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触电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荷尧镇长发煤矿“8·12”触电事故.

荷尧镇长发煤矿“8·12”触电事故.

荷尧镇长发煤矿“8·12”触电事故?2006年8月12日中午12时左右,荷尧镇长发煤矿井下运输巷发生触电事故,造成1人死亡,事故发生后,荷尧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于当日派员赶到长发煤矿组织事故抢救工作及善后处理。

我局接到事故报告后,于2006年8月14日赶到长发煤矿听取了该矿负责人对事故经过和事故原因简单汇报,并且成立了事故调查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概况1、事故发生时间:2006年8月12日中午12时左右。

2、事故发生地点:运输大巷3、事故类别:触电4、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5、事故性质:产品质量引起的非责任安全事故6、事故伤亡情况:死亡1人,死者付迪均,29岁,该矿电工家住荷尧镇大义村黄土坳组二、事故发生经过2006年8月12上午,由地面负责人黄绍萍副矿长安排矿上电工付迪均、刘夫全两人下井到工作面进风巷去检查修理,经检查风机开关坏了,要换风机开关,黄绍萍副矿长就告诉电工付迪均、刘夫全仓库有型号BQP86?30/60风机开关,付迪均、刘夫全两电工装上开关后,付迪均叫刘夫会去送电,刘夫全送电后,并叫付迪均起动风机,大约5分钟后,不见付迪均回来,刘夫全赶到风机开关处,发现付迪均倒在大巷中间,刘夫全立即断电,并告知副矿长黄绍萍,同时全力进行抢救,经抢救无效,付迪均已经死亡。

三、事故原因直接原因:风机开关漏电,产品质量不合格,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1、矿领导安全思想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管理不严。

2、技术管理相当混乱,安全技术措施不健全,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重要原因:安全管理混乱,无章可循,把关不严,矿井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职工安全技术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是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四、责任划分及处理决定1、机电设备开关漏电,设备生产厂家对事故负直接责任。

2、矿长黄绍龙,安全管理不严,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到位,负领导责任,决定给予个人罚款500元,并写出书面检查。

3、安全矿长黄绍萍,把关不严,未对购进设备进行安全技术检查,是这起事故的重要责任人,决定给予个人罚款1000元,并写出书面检查。

煤矿触电事故案例心得体会

煤矿触电事故案例心得体会

煤矿触电事故案例心得体会引言煤矿触电事故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一种常见且危险的事故类型。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煤矿触电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并探讨防范触电事故的关键措施。

案例概述事故发生在某煤矿井下采区,当天上午10点左右。

当时,一名工人正在进行电缆敷设工作,意外触及了高压电线,导致触电并立即失去知觉。

事故发生后,紧急救援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并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经检查,幸运的是该工人没有生命危险,但他仍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电击伤害。

案例分析安全意识缺失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人在进行电缆敷设工作时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

触电事故是一种高风险的事故类型,而触电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工人在进行电缆敷设工作时应该高度警惕,并且在事故发生前应该根据安全操作规程对工作区域进行充分检查。

安全培训和教育不到位事故发生后,我们对煤矿进行了全面的安全培训和教育评估,发现在安全培训和教育方面存在着不足。

工人对于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遇到危险时的正确应对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

因此,重视安全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是预防触电事故的关键。

安全设备缺失和未经升级通过对事故现场的调查和技术评估,我们发现在该煤矿的采区缺乏必要的安全设备。

例如,在进行电缆敷设工作时,缺乏足够的绝缘工具和防护措施。

同时,还发现现场的部分电器设备存在老化和损坏,没有及时进行检修和升级。

因此,建立和完善安全设备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至关重要。

总结与启示煤矿触电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要防范煤矿触电事故,我们应该:1.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触电事故的危害以及应对方法;2.建立和完善安全设备的管理制度,包括绝缘工具和防护设备的配备,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等;3.加强对现场电器设备的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4.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煤矿井下触电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井下触电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井下触电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时间2001年8月8日夜班3时20分二、事故地点7702上中巷三、事故经过2001年8月8日夜班,开采工区值班人员21:00召开班前会,学习了矿有关文件,并结合文件精神强调了劳动纪律,下达了严禁坐皮带和加强火药雷管管理的规定,结合工作面上的具体情况,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3时20分,值班人员接井下电话,汇报维修工颜培会在7702上中巷处理溜子开关时触电,情况严重,正在抢救。

