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电子线路第三章上

合集下载

微波集成电路

微波集成电路

挑战和机遇
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着择业 转行问题; 产业调整; 微波无源电路、铁氧体器件等如何进 入射频微波SOC。 等等
半导体理论 的发展
有源和无源部 分都制作在同 一衬底上
半导体工 艺的成熟
器件成品 率的提高
可靠性大 大改善
MMIC
工作频带 加宽
III-V族 材 料 制备的完善
多芯片组件MCM(20世纪90年代)
MCM(MultiChip Module):多芯片组件), 是把多块裸露的IC 芯片组装在同一块多层高密 度互连基板上,形成一个多芯片功能组件。层 与层的金属导线是用导通孔连接的。这种组装 方式允许芯片与芯片靠得很近,可以降低互连 和布线中所产生的信号延迟、串扰噪声、电感 /电容耦合等问题。 提高组装密度,缩短互连长度,减少信号延迟 时间,减小体积,减轻重量,提高可靠性。 可实现真正意义上器件和电路的三维集成。
混合集成电路(HMIC)
采用薄膜或厚膜、印制板工艺制作无源元件 和线路,再把微波固态器件装配到电路中, 实现微波电路集成化。 微波混合集成传输线: 微带线类为代表,另外还有带状线、槽线、 共面线和鳍线等
第三代微波电路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20世纪70年代起)
体积、重量 比 HMIC减 少 两三个数量 级
Dupont
Ferro
LTCC的特点
多层高密度封装
可埋置无源器件
采用并行加工工艺, 批量生产成本低
小型化、高可靠、低成本、 性能良好的微波电路
工艺流程图
LTCC的应用
LTCC组件示意图
LTCC的应用
平面阵 共形阵
MCM新技术─阳极氧化技术
起源─由俄国人在本世纪初提出。 结构、工艺─在衬底上全镀铝薄膜,通过激 光束将非电路部分氧化变成三氧化二铝,而 电路部分保留金属铝薄膜,再镀铝薄膜,再 氧化,直到多层。 效果─非常适合微波集成电路,特别是毫米 波电路(高精度) 难点─多层氧化的保护铝金属电路 拟方法─镀铝薄膜再进行做保护层。

高频电子线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齐鲁工业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齐鲁工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1.无线电发射机中,用于将低频调制信号搬移到高频的器件是()。

A:放大器B:混频器C:解调器D:调制器答案:D2.无线通信接收机中,用于将天线通信接收的高频信号进行初步选择和放大的器件是()。

A:中频放大器B:激励放大器C:高频小信号放大器D:高频功率放大器答案:C3.以下电路中,属于无线通信接收机的是()。

A:调制器B:高频小信号放大器C:高频功率放大器D:解调器答案:BD4.下列波段的无线电信号中,可以采用地波传播的是()。

A:超短波B:微波C:短波D:长波答案:CD5.无线电波的波段中,短波信号主要采用的传播方式为()。

A:对流层散射B:直线方式C:地波绕射D:天波答案:D6.无线电波的波段中,长波信号主要采用的传播方式为()。

A:天波B:直射传播C:对流层散射D:地波绕射答案:D7.在无线电波谱中,用于调幅广播的波段是()。

A:微波C:长波D:中波答案:D第二章测试1.串联谐振回路工作在谐振状态时()。

A:电路呈纯阻性B:回路两端电压与回路电流同相C:回路阻抗最大D:回路电流最小答案:AB2.并联谐振回路工作在谐振状态时()。

A:回路两端电压与回路电流反相B:回路两端电压最小C:回路阻抗最大D:电路呈纯阻性答案:CD3.并联谐振回路并联上负载电阻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谐振电阻减小B:带宽增大C:谐振频率减小D:品质因数增大答案:AB4.串联谐振回路串联负载电阻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带宽增加B:品质因数增加C:谐振电阻减小D:谐振频率减小答案:A5.串联谐振回路和并联谐振回路用于选频时,和负载的连接方式分别为()。

A:并联,串联B:并联,并联C:串联,并联D:串联,串联答案:C6.某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带宽,则回路品质因数Q为()。

