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诗与宋词在艺术意蕴表述上的异同

合集下载

浅谈唐诗与宋诗的不同风格

浅谈唐诗与宋诗的不同风格

浅谈唐诗与宋诗的不同风格作者:周晓峰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第05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据了最光彩的一页,是中国诗歌的高峰。

而宋诗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其思想内容、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形成了中国诗歌的另一高峰。

笔者就唐诗与宋诗不同的风格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时代背景从时代背景来看,唐诗所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整个社会呈现蓬勃向上、积极进取、豪迈奔放、开拓前进,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宋代沉重的民族危机和积贫积弱的社会特点,使宋诗缺乏唐诗那种大气磅礴、恢弘开阔的气象,较少充满青春气息的浪漫歌唱,更多地采用写实的创作方法,痛陈国事,沉郁悲愤。

二、唐诗与宋诗相比,创作风格也大不相同第一,唐诗善于言情,多以情景为主,即使叙事说理也多寓于情景之中,以情韵取胜;而宋诗则喜说理,尚议论,以理趣见长。

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宋代诗人苏轼同样都是游历庐山,但两所作之诗格调、韵味却完全不同,一重情景,一重理念。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样写: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句皆景中含情,使整个形象变得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其美全在情辞。

该诗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来势犹壮”的艺术风格,这便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讲的“不涉理路,不落言诠。

”同样是写庐山,苏轼的《题西林壁》却这样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前两句还是写景,但后两句都是议论,全诗道出了一个平凡的道理,包括了全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综合等耐人寻味的概念,从中可以悟出“当局者迷”的哲理。

正如清人赵翼所说,“庐山名作如林,若再实做,断难出色,坡公想落天外,巧于以偏师取胜。

”由此可见:唐诗主情,宋诗主理,风格迥异。

第二,唐诗多以强烈的激情去描写生活,感受生活,显得深厚博大,气势宏大;而宋诗多以冷静的态度,理性的思辨去体察客观事物,比较喜欢用典,讲究“无一字无来历”,书卷味道较浓,显得委曲精深。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1、唐诗距离乐府歌曲的时代近,而且也有部分的诗是可以歌唱的。

唐诗的声调铿锵响亮,或者婉转抑扬,具有音乐性。

宋诗时代,词已发达,诗则脱离歌曲,近于散文的节奏。

2、唐诗的色彩鲜明,辞藻华丽,形象明朗。

宋诗避免绚丽的辞藻,归于平淡。

形象同样明朗,但不是着色画,而是水墨画。

3、唐诗以抒情为主,也有叙事歌曲,以激动人的感情。

有强烈强烈的感情,浪漫的情绪。

宋诗多说理,词句平易而说理精辟,引发人智慧。

4、唐诗高超,题材不平凡。

宋诗以平凡的日常生活为题材。

5、唐诗尚多比兴,多寄托。

兴寄深微,含蓄不尽,因而浑厚。

宋诗说理曲折达意。

高者沉潜深刻,浅者有太说尽之病,近于散文。

6、唐诗深入浅出,作者有诗才,非关学历。

宋诗多用典故,求其高雅脱俗,因此比较难懂。

总之,宋诗继唐诗,要求创造性,不能不别求面目。

唐宋诗品质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有不同点,但也不能以严格的时代来分。

杜甫诗已经多用典故,也多议论。

但主要用散文风格作诗的是韩愈,摆脱滑熟的音调和美丽的辞藻的是孟东野(郊)。

所以韩孟的诗就有宋诗的风格。

而宋代的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又近唐诗风格,故未可一概而论。

后来学诗的或学唐诗,或学宋诗律诗风格的不同。

元遗山《论诗绝句》:“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按一般人的看法,诗的变化到苏黄算是尽了。