4时30分抢救人员将颜培会抬出,中途与前来抢救的医生相遇,医生又进行了就地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

四、原因分析1、死者本人违章带电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颜培会身为维修电工,违反电器维修规定,无视停送电制度,带电作业,导致触电身亡。

2、矿井机电管理制度落实不严格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薄弱,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够,特殊岗位工种用人不严格,矿井安全监督检查不够,未给职工创造出一个自觉遵章守纪的氛围。

1 / 23、区队安全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区队对重要岗位工种缺乏约束机制,特殊岗位人员任用制度混乱,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力,职工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较差,自主保安意识淡薄。

4、有关业务科室对业务指导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五、预防措施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吸取教训,紧急行动,查找不足,整顿作风,坚决遏止各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2、按照分门别类、分布实施的原则,立即对瓦检工、维修工、电钳工、绞车司机、放炮员等特殊工种和专业人员重新登记造册,进行集中培训,全面整顿,严格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对考核不合格者,坚决不允许上岗。

3、按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山东省矿井安全整顿40条要求,认真排查顶班、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火工放炮、防治水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规范机电秩序,对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和存在的问题,逐条落实整改,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4、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各级安监部门和专群安监员,加强矿井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严格按照规定,加强对薄弱环节、薄弱时间、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

煤矿机电运输专业事故案例(10例)

煤矿机电运输专业事故案例(10例)

机电运输专业事故案例(10例)
案例1 约时停送电导致触电伤人事故
XXXX年XX月XX日,某矿机电队郭某、王某在西区排水巷更换2.2kW潜水泵时,事前约定时间进行停送电,按约定时间送电时工作未结束正在接线,导致郭某触电死亡。

一、事故地点概况
该矿西区排水巷位于12采区上部,在巷道中部低洼处安装有两台2.2kW潜水泵,由西区上部平台变电所供电。

二、事故经过:
XXXX年XX月XX日,某矿井西区排水巷排水期间,配电房值班电工擅自甩掉漏电继电器供电运行。

机电队职工郭某、王某在西区排水巷更换2.2kW潜水泵时,与配电房值班电工约定好了送电时间。

在更换工作没有结束正在接线时,由于约定送电时间到,变电所值班电工刘某按约定时间送了电,致使正在接线的郭某当场触电死亡。

三、事故原因:
1、郭某、王某在进行更换潜水泵时约时进行送电,由于约定时间送电时现场接线工作未结束,导致正在接线的郭某触电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准备区机电培训班培训教案(机电事故案例分析部分)单位:准备区讲课教师:宋殿成带式输送机事故案例带式输送机运行中一旦发生事故,不但会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对煤矿生产也有较重影响,如充州局兴隆庄矿钢丝绳芯带式输送机被漏斗矸石挤住,撕裂输送带1318m,影响生产3个班,损失价值10余万元。

(一)输送带着火事故1.事故案例[案例一]1982年9月7号,某矿采煤工作面运输平巷使用非阻燃带式输送机,司机班中睡觉,带式输送机过负荷未能及时发现,输送带打滑,造成摩擦起火事故。