A:50B:20C:100答案:A7.下列组件中,不能实现阻抗变换功能的是()。

A:并联谐振回路B:传输线变压器C:耦合谐振回路D:抽头并联谐振回路答案:A8.下列高频电子线路组件中,不具备选频功能的是()。

《微波电路》课件

《微波电路》课件
高频段、大带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 波电路的工作频率和传输带宽
也在不断增大。
集成化、小型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波 电路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 体积越来越小。
多功能化
微波电路正向着多功能化的方 向发展,如同时处理多种信号 、实现多种功能等。
低成本、低功耗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低成本 、低功耗的微波电路成为研究
测试技术
微波电路的测试包括信号源测试、接 收机测试和系统测试等。信号源测试 主要是测试信号源的频率、功率和调 制等特性;接收机测试主要是测试接 收机的灵敏度、动态范围和抗干扰能 力等特性;系统测试主要是将微波电 路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测试,验证整 个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05
微波电路的典型应用案例
微波通信系统中的微波电路
微波电路与生物医学工程 的融合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无损检测、生物传感器等 技术需要利用微波电路进行信号传输和处理 ,这种交叉融合有助于推动两个领域的共同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测量系统的硬件设备、线路损耗、连接器失 配等因素引起的误差。这些误差可以通过校准和修正来减 小。
方法误差
方法误差是由测量方法本身引起的误差,如信号源的频率 稳定度、测量接收机的动态范围等。这些误差可以通过选 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条件来减小。
微波电路的调试与测试技术
调试与测试的重要性
新型微波半导体材料
新型微波半导体材料如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如硅碳化物和氮 化镓)具有高电子迁移率和化学稳定性,为微波电路的发展 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新型微波器件在微波电路中的应用
新型微波电子器件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微波 电子器件如微波晶体管、微波集成电路 等不断涌现,这些器件具有体积小、重 量轻、可靠性高等优点,在雷达、通信 、导航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射频通信电路分析

射频通信电路分析
绪 论
前期课:微波技术, 电子线路 内 容:微波电路理论,应用技术, 半导体知识,通信系统概念
2
本课的相关课程与技术
相关课程:
电磁场 -- 基础课
电场磁场分布,电波传播 滤波器、匹配、 阻抗变换
微波技术--无源电路 分布参数、传输线、微波网络、 射频电路--有源电路 放大、振荡、变频、滤波、收发信机
20
§1.2 BJT硅双极型微波晶体管
特征频率
B E B E B
P+
PN+结 PN结
P+
N+
P+ P 型 基区 N 型 型型 型 Si N+ 衬底
N+
功率增益 最高振荡频率 噪声系数
型 型型 C
c b
E
Ic
C
Ib
e
B
21
1. 特征频率 fT
fT ≈ f β
5~10GHz
Ic β= Ib
Vce = 0
有源电路定义: • 中国习惯指含半导体器件的各种电路 • 英文书刊: active circuit 仅指有高频能量增长的电路 如:放大器、振荡器 passive circuit 指无能量增长的电路
如: 混频器、检波器、开关、限幅器 信息工业领域: 信息采集 ----
信息传输 ---- 信息处理
3
一、 微波频段划分与应用领域
单片集成是最终方向
五、设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三次上机实验课
14
六、课程要求
星期一下午交上周作业并取回上周所交作业 顾洪明、庞云波:东主楼11区222房间 电话: 62781443 平时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20%
15
参 考 书

射频电路设计原理与应用

射频电路设计原理与应用

【连载】射频电路设计——原理与应用相关搜索:射频电路, 原理, 连载, 应用, 设计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设备所用频率日益提高,射频(RF)和微波(MW)电路在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高频电路设计领域得到了工业界的特别关注,新型半导体器件更使得高速数字系统和高频模拟系统不断扩张。

微波射频识别系统(RFID)的载波频率在915MHz和2450MHz频率范围内;全球定位系统(GPS)载波频率在1227.60MHz和1575.42MHz的频率范围内;个人通信系统中的射频电路工作在1.9GHz,并且可以集成于体积日益变小的个人通信终端上;在C波段卫星广播通信系统中包括4GHz的上行通信链路和6GHz的下行通信链路。

通常这些电路的工作频率都在1GHz以上,并且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这种趋势会继续下去。

但是,处理这种频率很高的电路,不仅需要特别的设备和装置,而且需要直流和低频电路中没有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

下面的内容主要是结合我从事射频电路设计方向研究4年来的体会,讲述在射频电路设计中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我个人在研究和工作中累积的一些实际经验。

作者介绍ChrisHao,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士、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通信系统中的射频电路设计;负责或参与的项目包括:主动式射频识别系统设计、雷达信号模拟器射频前端电路设计、集成运算放大器芯片设计,兼容型GNSS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等。