这是指诗的表现手法,苏黄又与李杜不同。

后人或学唐,或学宋,难以出奇制胜了。

元、明、清三代的诗(不说词曲,专讲五七言诗)风格上没有多少变化,好像模仿唐宋人的作品似的。

说“尽”是指表现手法尽。

并不是说题材穷尽。

诗的题材当然是无穷的,因为社会在发展变化,人的思想感情也古今不同。

宋诗的风格在北宋时代已经形成,这是和古文运动分不开的。

配合古文运动,宋人也以散文的思路作了诗。

另外在宋代发展了词。

那倒是以抒情为主,有强烈感情的诗歌,配合着音乐歌唱。

词有另外新鲜的通俗的语言,而它的思想感情却又接近于唐诗。

浅析唐诗与宋诗的风格差异

浅析唐诗与宋诗的风格差异

浅析唐诗与宋诗的风格差异
唐诗与宋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诗歌时期,它们之间有很多的风格差异。

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唐诗与宋诗的风格差异:
一、意境和情感
唐诗注重意境的营造,多从大自然、人生哲理等主题出发,以简洁而深远的言语表达出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而宋诗则更注重人情世故,情感多从现实生活、行文经理等主题出发,在细致而精湛的描绘中表达出浓郁的感情和心情。

二、风格和语言
唐诗的风格多为清新淡雅、朴实自然,语言简练、含蓄而婉约。

宋诗的风格则多为凝练、深沉、雄浑,语言则更为细腻且有更强的形象感。

三、艺术手法
唐诗注重意境的抒发,借助于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来营造诗歌的氛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宋诗强调意象和气势,借助于声、色、味等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来刻画形象,增加氛围感和视觉效果。

总之,唐诗与宋诗的风格差异是由于不同时代及其社会背景、
思想观念、文学形态等方面的影响造成的,它们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珍贵财富。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且唐代诗人在诗歌方面的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

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 (《鲁迅书信集》下册699页)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

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则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唐诗和宋词究竟有哪些区别,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从结构上来看。

1、分类:①唐诗的体质完备,《诗薮》:“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

”古代的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指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

或五言,或七言。

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都是绝句。

唐诗有山水田园、边塞、元白、韩孟等诗歌流派。

②词的别名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引、近)、长调(慢)三类。

清代毛先舒《古今词话•词品》: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2、外部形式:①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

唐诗宋词对比分析一下

唐诗宋词对比分析一下

唐诗宋词对比分析一下篇一:唐诗与宋词的区别唐诗与宋词的区别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且唐代诗人在诗歌方面的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

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 (《鲁迅书信集》下册699页)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

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则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唐诗和宋词究竟有哪些区别,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从结构上来看。

1、分类:①唐诗的体质完备,《诗薮》:“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

”古代的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指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

或五言,或七言。

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都是绝句。

唐诗有山水田园、边塞、元白、韩孟等诗歌流派。

②词的别名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引、近)、长调(慢)三类。

清代毛先舒《古今词话?词品》: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与特点

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与特点

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与特点唐诗、宋词和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三大瑰宝,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各自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唐诗、宋词和元曲的区别与特点。

一、唐诗的特点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凝练的语言:唐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为主,注重用意象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句来表达思想感情。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两句简短的诗句,却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悦和对自然的感悟。

2. 崇尚自然和豪放的情感:唐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同时,唐诗还强调个人的情感表达,追求豪放的情感表达方式。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些诗句既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又表达了作者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3. 多样的题材和形式:唐诗的题材十分广泛,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有描写社会风俗的诗歌。

同时,唐诗的形式也多样,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等。

二、宋词的特点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细腻、婉约含蓄:宋词注重描写细节,表达内心情感。

宋词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等细节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同时,宋词也注重含蓄和隐晦的表达方式,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两句词句简短,但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追问。

2. 音乐性强:宋词注重音乐性的表现,追求词句的韵律和节奏感。

宋词常常配以曲调演唱,使词与曲相得益彰,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 爱情题材广泛:宋词以爱情题材为主,描写了丰富多样的爱情经历和情感体验。