死亡3人,全矿停产11天。

[案例二]1989年8月23号,某矿为加快运输速度在南一采区北侧401工作面运输平巷安装一条420m长的带式输送机代替矿车运输。

在试运转过程中,由于拉紧装置出现故障,输送机运转时输送带松弛造成打滑。

司机不顾运转异常,听到信号工发出的开车信号就开机,致使输送带打滑,摩擦起火,死亡15人。

[案例三]1990年5月8号,某矿斜井安装带式输送机时,用气焊切割钢板的余火点燃非阻燃输送带,造成输送带着火,死亡80人,直接经济损失567万元。

2.原因分析(1)使用非阻燃输送带或不合格的阻燃输送带。

(2)带式输送机超载压住输送带或由于输送带严重跑偏以及部分托辊不转或输送带松弛等原因使输送带打滑,如不及时停机处理,驱动滚筒与输送带摩擦生热引起火灾。

(3)液力偶合器使用不合格的易熔塞或易熔塞安错位置和使用可燃性介质,致使液力偶合器喷油引起火灾。

(4)高速转动的机械、输送带长时间与煤粉、矸石、木块、电缆、管线等摩擦起火。

3.预防措施(1)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使用合格的阻燃输送带。

(3)带式输送机巷道应保持清洁,做到无杂物、浮煤,无淤泥、积水,电缆、管线吊挂整齐。

(4)机道要设置防灭火水管,每隔50m设一个管接头和阀门。

机头部要备有不少于0.2m3的内装黄砂的砂箱和2个以上的灭火器,同时机头部必须备有25m消防软管。

安全技术之煤矿触电事故及预防措施

安全技术之煤矿触电事故及预防措施

$number {01}安全技术之煤矿触电事故及预防措施日期:汇报人:目录•煤矿触电事故概述•煤矿触电事故原因分析•煤矿触电事故预防措施•煤矿触电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安全技术培训与教育•安全技术之煤矿触电事故案例分析01煤矿触电事故概述煤矿触电事故会给人身安全和企业的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0504030201根据触电原因,煤矿触电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间接触电:指人体接触设备外壳、支架等非带电体而产生的电击,以及人体站在地面或其他导电体上而受到的电击。

静电触电:指由于物体带电而引起的触电事故,如由于矿井中甲烷气体带电而引起的静电触电。

直接接触触电:指人体直接接触到带电体,如误触电缆、电器等而造成的触电事故。

雷电触电:指在煤矿井下或地面遭受雷电袭击而造成的触电事故。

事故原因多样:煤矿触电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设备故障、违章操作、雷电、静电等。

事故危害严重:煤矿触电事故会对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事故影响广泛:煤矿触电事故不仅会对受害人造成伤害,还会对整个矿井的生产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事故发生突然:煤矿触电事故往往发生突然,难以预测和防范。

煤矿触电事故具有以下特点02煤矿触电事故原因分析123电气设备故障检验制度不健全煤矿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电气设备检验制度,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问题。

设备老化由于长时间使用或设备本身质量问题,电气设备可能发生故障,如电线绝缘层破损、设备部件损坏等。

维护不当电气设备未能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如未能及时更换损坏部件、检查电气线路等,导致设备故障。

操作不当违章操作部分煤矿工人未经培训或未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错误操作,如带电作业、不按规范使用电气设备等。

操作失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操作疏忽,导致误操作,如误合开关、误触带电体等。

执行制度不严格煤矿企业未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用电管理制度,对工人操作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

煤矿井下潮湿环境可能导致电气设备受潮、绝缘性能下降,增加触电风险。

煤矿井下机电事故分析及对策

煤矿井下机电事故分析及对策

煤矿井下机电事故分析及对策摘要:现阶段,煤矿井下利用了众多机电设备。

因为各类因素,煤矿井下机电事故常常发生。

因此,我们要利用相关措施来避免煤矿机电事故,确保工作人员生命安全。

因此,本文从煤矿井下机电事故出现因素着手,分析了预防机电事故对策,进而给保证煤矿机电安全工作带来了一定借鉴。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对策引言现阶段,我国多数煤矿都是井下开采,进而造成了开采过程当中频繁出现各类安全事故。

煤矿井下开采过程当中往往运用比较多的机电设备,比如:排水、通风以及开采设备等等,进而容易出现煤矿机电事故[1]。

煤矿开采过程当中运用的大多数是高压设备和重型设备。

当出现事故之后常常会带来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类措施来避免机电事故[2]。

在煤矿井下生产的时候,造成机电事故的因素比较多。

本文深入分析了机电事故出现的因素,并且研究了机电事故预防的相关对策。

1煤矿井下机电事故的原因通过统计众多机电事故可以看出,出现机电事故的因素主要含有设备老化、违规操作、保护设备出现故障以及检修维护不够及时等。

下面我们深入分析这些因素。

1.1违规操作违规操作是早晨煤矿机电事故出现的主要因素。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比较多,很难全面监控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而出现了众多违规操作。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因为煤矿工作存在参差不齐的素质,对设备性能缺少足够了解。