第1章射频电路概述本章首先给出了明确的频谱分段以及各段频谱的特点,接着通过一个典型射频电路系统以及其中的单元举例说明了射频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

第1节频谱及其应用第2节射频电路概述第2章射频电路理论基础本章将介绍电容、电阻和电感的高频特性,它们在高频电路中大量使用,主要用于:(1)阻抗匹配或转换(2)抵消寄生元件的影响(扩展带宽)(3)提高频率选择性(谐振、滤波、调谐)(4)移相网络、负载等第1节品质因数第2节无源器件特性第3章传输线工作频率的提高意味着波长的减小,当频率提高到UHF时,相应的波长范围为10-100cm,当频率继续提高时,波长将与电路元件的尺寸相当,电压和电流不再保持空间不变,必须用波的特性来分析它们。

微波电子线路总复习

微波电子线路总复习
步骤 (1)在圆图上找到 S2*2 所对应的点A
g
(2)沿过A点的等反 射系数圆向负载旋 转交实轴于C点, 转过的长度即为l3
向电源
向负载
C点对应的阻抗为0.45
第32页/共40页
B
lB0.012
A..
rA0.45
第33页/共40页
非归一化值为 0.45 50 22.5 所以,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的特性阻抗为
各级波形
谐振电路
输出滤波
Nf1
负载
T1
T1
T1
TN
第13页/共40页
原理电路图
Cb
LM
LCH
Rg
Lb
CM
Vs
Rb
L CT
信 源 偏置 匹配 激励
电路 电路 电感
l1
Cc
l2
Cd RL
谐振电路
输出滤波器 负 载
脉冲发生器
Lb LCH 高频扼流圈
Cb Cc Cd 隔直流电容
Rb 自给偏压电阻 L 激励电感
扫描电路
第24页/共40页
6.负阻振荡器的噪声和频率稳定度 提高频率稳定度措施(腔体稳频、注入锁相)
第25页/共40页
第五章 微波晶体管放大器和振荡器 1.微波晶体管的S参数 2.微波放大器的增益、稳定性和噪声系数 三种功率增益、稳定性的概念及判定方法、二端口网络的 噪声系数的一般表达式、等噪声系数圆
信号输入
(3) 双平衡混频器
fs
D4
D3
fL
D1
D2
第7页/共40页
微带双平衡混频器
正面
背面
第8页/共40页
4.镜像回收和镜像抑制 镜像回收:使混频器产生的镜频功率重新利用,使其变为 中频功率,从而使在中频端口的中频信号得到加强,降低 变频损耗。 镜像抑制:抑制外来的镜频干扰,使其不能进入混频器。 镜像回收和镜像抑制在概念上是不同的,但是在改善接收 机灵敏度上是一致的。

微波电路与系统课程介绍

微波电路与系统课程介绍
教材:《微波固态电路》 喻梦霞 电子科技大 学出版社 2008年;
参考资料:《射频/微波电路导论》 雷振亚 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8
参考资料:《微波固态电路》言华 北京理工大学 出版社 1995
参考资料: 《Microwave Solid State Circuits Design》 Inder Bahl A John Wiley & Sons Inc,Publication, 2003
要讲授PIN开关、衰减器和移相器的设计方 法。本章授课学时—4学时。 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以仿真实验为主。实验 部分学时—4学时。
7
考核方式
本课程平时考核占总分20%(以作业和出勤率 综合考核);
实验环节占总分20%(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占总分60%(开卷笔试);
8
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微波电路与系统
微波电路与系统课程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 贾宝富 博士
1
绪论
前期课:微波技术, 电子线路 内容: 微波电路理论,应用技术,
半导体知识,通信系统概念
2
本课的相关课程与技术
相关课程:
电磁场 -- 基础课, 电场磁场分布,电波传播 微波技术--无源电路, 分布参数、传输线、微波网络、
滤波器、匹配、 阻抗变换 射频电路--有源电路, 放大、振荡、变频、滤波、收发信机
• 第一章:引言 • 简单介绍微该章内容 。本章授课学时—1学时。 • 第二章:微波集成电路基础 • 介绍微波平面集成传输线、微波单片集成电 路。理解微带电路的不连续性。掌握阻抗变 换电路、功率分配器和耦合器。本章授课学 时—5学时。
4
教学内容
5
教学内容
第五章:微波倍频器 了解微波倍频器的工作机理。本章主要讲授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知识总结3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知识总结3