宋词中的爱情描写既有宫廷爱情,也有田园爱情,既有纯洁的爱情,也有悲欢离合的爱情。

三、元曲的特点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舞台化的表演形式:元曲是为舞台演出而创作的,因此注重舞台效果和表演形式。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2.吕正惠:以最简单的说法来讲,唐诗是「主情」的,宋诗是「主智」的。也有人说,唐诗是「青年人的诗」,而宋诗则是「中、老年人的诗」。又有人说,读唐诗好比「喝酒」,其味是强烈的;读宋诗则如「喝茶」,要细品而后才觉甘甜。这些讲法基本上都涉及了唐、宋诗感情形态的差异,扩大来讲,也就是唐、宋文化(特别是士大夫文化)的差异
唐诗与抒情,以情韵胜:唐诗善于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风格浓郁而浪漫
2.句法整炼:语言流丽,多用比兴,神韵独绝
3.重风格和神韵:不只是章句等形式
1.重哲理,以理趣见长:受古文运动与理学盛行影响,善于说理,重议论、理趣、哲理化,以才学为诗
2.讲诗法:尤以江西诗派为甚。精于对偶,用韵严谨,据事敷陈,常有兴寄不深,语绝意尽之感
3.以文为诗:自欧阳修采韩愈以文为诗之作法,宋诗自西昆旧习解放出来。以诗发议论或记事,故不免影响诗的情韵与意境
4.口语入诗:平淡俚俗,节制感情,有大量明白如话的诗歌
内涵
情辞丰腴:诗人往往由外物与主体心灵两相凑泊而兴发感动、寄情创作,重视直接抒发和描绘,情感深浓,意境博大。
以才学为诗:宋诗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并且比较喜欢用典实,显现其人文情怀与生命自省,显得婉曲精深,有清新超拔之格调
形式
语言流丽:唐诗语言流畅优美
散文化:宋诗以文、以口语入诗,无论在结构手段、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均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评价
1.缪钺‧论宋诗:「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风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积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这段话对宋诗风格巧于取譬,形容精妙生动。

宋词与唐诗在风格上有何异同

宋词与唐诗在风格上有何异同

宋词与唐诗在风格上有何异同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颗璀璨明珠,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时代的见证和人们情感的寄托。

虽然同属古典文学的范畴,但在风格上却存在着诸多的异同。

从形式上看,唐诗的句式较为整齐,多为五言或七言绝句、律诗。

这种整齐的句式给人一种严谨、规整的感觉,就像列队整齐的士兵,充满了秩序之美。

而宋词则长短句交错,灵活多变,更像是自由舞动的舞者,姿态万千。

词牌的丰富多样也使得宋词在形式上更具创造性和变化性。

在韵律方面,唐诗讲究平仄协调、押韵严格,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其韵律和谐,易于吟诵和记忆。

宋词的韵律同样精妙,但相较于唐诗,其押韵规则更加灵活,不仅可以平韵、仄韵交替,还可以通押、转韵,使得词的音乐性更加丰富,情感表达也更加细腻。

从题材内容来讲,唐诗涵盖面极广,有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思乡怀人、咏史怀古等等。

边塞诗中,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展现出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决心;山水田园诗里,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出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

而宋词的题材也十分丰富,但其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尤其是爱情、相思、离愁别绪等。

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将恋人分别时的痛苦与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表现手法上,唐诗善用比兴、夸张、对偶等手法,营造出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意境。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夸张的手法展现出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宋词则更注重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复杂的情感。

比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个叠词,细腻地描绘出内心的孤独和愁苦。

在语言风格上,唐诗往往简洁明快,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短短几句话,就把诗人的孤独和感慨展现得极为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诗与宋词在艺术意蕴表述上的异同
【关键词】:唐诗宋词诗体与词体继承性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宋词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唐诗宋词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类:一类是怀古诗词,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感,有沉郁的美;二类是咏物诗词。

托物言志,有隐喻的美;三类是写景诗词,借景抒情,有自然的美;四类是战争诗词,戍边征战,有悲壮的美;五类是行旅闺怨诗词,旅途艰辛,有凄楚的美;六类是送别诗词,折柳相送,有深沉的美。

一首首诗词充满美感,给人以美的启迪。

唐诗和宋词,在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也有所不同,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