在对设备操作过程中,为了方便,容易发生违规操作现象[3]。

比如:在井下机车运输时,机车司机为了节约运输时间,人为地提高了机车的运行速度,导致机车运输过程中出现脱轨的情况;在一些设备发生故障时,未断电而直接维修,导致工人发生触电伤亡事故等。

由于煤矿使用的多是高压设备和重型设备,违规操作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4]。

1.2 设备老化煤矿生产过程当中,设备老化是一个重要问题。

煤矿机电设备往往存在较高的造价,其更新周期比较久,进而造成了设备往往使用许多年,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老化[5]。

老化为设备超过正常使用周期而发生的问题。

选煤厂事故案例

选煤厂事故案例

选煤厂事故案例在工业生产中,煤矿事故是一种常见的安全事故,其严重性不言而喻。

选煤厂作为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时常发生事故。

本文将通过一个选煤厂事故案例,对事故原因、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大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某煤矿选煤厂事故案例发生在2018年,当时正在进行煤炭的筛分作业。

事故发生时,一台振动筛机突然发生了故障,导致筛分作业中断。

在工人们进行维修时,不慎触碰到了带电零部件,造成了一名工人触电身亡,另外两名工人受伤。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备维护不及时。

振动筛机作为选煤厂的重要设备,长期运行容易导致零部件的磨损和老化,如果没有及时维护,就容易发生故障。

而在这起事故中,振动筛机的故障正是由于长时间未进行维护导致的。

其次,安全意识淡薄。

在进行设备维修时,工人没有正确切断电源,也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这说明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对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再次,管理不到位。

事故发生后,煤矿管理部门对设备维护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对于设备维护,没有建立完善的维护计划和记录,对于安全操作规程,没有进行及时的培训和督促执行,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事故原因,煤矿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设备维护管理,建立维护计划和记录,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安全操作规程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工人能够正确使用设备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再次,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安全生产的落实。

通过这起选煤厂事故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设备维护管理、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希望全社会能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触电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时间
2001年8月8日夜班3时20分
二、事故地点
7702上中巷
三、事故经过
2001年8月8日夜班,开采工区值班人员21:00召开班前会,学习了矿有关文件,并结合文件精神强调了劳动纪律,下达了严禁坐皮带和加强火药雷管管理的规定,结合工作面上的具体情况,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3时20分,值班人员接井下电话,汇报维修工颜培会在7702上中巷处理溜子开关时触电,情况严重,正在抢救。

4时30分抢救人员将颜培会抬出,中途与前来抢救的医生相遇,医生又进行了就地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

四、原因分析
1、死者本人违章带电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颜培会身为维修电工,违反电器维修规定,无视停送电制度,带电作业,导致触电身亡。

2、矿井机电管理制度落实不严格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薄弱,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够,特殊岗位工种用人不严格,矿井安全监督检查不够,未给职工创造出一个自觉遵章守纪的氛围。

3、区队安全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区队对重要岗位工种缺乏约束机制,特殊岗位人员任用制度混乱,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力,职工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较差,自主保安意识淡薄。

4、有关业务科室对业务指导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五、预防措施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吸取教训,紧急行动,查找不足,整顿作风,坚决遏止各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2、按照分门别类、分布实施的原则,立即对瓦检工、维修工、电钳工、绞车司机、放炮员等特殊工种和专业人员重新登记造册,进行集中培训,全面整顿,严格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对考核不合格者,坚决不允许上岗。

3、按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山东省矿井安全整顿40条要求,认真排查顶班、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火工放炮、防治水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规范机电秩序,对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和存在的问题,逐条落实整改,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4、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各级安监部门和专群安监员,加强矿井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严格按照规定,加强对薄弱环节、薄弱时间、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