第一章绪论1.1 主要设计内容1.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2. 无线通信系统的类型3. 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求和指标4. 无线电信号的主要特性1.2 关键名词解释1. 基带信号:未调制的信号2. 调制信号:调制后的信号3. 载波:单一频率的正弦信号或脉冲信号4. 调制: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参数,是载波信号的某一个或者几个参数(振幅、频率或相位)按照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1.3 知识点1.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P1框图)详细了解一下无线通信系统的促成部分和每个部分的作用1)高频振荡器(信号源、载波信号、本地振荡信号)2)放大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及高频放大器)3)混频和变频(高频信号变换和处理)4)调制和解调(高频信号变换和处理)2. 无线通信系统的分类1)按照工作频率和传输手段分为:中波信号、短波信号、超短波信号、微波信号、卫星通信2)按照通信方式分:全双工、半双工、单工方式3)按照调制方式分:调幅、调频、调相、混合调制4)按照传输发送信息的类型:模拟通信、数字通信3. 无线信号的特性:时间特性、频率特性、频谱特性、调制特性、传播特性4. 无线通信采用高频信号的原因:1) 频率越高,可利用的频带宽度越宽,可以容纳更多许多互不干扰的信道,实现频分复用或频分多址,方便某些宽频带的消息信号(如图像信号 2) 同时适合于天线辐射和无线传播。

5. 调制的作用:1) 通过调制将信号频谱搬至高频载波频率,使收发天线的尺寸大可缩小 2) 实现信道的复用,提高信道利用率。

第二章 高频电路基础与系统问题2.1 主要设计内容1. 高频电路中的元器件2. 高频率电路中的组件2.2 关键名词解释1. 参数效应:在高频信号中,随着信号的提高,元件(包括导线)产生的分布参数效应和由此产生的寄生参数(如导体间、导体或元件与地之间、元件之间的杂散电容,连接元件的导线的垫高和元件自身的寄生电感)。

2. 趋肤效应:在频率升高时,电流只集中在导体的表面,导致有效导电面积减小,交流电阻可能远大于直流电阻,从而是导体损耗增加,电路性能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频率变换器
• 可得出结论:对于非负的时变电阻 和时变电导 来说, •混频器中所有混频产物所得到的总功率不大于信号源所供给的 •信号功率。 • 变频损耗不可能小于1,即不可能有变频增益,因而我们所 讨论的线性周期时变电阻网络是无源的。由于其无源性,因而 它是绝对稳定的,即在任何终端负载和本振条件下都不会产生 自激振荡。 • 在无穷多个混频产物频率中,我们一般仅需要输出一种频 率成分,即中频。那些不需要输出的混频产物(称为带外闲频) 在相应频率的端口阻抗上造成功率损耗,如果能使混频器对这些 无用边带频率造成特殊的终端条件,则可减少有用功率的浪费, 减小变频损耗。
•微波频率变换器
•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在非线性电阻混频过程中产生了无数的组合分量,其中包 含有中频分量,能够实现混频功能。可用中频带通滤波器 取出所需的中频分量而将其它组合频率滤掉。
中频电流的振幅为
.它与输入信号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这一点对信号接收时的保真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而,傅立叶展开的g(t)可以写为:
•微波频率变换器
•信号电压及其各次幂同样可以写成: • 表示为: •混频输出电流的一般表达式
•微波频率变换器
•大信号下混频的基本结论: 在非线性电阻混频过程中产生了信号和本振所有可能的各次 谐波组合分量,比小信号时丰富得多。其中包含有中频分量, 能够实现混频功能。可用中频带通滤波器取出所需的中频分 量而将其它组合频率滤掉。 二极管电流中包含中频分量为:
•器。
• 实际上,最常用的是变容管倍
•频器和阶跃管倍频器。变容管倍频 •微波倍频器的组成
•器适用于低次倍频,其效率较高, •如果忽略损耗电阻等寄生参量的影
•称为倍频次数
•响,效率甚至可以达到100%;而阶
•跃管倍频器多用在高次倍频场合,
•其结构相对简单,倍频次数可达100
•以上。
• 本章将讨论变容管倍频器和阶跃管倍频器的性能及电路结构。
微波电子线路第三章上
•包含一个或 多个非线性 元件的网络
•微波频率变换器
•中
•包含一个 •和
频信
或多个非线 频信