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

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

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2、外部形式的差异:句式、句法、韵律、对仗,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不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3、题材内容的差异: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

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典型的语言艺术,词是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诗来说,词的语言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5、风格的差异:诗庄词媚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唐诗宋词”一语,宋词与唐诗并称,不唯标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之义,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庶几可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

宋季承唐,然而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

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确乎很难。

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
也并不有白白浪费,而是将它们更多更灵活运用在“词”这一诗歌体式上,使词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以肯定地说,宋词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从后来挖掘出来的敦煌曲子词来看,词在进入文之手以前,除了它的句式长短参差不齐外,与此前的民间歌谣并没有什么两样,一样的主要是采用那种简单、质朴、直率的表现方法。

到中晚唐文人开始实验填词以后,就像一切民间文学向文人的文学的转变一样,词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渐渐地带有了文人的因而也是更艺术化的色彩(当然,也会有负面影响,例如少了质朴和直率,但这比竟是次要的)。

最早实验词的创作的白居易、刘禹锡,尤其是后来大量进行词的创作的温庭筠、韦庄等,他们本就是唐的重要诗人,他们的加入,必然地会把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种种技巧,带到词的创作中来。

另外,五代、宋的词作者,也几乎都是诗人,他们一面作诗、一面填词,唐诗的各种技巧自然就会融汇、渗入到词的创作中去,使词的创作更加精美。

实际上,我们只要对宋词的艺术稍稍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宋词在意象、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在词的境界营造方面,甚至在语言的锤炼、借代、典故等手法的运用方面,与唐诗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论到这种继承性,这里自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宋诗与宋词都继承了唐诗这一遗产,那么,为什么宋诗的成就远在唐诗之下,亦不及宋词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诗与词不同的体式是造成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说是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打一个也许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唐诗的创作艺术好比是一种专利,宋诗人把这种专利拿来制作同一种东西,尽管他们并非完全没有创造、没有革新、没有增补,但是他们制作的毕竟是诗,是同一种东西,因此,这些东西一上市,就会被人窥见雷同处、摹仿处、剽窃处,被人控告侵犯了唐人的专利。

正国为此(当然还会有别的原因),宋诗就希望有一点自己的东西,例如诗的议论化和散文化等,但不幸的是,这些东西新则新矣,但却或多或少地违背了诗的艺术规律。

但宋代的词人则不同,虽然他们也继承了唐诗的创作艺术,但是,他们制作的却是另一种东西,是长短句的词,尽管明眼人也能窥见它们之间的某种继承关系,但这却不会被人视为侵犯了专利。

有一种也许较为极端的现象可以证明这一点:宋词中也有很多摹仿、点化、甚至照搬唐人的诗句的,这种情总如果出现在宋诗中,是万万逃不掉蠹鱼之讥的。

但它出现在宋词里,情况却大不一样,由于词的长短句式的不同框架、不同的韵味,却仿佛给唐人原句注入了新的生命。

当然,我们说宋词继承了唐诗的遗产,也并不是说宋词就没有自己的创造。

前面我们说宋词继承唐诗的创作艺术生产了一种新的东西,这新的东西之“新”,当然就是唐诗中所没有的。

它最大的新,就是它长短交错、变化多端的句式,这种句式,打破了唐诗(也打破中国古诗)齐言的传统,为更自由、委婉、更有韵味的抒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的“言长”的艺术特性,就主要是由其句式、韵律及其所带来的其他艺术技巧所造成的。

其次,它之“新”还表现在它的“诗余”功能上、它的“诗余”题材的选择上。

这种新的功能与新的题材选择,与它特定的体式、句式相结合,又带来了宋词一系列新的东西,例如它委婉、倾诉式的抒情韵味、细腻而多层折的描写、对内心生活更细腻而深入的把握、装饰设色的艺术、轻丽婉约的风格等。

这种种之新,就造成了宋词与唐诗很不相同的面目。

对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王国维有一段虽然简约而不失精当的论述,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这段评述,可以说包含了笔者以上所言宋词之“新”,包括了它的体制、它的功能、它的题材特点等。

小结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

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

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

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

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