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马》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韩愈《马说》《人有卖骏马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愈《马说》《人有卖骏马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14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③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①比:接连,连续。

②还:通“环”,环绕。

③一旦:一天。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才美不外见.(2)执策而临.之9.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策之.不以其道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C.臣有骏马欲卖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10.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11.理解填空。

(3分)【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12.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潮流。

请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2分)8、(1)通“现”,表现。

(2)面对。

9、C 点拨:例句和C项中的“之”都是代词,代马。

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的。

10. (1)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时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时练习试题(含答案)

《马说》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B.《马说》中的“说”在这里表叙述,本文述说的是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朗读节奏停顿的划分是正确的。

D.《马说》通篇是一个“比喻”:用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不平。

2. 选择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石:dàn十斗为一石)B.不以千里称也(称:chēn称颂)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zhǐ同“只”)D.一食或尽粟一石(或:huò,有时)3. 选出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4.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马说》是一篇抒情文,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

B.由于“伯乐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好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无知小人的腌臜气。

C.表面说“食马者”不是伯乐,不懂马语,实则蕴含着怀才不遇的人面对愚昧专横的统治者,就是申诉也无用这一层意思。

D.全文以短句为主,行文流畅,颇有气势。

朗读时应注意“也”“而”“其”“呜呼”等词对调配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

5. 下列对文章《马说》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6. 下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并列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C.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D.执策而临之临:靠近7. 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D.食之/不能尽其材答案:1.B2.B3.D4.A5.D6.D7.B二、语用能力提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C.才美不外见(jiàn)D.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祇”(只),只、仅]B.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C.策之不以其道(马鞭)D.执策而临之(面对)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课后练习及答案

马说课后练习及答案

马说课后练习及答案【篇一: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础知识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病梅馆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题)

《马说》《病梅馆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题)

《马说》《病梅馆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

(10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歌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软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②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注释】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卖。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约束)C、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沟通) 遏其生气(抑制)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故虽有名马(连词,即使)B、是马也(代词,这,这样)C、其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D、梅以曲为美(介词,凭借)1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8分)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时人莫之许也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B.①将军宜枉驾顾之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C.①孤不度德量力②度已失期D.①遂用猖蹶,至于今日②贤能为之用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谓为信然②必以长安君为质B.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C.①凡三往,乃见②羲之之书晚乃善D.①而智术浅短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2分)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小题4: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

(2分)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1:C小题1: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小题1:崔州平、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认可其才能;徐庶的赞语;“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建议;刘备总共去了三次。

小题1:2分小题1:2分小题1: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

小题1:每点1分,答对两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初中文言文阅读】韩愈《马说》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韩愈《马说》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韩愈《马说》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韩愈《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古音为dàn,今音为shí)。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昌黎先生集· 杂说》韩愈唐)或(韩愈文选)【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能按照适当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阅读训练]《马说》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2)流露作者怀才不遇之感和愤世嫉俗之意的句子是(不以千里著称的必然性)(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2、文中的千里马有怎么样的特征?你认为应该怎么样去识别千里马(即人才)?3、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它暗示了什么?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表达了作用怎样的思想感情?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句话描绘了千里马怎样的境遇?7、“一食或尽粟一石”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目的何在?8、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表达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感情。

《狼》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阅读练习及答案一、(2006泰州A)(一)(10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14.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分)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

每小题1分)14.(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

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1分)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2006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要,完成17~21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与《冯异定关中》、《千里之马》的比较阅读习题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与《冯异定关中》、《千里之马》的比较阅读习题

《马说》《冯异定关中》比较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4题。

(10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有人上章②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帝以此章示异。

异上书谢③。

诏④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

玺书⑤诮⑥大司马⑦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口矣。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

②章:奏章。

③谢:谢罪。

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

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⑥诮:qiào,责备。

⑦大司马:官名。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2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自以久在外,不自安B.不以千里称也称异功若丘山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诸将欲分其功D.然后有千里马然非君之明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
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12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1)买其.骨五百金(_______) (2)涓人言.于君曰(______)(3)马今至.矣(______) (4)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_______)
128.翻译下列句子。

(1)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三年不能得./三月得.千里马
B.请求之./古之.君人
C.买.其骨五百金/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D.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请求.之
130.从下面选出与“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以.我酌油知之
B.公亦以.此自矜
C.以.钱覆其口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31.本文中的涓人向君主阐明的道理是什么?
【答案】
127.(1)它的,代指马的(2)说(3)到(4)花费、白白费掉
128.(1)马已经死了,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尸骨,返回去向国君汇报
此事。

(2)天下的人一定(会)认为大王是能(花重金)买马的。

129.B
130.C
131.想要获得人才,必须珍惜人才,善用贤臣,关心、善待人才(比喻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