性元件的网 号

•本地振 荡信号
•微波下变频器的组成
•泵浦 信号
•微波上变频器的组成
•微波下变频一般采用阻性变频器 •工作频带可作得很宽,可达几 •个甚至几十个倍频程,而且动 •态范围比较大,总噪声系数可 •以作得相当低
•微波上变频一般采用参量变频器 •它变频效率高、绝对稳定。
•微波频率变换器
• 微波倍频器也是微波毫米波系统中常用的部件,在一些微
波设备中,例如频率合成器和微波倍频链中,它更是不可缺少
•的关键部件之一。
•包含一个或
• 原则上,各种半导体元件只要 •具有非线性,都可以用来构成倍频
多个非线性 元件的网络
•其振幅可计算出为: • 中频电流振幅不再与输入信号振幅成线性关系,将产生非线 性失真。 由于信号也产生各次谐波,将有可能在输出端产生组合干扰。
•微波频率变换器
•3.2.2 电路功率关系与变频损耗
•混频器的变频损耗 一般可定义为:
• 它表示混频器中任意边带频率 到另一边带频率 之间的 •变频损耗, 和 分别表示这两个频率上的资用功率。 • 由于一般只关注输出中频的情况,可把混频器的变频损耗 •定义限定为:
• 和 分别为从信号源和中频输出端 得到的资用功率。
•1.混频器的功率关系 •二极管这一非线性电阻中的瞬时功率可表示为:
•微波频率变换器
•平均功率一般可表示为:
•当 时,积分项为1,当 时,积分项为0
•对于阻性二极管来说, 是时间的实函数,而且对所有的时 间来说 ,则可见 为实数,而且恒有 。
•考虑到只有信号源对时变电阻 馈给功率,故 (信号频率上 •进入的功率)是正的,而在其它频率 ( )上均吸收功率, •因而它们的功率 均为负值。
•微波频率变换器
•3.2.1 电路工作原理与时频域关系
• 微波混频器只采 •用一个肖特基势垒混 •频二极管,称为单端 •混频器
•是信号源内阻抗, •是本振源内阻抗, •表示输出负载阻抗, •为直流偏压
•微波频率变换器
•1. 输出电流频谱(设 )
•先假设 、 和 均被短路;负载电压(输出电压) • 加于二极管两端的电压为信号电压、本振电压及直流偏压 •(或零偏压)之和
•微波频率变换器
•(2)大信号情况
• 如果混频器的输入信号是强信号(但可认为信号电压幅度仍 远小于本振电压幅度),不能忽略 以上的各高次项。此时信号 也将产生各次谐波,混频产物电流的频谱分量将大为增加。
• 为使问题分析及表达简洁,可以借助欧拉公式把上述各三角 函数表示为指数形式:
•如果定义
,则有: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的特性可以表示为: •二极管电流为 :
•(1)小信号情况
• 信号电压幅度远小于本振电压幅度 ,按台劳级数在 •处展开为:
•微波频率变换器
•由于信号电压的幅度很小,可将 以上的各高次项忽略不计
•二极管的时变电导
•假设混频二极管对所有本振谐波电压都是短路的,仅由正弦本振电压决定

是仅加直流及本振电压时的二极管电流
由于本振信号是强信号,在混频过程中它通过二极管的非 线性作用而产生了无数的谐波,每一个谐波都包含了部分 有用的信号功率,是对信号功率的浪费,应该采取措施加 以回收利用,以提高从信号变换为中频的变换效率。但各 谐波功率大约随 变化,因此混频产物电路的组合分量 强度随增加而很快减小。通常只有本振基波和二次谐波 等分量才足够强,对混频变换效率产生较大影响。
•和
都是本振频率 的周期函数,利用傅立叶级数展开
•微波频率变换器
• 根据第二章第二节混频二极管的交流激励特性可知 •(忽略反向饱和电流):
•(本振电流) •(信号基波电流) •(输出中频电流)
•微波频率变换器
•(高次差频电流)
•(各次和频电流)
•混频电流的主要频谱

频率称为和频,
称为镜像频率。
除称为中频外还称为差频,
•微波频率变换器
•3.2 非线性电阻微波混频器
• 非线性电阻微波混频器的核心元件是肖特基势 •垒二极管。常见的非线性电阻微波混频器的基本电 •路有三种类型:单端混频器采用一个混频二极管, •是最简单的微波混频器;单平衡混频器采用两个混 •频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采用四个二极管。
• 本节将以元件的特性为基础,分析非线性电阻微 •波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包括电路时频域 •关系、功率关系、变频损耗、噪声特性,并给出各 •种非线性电阻微波混频器的电路实现(微带电路结 •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