
【高考回顾】【2015四川文综】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 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 布图”。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考点:运用相关原理解释雾的成因
【2015山东文综】下图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 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分析思路:
1.审问题。关键词“多雨多雾”“原因”。
2.读材料。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图中,
该地海陆位置靠近太平洋,水汽充足;位于西
风带,盛行西风从海洋带来丰富水汽;山地地
这种取水原理类似于 ( ) A. 形成热带沙漠地下冷却凝结水 B. 实验室制作蒸馏水的收集原理 C. 波巴布树的松软木质雨季吸储水 D. 仙人掌针刺和绒毛从空气中汲水
通过悬挂在雾中的帘子借助 外界温差大,水汽凝结在网 帘上获得水的方法,适用于 沙漠区域或特别干旱温差大
的区域,
秘鲁利马捕雾网获取淡水
【变式训练2】平流雾指暖湿空气做平流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 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春夏季节在沿海一带经常出现的海雾大多属于平流 雾。2018年2月18日至22日,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琼州海峡发生了67 年不遇的持续性大雾,导致海口三大港口多次短暂停航,出岛车辆严重滞 留,堵车里程一度达10公里。海南、广东两省紧急协调船运企业,尽快把 海南滞前留期车,辆琼和州旅海客峡运受输冷出空去气。影但截至21日,滞留车辆仍有7000多辆。
【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为五部分,五个任务,重点或者易混淆的内容需要探究,用视频或者经 典例题引入,然后小组讨论,让学生调动综合思维,构建知识网络,整个过程贯 穿学生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任务一:理解雾的概念和分类,并会判断 任务二:探究雾的成因 任务三:影响雾持续时间长短的因素 任务四:雾的影响 任务五:雾和霾的区别
多雾的原因:受西风带影响,来白海洋的暖湿空 气较丰富,沿岸有暖流流经,遇到岛屿上的较冷 空气,形成多雾的现象; 雾持续时间长的原因:受地形阻挡,水汽不易扩 散,大雾天气持续时间长 ;纬度高,下垫面增温 慢,受冷凝结时间长。
任务三 探究影响雾持续时间长短的因素 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归纳总结】影响雾持续时间长短的因素 1、空气湿度大 2、风小 3、地形阻挡,水汽不易扩散 4、下垫面比热容大,增温慢 5、受天气因素影响,下垫面增温慢 6、寒流强,影响大
任务二 探究雾的成因 根据视频内容写出的雾的成因,并深入思考三个问题, 最后小组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 通过观看视频写出雾的成因,小组讨论总结以下三个内容:
• 1、水汽(思考雾的水汽的可能来源?) • 2、降温(哪些方面能引起气温的下降?) • 3、凝结核(思考凝结核的来源?)
【归纳总结】雾形成的条件
本地蒸 发、蒸 腾
水汽输 送——风
水汽
凝结核 持续性
冬季采暖 汽车尾气 工业废气 建筑扬尘

降 温
地形条件
气象条件
下垫面增温慢
盆地
谷地
缓坡
逆温 静风、微风
上升冷却
辐合上升 对流上升 地形抬升 锋面抬升
雨、 雪、 冰雹

水 平 冷 却
辐射冷 却
热空气遇到冷地面
冷空气缓慢进入下沉
寒流经过
昼夜温差大
雾、
露、 霜 等
【典题再做3】在秘鲁南部的沿海地区一个距海岸仅0.5千米的山坡 上,有一张长12米、高4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 引向一个蓄水池。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
A. 积雪融水 B. 冰川融水
C. 雾气
D. 雨水
2.以下地区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
源的是 ( )
响,海面温度低; (1)根后据期材,料冷及空所气学势知力识减,弱,偏 分析南此风次从大低雾纬浓海度面大带、来厚大度量大暖、湿 持续空时气间;长的原因。
暖湿空气与海面温差大,降 温快,降温幅度大,水汽凝结, 形成浓雾;
海水比热容大,升温慢,浓 雾持续时间长。
【变式训练2】平流雾指暖湿空气做平流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 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春夏季节在沿海一带经常出现的海雾大多属于平流 雾。2018年2月18日至22日,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琼州海峡发生了67 年不遇的持续性大雾,导致海口三大港口多次短暂停航,出岛车辆严重滞 留,堵车里程一度达10公里。海南、广东两省紧急协调船运企业,尽快把 海南滞留车辆和旅客运输出去。但截至21日,滞留车辆仍有7000多辆。
【启疑精讲】分析问题前,请学生先调动生活经验,设想地理 情境:你见到的雾什么样子?雾的成因?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 一天之中什么时间多雾?一年之中什么时候多雾,沿海和内陆 哪里多雾?山区和平原哪里多雾?在生活情境中联系学到的知 识,运用所学的知识,才会潜移默化的形成学生的素养能力。
任务一 理解雾的概念和分类,并会判断
任务五 雾和霾的区别
“霾都”北京
人为环境污染
“雾都”重庆
自然现象
【归纳总结】雾和霾的区别
1、雾是小水滴,霾是固体小颗粒 2、雾能自己消散,霾靠大风吹散 3、雾是乳白色或青白色,霾是黄色或橙灰色 4、雾的边界清晰,霾与周围环境界线模糊
干旱区荒漠化 严重区
自然凝结核
人为凝结核
河湖、 沼泽、 土壤、 植物
茶树喜温、喜湿、喜阴
【归纳总结】雾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 1、干旱缺水的地区,雾给农作物提供必要的水分;
通过捕捉雾,缓解淡水资源短缺 2、秋冬季节的雾,可以减轻冻害 3、多雾的地区,温差小,某些作物生长慢,品质好 4、形成自然的云雾景观,成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不利影响 1、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运输活动和交通安全 2、空气污染,呼吸疾病频发 3、产生“污闪”容易断电 4、光照不足,气温下降,对喜光作物生长不利
2.庐山多雾的原因? 3.死海多晨雾的原因? 4.重庆冬季多雾的原因?
参考答案: 2、庐山纬度低,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了丰沛的水汽;山下江湖环绕,水汽充 足;气流受到山地阻挡,水汽凝结成雾。 3、死海位于亚热带沙漠气候区,白天气温高,湖水蒸发量大,水汽充足;夜 间气温下降明显,水汽凝结形成雾。 4、重庆位于长江以及嘉陵江的汇合处,水汽来源相当充沛;重庆位于四川盆地 的东南缘,周围有高山屏峙,而且地面也崎岖不平,风速十分小,风力微弱; 白天,地面温度相当高,蒸发作用不断加强,从而使空气中容纳了许多的水汽; 夜间,尤其是秋季和冬季的晴朗微风之夜,夜间相当长,而且地面的辐射冷却 十分明显;与此同时,盆地边缘山地的冷空气会沿着山坡下沉,从而使近地面 的空气降温十分剧烈,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而形成雾。
形,处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寒
流影响,降温作用水汽易凝结。
3.列答案。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
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
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
成雾。
考点:运用相关原理解释雾的成因
【地理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学习目标】
1、会综合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雾的成因,雾持续时间长短 的影响因素,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同一个概念 2、从人地关系角度会辩证的理解和分析雾的影响 3、区别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雾和霾
【课标内容】 必修课程地理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的原理,并解释 相关现象 选修6环境保护,运用资料,分析我国雾霾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提出治理雾霾 的有效措施
【考情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